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学科调研
『壹』 蓝色光标最新消息
1,无上限投入巨资:蓝色光标【市值182亿】表示元宇宙相关的虚拟人IP和技术、XR技术、虚拟空间等业务方向是公司未来会重点关注并全力投入的赛道,公司对这一领域的投资额度不设上限,公司管理层和投资部目前正在对相关标的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谈判,公司可支持超10亿的资金投入布局元宇宙相关赛道,全面构建公司的自有IP、技术和内容核心能力。 解析:敢于无上限的投入元宇宙,肯定是非常看好元宇宙的未来,A股第一家。
2、注册专业元宇宙公司:蓝色光标成立全资子公司“蓝色宇宙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将作为蓝色光标专注探索元宇宙相关投资和运营业务的主阵地,将整合蓝色光标已经具备的虚拟直播间、虚拟IP运营相关资源和团队,全面推进元宇宙相关业务的探索和落地。 解析: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人来做,这也是A股首家上市公司成立专业的元宇宙公司。
3、与专业公司合作:蓝色光标与【当红齐天】及旗下子公司齐乐无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推动XR体验在重点行业的应用拓展及商业化项目落地。 当红齐天的背景:国内顶尖的XR沉浸式体验解决方案企业,股东有张艺谋以及中航信托、小米等。旗下以VR为主题的SoReal超体空间,正密集推出众多创新项目,其中包括近5000平米5G+XR体验空间的上海迪士尼小镇项目,将于近期落成并开放体验。同时,面积达2.2万平方米、融合众多知名IP,及VR、AR、全息影像等前沿技术的首钢“1号高炉SoReal超体空间”,将呈现全球顶尖的沉浸式娱乐体验,成为全球首个文化科技赋能工业遗存的创新展示窗口。
4、与众多巨头合作:
a,蓝色光标公布与阿里巴巴达摩院共同打造的虚拟直播间业务进展:已签约售出34间,价格为9.9万元/间,购买品牌涵盖母婴、美妆、保健、家清、3C等多品类头部企业。其中一家美妆品牌透露,今年11.11当天凌晨3点半至早上9点,虚拟直播间销售额达万元,观众平均停留时长超40秒,虚拟主播的表现已远超预期。目前,蓝色光标仍在持续接洽数十家品牌,预计未来短期内即可签约超百间。
b,早在今年初,蓝色光标已开始布局抖音电商、腾讯私域、跨境电商等领域,全面进入交易场,为客户提供“营+销”的全链路推广服务。
c,公司与腾讯在游戏、动漫、阅文等层面有深入合作;同时,在作为元宇宙入口的虚拟人业务,也有较深入合作。
d,2020年报显示facebook是蓝色光标第一大供应商,合作金额高达128亿人民币,公司积极进军元宇宙的战略与facebook大力发展元宇宙技术的战略不谋而合。
5,点评:未来蓝色光标有可能和facebook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中国元宇宙市场,如果达成,那么蓝色光标的市值上千亿都指日可待。 C、业绩大增:关于VR/AR的标的公司,公司参与的基金以及公司投资部正在积极洽谈,未来也会是蓝标的重要投资方向,公司在未来希望有自己的IP、技术,甚至平台。披露的三季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4.83亿元,同比增长9.10%;归母扣非净利润5.94亿元,同比大增30.13%;经营性现金流6.40亿元,同比大增166.11%。
6,资金充裕:因国际业务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公司近年来优异的经营活动现金流表现 公司目前有充沛的现金储备,蓝色光标2021年三季报亦显示,当期末货币资金为35.71亿元。 E、其它元宇宙相关资讯:
『贰』 cso元宇宙冰糖橙什么时候上线
cso元宇宙冰糖橙上线的时间是,2021年7月24日6点40。
CSO是在币安区块链上构建的,致敬中本聪从而启发的元宇宙世界Metaverse,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熟练的玩法和对CSO元宇宙生态的贡献来来获得奥斯柑橘奖励。 总量2100万亿枚,分红+销毁,目前央视已经播出元宇宙游戏的骗局,望题主不要上当受骗。
