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整币圈
⑴ 股市中常说郭嘉队,郭嘉队是什么和股票有什么关系了为什么呢
郭嘉队是国家队的谐音,在股灾当中国家投入了2万亿资金,股民就将在股市中进行托盘,尤其是在一些大盘蓝筹,如银行、保险等股票下大肆买入,顶住指数的下跌,让广大散户恢复信心,不盲目杀跌,从而起到救市的作用。这些资金方股民就推测为是国家投入的救市资金称呼其为国家队,后来谐音为郭嘉队。
(1)郭嘉整币圈扩展阅读:
股票交易不是一个零和游戏,投资者对企业发展的预期支撑了整个市场的估值,当股市暴跌发生时,很多投资者由于信心收到了打击也会跟风卖出股票,而这些卖出又导致了新的一轮下跌,如此循环就会酿成股灾,甚至引发金融危机。为了保护市场健康发展,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应急措施。
主要有:采取熔断措施,暂停股市交易。动用股市平准基金入市。大股东回购本公司股票,消除市场恐慌心理等。为了避免股灾再次发生,根源还是要加快证券市场法规建设与完善,强化市场有效监管和规范运作,促进经济复苏和经济发展重塑投资者信心。
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导致股灾的欺诈、违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过度投机行为使投资者有受骗上当的感觉而不敢入市。投资者不入市,市场就缺少需求,没有需求的股市不可能发展壮大,股市的筹资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就会受阻。因此,股灾是对股市积极意义的否定,是股市发展的大敌。
⑵ 郭嘉是谁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郭嘉著名的《十胜十败》
第一是“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曹操“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第二是“义胜”:曹操“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
第三是“治胜”:郭嘉以深刻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第四是“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曹操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第五是“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操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第六是“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操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
第七是“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政治家的胸怀。曹操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曹操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第九是“文胜”:袁绍是非不分,曹操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
⑶ 郭嘉的简介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 。
起初,郭嘉往北晋见袁绍,袁绍对他十分礼敬。过了不久,郭嘉慢慢了解袁绍只是虚 有其表,於是就对袁绍的谋士辛评、郭图说:「有智慧的人要审慎的选择领袖,才能够保护自已,建立功业。而袁绍只效法周公礼贤下士的样子,却不知道用人的方法。做起事情来,毫无效率。一天到晚都在计画 ,却又没有决断力去实践。想要跟他平定天下,共谋王霸之业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於是郭嘉便离开袁绍。
荀彧推荐郭嘉给曹操。曹操召见郭嘉,跟他畅谈天下大事后,曹操高兴的说:「能够帮助我建功立业的,一定是郭嘉这个人。」郭嘉也高兴的说:「曹操真的值得我为他效劳!」
西元195年,曹操前往徐州击败吕布后,吕布退守城池。当时曹军疲弊,曹操原本要退军休养。郭嘉和荀攸一起对曹操说:「吕布有勇无谋,这时打了三次败战,他的锐气已失。军队的战斗力取决於主将。主将如果失去作战意识,那麽他的军队必定没有奋勇作战的意念。陈宫虽有智谋,但是无法迅速作出决策。趁现在吕布的士气还没恢复,陈宫尚未作出对策的时候猛力急攻,一定能彻底解决吕布。」於是曹操引水淹城,果然生擒吕布。
孙策转战千里,奠定江东的基础后,想要趁着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的时机,率领军队偷袭许都。曹操的阵营听到这个传言,大伙儿都非常的担心。郭嘉却一点儿也不害怕,他对大家说:「孙策才刚刚平定江东,人心尚未齐心归顺。而他打仗时所杀的都是盘据地方已久的强豪,他们都有忠心的部下卖命。然而孙策行事轻率而没有特别防备刺客。虽然部将军队众多,但是他这麽轻浮,就好像一个人走在路上,如果刺客被利用时机,一名勇士就可以解决掉他。就我的看法,他必定死在匹夫的手里。」果然孙策尚未北上,就被许贡的门客杀死了。
