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首秀
A. 小米5c评测:小巧轻薄/自主芯首秀稳健
【IT168 评测】2014年10月,小米悄然组织了一组人马,以松果之名,立志于在手机芯片方面有所作为。一年之后,松果团队打造出了第一颗芯片,并试着打通了一则电话、点亮屏幕、跑起了Android系统。自此之后时间又过去了17个月来到今天,昔日的芯片早已不是样品一样的存在,化名“澎湃S1”正式发布,成为驱动手机的核心所在。
实际上,关于小米发布自主芯片的事情从去年就有消息,赶在2017年初发布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让人等待了太久。与之对应的,首款搭载小米自主芯片的手机却没有让人等太久,正是与澎湃S1一同发布的小米5c。作为小米自主芯片的首秀,小米5c也是备受关注,究竟澎湃S1实力如何?小米5c究竟怎样?在接下来的评测中我们一一揭晓。
不得不承认,此次发布的澎湃S1与小米5c之于小米意义非凡,使得小米成为了即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第四家拥有自研芯片,并应用于旗下终端的手机厂商。自主研发芯片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在于成本上的控制,降低采购手机芯片的压力,从而在供应链中掌握主动权;其次是更好地整合软硬件,有针对性地打造产品,凸显自身产品优势;最后,从长远的角度讲,芯片研发会在专利上形成一定的积累,逐步完善专利墙以便扩展市场。
目光聚焦于小米5c,我们首先有一张表格来简单了解一下这款产品。
小米5c 主要参数
操作系统
MIUI 8.0,基于Android 6.0定制
网络制式
GSM、TD-SCDMA、LTE-TDD,双卡双待
机身尺寸
144.38 *69.68 *7.09 mm
重量
135g
屏幕
5.15英寸 1920*1080分辨率
摄像头
1200万像素 F/2.2光圈、支持相位对焦
处理器
澎湃S1,4*[email protected]+4*[email protected]
机身内存
RAM:3GB ROM:64GB
特色亮点
轻巧机身、窄边框设计、首发澎湃S1
电池
2860mAh
机身颜色
亚光黑、玫瑰金、香槟金
上市价格
1499元
【查看】
可以看到,小米5c在硬件层面可圈可点,除了颇具话题性的澎湃S1芯片,小米5c还搭载了一颗1200万像素的主摄像头,单颗像素面积达到了1.25μm,有着“暗夜之眼”的名号,实际表现值得期待。另外,该机的尺寸也很讨巧,5.15英寸屏幕,7.05mm的厚度,仅135g的重量,无疑是轻巧纤薄的保证。下面,我们就从外观入手,逐步解析小米5c。
外观与工业设计
小米5c在外观上主打轻薄,小巧的尺寸融入流行设计,是一款比较讨喜的手机,甚至在众多人眼里,这是目前最为漂亮的小米手机,尤其是我们手中的哑光黑版本。
小米5c整体设计圆润,线条流畅,2.5D玻璃弧度饱满,乍一看甚至有一种iPhone的味道。搭载一块5.15英寸的全高清屏幕,1.66mm的窄边框设计,在黑色面板的映衬下显示出较高的屏占比。而在息屏状态下,屏幕与前面板的融入感很强,玻璃的光影效果纯粹。
在顶部,小米5c取消了“MI”logo设计,听筒居中,一颗8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居右,光线距离感应器被隐藏在听筒左侧,使得面板开孔尽可能减少。玻璃边缘的圆弧过渡与2.5D玻璃有着很好的视觉互补,在光线的掩映下,更彰显了小米5c的几分精致。
小米5c的底部是一颗实体指纹识别按键,集成了Home键功能,采用了与小米5类似的狭长设计,略突出于玻璃表面,按键回馈有些生涩。左右两侧的触摸按键用小圆点标识,意味着用户可以在系统层面进行个性设置,更加人性化。
小米5c采用了金属机身,并尝试了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小米手机的设计,即在机身背部上下各用一块玻璃盖板点缀,玻璃与金属两种材质的碰撞,营造了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产品的档次。
