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卡是什么样的
Ⅰ 数字人民币“可视卡”曝光,上海测试“硬钱包”方案
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迎来了新的进展。据报道,上海交通大学的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员工食堂正在进行试点,医生们通过邮储银行的“可视卡”和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进行点餐支付。试点参与者之一是上海首例新冠肺炎病人的发现者——同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于亦鸣医生。他使用邮储银行的数字人民币“可视卡”,在员工餐厅的支付终端上刷卡完成支付,过程简单,与使用普通银行卡无异。
这种“可视卡”在右上角有一个电子水墨屏窗口,可以展示消费金额、余额等信息。同仁医院表示,未来将在更多场景中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如医院诊疗支付、体检检查、停车缴费等,以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可视卡”等智能卡钱包是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一种形式,类似于我们常用的“交通卡”。使用前需要提前充值,这是实现“双离线”支付的关键。那么,如何给这种智能卡硬件钱包充值呢?
“可视卡”分为普通可视卡和可视蓝牙卡,可以通过NFC和蓝牙与智能手机交互,完成充值等操作。未来,ATM机和一些自助终端可能也会升级,以便更好地支持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充值。
工商银行手机银行App中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已经有“可视卡”的相关操作界面,包括绑定、收款、充值等功能,但目前只支持安卓NFC手机。通过手机的NFC功能,用户可以对可视卡进行充值和收款。
根据移动支付网的了解,央行之前公布的专利中,将硬件钱包定义为“数字货币芯片卡”,包括可视蓝牙IC卡、IC卡、手机eSE卡、手机SD卡、手机SIM卡等五种形态。可视蓝牙卡通常指的是智能卡上有屏幕显示交易额、余额等信息,并通过蓝牙、NFC等方式与智能手机交互。
数字人民币的可视卡产品主要取决于其与智能手机等设备的交互方式。从成本来看,NFC和电子水墨屏形式的可能更便宜,而加入蓝牙、指纹等功能的则价格更高,更接近可穿戴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可视卡不仅仅有“硬钱包”方案,也支持“软钱包”方案。在这种方案中,数字人民币不存储在卡片本地,而是通过卡片绑定数字钱包账户,数字人民币存储在服务器上。卡片通过蓝牙与智能手机交互,定期同步账户信息。这种可视卡在消费时,除了通过蓝牙与智能手机同步数据,还可以与支付终端上传信息进行账户同步,并显示交易信息和余额。
Ⅱ 数字货币信用卡是真的吗
数字货币信用卡不是真的,但数字信用卡是真的。
数字货币信用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哪家银行发行了所谓的“数字货币信用卡”。数字货币与信用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数字货币是一种电子形式的货币,而信用卡则是一种支付工具。因此,将数字货币与信用卡结合在一起的“数字货币信用卡”并不存在。
数字信用卡:数字信用卡,也称为电子信用卡,是一种虚拟卡片。客户在申请成功后,银行会提供一组虚拟卡号、安全码、有效期等信息。客户激活后,可以将其绑定到发卡银行的手机银行、银联云闪付、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快捷支付。数字信用卡线上线下消费均可,具备与实体信用卡相似的功能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