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作品
⑴ 著名建築師是誰
戴帆(DAI FAN)創立了先鋒室內與建築設計事務所——共振設計集團與DESTROY建築事務所⌄共振設計集團與DESTROY建築事務所也是當代亞洲和中國知名度最高的頂級設計集團。曾榮獲環球設計大獎、亞洲設計大獎,在學術界和公眾中享有廣泛聲譽。
⑵ opensea eth上傳作品交gas費幹嘛的
OpenSea的收藏品管理器允許NFT創作者不提前支付汽油費,而是等到NFT被購買或轉移到連鎖店。上個月,我們一直在OpenSea上測試一項新技術,以幫助用戶創建異構令牌(NFT),而無需支付汽油費。這是第一個完全免費的NFT製作人,現在它完全運行在區塊鏈乙太網上。
為了滿足加密藝術創作者的剛需,現有最大 NFT 交易平台 OpenSea 在12月29日正式推出的作品集管理器(Collection Manager),讓創作者無須在作品售出前就花費上鏈成本,只有 NFT 被消費者買下或者轉讓時才需要支付 GAS 費用。
⑶ 新手如何製作NFT藝術品
需要用到的工具:
1、一幅您的作品
2、NFTCN鍛造網站
3、一個數字錢包(備選)
第一步:我們登錄NFTCN的網站,點擊成為藝術家
這里提醒一點,NFT對作品要求一定要原創的哦,如果你上傳的作品是盜版的,那如果有證據或者舉報,那您的作品也將被下架,您的所有的作品也會暫時性下架,所有作品重新審核! 最後他們審核是通過郵箱通知的!也請留意下您的郵箱;
NFTcn和opensea的區別也說一下:
opensea的鍛造是免費的,但是出售需要一筆不小的ETH的礦工費;
NFTCN是鍛造+出售是一起綁定的,NFTCN除了在自身平台上架之外,還會幫作品再opensea同步發售!
⑷ 赫爾佐格是誰
赫爾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 Architekten, BSA/SIA/ETH (HdeM) )是一家瑞士建築事務所,1978年成立於瑞士巴塞爾,總部亦設於此。它的創辦人和資深合作人,雅克·赫爾佐格(Jacques Herzog)和埃爾·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都曾就讀於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他們最為著名的作品有將巨大的倫敦河岸發電站(Bankside Power Station)改造為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雅克·赫爾佐格與埃爾·德·梅隆是哈佛大學設計研究所(Harvard Graate School of Design)和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的訪問教授。
2002年,赫爾佐格和德梅隆獲得了建築業的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赫爾佐格和德梅隆早期的作品具有抽象派還原的風格,受到極簡主義的影響。然而,他們近年來的作品,例如東京普拉達(Prada)旗艦店,巴塞羅那Forum Building,以及為2008年奧運會而設計的北京國家體育場卻流露出一種變化的趨勢。
⑸ 什麼是NFT,NFT交易平台有哪些
NFT是Non-Fungible Tokens的縮寫,意思是不可互換的代幣,它是相對於可互換的代幣而言的。不可互換的代幣也稱為非同質代幣。
什麼是可互換的代幣?比如BTC、ETH這些代幣都是同質代幣,所以相互之間是可互換的,也就是說,你的一枚ETH和我的一枚ETH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具有相同的屬性、價格。而不可互換的代幣,或者非同質代幣,它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是藝術品,每件都不一樣。它們之間無法相互替換,所以稱之為不可互換代幣或非同質代幣。
NFT不像BTC和ETH可以分割為0.1或者0.0002,NFT的單位永遠為1,NFT的典型特徵就是唯一性和稀缺性。
NFT市場在加密領域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主要是從加密貓開始的。2017年的Cryptokitties作為首款現象級加密游戲應用,率先將NFT帶入了大眾的視野,每一隻加密貓都對應著鏈上的一個NFT代幣有唯一的ID和基因,不同貓的基因進行組合,得到新NFT代幣表示的貓在市場上進行拍賣,其中最貴一隻貓賣出了幾十萬的天價。
NFT因17年的以太貓而火,開創了以太坊上的協議ERC721,稱為以太坊上的第一個NFT標准。
OpenSea:成立於 2018 年,是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全球數字物品買賣市場。OpenSea 的定位是業界領先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centralized Exchange,DEX),提供點對點(peer-to-peer)的以太坊同質化代幣(NFT)交易。
Nifty Gateway :是一個受監管的、非同質化代幣(NFT)的貨幣市場,利用 Gemini 的後端基礎設施建立了美元兌換平台。在平台上,用戶可以用信用卡購買 NFT,出售時可直接兌現到銀行帳戶中。
