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币圈知识 » 元宇宙近视

元宇宙近视

发布时间: 2025-08-04 15:05:44

⑴ 万物皆可智能,唯独眼镜不行

为何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款横扫市场的智能眼镜?

作者 | 王叁

来源 | FN商业(ID:FN-24H)

曾经有人用“堪比贩毒”来形容眼镜行业的暴利,随后遭到从业者的联合怒怼:既然暴利,你咋不去?

“你行你上”式的辩论方式虽然简单粗暴,但却巧妙地把论点转移到对方“行不行”上面。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不行,习惯了改造传统行业的 科技 厂商更是如此。

那为何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款横扫市场的智能眼镜?

在上周苹果发布会的前一天,小米抢先发布了一款 探索 版智能眼镜。这款不知何时量产、甚至不知能否量产的概念产品,意在狙击“有可能”发布的苹果AR眼镜,也顺便借势元宇宙的东风。

但今年的苹果发布会没有One More Thing,这感觉就像一路猛跑赶上了末班车,结果末班车停运了。

苹果发布会几天后,再度入选《时代》杂志“年度最具影响力百人名单”的库克意气风发,在接受该杂志专访时毫不掩饰对于AR的憧憬:“AR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叠加,非但不会分散人们对真实世界和人际关系的注意力,还能加深彼此之间的关系与合作。”

这与当前 科技 圈的盛况格格不入,毕竟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

今年3月,Roblox上市成为“元宇宙第一股”后,市值翻了十倍不止,彻底引爆了元宇宙的概念。

在元宇宙尚无准确且严谨定义的情况下,各大巨头已纷纷全力出击,重演了三年前区块链行业的盛况。

游戏 元宇宙、社交元宇宙、办公元宇宙, 科技 巨头们将元宇宙的概念引入各行各业,大有移动互联网横扫一切的姿态。

简约而宽泛地讲,元宇宙是一个虚拟时空间的集合,由一系列的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互联网(Internet)所组成。

元宇宙是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AR眼镜可以作为元宇宙的入口之一。

但这并不意味着AR眼镜是专门为了元宇宙而生的,也不意味着元宇宙概念火了,就要对AR眼镜行业拔苗助长。

AR眼镜,或者说智能眼镜,还不是成熟的果实。

医疗圈和投资圈曾流传过同一句俗语:金眼银牙铜骨头,用来形容三条遍地金银的赛道。

拿下榜首的“金眼”赛道上,眼镜市场的消费需求最为广阔。

2020年6月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中国眼 健康 白皮书》,其中提到,“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总体发生率为53.6%,大学生总体发生率超90%。”

目前,我国近视人口总数约为7亿,这几乎达到总人口的一半。如此庞大的基数,为“薄利多销”提供了充足的土壤,而眼镜又绝非“薄利”的行业。

去年9月,央视 财经 曾经报道过眼镜行业的成本:一副镜片成本只需10元,眼镜架也只要30元。

一副出厂总价不过百的眼镜,在经过采购者、经销商、眼镜店几个环节后,零售价格通常能达到几百甚至几千元。

这样一个市场需求广阔、利润空间极大的行业,却成为了智能化的漏网之鱼,显然不是 科技 企业不想赚这份钱。

以同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系列的手表为例。

2019年,Apple Watch的出货量首次超过整个瑞士钟表业的出货量。只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Apple Watch的销量超过了3000万,而作为手表的发源地,辉煌了百年的瑞士钟表品牌总出货量只有2110万。

这只是苹果一家的手表销量,其他手机厂商或者智能设备厂商,也都已经推出了形态成熟的智能手表产品。

智能化改造传统行业时,不留情面,不可阻挡。

而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扫地机器人、智能洗碗机还是宠物智能硬件,相比于创造新需求,智能化更擅长在原有需求的基础上加以改造。

“多利多销”的眼镜行业,无疑是智能化的天然土壤,却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以小米此次发布的智能眼镜为例。

