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内测数字货币app
1. 有没有央行数字货币最新消息央行DCEP官方钱包长什么样子
有央行数字货币的最新消息,且关于央行DCEP官方钱包的描述如下:
最新消息: 央行的全球数字货币项目早在2014年就开始筹备,目前数字货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电子货币,并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即央行先将DCEP兑换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民众。 DCEP与人民币可以一比一自由兑换,且支持不依赖于网络进行点对点的交易。 试点工作已经在成都、苏州和深圳等地展开,人民银行、四大行、阿里和腾讯是央行数字货币内测的第一站。
DCEP官方钱包描述: 外观与功能:DCEP钱包与一般APP无异,用户下载并注册后,可通过二维码进行收付款交易。钱包界面设计简洁,操作便捷。 兑换与支付:兑换数字货币需绑定银行账户来进行支付,这与央行此前对于使用门槛和运营体系的介绍十分契合。用户无需跑到商业银行,只要下载并注册DCEP钱包App,即可使用。 特色功能:除了基本的扫码支付、汇款、收付款功能外,DCEP钱包还具有“碰一碰”功能,这一功能允许用户通过近距离接触进行数字货币的转账,提高了支付的便捷性。 安全性与隐私:作为主权货币,DCEP具有法偿性、可追溯性等特点,确保了交易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同时,用户的隐私也得到了充分的保护。
综上所述,央行数字货币DCEP正在稳步推进中,其官方钱包设计简洁、功能全面,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支付体验。
2. 四大行正在大规模内测数字货币App
四大行确实正在大规模内测数字货币App。具体信息如下:
内测内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四大行正在内测“数字人民币”电子钱包。这一内测阶段主要是考虑到系统负荷等因素,因此目前还未能公开下载。
使用场景:据报道,部分大行内部员工已经开始使用这一App进行转账、缴费等场景的测试。此外,深圳等地也在大规模测试数字钱包应用,为数字货币正式落地进行测试准备。
注册与使用:注册该App需在四大行分别开立数字钱包,数字钱包分别挂靠各银行的账户。用户可将资金充值入钱包,充值方式包括网银充值、绑卡充值等。整个界面和操作逻辑有点类似中国银联的云闪付App。
研发意义: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高效地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试点情况:虽然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工作已经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了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但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3. 四大行大规模内测数字货币,以后支付方式有什么变化
数字货币由中央银行牵头,各银行正在测试前几个月的落地场景情况。目前,大型银行的一些内部员工已开始将其用于转账和支付等场景。许多银行正在大规模测试数字人民币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暂时无法公开下载,并且在打开后具有身份编码。一位大型国有银行家表示,最近几天,四大行同时在内部测试了“数字人民币”电子钱包。考虑到系统负载和其他原因,它目前处于内部测试阶段。
许多专业人士称,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目前仍处于内部研发和测试阶段。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紧锣密鼓的进行者研发和测试。大型银行的内部研发工作通常由总部的网络财务部门负责。没有具体启动时间表。
4. 四大银行正式动手,微信、支付宝只能接受现实,这一天真的来了吗
5. 三大行“数字人民币”内测界面流出,和支付宝微信不是一回事
近日,疑似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正在内测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DC/EP) 的应用界面在网上曝光。此前农行的相关界面截图已经流出。
网传测试内容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
针对此前网络流传的曝光图,4月17日晚间,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表示,我国自2014年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2017年末,央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当前网传DC/EP信息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数字人民币目前的封闭测试不会影响上市机构商业运行,也不会对测试环境之外的人民币发行流通体系、金融市场和 社会 经济带来影响。
三大行应用界面设计各不相同
这是央行官方首次提出“数字人民币”概念,以往都是将其称为法定数字货币。从近日曝光内测图来看,建行界面已明示“建行数字人民币钱包”,中行和农行的界面只标注“钱包”。
从页面展示看,三家银行的设计各有不同。虽然都有一张醒目的电子人民币图样,但农行、中行均在其上标明自己的名称,建行没有。农行DC/EP钱包内测界面包含了扫码支付、汇款、收付款、碰一碰、DC兑换、查询、钱包管理、挂靠等常用功能;中行的有“充值”、“提现”、“转账”、“银行卡”以及“交易记录”等选项;建行的界面比较简洁,有“扫一扫”、“收款”、“付款”、“转账”以及“资产总览”等功能。
