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与理财
1. 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是由国家央行直接发行或授权商业机构发行的数字化货币,是一种电子化、面向一定人群或者机构的现金替代品或补充品。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称为“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并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
央行货币的数字化有助于优化央行货币支付功能,提高央行货币地位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央行可通过调整央行数字货币利率,影响银行存贷款利率,同时有助于打破零利率下限。能消除通过现金的非法交易和洗钱活动、实行负利率的可能性和实现央行对特殊群体的直接援助。
拓展资料
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历史
2014年,中国央行成立专门的研究团队,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面临的法律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2017年1月,央行在深圳正式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
2018年9月,数字货币研究所搭建了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
2019年7月8日,在数字金融开放研究计划启动仪式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曾透露,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央行在组织市场机构从事相应工作。
2019年8月2日,央行在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上表示将加快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步伐。8月10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到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等创新应用。8月21日,央行官微发布两篇有关数字货币的文章,一是发表于2018年1月的副行长范一飞谈央行数字货币几点考虑,二是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8月10日在伊春的演讲。
2020年4月14日晚间网络上流传的一张央行数字货币在农行账户内测的照片。据称,苏州相城区是央行数字货币的重要试点地区。 2020年4月17日晚间,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就央行数字货币内测一事做出最新回应。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称,当前网传DC/EP信息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
2020年4月22日,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组织召开了法定数字人民币试点推介会,19家拟参与落地应用的试点单位参会。
2. 央行数字货币的到来,会有什么赚钱的机会
中国人民银行对于数字货币,已有了双层架构设计。
具体来说的话,根据中国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框架,主要以便捷高效、安全可控、大众发展为主。
至于双层框架,双层就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基于账户和钱包的两种形式。这一框架,就是把原有银行的账户系统,与基于数字货币钱包的账户系统结合。
在区块链技术中,数字货币和法币系统、银行账户系统是分开的。不然,合在一起,会造成混乱。考虑到这个问题,姚前便在商业银行的账户系统上,引入用数字货币钱包,这样的话,一个账户既能管理电子货币,又能管理数字货币了。当然,这种设计,对现在的银行体系冲击很大,不过对现有成熟系统的商业银行来说,又是一种资源。
那么数字货币钱包在商业银行中怎么运行的?
商业银行的银行账户和数字货币钱包,在管理上都有共性,这种情况下,银行账户和数字钱包是不同的定位。根据央行设计的钱包标准,钱包等于保管箱。银行会根据客户的要求,管理好保管箱,以当作加密货币的所有属性。这个框架,在银行账户中,添加了数字钱包ID字段。这样的话,钱包即有保管箱作用,还不参与业务,避免影响了银行的核心业务。
数字货币转账,可直接在商业银行系统转账,或是通过发钞行利用客户端数字钱包,直接点对点交易,这样的话,不用依赖账户行间的跨行支付。
总之,数字货币钱包,就是商业银行系统中的个人钱包。
理论上来说,支付体系,处理的是活期存款,而数字货币则处于现金范畴。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去中心化的吗?