小米5c搭载了一颗1200万像素主摄像头,辅以一颗闪光灯。这颗摄像头采用了高感光传感器,单颗像素面积为1.25μm,可增加24%的进光量。至于具体的成像表现,我们在下面的样张部分为大家解析。
侧边来看,小米5c的四周有着圆润流畅的过渡曲线,由边框一直延伸至机身背部,整机厚度7.09mm,重量仅135g,为舒适贴合的手感提供帮助。
在顶部,小米5c有红外遥控发射器、3.5mm耳机接口与降噪麦克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米5c的天线注塑工艺进一步提升,注塑带与金属机身的色差控制极佳,一体性更强,品质感骤升。
在底部,小米5c采用USB Type-C接口,支持最高18W的澎湃快充,左右两侧分别为麦克风与扬声器开孔,做工值得肯定。
整体来看,小米5c不论是设计还是做工,都是目前小米手机中的佼佼者,轻巧的外形和舒适的手感令人印象深刻。
澎湃S1性能解析
某些程度上讲,小米5c搭载的这颗澎湃S1处理器远比手机重要,作为小米自立门户设计芯片的首款作品,澎湃S1的实力到底怎么样?文章的这一部分我们做一定解读。
对于这颗澎湃S1,小米自己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毕竟松果处理器处于起步阶段,还是以稳健为主,立足于现有的成熟设计与工艺,以中端市场为切入点布局,因此澎湃S1也就有了一份相对平庸的参数表。其CPU部分采用4*[email protected]+4*[email protected]的8核心设计,组成big.LITTLE架构;GPU部分则是Mali T860-MP4,选择台积电的28nm HPC+工艺加工。
对于这样的一套参数,我们先用跑分来量化一下,安兔兔在60000左右,GeekBench4的单核为700左右,多核为3000左右,与市面上主流的中端处理器,包括骁龙625、联发科Helio P10以及麒麟655基本处于同一级别。
澎湃S1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从三个方面帮助大家解读。首先是核心架构上,Cortex-A53是能效比较高的选择,基于此开发的SoC众多,经验较为丰富。并且澎湃S1还采用了大小核的设计,在多核调度上更加灵活多变,可根据任务智能分配处理器资源,以平衡的性能和功耗。
其次是工艺制程上,澎湃S1选用的28nm HPC+工艺,这是目前台积电最新的28nm工艺,专门解决了漏电问题,相比上一代在同等性能下漏电量减少一半,可以有效降低功耗,并在性能上明显提升。
最后是GPU核心方面,澎湃S1采用Mali T860-MP4,这款图形处理器拥有4颗着色器核心,对于主流的图形接口均有支持,包括Vulkan,并且还引入了图像压缩技术,可以做到在传输同样大小数据时所用带宽更小,运算效率更高,减少不必要的功耗。
因此整体来看,小米在选择高频Cortex-A53核心支撑澎湃S1的性能同时,更注重在工艺、算法上的优化帮助澎湃S1尽可能降低功耗,这种布局折射出小米初涉芯片设计的谨慎:并不追求性能,踏实才是王道。
当然,除了性能方面的表现,澎湃S1的Modem更加令人关注,毕竟作为手机芯片,Modem直接决定了你手机的通话性能、网速、支持频段等等。坦率地讲,目前的澎湃S1在这一部分是难以令人满意的。
澎湃S1的这款Modem支持VoLTE,LTE连接可以达到Cat.4级别,即下行最高150Mbps,上行最高50Mbps,在运营商主推的4G+网络下(至少Cat.6),显然有一些滞后。另外受技术与专利的限制,这款Modem目前仅支持GSM、TD-SCDMA、TDD–LTE三种制式(仅覆盖全部移动网络),尽管官方强调这是一款可编程Modem,意味着后期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升级,从而优化、扩展支持网络,但具体升级时间并未透露,令围绕在Modem上的遗憾不得不持续。
另外,澎湃S1还拥有一颗14位双核ISP,支持夜景的双重降噪优化、像素级动态范围调整以及多帧优选技术,其具体应用我们也在后期的样张中帮助解析。
