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四大家族
1. 比特币中国第一人
在中国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史上,比特币中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名字。作为国内第一家,也一度是最大的一家比特币交易平台,它见证了行业的兴衰起伏,是无数人踏入币圈的第一站。而它的创始人,也因而被圈内人赞誉为“中国比特币第一人”。
拓展资料:
一、杨林科的青葱岁月:1985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父亲是当地生意人。小时候,他的梦想是做游泳运动员,然而现实和梦想总有落差,学习成绩不佳的他高中毕业后便早早踏上社会,在一家汽车配件厂打工。作为一个饱受浙商文化洗礼的年轻人,杨林科认为汽配厂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前途,然而苦于没有出头的机会,18岁的他在家人的建议下选择参军,一方面锻炼自己,一方面等待更合适的机会。两年后,杨林科从部队退伍,开始尝试在北京做生意。最初的一段时间,由于资本和经验都有所欠缺,收获始终不大,随着时间的慢慢累积,他渐渐找到一些门道,开始尝试经营汗蒸设备和酒店生意,生意也慢慢走上正轨。2011年5月的某天,正忙于经营生意的杨林科打开电脑,猛然看见朋友黄啸宇的QQ签名:“愿意了解bitcoin可以聊聊。”当时的他完全没有接触过数字货币,只是出于好奇回复了一句:“什么是bitcoin?”就此开启了在区块链领域的征程。
二、他的朋友黄啸宇是一位技术宅,喜欢研究经济,是国内最早接触比特币的人之一。当时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是Mt.Gox,占据着全球80%的比特币交易量,靠着手续费赚的盆满钵满。而在中国,只有少数人用个人电脑挖矿在淘宝出售。黄啸宇于是就构想做一个中国的比特币交易平台。这个想法引起了杨林科极大的兴趣。在简单了解比特币的运作机制后,他觉得门头沟的成功模式是可以复制的,于是果断投入了几万块钱,和黄啸宇用一个月时间,共同搭建了国内第一家数字货币交易所——比特币中国。而“bitcoin”这个词的中文名“比特币”,也是二人共同翻译的。
2. 终于知道中本聪是谁了|比特币BTC之父
中本聪究竟是谁?
他是否尚在人间?
让我们循着线索抽丝剥茧,
探寻重重迷雾后的真相。
1
线索梳理
想要找到中本聪,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中本聪在网络上留下的行踪: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在“metzdowd.com”网站的密码学邮件列表中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挖出了比特币 历史 上的第一个区块——即创世区块(Genesis Block),实现了比特币算法的“挖掘”并获得了第一批50个比特币。
2010年12月5日,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为了保护尚在襁褓中的比特币,避免冲突和争议,中本聪现身反对比特币社区向维基解密捐款比特币的行为。
2010年12月12日,中本聪在比特币论坛中发表了最后一篇文章,随后便不再公开露面,只通过电子邮件与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的少数人联系。
2011年4月26日,在与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领导人加文·安德烈森联系过后,中本聪随即关闭了电子邮件,再也没有与任何人来往过。
从上述信息中可以看出中本聪其人十分低调,在网络上可以追溯的行踪很少,他本人与任何人交流坚持使用PGP加密和Tor网络,租借的服务器线索也是都毫无价值地指向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家提供匿名服务的小型主机托管商。在那个网络通讯还不是十分发达的年代,这些谨慎缜密的做法让中本聪成功躲过了当局的追查。
