有哪些電子貨幣可以挖礦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1]。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的加密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所有的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
2017年12月17日,比特幣達到歷史最高價19850美元。2020年7月27日,比特幣再次突破1萬美元關口[2]。
中文名
比特幣
外文名
Bitcoin
種類
加密數字貨幣
流通平台
網路
創始人
中本聰
區塊鏈從小白到精通
共24集
2196熱度
快速
導航
創始人物
產生原理
貨幣特徵
貨幣交易
法律現狀
外界評價
發展歷程
區塊鏈和比特幣到底是啥東西?
51個視頻 | 434.7萬次播放
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同年11月1日,一個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P2P foundation網站上發布了比特幣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6] ,陳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比特幣就此面世。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
共3張
比特幣
和法定貨幣相比,比特幣沒有一個集中的發行方,而是由網路節點的計算生成,誰都有可能參與製造比特幣,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買賣,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並且在交易過程中外人無法辨認用戶身份信息。2009年1月5日,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機構控制的比特幣誕生。比特幣是一種數字貨幣,由計算機生成的一串串復雜代碼組成,新比特幣通過預設的程序製造。
每當比特幣進入主流媒體的視野時,主流媒體總會請一些主流經濟學家分析一下比特幣。早先,這些分析總是集中在比特幣是不是騙局。而現如今的分析總是集中在比特幣能否成為未來的主流貨幣。而這其中爭論的焦點又往往集中在比特幣的通縮特性上。[7]
不少比特幣玩家是被比特幣的不能隨意增發所吸引的。和比特幣玩家的態度截然相反,經濟學家們對比特幣2100萬固定總量的態度兩極分化。
凱恩斯學派的經濟學家們認為政府應該積極調控貨幣總量,用貨幣政策的松緊來為經濟適時的加油或者剎車。因此,他們認為比特幣固定總量貨幣犧牲了可調控性,而且更糟糕的是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通貨緊縮,進而傷害整體經濟。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們的觀點卻截然相反,他們認為政府對貨幣的干預越少越好,貨幣總量的固定導致的通縮並沒什麼大不了的,甚至是社會進步的標志。
比特幣網路通過「挖礦」來生成新的比特幣。所謂「挖礦」實質上是用計算機解決一項復雜的數學問題,來保證比特幣網路分布式記賬系統的一致性。比特幣網路會自動調整數學問題的難度,讓整個網路約每10分鍾得到一個合格答案。隨後比特幣網路會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幣作為區塊獎勵,獎勵獲得答案的人。[6]
❷ 天天說挖礦,比特幣挖礦流程概述。
通俗易懂的大概流程
如果你之前對挖礦根本沒有了解,這段介紹就適合你閱讀,進入狀態後再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