姚前表示,现在业界要面对的最大的课题,就是顶层该不该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
央行数字货币通过中心化发行和基于账户的弱关联,更方便,可发展成可控的匿名性。不过,在数字化世界,我们不能混淆数字背后的经济金融。虽然都是数字,但代表了不同的资产,所以央行在设计的时候,会牢记在心。想将法定数字货币享有成熟的金融基础设施,但是考虑到发钞行只对数字货币本身负责,而账户行才是负责实际管理业务的,所以,只要具体应用落实了,到时候发钞行、账户行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那么央行数字货币的特点是
1.数字货币和人民币一样,具备稳定的价值
2.运行方式与人民币一样,是以国家信用为背书,由央行来发行,各商业银行普及兑换到市场中。
3.数字货币发行依托的是大数据,因为对货币的记账、流动、交易等具备实时采集的可能,能在反洗钱方面提供帮助。
4.数字货币代替纸币后,在防假钞,找零钱、预防交易储存过程中损坏丢失等方面都会有积极作用。
5.会减少资源的浪费,纸币生产、印刷都是需要成本的,而数字货币的生产是依托于大数据,所以会减少资源的浪费。
所以央行数字货币的到来,个人参与的话赚钱机会会小很多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望采纳
3.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开始试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会退出市场吗
推行数字货币是央行未来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数字货币已经在苏州、深圳、雄安等地区试点,如果说试点中没有出现大的问题,那么明年肯定会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直至数字货币在全国普及。
数字货币对我们普通的人来说就是支付的手段,但对于国家间的货币互换来说,既便捷又安全。对于公司间的业务往来,资金的监管更加有效和及时,可以有效减少非法资金的流动,转移。总的来说,数字货币的全面使用是大势所趋,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法定货币的新应用场景。
4. 央行将推出数字货币(DCEP)对整个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
传统货币是“通货”,也就是可以交换任何商品,使用场合不受限制,由于不携带信息,也很难追溯。这就使得传统货币如果跟随数据量的增长而膨胀的话,直接失去价值尺度职能,也就是变成废纸。而数字货币则不同,它虽然也是“通货”,但却可以携带信息,于是自身具备稳定性,可以作为数据资产的“锚”而不是被数据资产“带飞”。
实际上,最早实践数字货币理念的比特币,其核心属性就是总量可控,从而可以用于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而非被其他商品决定其供给量。当然,从性质上看,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因此,从战略全局看,在信息化、数字化成为经济发展主要趋势之一的大背景下,发行主权数字货币是大势所趋。
5. 我国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趋势
1、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位居世界第二。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增长到9.89亿,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到70.4%,已建成5G基站71.8万个,5G终端连接数据超过2亿。我国庞大的数字经济规模和较高的互联网普及率,以及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为研发和推广数字人民币创造了有利条件。
2、重要的是,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成为催生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驱动力。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培育和壮大发展新动能,全方位提升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亟需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不失时机地推出数字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人民币的诞生是顺应技术进步和时代潮流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打造我国数字经济新优势,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竞相着手推出数字货币的大趋势中掌握先机。
3、目前,我国数字人民币布局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早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就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开始对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进行专项研究。2016年,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完成法定数字货币第一代原型系统搭建。2020年5月初,央行发行数字货币进入试点阶段,截至2020年8月底,数字人民币在全国共落地试点场景6700多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此外,数字人民币也将在明年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测试。
4、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其具备货币的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贮藏等基本功能,与实物人民币一样是法定货币,以国家信用为支撑,具有法偿性。考虑到我国国情以及居民的支付习惯、年龄结构、安全性需求等因素,实物人民币将不会消失,数字人民币将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并存,而且两者都是央行对公众的负债,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经济价值。 与一般电子支付工具相比,数字人民币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两者虽都是一种方便公众的支付工具,但数字人民币更加便捷,可以实现双离线支付,即便网络信号不佳的情形下也能完成支付交易。数字人民币的优势还在于它是国家法定货币,以国家信用为支撑,是安全等级最高的资产。