总体而言,澎湃S1作为小米在芯片设计上的首秀,性能已经可以跻身中端水平,功耗有着不错的表现,如果后期能够补齐Modem上的短板,无疑将是一次比较完美的首秀。
1200万像素拍照解析
拍照也是小米5c的主打特性,1200万像素传感器配合澎湃SoC集成的14位双核ISP,在宣传中被冠以“暗夜之眼”的名号,在文章的这一部分,我们就小米5c的拍照展开评测。
落实到具体的硬件上,小米5c搭载了一颗由OV打造的传感器,F/2.2光圈,支持相位对焦,最大输出1200万像素,单颗像素尺寸则达到了1.25μm,迎合了目前大像素、高感光的技术趋势,理论上色彩表现将更加丰富,暗光表现得到加强,下面我们通过样张为大家详细解读。
日间拍摄方面,小米5c的曝光准确,白平衡并没有刻意趋于浓艳去讨好眼球,基本与实际看见的景象接近。得益于单颗像素的面积较大,进光量得以保证,因此整体画面也显得比较通透。
放大来看细节,1200万像素的解析力也是足够,自行车上的数字锁、铭牌上数字通过放大可以辨认,但边缘并能不是十分锐利,个别位置有一定的涂抹感。
在一些有着强烈明暗对比的场景,比如这张正午时分的雕塑,一半处于光线照射中,一半处于阴影中,小米5c的成像既照顾了阴影部分的细节,又保证了明亮的部分不会过曝。这也是由于澎湃S1内置的ISP支持画面动态范围监测,会针对性地调整画面对比度,使得成像宽容度更高。
夜景方面,得益于澎湃S1内置ISP的降噪处理,小米5c的样张没有明显的噪点,画面亮度尚可,观感给人不错的印象。但放大来看,其表现就有些不尽如人意了,单车上的字迹已经劣化,轮子的辐条也已经看不清,油画一样的涂抹感十分明显。必须承认,夜景方面还是硬件起到决定作用,缺乏大光圈和光学防抖的小米5c很吃亏。
体验下来,应该说小米5c有着该价位产品应有的成像表现。澎湃S1内置的ISP对于成像有一定优化,连拍和视频摄录均能应对,遗憾在于不支持4K视频摄录,但考虑到该场景的应用有限,缺少也并不影响日常的体验。
MIUI 8体验
小米5c预装了基于Android 6.0打造的MIUI 8,MIUI作为小米最为核心的竞争力,此番与小米自研的首款SoC澎湃S1搭配,是否依旧能够延续优良的体验?在文章的这一部分我们进行体验。
首先要说明的是,MIUI 8在小米5c上的运行很流畅,过场动画以及相应的动效都很自然,并没有卡顿现象。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实际上,澎湃S1的设计团队脱胎自小米内部,对于MIUI的功能和用户的诉求,这个团队再熟悉不过,因此在芯片设计时就加入了针对性优化,使之与MIUI更好地结合。
另外,基于对澎湃S1的深入了解,MIUI的版本迭代与安卓内核的升级也变得更加容易,目前已经确定小米5c的MIUI 8内核将在3月升级至Android 7.0。可以预计,小米5c的MIUI在后续将获得更多的支持,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值得期待。
应该说,小米5c运行的MIUI 8在体验上没有打任何的折扣,其中的经典功能也都完美实现,我们拾取极富特色的系统分身、应用分身和全功能计算器做介绍。
系统+应用分身
MIUI 8支持系统层与应用层的双重分身。在系统层面,MIUI 8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密码/指纹登陆不同桌面空间,从而进行不同的操作管理,当然不同空间的数据也是互相隔离,加密存储的。试想一下,在别人暂借手机时,悄然进入预先设置的“访客”桌面空间,隐藏了比较私密的应用,既不会让人察觉,又保护了自己的隐私。
在应用分身层面,MIUI 8可以实现大多数应用的分身,即手机中同时存在两个微信、两个QQ、两个微博以及任何一款涉及账户登录的软件,并且双开应用间的数据互不影响,可以同时运行。这种设计化解了一人多账户的尴尬,能够在工作和生活场景中更好地切换身份。
全功能计算器
MIUI 8集成了全功能计算器,融合了计算房贷、个税、公积金、单位换算等实用工具,适用于多种计算场景。比如热衷海淘的人常常面临货币间的汇率计算,面对陌生的货币单位,一些价格总不能及时反应过来,有了小米的计算器,汇率转换快捷,并且支持多种货币,汇率也是及时更新,从此不再迷茫。最新的MIUI计算器中还加入了亲戚计算功能,帮你梳理各种复杂的血缘关系,化解串亲戚的尴尬。
