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科目设置
A. 怎么选择数字货币
尽量选择那种安全性、平台稳定性、操作便利性都高的,可以去切利币看看,收益不错
B. EXCEL表格单元格中的数字货币格式
选中要设置的表格,右键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数字-货币就可以了
C. EXCEL表格 单元格数字货币格式
电脑左下角的开始点开后,有个“设置”,找到里面的“控制面板”中的“区域和语言”
把蓝色部分变为“中文(中国)”就出来的是一个横杠的,变成“日语”,就是二条横杠的
D. 数字人民币兑回兑出怎么做账
数字人民币兑回兑出怎么做账
收汇时
借:银行存款(外币)
贷:应收
结汇时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
贷:银行存款(外币)
核算
为了核算和反映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设置"银行存款"科目,该科目的借方反映企业存款的增加,贷方反映企业存款的减少,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期末存款的余额。
企业应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和管理,企业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现金"等有关科目;提取和支出存款时,借记"现金"等有关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E.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是指央行发行的,具有特定属性,且可用于移动支付的货币形式。央行数字货币可被视为继央行隔夜存款、纸币之后第三种形式的基础货币。央行数字货币是“可以广泛使用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就是我国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1、央行数字货币由于其存储介质、运用场景与传统的现金存在差别,其对货币供应量产生重要影响。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便利性,能够替代现金,降低现金的需求量;另一方面,央行数字货币因其无限法偿性及转换便利性,危机期间可能替代银行存款,影响银行业的流动性。
2、数字人民币由央行信用背书,商业银行需要向央行缴纳全额准备金,以保证数字人民币不超发。回笼环节做相反操作。二是支付流程需要通过用户、商业银行和央行三方共同完成。支付既可直接发生于终端设备间,也可由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作为支付中介。
3、由于数字人民币是央行的负债,其变动分别体现在数字人民币待结算资金往来(T型表的数字货币账户)、存放央行款项(T型表的准备金账户)以及央行流通中货币(T型表的数字货币)三个会计科目,居民的数字人民币不计入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其变动体现在银行表外科目的数字人民币储备库、客户数字钱包数字人民币(含个人或对公钱包)。
4、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这就是双层运营体系。实践中,央行按照全额准备金制将数字人民币额度兑换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将数字货币兑换给公众。
F. 数字货币是什么
数字货币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是一种法定货币,必须由中央银行来发行。数字金币和密码货币都属于数字货币,它不是网络虚拟货币,因为它不仅仅局限在虚拟空间中,而是经常被用于真实的商品和服务交易,例如比特币、莱特币、比特股等,目前全世界发行有数千种数字货币。
(6)数字货币科目设置扩展阅读:
1、对金融基础设施的影响
基于分布式分类账技术进行价值交换的分散机制改变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所依赖的总额和净额结算的基本设置。分布式分类账的使用也会给交易、清算和结算带来挑战,因为它能促进不同市场和基础设施中传统服务供应商的非中介化。这些变革可能对零售支付体系以外的市场基础设施产生潜在影响,如大额支付体系,证券结算体系或交易数据库。
2、对广义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数字货币和基于分布式分类账的技术如果被广泛使用,就会对金融体系现在的参与者特别是银行的中介作用带来挑战。银行是金融中介,履行代理监督者的职责,代表存款人对借款人进行监督。通常,银行也开展流动性和到期转换业务,实现资金从存款人到借款人的融通。如果数字货币和分布式分类账被广泛使用,任何随后的非中介化都可能对储蓄或信贷评估机制产生影响。
G. 央行数字货币有权限设置三丶六丶九等交易限制吗
没有设置啊
另外,交易?
央行的数字货币,不需要交易啊。
就跟用的普通现金一样,只是数字化了,一块钱人民币还是对应一块钱的数字货币,怎么交易?
你是被骗子骗了吧?
