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LTC微觀經濟學
㈠ 求微觀經濟學各種資料
微觀經濟學
CHAP1 概論
一, 微觀經濟學的框架
微觀經濟學說的是關於資源配置的問題。主要是說資源配置的兩個方面:1資源配置的方式(市場還是計劃),微觀經濟學的觀點是價格方式,既市場配置資源;2資源配置的效率,這就包括如何使得市場配置有效率的原則,以及原則不可控制之後的:市場失靈。
這樣一來,整個微觀經濟學為看成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2到9章,說的是價格如果配置資源,這包括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第二部分,則是後面的3章。
二,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1, 均衡:一般的計算題都是利用均衡條件寫出方程式,求的所要求的值。
2, 邊際分析法:邊際利益=邊際代價
概論的內容考試一般不會涉及,但是作為在整體上把握微觀經濟學還是值得大家注意的。這對以後理解各個章節之間的聯系是有幫助的。
CHAP2 均衡價格理論(D,S,P之間定性,定量的關系)
一均衡價格的決定
1, 注意需求與需求量,供給和供給量的區別(線動還是點動)
2, 均衡條件:Qs=Qd (注意圖解)
二.彈性理論
1理解彈性的定義,不用死記
XX XX 彈性:前面的是因變數,後面的是自變數。
2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注意聯系實際)
3需求價格彈性與總收入的關系
例如:谷賤傷農,薄利多銷
4供給價格彈性的影響因素(同樣要聯系實際)
5收入彈性
由於恩格爾定律,可以得出農業的發展趨勢是向下的
三均衡價格理論的應用
支持價格與限制價格(自己看書理解吧,由於沒辦法畫圖,實在不知道怎麼描述)
無論是支持價格還是限制價格,都是不改變需求和供給水平,只改變需求量和供求量,即線不動點動。
CHAP3效用論——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原則
一, 消費者均衡條件
1, 代數分析——基數論——邊際效用分析
MU遞減規律
均衡條件:兩個等式,一個是收入限制,一個是性價比
2.幾何分析——序數論——無差異曲線
消費者偏好:完備性,傳遞性,單調性。前兩個特性體現了消費者是理性的
理解無差異曲線的位置高低所代表的含義。
均衡條件:邊際替代率=價格比
注意:1邊際替代率的含義,是誰替代誰。2理解預算線的移動(平移,斜率)
二, 需求曲線的形成(不太容易出題目)
對著課本看懂推導過程
三, 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價格變化後的結果)
分析替代效應的時候,在同一條無差異曲線上(即,替代效用是在不改變效用的前提下進行的分析)
收入效應:用價格補償線輔助分析
CHAP4生產論(要素使用量如何決定產量)
一, 短期:生產要素部分變化
原理: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確定要素合理投入區域:AP=MP到MP=0的區域。(不能確定是具體的某個點)
二, 長期:要素的最優組合
類似於消費者的效用分析
其中規模報酬——同比例改變兩種生產要素的數量。
CHAP5 成本論(產量如何決定成本)
一, 成本概念
1顯成本和隱成本的區別在於:要素的所有權是否是使用者佔有
2, 生產成本(也叫經濟成本)=顯成本+隱成本
3, 區別會計成本和經濟成本:會計成本不包括正常利潤
4, 正常利潤是企業家才能的報酬;經濟利潤=TR-經濟成本
(企業追求的利潤最大化,是指經濟利潤)
5, 機會成本:不是實際花掉的成本,是放棄的收入。只能發生在資源有多用途的時候,才有說機會成本的意義,比如,土地只有一個用途,就是提供給市場使用,所以沒有機會成本。
二, 短期成本分析
一共有七個成本:STC,SFC,SVC,SAC,SAVC,SAFC,SMC
弄清楚這7個成本之間的關系(用圖解釋),其中知道了SMC,SAVC,SAC就可以知道其他4個。
三, 長期成本分析
1,LTC:是每一個產量的最小的STC的包絡曲線。
所謂的計劃在長期,經營在短期,所有的長期都是在具體的某個短期的成本規模上實現的。
2,LAC:也是包絡曲線
形狀影響因素:A規模經濟或者不經濟B內在經濟或者不經濟
位置影響因素:A外在經濟或者不經濟,例如,行業和國家政策的影響
B,范圍經濟或者不經濟。生產產品的范圍擴大,使得原來的成本降低,則是范圍經濟,反之就是不經濟。例如,銀行業是實行分業經營還是混業經營。
3,LMC
形狀:由規模邊際報酬遞減而決定。
CHAP6完全競爭市場(利潤最大化的產量決策)
一收益規律
TR=P*Q AR=TR/Q=P MR=dTR/dQ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點:d=AP=MP=P
二短期均衡
1, 產量決策:MC=MR=P
2, 盈虧狀況分析:結合書上的圖進行分析。
注意:SFC很大會是企業虧損的原因,但是 不是企業停產的原因。
關閉點所反映的信息是兩個方面:價格和產量。
3, 供給曲線:注意定義域
4, 生產者剩餘:生產者的凈福利。
三.長期均衡 :利潤=0
條件:P=LMC=LAC=SMC=SAC
考慮為什麼利潤=0,企業還繼續生產?