注:西元196年,孙策任会稽郡太守时,委任虞翻为功曹。孙策非常喜欢外出打猎,虞翻劝阻他说:「您喜欢轻装便服出行,随从部下常常来不及警戒,士兵们常常感到辛苦。身为统率,如果不够稳重,就不容易树立权威。所以传说中的「龙」,一旦变成普通的鱼,随便一个渔夫就可以捕捉它。而白蛇自己放纵,在野外被刘邦斩杀。请您多加注意自己的行为。」孙策虽然赞同虞翻的话,但是却改不了坏习惯。西元200年,有一天孙策出外打猎追赶野兽,他骑的骏马速度特别快,随从的马根本追不上。正当孙策追赶猎物时,突然遇到许贡(前吴郡太守,为孙策所杀)三名门客,他们用箭射中孙策的脸颊。从后赶到的随从立刻将他们三人全部杀死,但是孙策也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官渡之战不久,袁绍就羞愤而死。之后曹操在黎阳,连续击败袁谭、袁尚,当时大部分的将领都建议曹操一鼓作气,乘胜追击。郭嘉向曹操进言:「袁绍喜爱这两位儿子,因此并没有明确的指定继承人。而郭图、逢纪等谋臣又各拥其主,两袁必定相互争夺继承权,而无法团结。如果我们急切地攻打他们,他们就会团结在一起与我们对抗。如果我们改采防守策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就会开始争夺继承权。现今不如把矛头指向荆州,征讨刘表,等待袁谭、袁尚之间的变化。当他们的内部不合之后,再攻击他们,必定可以一举攻破。」曹操非常赞许郭嘉的意见。因此开始准备南征,当大军抵达「西平」的时候,袁谭、袁尚果然开始争夺冀州。袁谭被袁尚所击败,退守「平原」。袁谭派辛毗为使者,向曹操请求投降,於是曹操便派兵去援救袁谭,攻下邺城(斩审配)。之后又击败袁谭(因为袁谭背叛曹操),因此平定冀州。郭嘉因功封为「洧阳亭侯」。
曹操计画攻打袁尚及乌桓,当时许多部下都害怕刘表会派刘备偷袭许都。郭嘉向曹操分析局势:「您虽然威震天下,但是乌桓凭藉着距离中原遥远,必定不会严加防备边境。如果我们乘其不备,突然进军攻打他们,他们必定会惊惧而被我们消灭。而且袁绍待民宽厚,恩德施於民间与外族,而袁尚、袁熙兄弟还活在世上。现在四个州郡的人民(袁绍的老地盘:「冀、青、幽、并」四州)只是因为惧怕我方的军势而臣服归降,我们尚未施加恩德给人民。如果我们现在不攻打袁尚而去征讨刘表,袁尚会利用乌桓的帮助,招揽原来效忠袁绍的旧部属。只要袁尚与乌桓一发动攻击,四州的人民都会乘机响应,我们恐怕会失去青、冀两州。刘表这个人,只会坐在那里高谈阔论。他自己知道他的才能无法驾御刘备:如果给予刘备重兵,深怕刘备会反客为主;而不给刘备兵权,刘备无法被刘表善加利用(利用刘备开疆拓土)。因此就算我们倾全部之力攻打袁尚,也不用担心刘表。」曹操听从郭嘉的意见。
当大军抵达易县,郭嘉建议曹操说:「兵贵神速!如今我们不远千里奇袭袁尚,辎重太多的话,行军的速度就不会很快而难以掌握先机。而且当袁尚方面得到我们奇袭的消息,必定会加强防备。不如我们留下辎重,轻装急行来个出奇不意。」曹操接受郭嘉的提议!乌桓突然听到曹操挥军而来的消息大感惊慌,苍猝之下与曹操会战,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首领及重要干部都被曹军所杀,袁尚及袁熙奔走辽东。后来曹操感叹说:「只有奉孝能够充分了解我的想法。」
曹操征讨乌桓之后,从柳城回军,郭嘉在这个时候生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年仅三十八岁。於是曹操跟荀攸等人说:「在诸位谋士中,你们的年纪都跟我差不多,只有郭嘉是最年轻的。本来我打算天下底定之后,把我的继承人托付给郭嘉,只可惜他英年早逝,真是苍天作弄!」於是上表陈述郭嘉的功业:「郭嘉随军出征共计十一年,每当召开重要的军事会议时,其他的谋士都还在思索应敌的方略,郭嘉就己经做好了决策。我能够平定北方,策画的功劳当属郭嘉第一,只可惜他英年早逝而大事未定,实在不可忘记郭嘉的功劳。后来赤壁之战失败,曹操感叹的说:「如果郭嘉还在人世,我也不会受到这麽大的失败。
郭嘉从十个方面分析了曹操的优势、袁绍的劣势,认为曹操有“十胜”:
第一是“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曹操“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第二是“义胜”。曹操“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
第三是“治胜”。郭嘉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第四是“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曹操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第五是“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操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第六是“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操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
