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種行情 » 什麼是systemeth0

什麼是systemeth0

發布時間: 2025-10-10 08:01:35

Ⅰ 什麼是MAC地址

Mac地址就是在媒體接入層上使用的地址,通俗點說就是網卡的物理地址,現在的Mac地址一般都採用6位元組48bit(在早期還有2位元組16bit的Mac地址)。
對於MAC地址,由於我們不直接和它接觸,所以大家不一定很熟悉。在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開放系統互連)7層網路協議(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參考模型中,第二層為數據鏈路層(Data Link)。它包含兩個子層,上一層是邏輯鏈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下一層即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層,即介質訪問控制層。所謂介質(Media),是指傳輸信號所通過的多種物理環境。常用網路介質包括電纜(如: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還有微波、激光、紅外線等,有時也稱介質為物理介質。MAC地址也叫物理地址、硬體地址或鏈路地址,由網路設備製造商生產時寫在硬體內部。這個地址與網路無關,也即無論將帶有這個地址的硬體(如網卡、集線器、路由器等)接入到網路的何處,它都有相同的MAC地址,MAC地址一般不可改變,不能由用戶自己設定。
MAC地址前24位是由生產廠家向IEEE申請的廠商地址。後24位就由生產廠家自行定擬了。(早期的2位元組的卻不用申請)
一:IP地址和Mac地址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對於IP地址,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即指使用TCP/IP協議指定給主機的32位地址。IP地址由用點分隔開的4個8八位組構成,如192.168.0.1就是一個IP地址,這種寫法叫點分十進制格式。IP地址由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兩部分組成,分配給這兩部分的位數隨地址類(A類、B類、C類等)的不同而不同。網路地址用於路由選擇,而主機地址用於在網路或子網內部尋找一個單獨的主機。一個IP地址使得將來自源地址的數據通過路由而傳送到目的地址變為可能。
現在有很多計算機都是通過先組建區域網,然後通過交換機和Internet連接的。然後給每個用戶分配固定的IP地址,由管理中心統一管理,這樣為了管理方便就需要使用Mac地址來標志用戶,防止發生混亂,明確責任(比如網路犯罪)。另外IP地址和Mac地址是有區別的,雖然他們在區域網中是一一對應的關系。IP地址是跟據現在的IPv4標准指定的,不受硬體限制比較容易記憶的地址,而Mac地址卻是用網卡的物理地址,多少與硬體有關系,比較難於記憶。
MAC地址的長度為48位(6個位元組),通常表示為12個16進制數,每2個16進制數之間用冒號隔開,如:08:00:20:0A:8C:6D就是一個MAC地址,其中前6位16進制數08:00:20代表網路硬體製造商的編號,它由IEEE(I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分配,而後3位16進制數0A:8C:6D代表該製造商所製造的某個網路產品(如網卡)的系列號。每個網路製造商必須確保它所製造的每個乙太網設備都具有相同的前三個位元組以及不同的後三個位元組。這樣就可保證世界上每個乙太網設備都具有唯一的MAC地址。
既然每個乙太網設備在出廠時都有一個唯一的MAC地址了,那為什麼還需要為每台主機再分配一個IP地址呢?或者說為什麼每台主機都分配唯一的IP地址了,為什麼還要在網路設備(如網卡,集線器,路由器等)生產時內嵌一個唯一的MAC地址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IP地址的分配是根據網路的拓樸結構,而不是根據誰製造了網路設置。若將高效的路由選擇方案建立在設備製造商的基礎上而不是網路所處的拓樸位置基礎上,這種方案是不可行的。(2)當存在一個附加層的地址定址時,設備更易於移動和維修。例如,如果一個乙太網卡壞了,可以被更換,而無須取得一個新的IP地址。如果一個IP主機從一個網路移到另一個網路,可以給它一個新的IP地址,而無須換一個新的網卡。(3)無論是區域網,還是廣域網中的計算機之間的通信,最終都表現為將數據包從某種形式的鏈路上的初始節點出發,從一個節點傳遞到另一個節點,最終傳送到目的節點。數據包在這些節點之間的移動都是由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協議)負責將IP地址映射到MAC地址上來完成的。下面我們來通過一個例子看看IP地址和MAC地址是怎樣結合來傳送數據包的。