MakersPlace :於 2016 年發布,是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為藝術家和創作者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平台,用於鑄造代表其作品的 NFT。藉助區塊鏈技術,收藏者通過 MakersPlace 獲得的每個數字創作都是由創作者簽名和發行的獨特的數字創作。
Rarible :是 NFT 發行與交易平台,創建和出售由區塊鏈保護的數字藏品。該平台是一個供用戶鑄造、銷售和創建收藏品的開源的、非託管的平台。任何用戶都可以進入 Rarible,創作和展示自己的藝術品,也可以用以太坊代幣購買藝術品來收藏。
SuperRare:成立於 2017 年,被譽為擁有全球數字藝術家網路的互聯網數字藝術市場,擁有近 700位藝術家。Super Rare基於區塊鏈技術,遵循 ERC721 標准,藝術品的整個歷史和起源都可以在分布式賬本上追蹤,任何人都無法作弊造假。
VIV3 :今年剛剛發布,是 Flow 公鏈上第一個綜合市場。VIV3 的成立是從物理所有權向數字所有權轉變的開端,旨在讓十億人能夠創造、交易和擁有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作品。Flow 是一個高度可擴展、可組合的智能合約平台,它能夠在不影響去中心化的前提下提供主流級應用所需的性能。
⑹ 誰知道BEETHVEN的作品
貝多芬作品集
作品類型 作品名 原名 作品編號 創作時間 調式
交響曲 第一交響曲 Symphonie No.1 Op.21 1794--1796 C大調
交響曲 第二交響曲 Symphonie No.2 Op.36 1801-1802.10 D大調
交響曲 第三交響曲 (英雄) Symphonie No.3 OP.55 1803-1804 降E大調
交響曲 第四交響曲 Symphonie No.4 Op.60 1806.10 降B大調
交響曲 第五交響曲 (命運) Symphonie No.5 Op.67 1804-1808 C小調
交響曲 第六交響曲 (田園) Symphonie No.6 Op.68 1807---1808 F大調
交響曲 第七交響曲 Symphonie No.7 Op.92 1811-1812.6 A大調
交響曲 第八交響曲 Symphonie No.8 Op.93 1811-1812.10 F大調
交響曲 第九交響曲 (合唱) Symphonie No.9 Op.125 1824.2 D小調
交響曲 第十交響曲 Symphonie No.10 遺稿
交響曲 戰爭交響曲 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調
序曲 萊奧諾拉 Leonore Overtures No.1-1805 No.2-1805 No.3-1806 No.4-1814
序曲 艾格蒙特 Egmond 1809
序曲 科里奧蘭 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調
舞劇 普羅米修斯的生民 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 Op.43 1800-1801
序曲 斯蒂芬國王 King Stephen Op.112 1811
序曲 向大廈獻禮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調
騎士芭蕾音樂 Musik Zu einem Ritterballett WoO.1 1790-1791
序曲 命名日慶典序曲 Ouverture 「Namensfeier」 Op.115 1814 C大調
雅典的廢墟 The ruins of Athens Op.113
舞曲 12首小步舞曲 12Menuette WoO.7 1795
舞曲 12首德國舞曲 12 Dertsche Tanze WoO.8 1795
舞曲 12首對舞曲 12 Kontratanze WoO.14 1800-1802
舞曲 6首蘭德勒舞曲 6 Landlerische Tanze WoO.15 1802 D大調
舞曲 11首維也納舞曲 11 Wienertanze WoO.17 1818-1820
舞曲 慶賀小步舞曲 Grarulations Menuett WoO.3 1822
進行曲 為樂隊而作的進行曲(6首) Marsh for Orchetra WoO.18-22,24,29 1809-1810
協奏曲 第一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1 Op.15 1796 C大調
協奏曲 第二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2 Op.19 1794-1795 降B大調
協奏曲 第三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3 Op.37 1800 C小調
協奏曲 第四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4 Op.58 1805-1806 G大調
協奏曲 第五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5 Op.78 降E大調
協奏曲 第六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D Op.61 1807
