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图案为什么有四个圈
㈠ 人民币背后的图案都是什么怎样辨别真钱和假钱呢
第五套人民币
壹圆 规格为:130×63mm。正面为毛泽东像,兰花底衬;背面图案为杭州西湖(三潭印月)图,橄榄绿色调。
伍圆 规格为:135×63mm。正面为毛泽东像,水仙花底衬;背面图案为泰山(五岳独尊石)图,紫色调。
拾圆 规格为:140×70mm。正面为毛泽东像月季花底衬;背面图案为长江三峡(瞿塘峡夔门)图,蓝黑色调。
贰拾圆 规格为:145×70mm。正面为毛泽东像,荷花底衬;背面图案为桂林山水(阳朔兴坪元宝山,漓江)图,棕色调。
伍拾圆 规格为:150×70mm。正面为毛泽东像,菊花底衬;背面图案为布达拉宫图,绿色调。
壹佰圆 规格为:155×77mm。正面为毛泽东像,梅花底衬;背面图案为人民大会堂图,红色调。
防伪特征
水印
第五套人民币50元、100元为毛泽东人头像固定水印;1元、5元、 10元、20元为花卉固定水印。
红蓝纤维
在第五套人民币99版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面额纸币票面上,可看到纸张中水印处随机分布有红色和蓝色纤维。
安全线
第五套人民币99版100元、50元为磁性微文字安全线;20元为明暗相间的磁性安全线。05版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为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99版10元、5元为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
手工雕刻
第五套人民币纸币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均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形象逼真、传神,凹凸感强。
隐性数字
第五套人民纸币正面右上方有一装饰图案,1999版纸币观察方法为将票面置于与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对光源作平面旋转45度或90度角,可看到面额数字字样。2005版纸币观察方法为将票面置于与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对光源做上下倾斜晃动,可以看到隐形面额数字部分出现纸币面额的阿拉伯数字字样。
白水印
第五套人民币99版5元、10元,05版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位于正面横号码下方,迎光透视,可以看到透光性很强的面额水印字样。
光变数字
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正面左下方用新型油墨印刷了面额数字,当与票面垂直观察其为绿色,而倾斜一定角度则变为蓝色(50元纸币的面额数字由金色变为绿色)。
阴阳图案
第五套人民币2005版100元、50元、20元、10元纸币和1999版100元、50元、10元正面左下角和背面右下方各有一圆形局部图案,透光观察,正背图案组成一个完整的古钱币图案。
凹版印刷
第五套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面额数字、盲文面额标记、凹印手感线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触摸有明显凹、凸感。
冠字号码
第五套人民币各券别冠字号码均采用两位冠字,八位号码。第五套人民币1999版100元50元纸币均为横竖双号码,横号均为黑色,竖号分别为蓝色和红色;20元、10元、5元为双色横号码(左半部分为红色,右半部分为黑色)。第五套人民币2005版100元、50元纸币调整为双色异形横号码(左侧为暗红色,右侧为黑色),其字符变化特点是由中间向左右两边逐渐变小。
编码荧光油墨印刷
第五套人民币纸币1999版冠字号码部分采用无色荧光油墨印刷,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下可以看到荧光冠字号码。
胶印缩微文字
第五套人民币纸币多处印有胶印缩微文字" RMB100 "、" RMB50 "等字样。
专用纸张
第五套人民币纸币采用特种原材料由专用抄造设备抄制的印钞专用纸张印制,在紫外光下无荧光反应。
变色纤维
第五套人民币纸币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下可以看到纸张中随机分布有黄色和蓝色荧光纤维。
无色荧光图
第五套人民币纸币在正面行名下方胶印底纹处,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下可以看到面额字样,该图案采用无色荧光油墨印刷, 可供机读。
有色图案
第五套人民币100元背面主景上方椭圆形图案中的红色纹线,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下显现明亮的桔黄色;20元券背面的中间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下显现绿色荧光图案。
胶印接线印刷
第五套人民币100元正面左侧的中国传统图案是用胶印接线技术印刷的,每根线均由两种以上的颜色组成。
凹印接线印刷
第五套人民币100元背面面额数字“100”、20元正面左侧面额数字“20”是采用凹印接线技术印刷的,两种墨色对接自然完整。
凹印缩微文字
第五套人民币纸币在正面右上方装饰图案中印有凹印缩微文字,在放大镜下,可看到"RMB100”、"RMB20”等字样。
磁性标记
用特定的检测仪检测,100元、50元的黑色横号码;20元、10元、5元的双色横号码的黑色部分、以及各面额人民币的安全线有磁性,可供机读。
防伪
2005版第五套人民币各面额纸币(包括1999版1元纸币)的水印周围,有一些特殊排列的圆圈,其作用是防止纸币被复印或打印。很多彩色复印机、扫描仪、打印机和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均有识别此特殊图案的功能,发现带此图案的原稿就会拒绝复印或打印。
凹印手感线
2005版第五套人民币各面额纸币(包括1999版1元纸币)的正面右侧,自上而下、有规律地排列着一列线条。用手触摸时,凹凸感明显。
㈡ 有谁知道人民币纸币上这些小圆圈是什么
这些圆圈是防复印图案(2005版增加)
2005版第五套人民币各面额纸币(包括1999版1元纸币)的水印周围,有一些特殊排列的圆圈,其作用是防止纸币被复印或打印。很多彩色复印机、扫描仪、打印机和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均有识别此特殊图案的功能,发现带此图案的原稿就会拒绝复印或打印。
