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c怎麼去掉
❶ CAD制圖中常用快捷鍵
CAD常用快捷鍵
AIT+O+C--顏色(以下省AIT+O)
+N--線型
+L--圖層
+W--線寬
+S--文字樣式
+D--表注樣式
+Y--列印樣式
+P--點樣式
+M--多線樣式
+V--單位樣式
+T--厚度
+A--圓形界線
+R--重命名
繪圖用(直接命令):
OT--單行文字
T --多行文字
B --創建塊(重)
I --插入塊(重)
A --弧線
MI--鏡像
M --移動(關於這個命令還是試試吧)
SC--比例
LEN--拉伸(重)
F1~F11的作用:
F1---幫助
F2---文本窗口
F3---對象捕捉
F4---(忘了)
F5---等軸測平面
F6---坐標
F7---柵格
F8---正交
F9---捕捉
F10--極軸追蹤
F11--對象追蹤
順便加個金屬材質的調節數據吧,我用覺得這個效果好些,也許用的到:
金屬:100/20/50,反光100
CAD常用快捷鍵
AutoCAD2002快捷鍵
3A---使用物成3D陣列
3DO---旋轉空間視角
3F---創建3F面
3P---指定多線段的起點
A---圓弧
AA---計算機面積和周長
AL---對齊
AR---陣列
ATT---屬性定義
ATE---塊屬性
B---定義塊
BH---定義圖案填充
BO---創建邊界
BR---打斷
C---圓
CH---修改物體特性
CHA---倒直角
COL---顏色
CO---復制
D---標注設置
DAL---標注
DAN---角度標注
DBA---圓弧標注
DCE---圓心標記
DCO---連續標注
DDI---測量圓和圓弧直徑
DO---同心圓環
DOV---修改標注變數
DRA---標注半徑
DIV---等分
DI---測量
DT---輸入文本
DV---相機調整
E---刪除
ED---修改文本
EL---橢圓
EX---延伸
EXIT---退出
EXP---輸出數據
EXT---拉伸
F---倒圓角
FI---選擇過濾器
G---對象編組
GR---選項
H---填充
HE---關聯填充
I---插入圖元
IMP---輸入文件
IN---布爾運算合集
IO---插入文檔程序
L---線
LA---圖層編輯
LE---文字注釋
LEN---修改對象長度等數值
LI---對象特性顯示
LO---布局選項
LS---命令歷史紀錄
LTC---線型設置
LWC---線寬設置
LTS---新線形比例因子
MC---移動
ME---等分
ML---多樣線
MT---文本
OS---捕捉設置
O---偏移
OP---選項
ORBIT---旋轉
P---平移
Pl---連續線
Po---點
Pol---多邊形
PR---選項
PRE---頁視圖面
PRINT---列印
PU---清理
PE---修改多段線
REA---重畫
REN---重命名
REC---矩形
REV---旋轉成三維面
RO---旋轉物體
S---拉伸
SCL---縮放
SCR---腳本文件
SEC---切實體
SHA---著色
SL---切面
SN---指定捕捉間距
SP---拼寫檢查
SPL---樣條曲線
SI---文字樣式
SU---布爾運算
TO---自定義工具欄
TOR---三維圓環
TR---修剪
UC---用戶聲標
UNI---合並三維體
V---視圖
VP---視點設置
W---編寫塊
X---分解
XA---樣參照文件
XB---外部參照鎖定
XC---剪裁
XL---參考線
XR---外部參照管理
Z---縮放
1,繪制
線 LINE L
構造線 xline XL
多線 mline ML
多段線 pline PL
正多邊形 polygon POL
矩形 rectang REC
圓弧 rc A
圓 circle C
樣條曲線 spline SPL
橢圓 ellipse EL
插入塊 insert I
創建塊 block B
圖案填充 bhatch BH; H
多行文字 mtext MT
2,修改
刪除 erase E
復制對象 CO
鏡像 mirror MI
偏移 offset O
陣列 array AR
移動 move M
旋轉 rotate RO
縮放 scale SC
拉伸 stretch S
修剪 trim TR
延伸 extend EX
打斷於點 break BR
打斷 break BR
倒角 chamfer CHA
圓角 fillet F
分解 explode X
特性匹配 matchprop MA
放棄 CTRL+Z U
實時平移 pan P
實時縮放 zoom Z
特性 CTRL+1 ; CH
放棄 U CTRL+Z
清除 DEL
3、標注及其設置
標注樣式管理器 DIMSTYLE D, DST
創建坐標點標注 DIMORDINATE DOR
創建線性尺寸標注 DIMLINEAR DLI
創建圓或圓弧的中心線或圓心標記 DIMCENTER DCE
創建對齊線性標注(斜向) DIMALIGNED DAL
創建圓和圓弧的直徑標注 DIMDIAMETER DDI
創建圓和圓弧的半徑標注 DIMRADIUS DRA
創建角度標注 DIMANGULAR DAN
創建形位公差標注 TOLERANCE TOL
4,其它
F1 幫助
F2 文本窗口
F3 對象捕捉
F4 數字化儀
F5 等軸測平面
F6 坐標
F7 柵格
F8 正交
F9 捕捉
F10 極軸
F11 對象捕捉追蹤
CTRL+N 新建
CTRL+O 打開
CTRL+C 關閉
CTRL+S 保存
CTRL+A 另存為
CTRL+V 列印預覽
CTRL+P 列印
CTRL+D 發送
度 %%D
正負號 %%P
直徑符號%%C
找回CAD字體
Posted on Sunday, October 16, 2005 2:46 PM #CAD知識收集
用AutoCAD畫圖的人最煩的就是從別處拷來的圖在本機找不到相應的字體,從而出現各式各樣的亂碼,造成找不到字體的原因是別人使用的字體存放位置和自己機器中的位置不一樣,一般的解決辦法是重新定義,但有時這種辦法並不總是有效,並且在此過程中還可能造成意外錯誤而使AutoCAD崩潰,更可能造成圖形文件被毀。
用另外一條AutoCAD命令達到了一舉兩得的目的,即用修復(recover)命令。先運行AutoCAD,選取文件菜單中的「recover」命令,選取要處理的圖形,進行修復,在修復過程中會出現要求選取字體的對話框,此時即可點取正確的字體文件以重新定義,修復完畢後文字即可正常顯示。有一點我要提醒大家,如果圖形文件使用的中文是非GB編碼的字體文件,則你要有相應的字體文件才可正常顯示出文字。
AutoCAD畫粗實線
Posted on Saturday, October 15, 2005 10:59 AM #CAD知識收集
技術制圖國家標准對機械圖樣中的線型有規定。用AutoCAD 2000畫粗實線有多種辦法,最簡便的辦法是使用lweight命令。
此命令可在命令行直接鍵入,或選擇下拉菜單Format(格式)/Lineweight(線寬),在出現的對話框中,設置所需線寬,預設線寬為0.25mm,並可用滑塊調整屏幕上線寬顯示比例,該命令為透明命令。
也可單擊對象屬性工具欄工具圖標layers,在圖層特性管理對話框中如同設置顏色、線型一樣來設置線寬。因此在繪圖儀出圖時,不用再調整筆寬或線寬。
cad圖紙列印的時候有些線條沒有啦!(討論)
Posted on Sunday, October 16, 2005 2:29 PM #CAD知識收集
1.請不吝賜教。我CAD圖形為什麼列印出來的時候有些線條消失了呢!但我的原圖還是完好的!