分析:A經濟利潤=0,正常利潤不=0
B若整個社會都是完全競爭,生產什麼都是利潤=0
C,利潤=0是一個長期的趨勢,但短期還是有利潤大於0的機會可能,這就需要企業提高管理和技術,降低成本。
D,當P<minLAC時,不是所有的廠商都退出,由當時的SAVC來決定。
長期供給曲線:A,廠商的不存在,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但有供給行為
B,行業的存在,分成本遞增,不變,遞減三種
CHAP7不完全競爭市場
一, 壟斷市場的決策分析
1, 收益分析
MR=dTR/dQ=d(P.Q)/dQ
MR=P*dQ/dQ+Q*dP/Dq=P+Q*dP/dQ
∴如果dP/dQ=0則MR=P,如果dP/dQ《0,則MR<P
2,壟斷形成的條件(自己看書)
3,產量決策
單一產量決策:MR=MC(用圖理解)
通常壟斷廠商在一開始投入生產的時候,由於消費者對產品不了解或者是初期資本投入過大,一般在短期內會出現虧損。
由於P與SAC的切點位置不固定,所以壟斷廠商不存在一個固定的盈虧點。
壟斷廠商不存在短期的供給曲線
長期內:利潤一定大於0。
在壟斷下,有P>MC,而競爭下P=MC,所以,壟斷下的效率不如競爭市場。
4,價格決策
定價原則:A剝奪消費者剩餘
B,根據價格需求彈性的差異而制定價格
定價策略:價格歧視。對生產成本相同的產品,同時銷售時,對不同消費者實現不同價格。
(區別差別定價:成本不同)
一級價格歧視:每單位產品都按買一個單位產品的最高價格銷售。CS被全部剝奪。
實行一級價格歧視的條件:A市場中消費量較少B市場中消費者通常是一個一個的購買(比如:會計,律師,醫生)。
推論:由於有CS可以剝奪,產量會一直擴大下去,直到P=MC
二級價格歧視:按購買量差異定價(例如:大宗商品)
實行條件:消費數量容易計量的商品,例如,電話,計程車
其原理也是剝奪CS。
三級價格歧視:根據價格需求不同而定價。例如,同一場演出的不同票價。
實行條件:A有字消費者群,能有效區別消費者群體B,不同群體之間的價格需求彈性不相同。
定價原則:價格需求彈性大的價格低,反之高。
總結:價格歧視這部分比較重要,可能會有計算!
