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種行情 » cpu底板tb511eth

cpu底板tb511eth

發布時間: 2022-08-17 05:46:45

⑴ AMD處理器後面的數字是什麼意思 比如5000 5200+

揭開AMD處理器PR值神秘面紗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AMD處理器均以PR值來標稱CPU的頻率,大家也比較清楚PR值並非CPU的實際工作頻率,而是一種處理器整體性能換算得出的值。

其實PR值也非AMD處理器第一個使用,在很早的5X86時代,當時的Cyrix就是使用的PR值來標稱CPU的頻率。多年過去後,Cyrix處理器早已在市場不見蹤影,不過以PR值來標稱CPU頻率的做法卻被延續了下來。

爭論由來已久

在奔騰3時代,Intel和AMD你爭我奪,在CPU主頻上相互追趕。Intel曾受制於.18μm和奔騰3設計思想的制約,在1GHz止步不前。隨著基於Net Burst架構的奔騰4代CPU的發布,Intel再次確立了自己在個人電腦晶元市場的領先地位。時至今日,老奔騰4代的主頻已經終結於2.0GHz,而採用.13μm製造技術的新奔騰4更突破3GHz大關。根據各種軟體測試的結果,1.4GHz的Athlon XP往往在實際性能上不輸於Pentium 4 1.6GHz。

也就是說,Intel為了追求頻率上的領先,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運算效率。但這種「性能」過於抽象,AMD必須通過直觀數據吸引更多用戶,何況目前其CPU市場份額仍遠低於Intel,而.13的Athlon以及新一代的Hammer處理器仍須假以時日方能面向市場。也許有的朋友還記得,在「奔騰」時代,CPU市場呈Intel, AMD,Cyrix三足鼎立之勢。Cyrix的晶元設計獨特,常規應用性能不在Intel Pentium之下,但頻率始終低於Intel。於是Cyrix採用PR法標示自己的CPU,將133MHz的晶元標以PR166出售,暗示其性能相當於166MHz Pentium。其策略確實贏得了一些個人用戶,但終於敗在Intel手下。現在AMD面臨著同樣的挑戰,並且選擇了老路:Intel通過犧牲晶元效率實現了高主頻,AMD便採用PR法標示自己的產品。於是1.4GHz的Athlon XP被冠以1600+的名號。

是真實?是障眼?令人困惑的PR標稱

AMD為何重新選擇PR值

AMD第一次推出K7以及Athlon的時候,均採用的是真實頻率標稱,例如1G的Athlon的運行頻率就是1000MHz。但現在的AthlonXP處理器卻不在採用這樣的演算法,如XP1600+處理器並非有些朋友認為的1.6G,它的實際工作頻率是1.4G左右。但究竟是什麼原因使AMD放棄了真實頻率標稱,而又改用PR值來標稱XP處理器?原來最早採用Willamette核心的P4處理器由於技術的原因,加上只有256KB的二級緩存,P4 1.7G的CPU在性能上甚至還不如AMD的Athlon1.2G。加上一些非專業用戶長期存在選購上的誤區,所以都認為更高頻率的P4處理器應該會帶來更好的性能。加上Intel的宣傳優勢以及P4處理器頻率的節節提升,Pentium4處理器的銷售自然比較樂觀,相反性能不俗的AMD反被人們漸漸遺忘。為了和Intel的高主頻處理器對抗以及取得更多的市場份額,AMD在後面推出的AthlonXP處理器中開始採用了「真實性能標稱」的做法,也就是我們所說到的CPU PR值。

詳解AMD處理器PR標稱

面對AMD現在所採用的PR標稱法,可能許多用戶都覺的有點眼花繚亂的感覺,不過我們整理了下面一個詳細的表格,大家可以從中看出AMD處理器PR值標稱的差異。早期生產的Athlon XP 1700+有三種版本,基於0.18um工藝的Palomino核心,基於0.13um的Thoroughbred A和Thoroughbred B核心,三種核心有著完全不同的表現。再比如,Athlon XP 2800+有兩種不同的核心,分別是166MHz外頻的Thoroughred B核心和166MHz外頻的Barton核心,而Athlon XP 3000+也有兩種不同的規格,分別是166MHz外頻和200MHz外頻的Barton核心。更重要的是,由於AMD採用了不同的處理器頻率和型號對應公式,我們會發現,採用Barton核心的Athlon XP 2800+主頻比Thoroughbred核心的Athlon XP 2600+還低。大家可能已經被AMD的PR值標稱搞的雲里霧里,那麼請看下錶:

大家可以看到AMD的PR值的換算實在比較復雜,那麼究竟這些PR值是根據什麼樣的標准來劃算的?這樣的PR值是否具有客觀真實性?主頻的提升能讓處理器的性能有線性的提升,Athlon XP在經過核心結構變化後的性能提升並不簡單是線性的。在很多測試中Athlon XP 3000+(Barton核心)可能不如Athlon XP 2800+(TB核心),原因是Barton核心的Athlon XP主頻較低,Athlon XP 2800+(TB)的主頻是所有Athlon XP中最高的,達到2.26GHz。但有的測試中,Barton核心Athlon XP 2500+又不如TB核心的Athlon XP 2400+,種種跡象表明,AMD在Athlon XP的標稱問題上開始遇到麻煩,當處理器在規格發生變化時,其性能的變化就不再是線性的、一維的了,可能是兩維,也可能是三維,甚至是多維的(不同應用下表現不同),這種情況下AMD仍然沿用一維的「真實性能指標」來標識Athlon XP,從根本上與頻率標識並沒有區別。

不在平衡的天平

根據AMD PR值標稱說明,XP處理器的真實性能指標=CPU主頻×轉換參數,如果處理器核心不變,僅僅只是主頻的變化,那麼這個轉換參數應該是不變的。但實際AMD處理器的頻率和性能轉換參數是在不斷變化的,如果考慮到1500+到2600+之間前端匯流排、二級緩存等基本結構都未變化,處理器只是從0.18um改為0.13um製程,那麼兩者之間轉換參數的變化幅度已經接近10%。如果初期的Athlon XP 1500+真實標稱是正確的,那麼說明2600+處理器的標稱號被人為提高了10%(相當於只能標識2300+或2400+),性能並不符合所謂的「真實性能」,屬於一種欺騙行為。而且AMD還在為頻率並不高的處理器戴上更誇張的參數值,Athlon XP 3200+的型號名足足比實際頻率提高了45.5%,而初期發布的Athlon XP 1500+則只比實際頻率提升了13%。現在看來CPU PR值已經失去它本來的意義,而被人別有用心的用在了商業用途上。

⑵ 求cpu技術參數

#1 CPU參數大全

1.===AMD篇===

A.Appelbred核心Duron,現在市面上已是難尋芳蹤,屬於傳說中的CPU那一類。。
CPU 核心 製程 主頻 外頻 倍頻 FSB L2 電壓
Duron1.4G Appelbred 0.13 1.4G 133M 10.5 266M 64K 1.5v
Duron1.6G Appelbred 0.13 1.6G 133M 12 266M 64K 1.5v
Duron1.8G Appelbred 0.13 1.8G 133M 13.5 266M 64K 1.5v

AMD2003年中推出的新毒龍系列處理器,跟以前的老毒龍(Morgan)相比,規格變化不大,L2都是64K,區別主要是前端匯流排從200MHZ提升到266MHZ,工藝從0.18微米升級到0.13微米,總體性能提升不少!此系列CPU性能決對優於C3 Tualtin,價錢十分便宜,性價比超高!加上超頻性能強勁、功耗低、而且還有可能改造成Athlon XP,在當年決對是低端首選!
-----------------------------------------------------------------------------------------------

B.當年傳說中的「Althon 4",由此開始了Intel的不歸路!
CPU 核心 製程 主頻 外頻 倍頻 FSB L2 電壓
Athlon xp1500+ palomino 0.18 1.33G 133M 10 266M 256K 1.75v
Athlon xp1700+ palomino 0.18 1.4G 133M 10.5 266M 256K 1.75v
Athlon xp1700+ palomino 0.18 1.47G 133M 11 266M 256K 1.75v
Athlon xp1800+ palomino 0.18 1.53G 133M 11.5 266M 256K 1.75v
Athlon xp1900+ palomino 0.18 1.6G 133M 12 266M 256K 1.75v
Athlon xp2000+ palomino 0.18 1.67G 133M 12.5 266M 256K 1.75v
Athlon xp2100+ palomino 0.18 1.73G 133M 13 266M 256K 1.75v

該核心的Athlom XP超頻性能一般,而且基本是鎖了倍頻的,超頻難道更大。加上是0.18微米的工藝,發熱量也大一點。現在基本上已經被淘汰了,市面上比較難找到。
-----------------------------------------------------------------------------------------------