2.如果圖比較大,可能是列印機內存問題,換個高級點的列印機試試
3.我也遇到過這種情況,主要是某一版本的CAD圖形拿到另一台計算機上(CAD版本不同),所有圖形雖然也能全部顯示,但列印時也容易出現少幾條線的情況.還有不同的外掛之間列印圖形也會出現.
出現問題的原因我不知道.所以我盡量在設計圖形的計算機上列印出圖,不知道樓主的情況是不是跟我一樣.
4.我是2004版本的,存為2000的,再去列印的!我沒有自己的列印機!
我的圖形也不是很復雜的,我列印兩張圖,一張就一個標注沒有,還算是比較完整。是列印機的問題那就放心啦。我用WORD列印吧!
5.看一下是不是把該圖層設為禁止列印了,因為在各軟體不同版本之間運行經常會有這種問題出現
6.設置線型上,個別線型選項有不可列印圖標,點一下,變成可列印圖標就行了。我遇到過這種情況。
7.我和樓主的情況不是你們說的這種情況,是無緣無故的少了一根或兩根線,比如圖中一共有十條虛線,列印以後就只有九條虛線了,有一條虛線列印不出來.而且圖層設置和列印設置都是正確的,沒有你們說的"圖層不可列印""線型不可列印"等等的情況.如果真是這樣,那也應該是某一類線型都列印不出來,而不是某一類線型只有極個別列印不出來.
8.和圖層的設置及列印機的內存有關系。
AUTOCAD技巧……如何關閉CAD中的*BAK文件
Posted on Sunday, October 23, 2005 2:55 PM #CAD知識收集
(1)工具——選項,選「打開和保存」選項卡,再在對話框中將「每次保存均創建備份」即「CREAT BACKUP COPY WITH EACH SAVES」前的對鉤去掉。
(2)也可以用命令ISAVEBAK,將ISAVEBAK的系統變數修改為0,系統變數為1時,每次保存都會創建「*BAK」備份文件。
AUTOCAD技巧……命令前加「-」與不加「-」的區別
Posted on Sunday, October 23, 2005 2:54 PM #CAD知識收集
「-」與不加「-」在AUTOCAD中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加「-」是AUTOCAD2000以後為了使各種語言版本的指令有統一的寫法而制定的相容指令。
命令前加「-」是該命令的命令行模式,不加就是對話框模式,
具體一點說:前面加「-」後,命令運行時不出現對話框模式,所有的命令都是在命令行中輸入的,不加「-」命令運行時會出現對話框,參數的輸入在對話框中進行。
AUTOCAD技巧……出現致命列印錯誤
Posted on Sunday, October 23, 2005 2:47 PM #CAD知識收集
在用AUTOCAD(2002和2004)在XP系統下列印時出現致命錯誤時的解決方法:
在AUTOCAD中不開啟列印戳記功能,
如已開起,則需將AUTOCAD根目錄下的ACPLTSTAMP.ARX文件改為其它的名稱或者刪除。
但是在刪除時不能運行AUTOCAD,而且要具有管理員許可權,否則不能刪除。
AUTOCAD技巧……工具欄不見了
Posted on Sunday, October 23, 2005 2:42 PM #CAD知識收集
如果在AUTOCAD中的工具欄不見了時,
在工具欄處點右鍵,
或者工具——選項——配置——重置,
也可用命令:MENULOAD命令,
然後點擊瀏覽,選擇ACAD.MNC載入即可。
為什麼打開別人CAD圖的時候,有部分漢字是問號?
Posted on Sunday, October 23, 2005 2:36 PM #CAD知識收集
關於這個問題能存在的解釋就有很多了,大致說一下。
①、假若你用R14以上的CAD程序打開R13格式以下的DWG文件,那麼就有可能出現漢字亂碼的問題,其解決的辦法有多種。這里不一一說了,若有興趣可以探討。
②、出現亂碼的漢字你可以利用屬性等工具查閱一下它的所屬字體。是否你沒有該字體的字型文件,或者是你在選擇代替該字體本身字型文件不匹配。
③、再則出現亂碼有可能是你的DWG文件有錯誤。你可以先用RECOVER命令修復一下。(該辦法應當是個首選辦法,在你對有出現問號漢字的圖紙首先使用的解決辦法)
還有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這里不一一說了,你可以去多試驗一下,畢竟了解CAD最最本能和見效的方式就是出現問題後,再由自己去解決問題。這樣才能獲得提高的,並且其記憶也是永遠都不會遺忘的。
cad2002的「復制」(ctrl+c),"粘貼」(ctrl+V)命令不能用?
Posted on Sunday, October 23, 2005 2:32 PM #CAD知識收集
最近,cad2002載入了些lsp及菜單文件*.mnu,cad2002的「復制」(ctrl+c),"粘貼」(ctrl+V)命令不能用?為何?如何辦?