二, 壟斷競爭的決策
產品差別—導致壟斷---短期表現
同類產品——導致競爭——長期表現
1需求曲線
有兩條:D和d
2,短期均衡(能用圖分析)
3長期均衡:利潤趨於0(注意圖示)
4,效率比較
與完全競爭市場相同的:A廠商多,產品多;B長期均衡都是利潤趨於0
不同點:A生產效率,Q1<Q2,有多餘生產力,未達到最大潛在生產力。
B,價格,P1《P2;
C,規模 ,LAC1》LAC2
D,經濟效率,P》LMC
三.寡頭壟斷
1,特徵:決策相互影響,沒有需求曲線,均衡不確定。
2,納什均衡(博弈的方法,可考性不大)
每一個廠商做到當其他廠商不變的情況下,自己可能做到的最好情況的選擇
3,古諾模型
假設:兩個廠商,相同產品,成本為0等等。
掌握這個模型的計算方法,給定一個需求函數,能確定每個廠商的產量和價格。
4,思威齊模型——價格剛性
理解折彎的需求曲線
5,卡特爾——價格聯盟,鬆散協議,典型的「囚犯困境「,很不穩定。
卡特爾悖論:當無協議的時候,達成協議比不遵守協議有更大利潤;存在協議的時候,當其他人都遵守協議的時候,自己不遵守,自己有更大利潤。
CHAP8要素需求
一要素需求特點:聯合需求,引致需求
二,生產要素需求原則:邊際的得=邊際的失
1, 使用要素的邊際利益
MRP=dTR/dL=dQ/dL*dTR/dQ=MP*MR
VMP=MP*P
∴P=MR,VMP=MRP(完全競爭市場)
P>MR,VMP>MRP(非完全競爭市場)
2,使用要素的邊際成本
MFC=MP*MC
MFC=W+L*dW/dL
所以,完全競爭,MFC=W。不完全競爭MFC>W
3,原則:MRP=MFC
三,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
1,生產要素市場是競爭的
生產者和供給者都是W的接受者,W給定(dW/dL=0)
⑴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
P=MR,所以有VMP=MRP,MFC=W
使用原則:VMP=W。VMP曲線即為需求曲線。
⑵非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賣方壟斷)
P>MR,VMP》MRP
使用原則:MRP=W。MRP即為需求曲線
總結:只要要素市場是競爭的,總存在一條負斜率的需求曲線,位置受產品價格的MP影響,斜率受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影響。
2,要素市場是非完全競爭的
廠商是要素價格的決定者,dW/dL》0,所以有MFC》W。
⑴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買方壟斷)
原則:VMP=MFC。不存在需求曲線。
⑵不完全競爭市場
原則:MRP=MFC
總結:要素市場非競爭,就不存在要素的需求曲線
CHAP9要素供給
一, 要素供給特點:總量固定,機會成本決定供給量。
二, 要素供給原則:自用的邊際效用=市場用的邊際效用
1, 市場使用的邊際效用
MU=W*A(用A代表貨幣的邊際效用)
2, 自己使用的邊際效用(完全主觀的,個人情況不同)
MU=dTU/dL
3,供給原則:AW=MU
三,供給曲線——無差異曲線的推導
1, 勞動力供給曲線形狀(向後彎曲的原因:用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分析)
2, 資本供給曲線
若所說資本是存量則是垂直供給曲線。
而這里指的是流量,即資本存量的差額。
3, 土地的供給曲線(沒有機會成本,只可以被市場用)
垂直供給曲線
三, 要素價格決定
注意租金的含義:不影響供給量的,供給者得到的報酬。這個時候價格只由需求決定
例如,原來的工資2000元/月,現在換公司,工資至少是2000元。3000,4000,5000等都可以使得人們願意換工作,那假定現在定在5000,那5000-2000=3000就是經濟租金。
五,收入分配結果的分析
1, 均等性:洛倫茨曲線和基尼系數(記得結論就可以)
2, 歐拉定理(一般不會有證明,理解就可以):若企業是規模報酬不變行業,則分配凈盡,無剩餘,廠商無剝削的假象。
這里可以得到一個推論:若企業是規模報酬遞增,則分配有剩餘,所以企業進一步擴大規模直到規模報酬不變;反之則縮小規模
CHAP10一般均衡理論
一般均衡的概念和實現
CHAP11帕累托最優
一,P.O的含義
二,P.O的實現條件(兩個市場內部,兩個市場之間)
三,完全競爭市場和P。O條件
這兩章基本都是圖解和公式,在這就不多寫了,請大家自己看書吧。老師上課說的和書本一樣。有具體不明白的,請大家直接發到論壇上,上過課的同學可以一起討論討論。
CHAP12市場失靈和微觀處理
一市場失靈的原因
1市場不充分:外部影響(缺少產權市場)
公共產品
2競爭不充分:生產壟斷,信息壟斷
