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盛世做数字货币是真的吗
⑴ 开元盛世怎么形成的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以后,封建统治者便着手恢复有利于政权巩固的政治、经济秩序,使唐初100年,国家比较安定,经济稳步发展。唐玄宗在公元713年即位,励精图治,继续保持了唐朝的兴盛,社会上呈现更加繁荣的景象。
在用人方面,唐玄宗坚持“唯贤是举”和“用其所长”的原则。经过认真地选拔,他任用姚崇、宋璟为宰相,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才干。姚崇、宋璟确实忠诚可靠,有胆有识,为唐玄宗出了许多好主意。武则天当政期间,由于兴建大量庙宇,修筑“明堂”,增收赋税,加剧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阶级矛盾有所发展。为了消除遗留下来的弊政,唐玄宗积极采纳姚、宋的建议,进行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唐玄宗仍然执行让百姓休养生息,使百姓安乐的方针,减轻赋税,减少徭役,推行各种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较好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兴修水利,又有大片田地能够得到灌溉,不少从前的荒山坡变成了良田,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
手工业也逐渐发达。官府工匠和私营工匠的人数增长很快,手工业作坊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锦缎纺织技术更加精巧,丝织品印花染色技术不断提高,陶瓷生产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兴旺,也促进了人口的增加。唐玄宗末期的户口数较唐初上升了4倍。
因唐玄宗前期年号为“开元”,史称他统治的28年是“开元之治”。
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在一首诗里描绘出这一盛世之景:“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⑵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到底谁是真的盛世
都属于。
贞观是属于恢复战乱重整秩序并建立中原国家社会为主体的时期;
开元是结束唐皇室长久内部动荡后的秩序恢复稳定和经济高速发展。
这两个时期都是具有较高对外干涉和影响力的时期。
开元的规模是要比贞观大的,但总不能说后者的基础不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来的吧。
亿万富翁,是五亿还是六亿,对于亿万富翁的定义而言没区别的。
⑶ 开元盛世之后
那是因为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小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病死后,又是杨国忠掌权,致使政治更加黑暗。
这个李林甫最善于揣测唐玄宗的意思,在公元736年,唐玄宗想从洛阳回长安,但宰相张九龄等人说秋收还没有结束,这样上路会骚扰百姓,影响生产。李林甫在张九龄走后却对唐玄宗说,长安和洛阳是陛下的东宫和西宫,陛下愿意什么时候来往就什么时候来往,不必再等以后,至于妨碍了农民秋收,免了他们的税收也就行了。
玄宗很高兴,照计而行。后来,李林甫就找机会诬陷张九龄等人,终于使唐玄宗将这些敢于直言的宰相罢官,由他把持了朝政。李林甫掌权之后,凡是不听从他、不和他站在一起的人都要想方设法地陷害。李林甫嫉妒贤能之人,嘴里说的话很好听,但心里却阴险毒辣。所以,人们背地里说他是“口有蜜,腹有剑”。
公元736年,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武惠妃病死,玄宗日夜寝食不安。听人说他和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氏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于是不顾什么礼节,就将他招进宫里,杨妃懂音律,也很聪明,还擅长歌舞,很得玄宗欢心。
为了掩盖自己夺儿媳的丑恶行径,唐玄宗让杨妃自己请求进宫做女官,住进南宫,又赐号太真。为了安慰儿子寿王,唐玄宗又给他娶了个妃子作为补偿。
这个时期的封建伦理观念还没有南宋末年朱熹理学出来之后那么严格,男女观念虽然是不平等,但对于女性的贞操观念和改嫁等方面还是比较宽容的,封建社会对于妇女的压制是元朝之后的明朝和清朝。武则天之所以能做女皇,和这时的这种宽容的社会心理有关,所以,到了清朝末年,同样掌握国家政权的慈禧太后就不敢称女皇了,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后来,唐玄宗封杨妃为贵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杨贵妃。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但这时候没有皇后,所以杨贵妃实际上就是唐玄宗的皇后了。玄宗对她恩宠备至,还称赞她是自己的“解语之花”。爱屋及乌,有了杨贵妃的关系,杨氏一族开始飞黄腾达。所以,当时民间竟有了生小孩希望生女孩,将来入宫做妃子荣耀家族的观念。
为了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可谓费劲心机。为了迎合她喜欢服装的心理,有专门为贵妃服务的七百多人给她做衣服。为了让她吃上喜欢的荔枝,玄宗还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长安的几千里贡道,以便荔枝能及时地用快马快速运到长安,因为荔枝摘下后五天内会变味儿。而杨贵妃生在南方,喜欢吃这种东西。