㈢ 人民币背面图案上的圆点啥意
人民币背面图案上没有圆点,只有圆圈。盲文、盲点是在正面的右下角,不在背面。
㈣ 人民币纸币上的圆点到底有什么用
钞票正面水印右上角和背面右上角处,都有一些不规则排列的小圆圈,有说防伪的,有说是盲文,还有说是点缀用的。
不单单是人民币,世界主要货币比如美元、欧元、日元等都用了这种设计,还有加拿大、埃及、日本、挪威、墨西哥、新加坡等,澳大利亚的纸币将欧姆龙环组合成一枝花;在不同面值的美元上欧姆龙环与另一个数字共同组成了该张货币的面值。
不看不知道人民币上真奇妙,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假币您可以通过欧姆龙环来验证下钞票真伪哦
㈤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上的图案都有哪些象征意义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上的图案都具有史料和文物价值功能每一套钱币的诞生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科技有密切关系,票面图案设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政治风貌,其印制铸造质量反映了当时的印制铸造技术和工艺水平。因此,从诞生和流通于不同时期的钱币票面上,就能了解到当时的政治、经济、历史背景。例如:从第一套人民币票种多、版面杂、面额大、设计思想不统一、印制工艺上的多样性以及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等特点,可以反映其诞生年代的战时性;从诞生于60至70年代的第三套人民币票面上的交通、农业、机械、钢铁工业等主景,可以反映当时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指引下,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科学技术新成就。从票面看,戴草帽、扛锄头、挑筐篓(1962年版1角券)是当时农民的标准形象;拖拉机(1960年版1元券正面)、装卸机(1960年版5元券背面)、机床(1960年版2元券正面)是当时质文明的象征;井架(1960年版2元券背面)、大桥(1962年版2角券正面)是当时现代化建设的带头产品。通过这些人民币实物,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经济情况、风俗人情,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㈥ 新版人民币上的许多小圆圈是什么意思
哈,那可不是盲文,是用来防伪的一条技术措施。你拿到紫光灯下看看,那些“圆圈”都是荧光油墨印的,在灯下变成明黄色。
楼上说的99版人民币上的细条是彩色荧光纤维,造纸时加在纸浆里的,也是防伪措施之一,国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用到纸币上了。
㈦ 各位大神,人民币左侧空白处正背面都有很多小圆圈,请问他的作用是什么
这种小圆圈是欧姆龙环,是一种数码防伪技术。
EURion constellation就是人们常说的防复印圆圈,这项防伪技术由5个小圆圈组成,5个小圆圈按猎户星座的形式排列,组成一个完整的星座图案。在现在生产的彩色复印机中,已经预设了对这种图案的识别,一旦发现含有这种星座图案出现,复印机会自动进行输出处理,使输出品产生严重的色彩失真。由于这项技术是由日本的欧姆龙公司发明,所以,这些小圆圈又被称作欧姆龙环,并取得了美国专利U.S.Patent 5,845,008。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在2004年发行的1999年版人民币的1元纸币上就试用了这种技术,防复印效果良好。在2005年升级版中,全面采用了这项技术。
㈧ 人民币背后的图案分别是什么
建国后共出过五版人民币\每种面值的图案还不一样
将近百种了,缩小一点范围吧
历版人民币回顾
第 一 版 人 民 币 介 绍
人民币是1948年12月 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开始发行的。从开始发行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使用的人民币为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是在统一各革命根据地货币的基础上发行的。发行统一的货币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革命根据地货币是在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封锁的情况下产生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就开展了统一货币的工作。如华中解放区发行统一的华中币,收回和统一原来新四军开辟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发行的多种名称不同和市值不等的地方货币。其它解放区也采取了类似的统一货币的措施。但是,在各解放区统一货币工作尚未完成时,国民党反动派就发动了全面内战,解放区许多地方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统一各解放区货币工作不得不暂时停止。 1947年夏,解放区战争迸入我人民解放军胜利反攻阶段,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在各解放区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取得了一个个重大胜利,各解放区迸一步巩固和发展,华北、西北、华东解放区逐步连成一片,各解放区之间贸易联系、物资交流日益发展。但是各地货币不统一,货市比价不固定,成为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的重大障碍,给野战军的机动作战带来很大困难。因此,迫切需要改变各解放区货币版别多、种类繁杂、比价不同、相互折算不便的状况,统一各解放区货币。 194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华北财经办事处成立,统一领导华北区财经工作,并着手开展统一货币工作。不久,晋察冀边区银行币停止发行,冀南银行币成为华北解放区的统一货币。1948年1月,西北解放区停止发行陕甘宁边区银行币,西北衣民银行币成为西北解放区的统一货币。