請各位指點。
首先檢查一下:工具——選項——用戶系統配置——Windows標准加速鍵(應該勾選)。
如果勾選了,還是不行,那麼:
命令行輸入QAFLAGS—→回車—→輸入0—→回車,試試吧
AutoCAD環境下的機構動畫演示
Posted on Sunday, October 23, 2005 2:25 PM #CAD知識收集
AutoCAD是一種非常普及的設計軟體,廣泛應用於機械、電子、建築、服裝等不同領域,以它強大的實用性、良好的用戶界面、優良的價格性能比、簡單易學等諸多優點,深受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的青睞。更為重要的是它具有開放的體系結構,允許用戶在幾乎所有方面對其擴充和修改,能更大限度的滿足用戶的特殊要求。AutoCAD的二次開發方法很多,較為常見和傳統的是基於AutoLISP語言上的開發。
本文試以機械傳動中最常見的四桿機構在AutoCAD環境中的動畫演示和運動分析為例,說明在此環境下實現動畫的一種方法。其實,任何動畫都是多個相近的瞬時靜止畫面(即幀)的集合連續播放。在AutoCAD中也是這樣,只不過我們對機構模型進行更為精確的定量化,添加了相應的幾何約束,如圖的曲柄搖桿機構,
曲柄受到支點A的約束只能繞A點做旋轉運動,由於它的轉動,帶動連桿和搖桿在不同的約束下做相應的運動,是一對一的對應關系,是符合我們推斷出的方程式的運動,這個方程式,就是我們用AutoLISP語言實現動畫和運動分析的關鍵。我們先給出機構的初始位置和一個曲柄旋轉的增量,下一個位置就交給計算機計算了。在這里我們可以用多義線畫出模型連線,機構的運動,也就成了不時的修改該多義線的頂點(亦即鉸鏈)的位置。
有關四桿機構的運動方程式這里就不再敖述,下面簡述此程序命令的使用方法和設計思路
把後附程序文件拷貝到任何文字處理軟體上(如記事本),並以 *.lsp格式存檔(如sg.lsp),該程序文件應放在CAD能搜索的目錄下(如..\program files\acad2000\Support),打開AutoCAD,在命令行內輸入(load "sg") 即可調入該程序,成功調入時,命令行內出現「《四桿機構運動分析程序》已成功裝載,輸入sg可運行!」此時,在命令行內輸入sg即可運行該程序。也可以在 Tools->Load Application...菜單按鈕下,調入程序載入對話框,找到已經存檔的sg.lsp文件,按下Load按鈕,也可調入程序文件。後一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不受搜索路徑的限制。如果不能正確調入程序,請檢查sg.lsp是否保存在適當的目錄下,文件內容是否完整。
正確調入程序後,應該事先做好該機構的初始狀態位置,然後再在命令行內輸入sg,運行命令吧!依次捕捉曲柄接地的鉸鏈A,曲柄與連桿的鉸鏈,連桿與搖桿的鉸鏈和搖桿接地的鉸鏈B四個點。輸入V可調節旋轉速度,輸入C可實現自動連續觀察,輸入L可自動畫出運動軌跡,在默認情況下,直接按回車鍵,可步進觀察。在進行連續觀察時,只能用取消鍵[Esc]退出運行。退出時,給出需要的相應數據(根據需要,添加不同的擴充語句)。
我們通過觀察和測試後,可能要對機構做適當的調整,為了省去再畫初始位置圖和再捕捉接點位置的麻煩,我們可以用夾點方式對機構做適當的調整。只有在刪除原機構模型後,才能再次重建模型。
用此方法,我們還能夠創建其它機構模型,如曲柄滑塊機構等,也可以是幾種簡單機構組成的復合機構模型。本人已成功創建了一個分析GC6150M高速平縫機送布機構的機構模型程序,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速度。當然,我們也可以運用其它繪圖軟體如Pro-E,SolidWorks等進行機構分析,同樣也能達到我們的目的,但它需要我們掌握其運用的能力。
附:sg.lsp 文件內容
(defun c:sg(/ os ff1 w1 w2 w tt x y e f g kf tis)
(setvar "cmdecho" 0)
(setvar "osmode" 0)
(initget 7 " ")
(if ba (setq jc (entget ba)))
(setq tis nil)
(if (null jc)(setq ba nil))
(if (null ba)(setq ppa (getpoint "\n請連續給出四個鉸鏈點的起始位置\n第一點:")))
(if (null ba)(setq ppb (getpoint ppa "\n第二點:")))
(if (null ba)(setq ppc (getpoint ppb "\n第三點:")))
(if (null ba)(setq ppd (getpoint ppc "\n第四點:")))
(if ba
(progn
(setq tm 1 jc (cdr jc))
(while jc
(if (= '10 (car (car jc)))
(progn (cond ((= tm 1)(setq ppa (cdr (car jc))))
((= tm 2)(setq ppb (cdr (car jc))))
((= tm 3)(setq ppc (cdr (car jc))))
((= tm 4)(setq ppd (cdr (car jc))))
)
(setq tm (1+ tm))
)
)
(setq jc (cdr jc))
)
)
)
(setq ll1 (distance ppa ppb))
(setq ll2 (distance ppb ppc))
(setq ll3 (distance ppd ppc))
(if (null ba) (progn (command "pline" ppa ppb ppc ppd "")
(setq ba (entlast))
)
)
(setq ff1 (angle ppa ppb))
(setq w1 (angle ppc ppb) w2 (angle ppc ppd))
(if (< w1 w2) (setq w 1))
(if (null zzs)(setq zzs 0.1 kai 0))
(princ " \n[Esc]退出\\V速度\\C連續\\L軌跡線\\<步進運行>:")
(setq tt (strcase (getstring)))
(if (= tt "V")(get_v))
(while (or (= tt "L")(= tt "")(= tt "C"))
(setq x (- (car ppd) (car ppa)) y (- (cadr ppd) (cadr ppa)))
(setq e (* 2 ll3 (- x (* ll1 (cos ff1)))))
(setq f (* 2 ll3 (- y (* ll1 (sin ff1)))))
(setq g (- (+ (* x x) (* y y) (* ll1 ll1) (* ll3 ll3)) (* ll2 ll2) (* 2 x ll1 (cos ff1)) (* 2 y ll1 (sin ff1))))
(setq kf (- (+ (* e e) (* f f)) (* g g)))
(if (> 0 kf)(setq zzs (- 0 zzs) kai 1)(setq kai 0))
(if (= kai 0) (if (= w 1)(setq ff3 (* 2 (atan (/ (+ f (sqrt kf)) (- e g))))) (setq ff3 (* 2 (atan (/ (- f (sqrt kf)) (- e g)))))))
(command "pedit" ppa "e" "n" "m" (polar ppa ff1 ll1) "n" "m" (polar ppd ff3 ll3) "x" "")
(if (= tt "L")(command "line" ppc (polar ppd ff3 ll3) "" "line" ppb (polar ppa ff1 ll1) ""))
(setq ppb (polar ppa ff1 ll1) ppc (polar ppd ff3 ll3))
(if (not (or (= tt "L")(= tt "C")))(setq tt (strcase (getstring)) tis 0)(setq tis 1))
(if (= tt "V")(get_v))
(setq ff1 (+ ff1 zzs))
)
)
(defun get_v()
(initget 1 " ")
(setq zzs (getreal "\n 輸入速度(0.1~5)<1>:"))
(if (= zzs "") (setq zzs 1))
(setq zzs (* zzs 0.1) kai 0)
(princ " \n[Esc]退出\\V速度\\C連續\\L軌跡線\\<步進運行>:")
(setq tt (strcase (getstring)))
(if (= tt "V")(get_v))
)
(princ "《四桿機構運動分析程序》已成功裝載,輸入sg可運行!")