总结
对于小米5c这款产品,机身的小巧轻薄与设计上的灵动流畅,令其在颜值方面加分不少。相机迎合了目前大像素高感光的趋势,表现符合预期。首发澎湃S1话题性十足,不少朋友会怀疑其实力,不过从实际体验来看,这颗澎湃S1完全满足日常使用,与MIUI的紧密结合成为日后持续升级的保障,其性能符合中端定位,基带方面的劣势后期通过软件升级可以得到一定的弥补。
这里再啰嗦一句,澎湃S1作为小米在芯片研发上的首秀,虽谈不上完美,但基本上算是平稳。芯片设计毕竟是一个重投入、慢产出的项目,没有任何捷径,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见到成效,需要脚踏实地持续行动,希望小米可以坚持下去。
B. 3000变60万!世界首富带货的“狗”“屎”币卖的是啥
说起币圈,最多人知道的肯定是比特币。
不过,最近风头最盛的币圈顶流, 是狗狗币(dogecoin)。
对,就是长着一副可爱蠢萌样子的狗狗头像做成的加密货币。
其实,这个狗狗币的出现,当初只是一个玩笑。
结果没想到,势头一发不可收拾。
两个宅男程序员—— 杰克逊 帕尔默(Jackson Palmer)和比利 马库斯(Billy Markus) ,这两个人看不惯比特币暴涨背后的狂热投机和割韭菜。
于是,这两个人稍微改了一下比特币的代码,用上了当时特别火的一个柴犬形象做标志。
不过短短3个小时,狗狗币就诞生了。
这杰克逊 帕尔默的本意呢,主要是想告诉大家,这加密数字货币啊,不是啥稀罕东西!
后来呢,两人干脆撒手不管了。
创始人之一比利 马库斯,手里大概持有超过6千万个狗狗币。
但他只是 用狗狗币换了一辆不超过20万的二手本田思域 汽车 。
没想到后来,狗狗币的价格一飞冲天。
按照现在的市值来计算,如果他当年不卖出,手里这些狗狗币的价值已超过 3600万美元 。
相当于2.3亿多人民币呀!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狗狗币的价值能一飞冲天呢?
难道只是因为够可爱?
当然不是。
答案是“小费”。
狗狗币诞生在小费文化盛行的美国。
只要你在网上分享或表演了一个不错的段子,人们通常会愿意通过电子货币给你点小费。
但比特币太贵了,所以,更便宜的狗狗币便大受欢迎。
当时的狗狗币有多便宜呢?
一枚狗狗币只需要0.00142美元。
折算成人民币,还不到一分钱呢。
狗狗币上线仅一周时间,便成为第二大的小费货币。
所以,最初的狗狗币并不像比特币,人们并不是为了投机才参与其中,只是一种表达分享和感谢的方式。
但是,一样东西受追捧的多了,就会开始出现炒作。
尤其是营销达人、世界首富马斯克亲自带货狗狗币,狗狗币一下子火出圈了。
甚至,狗狗币的涨跌,全凭马斯克一张嘴。
美国时间5月8日晚上,马斯克主持了他的综艺首秀《周六夜现场》。
在节目的小品环节当中,马斯克先是称赞狗狗币, “是货币的未来,是一种势不可挡的金融工具,将接管世界。”
但接着话锋一转,他又说, “狗狗币就是一个骗局。”
这前后反转的操作,究竟是马斯克的真心话,还是为了节目效果,暂时不得而知。
但随着马斯克一通骚操作, 狗狗币行情大幅波动,一度暴跌40%。
其实,狗狗币的价格之前就试过多次突然暴涨,原因嘛,就是马斯克发了一条推文。
当时,狗狗币官方账户在推特发起评选狗狗币CEO的投票,马斯克高票当选。
随后,马斯克发了一条推文,说狗狗币是他最喜欢的数字货币,还将自己的推特账户信息修改为“狗狗币前CEO”。
世界首富亲自下场带货,狗狗币的价格于是一飞冲天了。
但近日,马斯克又在一个视频中称,人们不应该把毕生积蓄投资在加密货币上,这是很不明智的行为。
所以,马斯克的心如海底针,根本不会那么容易让你猜中。
想要抄首富的作业,真的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
可能大家还不太明白,马斯克一句话,真的威力那么大?
其实,除了马斯克的影响力之外, 狗狗币的价格暴涨,也跟经济大势有关。
疫情导致全球央行都大放水,尤其是美国,拼命印钱。
那钱太多了,怎么办?往哪儿投呢?