10月,山东解放区北海银行币与华北解放区货币相互流通。11月,华北解放区统一流通北海银行币。从此,北海银行币成为山东和华中各解放区的统一货币。1948年底,全国各解放区除中原、东北等解放区自成独立货币体系外,华北、西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货币统一工作基本完成。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统一解放区货币,经华北人民政府、山东人民政府、陕甘宁和晋绥两边区人民政府会商决定,合并华北解放区的华北银行、山东解放区的北海银行和西北解放区的西北农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 行。首任总经理南汉宸,副经理胡景云、关学文。同时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这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由当时的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同志题写。第一批发行的人民币有10元、20元和50元三种券别,首先在华北、山东和西北三大解放区流通使用。随后发行了1元、5元和100元三种券别的人民币。此后,各种券别和版面的人民币逐步推广到全国各个解放区。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后,原来流通在各解放区的地方币陆续停止发行,并按规定比价收回。在全部收回前,按一定比价照常流通。其比价是:人民币对冀南银行币、北海银行币、华中银行币和中州农民银行币比价为1:100;人民币对晋察冀边区银行币、东北银行币、热河省银行币和长城银行币比价为 1:1000;人民币对西北农民银行币和陕甘宁边区商业流通券比价为1:2000。
1949年 1月,北平解放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京。全国解放后,各大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人民银行相继成立。1951年底,除西藏自治区和台湾省外,全国范围内货币已经统一,人民币成为我国唯一的合法货币。到1953年12月,人民币发行券别有1元券、5元券、10无券、20元券、50元券、100元券、200元券、500元券、1000元券、5000元券、10000元券、50000元券等12种;版别共62种。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由于当时各解放区的环境和全国解放区初期条件的限制,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思想还不够统一,图案既有反映工、农业生产的劳动场面,也有反映交通运输的情景,还有的反映北京等地名胜古迹的......内容繁杂,主题思想不突出、不明确。钞票种类多,面额大小差别大。从1948年12月到1953年12月,共印制发行了12种面额、62种版别的人民币,最小面额只有1元,最大面额则是50000元。到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后期,1元券几乎退出流通领域。印制工艺多样,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为了用最快的速度进行钞票的印制、发行,以满足解放区战争的需要,当时只得采取应急措施,老厂新厂一齐上,新旧设备一齐用,工艺上采用了石印、凸印、凹印、胶印、凸凹合印、凸胶合印、胶凹套印等七种技术,纸张、油墨等主要原料也都是就地取材。因此,钞票的质量差别较大、参差不齐。
统一发行人民币,清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的通货膨胀和中国近百年外币、金银在市场流通、买卖的历史,促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在建国初期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 二 版 人 民 币 介 绍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统一全国货币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当时已消除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市场物价稳定。国家财政在收支平衡的基础上,连续几年收大于支,国家商品库存、黄金储备也连年增加,货币制度也相应巩固和健全,一个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已建立起来。但是,由于解放前连续多年的通货膨胀遗留的影响没有完全消除,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较大(最大为50000元),而且单位价值较低,在流通中计算时,以万元为单位,不利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不方便。另外,由于受当时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第一套人民币的纸张质量较差,券别种类繁多(62种),文字说明单一,票面破损比较严重。
为了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等不足和提高印制质量,进一步健全我国货币制度,1955年 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和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命令。命令指出:为适应国家计划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广大人民的愿望,在财政收支平衡和金融物价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巩固我国的货币制度,以便利交易和核算,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新币(第二套人民币),收回旧币(第一套人民币),公布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共11种,每种券别版面均印有汉、藏、蒙、维吾尔四种文字。