其實通俗來講原理很簡單,比特幣作為一種點對點的電子貨幣體系,挖礦的過程就是一個紀錄數據的過程,因為整個系統是開放的,人人可參與的,所以人人都可以進行挖礦,雖然理論上人人都可以參與,但無利不起早沒有人會平白無故的參與到網路的建設中,中本聰就利用Hash函數設計了一種激勵和競爭方式。
大家都進行數據的處理工作,誰處理的又快又准確,誰就獲得記賬權,同時獲得該區塊的獎勵。既有獎勵又有競爭才使得比特幣網路得以正常運轉。
想要競爭成功就要經歷幾個基本的流程。
一、首先你要將沒有被記錄的交易信息檢查並歸集到一個數據塊中。
二、數據塊打包好後,進行哈希運算,算出哈希值,哈希值這個概念在昨天文章中已經詳細的介紹過。
三、算出哈希值後進行全網廣播,其他礦工接收到後進行驗證,驗證沒有問題就會將這一個數據塊連接到整個區塊鏈上,就可以獲得這個區塊的獎勵了。
大致過程了解後就可以開始詳細的了解整個過程了。
開始挖礦前的准備工作
這里所說的准備,可不是讓你准備買礦機或者給礦機通電,說的是在進行POW工作量證明之前記賬節點所作的准備工作。也就是前面流程的第一步的具體解釋。
想要收集齊全交易信息,第一步就是收集廣播中還沒有被記錄賬本的原始交易信息。收集完成後就要自己先進行驗證,主要驗證兩個方面,1.每個交易信息中的付款地址有沒有足夠付款的余額。2.驗證交易是否有正確的簽名。這兩項必不可少,通俗一點就是你給別人打錢銀行需要確認的就是兩點,你賬號里到底有沒有那麼多錢,是不是你本人或本人同意的行為。
這兩項驗證完後就可以將驗證好的數據進行打包,打包完成後當然沒有完,因為還有對於礦工來說最最重要的 一 步,添加一個獎勵交易,寫一個給自己地址增加6.25枚比特幣的交易。
如果你競爭成功,那麼你的賬戶地址內就會增加6.25枚比特幣,在這里也順便提一下減半,最開始一個區塊的記賬獎勵是50個比特幣,比特幣大概每4年獎勵就進行減半,前一段時間的減半過後比特幣一個區塊的獎勵已經變成了6.25枚。
值得一提的是前兩次減半後都伴隨著牛市的來臨,現在第三次減半已過,在之後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
准備工作完成後就要正式的爭奪了
因為10分鍾左右就一個記賬的名額,在這個階段全世界的礦工,都進行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那這場仗怎麼打呢?其實就是計算Hash函數,礦工算力的比拼,所以說在比特幣網路哪裡都離不開Hash函數。為了保證在10分鍾只有一個人能夠成功,這個哈希函數的難度必須適當。直接哈希難度過低,所以規定Hash出的結果必須以若干個0構成。
可能直接這么說開頭若干個0還沒有什麼難度概念,那就簡單分析一下,進行這樣的計算有多難 , 也就順便可以解釋為什麼單打獨斗的礦工已經不吃香了。
Hash值跟平常我們設置的密碼要求相似,是由數字、字母組成,其中字母區分大小寫。也就是說每一位都有62種可能,哈希運算本質就是試錯,相當於給你一個不限出錯次數的手機讓你開鎖一樣 。 而比特幣的哈希值是以18個0開頭的,理論上需要進行62的18次方,這個數字在普通計算器上都是以科學計數法顯示的,結果為1.832527122*10的32次方。
指數爆炸式的運算次數增長保證了其挖礦的難度。同時也因為難度大帶來了一些爭議,有人就會說耗費那麼大卻不產生價值,之前挖礦還在一份意見徵集稿中放到了落後產能里。可以說對於挖礦行業的爭議是一直存在的。
最後一步驗證
找到哈希值後,進行廣播打包區塊,網路節點就會進行驗證。
情況無非就是兩種,一種是驗證通過,那麼表明這個區塊成功挖出,其他礦工就不再競爭,選擇接受這個區塊,將這個區塊進行記錄,挖出這個區塊的礦工就獲得了該區塊的獎勵,並且進入下一個區塊的競爭。
另外一種就是不通過,那麼前面的那些工作都白費了,投入的成本就沒有辦法收回,所以礦工們都自覺的遵守著打包和驗證的規則,因為作惡成本較高,也就維護了比特幣網路的安全。
相信你讀完文章已經大致了解了比特幣挖礦的整個流程,不過挖礦實際操作起來又是另一個概念了,其中什麼時候適合進場挖礦、入手什麼樣的礦機進行挖礦、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參與挖礦都是有一定學問的。