要知道,资本的本性就是追逐利益。
水往低处流,钱则往高处走。
除了股市之外,放眼望去, 加密货币就成为了一个最佳的蓄水池。
毕竟加密货币的核心就是“去中心化”,没有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汇率管制,没有权威的监管机构,没有统一的价格对标,自然涨跌都不设限。
所以, 只要央行持续放水,包括狗狗币在内的其他加密货币,大概率还会一直涨。
那既然知道了还会上涨,是不是要追进去呢?
其实 ,普通人还真的不要随意碰加密货币。
要知道,价格不设限,也意味着风险不设限。
像狗狗币,它可以不限地域,24小时交易。
但是,不受监管的东西,谁来保证一定靠谱呢?
只凭良心来保证吗?
因为不受监管,加密货币已经成为庄家收割韭菜的的最佳手段。
我就来个灵魂三拷问:
狗狗币的波动非常不稳定,大家只是关注狗狗币涨了多少,却 忽视了狗狗币的仓位非常集中。
仓位集中是啥意思呢?
就是百分之五十的资本,都控制在少数玩家手里。
这些大资本之间可以随时利用杠杆,做空散户。
用狗狗币暴涨的消息吸引大量用户入场,特别是毫不知情的小白新人,然后镰刀一挥,你的钱瞬间就没有了。
而且,加密货币交易不同于传统资本市场,其交易过程本质上处于不公开、不透明的状态。
因为交易太火而出现平台宕机,导致无法提款的情况,时有发生。
所以,如果你只是看到别人用3000块赚60万的例子,不过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所谓十赌九输,不赌为赢。
股神巴菲特也说过,不要做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我们应该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把资源最优化,而不是去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送死。
写在最后
可能大家觉得,巴菲特毕竟是90岁的老头子啦,看不懂币圈很正常,而且他的资产也足够多啦,当然不想去冒险。
我们年轻人,可是充满幻想,还指望着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暴富愿望呢。
好,那再告诉你一个普通人的例子。
有人在知乎上回答了关于 “如何看待拿3500进币圈的人”。
3500的低成本,符合大家一夜暴富的前提条件了吧?
结果呢?
下面是答主的帖子原文,大家可以细品。
是的,你可能踩中时间点,买对了大涨的加密货币,看上去马上要暴富了。
但是,如果平台跑路了,或者平台崩了,钱拿不出来了,那依然是一场空。
到头来,全都是泡沫……
引用英国央行行长的话: 购买加密货币,就要做好血本无归的准备。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维小维生素
C. 币海品牌之路:打造币圈交易新趋势
币海交易所于2018年6月1日应运而生,旨在打造币圈交易新趋势,改变传统交易所的同质化现象。首秀在纳斯达克大屏上,引发海内外关注。币海凭借其技术、经验、资源和资本,展示出新一代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的创新和实力,引领全球数字资产爱好者见证交易平台的迭代更新和创意变革。
币海上线后,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如“金色财经”、“搜狐”、“今日头条”、“知乎”、“简书”等。6月6日,在杭州GBLS峰会上,币海以新人身份公开亮相,展示了其气势和实力,赢得了政府和媒体的关注。6月22日在上海峰会上,币海通过解析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投资、数字安全等方面的作用,赢得业界人士的赞赏。6月29日,在世界区块链大会(乌镇),币海受邀参加,与区块链界的大咖和名企同列,其创新理念再次被认可。
8月初,币海开启了媒体推广之路,备受媒体欢迎。币海通过深度重组传统区块链合作关系,打造了基于“虚拟经营”的新型垂直一体化模式,实现了对组合价值的同时交付。与10余家区块链知名垂直媒体展开合作。8月3日,巴比特率先与币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8月6日,币海空投活动在巴比特论坛上得到广泛好评。在媒体平台的报道下,币海登录比特快讯、币圈网、蓝海财经、币头条、链媒世界等首页,展现品牌优势。币海通过合作,进一步拓展品牌形象,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互联网时代,币海作为新兴行业领航队伍,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总结经验,将为数字交易所行业铺垫出一条创新型道路,为区块链行业做最优质的布道者,建立币圈高端品牌,打造币圈交易新趋势。币海的成功,证明了在数字领域发展需要变革、创新,为行业的长远发展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