3制度不健全:法律,政策等
二壟斷及其對策
1原因:P>MC,資源配置太少
2影響:無謂損失,社會福利下降
在生產上看,效率低;壟斷利潤可以看成壟斷租,那麼企業就會進行「尋租」行為,使得效率更低。
尋租是競爭的,直到所有壟斷租都用於尋租,則停止尋租。
3解決:法律,行政干預,但是效果都不怎麼好。
三外部影響
含義:某人的行為對非當事人造成的損害或者是利益,不可以由價格補償。
影響:私人成本小於社會成本,造成外部不經濟;私人利益小於社會利益,造成外部經濟。
如果私人成本〈私人利益〈社會成本,則資源配置過多;
如果私人利益〈私人成本〈社會利益,則資源配置過少。
解決方法:征說或者補償;內部化。
四, 公共產品
1含義,排他性和競爭性
區別公共品和私人品
2影響:免費搭車。P=MC=0
3政府提供純公共品不等於政府生產
即使是政府提供公共品也不一定就可以達到P。O
五信息不完備及其影響
主要是指信息不對稱,不 充分
1, 逆向選擇:壞的產品驅逐好的產品,原因是在購買前的信息不對稱
例如:A老年人的健康保險,越是不健康的越要買保險
B勞動力市場,只有勞動力本人更了解勞動力自己。
解決:發送信息
2道德風險,
交易行為已經發生,一方不守約,而使得另一方受害。
例如:汽車全險,制訂免賠條款,使得投保人更加小心駕駛
宏觀經濟學
CHAP1概論 1,總收支模型(r,p都不改變)—商品市場均衡
2,IS—LM模型(P不變,r可變)—商品和貨幣兩個市場的均衡
3,IS-LM-BP模型(開放經濟,匯率的因素)
總需求方面引起的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在開放條件下還有外貿,外匯政策,以及蒙代爾•弗萊明模型
總供給方面的政策:短期一般有收入政策,長期有經濟增長政策。但是總供給 方面的宏觀政策不是我們通常說的宏觀經濟政策,因為這些政策在短期內都很難見效。
宏觀上說的長期一般是指影響價格的所有因素都全部發揮作用,價格完全做出反應,又完全彈性。
短期則是說那些因素沒有全部發揮作用,價格反應不充分,有粘性。
傳統正統的流派都認為有長期和短期之分,而新古典則認為沒有。
CHAP2國民收入核算(不用細究)
一關於GDP
1, 一個國家——區別GNP
2, 一段時期:GDP是流量,是當年的產出(注意存貨投資)
3, 商品勞物:最終產品(價值不增加的商品)
4, 市場價值——注意名義和實際之分
另:政府的轉移支付不計入GDP
㈡ 求微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課程相關的視頻 ,越全越好!拜託了!重謝!
宏觀經濟理論周遊列國
http://www.sikaoli.com/V_1002002.shtml 免費的視頻
宏觀經濟學的還有很多主題
㈢ 微觀經濟學,LTC和STC的問題,圖片中畫問號的部分實在理解不了,在短期內………………一直到,e點
在這里根據短期的定義,在短期內,廠商可以調整變動的只有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不能擴大或者縮小規模。即如果這時企業的成本曲線是STC3(縱截距大,生產規模較大),在短期內企業是不能調整規模的,也就是說企業的STC曲線不能變。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產量又是Q2,那麼成本就是STC3在Q2處的值d
㈣ 微觀經濟學在完全競爭企業當中,如果求它的均衡價格和產量,在只給出LTC的情況下,應該怎麼求
怎麼求都行只要對了就可以。
㈤ 微觀經濟學的字母縮寫的意思
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是十分嚴謹,邊際成本等於總成本的變化量除以產量變化量,也就是mc(q)=△tc(q)/△q。
因為總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固定成本一般是不變的,而可變成本會根據產量的變化而變化其中工人的工資就是可變成本,當然可變成本也包括其他的一些成本。所以邊際成本等於工資除以邊際產量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固定成本不變,所以不會隨著產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其他可變成本很小以工資為主要可變成本時也就是總成本的自己主要是工資成本的增加,這種說法是可以說的通的)
㈥ 在微觀經濟學ltc是什麼意思
長期成本曲線,Long-Run Total Cost (LTC)。