有人借用数字货币的幌子骗人呢,
现在太多啦
H. 数字货币区块链在大学里是属于什么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信息与计算科学
信息技术
信息安全
这些专业都有可能学到,各个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同
I. 如何掌握理解会计的各个科目解释及设置方法
计科目。
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可以分类反映不同的经济业务,可以将复杂的经济信息变成有规律、易识别的经济信息,并为其转换为会计信息准备条件。在设置会计科目时,需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并按每一类别内容特征设定范围、定义、名称。例如,工业企业拥有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物质条件,机器设备、厂房,具有共性,即均属于劳动资料,则将之归为一类,称之为“固定资产”;企业为生产经营购入的各种各样的材料,具有共性,均属于劳动对象,则将之归为一类,称之“原材料”。又如,企业的货币资金由于保管地点和收付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类别:银行存款和现金,相应也设置两个会计科目,其中“银行存款”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存放在银行的存款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而“现金”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库存现金的收付与结存情况。可见,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进行处理账务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依据,是一种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
2.1.2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任何一个作为会计主体的单位都必须设置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会计科目体系。无论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制定会计科目,还是企业单位自行设计会计科目,均应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设置会计科目时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设置会计科目必须适应会计对象的特点
适应会计对象的特点,是指必须根据各行业会计对象的特点,本着全面核算其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及结果的目的来确定应设置的会计科目。例如,工业企业是从事生产制造的企业,根据这一特点,工业企业必须设置反映生产过程的会计科目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而商品流通企业,它不生产产品,而是以商品买卖作为主要经营业务,故其会计设置应反映商品的买卖过程,如“库存商品”、“营业费用”、“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
2.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特点
设置科目,既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又要符合企业自身经济管理要求,还要符合包括投资者在内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要求。例如,企业单位为进行经济核算,就必须设置“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科目,为正确地进行各期成本计算,就必须设置“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科目。
3.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统一性就是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科目,使用统一的会计核算指标、口径。而灵活性是指会计科目的设置不但要服从统一的核算指标,而且也可根据本企业自己的经营特点和规模、增减变化情况及投资者的要求,对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作必要增补或兼并。如在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收发的企业,可以不设置“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而增设“在途材料”科目。但各个单位在贯彻统一性与灵活性原则时,应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防止会计科目过于简单化,造成经济管理的困难;二是要防止会计科目的过于繁琐,增加会计核算的工作工作量。
4.设置会计科目的名称要含义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并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含义明确是指设置会计科目时要尽可能明确简洁地反映经济业务特点;字义相符是指按照中文习惯,能够望文生义,不致产生误解;通俗易懂是指要避免使用晦涩难懂、歧义的文字,便于大多数人正确理解,从而避免了误解和混乱。同时,为了便于不同时期的会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会计科目应保持相对稳定,以便在一定范围内综合汇总和在不同时期对比分析其所提供的核算指标。
2.1.3会计科目的分类
为了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应按一定的标准对会计科目进行分类。会计科目的分类方法通常有下列几种:
1.按其核算的经济内容分类
每个会计科目核算的经济内容是不同的,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可以分为五大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类。每一大类会计科目可按一定的标准再分为各小类。
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有“现金”、“原材料”、“库存商品”、“应收账款”等科目;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有“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交税金”等科目;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反映资本的科目有“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科目;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有“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科目。
4)成本类科目,主要反映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发生的成本的科目,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及“劳务成本”科目。
5)损益类科目: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收入和发生的各项费用的科目。收入类科目,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费用类科目,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所得税”等科目
现以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目为例说明会计科目的这种分类方法(见表2-1)。
顺序号 编 号 名 称
一、资产类
1 1001 现金
2 1002 银行存款
3 1009 其他货币资金
100901 外埠存款
100902 银行本票
100903 银行汇票
100904 信用卡
