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zurich大學物理系
⑴ 德國哪個大學物理系本科最強
德國大學裡面,物理系本科最強的,按照2017年的QS全球排名,慕尼黑大學(並列第16位)、慕尼黑工業大學(並列第19位)、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並列第31位)、海德堡大學(第35位)和亞琛工業大學(第36位)都位於全球前50名之內,都屬於德國頂尖的水平
⑵ 有理論物理專業的大學有哪些
理論物理是研究生專業,本科一般叫物理學,大學讀完物理學本科後你可以選擇讀理論物理專業的研究生
2009年中國大學物理學專業排名
學校代碼及名稱 整體水平
排名 得分
10284 南京大學 1 95
1035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 92
10001 北京大學 3 91
10003 清華大學 4 88
10246 復旦大學 5 85
10335 浙江大學
10558 中山大學 7 81
10055 南開大學 8 79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9 76
10486 武漢大學
10183 吉林大學 11 75
10610 四川大學
10422 山東大學 13 74
10730 蘭州大學
10027 北京師范大學 15 73
10247 同濟大學
10459 鄭州大學
10511 華中師范大學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19 72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 21 71
10108 山西大學
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
10269 華東師范大學
10384 廈門大學 25 70
10699 西北工業大學
90002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10005 北京工業大學 28 69
10002 中國人民大學 29 68
10280 上海大學 30 67
10286 東南大學
10542 湖南師范大學
10701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10007 北京理工大學 34 66
10075 河北大學
10532 湖南大學
10593 廣西大學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38 65
10140 遼寧大學
10217 哈爾濱工程大學
10533 中南大學
10611 重慶大學
10673 雲南大學
10094 河北師范大學 44 64
10200 東北師范大學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10636 四川師范大學
10736 西北師范大學
11066 煙台大學
10345 浙江師范大學 50 63
10475 河南大學
10010 北京化工大學 52 62
10252 上海理工大學
10079 華北電力大學 54 61
招收理論物理專業研究生的院校:
北京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南京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南開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南開大學 浙江大學 復旦大學 蘭州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同濟大學 天津大學四川大學 吉林大學 武漢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中國科學院 華東師范大學 東北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中國科學院 鄭州大學 河北大學 中山大學 廈門大學。。。。。。。。。。。。。。很多。。。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⑶ 請問從國內一流大學申請瑞士蘇黎世大學或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物理系研究生專業需要哪些條件
對於來蘇黎世申請就讀研究生的中國留學生基本要滿足以下條件:
- 擁有中國大學畢業證(學制最少三年)。
- 通過蘇黎世大學的入學語言考試或擁有至少C1水平的德語能力證書。
以下是被蘇黎世大學所承認的德語水平證書:
·歌德學院C1水平證書
·歌德學院C2水平證書
·歌德學院ZOP高級德語水平證書
·德語小文憑(KDS)
·德語大文憑(GDS)
·文化部長聯席會議德語文憑(DSDII或DSDIII)
·telc德語C1水平證書
·德福考試文憑(TestDaF)-每考試項目最低4分
·奧地利德語文憑C1、C2級
⑷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文化傳統
沃爾夫岡·泡利講座
為紀念1958年12月15日去世的該校物理學教授、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沃爾夫岡·泡利,蘇黎世理工數學和物理學系於1962年起舉辦「沃爾夫岡·泡利講座」。講座一般於每年十二月或一月舉行,邀請一位著名科學家在一周內舉行三次系列講座,內容集中於數學、物理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領域。自1962年生物物理學家馬克斯·德爾布呂克(196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演講以來,沃爾夫岡·泡利講座已舉行了四十餘屆,其中有24位演講者是諾貝爾獎得主。2005年,為紀念建校150周年和世界物理年,講座邀請了17位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舉行研討會。近年講座一般於每年五六月間一周的周一、二、四晚上在主樓最大的教室Auditorium Maximum舉行。
ETH日
ETH日(ETH-Tag)每年於11月20日校慶日左右舉行,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學術節日(Dies academicus)。這一天在主樓會有一系列活動,包括獎勵優秀學生論文、頒發榮譽博士學位等。
Polyball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年度舞會Polyball始於1860年代,於每年十一月底在主樓舉行,面向公眾開放,是該校最隆重的年度活動,也是歐洲最大的舞會。
賽艇
自1951年起,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與相鄰的蘇黎世大學每年在市中心的利馬特河上舉行師生劃艇比賽(Uni-Poly Rudermatch),吸引全市公眾觀看。