有了杨贵妃,唐玄宗的奢侈之风越来越盛,大臣、贵族、宗室为了巴结皇帝,投贵妃所好,结果让她高兴的人都升了官,这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贵族巴结逢迎,争献美味佳肴、珍异珠宝。
在妹妹的关系影响下,哥哥杨国忠也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杨贵妃的姐姐们也得到了实惠: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二姐封为虢国夫人,三姐封为秦国夫人。其他的兄长也有封赏,做了朝中的高官。杨国忠的权势无人能比,兄妹二人的辉煌时期也为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在杨国忠的专权下,整个唐朝开始混乱起来,可以说,唐朝的转向衰落固然有唐玄宗的过失,但杨氏兄妹特别是杨国忠这个哥哥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他的为非作歹,也没有给妹妹带来好运,反而把妹妹送上了不归路。美丽并不是罪过,但美丽却是一个起因。
在杨国忠的一手遮天之下,首先是朝政混乱。在暴雨造成灾害时,玄宗询问灾情,杨国忠却拿着大个的粟穗子给玄宗看,说雨大但没有影响收成。下边有的官员报告灾情,请求救助,他大发雷霆,命令司法机关进行严惩。杨国忠能力不高,但喜欢胡乱处理朝政,正事做不好,坏事却很在行,接受贿赂、拉帮结派等等应用自如。
朝政混乱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均田制在这个时期瓦解,税收急剧减少,但朝廷的花费却因为玄宗和杨贵妃的奢侈而逐渐增多,国库入不敷出。政治的腐败还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因为招募的兵士都是一些无赖之徒。这些人在后来玄宗发动的战争中不但没有夺得胜利,反而招致了更多的失利。
玄宗对于唐朝的危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向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政治腐败与黑暗,影响了将领的贪功求官的欲望。为了挑起战争,并在战争中立功受赏,加官进爵,边镇的很多将领肆意挑衅,使得边境战乱不断,玄宗的好战对此又是火上加油。初期的边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大伤元气。
⑷ 唐朝的"开元盛世"真的可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吗
开元之治又称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玄宗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
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的局面。开元年初,唐玄宗还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华物品。同时唐玄宗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颇思有所作为,能够任用贤能,进行一些改革。如任用了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都是有名的忠臣,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开元年间的繁荣景象,自然是唐朝百余年来社会发展所积累的成果,并不是唐玄宗君臣一时所能创造出来的奇迹,但这与唐玄宗君臣的孜孜求治,政治比较清明,也是分不开的。
⑸ 为什么只有孝宣盛世和开元盛世才是真正的盛
历史上算得上盛世的,唯有2次,就是汉朝的“孝宣之治”与唐朝的“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在位44年,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开元盛世” 承接太宗, 武周的好局面, 继续发扬光大, 将唐朝的盛世推向高峰。当时与唐朝建交的国家达到73个,当时的长安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际化城市,前后共29年。
据保守估计,唐朝人口从初唐的2500万升至8000万。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孝宣之治
孝宣之治,又称为孝宣中兴,是西汉宣帝刘询开创的盛世,承六世之基业,励精图治,开创了国力强盛、四夷宾服、经济繁荣、民生富庶的局面,西汉进入极盛时期。
⑹ 开元盛世
答案是D,我们书上有,给你看啊。所以说,不是武则天
⑺ 开元盛世拆分理财是骗局吗
最近一段时间,有不少朋友劝说加入这个那个的平台 其中就有开元盛世这个所谓的平台,动辄是互联网金融+ 股权投资非常的时髦新颖的词汇,所许诺的回报也是非常的惊人,通常是投入不多的钱 几百,几千,最多也就是几万元,不长的时间(通常是一年)就可以有几十倍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回报,面对这么高额的回报对于所有的人都会有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不是骗局?这时候这些平台便会信誓旦旦的拿出相应的资产以资证明,打消投资者的顾虑,这些资产那可是响当当的,有工厂,商品房,别墅,甚至是五星级大酒店作为抵押,而你的钱只是用来购买这些资产的股权而已,于是乎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那还不赶紧把钱投进去?坐等发财?可是你了解你的那些钱去向么?用于什么样的投资可以有这么高额的回报?如果你进一步询问,那些新颖的词汇又会飘来 什么比特币啦什么互联网增值服务,甚至会牵扯到马云 马化腾 淘宝 共享单车等耳熟能详的词汇,总之不把你绕晕不算完。心甘情愿的掏钱了事。
