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为国际货币体系发展提供新方向
① 数字货币的发展前景
北京时间2014年3月9日上午消息,谷歌创意主管杰雷德·科恩(Jared Cohen)本周在参加SXSW大会时表示,与比特币类似的数字加密货币将长期存在。科恩和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此次大会上推广了合著的《新数字时代》一书。
过去几个月中,比特币价格大幅波动。与此同时,这一数字货币获得了黑客社区的强有力支持,并与某些黑市密切相关。科恩认为,比特币有其价值,但在没有得到监管的情况下将带来风险。
Mt.Gox丢失了价值4亿美元的比特币,这动摇了外界对比特币的信心。有批评者甚至直接指出,“比特币已死”。不过,科恩此次的表态是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技术的有力支持。
比特币能够存在仅仅是由于交易双方均认可其交易价值,因此任何人都可以自主设计虚拟货币。例如,美国科技博客Ars Technica本周就宣布将创立自己的加密货币“arscoin”。
科恩认为,数字加密货币面临的主要威胁在于如何安全地保管,Mt.Gox比特币丢失事件再次凸显了这一问题。近期,美国国会也就数字加密货币发起争论。一些议员认为,应加强对比特币的监管以避免风险。而另一名国会议员杰雷德·珀里斯(Jared Polis)则认为,美元有着与比特币类似的缺陷,因此如果禁用比特币,那么美元纸币也应当被禁用。
数字货币在全球发展的历史较短,但是发展速度较快。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官方或者民间的尝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以欧洲为例。2015年,数字货币在欧洲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交易量超过了10亿欧元。总量虽然不大,但是来势凶猛。
2016年1月2日报道,英国央行也在研究考虑是否由央行来发行数字货币,目前研究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安迪·霍尔丹表示,改用数字货币将是“伟大的技术大跃进”。
挪威最大的银行DNB早已取消了现金柜台服务。该银行呼吁,政府应该彻底停止使用纸币。数据显示,目前每天只有6%的挪威人还在使用现金,大部分是老年人。现金支付的社会成本是电子货币支付社会成本的两倍。在一天的生活中,乘车、购物、缴费、加油,甚至停车全部刷卡完成支付,只有孩子学校举行义卖活动的时候才可能用到纸币。
相比于纸币,数字货币优势明显,不仅能节省发行、流通带来的成本,还能提高交易或投资的效率,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由央行发行数字货币还保证了金融政策的连贯性和货币政策的完整性,对货币交易安全也有保障。
虽然数字货币的发行方式目前仍在研究之中,但是纸币已被一些专业人士看成“上一代的货币”,被新技术、新产品取代是大势所趋。由于中国人口太多、体量太大,发行数字货币的时间表依然没有确定。有人预测,数字货币和现金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会是并行、逐步替代的关系。到数字货币时代真正到来时,人们身上带的现金会越来越少,旅行越来越安全,扶贫越来越精准,腐败越来越难以遁形,而小偷也越来越难当。
② 为什么数字货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球会出现一种全球公认的数字货币,这种数字货币可以在全球流通。另一种情况是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就和现在的国际局势很像。这种数字货币可能是由某个强大的国家或者联盟发行,其它的国家也会出现自己的数字货币,但主要起到辅助的作用,比特币、瑞泰币、活力币可能到时候仅仅作为一种资产类别而存在。
③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
美元地位因其持续的贬值遭遇严重挑战,其地位正逐渐弱化。分析人士指出,虽然美元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但是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已成趋势,未来将有更多的货币成为美元的替代选择。
“脱钩”美元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全球货币体系的建议。日前,有些国家已付诸实践。
值得关注的是,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地位明显下降,与此相对应的是欧元等货币比重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月30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美元在全球货币储备中的比重已经降至十年以来最低水平的62.8%,而欧元所占比重则创下历史新高的27%。这表明在美元汇率不断走低的状况下,各国央行已经开始了货币储备多元化的进程。
9月20日,伊朗政府宣布,该国将使用欧元取代美元成为外汇储备货币。伊朗中央银行已经调整了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大幅减少了美元资产。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也纷纷表示,减少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份额。
另外,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地位也遭到“脱钩”的挑战。拉丁美洲左翼联盟“玻利瓦尔美洲国家联盟”的九个成员国10月16日在玻利维亚开会,同意创立地区货币“苏克雷”,作区内贸易之用,从而逐渐减少使用美元。
为推动我国和周边国家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中国率先开展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而近日在中俄经济贸易对话中,双方还讨论扩大贸易结算中本国货币的使用份额。
“弱”美元的背后推手
尽管美国财长多次强调“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但美元下行已令美元地位遭遇挑战。
分析人士指出,美元“避险需求”减弱、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及美国“双赤字”问题,都制约美元走强。更需注意的是,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政府为稳定经济注入的大量资金增加了政府财政赤字,其造成的宽松政策缺乏有效退出机制,目前正成为美元贬值的背后推手。
套利交易也严重打击美元,加大其贬值压力。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指出,从全球资金流动角度来看,危机之后,部分短期国际资本将撤离美国国债市场,重新流入风险资产市场。美元套利交易的勃兴,自然加大美元贬值的压力。
不过从维护美元世界储备地位和维持美元购买力的角度考虑,美元持续大幅下挫的可能性也不大。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大幅贬值对美元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无异于毁灭性打击,但是趋势性、有节奏、小幅的贬值既能达到削减真实债务的目的,又保持了美元自我调整的主动性,实现了美国“经济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多极货币与美元的博弈