挖礦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呀,搞懂再行動,沒搞懂之前就要多學習。
❸ pi幣是什麼
pi幣是一種虛擬數字貨幣,它和比特幣、萊特幣的相似,都是通過挖礦獲取。用戶可以下載pi幣挖礦軟體進行注冊,注冊是不受區域限制的,只要輸入推薦人的邀請碼就可以,注冊成功後就可以開始挖礦。Pi幣挖礦軟體在國內剛剛推出不久,軟體內置43個國家,挖到的pi幣在交易所就會具有現金價值。
一、 PI幣注冊不受地區限制。你只需要通過推薦人的邀請碼完成注冊即可。注冊成功後,即可開始挖掘。整個開采過程不耗電,甚至不需要啟動。你只需要每24小時點擊一次屏幕右側的挖礦按鈕,即可將你的PI幣量與伺服器同步,繼續挖礦。
二、 PI幣的礦業收益會隨著礦業人的增加而減少,直至消失。如果網路上的總人數不上升,PI幣將無限期發行。但是一旦總人數達到標准,開采獎勵就會減少,PI幣的流通就會被放氣,很難獲得PI幣。
三、 這種設計使得每一個用戶和持有者的理性選擇都是不斷開發新用戶,直到挖掘回報歸零,這將大大有利於未來主網上線後整個網路的安全和治理的去中心化。
四、 PI幣的經濟模型已經用比特幣、萊特幣等上一代的共識機制進行了升級。第一,PI幣通過大家的閑置資源手機進行挖礦。截至2018年底,全球智能手機用戶數為36.66億,全球手機用戶數超過電腦,電腦用戶數超過加密錢包。
拓展資料:
一、 Pi幣,在幣圈裡很有名,大腕們都看不起這個幣,但也不妨礙它擁有眾多的粉絲,有人覺得只要手機就可以挖礦,每日簽到就可以賺錢,是個純粹的項目;有人認為, pi幣背後的團隊是斯坦福大學的精英。
二、 pi幣=純零擼?
說「零擼」也不完全錯, pi幣設計的初衷的確是想用零擼的方式吸引流量,而單從「挖礦」的行為上看,就是「挖礦」的行為也不完全錯。但是「零擼」並不代表不會割韭菜
三、 據說 Pi幣的背後是一個傳銷頭子張鵬主導的項目,這個項目的初衷是要在2020年初用零擼的方式割一波韭菜,不過後來有廣告公司找了張鵬, PI幣的粉絲群才發現張鵬這個項目。
四、 所以綜上所述,虛擬電子貨幣pi幣的主要信息已經明了了,值得注意的是投資需謹慎,要量力而行,結合自身實力情況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選項,只有這樣才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保存自身實力。
❹ 數字貨幣中的質押挖礦是什麼意思和比特幣挖礦有什麼區別
質押挖礦可以理解成生活中的放在銀行的活期存單,比如CellETF(celletf.io)的挖礦,而比特幣挖礦簡單來講就是全網礦工一起來做一道題目,誰先做出來,誰就會得到比特幣獎勵。
❺ 合法的數字貨幣有哪些
1、比特幣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的加密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2、萊特幣
萊特幣(Litecoin, LTC) 是受比特幣的啟發而推出的改進版數字貨幣,由一名曾任職於谷歌的程序員設計並編程實現 , 2011年11月9日發布運行。萊特幣與比特幣在技術上具有相同的實現原理,但萊特幣的創造和轉讓基於一種開源的加密協議,不受到任何中央機構的管理。
(5)有哪些電子貨幣可以挖礦擴展閱讀
比特幣貨幣特徵:
1、去中心化:比特幣是第一種分布式的虛擬貨幣,整個網路由用戶構成,沒有中央銀行。去中心化是比特幣安全與自由的保證 。
2、全世界流通:比特幣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管理。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
3、專屬所有權:操控比特幣需要私鑰,它可以被隔離保存在任何存儲介質。除了用戶自己之外無人可以獲取。
4、低交易費用:可以免費匯出比特幣,但最終對每筆交易將收取約1比特分的交易費以確保交易更快執行。
❻ 除了比特幣,其它虛擬貨幣也是靠挖礦產出的嗎
虛擬貨幣是怎麼做出來的?