協奏曲 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E flat WoO.4 1784
迴旋曲 鋼琴與樂隊的降B大調迴旋曲 Rondo for Pinao and Orchestra in B flat WoO.6 1795
幻想曲 合唱幻想曲 Fantasie fur Klavier,Chor Und Orchester Op.80 1808 C小調
協奏曲 為小提琴,大提琴,鋼琴三重奏 Triple Concerto for vilin Cello and Piano Op.56 1803-1804 C大調
http://cache..com/c?word=%B1%B4%B6%E0%B7%D2%3B%D7%F7%C6%B7&url=http%3A//www%2Elibnet%2Esh%2Ecn/music/gdjp/bdfzp1%2Ehtm&b=0&a=2&user=
⑺ 貝多芬簡介
路德維希.貝多芬,1770--1827,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1770年12月17日,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恩。
他的祖父和父親是宮廷音樂家,父親在當地的樂團里唱合唱。也許是遺傳也或許是熏陶,幼年的他被父親發現有不同尋常的音樂天賦,在父親的指導下貝多芬開始接觸音樂,四歲開始學習語管鋼琴和提琴,在父親的嚴厲監督下每日每夜的練琴。父親希望把他培養成第二個莫扎特。貝多芬八歲開始了登台演出。
莫扎特去世2年之後。貝多芬搬到了維也納。那時他22歲。在這里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導師海頓。他開始在約瑟夫海頓那裡學習作曲。貝多芬因為其獨特的演奏技巧,開始嶄露頭角。短短十年間就創造出了c小調交響曲、獻給遠方的愛人、田園交響曲等著名作品。如同聽過其演奏的觀眾所說「他知道如何去吸引每一位聽眾,常常讓他們熱淚盈眶......「因此他也得到了資金資助。
1790年之後的時間里,26歲的貝多芬的聽力開始出現了問題,為此他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心情日益壓抑。富有天賦的貝多芬卻沒有因為耳鳴停止自己的創作,聽從內心感覺,他依然作曲。但是耳鳴帶來的影響卻是讓他無法掌控自己的手指在按下琴鍵時的力度。這讓他絕望。
1802年,貝多芬在維也納寫下了遺囑-「海利根斯塔特遺囑」。遺囑中寫到「我本該結束我的生命,只是我的藝術挽留了我。」
1803-1813年,在這期間貝多芬創作了六部交響曲。最傑出的是英雄交響曲、第七交響曲以及第九合唱交響曲。1803年的「英雄」交響曲改變了交響曲的傳統歷史方向,震撼了聽眾。舒曼曾說:「盡管你時常聽到這部交響曲,但它對你總是有一股不變的威力—正像自然界的現象雖然時時發生,卻總教人感到驚恐一樣。」恩格斯在聽了《命運交響曲》之後,他贊美道:如果你不知道這奇妙的東西,那麼你一生就算什麼也沒有聽見。」「那種完全的絕望的悲哀,那種憂傷的痛苦」「那種愛情的溫柔的優思」恩格斯短短的幾句話,講出了《命運交響曲》的精髓。
1814年,這個時候的貝多芬已經完全失聰,幾乎隱退。他的音樂也對聽眾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他賦予了音樂宏偉的氣勢,震撼著聽眾的心靈。
1827年3月26日晚5時45分,貝多芬逝世。結束了他苦難又榮耀的一生。貝多芬的一生充滿了對生命的期盼和尊重,他曾經說過「如此美麗的人生我願再活1000次。」他說:我聽到樹木、岩石在歌唱。他的作品,滌盪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
⑻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是德裔美國物理學家(擁有瑞士國籍),思想家及哲學家,猶太人,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系」的提出者,「決定論量子力學詮釋」的捍衛者(振動的粒子)——不擲骰子的上帝。 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中文名: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外文名: Albert Einstein
國籍: 美國、瑞士雙重國籍
民族: 猶太族
出生地: 德國烏爾姆市
出生日期: 1879年3月14日
逝世日期: 1955年4月18日
畢業院校: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主要成就: 提出相對論及質能方程
解釋光電效應
推動量子力學的發展
代表作品: 《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廣義相對論的基礎》
簡介