C.Thoroughbred核心,王者的忠實僕人(上)
CPU 核心 製程 主頻 外頻 倍頻 FSB L2 電壓
Athlon xp1700+ TB-AO 0.13 1.47G 133M 11 266M 256K 1.5V
Athlon xp1800+ TB-AO 0.13 1.53G 133M 11.5 266M 256K 1.5V
Athlon xp1900+ TB-AO 0.13 1.6G 133M 12 266M 256K 1.5V
Athlon xp2000+ TB-AO 0.13 1.67G 133M 12.5 266M 256K 1.6/1.65V
Athlon xp2100+ TB-AO 0.13 1.73G 133M 13 266M 256K 1.6V
Athlon xp2200+ TB-AO 0.13 1.8G 133M 13.5 266M 256K 1.65V

Thoroughbred-Ao(簡稱TB-AO)核心的Athlom xp採用0.13微米的製造工藝,性能不錯,價格也便宜,不過倍頻依然是鎖了,超頻能力一般,是 AMD的過度產品,現在也基本被淘汰了,讓TB-BO核心的Athlom xp完全代替了。
-----------------------------------------------------------------------------------------------

D.Thoroughbred核心,王者的忠實僕人(下)
CPU 核心 製程 主頻 外頻 倍頻 FSB L2 電壓
Athlon xp1700+ TB-BO 0.13 1.47G 133M 11 266M 256K 1.5V/1.6V
Athlon xp1800+ TB-BO 0.13 1.53G 133M 11.5 266M 256K 1.5V/1.6V
Athlon xp2000+ TB-BO 0.13 1.67G 133M 12.5 266M 256K 1.6V
Athlon xp2100+ TB-BO 0.13 1.73G 133M 13 266M 256K 1.6V
Athlon xp2200+ TB-BO 0.13 1.8G 133M 13.5 266M 256K 1.6V
Athlon xp2400+ TB-BO 0.13 2.0G 133M 15 266M 256K 1.65V
Athlon xp2600+ TB-BO 0.13 2.13G 133M 16 266M 256K 1.65V
Athlon xp2600+ TB-BO 0.13 2.08G 166M 12.5 333M 256K 1.65V
Athlon xp2700+ TB-BO 0.13 2.16G 166M 13 333M 256K 1.65V
Athlon xp2800+ TB-BO 0.13 2.26G 166M 13.5 333M 256K 1.65V

Thoroughbred-BO(TB-BO)核心的Athlom xp,採用0.13微米工藝,核心面積從TB-AO的80平方毫米增大到84平方毫米。TB-BO性能強勁,性能跟P4 A/B系列處於同一水平,功耗也跟P4 A/B系列差不多,但價格相對P4 A/B系列來說,是超級便宜,性價比奇高!而且大部分都是不鎖倍頻 的,超頻能力驚人,尤其是低頻版本。如此低廉的價格加上不錯的性能、出色的超頻能力,絕對是少花錢,多辦事的超值選擇!
-----------------------------------------------------------------------------------------------

E.昔日王者--Burton!
CPU 核心 製程 主頻 外頻 倍頻 FSB L2 電壓
Athlon xp2500+ BARTON 0.13 1.83G 166M 11 333M 512K 1.65V
Athlon xp2800+ BARTON 0.13 2.08G 166M 12.5 333M 512K 1.65V
Athlon xp3000+ BARTON 0.13 2.17G 166M 13 333M 512K 1.65V
Athlon xp3000+ BARTON 0.13 2.1G 200M 10.5 400M 512K 1.65V
Athlon xp3200+ BARTON 0.13 2.2G 200M 11 400M 512K 1.65V

BARTON跟TB-BO最大的不同就是L2容量增大一倍,L2提高到512K,前端匯流排也由266MHZ提高到 333MHZ和400MHZ,這些都大大提高了該系列的性能。該系列還是保持著AMD一貫的高性價比,是現在高性價比產品之一。功耗比TB-BO核心的 Athlom xp稍高,不過比P4 C系列的低不少!超頻性能雖然比不上TB-BO核心,不過低頻率的2500+一般輕易上到3200+!該系列讓人滿意的高性能、高性價比(尤其是2500+),為Alhton XP系列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