那究竟这些钱到了哪里去了,因为我不是学金融的,我只能浅浅的分析一二,不到之处敬请谅解,说白了,这就是一个类似“庞氏骗局”的网络传销,但这种方式比庞氏骗局更加隐秘,可持续的时间更长,当然也就流毒更广、更深。众所周知 庞氏骗局是虚构和夸大了一种邮政票据的价值,通过高额的利息诱人上钩,然后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也就是让后面的人为前面的人买单这种方式来维持骗局的时长。而现在的内庞氏骗局也一样,通过本身的固定资产来作为抵押,发行自己的虚拟货币,同样许诺高额的资金回报,让你用真金白银来购买这些虚拟货币,然后通过分裂啊,增发啊,涨价啊,让你切实的感觉到了资产的增值,同时又让先进来的投资人去邀请更多的人参与到这场豪华的骗局盛宴中来,而且坦言只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你的资产才能迅速的增值,于是乎这个雪球就会越滚越大。。。。,有些人会说虚拟货币也是值钱的啊,比如说比特币,那么麻烦你去网络一下什么叫比特币再来谈这个问题,这些所谓的劵啊,网络币啊和比特币的差距有如天地,首先比特币总量是恒定不变的,其次比特币的创始者也无法控制比特币的产出,再次,比特币是受到国际上相当多的国家和金融机构认可的,最后比特币的作用是为了让部分有产阶层更好的保有自己的资产而起到平衡调剂的作用。可是再看这些投资平台什么开元盛世发行的开元劵啦,那个投资平台发行的这个那个的币啦,说到底一分钱都不值,完全不被认可的货币不就等同于一张废纸嘛!
但这种骗局还真的可以支撑相当长的时间,首先,中国人多啊,只要能够保持进入骗局的人数远高于离开骗局的人数,那这个平台就不会跨,其次,人都是有贪念的,今天你存了5000块(对于初次接触这种骗局的人绝大多数都不会投入太多),半年后你的5000块变成了5万块,开心啊,得意啊,可是5万块似乎对你的生活改变起不了什么作用,这时候怎么办?加大投入呗,于是增加投入,这时候可能慢慢的资金回报率就不如以前那么高了,但也可以忍受,一年,两年,几年过去了终于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了,是不是再等等?等资金更多一些,眼看着就可以和过去的苦日子说byebye了,殊不知,一场对你而言的经济灾难就在眼前了。。。。
⑻ 谁能说说kycc靠谱吗与区块链有关系吗
kyc 是了解你的客户英文缩写 在中国其实就是实名认证 和区块链关心大了 提及区块链就不得不说加密数字代码的应用 一句话实行kyc 你无法利用未来的数字货币干非法事情 因为每一枚数字货币都将被追踪 什么时候在哪与谁进行何种交易
⑼ 开元盛世能否介绍一下
开元盛世相关数据
7000万。
这是唐玄宗统治的天宝(742-755)年间全国人口数。官方留下的天宝十三载(754)全国人户约962万户、人口约5288万口,学者们综合各方面史料推测,公元8世纪中叶,唐朝全国实际人户超过一千三四百万户,实际人口超过7000万。
那么,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口是多少呢?8世纪的时候,东法兰克福王国从塞纳河到莱茵河之间的人口是200-300万。而直到16世纪,地中海地区的人口才5000万至6000万。北非的人口是300万。在农业经济为主的时代,人口就是生产力。唐玄宗时期人口繁盛,反映了当时中国总的经济实力是独步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6.6亿亩。
这是唐玄宗时期全国耕地面积。唐朝的版图,比之于汉代,有新的拓展;大运河把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增长。史称:“开元、天宝之际,耕者益力,高山绝壑,耒耜亦满”。根据现有史料推算,当时全国实际耕地面积约八百五十万顷,折合今亩达6.6亿亩(当下的中国为18亿亩),人均占有达9亩多。远远超过我国今日的平均数(1.4亩)。
70余国。
这是《唐六典》列举的开元时期前来朝贡的蕃国数。这些蕃国,从东亚的日本、朝鲜到东南亚地区的诸国,从今日中国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到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地区的一些国家,都对唐朝中央政府建立了一种朝贡的政治关系。开元时代,长安、扬州、广州等城市,云聚着从海陆丝绸之路来华的胡商蕃客,成为沟通中外经济、文化与政治联系的重要渠道。亚洲各国留学生来华留学,络绎于途。前不久在西安发现了井真成的墓志,这位日本国的留学生就是开元年间来华学习的,还有与李白结下深厚友谊的晁衡,也是一位日本留唐学生。不少外国人在唐玄宗的朝廷任职。
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的真正创建人慧能和尚,在玄宗即位那年圆寂,此后,在玄宗统治的四十多年时间里,禅宗迅速兴起,儒佛道合流成为历史的潮流,玄宗就曾亲自为《孝经》、《老子》、《金刚经》作注。所谓三夷教,即祆教、景教、摩尼教,也在华得到传播。正是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使唐朝在社会风气上显得雍容大度,李白充满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是那个时代精神的写照。
53915卷。
这是开元年间整理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数。玄宗时代,唐朝的文教事业也有很大发展。今天我们所常说的四部(四库)图书分类,正式被国家官方图书馆所采纳,就是在唐代。“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呜呼,可谓盛矣!”(《新唐书》卷五十七《艺文志一》)诗圣杜甫、诗仙李白都主要生活在这个时代。举几件文化建设上的典型事例。第一件事,唐玄宗曾组织鸿儒硕学,在集贤书院校雠四部图书;第二件事,开元二十年编订《大唐开元礼》,是最完备的礼制建设,稍候不久又完成《大唐六典》的编纂,是最完备的行政法典性质的文件;第三件事,大力提倡教育,广泛设立公私学校。开元二十一年(733)五月敕:“许百姓任立私学,欲其寄州县受业者亦听。”(《唐会要》卷35《学校》)开元二十六年下令天下州县,每乡都要设置学校一所,以教授学生。这样推行政教的结果是:“于时垂髫之倪,皆知礼让。”(《旧唐书》卷九《玄宗本纪下》)可以说教化大兴!