小米将这款智能眼镜定义为一种全新交互方式的智能穿戴终端。在其宣传片展示的场景中,导航功能、显示通知、双击眼镜腿拍照、随时随地翻译外文等功能,更多是锦上添花,很难说是雪中送炭。

这款眼镜真正的亮点被大部分人忽略:普通眼镜的形态,仅51g重。

在考虑外形设计之前, 科技 改造眼镜行业的真正门槛正是在于外形和重量。

当一款智能可穿戴设备出现的位置不是手腕,而是在“心灵的窗户”之前,就天然带有装饰的需求,而且是不亚于矫正视力的强需求。

近日,Facebook和雷朋眼镜合作推出了一款智能眼镜,能拍照、录像、打电话。

对于这款新产品,扎克伯格野心不小:“Ray-Ban Stories只是Facebook改变人们与设备交互习惯的开始,未来的技术世界将不再是以手机为中心。”

与其他几款实现了量产的智能眼镜类似,这类智能眼镜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沉。有调查结果显示,最理想的眼镜重量是在30克以下,超过50克就会有不适感,很难保持长时间佩戴。

智能化功能与重量之间的权衡,是最难的选择题。

小米眼镜将重量控制到51g,是通过“光波导技术”减少了设备体积重量。这种技术是让光波导镜片用光栅结构经过无数次的扩散反射,最终将光“逆转”180 ,进入眼睛。

但是光波导技术的落地较难,尚未达到量产的程度,从根源上决定了这只是一款“秀肌肉”的产品。

小米将这款智能眼镜定位于独立终端,而不是手机的第二屏幕,这就意味着独立的运算系统,以及支撑此系统的电池模组。小米公布的数据显示,这款智能眼镜总共集成了497颗微型传感器。

在对尺寸和重量锱铢必较的情况下,加入何种功能、如何美化外观,显然都是“张飞绣花”式的难题。即使小米这款难以量产的秀肌肉式概念产品,单从功能展示方面看,也依然没有达到用户对于“智能化眼镜”的预期。

技术的难题之外,还要考虑“存在意义”的命题,关键点在于应用场景。

拍照、翻译、导航、通话,目前智能眼镜最易触达的几大核心功能,几乎都是手机或手表可以实现的功能。厂商最不想看到却最难避免的,就是让智能眼镜成为手机的第二块屏幕。

硬件厂商的终极愿景,是让智能眼镜成为智能手机的替代品。

但没有一个核心需求倒推技术升级,智能眼镜就只能存在于概念中,即使量产也很难爆发,因为爆发之前还要考虑产能、价格、外观和实用性等市场层面的问题。

这与元宇宙当前的情况十分相似,未来还未来,先不要过于乐观。

⑵ HTC推3888元可折叠VR眼镜,造型酷似“虫眼”,对近视用户超友好

智东西(公众号:dxcom)

作者 | 徐珊

编辑 | 云鹏

智东西10月15日报道,昨晚,HTC推出一款全新可折叠VR设备VIVE Flow,造型酷似虫眼,600度近视人群无需戴眼镜就能畅玩。

这是HTC试图敲开元宇宙大门的产品之一。HTC中国区总裁汪丛青说:“我们希望VIVE Flow可以成为大家进入元宇宙的第一个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HTC特意准备了一场元宇宙中的发布会。他们通过VIVE追踪器进行动作捕捉形成自家的虚拟偶像——Vee,由Vee担任主持。汪丛青介绍道:“我们认为这将是未来的趋势,因此我们想提前带领大家来看看未来的样子。”

HTC VR发布会

VIVE Flow将于北京时间10月31日20时正式发售,在天猫、京东等平台均可购买,其售价为3888元。并且,VIVE Flow上所搭载的,由七鑫易维开发的眼动追踪模组同样可单独出售。该模组的售价1899元,主要为用户带来较为自然的交互体验。