在經濟學中,成本函數表示生產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的最低成本。在長期成本曲線是成本函數模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最小的成本,這意味著投入是不固定的。使用長期成本曲線,企業可以擴大生產資料的規模以降低生產商品的成本。
微觀經濟分析中使用了三個主要成本函數(或「曲線」):
1、 長期總成本(LRTC) 是成本函數,表示所有產品的生產總成本。
2、 長期平均成本(LRAC) 是成本函數,表示生產某種商品的每單位平均成本。
3、 長期邊際成本(LRMC) 是成本函數,表示多生產一單位某種商品的成本。
公司理想化的「長期」是指公司在其生產技術中可以採用的投入(例如生產要素)沒有基於時間的限制。
例如,企業不能在短期內增建工廠,但從長遠來看,這種限制並不適用。由於預測引入了復雜性,公司通常假設長期成本基於公司當前面臨的技術、信息和價格。長期成本曲線並不試圖預測公司、技術或行業的變化。它僅反映了在當前期間對更改投入沒有限制的情況下,成本將如何不同。
理想的成本曲線假設技術效率,因為公司總是有盡可能提高技術效率的動機。企業有多種方法來使用不同數量的投入,他們為任何給定的產出量(生產的數量)選擇最低總成本的方法。
例如,如果一家微型企業想要製作一些別針,最便宜的方法可能是聘請一個多面手,買一點廢金屬,讓他在家工作。但是,如果一家公司想要生產數千個別針,可以通過租用工廠、購買專用設備並僱用工廠工人的裝配線在生產別針的每個階段執行專門操作來實現最低的總成本。
在短期內,公司可能沒有時間租用工廠、購買專用工具和僱用工廠工人。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將無法實現短期最低成本,但長期成本會低得多。長期生產選擇的增加意味著長期成本等於或小於短期成本,其他條件不變。
術語曲線並不一定意味著成本函數具有任何曲率。然而,許多經濟模型假設成本曲線是可微的,因此 LRMC 是明確定義的。傳統上,成本曲線的橫軸為數量,縱軸為成本。
規模經濟
長期總成本以規模經濟和規模報酬為導向。
1、規模經濟:對於相對較小的生產水平,企業往往會經歷規模經濟和規模報酬遞增。這是因為經營規模的增加(公司控制下的所有投入按比例增加)會影響生產成本。
2、規模不經濟:對於相對較大的生產水平,企業往往會經歷規模不經濟和規模報酬遞減。這是因為運營規模的增加會影響生產成本。
㈦ 求微觀經濟學第五版高鴻業復習資料
1. 需求供給曲線(概念 形狀 移動 均衡條件及變化);
需求: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數量。購買慾望+購買能力=有效需求 需求量與價格反向變動 向右下方傾斜,斜率為負 分析其他影響因素
供給: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願意而且能夠出售的該商品的數量。提供商品願望+出售能力=有效供給 供給量與價格同向變動 向左上方傾斜,斜率為正 分析其他影響因素
均衡:經濟事物中有關變數在一定條件的相互作用下所達到的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均衡價格即是需求量和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而均衡數量則是此時的數量。
均衡價格的變動得到供求定理:需求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變動,供給變動引起均很價格的反方向變動,引起均很數量的同方向變動。
2. 無差異曲線(等效用線)(概念 形狀 各點之間相同點 兩個特例);
無差異曲線: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
特徵:斜率為負 凸向原點的曲線 有無數條兩兩不相交 離原點越遠效用越高
特例:完全替代品替代比固定不變 向右下方傾斜的直線
完全互補品按固定比例同時使用 折線
3. 預算線(概念 形狀 四種變化);
預算線:在消費者收入和商品價格固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購買的兩種商品的各種組合。向右下方傾斜的直線。
變化:價格都不變收入變化或者價格同比例變化收入不變,平移;
收入不變其中一商品價格變化,變截距;
4. 生產中的短期和長期成本曲線區別;
5. 短期成本(7類 尤其邊際成本)長期成本(3類)(概念 形狀 關系);
短期成本包括總不變成本(TFC),總可變成本(TVC),總成本(TC=TFC+TVC),平均可變成本(AFC),平均可變成本(AVC),平均總成本(AC=TC/Q=AFC+AVC),邊際成本(MC)(短期內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P134析圖解說關系