⑸ 歐洲IDEA聯盟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德語: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簡稱ETH Zürich),2011世界三大大學排行: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行全球第15名,US news世界大學排行全球第18名,QS高等教育評價世界大學排行全球第15名。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是歐洲最富盛名的理工大學,有著歐洲大陸第一理工大學的美譽,在全球范圍與麻省理工學院享有同樣的聲譽。該校來自八十多個國家的一萬八千名師生分布於16個系,教研領域涵蓋建築、工程學、數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誕生了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2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是世界最著名的理工大學之一。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創立於1855年,與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及其他四家聯邦研究機構一起組成ETH-Bereich聯合體,隸屬於瑞士聯邦內政部。該校還是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IDEA聯盟等國際高校合作組織的成員。
1854年2月7日,經過長期關於在州立大學外另立聯邦高校必要性之討論,瑞士聯邦通過了建立聯邦理工學校的法律。1855年10月16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校(Eidgenössische Polytechnische Schule)在蘇黎世成立。1909年,該校進行課程改革,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學,並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11年,更為現名聯邦理工學院(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1993年,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與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及其他四家聯邦研究機構一起組成ETH-Bereich聯合體,隸屬於瑞士聯邦內政部。
為紀念1958年12月15日去世的該校物理學教授、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沃爾夫岡·泡利,蘇黎世理工數學和物理學系於1962年起舉辦「沃爾夫岡·泡利講座」。講座一般於每年十二月或一月舉行,邀請一位著名科學家在一周內舉行三次系列講座,內容集中於數學、物理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領域。自1962年生物物理學家馬克斯·德爾布呂克(196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演講以來,沃爾夫岡·泡利講座已舉行了四十餘屆,其中有24位演講者是諾貝爾獎得主。2005年,為紀念建校150周年和世界物理年,講座邀請了17位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舉行研討會。近年講座一般於每年五六月間一周的周一、二、四晚上在主樓最大的教室Auditorium Maximum舉行。
ETH日(ETH-Tag)每年於11月20日校慶日左右舉行,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學術節日(Dies academicus)。這一天在主樓會有一系列活動,包括獎勵優秀學生論文、頒發榮譽博士學位等。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年度舞會Polyball始於1860年代,於每年十一月底在主樓舉行,面向公眾開放,是該校最隆重的年度活動,也是歐洲最大的舞會。
自1951年起,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與相鄰的蘇黎世大學每年在市中心的利馬特河上舉行師生劃艇比賽(Uni-Poly Rudermatch),吸引全市公眾觀看。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誕生了一大批對瑞士乃至世界有影響力的人物,包括愛因斯坦等21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她的許多畢業生成為瑞士政商學界要人。
⑹ 最新的世界物理專業大學排名
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S 美國的大學
2 Massachusetts Inst of Tech US美國的
3 Stanford University US山副大學美國的
4 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India印度的
5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UK英國的
6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美國的
7 Tokyo University Japan日本東京的
8 Cambridge University UK英國的
9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新加坡
10 Beijing University China北京大學
11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apan日本東京
12 Oxford University UK英國
13 Harvard University US美國的
14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US
15 Tsing Hua University China
16 ETH Zurich Switzerland
17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S
18 Monash University Australia
19 Ecole Polytechnique France
20 Hong Kong Uni of Sci and Tech Hong Kong
21 Illinois University US