F.化身為龍,翱遊四海------Sempron出世
CPU 核心 製程 主頻 外頻 倍頻 FSB L2
Sempron 2200+ TB-BO 0.13 1.5G 166M 9 333M 256K
Sempron 2300+ TB-BO 0.13 1.58G 166M 9.5 333M 256K
Sempron 2400+ TB-BO 0.13 1.67G 166M 10 333M 256K
Sempron 2500+ TB-BO 0.13 1. 75G 166M 10.5 333M 256K
Sempron 2600+ TB-BO 0.13 1.83G 166M 11 333M 256K
Sempron 2700+ TB-BO 0.13 1.9G 166M 11.5 333M 256K
Sempron 2800+ TB-BO 0.13 2G 166M 12 333M 256K
Sempron 3000+ Barton 0.13 2G 166M 12 333M 512K
Sempron 2600+ Paris 0.13 1.6G 200M 8 400M 128K
Sempron 2800+ Paris 0.13 1.6G 200M 8 400M 256K
Sempron 3100+ Paris 0.13 1.8G 200M 9 400M 256K

以上列出來的Sempron是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型號,還有一些不好找的就沒寫出來了。Sempron是用來代替Athlon XP 2500+以上型號的,即有早期上市的TB-BO核心,也有後來採用512K L2的Barton核心,它們都是基於Socket A平台的。以後推出的面向中端市場的Paris核心Sempron實際上就是Athlon 64的簡化版,對應的平台為Socket 754。做為Duron+Athlon XP兩大CPU的「綜合接班人」,Sempron在任何場合都可以將對手斬落馬下!
-----------------------------------------------------------------------------------------------

G.神龍擺尾,潛龍勿用,真假龍頭,降龍十八掌,龍翔九天~~N句台詞也不夠形容的--史上最強桌面級CPU!Athlon 64!

CPU 核心 製程 主頻 外頻 倍頻 FSB L2
A64 2600+ NewCastle 0.13 1.6G 200M 8 HyperTransPort 512K
A64 2800+ NewCastle 0.13 1.8G 200M 9 HyperTransPort 512K
A64 3000+ NewCastle 0.13 2.0G 200M 10 HyperTransPort 512K
A64 3200+ NewCastle 0.13 2.2G 200M 11 HyperTransPort 512K
A64 3400+ NewCastle 0.13 2.2G 200M 11 HyperTransPort 512K
A64 3200+ NewCastle 0.13 2.2G 200M 11 HyperTransPort 1MB
A64 3400+ NewCastle 0.13 2.2G 200M 11 HyperTransPort 1MB
A64 3500+ NewCastle 0.13 2.2G 200M 11 HyperTransPort 1MB
A64 3700+ NewCastle 0.13 2.4G 200M 12 HyperTransPort 1MB
A64 3800+ NewCastle 0.13 2.4G 200M 12 HyperTransPort 1MB
<------以上為Socket 754平台,不支持雙通道DDR------>
A64 3500+ NewCastle 0.13 2.2G 200M 11 HyperTransPort 512K
A64 3700+ NewCastle 0.13 2.4G 200M 12 HyperTransPort 512K
A64 3800+ NewCastle 0.13 2.4G 200M 12 HyperTransPort 512K
A64 4000+ NewCastle 0.13 2.6G 200M 13 HyperTrasnPort 1MB
A64 FX-55 SledgeHammer 0.09 2.4G 200M 12 HyperTransPort 1MB
<------以上為Socket 939平台,支持普通雙通道DDR------>
A64 FX-53 SledgeHammer 0.09 2.4G 200M 12 HyperTransPort 1MB

以上就是強大的K8平台了。我想也不需要我再花口水去捧它了吧,大家好好賺銀子吧『『『YY中『『『
2.---Intel篇---

A.英特爾全球連鎖店最新雞肋---Celeron 4
CPU 核心 製程 主頻 外頻 倍頻 FSB L2 電壓
Celeron1.7G WILLAMETTE 0.18 1.7G 100M 17 400M 128K 1.75v
Celeron1.8G WILLAMETTE 0.18 1.8G 100M 18 400M 128K 1.75v
Celeron2.0G Northwood 0.13 2.0G 100M 20 400M 128K 1.525v
Celeron2.1G Northwood 0.13 2.1G 100M 21 400M 128K 1.525v
Celeron2.2G Northwood 0.13 2.2G 100M 22 400M 128K 1.525v
Celeron2.4G Northwood 0.13 2.4G 100M 24 400M 128K 1.525v
Celeron2.6G Northwood 0.13 2.6G 100M 26 400M 128K 1.525v