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第二套人民币1元等于第一套人民币 1万元。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后,一切货币收付、交易计价、契约、合同、单据、凭证、帐簿记载及国际间的清算等,均以第二套人民币为计算单位。所有在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前的一切债权债务,包括国家公债也按法定比率折合第二套人民币计算和清偿。所有第一套人民币均由中国人民银行按法定比率收回。
1955年3月1日公布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共11种,当天发行1分、2分、3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和5元10种,1957年12月1日又发行10券1种。同时,为便于流通,国务院发布发行金属分币的命令,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种金属分币(简称硬分币),与纸分币等值,混合流通。后来,对1元券和5元券的图案、花纹又分别进行了调整和更换颜色,于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别发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使第二套人民币的版别由开始公布的11种增加到16种。1964年 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收回三种人民币票券的通告》,决定从1964年4月15日开始限期收回苏联代印的1953年版的3元、5元和10元券,1964年5月15日停止收兑和流通使用。
第二套人民币在设计、印制发行工作中,得到了周恩来、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极大关怀和高度重视。他们亲自审查了整个设计方案。在设计时,采纳了周总理提出的许多具体的、宝贵的修改意见,使第二套人民币设计主题思想明确,印制工艺技术先进,主辅币结构合理,图案颜色新颖。第二套人民币主景图案内容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貌,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钞票式样打破了原有的固定的四边框形式,采用了左右花纹对称的新规格;票面尺幅按面额大小分档次递增;整个图案、花边、花纹线条鲜明,精密、美观、活泼,具有民族风格。第二套人民币在印制工艺上除了分币外,其它券别全部采用胶凹套印,其中角币为正面单凹印刷;1元、2元、3无和5元券采用正背面双凹印刷;10元券还采用了当时先进的接纹印刷技术。第二套人民币的凹印版是以我国传统的手工雕刻方法制作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优点是版纹深、墨层厚,有较好的反假防伪功能。因此,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后立即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称赞这套人民币好看、好认、好算.好使。实践证明,第二套人民币成为我国第一套完整精致的货币,对健全我国货币制度,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 三 版 人 民 币 介 绍
第三套人民币是1962年4月20日开始陆续发行的。当时,我国经过了连续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党中央制订的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指引下,克服重重困难,大力发展生产,使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国家财政金融状况逐渐好转。为了促进工农业生产和商品流通,方便群众使用,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三套人民币,其间自1 962年4月20日至1980年4月15日,经过18年的逐步调整,共陆续发行过13个品种。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1960年版,正面图案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主色枣红色一角券;
(二)1962年版,正面图案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背面主色调为深棕、浅绿的一角券
(三)1962年版,正面图案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背面主色调为酱紫、桔黄的一角券
(四)1962年版,正面图案为“武汉长江大桥”,主色墨绿色二角券;
(五)1972年版,正面图案为“纺织厂生产图”,主色青莲色五角券;
(六)1960年版,正面图案为“女拖拉机手生产图”,主色深红色一元券;
(七)1960年版,正面图案为“车床工人生产图”,主色深绿色二元券;
(八)1960年版,正面图案为“炼钢工人生产图”,主色深棕色五元券;
(九)1965年版,正面图案为“人民代表步出人民大会堂”,主色黑色十元券;
(十)1980年版,直径分别为20mm、23mm、26mm、30mm的硬1角、硬2角、硬5角和硬1元币。
第三套人民币停止流通的原因
第三套人民币自1962年4月20日陆续发行以来,已在市场上流通了37年。部分券别因改变图案、冠字号码及颜色等印制工艺,从70年代已实行只收不付,目前该套人民币仅占整个市场流通量的1.4%,基本上只作为钱币爱好者的收藏品。
随着第五套人民币的陆续发行,市场流通中人民币版别、券别过多,如果加上第二套人民币中的分币,已经形成第二、三、四、五套人民币多版流通的状况。为了调整人民币券别种类,便于流通使用,减轻商业银行分版清分票币的工作量,中国人民银行于近日发布公告,第三套人民币自2000年7月1日起,停止在市场流通;2000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商业银行网点限期办理兑换。
群众办理兑换第三套人民币的方法
办理兑换第三套人民币事宜,将以方便广大群众为原则。从2000年1月1日起至6月30日,该套人民币持有者可到各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兑换,商业银行将根据有关规定,将第三套人民币兑成等额现行人民币。从2000年1月1日至 6月30日期间,第三套人民币与第四、五套人民币仍会存在混合流通的情况,但截止到7月1日,商业银行即不再办理兑换手续,市场上也不再允许第三套人民币流通。
