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的熊市是几月份
1. ICO未死IEO又起,币圈收割新姿势
前年如火山般爆发的ICO在创造了一波造富神话后,于去年折戟沉沙,间接影响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市值暴跌超过80%。最近A股美股有了一波反弹,已经凉凉的币圈也不甘寂寞,凭借摇身一变的IEO,硬是掀起了久违的波澜。
有人说IEO会开启新的一轮牛市,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来看看什么叫IEO, 它是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的缩写,意为首次交易所发行。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数字货币交易所来进行部分通证代币的预售,参与者直接到交易所上注册开户,即可参与。
看上去是个新玩意?
其实并不是。
很多交易所玩过这种套路,包括前几年的云币、去年大红大紫了一阵的fcoin等等,乃至这次的始作俑者——币安的lauchpad,作为一个原先意想中的孵化器平台,也是前年就开始启动的,只是一直没有玩转起来,所以这根本不是一个新东西了。
然而这并不妨碍币安新上的两个项目的火爆,BTT 和 FET,15分钟不到就被抢购一空,前者价格最高翻了10倍,后者稍差一点,但也有5倍。
这种熊市的喷发,无疑让别的交易所眼红不已,不出意外地,火币、OKex、Bittrex等知名交易所纷纷推出自己的名字五花八门、但本质相同的 IEO 平台。
有意思的是,鉴于国内的监管压力,一般只有中国大陆地区以外的用户可以购买IEO 项目的代币,这直接催生了另外一门生意——倒卖海外 KYC (know your clients)认证,一套 KYC的价格从一开始的一百多块钱猛增至近千元。
只能说一潭死水的币圈,已经好久没有起过风浪了,哪怕一点水花泛起,立刻引起无数深套韭菜的关注,忘记了不久前刚从头上挥舞而过的镰刀。
俗话说凡事没有绝对,IEO相对于曾经走上神坛、如今臭名昭著的ICO,还是有一些进步的:
首先,进行 IEO 的项目得经过交易所的严格审核,虽然最终能不能实现项目落地目标还是个未知数,但有交易所自身的品牌进行背书,起码不会是个纯空气项目,减少了诈骗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增加了安全性, IEO不像 ICO 那样,所有交易发生在个人和项目方之间,而是在交易所里完成,极大减少了智能合约万一有缺陷而引发的丢币风险,也相对透明。
再者,IEO 项目本身已经完成了在交易所上币这一流程,解决了以前 ICO项目方募完资,却因种种原因上不了任何交易所带来的流动性问题。
但是,哪怕进行了一些改良,IEO作为一种股权募资行为,本质上和 ICO并没有区别,流程和玩法上依然大同小异,只是把公募的主体,从项目方换成了交易所,并且只能通过购买该交易所的平台币来换购项目的代币,平台币的价格因此必然会上涨;并且,因为售卖的代币额度只占其总数的很少一部分,有利于庄家控盘。
比如BitMax.io 交易所 在 3 月 11 日上午 10 点开放区块链项目 DOS Network的代币预售,额度 5 秒被抢空,但其实只占 DOS 总流通量的 4.375%。
火爆的开局之后,几个 IEO 项目的代币的价格一路下行,市场投资者已经用大肆的抛盘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只是来投机的,这个项目的死活我才不管,抢到额度就是赚,开盘就比谁跑的快。
所以,至少从目前来讲,IEO 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摆脱不了割韭菜的嫌疑,交易量惨淡的交易所、濒死的项目方、纷纷裁员的媒体,大家抱团取暖,希望从币圈的残羹冷炙中,收割一波失忆的韭菜。
可怜ICO 泡沫破灭后距今还没几个月,整个币圈遭受的重创还未愈合,在这个时机发起的IEO ,无疑是在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
归根结底,整个区块链产业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它仍然找不到合适的商业模式,仍然缺乏落地的场景,仍然不能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需求,哪怕是在金融和游戏等被认为适合生根发芽的领域。
在马云看来,区块链是一种安全和隐私的解决方案,是打开数字金融金矿的巨大工具和应用,在此基础上,有望产生全球性、24小时不间断的价值交换市场。
尴尬的是,现在没有什么价值可交换。
2. 中国股市一共来了几次牛市,分别是哪一年
中国股市一共来了十一次牛市,分别为: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后,1380%);
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
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
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
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
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
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
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
第十一次牛市:2014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1974~5166)。
(2)币圈的熊市是几月份扩展阅读:
特征介绍
1、小型股先发动涨势,不断出现新的高价。
2、不利股市的消息频传,但是股价却跌不下去时,为多头买进时机。
3、利多消息在报章杂志上宣布时,股价即上涨。
4、股价不断地以大幅上扬,小幅回档再大幅上扬的方式波段推高。