第七是“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政治家的胸怀。曹操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曹操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第九是“文胜”。袁绍是非不分,曹操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各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郭嘉为曹操总结这“十胜”,也可能是初来乍到之际对曹操的夸赞,也可能是对曹操的鼓励、要求,希望他能保有这“十胜”,完成统一天下之伟业,自己也便有出头之日。……任何推测都意义不大。无论如何,郭嘉能说出这“十胜”,说明他不仅仅是一个临事献策的谋士,而且还有成套的理论。无怪乎曹操听后赞不绝口,“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遂“表为司空军祭酒”。
如同荀彧一样,郭嘉在重要关头也总是为曹操谋划。如:官渡战后袁绍病死,曹操乘胜进攻袁谭、袁尚,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连战数克”。这时,有人主张加强攻势,彻底铲除袁军。郭嘉则主张缓兵以待其变。他认为谭、尚都深得袁绍宠爱,袁绍生前又无立嗣,兄弟二人之谋臣“必定斗其间”。如果我们 攻之急疾,他兄弟二人将合谋图外;相反,“缓之而后争必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果如其言,曹军一摆出攻刘表的姿势,袁氏便出现内讧。曹军回兵各个击破,遂平冀州。郭嘉也被封洧阳亭侯。
建安十二年(207年),郭嘉随曹操平定乌桓。回兵途中郭嘉病重,不久去世,年三十八。谥贞侯。
郭嘉跟随曹操11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君臣相得,亲密无间。郭嘉说曹操:“真吾主也。”曹操说郭嘉:“唯奉孝为能知孤意。”郭嘉病重,“太祖问疾者交错。”不幸而死,曹操“临其丧,甚哀”,并不无惋惜地对荀攸等人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拟交郭嘉以治国安邦之任,可见曹操是多么赏识其才。郭嘉死后不久,曹操上表朝庭,全面肯定了郭嘉一生的功绩,称赞他“平定天下,谋功为高”,述追赠郭嘉封邑。
郭嘉英年早逝,给曹操的统一大业以很大影响——至少是曹操认为这样。次年曹操赤壁失利,还深情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后人有诗赞叹郭嘉说: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
⑷ 郭嘉到底有多厉害
厉害到正史三国志找不到一次曹操因为用了郭嘉的计谋而获得胜利的战役。唯一一次水淹下邳附议荀攸的,十胜十败马屁文记载在野史傅子中,连出处都没有。荀彧的四胜论明确记载在三国志正文,按时间线也比某些马屁文出的早。一个五人合传魏书十四卷的玩意,历史上几乎没人提的东西。其实压根没带过一兵一卒,死之前食巳区区二百户,跟武将中李通一个级别,李通在曹操武将中啥水平,郭嘉在曹操谋士中就是啥玩意。现在硬是被网络大神吹成军神。你说厉害不厉害?
⑸ 币圈说的郭嘉是谁
郭嘉字奉孝,是东汉末年曹操帐下的著名谋士。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⑹ 郭嘉的人品如何
如果说人品,郭嘉是不好的。
曹操是天才,天才只欣赏天才,所以曹操欣赏郭嘉。
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曹操喜欢郭嘉还因为他们性情上相似,曹操年轻时“游荡无度、喜好飞鹰走狗。”
而《三国志》上说“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
君子是值得佩服的,大多数人都佩服君子,曹操就佩服荀彧,但曹操和荀彧只是同事关系。但曹操喜欢荀彧吗?我觉得不,人们一般喜欢的肯定是性情上于自己相似、有共同语言的朋友,所有郭嘉和曹操是朋友。
而郭嘉和曹操都是比较洒脱的人,不会太在乎什么礼教、道德问题。
所以要说人品,郭嘉可真说不上一个“好”字。
⑺ 东南亚郭嘉为何货币超发
东南亚国家之所以会出现货币超发现象,主要是由于近些年来这些国家经济不景气,他们大多数采用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的衰退对这些国家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为了应对危机,他们大多数采用货币超发,采用货币超发最直接的影响结果会引起通货膨胀。
⑻ 从韩国的李胜利事件的铺天盖地袭来,我感觉郭嘉要放大招整顿娱乐圈了。这是先激起民意的支持吗
并不是他们nh要整顿,而是事情太大了,滚雪球一样的爆出来太多事,这其中甚至牵扯到了警察总署和政界人士,如果可以的话,这些人是绝对不会让这种事爆出来的。