世界第一獎獲得者愛因斯坦全名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十大傑出物理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愛因斯坦的照片(20張)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在伯爾尼專利局任職,在蘇黎世工業大學、布拉格德意志擔任大學教授。1913年返德國,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和柏林洪堡大學教授,並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1933年因受納粹政權迫害,遷居美國,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教授,從事理論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國國籍。 有一句熟悉的格言是:「任何事都是相對的。」但愛因斯坦的理論不是這一哲學式陳詞濫調的重復,而更是一種精確的用數學表述的方法。此方法中,科學的度量是相對的。顯而易見,對於時間和空間的主觀感受依賴於觀測者本身。 在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有一天德皇軍隊通過慕尼黑的市街,好奇的人們都湧向窗前喝彩助興,小孩子們則為士兵發亮的頭盔和整齊的腳步而嚮往,但愛因斯坦卻恐懼得躲了起來,他既瞧不起又害怕這些「打仗的妖怪」,並要求他的母親把他帶到自己永遠也不會變成這種妖怪的國土去。中學時愛因斯坦放棄了德國國籍,可他並不申請加入義大利國籍,他要做一個不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大戰過後,愛因斯坦試圖在現實的基礎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的夢想,並且在「敵國」里作了一連串「和平」演說。他的思想和行動,使他險遭殺身之禍:一個抱有帝國主義野心的俄國貴族女刺客把槍口偷偷對准了他;德國右翼刺客們的黑名單上也出現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名字;希特勒懸賞兩萬馬克要他的人頭。為了使自己與這個世界保持「和諧」,愛因斯坦不得不從義大利遷到荷蘭,又從荷蘭遷居美國,而且加入了美國國籍。他認為,在美國這個國度里,各階級的人們都能在勉強過得去的友誼中生存下去。 (節選自《應用寫作》學術月刊1985年第5-6期《愛因斯坦的反省》)
十九世紀末期是物理學的大變革時期,愛因斯坦從實驗事實出發,重新考查了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理論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 他的廣義相對論對天體物理學、特別是理論天體物理學有很大的影響。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成功地揭示了能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 堅守著「上帝擲骰子」的量子論詮釋(微粒子振動與平動的矢量和)的決定論陣地,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恆星能源來源的難題。 近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高能物理現象,狹義相對論已成為解釋這種現象的一種最基本的理論工具。其廣義相對論也解決了一個天文學上多年的不解之謎——水星近日點的進動[這是牛頓引力理論無法解釋的,並推斷出後來被驗證了的光線彎曲現象,還成為後來許多天文概念的理論基礎。 2009年10月4日,諾貝爾基金會評選「1921年物理學獎得主愛因斯坦」為諾貝爾獎百餘年歷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獲獎者之一。(其他兩位是1964年和平獎得主馬丁路德金、1979年和平獎得主德蘭修女。)
編輯本段成長履歷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時30分,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Ulm, Kingdom of Württemberg, German Empire)班霍夫街135號。父母都是猶太人。父名赫爾曼·愛因斯坦,母親玻琳。 1881年11月18日,愛因斯坦的妹妹瑪婭在慕尼黑出生。 1884年,愛因斯坦對袖珍羅盤著迷。 1885年,愛因斯坦開始學小提琴。 1886年,愛因斯 5歲的愛因斯坦和3歲的妹妹
坦在慕尼黑公立學校(Council School)讀書;在家裡學習猶太教的教規。 1888年,愛因斯坦入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學習。在學校繼續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儀式。弗里德曼是指導老師。 1889年,在醫科大學生塔爾梅引導下,讀通俗科學讀物和哲學著作。 1891年,自學歐幾里德幾何學(Euclidean geometry),感到狂熱的喜愛,同時開始自學高等數學。愛因斯坦開始懷疑歐幾里德的假定。 1892年,開始讀康德(Immanuel Kant)的著作。 1894年,愛因斯坦一家移居義大利。 1895年,自學完微積分(calculus)。 同年,愛因斯坦在瑞士理工學院(德文首字母縮寫詞ETH)的入學考試失敗。 1896年,獲阿勞中學畢業證書。10月29日,愛因斯坦遷居蘇黎世並在瑞士理工學院就讀。 愛因斯坦