中本聪技术上的小心谨慎还延续到了个人信息表达方面。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中本聪很可能为了弱化个人在白皮书和社区发言中无意表现出的个人特征,而刻意地去伪造一些身份信息与个性化特征。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中本聪于2009年2月11日在P2Pfoundation网站上的注册资料显示,他是一个 43 岁的日本男性,不过有点令人费解的是其电子邮箱却在德国的免费邮箱服务器上;再比如伪装英式拼读,格林威治时间的作息规律,日本名字,论文中“WE”的第一人称,使用生僻的 科技 术语,模仿密码学同仁的写作风格等等……中本聪的这些细致入微的操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今无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光是大众根据其特征猜测出的候选人就多达数十位,那么中本聪是否就在这些候选人当中呢?我们接着来分析
2
候选人甄别
在上一节提到的候选人当中,相对来说有点知名度或者说靠谱的中本聪候选人是以下几位:
1.Dorian Prentice Satoshi Nakamoto:
2.望月新一
Hal Finney
Hal Finney可以说是比特币的先驱之一,他是继中本聪之后第二个使用BTC挖矿软件、提交bug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的人。此外,为了测试交易功能,Satoshi给他发了10枚比特币,所以他和中本聪成功地完成了首个比特币交易。在写作风格上,Hal和中本聪有诸多相似之处。比较可惜的是,Hal患上了渐冻症,并于2014年去世。对于自己中本聪候选人的身份,Hal在生前多次否认过他是中本聪。在我查到的一篇文章中,文章作者称与Hal的好友Phillip Zimmerman(两人是邮件加密算法PGP的两个发明者)聊过,他的回答是“Hal说过他不是,而我相信他。”
4.Nick Szabo
Nick Szabo,Global Financial Access 的联合创始人。他与Hal Finney一样,是比特币的先驱,也同为中本聪的候选人,曾经有人猜测他以中本聪 Satoshi Nakamoto 为笔名撰写了比特币论文。Nick Szabo还有一个称号:“智能合约之父”。早在1995 年,他发表了关于合同法在网络安全实现的论文,提出了“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的概念。
2008年,当还没有人听说过中本聪以及他所创造的比特币时,Nick在他的个人博客上提到了bit gold的想法。Nick提出的bit gold的描述与中本聪提出的比特币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包括类似的措辞,甚至写作的习惯。后来有人将他的写作风格与中本聪进行了比较,并声称在所有的候选人中,Nick Szabo与中本聪的相似度是最高的。尽管如此,Nick一直否认他是真正的中本聪。他在自己的文章里写道:“只有 Hal Finney和中本聪,才有足够的意志力来真正实施该计划”。
Craig Steven Wright
Craig Steven Wright(简称CW),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澳本聪,是澳洲的一位企业家。与上述几位候选者不同,CW是自己蹦出来承认自己是中本聪的人。在我看来CW是一个善于炒作的资本家,BSV和BCH之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就这个性格而言就与之前中本聪的性格大相径庭。
Craig Wright提出了大量证明自己是“中本聪”的疑似证据,我觉得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只有两个:一是Craig Wright发送过一封给Dave Kleiman的邮件,另一个则是Craig Wright在声称自己是中本聪后,曾经与当时比特币的核心开发,Gavin Andresen会面。Craig Wright很容易就取得了Gavin Andresen的信任,让后者公开背书,承认自己是中本聪。