100905 信用证保证金
100906 存出投资款
4 1101 短期投资
110101 股票
110102 债券
110103 基金
110110 其他
5 1102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6 1111 应收票据
7 1121 应收股利
8 1122 应收利息
9 1131 应收账款
10 1133 其他应收款
11 1141 坏账准备
12 1151 预付账款
13 1161 应收补贴款
14 1201 物资采购
15 1211 原材料
16 1221 包装物
17 1231 低值易耗品
18 1232 材料成本差异
19 1241 自制半成品
20 1243 库存商品
21 1244 商品进销差价
22 1251 委托加工物资
23 1261 委托代销商品
24 1271 受托代销商品
25 1281 存货跌价准备
26 1291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27 1301 待摊费用
28 1401 长期股权投资
140101 股票投资
140102 其他股权投资
29 1402 长期债权投资
140201 债券投资
140202 其他债权投资
30 1421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31 1431 委托贷款
143101 本金
143102 利息
143103 减值准备
32 1501 固定资产
33 1502 累计折旧
34 150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5 1601 工程物资
160101 专用材料
160102 专用设备
160103 预付大型设备款
160104 为生产准备的工具及器具
36 1603 在建工程
37 1605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38 1701 固定资产清理
39 1801 无形资产
40 1805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41 1815 未确认融资费用
42 1901 长期待摊费用
43 1911 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二、负 债 类
44 2101 短期借款
45 2111 应付票据
46 2121 应付帐款
47 2131 预收帐款
48 2141 代销商品款
49 2151 应付工资
50 2153 应付福利费
51 2161 应付股利
52 2171 应交税金
217101 应交增值税
21710101 进项税额
21710102 已交税金
21710103 转出末交增值税
21710104 减免税款
21710105 销项税额
21710106 出口退税
21710107 进项税额转出
21710108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21710109 转出多交增值税
21710110 末交增值税
217102 应交营业税
217103 应交消费税
217104 应交资源税
217105 应交所得税
217106 应交土地增值税
217107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217108 应交房产税
217109 应交土地使用税
217110 应交车船使用税
217111 应交个人所得税
53 2176 其他应交款
54 2181 其他应付款
55 2191 预提费用
56 2201 待转资产价值
57 2211 预计负债
58 2301 长期借款
59 2311 应付债券
231101 债券面值
231102 债券溢价
231103 债券折价
231104 应计利息
60 2321 长期应付款
61 2331 专项应付款
62 2341 递延税款
三、所有者权益类
63 3101 实收资本(或股本)
64 3103 已归还投资
65 3111 资本公积
311101 资本(或股本)溢价
311102 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311103 接受现金捐赠
311104 股权投资准备
311105 拨款转入
311106 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311107 其他资本公积
66 3121 盈余公积
312101 法定盈余公积
312102 任意盈余公积
312103 法定公益金
312104 储备基金
312105 企业发展基金
312106 利润归还投资
67 3131 本年利润
68 3141 利润分配
314101 其他转入
31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314103 提取法定公益金
314104 提取储备基金
314105 提取企业发展基金
314106 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314107 利润归还投资
314108 应付优先股股利
314109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314110 应付普通股股利
314111 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 股股利
314115 未分配利润
四、成本类
69 4101 生产成本
410101 基本生产成本
410102 辅助生产成本
70 4105 制造费用
71 4107 劳务成本
五、损益类
72 5101 主营业务收入
73 5102 其他业务收入
74 5201 投资收益
75 5203 补贴收入
76 5301 营业外收入
77 5401 主营业务成本
78 5402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79 5405 其他业务支出
80 5501 营业费用
81 5502 管理费用
82 5503 财务费用
83 5601 营业外支出
84 5701 所得税
85 580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按其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亦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它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项目。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进一步分类的项目。如果某一总分类科目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较多,可以增设二级科目(亦称子目),二级科目是介于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亦称细目)之间的科目。子目和细目统称为明细分类科目。下面以原材料为例说明总分类科目与各级明细科目之间的关系,如表2-2所示。
表2-2
总分类科目
(一级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
二级科目(子目)
明细分类科目(细目)
原材料
原料及主要材料
甲材料
乙材料
辅助材料
润滑油
油漆
燃料
焦碳
汽油
2.1.4会计科目的编号
企业和各个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所运用的会计科目很多,为了表明他们的性质及所属的类别关系,并便于记账时迅速准确地使用会计科目,并有助于会计核算从传统的手写簿记系统逐步发展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我国财政部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都按照一定的方法予以编号。
会计科目的编号,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数字编号法”。采用这种编号方法,一般用三位数字作为每个会计科目的号码,并规定每一位数字所代表的特定含义。
从左至右的的第一位数字表示会计科目的主要大类。例如,可用1表示资产类科目,用2表示负债类科目,用3表示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用4表示成本类科目,用5表示损益类科目。
第二位数字表示会计科目的主要大类下属的各个小类。例如,在资产类科目中,用0表示货币资金类科目,用3表示材料类科目,用6表示固定资产类科目等。
第三位数字表示各小类下的各个会计科目。例如,在货币资金类科目中,用1表示“现金”科目,用2表示“银行存款”科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