业内人士预计,钱包测试与试点场景只是冰山一角。随着数字人民币内测的深化完善,真正推出的时候,最终界面应该跟现在流出的截图不一样。
数字人民币跟微信支付宝完全不是一回事
不少网友看到这些截图后,认为数字人民币的用法感觉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差不多。但事实上,他们有不小区别。去年9月4日上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得到”App上线一门公开课《 科技 金融前沿:Libra与数字货币展望》。穆长春在课程中介绍了DCEP跟大家常用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的区别。
首先从法权上,DCEP的效力和安全性是最好的。用支付宝或微信做电子支付的时候,它们是用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进行结算,而不是用央行货币进。微信和支付宝在法律地位和安全性上,没有达到和纸钞同样的水平。而DCEP就是纸钞的数字化替代,功能和属性会跟纸钞完全一样。理论上讲,商业银行都可能会破产,微信钱包里的钱没有存款保险,只能参加它的破产清算,不受央行最后贷款人保护。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但不能完全排除。
其次,在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的时候,电子支付就无法使用。那时只剩下两种可能性,一个是纸钞,一个就是央行的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的的“双离线支付”特性,可以在收支双方都离线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支付。只要手机有电,哪怕整个网络都断了也可以实现支付。
此外,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支付都是跟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紧紧绑定的,它满足不了匿名的需求,也就不可能完全取代现钞的支付。而央行数字货币既能保持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的价值特征,又能满足便携和匿名的要求。只要不犯罪,想进行一些不愿让别人知道的消费,数字人民币也可以保护隐私。
数字人民币并不会影响微信支付宝的地方
穆长春同时认为,DCEP并不会对支付宝、微信的地位产生影响。因为目前支付宝、微信也是使用人民币支付,其实也就是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进行支付。央行数字货币推出后,只是换成了数字人民币,也就是用央行的存款货币,虽然支付工具变了,功能也增加了,但渠道和场景都没有变化。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上月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体系在坚持双层运营、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并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当前阶段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
据报道,央行数字货币首个应用场景将在苏州相城区落地,工农中建四大国有行都会参与。央行数字货币DC/EP将作为交通费补贴,在5月份发放给相城区各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和直属企业员工。
4月22日下午,雄安新区召开法定数字人民币(DC/EP)试点推介会。推介会由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组织,数字货币研发机构和十余家试点商户受邀参加,包括麦当劳、星巴克、银联无人超市、京东无人超市、庆丰包子铺等知名商业品牌。
6. 四大银行推数字货币,比微信支付宝还便捷!网友:不想用、不敢用
一场支付变革正在到来,马云曾放出豪言“如果银行不肯改变,那我们就改变银行!”
多年前很多人认为这不可能,但没想到如今银行真的被改变,四大银行传出消息,内部人员真正对数字货币进行内测,实用功能比微信支付宝还好用!但没想到网友们看到这一消息后,却纷纷表示: 不想用、不敢用。
消息显示,工农中建四大银行正在进行数字货币的测试:银行内部人员在使用央行数字货币进行转账、缴费、充值、提现等功能。
而且对比微信支付宝等软件,数字货币最大的优势就是具备“离线支付”的功能,也就是说即便在手机未能联网的情况下,用户也可以用数字货币完成支付,甚至可以用手机号的方式进行转账,比微信支付宝还便捷!
这让不少人担忧: 支付宝、微信的支付功能会被淘汰吗?
我们知道,马云之所以能够“改变银行”,就是在于“移动支付”的便捷性打败了纸币,这让我们出门再也不用带大量现金,也不再担心钱会被小偷给偷走。可令人意外的是,对于这更便捷的数字货币,网友们却有新的看法:表示对于银行,我们更愿意用支付宝。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网友们的评论也是惊人一致:银行以前的服务态度有多差,现在还历历在目!
不少网友回忆,当年在银行存取款看的时候需要排一两个小时的队,而且排到了以后柜台人员还会给脸色看,有时候甚至不予处理事务。
还有网友表示,有时候存的钱都会莫名变少,讲实话还是更相信支付宝微信。
......
网友们对于银行的吐槽有不少,看来几年前银行还“没改变”的时候的确是差强人意,给大家留下了很多不好的印象。
但编者认为,数字货币的推行不会成为银行回到以前的诱因,在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之下,数字货币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微信支付宝的支付功能应该会长期留存,银行也回不到以前那种情况了,我们大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