上述行为表明Craig Wright拥有关于比特币和中本聪的大量信息,正是这些信息赢得了Gavin Andresen的信任。但是想要证明自己,事情完全不用这么复杂,只要CW可以利用创世区块的密钥进行的签名,或登录中本聪的账号确认自己的身份,那这个中本聪的身份基本就能坐实了。至于CW是不是中本聪,这个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答案。
Dave Kleiman
Dave在加密计算机方面算是自学成才,这与中本聪的经历是一致的。其军方背景也解释了中本聪为何可以在反政府部门侦查方面做得游刃有余。至于为什么中本聪会销声匿迹,对比时间节点来看,Dave Kleiman在2010年底因为感染一种超级细菌,并于2013年4月26日死于超级细菌的并发症,似乎也解释的通。可惜Dave已经去世,这看似最合理的人选却无从验证。
3
人人都是中本聪
那么中本聪到底是谁?上文这些看似有可能的人却因为各种原因自我否认或者说不可验证。我个人倾向于中本聪已经去世,就算他没有离开人间,按照他当初的愿景,中本聪的真实身份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
反观如今的BTC和加密货币圈,谁是中本聪已经不重要了,或者说人人都是中本聪。
#比特币[超话]# #数字货币# #欧易OKEx#
3. 电影《金钱帝国》中,LAK哥和仔哥,韩志邦,“四大家族”分别是什么,具体介绍
电影《金钱帝国》中,LAK哥和仔哥,韩志邦,四大家族分别是:
1、徐乐功(梁家辉饰) 原型便是香港传奇华籍总探长第一人吕乐。徐乐功取吕乐公谐音,在历史上被称“五亿探长”便是直指其巨贪数目巨大。片中的徐乐功为人精明跋扈自私冷血。
他一面指使手下有组织地向遍布在香港的地下钱庄、毒品交易市场、色情场所收巨额保护费。一方面则利用其在警界内部四通八达的关系向全港警察进行贿赂,是廉政公署的头号死敌。
2、 陈细九(陈奕迅饰) 筲箕湾探长,人称“马屁皇帝”,鲍鱼探长,因为球技好,而受到乐哥青睐,成为他身边的大红人之一。除此以外陈细九亦深得警队高层好感。皆因他为人老实没什么反抗精神,于是诸高层便将自己的过期女人塞给细九当女朋友。
就这样陈细九表面风光一人坐拥一妻八妾,又有肥差带来收益无数,可是他内心却极为寂寞,并始终怀有即将东窗事发的不安。
3、 火麒麟 (黄秋生饰) 九龙城著名的“滥赌鬼”探长。一度为查各种错案而找代罪羔羊,陷害良善。然而在经历了一系列不如意后,终于意识到自己虽身为警界人员,却始终是低人一头的边缘人。
就在万念俱灰彷徨之际,廉正公署找到了他,要借助他的力量以黑制黑,以暴治暴。该反戈一击还是继续沉沦,火麒麟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4、 严国梁 (林保怡饰) 廉署第一任升官,利用独特的查案方式,重才识才,全力挑战贪污集团。然而,自身也在治理贪污人员的同时遭到了无法挽回的重创。被徐乐功暗杀。
《金钱帝国》2009年上映的一部电影,是由王晶执导,梁家辉、黄秋生、陈奕迅、刘洋等演出。该片是讲诉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前,黑社会及警察之间的一些幕后交易的,该片已于2009年4月30日上映。
剧情简介
1963-1973年,在英国管治香港期间,曾经有一段黑暗时期。 当时警队贪污受贿是公开的秘密。单单在1963至1973十年间,香港警员贪污的金额达到当时的100亿,约相等于2009年的5000亿。作为整个贪污帝国的皇帝香港总华探长乐哥 ,手下圈养多条毒蛇猛兽。
由干练的严国梁 带领一干青年才俊,下定决心杜绝一切贪污舞弊,恢复香港政府和警界的严肃清白。于是,一场惊心动魄、旷达持久的反贪战争就此拉开序幕,这是正义和邪恶之间的殊死搏斗。
(3)币圈四大家族扩展阅读:
影片评价
《金钱帝国》片名虽倾向“标题党”,却胜在以小见大,借古鉴今,颇有时代气息。况且剧情跌宕起伏,既有正邪对峙,又不乏温情,众明星演得尽心。由于过度追求娱乐性,该片在主题方面把握不足,一些弊端也暴露出来。
由于追求眼球效应,电影在一些暴力和色情的描写上显得过于露骨,例如对警察的暗杀、撞车等场面有些血腥。情色部分虽然由于在内地放映的尺度关系有所收敛,但总的意象并不健康,不适宜少年儿童观看。
对主题的思考深度和把握一向是港产片的薄弱环节,《金钱帝国》同样有这样的不足。尽管从题材来看,该片属于揭露和批判范畴,但影片除了结结巴巴讲了一个反贪故事之外,再无余力去思考背后的社会根源。