就在前两天,央视曝光了元宇宙游戏骗局。记者实地调研了一家自称为元宇宙研究院的公司。据该公司内部人员介绍,他们的一款元宇宙区块链游戏只要花钱买装备就能投资理财。
具体操作过程是,首先把人民币兑换成虚拟币USDT。目前绝大多数元宇宙游戏(元宇宙链游)都需要将人民币兑换为USDT(泰达币,目前价格为1美元每枚)。
兑换为泰达币之后,再兑换成该游戏所使用的虚拟币,号称玩游戏能实现月投资收益近百分之100。不过需要先缴纳6000元以上的服务费,其次还需要分成每月收益的百分之20。
防止诈骗的方法:
1,戒除贪婪,勿信,天上掉馅饼。
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贪图优惠和方便,办理业务要到正规的营业厅。同学们切勿贪小便宜,遇到上门推销不要轻易购买;化妆品、洗发水、运动鞋或笔记本电脑等物品,骗子极有可能采用伪劣产品或以数量短缺等方式进行诈骗。
防止银行卡诈骗、网上诈骗、电话诈骗,不要相信未经核实的退学费、中奖、捐助等信息、电话,不要贪图小利以免上当受骗。
2,信息保密,勿泄个人家人密。
不要随意告知陌生人自己的个人情况、手机号码以及家中的电话号码等,手机中父母、亲戚的电话最好用真名显示,不要出现容易透露出双方关系的字眼。
不要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家庭联系方式轻易示人,不要将自己的手机、身份证、学生证、校园卡、银行卡等重要物品借给他人使用或交于他人保管。不要填写各种来历不明的表格,不要随意扫描陌生的二维码,以防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等违法活动以可乘之机。
『叁』 随着元宇宙的提出,对土木工程行业会造成什么影响
对于土木工程行业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如果把握得好,土木工程行业将主导元宇宙的建设,建筑师会成为元宇宙建设的总指挥。到时候,建筑学新一轮的学科发展又会到来,土木工程行业也会迎来一大波发展。
『肆』 七十多家机构调研元宇宙哪只股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17
『伍』 说说你所理解的元宇宙
首先我们要了解元宇宙的概念是什么。元宇宙(Metaverse)是虚拟时空间的集合,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那就让我来说说我所了解的元宇宙是什么。
一、元宇宙的概念来源。
元宇宙的八个关键特征:即Identity (身份)、Friends(朋友)、Immersive(沉浸感)、Low Friction(低延迟)、Variety(多样性)、Anywhere(随地)、Economy(经济)、Civility(文明)。
各个特征都有它能够实现的路径。有三大实现路径:①沉浸和叠加。沉浸式路径的代表是VR技术;②激进和渐进。通往元宇宙的路径,一直有激进和渐进两种方式;③开放和封闭。元宇宙的路径还存在开放和封闭两种关系。
总结:以上就是我关于元宇宙的全部理解。在现实世界,我们大部分人都在工作,被称为劳工。随着进入元宇宙时代,大部分人是不工作的,少量的人在做创新创造和指挥机器人的工作,所以大部分人会在元宇宙时代从劳工转变为玩工,在元宇宙里面进行娱乐游玩,从而进一步产生经济价值。这是元宇宙当中资本化的逻辑。所以元宇宙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陆』 请问,信用卡逾期会影响教师考编制吗
信用卡逾期属于征信问题,一般会影响贷款,但不涉及考教师编制。
信用卡逾期对大家来说是很常见的事情,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几乎人人都有负债,当然这其中有信用卡也有网贷,大多数都是信用卡逾期,也正是因为大部分是信用卡逾期,所以很多朋友都表示很害怕,觉得自己很有可能会被起诉,即使不被起诉也有高额的利息和违约金在等着自己,不仅如此还要面临各种催收,这让负债人们都“苦不堪言”。因此,还是建议尽量不要逾期。
友友关心的考教师编制主要还是看你是否符合应考条件而且是否能够通过面试。
教师编制考试地区不同,所报考的条件也不一样,但是不论在哪里考,持有教师资格证是招聘时最基本的要求;再就是普通话等级是教师招聘的另一项基本要求,一般学科要求达到二级乙等以上,语文学科则需二级甲等以上;再就是必须要符合学历的要求。
