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跟beth
1. 以太坊2.0什麼時候上線
目前以太坊2.0的上線時間表顯示了可能的延遲。以下是詳細的時間線:
預計在2020年第三季度,多版本測試網上線。這標志著以太坊2.0的初步階段,為後續的開發與驗證奠定基礎。
2020年11月4日,存款合約正式啟動。這是以太坊2.0構建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標志著信標鏈的啟動准備工作全面展開。
緊隨其後的是2020年11月24日,觸發信標鏈。為了成功啟動信標鏈,需要至少16834個驗證者質押32ETH。若未達到質押門檻,啟動時間將延期至有足夠驗證者後的一周。目前,這一目標僅完成到了20%。
計劃在2020年12月1日,啟動階段0-信標鏈。在信標鏈上將實現權益證明(POS)驗證,同時ETH按照1:1比例燃燒生成BETH,這一過程不可逆。信標鏈與當前的以太坊主鏈並行運行,主要進行POS驗證。
進入2021年,將開始階段1-分片,數據層擴展。這一階段將實現64個分片,允許數據存儲在分片鏈上,但不進行鏈上交易處理。
2021年末至2022年初,過渡至階段1.5- ETH1.0並入以太坊2.0。這一階段將整合ETH1.0至以太坊2.0,進一步完善系統架構。
最後,在2022年,進入階段2-處理交易。至此,以太坊2.0將實現轉賬和執行智能合約的功能,標志著以太坊2.0的全面上線。
2. ETH2.0信標鏈正式啟動,ETH1、ETH2、BETH你都分清楚了嗎
以太坊2.0信標鏈於12月1日正式啟動。目前,ETH1和ETH2是兩條獨立的鏈,ETH1採用傳統POW挖礦機制,為當前主流交易的以太幣,而ETH2是升級後的新鏈。用戶在信標鏈推出後,將原有ETH存入存款合約,可獲得質押激勵。至今已有887297枚ETH存入存款合約,預計年化收益達16.7%。然而,ETH1和ETH2並非兩個獨立資產,最終將合並成一個鏈。在合並前,市場將同時存在兩種ETH交易,其中ETH1持有者可自由提幣、交易,並參與各種Defi應用,而ETH2持有者可獲得質押獎勵,但暫時無法提幣。為提高ETH2流動性,各大平台推出了基於ETH2的衍生品「BETH」。用戶可通過平台鑄造BETH,獲得交易回報和流動性,不過BETH僅為平台特定的代幣,流通范圍取決於平台政策。以太坊創始人V神指出,「BETH」一詞極具誤導性,其價格會根據平台質押表現而變化。盡管ETH2升級不會產生新的代幣,但過渡過程中可能存在分歧,導致部分礦工繼續使用舊鏈,這種可能性在完全過渡前不能排除。
3. beth是什麼幣
beth是以太坊2.0質押獎勵的一種數字代幣。以下是關於beth的詳細解釋:
一、beth與以太坊的關系
beth是專門設計來代表用戶在以太坊信標鏈上質押的ETH的數字代幣。它充當了以太坊2.0質押獎勵和以太坊1.0之間的橋梁,使用戶能夠在以太坊1.0生態系統中方便地參與以太坊2.0的質押並獲得獎勵。
二、beth的作用
- 質押代表:beth以1:1的比例代表用戶在以太坊信標鏈上質押的ETH,用戶無需直接管理或操作復雜的質押過程,只需持有beth即可享受質押獎勵。
- 流動性提升:beth的引入提高了以太坊質押資產的流動性,使得用戶可以在不解鎖質押ETH的情況下,通過交易beth來獲取資金或進行其他操作。
三、以太坊與區塊鏈技術
以太坊是一個開源的、具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台,它通過以太幣(ETH)提供去中心化的以太虛擬機來處理點對點合約。以太坊的出現為用戶提供了更為便捷地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應用設計的途徑。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等特點,為數字資產的安全和透明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綜上所述,beth是以太坊2.0質押獎勵的一種數字代幣,它代表了用戶在以太坊信標鏈上質押的ETH,並為用戶提供了便捷的質押獎勵獲取和資產流動性提升的途徑。
4. 直接買beth有收益嗎
有收益,BETH除了可以獲得質押應得的投資回報之外,還可以交易以太坊或者其他代幣。12月1日,Coinbase也發布博客,宣布支持ETH2的質押和交易,用戶通過Coinbase向ETH質押來鑄造信標鏈以太坊BETH,隨後Kraken、OKex等也都相繼推出類似的BETH。要注意的是,BETH其實代表的是託管在交易所的ETH,所以現在各大平台的BETH屬於內部token,不能相互流通,因此無法進行跨平台套利。
拓展資料:
一、收益經濟學概念
從歷史上看,收益概念最早出現在經濟學中。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將收益定義為「那部分不侵蝕資本的可予消費的數額」,把收益看作是財富的增加。後來,大多數經濟學家都繼承並發展了這一觀點。1890年,艾·馬歇爾(Alfred Maarshell)在其《經濟學原理》中,把亞當·斯密的「財富的增加」這一收益觀引入企業,提出區分實體資本和增值收益的經濟學收益思想。
二、會計學概念
會計學上的收益概念稱為會計收益。根據傳統觀點,會計收益是指來自企業期間交易的已實現收入和相應費用之間的差額。它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特徵:
1、會計收益是根據企業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以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所獲得的銷售收入,減去為實際銷售收入所支出的成本得出的。這些經濟業務,既包括外部交易,也包括內部交易。與外界的業務活動使企業的資產或負債發生轉移,由於它通常是直接的貨幣收支,因而其量度一般也是確切的。企業內部的資產之使用或轉移,由於是非直接的貨幣收支,因而其量度通常並不確切。按照傳統會計觀點,市場價格或預期價格發生變化而引起的價值變動不包括在內部資產轉移之列。當發生交易時,舊資產的價格通常轉移到新資產中,這便是計量收益的交易法。交易法自然而然地會推導出在銷售或交易時確定收益這一程序以及會計中成本轉移慣例。
2、會計收益是建立在會計分期的假設之上的,它指的是某一特定期間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果。早期的會計收益是根據現金收付制來計算的,而現代的會計收益則是按權責發生制劃分當期收入和費用,在進行了恰當的配比後計算出來的。不過,以現金制確定的收益更易於被使用者所接受。
3、計算會計收益的成本是以歷史成本計列的。由於現行會計實務中企業的資產是按歷史成本計價的,以交易法推導的已消耗成本自然就是歷史成本的轉移,因而作為確定收益一項重要因素之一的成本也是歷史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