一、快速輸入點的位置
ACAD里一般可用兩種坐標輸入方式:直角坐標系、極坐標。
但我們我們經常會用到一些其他的輸入方法。
1、已知一條線的方向時,可以直接輸入線的長度。
比如:我們要輸入一條水平向右100個單位的線,只需要把捕捉設為「正交」模式,然後把滑鼠向右移動,告訴電腦畫線的方向。然後輸入長度100即可。
2、知道一條線的角度(與x軸正方向的夾角)和長度,畫線時可以選輸入
方向,再輸入 長度。
比如:已知一條線的角度為48度,長度為100,就可以這樣來輸入:
a、輸入"L"開始畫直線,點取一點作為直線的起點。
b、輸入"<48",這時會看到線已自動捕捉到48度方向。
c、輸入長度"100",即得所需直線。
二、窗口方式與交叉方式
ACAD里常用的有三種對象選擇方式:
1、直接點取。(要點在對象的邊線上)
2、窗口方式。選擇對象時在空白地方,單擊左鍵拖動滑鼠就有一個矩形出現。 如果是實線表示是窗口方式,只有矩形全部框住的對象才會被選中。
3、交叉方式。和窗口方式使用方法一樣,只不過矩形框是虛線。這時只要對象只要和矩形框相交都會被選中。
窗口方式和和交叉方式的使用是:當滑鼠從左拉到右即為窗口方式,
從右拉到左即為交叉方式。也可以選擇對象的時候輸入「W」表示窗
口方式,輸入「C」表示交叉方式,這時就不用管選擇的左右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❷ EXCEL透視表 修改名字或移動位置後不能刷新求解決辦法
EXCEL透視表 修改名字或移動位置後不能刷新是設置錯誤造成的,解決方法為:
1、選中數據透視表,單擊「數據透視表工具–分析」菜單,在「操作」選項組中單擊「移動數據透視表」按鈕。
❸ 誰能給我CAD2008命令快捷鍵
PO(點)、L(直線)
XL(射線)、PL(多段線)
ML(多線)、SPL(樣條曲線)
POL(正多邊形)、REC(矩形)
C(圓)、A(圓弧)
DO(圓環)、EL(橢圓)
REG(面域)、MT(多行文本)
T(多行文本)、B,(塊定義)
I(插入塊)、W(定義塊文件)
H(填充)、M(移動)
❹ 化學方程式怎樣配平
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有多種方法:
1.觀察法:這種方法對一些簡單的方程式往往湊效。事實上就是有目的地湊數進行配平,也往往有奇偶法等的因素存在。這種方法對任何種類的方程式都可能用得著。
2.電荷平衡法:這種方法對離子方程式最有用。在離子方程式中,除了難溶物質、氣體、水外,其它的都寫成離子形式,首先讓方程兩端的電荷相等,再用觀察法去配平水、氣體等。這種方法一般不失手。
但對氧化還原方程式卻太好用。
3.氧化還原法:這種方法是針對氧化還原方程式來說的。在這里記住:「化合價升高失去氧化還原劑」。與之對應的是「化合價降低得到還原氧化劑」。具體用法是:
(1)在元素的化合價的變化的元素上部標出它的化合價,分清誰的升高,誰的降低。
(2)相同元素之間用線連起,找出並標上升高的電荷數或降低的電荷數。
(3)找最小公倍數,並分別乘在升高或降低的電荷數後。
(4)配平:把各自相乘的最小公倍數寫在各自的化學式前(即系數)。並注意這些化合價變化的元素
在化學變化前後是否相等,一般來說,如果不相等,是整倍數地差。
(5)配合觀察法,將其它的確良如水、生成的不溶物等配平。
4.最小公倍數法:
在配平化學方程式時,觀察反應前後出現」個數」較復雜的元素,先進行配平。先計算出反應前後該元
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數,用填化學式前面化學計量數的方法,對該原子進行配平,然後觀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個數,致使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的元素種類與原子個數都相等。
例如:教材介紹的配平方法,就是最小公倍數法。在P+O2――P2O5反應中先配氧:最小公倍數為10,
得化學計量數為5與2,P+5O2――2P2O5;再配平磷原子,4P+5O2=2P2O5。
5.觀察法:
通過對某物質的化學式分析來判斷配平時化學計量數的方法。
例如:配平Fe2O3+CO―Fe+CO2。在反應中,每一個CO結合一個氧原子生成CO2分子,而Fe2O3則一次性提供三個氧原子,因而必須由三個CO分子來接受這三個氧原子,生成三個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後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這種配平方法是通過觀察分析Fe2O3化學式中的
氧原子個數來決定CO的化學計量數的,故稱為觀察法。
6.奇數變偶數法:
選擇反應前後化學式中原子個數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點,將奇數變成偶數,然後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稱為奇數變偶數法。
例如:甲烷(CH4)燃燒方程式的配平,就可以採用奇數變偶數法:CH4+O2――H2O+CO2,反應前O2中
氧原子為偶數,而反應後H2O中氧原子個數為奇數,先將H2O前配以2將氧原子個數由奇數變為偶數:CH4+O2――2H2O+CO2,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CH4+2O=2H2O+CO2。
7.歸一法:
找到化學方程式中關鍵的化學式,定其化學式前計量數為1,然後根據關鍵化學式去配平其他化學式前的化學計量數。若出現計量數為分數,再將各計量數同乘以同一整數,化分數為整數,這種先定關鍵化學式計量數為1的配平方法,稱為歸一法。
例如:甲醇(CH3OH)燃燒化學方程式配平可採用此法:CH3OH+O2――H2O+CO2,顯然決定生成H2O與CO2的多少的關鍵是甲醇的組成,因而定其計量數為1,這樣可得其燃燒後生成H2O與CO2的分子個數:
CH3OH+O2――2H2O+CO2。然後配平氧原子:CH3OH+3/2O2=2H2O+CO2,將各計量數同乘以2化分為整數:2CH3OH+3O2=4H2O+2CO2。
8.分數法配平化學方程式的步驟是:
(1)首先在單質存在的一邊中,選定一個比較復雜的化學式,假定此化學式的系數為1。
(2)在其他化學式前面分別配上一個適當的系數(可以是分數),把除單質元素以外的其他元素的原子數目配平。
(3)然後,在單質化學式前面配上適當的系數(可以是分數),把單質元素的原子數目配平。
(4)最後,把方程式中各化學式前的系數同時擴大適當的倍數,去掉各系數的分母,化學方程式就配平了。
9.重點: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是正確書寫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一個重要步驟,是中學化學教學
要求培養的一項基本技能。
氧化還原反應配平原則:反應中還原劑化合劑升高總數(失去電子總數)和氧化劑化合價降低總數(得到電子總數)相等,反應前後各種原子個數相等。
下面介紹氧化-還原反應的常用配平方法
(1)觀察法:觀察法適用於簡單的氧化-還原方程式配平。配平關鍵是觀察反應前後原子個數變化,找出關鍵是觀察反應前後原子個數相等。