22 Melbourne University Australia
23 Kyoto University Japan
24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etherlands
25 Pure University US
26 New South Wales University Australia
27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S
28 Massachusetts University US
29 Technion - Israel Inst of Tech Israel
30 Cornell University US
31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ustralia
32 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 Belgium
33 Nanyang University Singapore
34 Princeton University US
35 Michigan University US
3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S
37 Korea Adv Inst of Sci and Tech South Korea
38 Aachen RWTH Germany
39 Technical University Berlin Germany
40 Toronto University Canada
41 Ecole Poly Fédérale de Lausanne Switzerland
42 China University of Sci and Tech China
43 Osaka University Japan
44 Vienna Technology University Austria
45 Manchester University & Umist UK
46 Technical University Munich Germany
47 Queensland University Australia
48 Sydney University Australia
49 Helsinki University Technol Finland
50 Texas A&M University US
51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 Sweden
52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5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S
54 Adelaide University Australia
55 McGill University Canada
56 Wisconsin University US
57 Auckland University New Zealand
58 Yale University US
59 Waterloo University Canada
60 Technical University, Denmark Denmark
61 Glasgow University UK
62 Penn State University US
63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 Russia
64 Karlsruhe University Germany
65 St 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 Russia
66 Politecnico Di Milano Italy
67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South Korea
68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etherlands
69 Stuttgart University Germany
70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US
71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weden
72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wan
73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Paris France
73 Boston University US
75 Twente University Netherlands
76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US
77 Montpellier University France
78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China
79 Tohoku University Japan
79 Edinburgh University UK
81 Hamburg University Germany
82 Bologna University Italy
83 Fudan University China
84 UC, Santa Barbara US
85 Norwegian University Sci and Tech Norway
86 Pennsylvania University US
87 Columbia University US
88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US
89 Chicago University US
90 Paris VI, Pierre et Marie Curie France
91 Trinity College Dublin Ireland
92 Roma La Sapienza University Italy
93 Technical University, Sydney Australia
94 Grenoble 1 University France
95 Chinese University Hong Kong Hong Kong
96 Nanjing University China
97 Birmingham University UK
98 TH Darmstadt Germany
99 Sheffield University UK
100 RMIT University Australia
⑺ 世界上哪個大學的物理學專業最好
麻省理工學院
⑻ ETH和蘇黎世大學到底哪個才是愛因斯坦的母校
愛因斯坦十六歲時報考瑞士蘇黎世的聯邦工業大學工程系,可是入學考試卻告以失敗。看過他的數學和物理考卷的該校物理學家韋伯先生卻慧眼識英才,幫他進入了大學學習。