Celeron 4是在P4剛出來時推出主攻低端的產品。不幸的是剛剛推出就被Morgan的Duron打敗了。它的性能遠落後於同頻率的P4系列,甚至不如超頻後的C3 Tualain。Northwood核心的Celeron 4超頻性能還可以,不過INTEL的都是鎖了倍頻的,超頻起來就很不方便了。這個系列都只有128K的L2,性能平平,毫無過人之處。
B.傳說中的「屠龍刀」---低端新貴Celeron D/J
CPU 核心 製程 主頻 外頻 倍頻 FSB L2 HT Intel EDB Thermal Monitor
Celeron D 315 Prescott 0.09 2.26G 133M 16 533M 256K N N N
Celeron D 320 Prescott 0.09 2.4G 133M 18 533M 256K N N N
Celeron D 325 Prescott 0.09 2.53G 133M 19 533M 256K N N N
Celeron D 330 Prescott 0.09 2.66G 133M 20 533M 256K N N N
Celeron D 335 Prescott 0.09 2.8G 133M 21 533M 256K N N N
Celeron D 340 Prescott 0.09 2.92G 133M 22 533M 256K N N N
Celeron D 345 Prescott 0.09 3.06G 133M 23 533M 256K N N N
Celeron D 350 Prescott 0.09 3.2G 133M 24 533M 256K N N N
Celeron D 320J Prescott 0.09 2.4G 133M 18 533M 256K N Y Y
Celeron D 325J Prescott 0.09 2.53G 133M 19 533M 256K N Y Y
Celeron D 330J Prescott 0.09 2.66G 133M 20 533M 256K N Y Y
Celeron D 335J Prescott 0.09 2.8G 133M 21 533M 256K N Y Y

Intel為了一雪C4之辱,在推出Prescott核心P4後緊接著向低端市場投下一顆重鎊炸彈:Celeron D。0.09微米的製作工藝加上低電壓,讓它成為了新一代超頻王。一時間市場反應熱烈,頗有當年C2投放市場的感覺。Intel再接再勵,趁熱打鐵的推出了採用E0步進的新Celeron D。E0使用LGA 775介面,為915/925平台多了份選擇。新核心Celeron還支持Prescott最新的防病毒技術Intel Execute Diasable Bit(總覺得是在模仿AMD```)和溫控技術。(嘿嘿,山不轉水轉,現在輪到Intel做「火車頭」了)。不管怎樣,Celeron D系列總算為Intel重新挽回了低端市場和品牌形象,其性能也確實出眾(特別是CD 320,325等)。個人認為這是自Intel力推P4以來最為成功的產品。
-----------------------------------------------------------------------------------------------

C.不再奔騰的「芯」----Pentium 4 Willamette
CPU 核心 製程 主頻 外頻 倍頻 FSB L2 電壓
Pentium4 1.4G WILLAMETTE 0.18 1.4G 100M 14 400M 256K 1.75V
Pentium4 1.5G WILLAMETTE 0.18 1.5G 100M 15 400M 256K 1.75V
Pentium4 1.6G WILLAMETTE 0.18 1.6G 100M 16 400M 256K 1.75V
Pentium4 1.7G WILLAMETTE 0.18 1.7G 100M 17 400M 256K 1.75V
Pentium4 1.8G WILLAMETTE 0.18 1.8G 100M 18 400M 256K 1.75V
Pentium4 1.9G WILLAMETTE 0.18 1.9G 100M 19 400M 256K 1.75V
Pentium4 2.0G WILLAMETTE 0.18 2.0G 100M 20 400M 256K 1.75V

Willamette是最早的一批P4處理器,0.18的製造工藝,256K的L2,光看這些表面參數,還以為是P3的升級呢。採用Socket 423介面,現在基本找不著了。性能相當一般。其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D.黎明前的黑暗:即將登上王座的 Pentium 4
CPU 核心 製程 主頻 外頻 倍頻 FSB L2 電壓
Pentium4 1.6A Northwood 0.13 1.6G 100M 16 400M 512K 1.5V
Pentium4 1.8A Northwood 0.13 1.8G 100M 18 400M 512K 1.5V
Pentium4 2.0A Northwood 0.13 2.0G 100M 20 400M 512K 1.5V/1.525v
Pentium4 2.2A Northwood 0.13 2.2G 100M 22 400M 512K 1.5V/1.525v
Pentium4 2.4A Northwood 0.13 2.4G 100M 24 400M 512K 1.5V/1.525v
Pentium4 2.5A Northwood 0.13 2.5G 100M 25 400M 512K 1.525v
Pentium4 2.6A Northwood 0.13 2.6G 100M 26 400M 512K 1.525v
<------以上為採用NorthWood核心P4,Intel為和老P4區別在頻率後加上A以示區別------>
Pentium4 2.26B Northwood 0.13 2.26G 133M 17 533M 512K 1.5V/1.525v
Pentium4 2.4B Northwood 0.13 2.4G 133M 18 533M 512K 1.5V/1.525v
Pentium4 2.53B Northwood 0.13 2.53G 133M 19 533M 512K 1.5V/1.525v
Pentium4 2.66B Northwood 0.13 2.66G 133M 20 533M 512K 1.525v
Pentium4 2.8B Northwood 0.13 2.8G 133M 21 533M 512K 1.525v
Pentium4 3.06B Northwood 0.13 3.06G 133M 23 533M 512K 1.55v
<-以上為採用NorthWood核心,533MHz FSB的P4,Intel為和老P4區別在頻率後加上B以示區別->