假設網路上要將一個數據包(名為PAC)由臨沭的一台主機(名稱為A,IP地址為IP_A,MAC地址為MAC_A)發送到北京的一台主機(名稱為B,IP地址為IP_B,MAC地址為MAC_B)。這兩台主機之間不可能是直接連接起來的,因而數據包在傳遞時必然要經過許多中間節點(如路由器,伺服器等等),我們假定在傳輸過程中要經過C1、C2、C3(其MAC地址分別為M1,M2,M3)三個節點。A在將PAC發出之前,先發送一個ARP請求,找到其要到達IP_B所必須經歷的第一個中間節點C1的MAC地址M1,然後在其數據包中封裝(Encapsulation)這些地址:IP_A、IP_B,MAC_A和M1。當PAC傳到C1後,再由ARP根據其目的IP地址IP_B,找到其要經歷的第二個中間節點C2的MAC地址M2,然後再將帶有M2的數據包傳送到C2。如此類推,直到最後找到帶有IP地址為IP_B的B主機的地址MAC_B,最終傳送給主機B。在傳輸過程中,IP_A、IP_B和MAC_A不變,而中間節點的MAC地址通過ARP在不斷改變(M1,M2,M3),直至目的地址MAC_B。
二:如何知道自己的Mac地址
方法比較多,也比較簡單,在這里介紹兩種常用的方法,在Win9x 可用:WinIPcfg獲得,在2000、XP可用IPconfig -all獲得。如果你已經給自己的網卡分配了IP,還可以用 nbtstat -A 自己的IP,後者只能在2000/XP下使用。
在Windows 98/Me中,依次單擊「開始」→「運行」 →輸入「winipcfg」→回車。
在Windows 2000/XP中,依次單擊「開始」→「運行」→輸入「CMD」→回車→輸入「ipconfig /all」→回車。
也可以用 nbtstat -A IP地址(還可以獲得別的東東,可別學壞啊)。另外同一區域網內的,你可以用ping IP 或者ping 主機名,然後用arp -a 來獲得。
三:為什麼要修改MAC地址
為什麼要修改MAC地址,到底有什麼實際意義呢?簡單的說,MAC地址相當於你的網路標識,在區域網里,管理人員常常將網路埠與客戶機的MAC地址綁定,方便管理,萬一你的網卡壞掉了,換一張網卡必須向管理人員申請更改綁定的MAC地址,比較麻煩。如果這時我們又急於使用MAC以便上網。這時候,我們直接在操作系統里更改一下MAC,就可以跳過重新申請這一步,減少了很多麻煩。
另外,當你使用黑客軟體對別人的機器進行攻擊時,別人的防火牆獲取到你的IP地址,就可以通過「Nbtstat -A ip地址」命令獲取你的MAC,如果你改一下,呵呵,查到的MAC就不是你的了。(可別說我教你學壞啊!)
四:如何修改自己的Mac地址
Mac地址是保存在網卡的EPROM裡面,通過網卡生產廠家提供的修改程序可以更改存儲器里的地址,即使網卡沒有這樣的設置我們也可以通過間接的方法修改,一般網卡發出的包的源Mac地址並不是網卡本身寫上去的,而是應用程序提供的,只是在通常的實現中,應用程序先從網卡上得到Mac地址,每次發送的時候都用這個Mac做為源Mac而已,Windows中,網卡的Mac保存在注冊表中,實際使用也是從注冊表中提取的,所以只要修改注冊表就可以簡單的改變Mac
Win9x中修改:
打開注冊表編輯器,在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Class\Net\下的0000,0001,0002
Win2000/XP中的修改:同樣打開注冊表編輯器,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Class\4D36E970-E325-11CE-BFC1-08002BE10318 中的0000,0001,0002中的DriverDesc,如果在0000找到,就在0000下面添加字元串變數,命名為NetworkAddress,值為要設置的Mac地址,例如:000102030405。完成上述操作後重啟就好了。
Linux下的修改:
必須關閉網卡設備,否則會報告系統忙,無法更改。
命令是:/sbin/ifconfig eth0 down;.修改Mac地址,這一步較Windows中的修改要簡單。命令是:/sbin/ifconfig eth0 hw ether 00 AA�BB CC DD EE;重新啟用網卡,/sbin/ifconfig eth0 up網卡的Mac地址更改就完成了。
如果你要經常改換地址的話在注冊表裡改來改去的方法就實在是太繁瑣了。不用擔心,用下面的方法可以使你的修改更方便,更簡單。
現以Windows 2000/XP為例來簡要說明一下:第一步,單擊「開始」→「運行」→輸入「Regedit」,打開注冊表編輯器,按Ctrl+F打開查找窗,輸入「DriverDesc」單擊確定。
雙擊找到的內容,即為你要修改的網卡的信息描述,左邊數形列表顯示當前主鍵(比如0000)。第二步,在相應的0000下新建一串值,命名為NetworkAddress,鍵值設為你要的MAC地址,注意要連續寫,如112233445566。第三步,重新啟動計算機,你就會發現網卡MAC地址已經改變為你所設置的地址。第四步,在相應的0000下的Ndi\Params中加一項,主鍵名為NetworkAddress,然後在該主鍵下添加名為default的串值,其值設為你要設的MAC地址,同樣也要連續地寫。第五步,在NetworkAddress主鍵下繼續添加名為ParamDesc的字元串,其值可設為「MAC Address」。
全部設置完成了,關閉注冊表,重新啟動計算機,打開「網路鄰居」的屬性,選擇相應的網卡,單擊「屬性」選擇「高級」選項卡,屬性中會多出MAC Address的選項,也就是在上面第二步在注冊表中添加的NetworkAddress項,以後只要在此處的設置值中修改MAC地址就可以了。
五:如何捆綁MAC地址和IP地址
進入「MS-DOS方式」或「命令提示符」,在命令提示符下輸入命令:ARP - s 10.88.56.72 00-10-5C-AD-72-E3,即可把MAC地址和IP地址捆綁在一起。
對於自行修改MAC地址入網,網管員還是有辦法偵測出來的。因此,換網卡後別忘記跟網管打個招呼,重新綁定啊。