⑼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知名校友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誕生了一大批對瑞士乃至世界有影響力的人物,包括愛因斯坦等21位諾貝爾獎得主,她的許多畢業生成為瑞士政商學界要人。
諾貝爾獎得主 1901 物理 威廉·倫琴 畢業生 1913 化學 阿爾弗雷德·維爾納 教授 1915 化學 里夏德·維爾施泰特 教授 1918 化學 弗里茨·哈伯 畢業生 1920 物理 夏爾·紀堯姆 畢業生 1921 物理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畢業生及教授 1936 化學 彼得·德拜 教授 1938 化學 里夏德·庫恩 教授 1939 化學 拉沃斯拉夫·魯日奇卡 教授 1943 物理 奧托·施特恩 教師 1945 物理 沃爾夫岡·泡利 教授 1950 醫學 塔德烏什·賴希施泰因 畢業生 1952 物理 費利克斯·布洛赫 畢業生 1953 化學 赫爾曼·施陶丁格 教師 1975 化學 弗拉迪米爾·普雷洛格 教授 1978 醫學 沃納·亞伯 畢業生 1986 物理 海因里希·羅雷爾 畢業生 1987 物理 約翰內斯·貝德諾爾茨 畢業生 1987 物理 卡爾·米勒 畢業生 1991 化學 理查德·恩斯特 畢業生及教授 2002 化學 庫爾特·維特里希 教授 其他傑出校友
沃納·馮·布勞恩,畢業生。火箭專家,二十世紀航天事業的先驅之一。
約翰·馮·諾伊曼,畢業生。數學家,對數學、物理、經濟學、計算機科學等都做出過巨大貢獻。
曼洛頓·馬克,畢業生。發明第一台凈水設備,被稱為凈水設備之父,世界健康飲水標准制定者,被歐盟各國一致採納並完善沿用至今。
格奧爾格·康托爾,畢業生。數學家,集合論的創始人。
華人
周培源,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博士後。理論物理學家、流體力學家,歷任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湯德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博士。礦山機電領域著名專家和奠基者,歷任同濟大學、中國礦業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英龍,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博士。台灣企業家,曾兼任台灣大學教授。
吳啟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博士。智能控制專家,歷任同濟大學教授、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副部長。
許靖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地質學家,歷任該學院地球科學院院長、地質研究所所長。
李靜海,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博士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ETH的十大科學家
斯托多拉:歷史上最早研究動態系統穩定性的科學家,他和另一個同校教授胡爾維茨在1892年找到了系統傳輸方程根的正負性和動態系統穩定性之間的關系。
倫琴:X光的發現者,曾是ETH的副校長,他於1901年獲得了第一個諾貝爾物理獎。
威爾斯台塔爾:發現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獲1915年諾貝爾化學獎。
愛因斯坦: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的獲得者,1896年考入蘇黎世聯邦工學院,幾年後當他成了該校的教授時,還是一樣的曲高和寡,沒人聽得懂他在講什麼。
理查德昆:發現維生素和胡蘿卜素,獲193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沃爾夫岡·泡利:揭露了原子中電子雲的排列規律,發現了泡利不相容原理。獲1945年諾貝爾物理獎。
理查德·歐內斯:發現核磁共振,獲199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尼克勞斯·沃思:發明了Pascal語言、Mola-2和Oberon,獲1987年的圖靈獎。
榮格:瑞士心理學家,在1912發表的《潛意識心理學》是心理學上一個巨大的里程碑。他被無數的大學授予榮譽博士。
Jakob Ackeret:空氣動力學的先鋒,對超音速發動機和火箭成功研究。
⑽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分為哪些系要准確 還有他那兒主要說什麼語種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德語名 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簡稱ETH Zürich,英文名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是世界最著名的理工大學之一,在全世界范圍亦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享有同樣崇高的聲譽,連續多年位居歐洲大陸理工高校翹首,享有"歐陸第一名校"的美譽。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是瑞士聯邦政府為了國家工業化的需要,在1855年建立的,這是第一所聯邦所屬的大學。這所大學開始只有工民建、森林科學、機械工程和化學等學科,後來又增加了人文、社會和政治學。該校現有來自於一百多個國家的兩萬六千名師生分布於16個系,教研領域涵蓋建築、工程學、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截止06年誕生了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21位諾貝爾獎得主,是目前世界大學獲諾貝爾獎人數最多的學校之一,現今仍有數位獲獎者在教學科研第一線,該校還是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IDEA聯盟等國際高校合作組織的成員。
蘇黎世理工學院由分為5大類的16個院系組成,其中:
建築類:
建築系(ARCH)
土木、環保及測繪系(BAUG)
工程科學類:
生物系統(BSSE)
計算機系(INFK)
計算機技術和電氣工程系(ITET)
機械和加工工程系(MAVT)
材料學系(MATL)
自然科學、數學類:
生物系(BIOL)
化學與生物科學系(CHAB)
數學系(MATH)
物理系(PHYS)
系統化科學類:
地球科學系(ERDW)
健康科學及技術系(HEST)
環境系統學系(USYS)
管理及社會科學類:
管理、技術及經濟系(MTEC)
人文、社會及政治學系(GESS)
瑞士主要有德、法、意及拉丁羅曼語為官方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