其次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过激并且年满18周岁,一般报考年龄不超过35周岁,获得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以下,这个具体要以《招聘岗位表》为准。
然后就是你的学历了,目前来说的话,如今应聘教师要求的学历大都是全日制本科及以上,一些小学教师学历可能会稍微低一些,大专学历也能够报考。而所在教学的城市地区越发达,竞争力也就越激烈,对于学历的要求自然也会越高,因此想要报考的话,选择不同的地区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历决定。
最后就是你必须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居民,并且热爱教育行业,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品行,身心健康且具备教育教学基本能力。
『柒』 苹果手机怎么玩元宇宙
苹果手机目前不可以玩元宇宙。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元宇宙主要是要有视觉传感、触觉传感,目前基本还局限于vr、传感手套一类的设备,这是目前手机不具备的。毕竟手机的使用方法和功能和头戴式视觉触觉传感相差很大。
元宇宙发展历史
元宇宙始于1992年国外科幻作品《雪崩》里提到的“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这两个概念。人们在“Metaverse”里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替身,这个虚拟的世界就叫做“元宇宙”。
20世纪70年代到95年代出现了大量的开放性多人游戏,也就是说游戏本身的开放世界形成了元宇宙的早期基础。后来,2003年有一款游戏叫《Second Life》发布,它在理念上给我们部分解放了现实世界所面临的窘境,这句话怎么理解。
就是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不能快速调整自己的身份,而在虚拟世界当中,我们可以通过拥有自己的分身来实现,所以《Second Life》给了我们过一种新生活的可能性。
『捌』 什么词最能代表你的 2021 年2022 年你希望的关键词是什么
每一年最让人期待的就是春节,因为春节来临我们可以与家人待在一起,而在每一年的时候,许多人都会许下一个新年的愿望,希望在来年能够过得更加的好,当然这也是大家都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毕竟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对未来的一年给予一定的寄托,在未来的时候能够得到相应的实现,所以大多数人在新年许愿的时候,都希望能够做许一些能够实现的愿望,虽然也有的人是许多愿望不切实际,但是这也是自己的一种向往,在新的一年里就会有许多非常关键的词语出现。
1.长大以后。
讲到温暖这一个词大家都不会陌生,其实对于国家来讲,在春节的时候也会感觉到格外的温暖,也希望自己的家庭能够变得越来越温暖,当然这是每一个人的希望,但最终这一件事情终究会不会实现,还是要看时光,因为时光总是残忍的,它会带来许多伤害,但它同样是也会带来许多温暖,而对于许多成长当中的年轻人,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被世界温柔以待,而对于许多孤独的年轻人,希望在未来能够遇到能够温暖他的人。对于自己来讲,希望在来年的时候能够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过着比较温暖的生活,当然还是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更加健康,在未来的一年里能够更加的好,事业更加的顺利。
在新的一年里,每一个人都会给自己定下相应的关键词,希望自己能够实现他们,因为这样的愿望,既然许下的诺言,是给自己前进的目标,推动自己的动力,希望自己更加努力。
『玖』 轻域生态是什么和目前比较火的元宇宙是什么相似之处吗