5、个股不断以板块轮涨的方式将指数节节推高。
6、人气不断地汇集,投资人追高的意愿强烈。
7、新开户的人数不断增加,新资金源源不断涌入。
8、法人机构、大户进场买进。
9、除息、除权的股票很快地就能填息或填权。
10、移动平均线均呈多头排列,日、周、月、季线呈平行向上排列。
11、6日RSI介入50~90之间。
12、整个经济形势明显好转,政府公布的利好消息频传。
13、本地股市和周边股市同步不断上扬,区域间经济呈活跃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牛市
3. 币市整体偏弱的前提下,作为理性投资者现在该怎么做呢
原创2018-03-15多空猎手投资
最近安哥通过跟大家的交流,得知现在很多币圈的投资者,当前阶段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比特币到底要跌到哪个区域,什么时候能够抄底?
既然是在关心什么时候能抄底这样的问题,那么也就是说当前币市下跌趋势中,很多投资者都是相对比较理性的,在比较迷茫的背景下并没有重仓,甚至满仓去梭哈。
那么币市到底要熊到什么时候,恐怕这个问题现在谁说都不会信了,底部不是任何一个人猜出来的,市场只有熊到大多数人都不看好的时候,才会逐步开始企稳。
至于跌到哪个区域,这个问题其实是无解的。
我们用理性的思路来剖析下最近几个月的市场,在进入到熊市的空头市场中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周期阶段:
第一阶段是“出货”周期,它真正的形成是在前一个多头市场的最后阶段。可能有远见的币圈投资者才会觉察到,币价一般在这个区间里面的振幅也要大得多。

通过盘面日线级别的走势来看,下一级别的支撑为将会在6960美元的区域,回调中大量释放买盘筹码后,可以留意是否有短线参与的机会。
BCH
比特现金是从年前1月中旬时,就已经正式进入到空头市场区域在运行,中期的趋势一直是向下的,短期止跌的需求还有待观察。
在市场整体偏弱的前提下,就算是要参与也只有短线波段的机会,操作上要养成见好就收的习惯,毕竟市场的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了,所以需要我们更加谨慎的去对待。
币价下方支撑位可以关注670美元这个区域。
ETH
以太币下方区域重要的支撑位在490美元附近,机会都是跌出来的,没有企稳之前还是以观望为主。
现在真正的底部在那个区间,已经不重要了。
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量去吸纳更低价的筹码。
更多独家分析欢迎关注【多空猎手投资】
4. 近几年熊市日期
空头市场(Bear Market)亦称熊市,价格走低的市场。当部分投资人开始恐慌,纷纷卖出手中持股,保持空仓观望。此时,空方在市场中是占主导地位的,做多(看好后市)氛围严重不足,一般就称为空头市场。证券市场上是指总体的运行趋势是向下的,其间虽有反弹,但一波却比一波低。
在这样的市道中,绝大多数人是亏损的,当然空头市场中也不乏机会,但机会转瞬即逝,不易捕捉,在空头市场中的操作尤其困难。当然除股票外,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商品期货等都可以进行做空来获利,而且下跌的更快,获利更快,做空才是王者操作。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轨制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天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仍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归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跟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目急速地膨胀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决心信念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封闭股市,为了拯救市场,相关部分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畅通流畅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跟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治理层封闭国债期货动静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静静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前提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由于过度投契,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承疯狂进行,规模泛起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峻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泛起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汹涌澎湃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泛起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题目。投资者普遍以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由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大公道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