对于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法国总统萨科齐、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都纷纷表示,多极化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迟早要在货币层面上得以体现,多极化的世界不能建立在单一国际货币的基础上,未来将有更多货币成为美元的替代选择。
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国际储备货币格局的嬗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某种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稳定的币值、较低的交易费用和较高的透明度。眼下除了美元,没有更为切实的主导性货币选择。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协会常务理事谭雅玲认为,美元短期价格波折是一种策略和技术运用,并不代表美元投资长期价值的消失。美国式金融危机将强化美元主导货币地位,美元一直独霸趋势将难以改变,并将继续持续。美元危机论将滞后发生,并非短期或中期来临。未来10-20年的美元市场机制、份额比例以及作用影响难以根本消除和替代。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认为,尽管欧元被广泛看好,欧元区经济的结构性问题、统一财政货币体系难以实现等仍然让欧元能否真正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未来蒙上云雾。在日本经济真正走出持续近20年的低迷之前,日元的前景依然黯淡。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本国货币首先成长为区域性货币则是更为现实的选择。
④ 现在数字货币有前景么
数字货币是一种不受管制的、数字化的货币,通常由开发者发行和管理,被特定虚拟社区的成员所接受和使用。欧洲银行业管理局将虚拟货币定义为:价值的数字化表示,不由央行或当局发行,也不与法币挂钩,但由于被公众所接受,所以可作为支付手段,也可以电子形式转移、存储或交易。
近年来,纸币滥发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第三方支付频频爆出安全危机、再加上区块链技术的逐渐成熟,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币等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便应运而生。数字货币具有交易成本低、交易速度快捷、高度匿名性和货币数量固定等特点和优势。
使用场景愈加丰富,用户接受度不断增长
同时,数字货币的使用场景愈加丰富,使其用户接受度不断增长。目前,数字货币的使用已经覆盖至购物消费、工资支付、交通出行、旅游外出、外卖结算和学费支付等各类场景,不断拓展的落地场景也带来了更加广泛的消费人群。总体而言,虽然就总人口而言,数字货币的使用人群仍占小部分,但是其使用人数在不断增长,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10个国家的使用率超过10%。
Libra冲击主权,发展中国家推进央行法定数字货币
2019年6月,Facebook推出Libra虚拟加密货币,造成了世界性的影响。Libra的出现,可能形成全球范围内超主权货币,从而对传统交易结算货币造成影响。对于我国而言,Libra的出现,一方面会对我国传统货币造成冲击,威胁我国货币的主权地位;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未纳入Libra的一篮子货币中,因此会降低各国央行为人民币的储备需求,从而阻碍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为应对这种威胁,央视适时地推出了央行数字货币。2019年9月,据《中国日报》报道,央行数字货币闭环测试已经开始,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无独有偶,除中国外,全球各国央行也纷纷宣布将会推出基于国家信用、中心化的数字货币。2015年,厄瓜多尔率先推出国家版数字货币,该举措不但能减少发行成本及增加便利性,还能让偏远地区无法拥有银行资源的民众也能通过数字化平台获得金融服务。目前,加拿大、巴西、挪威、英国等各国都正在研究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而巴哈马、瑞典、俄罗斯等国则均在研讨数字货币发行的可能性。总体而言,收到数字货币冲击较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金融普惠、突破制裁等原因,纷纷对法定数字货币持支持态度。
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区块链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⑤ 数字货币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哪里
先来解释一下数字货币。真正的数字货币是国家发行的,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的货币。这才是国家法定的可以流通的货币。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国家发行过数字货币,我国也是。因此任何自称是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的,都是诈骗。法定数字货币的功能和目前纸质的货币的功能是一样的。所以不存在什么投资的概念。试想一下,你会花一百块钱去买一张面值十块钱的人民币吗?所谓比特币仍然是虚拟币,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比特币是基于区块链上的一种加密算法,得出的计算结果。最大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唯一性和有限性。正因为这些特点,一个国家是不可能把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的。所以把比特币作为一种炒作的标的,我不反对。但是如果把比特币上升为数字“货币”来宣传,我认为有欺骗的嫌疑,因为它不具备国家法定货币的特征。国际上有人愿意接受比特币交易,我认为实际上是一种“以货易货”交易,并不是真正的货币交易。目前比特网交易所能够提供的交易对最多,投资者可以参加杠杆交易和永续合约交易等。
⑥ 数字货币有什么发展前景,能否将它视为一种骗局
由于比特币的持续火爆,让人们开始高度关注这种数字货币,然而让各界更为关注的是比特币背后的技术架构—区块链技术,这项技术被众多机构认为它很可能是继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最有可能引发第五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
比特币或许会出现下跌,而数字货币的长期方向必然是上涨,而且会涨的特别激烈。2017年全球数字货币的总市值不过是6470亿美元,不到全球实物黄金市值的10%,占全国股票总值还不到0.01%。AAC的推出可谓时机正好,而矿工都知道越早进入就能挖到更多的代币,赚取的利润也更丰厚,Acute Angle Cloud的诞生将给它的合作伙伴带来丰厚的回报。
2017年可以认为是区块链技术的元年,而2018年很可能成为区块链技术的爆发年,Acute Angle Cloud搭上区块链技术的快车很可能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在CES2018上发布的Acute Angle PC很可能成为区块链的又一个爆品。
⑦ 数字货币发展前景
全球数字货币2017年总市值规模一度突破6000亿美元,年度最大涨幅达到3497.98%,数字货币种类增加至1334种,无论从总市值规模还是币种数量来看,都实现爆发性增长。按照全球数字货币发展路线,可依次将数字货币分为:1.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货币”类型、2. 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去中心化应用开发“平台”类型,3. 各种去中心化“应用”类型