在建设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城市发展同时面临城镇化与生态化两大任务。为此,寻求一条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包容性发展道路成为必然。本文认为,基于“生态融城”理念的城市生态网络规划,可引导城市整体形态与生态环境大格局的优化,最终实现城镇化与生态化的和谐发展。详情见下文。
一、问题与挑战
过去40年间,城镇化的“聚集效应”带给城市巨大的冲击,高速的集聚与发展、强力推进的城镇化路径与方式导致城乡区域地形地物、土地覆盖、生态环境发生骤变,城镇化与生态化从一开始就构成冲突。与此同时,日渐引起关注的城市生态建设工作,也因其认知局限而面临一系列日益严峻的问题与挑战。
1.1 生态地位缺失——重建设轻非建设
比较绿地生态建设的低动态特征而言,城市开发建设的高动态特征相对强势。因而,我国城市长期以来保持着以建成区(建筑、街区等)布局为主导的规划方法和以人工环境为主导的建设模式,而作为公共资源的绿地生态空间,却因有限或无限地让步于城市开发而日渐沦为城市中的“弱势空间”,被动地适应于城市建设发展,最终遭受大量缩水、孤岛化与破碎化[1]。
1.2 空间理性不足——重形态轻结构
传统的城市绿地建设一直以来较为关注“绿心”、“绿轴”等形象表征以及环境景观的精细塑造,侧重形式的视觉意义,而非基于结构的科学理性。城市绿地生态空间的布局被动地服从于建设空间布局,几乎为居住、工业、商业、道路等用地确立之后的修缮与细化,且长期处于高人工干预状态,违背了自然演替规律,阻碍了生态效益发挥,甚至对区域生态格局造成不良影响。
1.3 价值标准单一——重指标轻效益
受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三大指标的引导,传统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过分地追求绿量,而非基于立体多维的价值衡量体系,实难引导形成系统高效的生态空间体系。因此,在关注绿地数据指标的同时,还需重视其生态过程,确保相同绿地指标下其生态效益以及整体综合效能的增长,促进生态与城市发展的互惠共赢。
1.4 就城市论城市——重城内轻城外
长期以来,城市内部的绿地系统因作为城市环境形象与社会游憩的空间载体而备受关注,且逐渐形成了包含公园绿地、防护绿地以及附属绿地在内的成熟、独立的空间体系,在景观形象的塑造上取得成效。
然而,因城市外向蔓延而导致不断退化的城郊生态系统以及更为广泛的乡村生态环境却被忽略,极少有人问津,致使本为同一本源且不断进行着交换、传输与补给的城内与城外生命系统形成了割裂。
1.5 就绿地论绿地——重界定轻关联
日益健全的城乡建设与土地资源管理体系,明晰了各类土地用途与各类控制线的划定,确立了土地空间管控制度。然而,在为土地资源的有序利用提供有效管理手段的同时,它却从另一层面上淡化了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割裂了生产、生活与生态三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忽略了绿地生态作为动态系统在各类空间之间可以发挥的关联作用。
二、理念及路径
对于生态空间及其效益的认知局限,源自于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悖论,其本质上反映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与生存、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打破这一悖论,前提是要重塑一种引导城镇化“绿色”转型的生态与城市相融合的全新发展理念。
2.1思想理念:“生态融城”
“生态融城”关键强调一个“融”字。基于我国数千年传统的山水自然观与“天人合一”哲学观,这一富有生态哲理的词汇,蕴含着“包容”、“溶解”及“交融”之意,它从思想、功能以及空间三个层面描绘了人与自然互为睦邻、城市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图1)。
『拾』 元宇宙游戏毁了多少孩子
大家好,我是很帅的狐狸
今天我准备来聊聊
元宇宙
最近这个概念很火——
facebook改名Meta迎接元宇宙,抖音的元宇宙up主「柳夜熙」凭借两个视频收获了200万粉丝,甚至罗永浩老师都提到了,自己下一个创业项目将会是元宇宙……
那么问题就来了——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后续它会怎么发展?最终形态是怎样的?