Northwood核心的P4 A/B系列,憑借0.13工藝,512K的L2,400/533MHZ的前端匯流排,性能比前一代的WILLAMETTE核心的P4有較大的提高,性能不錯,不過現在的Athlon XP完全有能力跟它對抗!功耗也不低,跟Athlon XP比沒什麼優勢。該系列低頻版本的超頻性能還是不錯的。總的來說性價比一般,現在市場上常見的型號還有P4 1.8A ,2.0A,2.4B等。
-----------------------------------------------------------------------------------------------

E.說愛你真不容易---我還是說了~讓我等到不耐煩的真正成熟P4:800 FSB Northwood!
CPU 核心 製程 主頻 外頻 倍頻 FSB L2 電壓
Pentium4 2.4C Northwood 0.13 2.4G 200M 12 800M 512K 1.525v
Pentium4 2.6C Northwood 0.13 2.6G 200M 13 800M 512K 1.525v
Pentium4 2.8C Northwood 0.13 2.8G 200M 14 800M 512K 1.525v
Pentium4 3.0C Northwood 0.13 3.0G 200M 15 800M 512K 1.525v
Pentium4 3.2C Northwood 0.13 3.2G 200M 16 800M 512K 1.55v
Pentium4 3.4C Northwood 0.13 3.4G 200M 17 800M 512K 1.55v
Pentium4 3.6C Northwood 0.13 3.6G 200M 18 800M 512K 1.55v

C系列是P4家族中的高端產品,跟P4 A/B系列比,依然是Northwood核心,不過是採用D1步進,前端匯流排提高到800MHZ,並且加入了超線程技術.這些改動使P4 C系列的性能比P4 A/B系列增強不少,總體水平領先於AMD同PR值的Athlon XP,具有極大的競爭力。而且這系列的超頻能力比較強,低頻的版本更明顯,比如P4 2.4C,一般超到3.0G也沒什麼問題!該系列的價格還算合理,雖然性價比不及Athlon XP,但性價比還算不錯了。不過最大的缺點就是功耗比較大,成了發熱大戶了,所以得准備好一個比較好的風扇。該系列憑借著高性能、出色的超頻能力,以及合理的價格,是現階段INTEL產品中最值得購買的處理器!
-----------------------------------------------------------------------------------------------

F.霧里依稀可見的王者之尊---P4終極利劍!
CPU 核心 進程 主頻 外頻 倍頻 FSB L2 HT Intel EDB Thermal Monitor
Pentium4 2.4A Prescott 0.09 2.4G 133M 18 533M 1MB N N N
Pentium4 2.8A Prescott 0.09 2.8G 133M 21 533M 1MB N N N
Pentium4 3.2E Prescott 0.09 3.2G 200M 16 800M 1MB Y N N
Pentium4 3.4E Prescott 0.09 3.4G 200M 17 800M 1MB Y N N
Pentium4 3.6E Prescott 0.09 3.6G 200M 18 800M 1MB Y N N
Pentium4 530J Prescott 0.09 3.0G 200M 15 800M 1MB Y Y Y
Pentium4 540J Prescott 0.09 3.2G 200M 16 800M 1MB Y Y Y
Pentium4 550J Prescott 0.09 3.4G 200M 17 800M 1MB Y Y Y
Pentium4 560J Prescott 0.09 3.6G 200M 18 800M 1MB Y Y Y

Prescott是Intel最新推出的P4核心,和老P4相比,其最大的特點在於管線的增加(達到31層),支持SSE3以及增大的L1和L2。Prescott有Socket 478和LGA775兩個平台,也就是上面的A系和E系。之後Intel接著又推出了採用E0步進的J系列,它增加了Intel EDB和Thermal Monitor兩項功能。應該說,Prescott是值得購買的產品,不過---要等到把它超到4G以上(到4G以上它的性能才超過Northwood核心的P4 2.8G),有了915/925之後(在LGA 775平台上才能真正發揮Prescott的功效) 才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它的價格要降。。。。
-----------------------------------------------------------------------------------------------