在很早的原始商業行為當中,代幣(金屬硬幣)使用的效率很高,方便交易結算。這個時候誰手裡有硬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硬幣被賦予了貨幣結算的價值,這個時候的代幣使用范圍僅限於一城一地。
但是商業行為會自動擴大,馬車、輪船的發明使得全世界可交易的范圍越來越廣,這個時候硬幣因為其自身重量的關系,成本變得越來越高。直到9世紀紙幣誕生以及銀行的誕生,使得前往不同地域的商人直接持有該銀行的票據便可取款。這也是支票的來源。
隨著全球化商業行為越來越多,票據因為商業范圍的擴大,所以國家與國家之間也簽訂了協議,支持票據的合法性。直到如今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用智能手機進行點對點、人對人的交換各種信息和服務。這個使用使用某種特定貨幣進行結算反而極為不方便。這種需求催生了很多巨頭的電子貨幣專業支付服務。例如中國的支付寶、微信、蘋果的Apple Pay等。
但是國家與國家之間電子貨幣的價值不盡相同,所以電子貨幣只能在一個國家內部進行交易結算。如今互聯網使得全球國家變成了地球村,這個時候就需要一種所有人都能認同的信用貨幣來做結算,這是就信的數字貨幣,加密貨幣應運而生。
虛擬貨幣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虛擬貨幣的出現弱化了政府在經濟(主要是貨幣政策)上的作用,政治對經濟沒有了決定性的支配權,聽上去有點兒不可思議,而且政治上應該是不允許的。也許虛擬貨幣曾經遭到的來自各國政府級別的抵觸就是基於此吧。
不過現在各國政府對虛擬貨幣的態度已經有所緩和,到底是真正認可了這樣一種全新的貨幣形式呢,還隨著時間的流逝發現僅僅需要在名義上認可其存在而實際只將其認知為一種簡單的金融衍生物。
能否真的成為名副其實的貨幣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普羅大眾對其的態度,如果絕大多數人認可其為貨幣,並接受以其為有價值的交易對象。那麼它就是貨幣,具有貨幣屬性和其職能。如若不然,其只是一串沒有意義的數字。從這個角度看虛擬貨幣更像一個哲學概念。這也能說明為什麼很多人在不遺餘力的鼓吹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有些像中國的成語「三人成虎」。
優缺點:不會產生政府濫發的情況,必須依賴互聯網及P2P技術,如果某天網路癱瘓則比特幣將不能繼續使用。2014年,位於中國東北的某比特幣礦廠的情況,「每月電費40萬人民幣,全天候24小時工人三班倒,2500台機器,每秒2300億次哈希計算(230 Gh/s)。」好像更符合中國人的「投資(機)習慣」。
投入了很多時間、金錢在做一件事,然後把這件事包裝成一個很牛的東西,讓後被許多人追捧,最後掌握這件事主動權的人,或者擁有大量這種東西的人就會成為最大贏家,賺的盆滿缽滿。普通參與者越來越多地被當成「韭菜」。起碼從最原始的想法考慮,既然擁有了這個東西,起碼不會讓它的價值下跌。
總之,「虛擬」的重要是在於它的內在價值問題。也就是說,虛擬貨幣代表的價值,與一般貨幣代表的價值具有怎樣的聯系與區別。貨幣問題是現代性范疇的問題,虛擬貨幣則是後現代性范疇的問題。二者的不同是我們當前也是日後需要關注的問題。
要看項目方的初始設定,每個項目的代幣分配都不一樣。
單個項目背後是由項目組、投資方、社區成員、一般投資者組成。
項目方會根據實際情況分配各方代幣佔比,比如代幣總量1000萬,初始設定挖礦佔比15%,那麼用於挖礦的部分就是150萬。