5、此外,数字人民币具有可控匿名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上述数字人民币的优势是一般电子支付工具所不具备的。可以说,数字人民币和一般电子支付都可应用于日常支付,但两者不是竞争和取代关系,数字人民币是借鉴电子支付技术和经验,为公众提供一种新的通用支付方式,以提升金融普惠水平为宗旨,对现有支付体系形成了有益补充。所以,与和实物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样,数字人民币也将和一般电子支付工具长期并存。
6、当前,我国数字人民币的探索走在了世界前列,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尚处在试点测试阶段,距离真正落地还需一定时间。数字人民币相关的法律框架和制度体系建设、金融基础设施与运营技术路线的统筹协调、基于数字人民币的金融新业态发展、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数字人民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等,都是下一阶段数字人民币发展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数字人民币是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助推器,在网络技术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推动下,在中国不断提升的经济实力支撑下,数字人民币的未来大有可期。
6. 数字货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数字货币简称为DIGICCY,是英文“Digital Currency”(数字货币)的缩写,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数字金币和密码货币都属于数字货币(DIGICCY)。数字货币是一种不受管制的、数字化的货币,通常由开发者发行和管理,被特定虚拟社区的成员所接受和使用。欧洲银行业管理局将虚拟货币定义为:价值的数字化表示,不由央行或当局发行,也不与法币挂钩,但由于被公众所接受,所以可作为支付手段,也可以电子形式转移、存储或交易。
7. 央行数字货币和虚拟币的区别
数字货币和虚拟币的区别:
1、概念不同:数字货币是一种不受监管的数字化的货币,是一种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虚拟货币是一种电子商务产品,不是真正的货币。
2、类型不同:数字货币以比特币为代表,总量很小,是一种不能无限化的货币,虚拟货币分为三种,分别是游戏币、门户或即时通讯服务商发行的特殊货币(如Q币)和虚拟货币。
3、特点不同:数字货币的发行有一定的数量限制,且数字货币没有固定的发行单位,使用数字货币时需要实名认证,虚拟货币不能与法定货币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兑换,但是其价值可以随着发展得到提升。
4、虚拟货币在现实中具有一定的价值,而数字货币是不被允许在市场上流动发行的,属于一种商品。
(7)央行数字货币与理财扩展阅读:
加密货币和数字货币的区别:
加密货币采用的分布式记账系统,共识机制由社区内大部分用户制定,对使用者有很好的隐私保护,但交易信息是完全公开透明的,且交易规则不会被某个机构或个人擅自更改,受到所有成员的监督。
数字货币是一个统称,可简单理解为虚拟货币,其中有很多虚拟币通过精准计算加密了,也包含没有加密的数字货币,因此数字货币的概念更广。比如说:Q币、比特币、狗狗币等,这些数字货币是一种虚拟的数字。
目前,部分专家认为:“数字货币必须具备法定地位、国家主权背书,明确发行责任主体。比特币和以太币等为代表的虚拟货币没有国别,没有主权背书,没有合格发行主体,没有国家信用支撑,这些都不是数字货币。”而有些专家则认为,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就是数字货币的一种。
买数字货币是投资理财误区:
数字货币也就是虚拟货币,我国央行发行了数字货币,但是只能用于支付等,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利息收益,所以不能算做投资理财。
除此之外,国家明确禁止国内开展一切代币融资活动,所以前期兴起“炒币”的平台也开始转战海外,做起了数字货币理财平台,提供比特币、以太坊等数字货币的借贷、理财服务。
近年来,虚拟货币热潮高涨,不少普通投资者不懂区块链、虚拟币,却抱着“一本万利”的心理投资。很多平台就是抓住投资者的这种心理,刚开始给一点好处,当你加大投资或者沉迷其中的时候,说不定就“卷币”跑路。所以在我看来,买数字货币不是投资理财,而是一种投机心理。
8. 数字货币有利息吗,利息怎么合理计算
尽管我国央行的数字货币从开始研发到现在,已经6年了,但还是有些人不了解。上次有网友问,数字货币可不可以投资?这次又问,有没有利息?甚至还问利息怎么算合理?真的有点莫名其妙,搞的像比特火币似的,是不是官方宣传太少了?民间数字货币有很多,但根据提问,这里我们只谈我国央行将要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数字货币有利息吗?可以肯定的说,如果不存入银行,就没有一分钱利息,官方的介绍也是这样的,为什么?
如何保管?首先在手机上安装央行“数字钱包”APP,以后无论兑换的或通过任何形式收到的数字货币,就存放在这里,但这不是银行账户。形象的说,数字钱包就是我们的皮夹或保险箱,它彻底摆脱了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的限制,与银行账户没有任何关系。
如何使用?既然数字货币等同于现金,所以除了转账和支付外,它仍然可以用于投资理财。当我们拥有了数字货币后,就可以把数字货币存入银行,作为存款取得利息,或者作为其他投资理财而获得收益。至于利息怎么算?当然与现在投资理财没有任何区别,该怎么算就怎么算,绝对不会因为它是数字货币就改变投资理财规则。展望更远的未来,实物货币(纸币和硬币)最终必将被数字货币全部取代,彻底消失于历史舞台,这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
9. 数字货币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尽管多国已开启数字货币布局,部分国家已发行数字货币,但数字货币的发行效果欠佳。随着数字化成为货币流通与支付领域的一种趋势,全球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简称 CBDC)的探索正如火如荼。各国/地区央行纷纷开启了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可行性讨论、研发或实证实验,我国数字人民币布局也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1、各国央行积极部署数字货币项目
随着数字化成为货币流通与支付领域的一种趋势,全球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简称 CBDC)的探索正如火如荼。
国际清算银行在2021年初对中央银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有86%的央行正在积极研究 CBDC的潜力,60%的央行正在试验这项技术,14%的央行正在部署相关试点项目。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银行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