与常规的VR设备不同,VIVE Flow并非是头戴式产品,而是一款穿戴式产品。原本头戴式产品多指VR头显之类的产品,而穿戴式产品多指AR眼镜。现在,VIVE Flow的出现为穿戴式产品增加了一种新的形态——VR眼镜。

VIVE Flow拥有双铰链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头围大小进行调整,用户不用担心设备大小与自己不匹配。同时,双铰链设计还为VIVE Flow提供了携带的优势,它可以让VIVE Flow折叠起来,甚至装进一个水杯大小的储存盒里。

不仅如此,VIVE Flow采用了磁吸的面部衬垫,简化了衬垫的安装流程,方便及时替换和清洁。另外,VIVE Flow的重量仅有188g,相比之下,Facebook的Oculus Quest 2重量为503g,是VIVE Flow的2.7倍。

在VR眼镜的镜架上,VIVE Flow搭载了沉浸感立体扬声器,可以支持3D空间音频,并且在鼻梁区域还有主动散热系统,能够快速的降低温度,保证眼睛的舒适度。VIVE FLow还拥有双收音麦克风,该麦克风可以消除回声,实现降噪。

除此之外,VIVE Flow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了可调节的镜片。用户仅需要滑动滚轮,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镜片适配。据介绍,目前的调节镜片度数范围在0-600度之间,并且可以左右眼分别设置不同的度数。

VIVE Flow可以通过蓝牙与手机配对,并且能将手机作为VR的操控手柄。这一设计方向与此前业内传闻苹果的VR/AR设备需要与iPhone相结合的设计不谋而合。

打开相应的应用后,手机上将会出现一条射线,代替由此前由手柄控制的线。当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左右滑动时,射线也会随之变化,方便用户选择对应场景。

此外,手机还丰富了其产品的内容生态。

在内容应用上,VIVE Flow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加强其应用生态。一是通过将手机的应用串流到VR设备中,二是联合不同的合作伙伴开发出新的VR应用。

音乐VR软件

在使用手机应用串流时,用户可以通过返回主页面,直接点开对应的软件,就可以在VR虚拟屏上直接观看相应的内容。

据发布会介绍,近期HTC将在平台上架百款VR软件,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VR软件,增强其产品生态。在发布会上,VR软件tripple的开发者还带领所有参会的人员,进行了一次VR场景中的正念呼吸活动。

VIVE Flow作为一款沉浸式的VR眼镜,便携、轻薄等优势,弥补了之前VR头显的一些不足之处,并且还提升了其屏幕分辨率、刷新率等。除了HTC VIVE外,谷歌、华为、vivo等也均打造有VR眼镜产品。

此外,VIVE Flow的轻薄、便捷的设计为VR设备的落地,扩大了应用场景,其打造的可折叠产品方案或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方案之一。

在产品设计上,将手机作为控制器可以帮助用户更快的适应产品,加速VR产品在日常生活的普及。此外,HTC还为天翼用户推出首款VIVE Flow定制版款。VR终端设备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不但能加强终端公司对用户在场景、需求上的了解,而且还能帮助运营商开发新的消费业务。

热点内容
硅谷数字货币交易2018 发布:2025-08-04 17:05:41 浏览:765
bcw币8btccom 发布:2025-08-04 17:01:16 浏览:765
区块链多米诺效应 发布:2025-08-04 16:33:28 浏览:207
区块链价值评估 发布:2025-08-04 16:24:28 浏览:571
区块链短视频制作 发布:2025-08-04 16:05:52 浏览:125
比特币和eos区别 发布:2025-08-04 15:10:00 浏览:125
元宇宙近视 发布:2025-08-04 15:05:44 浏览:413
数字货币vfp 发布:2025-08-04 15:05:41 浏览:801
数字货币资深律师 发布:2025-08-04 15:01:03 浏览:961
华为跟央行数字货币 发布:2025-08-04 14:52:13 浏览: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