2004.2.15

Ⅱ 一個網卡設置多個IP地址的方法是什麼

1、在電腦的右下角聯網的圖標,右鍵選擇「打開網路和interner設置」。

Ⅲ Linux系統\Centos沒有網卡eth0配置文件怎麼辦

一、配置文件詳解
在RHEL或者CentOS等Redhat系的Linux系統里,跟網路有關的主要設置文件如下:

/etc/host.conf 配置域名服務客戶端的控制文件
/etc/hosts 完成主機名映射為IP地址的功能
/etc/resolv.conf 域名服務客戶端的配置文件,用於指定域名伺服器的位置
/etc/sysconfig/network 包含了主機最基本的網路信息,用於系統啟動.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 系統啟動時初始化網路的一些信息
/etc/xinetd.conf 定義了由超級進程xinetd啟動的網路服務
/etc/networks 完成域名與網路地址的映射
/etc/protocols 設定了主機使用的協議以及各個協議的協議號
/etc/services 設定主機的不同埠的網路服務

1. /etc/host.conf文件的默認信息如下:

multi on #允許主機擁有多個IP地址
order hosts,bind #主機名解析順序,即本地解析,DNS域名解析的順序

這個文件一般不需要我們修改,默認的解析順序是本地解析,DNS伺服器解析,也就是說在本系統里對於一個主機名首先進行本地解析,如果本地解析沒有,然後進行DNS伺服器解析。

2. /etc/hosts文件默認的內容大概如下:

127.0.0.1 butbueatiful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1 localhost6.localdomain6 localhost6