例1:Fe3O4+CO = Fe+CO2
分析:找出關鍵元素氧,觀察到每一分子Fe3O4反應生成鐵,至少需4個氧原子,故此4個氧原子必與CO反應至少生成4個CO2分子。
解:Fe3O4+4CO= 3Fe+4CO2
(2)有的氧化-還原方程看似復雜,也可根據原子數和守恆的思想利用觀察法配平。
例2:P4+P2I4+H2O = PH4I+H3PO4
分析:經觀察,由出現次數少的元素原子數先配平。再依次按元素原子守恆依次配平出現次數較多元素
解:第一步,按氧出現次數少先配平使守恆 P4+P2I4+4H2O =PH4I+H3PO4
第二步:使氫守恆,但仍維持氧守恆 P4+P2I4+4H2O= PH4I+H3PO4
第三步:使碘守恆,但仍保持以前調平的O,H: P4+5/16P2I4+4H2O =5/4PH4I+H3PO4
第四步:使磷元素守恆 13/32P4+5/16P2I4+4H2O = 5/4PH4I+H3PO4
第五步:去分母得 13P4+10P2I4+128H2O= 40PH4I+32H3PO4
(3)最小公倍數法
最小公倍數法也是一種較常用的方法。配平關鍵是找出前後出現「個數」最多的原子,並求出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例3:Al+Fe3O4 =Al2O3+Fe
分析:出現個數最多的原子是氧。它們反應前後最小公倍數為「3′ 4」,由此把Fe3O4系數乘以3,Al2O3系數乘以4,最後配平其它原子個數。
解:8Al+3Fe3O4=4Al2O3+9Fe
(4)奇數偶配法
奇數法配平關鍵是找出反應前後出現次數最多的原子,並使其單(奇)數變雙(偶)數,最後配平其它原子的個數。
例4:FeS2+O2 = Fe2O3+SO2
分析:由反應找出出現次數最多的原子,是具有單數氧原子的FeS2變雙(即乘2),然後配平其它原子個數。
解:4FeS2+11O2=2Fe2O3+8SO2
(5)電子得失總數守恆法
這種方法是最普通的一方法,其基本配平步驟課本上已有介紹。這里介紹該配平時的一些技巧。
對某些較復雜的氧化還原反應,如一種物質中有多個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可以把這種物質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
例5: FeS+H2SO4(濃) = Fe2(SO4)3+S+SO2+H2O
分析:先標出電子轉移關系 FeS+H2SO4? ? 1/2Fe2(SO4)3+S+SO2+H2O
該反應中FeS中的Fe,S化合價均發生變化,可將式中FeS作為一個「整體」,其中硫和鐵兩元素均失去電子,用一個式子表示失電子總數為3e。
2FeS+3H2SO4= Fe2(SO4)3+2S+3SO2+H2O
然後調整未參加氧化還原各項系數,把H2SO4調平為6H2SO4,把H2O調平為6H2O。
解: 2FeS+6H2SO4= Fe2(SO4)3+2S+3SO2+6H2O
(6)零價法
對於Fe3C,Fe3P等化合物來說,某些元素化合價難以確定,此時可將Fe3C,Fe3P中各元素視為零價。零價法思想還是把Fe3C,Fe3P等物質視為一整價。
例7: Fe3C+HNO3 = Fe(NO3)3+CO2+NO2+H2O 再將下邊線橋上乘13,使得失電子數相等再配平。
解: Fe3C+22HNO3(濃)=3Fe(NO3)3+CO2+13NO2+11H2O
練習: Fe3P+HNO3 = Fe(NO3)3+NO+H3PO4+H20
得3Fe3P+41HNO3=9Fe(NO3)3+14NO+3H3PO4+16H2O
(7)歧化反應的配平
同一物質內同一元素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稱為歧化反應。配平時將該物質分子式寫兩遍,一份作氧化劑,一份作還原劑。接下來按配平一般氧化-還原方程式配平原則配平,配平後只需將該物質前兩個系數相加就可以了。
例8: Cl2+KOH(熱)= KClO3+KCl+H2O
分析:將Cl2寫兩遍,再標出電子轉移關系
3Cl2+6KOH = KClO3+5KCl+3H2O
第二個Cl2前面添系數5,則KCl前需添系數10;給KClO3前添系數2,將右邊鉀原子數相加,得12,添在OH前面,最後將Cl2合並,發現可以用2進行約分,得最簡整數比。
解: 3Cl2+6KOH = KClO3+5KCl+3H2O
(8)逆向配平法
當配平反應物(氧化劑或還原劑)中的一種元素出現幾種變價的氧化—還原方程式時,如從反應物開始配平則有一定的難度,若從生成物開始配平,則問題迎刃而解。
例9: P+CuSO4+H2O = Cu3P+H3PO4+H2SO4
分析:這一反應特點是反應前後化合價變化較多,在配平時可選擇變化元素較多的一側首先加系數。本題生成物一側變價元素較多,故選右側,採取從右向左配平方法(逆向配平法)。應注意,下列配平時
電子轉移都是逆向的。
P+CuSO4+H2O = Cu3P+H3PO4+H2SO4
所以,Cu3P的系數為5,H3PO4的系數為6,其餘觀察配平。
解: 11P+15CuSO4+24H2O= 5Cu3P+6H3PO4+15 H2SO4
(9)原子個數守恆法(待定系數法)
任何化學方程式配平後,方程式兩邊各種原子個數相等,由此我們可以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系數分別是a、b、c? ? 。
然後根據方程式兩邊系數關系,列方程組,從而求出a、b、c? ? 最簡數比。
例10:KMnO4+FeS+H2SO4= K2SO4+MnSO4+Fe2(SO4)3+S+H2O
分析:此方程式甚為復雜,不妨用原子個數守恆法。設方程式為:
aKMnO4+bFeS+cH2SO4= d K2SO4+eMnSO4+fFe2(SO4)3+gS+hH2O
根據各原子守恆,可列出方程組:
a=2d (鉀守恆)
a=e(錳守恆)
b=2f(鐵守恆)
b+c=d+e+3f+g(硫守恆)
4a+4c=4d+4e+12f+h(氧守恆)
c=h(氫守恆)
解方程組時,可設最小系數(此題中為d)為1,則便於計算:得a=6,b=10,d=3,
e=6,f=5,g=10,h=24。
解:6KMnO4+10FeS+24H2SO4= 3K2SO4+6MnSO4+5Fe2(SO4)3+10S+24H2O
例11:Fe3C+HNO3 = CO2+Fe(NO3)3+NO+H2O
分析:運用待定系數法時,也可以不設出所有系數,如將反應物或生成物之一加上系數,然後找出各項與該系數的關系以簡化計算。給Fe3C前加系數a,並找出各項與a的關系,得
aFe3C+HNO3 =aCO2+3aFe(NO3)3+(1-9a)NO+1/2H2O
依據氧原子數前後相等列出
3=2a+3′ 3′ 3a+2′ (1-9a)+1/2 a=1/22
代入方程式 1/22 Fe3C+HNO3= 1/22CO2+3/22Fe(NO3)3+13/22NO+1/2H2O
化為更簡整數即得答案: Fe3C+22HNO3=CO2+3Fe(NO3)3+13NO+11H2O
(10)離子電子法
配平某些溶液中的氧化還原離子方程式常用離子電子法。其要點是將氧化劑得電子的「半反應」式寫出,再把還原劑失電子的「半反應」式寫出,再根據電子得失總數相等配平。
例11、KMnO4+SO2+H2O = K2SO4+MnSO4+H2SO4
分析:先列出兩個半反應式 KMnO4- +8H+ +5e = Mn2+ + 4H2O ?