G.靠名字嚇人~~不過熱量確實挺嚇人的-----Pentium至尊版
CPU 核心 主頻 外頻 倍頻 FSB L2 L3
Pentium4 EE Gallatin 3.2G 200M 16 800M 512K 2MB
Pentium4 EE Gallatin 3.4G 200M 17 800M 512K 2MB

Extreme Edition 至尊版P4是為了應付Athlon64在高端的攻勢而生的。在桌面級處理器中使用高達2MB的L2,不由讓人想到了Xero。難不成Intel被AMD逼昏了頭,把Xero搬到家用電腦來了?呵呵,真是這樣,DIYer就有福咯~不過說實話,P4 EE更象一個標志,沒有什麼實際作用。在大多數的測試中,P4 EE不僅敗給了Athlon,甚至不敵自家的Prescott,Northwood。加上其超高的價格,簡直沒有性價比這一說。

⑶ CPU上的金橋是什麽

L1金橋:從上圖就可以看出,L1金橋起到的作用就是把倍頻信號真正輸入到CPU內部的倍頻控制單元,L1金橋起到了通道的作用,如果通道斷開,通過BIOS設置的倍頻信息(或者通過DIP開關設置的倍頻信息)自然不能返回倍頻控制單元,這時候CPU就採用默認的CPU表面倍頻相關金橋所定義的倍頻信息,即以默認倍頻開機。

L3金橋:用於定義CPU的默認倍頻信息,Tbred和Barton都是通過L3金橋來完成默認倍頻定義的,而Palomino不僅需要L3,還需要L4和L10金橋來共同完成設定。L3金橋的斷開與否都是很正常的,它代表CPU的默認倍頻,而不能作為判斷CPU倍頻是否可調的依據,而L3金橋的最右邊的一條則是代表默認倍頻屬於5~12.5區間(此橋連接)還是13~24區間(此橋斷開)。從圖1我們可以看出,在Tbred內核的AthlonXP CPU表面,L3金橋發送了最初的倍頻信號,如果沒有通過BIOS或者DIP開關額外設置倍頻,那麼開機時,CPU將按照L3定義的倍頻工作,這就是修改L3金橋連接狀態從而改變CPU默認倍頻的原理。

⑷ 世界上最貴的電腦硬體(CPU,主板......)是什嗎

CPU是INTER還沒出來的雙核心65NM的。預訂價格是2999歐元。(在這里其實是最便宜的配件)
主板是華碩的。。。信號忘記了,價格一輩子都記得:
99999
還有在日本賣的DDR400的內存。4G價格是29999
其實最貴的是顯示器。499999。100000:1的對比度。
顯卡是AGP的海盜29999。
機箱有12萬的,不敢在說下去了,有人會說我吹牛的。。。。

⑸ 十核2.1ghz是什麼處理器

十核2.1ghz是IntelXeon E5 v4,參數:

製作工藝:14納米

核心代號:Broadwell

核心數量:十核心

線程數量:二十線程

CPU主頻:2.1GHz

動態加速頻率:2.6GHz

L3緩存:25MB

匯流排規格:QPI 8GT/s

熱設計功耗(TDP):105W

支持最大內存容量:1.5TB

內存類型:DDR4

內存描述:最大內存通道數:4

最大內存帶寬:68GB/s

物理地址擴展:46bit

ECC內存支持:是

插槽類型:LGA 2011-3

封裝大小:45×52.5mm

最高容許溫度(Tcase):79°C

最大CPU配置:4顆

睿頻加速技術:支持,2.0

超線程技術:支持

虛擬化技術:Intel VT,定向I/O

指令集:AVX 2.0,AES,64-bit

64位處理器:支持

其它技術:增強型SpeedStep技術,溫度監視技術,安全密鑰,操作系統守護,可信執行技術,執行禁用位

⑹ 我有一塊CPU,上面寫著: AMD sempron SDH1100IAA3DE CAA4G 0810BAI X497803C80531

  1. AMD的閃龍LE-1100

  2. 低端單核CPU。其中「SDH1100」表示是桌面平台的45W Sempron 64 LE-1100處理器,「I」表示採用Socket AM2介面,「AA」表示具備智能溫控技術,「3」表示處理器二級緩存大小為256KB,「DE」表示採用65nm製程Sparta核心。