甚至最后只用一段政府和贪污警察妥协的旁白结束,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暴露出主创人员对影片主题没有足够的底气和能力去掌控和驾驭。
4. 币圈有哪些人
像中本聪,V神,李笑来,吴忌寒,沈波,BM,达鸿飞等人。
中本聪:比特币创始人,币圈最神秘的人,V神:天才青年,以太坊创始人,智能合约、区块链2.0时代的缔造者,李笑来自称中国比特币首富硬币资本联合创始人,吴忌寒:比特大陆创始人,掌管着最强大的算力,沈波:分布式资本合伙人,原比特股创始团队,BM:bts和eos创始人,EOS被认为区块链3.0,达鸿飞:小蚁ceoonchain分布科技CEO。
币圈就是指一拨专注于炒加密数字货币,甚至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筹资(简称ICO)的人群,业界俗称”币圈”,币单指数字货币,这包括BTC、ETH、EOS等。而圈,就是交易圈、朋友圈、交际圈,关于数字货币的发行、交易、炒作、以及相关的一切都算是币圈。
5. 比特币赵国峰哪里人
比特币赵国峰是我国北方人。
赵国峰,中国北方人,目前移民柬埔寨,知名的比特币机器人搬砖大户,东南亚加密货币对冲套利第一人。
宝二爷、李林、赵国峰、李笑来、杜均等都是现在的币圈大佬。
6. 匿名币新秀当道,门罗币、达世币、大零币何去何从
这段时间,有一个不算新的新词汇占据了不少币圈人的视线,没错,那就是 匿名币 。
匿名币持续走热在风云变化的加密市场内有其必然性,无论是基于暗网交易还是出于保护隐私的目的,BTC受到大肆追捧都与它一定程度的匿名功能有关。
然而,随着加密货币在流通领域愈加崭露头角,各国对这一市场的监管也越加严密,首当其冲便是BTC。而BTC自身的匿名功能并不完善,为了弥补其缺陷,人们逐渐将视线转移到技术更为完备的匿名币身上。
然而匿名币“老币当道”的同时,“新币林立”,众多投资者们究竟该如何抉择呢?
一、门罗币(XMR)
门罗币2014年便已在币圈展露头角,提供堪称最高级别的匿名功能,是当之无愧的老牌匿名币。
时至今日,门罗币在暗网交易中接受度极高,公认将成为接替BTC的下一任新宠。而门罗币在匿名币中能获得如此高的地位主要得益于它的环签名技术。
什么是环签名技术呢?
就是所有参与的人将签名形成一个环形,这样就能避免从签名的先后顺序上判断出谁是第一个签名的人;而门罗币在运用这一概念时,完全不需要征得他人的同意便可借他们的公钥将交易信息形成环签名,由此达成完全匿名的作用。
二、达世币(DASH)
达世币可以说是匿名币中大众知名度最高,同时也是商家接受度较高的一种匿名币。它采用的混币技术并不难理解。
混币,显而易见,是一种混淆视线的做法;在运用时就是让一个交易里面包含大量的输出和输入,割裂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参与的人越多,轮次就越多,关系便越复杂,保密性也就越高。
这个技术缺陷也就在此,越多人参与虽然提高了安全度,但速度却得不到保证,而前期参与人数过少也会使得交易记录有被追踪到的可能。
三、大零币(Zcash)
大零币可以说是所有匿名币中公认匿名技术最为高端和完备的,它一面世便受到了币圈的极大追捧,名义市值甚至超过了BTC。这样极高的声誉完全得益于它的核心技术——零知识证明。
举例说明:A需向B证明持有某房间的钥匙,B确定房间内存在某样事物,A打开房门拿出这样东西给B,就向B证明他有房间的钥匙了。
在这一过程中,B从没有见过A的钥匙A也没有提供其它有效消息,但最终证明了自己的所有权。运用这一技术的大零币也能更好地保证交易的匿名性。
为了保证监管的需要,大零币给使用者提供了完全匿名的交易和非匿名交易,然而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速度过慢等问题,它的匿名功能并没有被广泛使用。
以上便是匿名币圈三大老牌巨头,它们各有利弊,在他们各自比拼不断角逐的过程中,最近又涌起了一批新的匿名币,正以非凡的劲头掠夺人们的注意力。
一、影子币(SDW)
影子币是19年中旬刚刚上市的新秀,在保证极高的匿名性的前提下,影子币还更注重交易过程中的实际作用。
影子币在研发过程中注入了Darksend技术来保障其超高的匿名性,同时,它还创新性地融入了InstantX技术来确保交易的及时有效和安全可靠;此外,它还是全网第一批实现双层奖励制的加密货币,这大大激励了矿工的积极性。
二、德罗币(Dero)