SO2 + 2H2O - 2e = SO42- + 4H+ -
將? ′ 2,- ′ 5,兩式相加而得離子方程式。
2KMnO4+5SO2+2H2O = K2SO4+2MnSO4+2H2SO4
下面給出一些常用的半反應。
1)氧化劑得電子的半反應式
稀硝酸:NO3- +4H+ + 3e = NO + 2H2O
濃硝酸:NO3- +2H+ + e = NO2 + H2O
稀冷硝酸:2NO3- +10H+ + 8e = N2O + H2O
酸性KMnO4 溶液:MnO4- + 8H+ + 5e = Mn2+ + 4H2O
酸性MnO2:MnO2 +4H+ + 2e =Mn2+ + 2H2O
酸性K2Cr2O7溶液:Cr2O72- +14H+ + 6e = 2Cr3+ + 7H2O
中性或弱鹼性KMnO4 溶液:MnO4- + 2H2O + 3e = MnO2ˉ + 4OH-
2)還原劑失電子的半反應式:
SO2 + 2H2O - 2e = SO42- + 4H+
SO32- + 2OH- - 2e = SO42- + H2O
H2C2O4 - 2e = 2CO2- +2H+
(11)分步配平法
此方法在濃硫酸、硝酸等為氧化劑的反應中常用,配平較快,有時可觀察心算配平。先列出「O」的設想式。
H2SO4(濃)=SO2 + 2H2O +[O]
HNO3(稀)= 2 NO+H2O +3[O]
2HNO3(濃)= 2 NO2+H2O + [O]
2KMnO4+ 3H2SO4 = K2SO4+2MnSO4+ 3H2O+5[O]
K2Cr2O7+ 14H2SO4 = K2SO4+Cr2(SO4)3+ 3 [O]
此法以酸作介質,並有水生成。此時作為介質的酸分子的系數和生成的水分子的系數可從氧化劑中氧原子數目求得。
例12: KMnO4+ H2S + H2SO4 = K2SO4+2MnSO4+ S + H2O
分析:H2SO4為酸性介質,在反應中化合價不變。
KMnO4為氧化劑化合價降低「5」, H2S化合價升高「2」。它們的最小公倍數為「10」。由此可知,
KMnO4中氧全部轉化為水,共8個氧原子,生成8個水分子,需16個氫原子,所以H2SO4系數為「3」。
解:2KMnO4+ 5H2S + 3H2SO4 = K2SO4+2MnSO4+ 5S + 8H2O
❺ 電源管理2A165和什麼能互換
ICE2A165是德國Infineon公司推出的電源IC,其內部結構如圖1所示,它內含場效應開關管、門驅動器、振盪器、電源管理模塊、保護單元、限流電路等。具有外圍元件少、啟動電流小(<55μA)、穩壓范圍寬、保護功能全等特點。下圖中的畫藍線的型號或2A265都可以直接互換。
❻ 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成本函數為STC=0.01q3-2q2+15q+10,試求廠商的短期供給函數
短期供給函數是MC在AVC以上的部分,所以P=0.3Q²-4Q+15(P>=5)。
廠商停產的條件是P小於平均可變成本,SFC=STC-10(也就是去掉常數項,常數項是固定成本),AVC=0.1Q(平方)+2Q+15=(帶入上式Q),記得P的最小值。均衡價格就是長期邊際成本最低點。對LTC求導,並求LMC的最小值即為長期均衡價格,行業總需求量除以單個廠商的功能供給量就是廠商個數。
(6)ltc怎麼去掉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假定商品的供給量與商品的價格具有無限的分割性,並把商品的價格視為自變數,把供給量作為依變數,則S=f(P)即為供給函數。
2、供給函數S=f(P)表示一種商品的供給量和該種商品價格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它就表示這種供給數量和影響該供給數量的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影響供給的各個因素是自變數,供給數量是因變數。
3、供給函數的一般形式:Qs=S(P,T,P1),在公式中,P代表商品的價格,T代表生產技術水平,P1代表相關商品的價格。
❼ 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成本函數為STC=0.1Q3(3次方)-2Q2+15Q+10,試求廠商的短期供給函數
AVC=0.1Q²-2Q+15
短期供給函數是MC在AVC以上的部分,
所以,P=0.3Q²-4Q+15(P>=5)
廠商停產的條件是P小於平均可變成本,SFC=STC-10(也就是去掉常數項,常數項是固定成本),AVC=0.1Q(平方)+2Q+15=(帶入上式Q),記得P的最小值。
均衡價格就是長期邊際成本最低點。對LTC求導,並求LMC的最小值即為長期均衡價格,行業總需求量除以單個廠商的功能供給量就是廠商個數。
(7)ltc怎麼去掉擴展閱讀:
短期供給曲線即是邊際成本曲線在平均可變成本以上的部分。
與長期不同,短期內物價水平確實影響經濟中的產量。在一年或兩年的時期內,經濟中物價總水平上升往往會增加物品和勞務的供給量,而物價水平的下降往往減少物品與勞務的供給量。
短期供給曲線度量的是在k保持不變時產量的邊際成本,而長期供給曲線度量的是將k調整到最優水平時產量的邊際成本。
❽ 特斯拉線圈的分類
SGTC(Spark Gap Tesla Coil)=火花間隙特斯拉線圈
尼古拉·特斯拉先生本人當年發明的「特斯拉線圈」就屬於SGTC。由於構造、原理較為簡單,所以也是現階段初學者入門特斯拉線圈。