为什么说目前元宇宙最大的风险是政策风险?
为什么我们说它有可能会毁了这个世界?
我们有办法避免它对人类的摧毁吗?
NFT《》
区块链《》
智能城市《》
计算机视觉《》
人工智能《》
这篇文章会回答上面的这些问题,希望可以升级你对世界的认知,辅助你更好地预测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找到在后续每个阶段最关键的技术与应用。
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元宇宙是什么?
「元宇宙」这个概念来自科幻小说《雪崩》,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虚拟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头,用户可以连接万物,并且可以做到很多物理世界里无法实现的操作。
在科幻作品里头,元宇宙会更丰富一些: 比如像《头号玩家》里头那样,使用VR眼镜来与其他个体互动——
不过,元宇宙并不会单单停留在「炒作」层面上,它有极强的可拓展性。
未来的元宇宙,可能是像电影《超能查派》或《超验骇客》一样,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意识上传到网络上,到时我们可以脱离肉身完全生活在元宇宙里。
大家听到这么赛博朋克的概念通常会特别兴奋,但我想把大家稍微往现实拉回来一些:
因为再往后推演了几步后我们发现,等发展到第4阶段,元宇宙很可能会让人类固步自封,甚至有可能毁了这个世界。
接下来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后续元宇宙的发展推演。
目前看来,我们还处于第一阶段——
阶段 1
虚拟元宇宙 ️
元宇宙其实是在复刻人类在现实世界的感官感受。
最早因为设备的限制 (只有电脑和手机) ,所以我们只能复刻一部分视觉和听觉的体验。
像是我以前详细介绍过的游戏 ,在那个元宇宙里一切皆有可能:玩家可以开银行、炒地皮、开会……这个游戏甚至还成功地预言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感兴趣的可以翻看我之前的文章。
德国华人玩家Chung Anshe在现实生活中是个老师,在游戏中却靠着炒卖地皮赚了上百万美金,其虚拟形象甚至登上了《财富》和《商业周刊》杂志的封面。
图/商业周刊
还有后来流行的Roblox、我的世界、摩尔庄园、动森等等……
就像前面说的,所有角色扮演类游戏都可以说是「元宇宙」的前身。
而这几年,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复刻现实世界的体验——
基于上面提到的这些技术,我们可以更快地接收、处理、传输、输出感官信息。
我们来重点说一下负责信息输出的VR终端,它们的作用是复刻五感的体验——
目前我们对视觉和听觉的模拟已经相对成熟了。
触觉方面,目前有类似《头号玩家》里头的全身触觉体验套件Teslasuit,可以通过电流刺激来模拟触觉。
图/Teslasuit
嗅觉方面,有个叫OhRoma的产品可以模拟战争中的硝烟味、僵尸扑过来时的腐烂味、女生靠近时的体香 (其实…这个产品是色情网站设计的) 等等。
图/Techcrunch
随着化学和材料学等学科的发展,理论上未来也可以合成相应的气体固体,模拟更多嗅觉体验,甚至味觉。
到时候,我们会进入一个几乎可以复原现实世界一切感官体验的元宇宙。
不过,毕竟一切只是「模拟」,还是很难完美复刻所有感官体验。
这时候,我们会尝试进入「阶段2」。
阶段 2
脑接元宇宙
之前我在科普 的时候就提到过「缸中之脑」实验。
人类的感受其实都是大脑的「骗局」:而既然大脑信号都是电信号,我们完全可以把大脑信号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读懂的语言,反过来也可以把计算机信号转化为大脑可以感知的电信号。
这样我们靠一段代码,就可以模拟吃饭的感受。
像是马斯克这几年在研究的脑机接口技术,就在努力攻克这些课题。
图/Neuralink
随着技术发展,未来我们或许完全不需要通过VR眼镜等外接设备,也可以直接通过电信号完美复刻现实世界带来的感官体验。
不过呢,还是有问题存在:我们的吃喝拉撒还是得在现实世界完成,人类无法跟现实世界完全脱节。
一种解决方案是类似电影《黑客帝国》的场景:所有人类的肉体被妥善保存,通过营养液维持生命机能——
图/《黑客帝国》剧照
这背后也有「两颗药丸」的伦理问题:「真实」到底重不重要?