可見,默認的情況是本機ip和本機一些主機名的對應關系,第一行是ipv4信息,第二行是ipv6信息,如果用不上ipv6本機解析,一般把該行注釋掉。
第一行的解析效果是,butbueatiful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都會被解析成127.0.0.1,我們可以用ping試試。
[root@butbueatiful ~]# ping -c 3 butbueatiful
PING butbueatiful (127.0.0.1) 56(84) bytes of data.
64 bytes from butbueatiful (127.0.0.1): icmp_seq=1 ttl=64 time=0.061 ms
64 bytes from butbueatiful (127.0.0.1): icmp_seq=2 ttl=64 time=0.052 ms
64 bytes from butbueatiful (127.0.0.1): icmp_seq=3 ttl=64 time=0.051 ms

--- butbueatiful ping statistics ---
3 packets transmitted, 3 received, 0% packet loss, time 1999ms
rtt min/avg/max/mdev = 0.051/0.054/0.061/0.009 ms

[root@butbueatiful ~]# ping -c 3 localhost.localdomain
PING butbueatiful (127.0.0.1) 56(84) bytes of data.
64 bytes from butbueatiful (127.0.0.1): icmp_seq=1 ttl=64 time=0.055 ms
64 bytes from butbueatiful (127.0.0.1): icmp_seq=2 ttl=64 time=0.035 ms
64 bytes from butbueatiful (127.0.0.1): icmp_seq=3 ttl=64 time=0.050 ms

--- butbueatiful ping statistics ---
3 packets transmitted, 3 received, 0% packet loss, time 1999ms
rtt min/avg/max/mdev = 0.035/0.046/0.055/0.011 ms

看到上面的結果,你可能會問為什麼ping localhost.localdomain的時候,下面顯示的是卻是butbueatiful,這是因為第一個主機名butbueatiful後面的那些主機名其實都是butbueatiful的主機別名。

如果我們要追加新的本地解析,比如我們希望在我們的機器里把yyyy.com和www.yyyy.com都解析成192.168.0.100,那麼就追加如下一句即可:
192.168.0.100 yyyy.com www.yyyy.com

同樣,在這里,www.yyyy.com是yyyy.com的主機別名。

如果你仔細一想,會發現,其實這個文件是很危險的,如果有人惡意修改了你這個文件,比如把淘寶的網站域名解析到了他的釣魚網站,那你就要中招了。

3. /etc/resolv.conf, 指定域名解析的DNS伺服器IP等信息, 配置參數一般接觸到的有4個:

nameserver 指定DNS伺服器的IP地址
domain 定義本地域名信息
search 定義域名的搜索列表
sortlist 對gethostbyname返回的地址進行排序

但是最常用的配置參數是nameserver,其他的可以不設置,這個參數指定了DNS伺服器的IP地址,如果設置不正確,就無法進行正常的域名解析。
一般來說,推薦設置2個DNS伺服器,比如我們用google的免費DNS伺服器,那麼該文件的設置內容如下:

nameserver 8.8.8.8
nameserver 8.8.4.4

同樣,這個文件也是危險的,如果被人惡意改成了他自己的DNS伺服器,他就可以為所欲為的控制你通過域名訪問的每個目的地了,這就是常說的DNS劫持。

4. /etc/sysconfig/network, 典型的配置如下:

NETWORKING=yes
NETWORKING_IPV6=no
HOSTNAME=butbueatiful
GATEWAY=192.168.0.1

參數簡要解釋:

NETWORK 設置網路是否有效,yes有效,no無效
NETWORKING_IPV6 設置ipv6網路是否有效,yes有效,no無效
HOSTNAME 設置伺服器的主機名,最好和/etc/hosts里設置一樣,否則在使用一些程序的時候會有問題。
GATEWAY 指定默認網關IP

5. ifcfg-ethX, 設置對應網口的IP等信息, 比如第一個網口, 那麼就是/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配置例子:

DEVICE="eth0"
BOOTPROTO="static"
BROADCAST="192.168.0.255"
HWADDR="00:16:36:1B:BB:74"
IPADDR="192.168.0.100"
NETMASK="255.255.255.0"
ONBOOT="yes"

參數簡要解釋:

DEVICE 設備名,不要自己亂改,和文件ifcfg-ethX里的ethX要一致
BROADCAST 廣播地址
HWADDR 物理地址,這個你不要亂改
IPADDR IP地址
NETMASK 子網掩碼
ONBOOT 啟動或者重啟網路時,是否啟動該設備,yes是啟動,no是不啟動
BOOTPROTO 開機協議,最常見的三個參數如下:
static(靜態IP)
none(不指定,設置固定ip的情況,這個也行,但是如果要設定多網口綁定bond的時候,必須設成none)
dhcp(動態獲得IP相關信息)

6. route-ethX,比如第一個網口eth0的路由信息,那麼就是/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route-eth0:

比如我們現在有這樣一個需求,通過eth0去網路172.17.27.0/24不走默認路由,需要走192.168.0.254,那麼我們第一反應,肯定是用route命令追加路由信息:
[root@butbueatiful ~]# route add -net 172.17.27.0 netmask 255.255.255.0 gw 192.168.0.254 dev eth0

可是,你沒意識到的是,這樣只是動態追加的而已,重啟網路後,路由信息就消失了,所以需要設置靜態路由,這時候就要設置/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route-eth0文件了,如果沒有該文件,你就新建一個:
[root@butbueatiful ~]#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route-eth0
#追加
172.17.27.0/24via 192.168.0.254

這下即使重啟網路,重啟系統,該路由也會自動載入,當然了,如果你沒有這樣的需要,那麼這個文件就沒必要創建和配置了。

Ⅳ 嵌入式的文件系統是什麼意思 NFS和yaffs的區別、

嵌入式的文件系統是所有嵌入式系統所應用的文件系統。

大多數嵌入式系統採用了Linux。


嵌入式系統對文件系統的要求

  1. 要求文件系統在頻繁的文件操作(例如,新建,刪除,截斷)下能夠保持較高的讀寫性能,要求低碎片化。

  2. 日誌文件系統(XFS,ReiserFS,Ext3等)能保持數據的完整性,但消耗過多系統資源的弱點使之不能成為嵌入式系統中的主流應用。並且這些都是專門為硬碟這類的存儲設備優化,對於flash這類的存儲介質並不適用。

  3. 嵌入式文件系統的載體是以Flash為主的存儲介質,Flash的擦除次數是有限的,所以為了延長Flash的使用壽命,應該盡量減少對Flash的寫入操作。

  4. 嵌入式文件系統的載體是以Flash為主的存儲介質,Flash的擦除次數是有限的,所以為了延長Flash的使用壽命,應該盡量使對Flash的寫入操作均勻分布在整個Flash上。


NFS是Net File System的簡寫,即網路文件系統。網路文件系統是FreeBSD支持的文件系統中的一種,它允許一個系統在網路上與它人共享目錄和文件。通過使用NFS,用戶和程序可以象訪問本地文件一樣訪問遠端系統上的文件。


YAFFS(Yet Another Flash File System)是第一個專門為NAND Flash存儲器設計的嵌入式文件系統,適用於大容量的存儲設備;並且是在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協議下發布的,可在其網站免費獲得源代碼。

熱點內容
宣傳比特幣 發布:2025-10-10 17:15:15 瀏覽:856
幣圈該買什麼幣 發布:2025-10-10 17:03:51 瀏覽:486
比特幣挖礦機舊機哪裡買 發布:2025-10-10 16:59:38 瀏覽:25
TRX生態usdt 發布:2025-10-10 16:29:18 瀏覽:309
人民幣對幣圈的危害 發布:2025-10-10 16:27:50 瀏覽:601
螞蟻礦池ant 發布:2025-10-10 16:23:28 瀏覽:510
gec共享礦機 發布:2025-10-10 15:20:17 瀏覽:217
難道沒人給TRX4換控嗎 發布:2025-10-10 15:18:19 瀏覽:645
v神出售了shib幣沒人管嗎 發布:2025-10-10 14:42:37 瀏覽:497
作為一個普通人怎麼接觸元宇宙 發布:2025-10-10 14:23:47 瀏覽: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