第 四 版 人 民 币 介 绍
第四套人民币是1987年4月27日开始陆续发行的1980年版人民币。
第四套人民币,是在经济发展、商品零售额增加、 货币需要量增加的情况下发行的。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商品经济日益活跃,社会商品零售额大幅度增长。这样,不仅要求货币发行在总量上与之相适应,而且在券别结构上也要与之相适应。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我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1987年4月25日, 国务院颁布了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的命令,责成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起, 陆续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第四套人民币主币有1元、2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六种,辅币有1角、2角和5角三种,主辅币共九种。第四套人民币与现行人民币等值。 第四套人民币发行后,与第三套人民币在市场上混合流通。现行1分、2分、5 分纸、硬币继续流通。
这次发行第四套人民币,采取“一次公布,分次发行”的办法。1987年4月 27日首先发行50元券和5角券,1988年5月10日起发行100元券、2元券、1元券和2角券,其它券别以后陆续发行,届时公布。
1992年6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发行1元、5角、1角金属人民币。它们与三种铝分币一起构成我国较完整的硬币系列。
第四套人民币在设计思想、风格和印制工艺上都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这套人民币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思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团结一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了强调这一主题,100 元券采用了我党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和朱德的侧面浮雕像;50元券采用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人物头像;其它券别采用了我国14个民族人物头像。每张票面人像清晰,栩栩如生。在设计风格上,这套人民币保持和发扬了我国民族艺术传统特点。主币背面图景取材于我国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它们分别是井冈山主峰、黄河壶口、珠穆朗玛峰、长江巫峡、南海“南天一柱”和长城等。票面的纹饰全部采用富有我国民族特点的图案,如凤凰牡丹、仙鹤松树、绶带鸟翠竹、燕子桃花等。这些图景、纹饰与主景融为一体,表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在印制工艺上,主景全部采用的大幅人物头像,雕刻工艺复杂;钞票纸分别采用了满版古钱水印和固定人物头像水印,它不仅表现出线条图景,而且表现出明暗层次,工艺技术很高,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印钞工艺技术水平和钞票的反假防伪能力。同时,这套人民币在第二套、第三套人民币的基础上,增加发行了50元和100元两个券别, 这对于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便于流通,提高社会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人民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http://www.zgjrwx.com/zjlw/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046
还有更好的介绍,但是不让下载,你自己去看吧
参考文献:http://www.ly.fj.cn/whatnew/2003hb/jj_lb.htm
㈨ 新版人民币上的神秘小圆圈到底有什么作用
虽然当下电子支付应用范围越来越高,但是钞票在日常的经济生活中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钞票,同样对于伪钞假币相信很多人是深恶痛绝。为了对付伪钞假币,钞票的防伪手段也是日新月异,让人大开眼界。
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下手中的纸币,在许多没有规律而言的小圆圈中,一般只有一组是欧姆龙环,剩余那些小圆圈不过是伪装成欧姆龙环的障碍物,以达到扰乱视觉的目的。
因为欧姆龙环良好的防伪效果,使得它在各国货币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但各个国家都在想办法,让这些欧姆龙环尽可能地以不同的姿态出现,有时是数字,有时是隐藏在跳动的音符中,有时会被巧妙地设计成一棵树。总之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㈩ 新版人民币上的小圆圈是干什么用的
其实这样的设计并不是画蛇添足,也不是吃饱了撑的,更不是用来做装饰。这样的设计是人民币的一种防伪技术。这种防伪技术是由日本的欧姆龙公司最早研发出来的。所以说,鉴于是这个公司拥有这项专利的所有权的,因此在国际上对于这一向技术也把它命名为欧姆龙环。而在我国的人民币上,欧姆龙环的普遍使用最早是在2005年所引发的人民币上的。所以说这些小圆圈并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简单意义上的是用来做装饰的,而且这些小圆圈我们仔细观察的话,如果说作为装饰品的话,它也不是很好看,而且对于那些有强迫症的人来讲,反而是有一些画蛇添足的味道!可以说是人民币上的每一部分的组成都不是凭空添设的,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至今来讲欧姆龙环都是一种十分理想的防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