唐玄宗虽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所以,唐玄宗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在这方面唐玄宗还是有伯乐眼光的。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都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著名大臣。
姚崇办事果断,他因为向唐玄宗提出了十条建议而被器重,做了宰相。十条建议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唐玄宗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
对于皇亲国戚,姚崇也不进行照顾。当时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姚崇奏请玄宗批准后,惩办了王仙童。
姚崇还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当时在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蝗虫飞起来遮天蔽日,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消灭蝗虫,不仅会导致经济的重大损失和百姓的灾难,而且对于国家稳定也至关重要。他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姚崇之后是宋璟,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一次,他的远房叔叔宋元超在参加吏部的选拔时,对主考官说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关系,希望能予以照顾,弄个好官儿做做。结果被宋璟得知后,不但没有给他说情,反而特地关照吏部不给他官做。
张九龄是广东人,当时的广东被称为岭南,还不是发达地区,犯罪的人也经常被流放到那里,以示惩罚。所以在人们眼里,那里是荒凉、艰苦的地方。出身于广东的人由于历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所以那里出来的人很难在朝中做到宰相这么高的官。但是张九龄却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华被玄宗相中。
张九龄在做宰相之后,也像玄宗那样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参与选拔官吏时,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同时,对于玄宗的过错,他也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不因为玄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隐瞒实情。
唐玄宗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第一,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第三,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这本是唐太宗时期的一种制度,让谏官和史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到了武则天主政之后,提拔了许敬宗和李义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开,因此将这种制度也就废除了。第四,重视县令的任免。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所以,玄宗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
唐玄宗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唐玄宗不仅对内政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边疆也进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将原来丢失的领地重新夺了回来。
早在唐玄宗即位之前,北方边境已是危机四伏。在武则天做皇帝的初期,即公元686年(万岁通天元年),契丹的李尽忠利用当时的民族矛盾,煽动部下反叛唐朝,而且攻占了营州。武则天派兵反击,结果失败。此后,在公元703年,安西地区的碎叶镇也被突厥攻占,致使丝绸之路最后断绝,严重影响了唐朝的声誉和外贸经济。
北方的领土在唐朝初年曾经统一,而且设置了单于、安北都护府,分别管辖长城内外到贝加尔湖的广阔地区。到了武则天主政以及做皇帝时期,突厥人经常骚扰边境,还攻占了蔚州(现在河北的蔚县)和定州(现在河北定县),迫使唐朝将安北都护府南迁。
为了重新统一北方,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为收复北方领土做准备。这主要是对于兵制进行了改革。原来的府兵制由于均田制的破坏,致使农民逃亡,影响了军队的兵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对于军事不太重视,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时,士兵逃跑现象极为严重,军队战斗力也很低,无法和强悍的突厥军队抗衡。