其它的就按照計劃,一部分會用於獎勵項目組成員(送),一部分留給自己的基金會(如果有的話,通常都有),這部分就是用來保底的,不管市場怎麼拋怎麼拉它都在,保證項目不至於歸零。一部分在一級市場賣給初始投資方,和a股打新差不多,一部分用於挖礦,也就是區塊生成的時候用於獎勵礦工的那部分,這部分又可以再設定一次,比如如何獎勵,獎勵多少等。其餘就留給韭哥韭妹們在二級市場炒了,就醬。
挖礦是計算機對整個區塊網路提供價值從而獲得獎勵的激勵機制,並不是所有幣都是挖礦產出的,也有很多幣是發行幣,通過其他公鏈發行出來的,本身沒有挖礦機制,比如近期大火的SHIB就是基於以太坊ERC20發行的,這類幣很多都是空氣幣,通過炒作拉升市值,自身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持有價值偏低
看什麼幣,顯卡主要是ETH
❼ 比特幣是虛擬貨幣為什麼還有礦場挖掘
所謂的挖礦,只是為了方便理解而已。。。並不是真的去礦場挖掘
❽ 比特幣挖礦是什麼
比特幣挖礦是一種獲得比特幣的方式,簡單來講就是全網礦工一起來做一道題目,誰先做出來,誰就會得到比特幣獎勵,「礦工」需要在區塊努力工作,就是消耗計算資源來處理交易,挖礦對於設備的配置要求相當高,提高設備配置,可以加強運算能力,也能更快的獲得比特幣。 比特幣是一種電子貨幣,由開源的P2P軟體產生,可以用來交易,也可以通過交易來獲利,比特幣挖礦運用的是哈希演算法,在比特幣系統裡面,需要進行大量哈希運算,計算的值需要符合規定,誰運算的快,誰能挖到的比特幣就越多。
拓展資料
比特幣挖礦,是一種利用電腦硬體計算出比特幣的位置並獲取的過程。 挖礦是在比特幣系統中進行記錄數據的一個激勵過程,在比特幣系統個人用戶通過利用CPU或者GPU進行哈希運算,稿頌當計算出特定的哈希值之後便擁有了打包區塊的權利。 而為了獎勵這個用戶進行打包區塊,系統就給予一定的比特幣作為報酬。因為這個過程很像現實生活中「挖礦」所以大多數人就把這個過程叫做挖礦。除了比特幣外,其他的電子虛擬貨幣也可以通過挖礦獎勵獲取,如以太坊、門羅幣等等
挖礦風險:
1,貨幣安全
比特幣的支取需要多達數百位的密衡信鑰,而多數人會將這一長串的數字記錄於電腦上,但經常發生的如硬碟損壞等問題,會讓密鑰永久丟失,這也導致了比特幣的丟失。
2,系統風險
系統風險在比特幣這個裡面非常常見,最常見的當屬於分叉。分叉會導致幣價下跌,挖礦收益銳減。不過很多情況表明,分叉反而讓礦工收益,分叉出來的競爭幣也需要礦工的算力來完成鑄幣和交咐敬輪易的過程,為了爭取更多的礦工,競爭幣會提供更多的區塊獎勵及手續費來吸引礦工。風險反而成就了礦工。
❾ 什麼是虛擬貨幣挖礦
虛擬貨幣挖礦就是用計算機cpu和顯卡運行某種特別演算法,計算出符合其特定規則的一個解,這個解就是一個虛擬數字貨幣。其本質上就是生成一個新的區塊,然後將新生成的區塊和原本的區塊加密打包在一起,也就形成了所謂的加密數字貨幣,在這個過程中,維護虛擬貨幣平台會給出一些獎勵。
虛擬貨幣的價值在哪裡
虛擬貨幣的價值在於使用虛擬貨幣之人的認可,實際上虛擬貨幣本身並不產生價值,其本質上就是一串由 1和0組成的計算機代碼, 直到被很多人認可之後,虛擬貨幣的價值才不斷上漲 。之所以虛擬貨幣被人認可則是由於其隱匿性以及交易過程比傳統貨幣更簡單,虛擬貨幣交易不需要第三方介入,省去了很多交易成本。再加上虛擬貨幣數量恆定,總量有限不會受到通貨膨脹影響,所以很多人非常認可虛擬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