長期成本包括長期總成本(LTC)(選擇最優生產規模所能達到的最低總成本)、平均成本(LAC)(按產量平均就散的最低總成本)、邊際成本(LMC)(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引起的最低總成本的增量)P140、P144圖
6. 成本利潤(分類 定義及比較);
機會成本概念:把某種資源投入到特定用途後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獲得的最大利益。非實際成本,因人而異;決策者可選項目;並非個人選擇。
成本分類:顯成本(在市場購買要素的實際支出),隱成本(本身擁有的用於生產的要素總價格)經濟成本(機會成本、生產成本)=顯(會計成本)+隱
經濟利潤是企業總收益和總成本之間的差額,正常利潤屬於隱成本。
比較:會計成本<經濟成本、經濟利潤<會計利潤
計算:經濟利潤(超額利潤)=總收益-經濟成本=會計利潤-隱(正常利潤)
7. 需求變動與需求量的變動(同供給);
區別:需求或供給量的變化是由價格引起的變化 而需求供給的變化時除價格之外因素的影響;
需求或供給的變化要移動整個圖象,而量的變化體現在同一線上;
8. 基數和序數效用論(三點)的偏好假設;
基數效用論假設:
序數效用論假設:完全性 可傳遞性 非飽和性
9. 總效用、平均效用、尤其是邊際效用;P60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析圖
一定時間內,消費者從一定數量的商品的消費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總和是總效用(TU);從每單位商品中所得到的效用量是平均效用(AU);而增加以單位商品的消費所得到的總效用量的增量(MU)。
10.產量曲線及曲線間的關系(三種)邊際 最高對應點;
總產量(TP)、平均產量(AP)和邊際產量(MP)之間的關系:TP任何一點切線斜率即是MP;TP的拐點與MP頂點相等,頂點與其零點也相等(二三階段分界線);TP最陡點對應AP頂點,AP於此點與MP相交(一二階段分界線);MP>0,TP增加;MP<0,TP減少;
11.成本曲線及產量曲線之間的關系;
等產量曲線和等成本曲線的切點即可得到利潤最大化的最優生產要素組合
12.等產量曲線(含義 特徵 移動)
含義: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的軌跡
特徵:同等效用線(特例三種,外加一種固定比例投入產量相等圖形為折線)
移動:兩要素增加固定比例的數量,離原點距離越遠,即由原點沿既定射線移動表示產量水平的提高。
13.完全競爭市場的特點(四點);
1.市場上有大量的買賣著;2.每個廠商提供商品完全同質;3.所有資源有完全流動性;4.信息完全
14.需求價格彈性與銷售收入(三種);
富有彈性e>1:銷售收入與商品價格反方向變動
缺乏彈性e<1:銷售收入與商品價格同方向變動
沒有影響e=1 詳細復習P29~P32
15.低檔物品和吉芬物品的區別;
低檔品不一定是吉芬物品,吉芬物品是特殊低檔品
吉芬物品的特殊性:收入效應作用超過替代效應,總效應與價格同方向變動,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
16.短期長期產量曲線(同第12考點的等產量曲線);
17.規模報酬;
遞增(產量增加比例大於各要素增加比例)生產規模擴大後,生產效率有提高;
不變(相等)
遞減(小雨)規模過大
18.完全競爭廠商和行業的需求曲線;P153圖
廠商的是一天由既定市場價格水平出發的水平線,市場的是供需直線相交
19.替代品和互補品;自行舉例
20.邊際效用 邊際技術替代率 商品邊際替代率的遞減規律(理解);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格森定律):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品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連續增加的每一單位總的到的效用增量是遞減的。P60
邊際技術替代率:在維持產量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增加一單位某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時所減少的另一種要素的投入量是遞減的。(等產量曲線在該點的斜率)P113
商品邊際替代率: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一商品的消費量連續增加,消費者為得到的每一單位的商品所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消費數量是地遞減的。P69