德罗币算是由门罗币发展而来,所以他使用的核心技术也正是环签名技术,但它使用了Go语言重新编写了环签名的代码,在门罗币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创新。
其中包含匿名智能合约和防弹协议(Bulletproofs),这两项技术能保证整个转账的匿名性和安全性,并大大降低交易费用。
三 Grin&Beam
Grin与Beam都是基于MimbleWimble协议发展而来的匿名币。
MimbleWimble协议的由来与比特币息息相关,它诞生的初衷实际上是为了帮助比特币节省存储空间,并提高交易的匿名性和安全性。其达成匿名的原理是使得交易中不存在交易地址,交易的中间状态还可以被合并,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同时可谓从源头上保证交易的匿名。
然而在开发过程中发现它与比特币脚本存在较大的冲突,于是最终并没有运用于比特币,反而在两位匿名大神的努力下先后开创出两个独立的加密货币项目——Grin和Beam。
上述便是近两年内匿名币圈涌现的新秀,虽然上线时间较短,但迅速占领匿名加密货币市场,例如影子币短期内更是实现了进300%左右的迅猛涨势,竞争的激烈性可见一斑。
无论是老牌币种还是匿名新秀,它们都各自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其中门罗币(XRM)、达世币(DASH)、影子币(SDW)用于实际支付的场合都在增加,实用性较强;大零币(Zcash)、德罗币(Dero)、Grin&Beam实用性还有待考证,但其在技术上都有了新的尝试和突破。
7. 比特币之父“中本聪”真实身份曝光马斯克:他是四家公司的合集
财联社(上海,编辑 卞纯)讯 ,传说中比特币的发明人“中本聪”究竟是谁?这个疑问自2008年以来一直萦绕在币圈人士的心中,堪称当代最大的未解之谜之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有人用“中本聪”的化名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比特币的概念。2009年,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比特币正式诞生。
然而,对于这位数字货币的开山鼻祖,却从未有人见过他的庐山真面目。过去十余年,不少人都曾声称发现了中本聪的身份,但最终都承认失败。也有人声称自己就是中本聪,但从未得到官方证实。
日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网上发布了一篇有关中本聪的帖子,再次点燃了人们对这位神秘比特币开发者真实身份的猜测。
在周三的一条推文中,马斯克分享了一张图片,暗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这个笔名只是四家著名电子公司名字开头字母的合集:“Sa”来自韩国三星(Samsung),“Toshi”来自日本东芝(Toshiba),“Naka”来自日本中道(Nakamichi),“Moto”来自美国摩托罗拉(Motorola)。
不过,上述四家公司和中本聪身份有关的说法并不新鲜。马斯克最新发布的这张图片早在2017年就已经在网络上流传。马斯克没有添加任何新的说明,也没有说出他想传达的信息。
永远的谜团
实际上,自2017年以来,一直有传言称马斯克就是中本聪,不过,马斯克否认了这些传言。
马斯克是加密货币的拥护者之一。他特别喜欢狗狗币,特斯拉部分周边还接受狗狗币作为支付方式。截至12月31日,特斯拉的资产负债表上持有价值19.9亿美元的比特币。
虽然大多数被怀疑是中本聪的人都予以了否认,但澳大利亚计算机科学家克雷格•赖特(Craig Wright)多年前就声称自己是中本聪。据报道,他在2016年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自己就是真正的中本聪,并有证据支持自己的说法。
包括马斯克本人在内的一些人此前认为,计算机科学家尼克·萨博(Nick Szabo)才是真正的中本聪。马斯克曾在被问及对中本聪身份的看法时回答道:“你可以看看比特币推出前的创意演变,看看是谁写了这些创意。”
他表示,虽然他“显然”不知道是谁创造了比特币,但萨博的理论似乎对这种领先的加密货币的创造至关重要。
网络上的猜测仍在继续,中本聪的身份很可能永远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