1899年10月19日,愛因斯坦正式申請瑞士公民權。 1900年8月愛因斯坦畢業於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12月完成論文《由毛細管現象得到的推論》,次年發表在萊比錫《物理學雜志》上並入瑞士籍。 1901年3月21日,取得瑞士國籍。在這一年5-7月完成電勢差的熱力學理論的論文。 1902年6月16日,被瑞士伯爾尼專利局僱傭。 1903年,他與大學同學米列娃.瑪麗克結婚。 1904年9月,由專利局的試用人員轉為正式三級技術員。 1905年3月,發表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4月向蘇黎世大學提出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博士學位。5月完成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獨立而完整地提出狹義相對性原理,開創物理學的新紀元。 1906年4月,晉升為專利局二級技術員。11月完成固體比熱的論文,這是關於固體的量子論的第一篇論文。 生活中的愛因斯坦(8張) 1907年,升職為專利局一級技術員。 1908年10月兼任伯爾尼大學編外講師。 1909年10月,離開伯爾尼專利局,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 愛因斯坦
1910年10月,完成關於臨界乳光的論文。 1911年,從瑞士遷居到布拉格。 1912年提出「光化當量」定律。 1913年他返德國,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長和柏林洪堡大學教授,並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 1914年4月,愛因斯坦接受德國科學界的邀請,遷居到柏林, 8月 即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他雖身居戰爭的發源地,生活在戰爭鼓吹者的包圍之中,卻堅決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戰態度。 9月 愛因斯坦參與發起反戰團體「新祖國同盟」,在這個組織被宣布為非法、成員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轉入地下的情況下,愛因斯坦仍堅決參加這個組織的秘密活動。 10月 德國的科學界和文化界在軍國主義分子的操縱和煽動下,發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為德國發動的侵略戰爭辯護,鼓吹德國高於一切,全世界都應該接受「真正德國精神」。在「宣言」上簽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當時德國有聲望的科學家、藝術家和牧師等。就連能斯脫、倫琴、奧斯特瓦爾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簽了字。當徵求愛因斯坦簽名時,他斷然拒絕了,而同時他卻毅然在反戰的《告歐洲人書》上簽上自己的名字。這一舉動震驚了全世界。 1915年11月,提出廣義相對論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並且成功地解釋了水星近日點運動。 愛因斯坦
1916年3月,完成總結性論文《廣義相對論的基礎》。5月提出宇宙空間有限無界的假說。8月完成《關於輻射的量子理論》,總結量子論的發展,提出受激輻射理論。 1917年,列寧領導的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愛因斯坦熱情地支持這個偉大的革命,贊揚這是一次對全世界將有決定性意義的、偉大的社會實驗並表示:「我尊敬列寧,因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犧牲精神,全心全意為實現社會正義而獻身的人。我並不認為他的方法是切合實際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像他這種類型的人,是人類良心的維護者和再造者。」 1921年,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研究推動了量子力學的發展。 1月訪問布拉格和維也納。1月27日在普魯士科學院作《幾何學和經驗》的報告。 2月去阿姆斯特丹參加國際工聯會議。 4月5日—5月30日,為了給耶路撒冷的希伯萊大學的創建籌集資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訪問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巴納德勛章。在白宮受哈丁總統接見。在訪問芝加哥、波士頓和普林斯頓期間,就相對論進行了4次講學。 6月訪問英國,拜謁了牛頓墓地。 1922年1月完成關於統一場論的第一篇論文。3—4月訪問法國,努力促使法德關系正常化。發表批判馬赫哲學的談話。 4月參加國際聯盟知識界合作委員會。 7月受到被謀殺的威脅,暫離柏林。 10月8日,愛因斯坦和艾爾莎在馬賽乘輪船赴日本。沿途訪問科倫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11月9日,在去日本途中——上海,愛因斯坦通過電報知道被授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11月17日—12月29日,訪問日本。 