21.短期生產三階段及特徵;P108詳解圖
第一階段:AP始終增加達到最大值,MP上升達到最大值然後開始下降,MP> AP,TP始終增加。
第二階段:0<MP<AP, TP遞增,AP遞減,但遞減比率增加。(決策區間)
第三階段:AP遞減,MP<0,TP遞減。
22.替代效應收入效應;替+收=總效應
替代效應:商品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動,從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變動;(不改變消費者的效用水平)正常品其與價格反向變化,低檔品其與價格同向變化
收入效應: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從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變動;(表示消費者效用水平變化,均衡點有由一條等效用線移到另一條上)正常品其與價格同向變化,低檔品其與價格同向變化
23.恩格爾定理(內容及曲線)某單選;
恩格爾定理:
恩格爾曲線表示消費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對某商品的需求量。情況分為正常品劣等品還有必需品奢侈品。P79圖
24.生產要素;
勞動:體力、智力;土地:地,森林,水域,礦藏;資本:實物(廠房設備,燃料原料)、貨幣;企業家;技術:有形(文字表格、數據配方)、無形(生產經驗、技能);信息:產銷信息,消費者信息,情報數據。
25.生產者剩餘 生產者均衡(概念 條件)消費者剩餘(CS) 消費者均衡;
生產者剩餘:廠商在提供一定數量的某種產品時實際接受的總支付和願意接受的最小總支付之間的差額。(只要總收益大於可變總成本就有剩餘即實際賺得的錢)
生產者均衡:
消費者剩餘: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願意支付的最高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
消費者均衡:消費者實現最大效用時不想在增加或減少任何商品購買數量的相對靜止狀態。條件:消費者收入、商品價格、消費者偏好固定。P61、P75公式。
計算題的話,彈性,均衡值的求法,還有課本兒後邊兒習題里邊兒有幾個比較經典的題P54第二題、P55第九題、P96第二題、P126第十三題、P148第四題、第五題,個人覺得挺經典額,應付考試的話應該夠了……
至於上邊兒的內容是我們老師劃了重點之後,自己考課本兒總結的。我們用的教材也是第五版的西經中的微經高鴻業主編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㈧ 微觀經濟學ltc是什麼意思
長期總成本曲線(long-run total cost)。
長期成本曲線是成本函數模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最小的成本,這意味著投入是不固定的。使用長期成本曲線,企業可以擴大生產資料的規模以降低生產商品的成本。
微觀經濟分析中使用了三個主要成本函數(或「曲線」):
1、 長期總成本(LRTC) 是成本函數,表示所有產品的生產總成本。
2、 長期平均成本(LRAC) 是成本函數,表示生產某種商品的每單位平均成本。
3、 長期邊際成本(LRMC) 是成本函數,表示多生產一單位某種商品的成本。
公司理想化的「長期」是指公司在其生產技術中可以採用的投入(例如生產要素)沒有基於時間的限制。
例如,企業不能在短期內增建工廠,但從長遠來看,這種限制並不適用。由於預測引入了復雜性,公司通常假設長期成本基於公司當前面臨的技術、信息和價格。長期成本曲線並不試圖預測公司、技術或行業的變化。它僅反映了在當前期間對更改投入沒有限制的情況下,成本將如何不同。
特徵
長期總成本LTC曲線是從原點出發向右上方傾斜的。當產量為零時,長期總成本為零,以後隨著產量的增加,長期總成本是增加的。
長期總成本LTC曲線的斜率先遞增速度增加;進而以遞減速度增加,經拐點之後,又變為以遞增的速度增加。
LTC曲線的形狀主要是由規模經濟因素決定的。在開始生產時,要投入大量生產要素,而當產量少時,這些生產要素無法得到充分利用,因此,LTC曲線很陡。
隨著產量的增加,生產要素開始得到充分利用,這時成本增加的比率小於產量增加的比率,表現為規模報酬遞增。最後,由於規模報酬遞減,成本的增加比率又大於產量增加的比率。
可見,LTC曲線的特徵是由規模報酬的變化所決定的。
㈨ 跪求此微觀經濟學解答
請把LTC和Q寫清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