⑧ 新形势下,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
“弱”美元再引美元地位争议
美元地位因其持续的贬值遭遇严重挑战,其地位正逐渐弱化。分析人士指出,虽然美元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但是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已成趋势,未来将有更多的货币成为美元的替代选择。
“脱钩”美元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全球货币体系的建议。日前,有些国家已付诸实践。
值得关注的是,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地位明显下降,与此相对应的是欧元等货币比重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月30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美元在全球货币储备中的比重已经降至十年以来最低水平的62.8%,而欧元所占比重则创下历史新高的27%。这表明在美元汇率不断走低的状况下,各国央行已经开始了货币储备多元化的进程。
9月20日,伊朗政府宣布,该国将使用欧元取代美元成为外汇储备货币。伊朗中央银行已经调整了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大幅减少了美元资产。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也纷纷表示,减少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份额。
另外,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地位也遭到“脱钩”的挑战。拉丁美洲左翼联盟“玻利瓦尔美洲国家联盟”的九个成员国10月16日在玻利维亚开会,同意创立地区货币“苏克雷”,作区内贸易之用,从而逐渐减少使用美元。
为推动我国和周边国家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中国率先开展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而近日在中俄经济贸易对话中,双方还讨论扩大贸易结算中本国货币的使用份额。
“弱”美元的背后推手
尽管美国财长多次强调“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但美元下行已令美元地位遭遇挑战。
分析人士指出,美元“避险需求”减弱、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及美国“双赤字”问题,都制约美元走强。更需注意的是,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政府为稳定经济注入的大量资金增加了政府财政赤字,其造成的宽松政策缺乏有效退出机制,目前正成为美元贬值的背后推手。
套利交易也严重打击美元,加大其贬值压力。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指出,从全球资金流动角度来看,危机之后,部分短期国际资本将撤离美国国债市场,重新流入风险资产市场。美元套利交易的勃兴,自然加大美元贬值的压力。
不过从维护美元世界储备地位和维持美元购买力的角度考虑,美元持续大幅下挫的可能性也不大。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大幅贬值对美元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无异于毁灭性打击,但是趋势性、有节奏、小幅的贬值既能达到削减真实债务的目的,又保持了美元自我调整的主动性,实现了美国“经济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多极货币与美元的博弈
对于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法国总统萨科齐、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都纷纷表示,多极化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迟早要在货币层面上得以体现,多极化的世界不能建立在单一国际货币的基础上,未来将有更多货币成为美元的替代选择。
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国际储备货币格局的嬗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某种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稳定的币值、较低的交易费用和较高的透明度。眼下除了美元,没有更为切实的主导性货币选择。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协会常务理事谭雅玲认为,美元短期价格波折是一种策略和技术运用,并不代表美元投资长期价值的消失。美国式金融危机将强化美元主导货币地位,美元一直独霸趋势将难以改变,并将继续持续。美元危机论将滞后发生,并非短期或中期来临。未来10-20年的美元市场机制、份额比例以及作用影响难以根本消除和替代。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认为,尽管欧元被广泛看好,欧元区经济的结构性问题、统一财政货币体系难以实现等仍然让欧元能否真正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未来蒙上云雾。在日本经济真正走出持续近20年的低迷之前,日元的前景依然黯淡。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本国货币首先成长为区域性货币则是更为现实的选择
⑨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
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之一已经倒塌。1973年3月,伦敦黄金市场的价格一度涨到每盎司96美元。美元终止了兑换黄金,各国纷纷放弃了对美元的固定比价,而采用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金融形势更加动荡不安,国际货币体系再次陷入了无秩序状态,1976年1月,“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通过了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协议,即《牙买加协定》。1978年4月,《牙买加协定》正式生效,标志着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开始形成。这一新国际货币体系被称为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下,国际货币关系仍然困难重重。庞大的国际收支逆差国与顺差国的贸易冲突不断,大规模的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多次爆发,引发了人们对牙买加体系进行改革的思考。改革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恢复金本位制度;
二是建立特别提款权本位制;
三是建立世界中央银行;
四是设立汇率目标区等。
这将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过程。
当今货币体系两大趋势:
世界货币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并且出现货币区域一体化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