1923年2月2日,從日本返回途中,到巴勒斯坦訪問,逗留12天。 2月8日,成為特拉維夫市的第一個名譽公民。 從巴勒斯坦返回德國途中,訪問了西班牙。 3月,愛因斯坦對國聯的能力大失所望,向國聯提出辭職。6—7月,幫助創建「新俄朋友協會」,並成為其執行委員會委員。 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諾貝爾獎金。並講演相對論,作為對得到諾貝爾獎金的感謝。 發現了康普頓效應,解決了光子概念中長期存在的矛盾。12月,第一次推測量子效應可能來自過度約束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 1924年加入柏林的猶太組織,並成為繳納會費的會員。 6月,重新考慮加入國聯。 12月,取得最後一個重大發現,從統計漲落的分析中得出一個波和物質締合的獨立的論證。此時,還發現了波色—愛因斯坦凝聚。 1925年受聘為德蘇合作團體「東方文化技術協會」理事。 5—6月,去南美洲訪問。 與甘地和其他人一道,在拒絕服兵役的聲明上簽字。接受科普列獎章。為希伯萊大學的董事會工作。發表《非歐幾里德幾何和物理學》。 1926年春,同海森伯討論關於量子力學的哲學問題。接受「皇家天文學家」的金質獎章。接受為蘇聯科學院院士。 1927年2月在巴比塞起草的反法西斯宣言上簽名。參加國際反帝大同盟,被選為名譽主席。 10月參加第五屆布魯塞爾索爾維物理討論會,開始同哥本哈根學派就量子力學的解釋問題進行激烈論戰。發表《牛頓力學及其對理論物理學發展的影響》。 1928年1月被選為「德國人權同盟」(前身為德國「新祖國同盟」)理事。春,由於身體過度勞累,健康欠佳,到瑞士達伏斯療養,並為療養青年講學。發表《物理學的基本概念至其最近的變化》。 4月海倫·杜卡斯開始到愛因斯坦家擔任終生的私人秘書。 1929年2月發表《統一場論》。 3月,50歲生日,躲到郊外以避免生日慶祝會。第一次訪問比利時皇室,與伊麗莎白女皇結下友誼,直到去世之前一直與比利時女皇通信。 6月28日獲普朗克獎章。 9月以後同法國數學家阿達馬進行關於戰爭與和平問題的爭論,堅持無條件地反對一切戰爭。 1930年不滿國際聯盟在改善國際關繫上的無所作為,提出辭職。5月,在「國際婦女和平與自由同盟」的世界裁軍聲明上簽字。 7月同泰戈爾爭論真理的客觀性問題。 12月11日—1931年3月4日,愛因斯坦第二次到美國訪問,主要在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講學。 12月13日,沃克市長向愛因斯坦贈送紐約市的金鑰匙。 12月19日—20日,訪問古巴。發表《我的世界觀》、《宗教和科學》等文章。 1931年3月從美國回柏林。 5月訪問英國,在牛津講學。 11月號召各國對日本經濟封鎖,以制止其對中國的軍事侵略。 12月再度去加利福尼亞講學。 為參加1932年國際裁軍會議,特地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和演講。 發表《麥克斯韋對物理實在觀念發展的影響》。 1932年2月,對於德國和平主義者奧西茨基被定為叛國罪,在帕莎第納提出抗議。 3月從美國回柏林。 5月去劍橋和牛津講學,後趕到日內瓦列席裁軍會議,感到極端失望。 6月同墨菲作關於因果性問題的談話。 7月同弗洛伊德通信,討論戰爭的心理問題。 號召德國人民起來保衛魏瑪共和國,全力反對法西斯。12月10日,和妻子離開德國去美國。原來打算訪問美國,然而,他們從此再也沒有踏上德國的領土。 1933年1月30日,納粹上台。 3月10日,在帕莎第納發表不回德國的聲明,次日啟程回歐洲。 3月20日,納粹搜查他的房屋,他發表抗議。後他在德國的財產被沒收,著作被焚。 3月28日從美國到達比利時,避居海邊農村。 4月21日宣布辭去普魯士科學院職務。 5月26日給勞厄的信中指出科學家對重大政治問題不應當默不作聲。 6月到牛津講學後即回比利時。 7月改變絕對和平主義態度,號召各國青年武裝起來准備同納粹德國作殊死斗爭。 9月初納粹以2萬馬克懸賞殺死他。 9月9日,渡海前往英國,永遠離開歐洲。 10月3日在倫敦發表演講《文明和科學》。 10月10日離開英國,10月17到達美國,定居於普林斯頓,應聘為高等學術研究院教授。 1934年文集《我的世界觀》由其繼女婿魯道夫·凱澤爾編輯出版。1935年5月到百慕大作短期旅行。在百慕大正式申請永遠在美國居住。這也是他最後一次離開美國。 獲富蘭克林獎章。 同波多耳斯基和羅森合作,發表向哥本哈根學派挑戰的論文,宣稱量子力學對實在的描述是不完備的。 為使諾貝爾獎金(和平獎)贈予關在納粹集中營中的奧西茨基而奔走。 1936年開始同英費爾德和霍夫曼合作研究廣義相對論的運動問題。 12月20日妻艾爾莎病故。 發表《物理學和實在》、《論教育》。 1937年3—9月參加由英費爾德執筆的通俗冊子《物理學的進化》的編寫工作。 3月聲援中國「七君子」。 6月同英費爾德和霍夫曼合作完成論文《引力方程和運動問題》,從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推導出運動方程。 1938年同柏格曼合寫論文《卡魯查電學理論的推廣》。 9月給五千年後的子孫寫信,對資本主義社會現狀表示不滿。[1] 1939年8月2日在西拉德推動下,上書羅斯福總統,建議美國抓緊原子能研究,防止德國搶先掌握原子彈。 妹妹瑪雅從歐洲來美,在愛因斯坦家長期住下來。1940年5月15日發表《關於理論物理學基礎的考查》。 