Anyway,即使伦理问题解决了,所有人都愿意选择在元宇宙里生活和工作了,仍然有问题无法解决:衰老与死亡。
这时候,人类会尝试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元宇宙——
阶段 3
意识元宇宙
随着全脑仿真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如果我们可以像《超能查派》或《超验骇客》一样,直接把人类意识上载到服务器上,同时让意识具备自我计算机能,那么我们可以脱离肉身完全活在元宇宙里,彻底地进化为硅基生物。
而且我们的意识还可以无限复制,传到全世界的各个服务器上。
这个哲学上的讨论很多,今天就不展开了。
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WaitButWhy的文章《What Makes You You?》。
Anyway,假设意识本身都是「我」,那么在意识可以备份的前提下,只要不存在全球性灾难事件引发全网断网、数据库全毁这样的极端情形,理论上我们都可以实现「永生」。
不过这时候还是有问题:人们会变得不再快乐。
这一点可能有点违反直觉,我来解释解释——
大家之所以喜欢元宇宙的概念,是因为它能摆脱现实世界的诸多限制。
比如空间限制,我们可以在元宇宙里实现瞬间移动。
我们也可以脱离时间限制,很多动作可以有即时反馈,压根都不需要等待。
如果我们的意识可以上传到元宇宙,我们甚至可以通过提高计算速度,来改变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就像刘慈欣在长篇处女作《中国2185》里头所描述的,「虚拟人类」在两个小时里度过了600年的演化。
还有就是规律限制——在元宇宙里我们能做到很多违背物理学生物学规律的事情,比如你可以飞可以漂浮,就算被车撞了被剑刺了也不会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图/Mark Zuckerberg via FB
而更重要的,在元宇宙里,理论上你也没有资源限制——
你可以拥有无限多的资源,你可以拥有无数套房、无数辆豪车、无数个名牌包包……
只要计算资源允许,甚至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元宇宙,成为自己宇宙的「神」。
那么问题就来了——
既然几乎没有限制,为啥还会「不再快乐」呢?
这是因为,快乐的来源,在于「预期差」。
几乎什么都做得到,要什么就有什么,你就不会有「求之而不得」的感觉。
就算你得到了一切,都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而且意识被上载还有一个后果:我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变强了,出现「意外」的概率很小。
换句话说,我们的「预期」变得极其准确,这也是导致没有预期差的原因。
意识到这一点的人会开始进入下一个阶段——
阶段 4
孪生元宇宙
为了制造预期差,我们会开始某种程度的自我设限,复刻真实世界中的各种规律:物理学、经济学…创造出一个现实世界的镜像,也就是我们经常会听到的「数字孪生」。
最简单的做法是加入随机数。
就像玩游戏抽道具,把把欧皇并不会让人沉迷,有了随机变量自然会有意外,会有预期差。
当然,我们也可以自我设限,让资源不再无限 (不过这也失去了元宇宙的大部分魅力) 。
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我以前科普过的 ,让元宇宙里头的虚拟物品具备稀缺属性。
这么做,本质上就是让资源不再可以随随便便地无限复制,那么现实世界中的经济规律也可以在元宇宙里头被复刻。
当然,这些手段其实在更早的阶段就会开始发生,像是NFT在这几年就被热炒过几波。
不过在这个阶段还是有两个致命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甚至有可能让人类不再拥有创造力。
第一个问题是时间资源无法受限。
上载意识后,人类实现了「永生」。
虽然我们会自我设限,让经济规律重现,但我们不大可能会让时间资源被压缩。
毕竟从伦理道德来看,剥夺一个人的剩余时间,相当于主动「杀死」他。
一旦人类拥有近乎无限的生命,他们会做什么?