民意的支持是不需要的,这件事的彻底调查,民众是最支持也是逼得最紧的人,是他们的莫大关注和在青瓦台的请愿才使得韩国zf不得不下令彻查,民众一直都在支持,应该说,是民意在逼迫政府支持有关部门彻底调查这次的事件。
李胜利事件因他而起,他是标志性人物,但事件发展到今天他已经不是唯一的关键人物了,韩国的娱乐圈一直都很乱,盘根错节,zf想整顿不是不可以,但他们自己也得掉层皮,所以这件事最后一定是李胜利这条线以及这条线牵扯出来的核心人物会被曝光或者惩处,但那些没有曝光的人和事就不一定了。
⑼ 三国郭嘉有关事件
一、择明主而事。 郭嘉从小胸怀大志,在二十岁时就已经敏锐的感觉到天下即将大乱,于是隐居以待时日,另一方面偷偷的和有才识之人保持交往。郭嘉最初出隐,是和田丰等北上依附当时势力最强大的袁绍。袁绍对郭嘉等人极为敬重,更是厚礼待之。但是数十日一过,郭嘉便看出袁绍优柔寡断,用人不善,非成大事之人,遂只有一人的毅然而去。恰逢曹操招贤纳士之时,荀彧,程昱共举郭嘉!曹操招见郭嘉,问计袁绍。郭嘉说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并献计乘袁绍攻击公孙瓒之时一举攻克吕布。这能使曹军扩大实力,又可以避免以后袁曹决战时,吕布从侧翼威胁曹军。曹操听完感叹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对曹操的才能抱负更是留下了深刻印象。当他离开曹操营帐后,大喜过望的说;“真吾主也。”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二、计吕刘而破。 二月,曹操便采纳郭嘉之谋出兵吕布。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最后大军围困下邳。而吕布却坚守下邳不出。曹操久攻不下,便思退军。郭嘉劝说曹操继续攻城,分析道;“吕布虽勇而无谋,现在其三战皆败,锐气已衰,三军将为首,将衰则军衰。陈宫有谋却反应迟钝。现在正应该乘吕布锐气未复,陈宫计谋未定之时,进军急攻,必能彻底打垮吕布。”曹操依计而行,一面攻城,一面决沂、泗之水灌淹下邳,同年十二月果然就攻克下邳,擒杀吕布,陈宫。 建安四年,曹操派刘备去攻击进犯的袁术。郭嘉一听说就大吃一惊阻止道:“决不能让刘备率军而出,出则必反。”曹操后悔不已。刘备果然马上就杀了徐州刺史车胄,聚沛反曹。曹军两面受敌。曹操想迅速挥兵灭刘而向袁。众将却无一不怕袁绍乘机从背后攻来。曹操沉咛不决,又是郭嘉分析道:“袁绍向来优柔寡断,必不能迅速做出反应。刘备刚叛不久,众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其必败无疑。然后回师对付袁绍,这是改变决战前夕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决不能失去。”曹操终于坚定信心,从官渡回师击刘,一战而破并“获其妻子”,擒其大将关羽,夺会了下邳。情况正如郭嘉所料,袁绍果然还没有作出反应,刘备以被击败。 三、离间二袁。 官渡之战后其二子,连战连捷。将领无不主张趁势彻底扫荡二袁。而郭嘉却力排众议,独建奇策。为曹操分析了二袁兄弟之见的矛盾,如果攻之则力合,缓之则必哄。建议曹操回军装做南向攻击刘表之势,“以待其变”。果然二袁为争夺地盘而大打出手。曹操乘机回军北攻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因为郭嘉的妙计,这一仗赢的既轻松又顺利并大获全胜。 这时袁尚逃入乌恒,曹军将领都认为不值得为了袁尚而远攻乌恒,致使许昌空虚,为刘备偷袭。在众议一致的反对声中,郭嘉再次独具慧眼,精辟的分析了平乌恒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郭嘉首先说出了征乌恒对巩固曹军刚攻占的黄河以北地区具有重大的意义。更说出了刘表,刘备之间的矛盾,指出刘表必不回让刘备偷袭许都。曹操从其言而迅速率军出征。郭嘉又进言兵贵神速,加以轻装前进,以奇攻之。果然曹军逼近到离乌恒君长所居柳城一百多里处,才被发现,结果张辽突阵,一战斩乌恒君长。袁尚又逃奔入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献其首级而降。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 四、君臣相知。 曹操几乎每次出征,郭嘉都是随从参谋军机,行军时以曹操是并肩而行,议事时也是和曹操同席而坐。每逢军国大事议论纷纷时,郭嘉的计策总是正确的,并且他的策略从无失算,真正达到了算无遗策。郭嘉向不遵守礼法,而以其超群的智谋被曹操重用,也只有曹操这种雄才大略,才敢于使用郭嘉这类藐视礼法的人。并把小己二十多岁的郭嘉引为“知己”。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当郭嘉因为病重卧床时,曹操不断派人探视,“问疾者交错。”当郭嘉病逝时,曹操亲至灵堂,悲痛万分。更有诗一般的精练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无限哀伤和惋惜:“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本传《傅子》)后更表奏朝廷说:“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 总结 郭嘉是曹操最喜爱也是最得力的谋士,其深具通晓事理,足智多谋的资质。应该说,曹操之所以用兵如神,“仿佛孙吴”。其中因为有郭嘉为其运筹帷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用曹操的话来说。便是:“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历史年表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郭嘉(蒋恺饰)