在公元723年,即开元十一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张说的改革主张,建立雇佣兵。从关内招募到军士十二万人,充当卫士,这就是“长从宿卫”,也叫做“长征健儿”,这次改革是从府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将这种制度推广到了全国。这种制度使原来的府兵轮番到边境守卫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同时,这种雇佣兵还为集中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证。
除了对兵制进行改革之外,唐玄宗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军措施,如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同时,任命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全力负责军用马匹的供应,这使短缺的马匹及时得到了补充,提高了战斗力。另外,为彻底解决军粮问题,玄宗又命令扩充屯田范围,在西北和黄河以北地区大力发展屯田,增加粮食产量。
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唐朝逐步把营州等地收复,长城以北的回纥等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的称号,重新归附唐朝。安北都护府也恢复了,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
西域地区政权的恢复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收复碎叶镇,第二阶段是重新恢复了丝绸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来。
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唐玄宗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运动。当时的豪强霸占了农民的土地之后,称为“籍外之田”,他们还将逃亡的农户变成自己的“私属”,在土地和人口两方面逃避国家税收。
公元712到725年之间,唐玄宗的检田括户运动收到了实效。他任命宇文融为全国的覆田劝农使,下设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这样下来,一年增加的客户钱就高达几百万之多。
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唐玄宗使唐朝的经济又步入正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佛教在唐朝初年虽然没有被查禁,但发展受到了儒教和道教的限制,特别是对道教的提倡,使得佛教的发展没有取得至尊的地位。但是到了武则天时期,为了从宗教上来打击李姓,武则天对佛教采取了纵容态度,这使得佛教发展迅速。在全国的各个州基本都有佛教寺院。僧侣们不仅在国家的包庇纵容下兼并土地,还极力逃避国家税收。和尚数目的大量增加,使国家承担赋税和徭役的人数减少,影响了国家的收入。
在开元二年,唐玄宗下令削减全国的僧人和尼姑数量,最后使全国还俗的僧尼达到一万二千人之多。然后,玄宗又下令,禁止再造新的寺庙,禁止铸造佛像,禁止传抄佛经。对于官员和僧尼的交往也进行禁止,这使佛教在玄宗时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唐玄宗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新的发展,超过了他的先祖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
⑽ 如何看待开元盛世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那时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共29年。
这是一个社会现象,做个比较贴切的比喻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吧。“李隆基”这把火烧的不错。也是占了天时地利的优势(相对贞观之治而言)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国号,那时是唐朝初期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可以说是为他后代的李隆基做了很好的前期工作。
贞观之治时,唐朝百废待兴,虽有所治绩,但距「辉煌」还颇远。但当时唐朝正值方兴未艾之际,因此虽历经政变,仍然应付自如。而到了开元之治时,唐朝经过了百年的发展与积累,已臻於鼎盛,进入了黄金时代。但已处於盛极而衰的边缘,因此已开始出现腐朽的现像,在遇到变乱时,即无力回天,结果走向灭亡。
真要究其原因那应该说是历史演变的结果:就好像“乾隆盛世”“贞观之治”……前边的2个字基本说的是当时所统治的皇帝或者皇帝的年号。或者事件的主角。历史的每一个朝代的更替都是从辉煌到没落的一个过程
“唐玄宗统治后期,他渐渐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他还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导致以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历史上称之为“安史之乱”。唐朝从此日渐衰落。公元9世纪后期,爆发了唐末农民大起义,唐朝瓦解。907年,唐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