奈飞《爱死机》第二季的《Pop Squad》 (人口警察) 给出了答案——人类将会丧失创新意愿。
剧集里的一个女性角色,她是个歌手,过去20年一直在磨炼某一段独唱。
图/爱死机2
因为她拥有了无限的时间,已经试错了足够多次,「从0到1」甚至「从1到100」都搭好了,所以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从100到101」的层面。
顺带一提,这时候「繁衍后代」也会变得没那么重要,你甚至可以跟NPC (人工智能) 生下后代,但很可能只是为了体验当父母的乐趣。
Anyway,人类创新的步伐确实会因此放缓。
当然你也可以说,虽然是放缓,但还是在进步的;而且时间资源近乎无限,那长远来看,人类还是在发展的。
这时候我们还会面对另一个问题——信息茧房。
人类知识的发展,要有信息的输入才能有智慧的输出。
而在元宇宙里头,信息的输入源会被局限在元宇宙 (外加地球) 本身,这会限制人类知识边界的拓展,会形成一个信息茧房。
当然,自我演化本身也可以有输出:因为我们对原始数据的处理会得到新的信息,会产生新的认知与洞见。
但这些都只是人类自身活动而产生的信息。
更可怕的是,一旦算力足够多,每个人都可以在意识里加载所有人类已知的知识,那么每个个体的输入相同、处理机制也相同 (因为处理机制由输入的信息决定) ,这样每个个体的输出也会相同。
这会诞生很多科幻小说里提到的「统一意识体」。
多样性的美将不复存在。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破局呢?
人类在彻底理解了元宇宙与地球之后,还是有拓展知识边界的需求的。
这时候,我们需要打破信息茧房,从地球外部去找输入。
就像我在新加坡的ArtScience Musuem (艺术科学博物馆) 里头看到的这么一句话——
图/狐狸
翻译过来就是「科学是宇宙想告知人类的,而艺术则是人类想告知宇宙的。」
所以过往一直有所谓「飞船派」和「元宇宙派」的争论——
到底人类的未来,是走向外星殖民?还是成为地下运转的服务器?
如果是后者,那么一个流星过来,人类很可能会就此湮灭。
这是包括刘慈欣老师在内的诸多科幻小说家、未来学家所担心的;也是我开头提到的「元宇宙可能会毁掉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
无独有偶,人类登月的第二人Buzz Aldrin也吐槽过:「你承诺过给我们火星殖民,现在我得到的却只有Facebook。」
图/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那么问题就来了——
你到底会选择加入「飞船派」呢?还是「元宇宙派」呢?
最后我想说,这两个派别其实并不矛盾。
这就像是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一样。
像费雪说的,「投资是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或者说,投资其实就是未来的消费。
一样的,「飞船派」是在拓宽信息源,而「元宇宙派」则是在更好地利用和处理现有的信息。
两者并不矛盾,可以两者兼有。
只是,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钱都花在消费上,还是该拿出一部分来投资。
照例一张图总结一下——
P.S.总有一天,疫情终将过去。疫情前和疫情后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后疫情时代又有什么投资机会呢?找天给大家聊聊不晓得你们会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小伙伴点个在看呗。
「Greed is good.」
「很帅的投资客」的所有内容皆仅以传递知识与金融教育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一切请以最新文章为准。
⚠️ 风险提示:监管风险。
本文分析师/狐狸
图片与编辑/狐狸
Icon/freepik from flaticon
主创/肖璟,@狐狸君raphael,曾供职于麦肯锡金融机构组,也在 Google 和 VC 打过杂。华尔街见闻、36氪、新浪财经、南方周末、Linkedin等媒体专栏作者,著有畅销书《风口上的猪》《无现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