[196年]曹操的筹画士戏志才死,求才于荀彧,后者荐郭嘉。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大喜道:“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也欣然:“是我真正值得辅佐的人。”,遂出仕。 [197年]曹操讨张绣新败,袁绍与信羞辱。操就北方之势问计郭嘉。初来乍到的郭嘉详细立体的分析了曹操与袁绍的状况对比,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说,劝说曹操征讨吕布。郭嘉的分析流畅缜密,很具说服力,大大增强了曹操的信心,从而正式将自己送入了曹操军事智囊的核心。 [198年]郭嘉担任司空军祭酒。吕布击败刘备和曹操的援军收纳了泰山贼部若干,势力壮大,虎踞徐州。曹操将战略重点转移到了东线,对吕布展开攻势。吕布在前期遇挫后固守,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操见士兵疲惫准备放弃。唯郭嘉看出胜机,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提出有勇无谋者若之气衰力竭只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曹操从谏,果然一鼓作气擒杀吕布。 [199年]曹操派刘备朱灵联合袁术。郭嘉看破刘备狼子野心,谏曰:“刘备不可谴也!”曹操从言大悔,派人追刘备回来,已经来不及了。后来刘备果然杀车胄叛走,联合东海贼寇聚数万之众欲与袁绍联兵。 [200年]曹操与袁绍对峙官渡,谴将征讨刘备,不克,欲自讨之。诸将都惧怕袁绍偷袭后方劝阻曹操,曹操拿不定主义,问计于郭嘉。郭嘉说:“袁绍性格迟缓多疑,就算要偷袭也不会很迅速。但刘备的势力刚刚聚集不久,众心未附。如果实行闪电战,必然得胜。”于是曹操举师东征,大破刘备,获其妻子,擒关羽,进而又击破了和刘备联合的东海贼寇。 江东小霸王刚刚成就江东霸业,其时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遂有谋图中原之心。曹军得知这个消息都很畏惧,只有郭嘉料道:“孙策刚刚吞并江东,所杀的都是深得人心众养死士的英雄豪杰。而孙策本人又轻率疏于防备,虽然有百万之众,但还是和孤家寡人一样容易对付。如果有刺客伏杀,只不过能凭借一人之勇罢了。我看他必然死于匹夫之手。”果然,孙策是年死于许贡家客的刺杀。 [203年]袁绍已死,袁尚、袁谭被逐退到黎阳。诸将想乘胜攻破二袁。郭嘉说曹操道,谭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逢记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搀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刘表,静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一举可定也。曹操十分赞同,于是南征,在军队行至西平的时候,果然袁氏兄弟内讧,袁谭被击败走保平原。曹操轻而易举的分别击破了袁尚袁谭。 次年,郭嘉被封为洧阳亭侯。 [205年]郭嘉建议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并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彻底巩固目前的控制抵御。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甚至重用了曾经诋毁过自己的陈琳,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 [207年]袁尚逃入乌桓。诸将都说:“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夷人贪婪不义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都,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郭嘉进言道:“胡人自持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覆灭。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迟早是隐患,现在四州未稳,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胡人一动,旧臣复应,民夷俱动后方就不安稳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必然会对他有所防备不尽其用。