SISGTC(Sidac-IGBT SGTC)=觸發二極體特斯拉線圈
由觸發二極體--IGBT管組成的電路組代替傳統火花間隙工作,達到消除打火噪音的目的。
SSTC(Solid State Tesla Coil)=固態特斯拉線圈
說通俗些是個單諧振的電子開關特斯拉線圈,初級不發生串聯諧振,只給次級提供可以滿足次級LC發生串聯諧振的頻率,讓次級線圈發生串聯諧振,初級電流為激勵源電壓除以交流阻抗。
優點:具有低噪音、高效率、壽命長的特點,因而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缺點:初級線圈給次級線圈提供的勵磁功率有限,電弧不長。
ISSTC(Interrupted SSTC)=帶滅弧固態特斯拉線圈
同輸出功率下,SSTC的電弧成簇狀,且明顯不如SGTC壯觀。這時,可以加上一個滅弧器來模仿SGTC的工作,電弧可以長一些,還可以利用音頻信號滅弧信號來演奏音樂。
DRSSTC(Dual Resonant SSTC)=雙諧振特斯拉線圈
DRSSTC本質屬於一個串聯諧振逆變器,相對於SSTC來說,由於初級線圈發生了串聯諧振,初級線圈電感兩端的電壓為激勵源電壓的Q倍,諧振阻抗Z(R)因子很低,因此初級的諧振電流很大(諧振電壓除以諧振阻抗等於諧振電流),此時給次級提供的勵磁功率也會很大,和SSTC可不是一個數量級的。相比SSTC來說,SSTC的初級線圈給次級線圈無法提供足夠大的勵磁功率,所以導致SSTC產生的閃電壯觀程度不及同功率等級的火花隙特斯拉線圈。
DRSSTC的初級線圈不僅滿足了次級線圈的電感和分布電容發生串聯諧振的條件,也能夠給次級線圈提供足夠大的勵磁功率,所以DRSSTC的電弧長度會很長。
優點:相比SGTC來說,沒有火花間隙的聲光污染,可控性強,可以放音樂,效率高,壽命長。
QCWDRSSTC(Quasi Continuous Wave DRSSTC)=准連續波雙諧振固態特斯拉線圈
CWDRSSTC(Continuous Wave DRSSTC)=連續波雙諧振固態特斯拉
實驗證明,連續模式(CW)的特斯拉線圈由於功率要是在沒有時間限制情況發揮出來弧並不長,且呈簇狀。
VTTC(Vacuum Tube Tesla Coil)=真空管特斯拉線圈
當電子管逐漸退出我們的視野時,一群電子管發燒友用它們做出了VTTC。電子管本身有高頻性能好等等優點,所以做出的VTTC效果十分獨特。但是,不可否認,電子管本身有造價高、壽命低、效率低、發熱嚴重以及極易損壞等缺點,VTTC未能大范圍流行。
基本原理,類似於晶體管的自激。
SSVC(Solid State Valve Coil)=固態-真空管特斯拉線圈
OLTC(Off Line Tesla coil)=離線式特斯拉線圈
當我們把SGTC的打火器去掉,換成一個MOSFET或者IGBT來代替,並在用一個二極體反向並聯在D極和S極(如果是IGBT,就是C極和E極)上,並用一個固態的電路來控制這個開關管,再加以低壓驅動,就成了OLTC。
它的本質原理依然是LC振盪,且和SGTC幾乎相同,不同的地方,就是把打火器換成了固態開關,並使用了低壓驅動。其它地方沒有太多區別。
由於是低壓驅動,無法形成太大的電流,所以OLTC的電弧是不如SGTC壯觀的。
❾ 特斯拉放電,高壓包
特斯拉線圈又叫泰斯拉線圈,因為這是從"Tesla"這個英文名直接音譯過來的。這是一種分布參數高頻串聯諧振變壓器,可以獲得上百萬伏的高頻電壓。傳統特斯拉線圈的原理是使用變壓器使普通電壓升壓,然後給初級LC迴路諧振電容充電,充到放電閾值的,火花間隙放電導通,初級LC迴路發生串聯諧振,給次級線圈提供足夠高的勵磁功率,其次是和次級LC迴路的頻率相等,讓次級線圈的電感與分布電容發生串聯諧振 ,這時放電終端電壓最高,於是就看到閃電了。通俗一點說,它是一個人工閃電製造器。在世界各地都有特斯拉線圈的愛好者,他們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設備,製造出了眩目的人工閃電,十分美麗。
分類
SGTC(SparkGapTeslaCoil)=火花間隙特斯拉線圈
尼古拉·特斯拉先生本人當年發明的「特斯拉線圈」就屬於SGTC。由於構造、原理較為簡單,所以也是現階段初學者入門特斯拉線圈。
SISGTC(Sidac-IGBTSGTC)=觸發二極體特斯拉線圈
由觸發二極體--IGBT管組成的電路組代替傳統火花間隙工作,達到消除打火噪音的目的。
SSTC(SolidStateTeslaCoil)=固態特斯拉線圈
說通俗些是個單諧振的電子開關特斯拉線圈,初級不發生串聯諧振,只給次級提供可以滿足次級LC發生串聯諧振的頻率,讓次級線圈發生串聯諧振,初級電流為激勵源電壓除以交流阻抗。
優點:具有低噪音、高效率、壽命長的特點,因而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缺點:初級線圈給次級線圈提供的勵磁功率有限,電弧不長。
ISSTC(InterruptedSSTC)=帶滅弧固態特斯拉線圈
同輸出功率下,SSTC的電弧成簇狀,且明顯不如SGTC壯觀。這時,可以加上一個滅弧器來模仿SGTC的工作,電弧可以長一些,還可以利用音頻信號滅弧信號來演奏音樂。
DRSSTC(DualResonantSSTC)=雙諧振特斯拉線圈
DRSSTC本質屬於一個串聯諧振逆變器,相對於SSTC來說,由於初級線圈發生了串聯諧振,初級線圈電感兩端的電壓為激勵源電壓的Q倍,諧振阻抗Z(R)因子很低,因此初級的諧振電流很大(諧振電壓除以諧振阻抗等於諧振電流),此時給次級提供的勵磁功率也會很大,和SSTC可不是一個數量級的。相比SSTC來說,SSTC的初級線圈給次級線圈無法提供足夠大的勵磁功率,所以導致SSTC產生的閃電壯觀程度不及同功率等級的火花隙特斯拉線圈。