5月22日致電羅斯福,反對美國的中立政策。 10月1日取得美國國籍。 1941年發表《科學和宗教》等文章。 1942年10月在猶太人援蘇集會上熱烈贊揚蘇聯各方面的成就。 1943年5月作為科學顧問參與美國海軍部工作。 1944年為支持反法西斯戰爭,以600萬美元拍賣1905年狹義相對論論文手稿。發表對羅素的認識論的評論。 12月同斯特恩、玻爾討論原子武器和戰後和平問題,聽從玻爾勸告,暫時保持沉默。 1945年3月同西拉德討論原子軍備的危險性,寫信介紹西拉德去見羅斯福,未果。 4月從高等學術研究院退休(事實上依然繼續照常工作)。9月以後連續發表一系列關於原子戰爭和世界政府的言論。 1946年5月發起組織「原子科學家非常委員會」,擔任主席。5月接受黑人林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寫長篇《自述》,回顧一生在科學上探索的道路。 5月妹妹瑪雅因中風而癱瘓,以後每夜念書給她聽。 10月,給聯合國大會寫公開信,敦促建立世界政府。 1947年繼續發表大量關於世界政府的言論。 9月發表公開信,建議把聯合國改組為世界政府。 1948年4—6月同天文學家夏普林利合作,全力反對美國准備對蘇聯進行「預防性戰爭」。 抗議美國進行普遍軍事訓練。 發表《量子力學和實在》。 前妻米列娃在蘇黎世病故。 12月,作剖腹手術,在腹部主動脈里發現一個大動脈瘤。 1949年1月13日,愛因斯坦出院。 1月,寫《對批評的回答》,對哥本哈根學派在文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哲學家—科學家》中的批判進行反批判。 5月發表《為什麼要社會主義》。 11月「原子科學家非常委員會」停止活動。 1950年2月13日發表電視演講,反對美國製造氫彈。 4月發表《關於廣義引力論》。 《晚年集》出版。 3月18日,在遺囑上簽字蓋章。內森博士被指名為唯一的遺囑執行人。遺產由內森博士和杜卡斯共同託管。信件和手稿的最終貯藏所是希伯萊大學。其他條款當中還有:小提琴贈給孫子伯恩哈德·凱撒。 1951年連續發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國的擴軍備戰政策是世界和平的嚴重障礙。 6月妹妹瑪婭在長期癱瘓後去世。 9月「原子能科學家非常委員會」解散。 1952年發表《相對論和空間問題》、《關於一些基本概論的緒論》。11月以色列第1任總統魏斯曼死後,以色列政府請他擔任第2任總統,被拒絕。 1953年4月3日給伯爾尼時代的舊友寫《奧林匹亞科學院頌詞》,緬懷青年時代的生活。 5月16日給受迫害的教師弗勞恩格拉斯寫回信,號召美國知識分子起來堅決抵抗法西斯迫害,引起巨大反響。為經念玻恩退休,發表關於量子力學解釋的論文,由此引起兩人之間的激烈爭論。 發表《〈空間概念〉序》。 1954年3月,75歲生日,通過「爭取公民自由非常委員會」,號召美國人民起來同法西斯勢力作斗爭。 3月被美國參議員麥卡錫公開斥責為「美國的敵人」。 5月發表聲明,抗議對奧本海默的政治迫害。 秋因患溶血性貧血症卧床數日。 11月18日,在《記者》雜志上發表聲明,不願在美國做科學家,而寧願做一個工匠或小販。 完成《非對稱的相對論性理論》。 1955年2—4月同羅素通信討論和平宣言問題,4月11日在宣言上簽名。 3月寫《自述片斷》,回憶青年時代的學習和科學探索的道路。 3月15日摯友貝索逝世。 4月3日同科恩談論關於科學史等問題。 4月5日駁斥美國法西斯分子給他扣上「顛覆分子」帽子。 4月13日在草擬一篇電視講話稿時發生嚴重腹痛,後診斷為動脈出血。 4月15日進普林斯頓醫院。 4月18日1時25分在醫院逝世。
編輯本段愛因斯坦的家庭
愛因斯坦與前妻米列娃有一個未婚私生女麗瑟爾(1902—1903?),不過在1903年到1919年愛因斯坦娶了米列娃,後來米列娃為愛因斯坦生了兩個兒子漢斯·愛因斯坦和愛德華·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罕見童年舊照
愛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愛爾莎是他的堂姐和表姐,他們的母親是親姐妹, 愛因斯坦與他的第二任妻子愛爾莎
他們的曾祖父都是魯普特·愛因斯坦。這個婚姻從1919年到1936年愛爾莎逝世。愛因斯坦的二兒子愛德華受米列娃家庭遺傳的影響患精神分裂,一生未娶。大兒子漢斯?阿爾伯特是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的水利工程教授,有三個孩子,大兒子伯恩哈德·凱撒·愛因斯坦是一名物理學家,二兒子Klaus Martin (1932–1938),以及養女。伯恩哈德·凱撒·愛因斯坦有五個孩子,其中最小的孩子成為了一名醫生。
編輯本段愛因斯坦的軼事
韋伯先生的慧眼
愛因斯坦十六歲時報考瑞士蘇黎世的聯邦工業大學工程系,可是入學考試卻告以失敗。看過他的數學和物理考卷的該校物理學家韋伯先生卻慧眼識英才,稱贊他:「你是個很聰明的孩子,愛因斯坦,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但是你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你不想表現自己。」 愛因斯坦罕見青年舊照
韋伯先生是講對了,愛因斯坦在數學方面可以說是「天才」,他在12歲到16歲時就已經自學學會了解析幾何和微積分。而對於不想表現自己這個「缺點」,他也是「死不悔改」。他晚年寫給朋友的信中說:「我年輕時對生活的需要和期望是能在一個角落安靜地做我的研究,公眾人士不會對我完全注意,可是現在卻不能了。」