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啦。”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立刻进兵辽东。 到了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还是太慢,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千里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曹操于是行小路奇袭柳城,大破仓促应战的敌军。这一战也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也许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日夜急行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逝,一代星陨。曹操痛拗失声,嘉表奉孝,增邑八百户,谥贞侯,并谓荀彧等曰:“你们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只有奉孝最年轻。等到天下事竟,我还要将后事托付给他,但他夭折在巅峰之年,难道这就是命运吗!” [208年]曹操兵败赤壁,叹曰:“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出自《三国志》)又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262年]魏陈留王景元三年郭嘉从祀于曹操庙庭。
⑽ 郭嘉是怎么成为“网红”的
说起三国,有一句话经常在脑海驻留,“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今天不卖关子是不是很惊讶,曹魏五大谋士有他一个,不过他的热度更多来自各种小说,郭嘉,字奉孝。
天生郭奉孝
先说身在颍川与荀??④髫?⑾分静畔嘟荒?妫?饧父鋈硕际遣胖歉呔??玻?分静派砦?懿俚谝蝗文敝鳎?髫?倘蔚诙?任谋主,荀??虬缪萘瞬芫?艉蔚慕巧?拔嶂?臃俊保?妓滴镆岳嗑廴艘匀悍郑??巫魑?捌孀簟币彩遣诲囟嗳谩?/p>
在那个时代世族寒门对立很严重,荀氏更是世族领袖,荀氏八龙独领风骚,而身为荀氏嫡子的荀攸、荀???芊畔旅呕е??牍?蜗嘟唬?匀皇切市氏嘞А8?灰?倒?紊?罘爬诵魏。?棵苛髁?扑粒??????子,更有留香荀令之名,本来应生活在两个层面的人却如此亲近,真是缘分使然。
让郭嘉成为“网红”的重要因素就是一部《三国演义》,在罗贯中笔下郭嘉简直呼风唤雨,就比诸葛亮差了那么点,也因此吸粉无数。所以他不拘小节的性格也被不断放大,到底是因为不拘小节喜欢上了郭嘉,还是因为郭嘉才喜欢他的不拘小节,这就很有意思了。
明镜本无尘
郭嘉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人,人之初,性本善,常说赤子之心难能可贵,在时代的浸染下却慢慢消逝,郭嘉则不然,他这份纯净的智慧可以说不假外物,在曹操手下有一群谋士,世家寒门中人比比皆是,利益关系更是错综复杂。
而这一切好像都与郭嘉无关,就像翩翩佳公子,浊世而独立,从未在史料中看到郭嘉牵扯到政事之中,虽然郭嘉说得上是智计百出,但是他的计策更多的是剑走偏锋,更不会涉及政治了。
说起最了解郭嘉的人,曹老板当之无愧,曹操是如此多疑的一个人,却与奉孝“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就差和郭嘉睡在一起了,可能曹操没有刘备那么心大把,他收到郭嘉生活不检点的举报也是一笑置之,在那个伴君如伴虎的年代,为什么郭嘉可以如此潇洒不羁?
还是因为纯粹呗,郭嘉的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说不拘小节也好,说生活作风不好也罢,就像曹操说的“见世事无所凝滞”,没什么能阻挡他清纯的小眼神,想来只有一个清澈如山涧流水的人,才当得起如此评价吧。
妙算神机之间
再来说说郭嘉的战绩,身为军师祭酒,主掌军事策略制定,他的所作所为无愧鬼才之名。先是在曹操畏惧袁绍强盛兵锋时,献上“十败十胜论”,如果有数值的话就是士气+1,+1,+1...
在小霸王孙策虎?i江东时,又成功预言孙策太浪会命丧小人之手。在刘备投向曹军时,又看穿刘备枭雄本质,必不甘久居人下,果不其然刘备反叛。在清剿袁绍余孽时,又献上抛弃辎重,轻装奇袭的计策,为“兵贵神速”的经典案例再填一笔。
上天给了郭嘉一个才智高绝的头脑,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健壮身躯,也可以说是因为过分声色犬马,又痴迷于炼丹术,早早将身体掏空,鬼才的故事也在37岁的光景下画上了句号,巧合的是郭嘉死后,诸葛亮才出山,钟会甚至还没出生...
曹操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可惜郭嘉早逝,没点特质怎么会如此惹人怜爱。他谥号贞侯,“事君无猜”是为贞,“幽间专一”是为贞,这个纯粹的人儿,留在史书上也是个纯粹的名号呢。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得早也怪我咯。
看官如感兴趣,烦请点下关注,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