qcwdrsstc
DRSSTC的初級線圈不僅滿足了次級線圈的電感和分布電容發生串聯諧振的條件,也能夠給次級線圈提供足夠大的勵磁功率,所以DRSSTC的電弧長度會很長。
優點:相比SGTC來說,沒有火花間隙的聲光污染,可控性強,可以放音樂,效率高,壽命長。
QCWDRSSTC(QuasiContinuousWaveDRSSTC)=准連續波雙諧振固態特斯拉線圈
CWDRSSTC(ContinuousWaveDRSSTC)=連續波雙諧振固態特斯拉
實驗證明,連續模式(CW)的特斯拉線圈由於功率要是在沒有時間限制情況發揮出來弧並不長,且呈簇狀。
VTTC(VacuumTubeTeslaCoil)=真空管特斯拉線圈
當電子管逐漸退出我們的視野時,一群電子管發燒友用它們做出了VTTC。電子管本身有高頻性能好等等優點,所以做出的VTTC效果十分獨特。但是,不可否認,電子管本身有造價高、壽命低、效率低、發熱嚴重以及極易損壞等缺點,VTTC未能大范圍流行。
基本原理,類似於晶體管的自激。
SSVC(SolidStateValveCoil)=固態-真空管特斯拉線圈
OLTC(OffLineTeslacoil)=離線式特斯拉線圈
當我們把SGTC的打火器去掉,換成一個MOSFET或者IGBT來代替,並在用一個二極體反向並聯在D極和S極(如果是IGBT,就是C極和E極)上,並用一個固態的電路來控制這個開關管,再加以低壓驅動,就成了OLTC。
它的本質原理依然是LC振盪,且和SGTC幾乎相同,不同的地方,就是把打火器換成了固態開關,並使用了低壓驅動。其它地方沒有太多區別。
由於是低壓驅動,無法形成太大的電流,所以OLTC的電弧是不如SGTC壯觀的。
詳細信息
特斯拉線圈是由一個感應圈、變壓器、打火器、兩個大電容器和一個初級線圈僅幾圈的互感器組成。
簡介
2007年,曾經有一篇介紹特斯拉線圈的文章:《近距離接觸「死亡之手」家中製造的人工閃電》。其中大概介紹了特斯拉線圈的大概組成部分和原理。
特斯拉線圈(TeslaCoil)是一種使用共振原理運作的變壓器(共振變壓器),由美籍塞爾維亞裔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在1891年發明,主要用來生產超高電壓但低電流、高頻率的交流電力。特斯拉線圈由兩組(有時用三組)耦合的共振電路組成。特斯拉線圈難以界定,尼古拉·特斯拉試行了大量的各種線圈的配置。特斯拉利用這些線圈進行創新實驗,如電氣照明,熒光光譜,X射線,高頻率的交流電流現象,電療和無線電能傳輸,發射、接收無線電電信號。
原理
其原理是使用變壓器使普通電壓升壓,然後經由兩極線圈,從放電終端放電的設備.特斯拉線圈由兩個迴路通過線圈耦合.首先電源對電容C1充電,當電容的電壓高到一定程度超過了打火間隙的閾值,打火間隙擊穿空氣打火,變壓器初級線圈的通路形成,能量在電容C1和初級線圈L1之間振盪,並通過耦合傳遞到次級線圈.次級線圈也是一個電感,放頂罩C2和大地之間可以等效為一個電容,因此也會發生LC振盪.當兩級振盪頻率一樣發生諧振的時候,初級迴路的能量會涌到次級,放電端的電壓峰值會不斷增加,直到放電。
特斯拉線圈的用途
特斯拉線圈不僅僅是被用在游戲或藝術方面,更可貴的是它擁有重大意義的用途,比如利用特斯拉線圈可以實現電能的無線傳輸,且該方式傳輸效率高、對生態破壞性小,但是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諸多困難和障礙,還無法將其應用到實際電力輸送中.閃電是一種大氣放電現象,閃電發生時釋放巨大的能量,其電壓高達數百萬伏,平均電流約2×105A.據估計,地球每秒鍾被閃電擊中的次數達到45次.一次閃電所產生的能量足以讓一輛普通轎車行駛大約290~1450km,相當於30~144L汽油產生的能量.而對閃電的利用卻是相當困難的,這是因為閃電發生時間短至幾十毫秒,很難被捕捉到.而特斯拉線圈則是捕捉閃電的可能性工具之一。
❿ 固態特斯拉線圈的其它類型的固態特斯拉線圈
事實上,除了SGTC,其它類型的特斯拉線圈都是固態的(截至目前)。
除了SGTC、SSTC、DRSSTC,還有VTTC和OLTC。
真空管特斯拉線圈,Vacuum
Tube
Tesla
Coil,簡稱VTTC。
當電子管逐漸退出我們的視野時,一群電子管發燒友用它們做出了VTTC。電子管本身有高頻性能好等等優點,所以做出的VTTC效果十分獨特。但是,不可否認,電子管本身有造價高、壽命低、效率低、發熱嚴重以及極易損壞等缺點,VTTC未能大范圍流行。
基本原理,類似於晶體管的自激。
VTTC的效果很奇特,電弧很直,像利劍一樣。有時候,電弧四處散開,如同禮花彈一般。
離線式特斯拉線圈,Off
Line
Tesla
Coil,簡稱OLTC。
當我們把SGTC的打火器去掉,換成一個MOSFET或者IGBT來代替,並在用一個二極體反向並聯在D極和S極(如果是IGBT,就是C極和E極)上,並用一個固態的電路來控制這個開關管,再加以低壓驅動,就成了OLTC。
它的本質原理依然是LC振盪,且和SGTC幾乎相同,不同的地方,就是把打火器換成了固態開關,並使用了低壓驅動。其它地方沒有太多區別。
由於是低壓驅動,無法形成太大的電流,所以OLTC的電弧是不如SGTC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