成功的秘訣
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問愛因斯坦關於他成功的秘訣。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還是二十二歲的青年時,我已經發現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這公式的秘密告訴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說廢話!這公式對我有用,我想對許多人也一樣有用。」 愛因斯坦性格類型:intp-智多星類型
拒絕出任以色列第二任總統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誕生,但不久以色列與周圍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便爆發了。已經定居在美國十多年的愛因斯坦立即向媒體宣稱:「現在,以色列人再不能後退了,我們應該戰斗。猶太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一個對他們存有敵對情緒的世界上生存下去。」1952年11月9日,愛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總統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駐美國大使向愛因斯坦轉達了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請愛因斯坦為以色列共和國總統候選人。當日晚,一位記者給愛因斯坦的住所打來電話,詢問愛因斯坦:「聽說要請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國總統,教授先生。您會接受嗎?」「不會。我當不了總統。」「總統沒有多少具體事務,他的位置是象徵性的。教授先生,您是最偉大的猶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偉大的人。由您來擔任以色列總統,象徵猶太民族的偉大,再好不過了。」「不,我幹不了。」 愛因斯坦剛放下電話,電話鈴又響了。這次是駐華盛頓的以色列大使打來的。大使說:「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國總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請問一下,如果提名您當總統候選人,您願意接受嗎?」「大使先生,關於自然,我了解一點,關於人,我幾乎一點也不了解。我這樣的人,怎麼能擔任總統呢?請您向報界解釋一下,給我解解圍。」 大使進一步勸說:「教授先生,已故總統魏茨曼也是教授呢。您能勝任的。」「魏茨曼和我不一樣。他能勝任,但我不能。」「教授先生,每一個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個猶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愛因斯坦被同胞們的好意感動了,但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委婉地拒絕大使和以色列政府,而不使他們失望,不讓他們窘迫。不久,愛因斯坦在報上發表聲明,正式謝絕出任以色列總統。在愛因斯坦看來,「當總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時,他還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話:「方程對我更重要些,因為政治是為當前,而方程卻是一種永恆的東西。」
不拘小節的大師
有一次,他要把牆上的一幅舊畫換下來,就搬來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一個問題,沉思起來,忘記自己在做什麼了,猛的從梯子上摔下來。摔到地上以後,他顧不得疼痛,馬上想到:人為什麼會筆直地掉下來呢?看來物體總是沿著阻力最小的線路運動的。愛因斯坦想到這里便馬上站立起來,一瘸一拐地走到桌邊,提筆把自己的這個想法記了下來。這對他正在研究的問題——相對論有很大的啟發。
愛因斯坦名言 o 一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是看他取得什麼。 o 在真理和認識方面,任何以權威者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戲笑中垮台! o 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o 苦和甜來自外界,而堅強則來自於內心,來自於一個人堅持不懈的努力! o 智慧並不產生於學歷,而是來自對於知識的終身不懈的追求。 o 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不是出自雄心壯志或單純的責任感;而是出自對人和對客觀事物的熱愛和專心。 o 科學研究好像鑽木板,有人喜歡鑽薄的,而我喜歡鑽厚的。 o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 o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