⑺ 32位軟體的優勢

32位軟體的優勢在於函數調用開銷更小,而且32位軟體,可以同時兼容64位和32位系統。

32位操作系統針對的32位的CPU設計。CPU內部寄存器和定址匯流排是32位,指令集可以運行32位數據指令。

根據定址空間的介紹,CPU的定址能力以位元組為單位 ,則32位定址的CPU可以定址2的32次方大小的地址也就是4GB, 而不是4Gb,此處32位不可以理解為32bit(4個位元組,32bit=4Byte)。32位CPU有4G的內存定址空間。

第一,設計初衷不同。64位操作系統的設計初衷是:滿足機械設計和分析、三維動畫、視頻編輯和創作,以及科學計算和高性能計算應用程序等領域中需要大量內存和浮點性能的客戶需求。換句簡明的話說就是:它們是高科技人員使用本行業特殊軟體的運行平台。而32位操作系統是為普通用戶設計的。

第二,要求配置不同。64位操作系統只能安裝在64位電腦上(CPU必須是64位的)。同時需要安裝64位常用軟體以發揮64位(x64)的最佳性能。32位操作系統則可以安裝在32位(32位CPU)或64位(64位CPU)電腦上。當然,32位操作系統安裝在64位電腦上,其硬體恰似「大牛拉小車」:64位效能就會大打折扣。

第三,運算速度不同。64位CPU GPRs(General-Purpose Registers,通用寄存器)的數據寬度為64位,64位指令集可以運行64位數據指令,也就是說處理器一次可提取64位數據(只要兩個指令,一次提取8個位元組的數據),比32位(需要四個指令,一次提取4個位元組的數據)提高了一倍,理論上性能會相應提升1倍。

第四,定址能力不同。64位處理器的優勢還體現在系統對內存的控制上。由於地址使用的是特殊的整數,因此一個ALU(算術邏輯運算器)和寄存器可以處理更大的整數,也就是更大的地址。32位CPU和操作系統最大隻可支持4GB內存,而64位CPU和操作系統理論上最高可支持16EB內存(16777216TB)。

總而言之,64位操作系統,必須「上」靠64位主機硬體的支撐,「下」靠64位常用軟體的協助,才能將64位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三位一體」缺一不可(道理很簡單:操作系統只是承上啟下的運行平台)。至於64位電腦可以安裝32位操作系統,64位操作系統可以安裝32位軟體,那是設計上的「向下兼容」,不是64位設計初衷的本來含義。

⑻ 主板的CPU插槽是LGA1156有哪些

5系晶元組主板都是了。至於你的要求,大牌子隨便找一塊都有了。比如GA-H55-UD3H 華碩P7P55D Deluxe等,至於價錢嘛,這種停產了的,只能到二手市場問問,或者去萬能的TB吧!

⑼ 主板上的TB hesder有什麼用,怎麼用

在如今大熱的虛擬幣挖礦市場,已經從原有老舊的開放機架式礦機向封閉機箱式礦機進化。集成度的提高令礦機的穩定性及效率進一步提升。不過其搭建過程也與機架式礦機有相當大的區別,今天我們將採用映泰TB250-BTC D+主板實戰封閉式礦機的搭建。

封閉式礦機機箱需要安裝特殊的挖礦主板,以支持顯卡直插。相比老舊的礦機架,在體積上要大幅縮小。並且免除了轉接卡及轉接線的使用。可維護性與穩定性大幅提升。

同時,礦機雙側所組建的對流式風扇也讓礦機風道更為優秀。令挖礦過程中顯卡產生的熱量可以迅速排出。

本次實戰安裝的主角是來自映泰的TB250-BTC D+主板。採用INTEL B250晶元組。支持LGA 1151針腳CPU。晶元原生支持TA 3.0 6Gb/s以及M.2介面。

主板所採用的LGA1151 針腳底座。對於挖礦礦主來說,一枚奔騰G4560 CPU足矣支持挖礦時的所需的CPU性能。

為了給PCI-E插槽保留足夠的空間,主板特別使用了DDR4 SO-DIMM筆記本內存插槽。

映泰TB250-BTC D+主板原生支持M.2介面以及Sata 3.0 6Gb/s介面。可接入2240/2260/2280規格的M.2設備或者是外接3.5/2.5inch磁碟設備。

挖礦時需要7*24小時不間斷運行。因此,映泰TB250-BTC D+主板採用全固態電容及全封閉式電感為元器件提供穩定的電源。CPU供電部分則採用7相數字供電架構。

主板的一大特色在於板載8條 PCI-E 16X全長介面。第一條介面支持PCI-E 16X速率,其餘7條支持PCI-E 1X速率。免除了PCI-E USB轉接線/轉接面板的使用,令顯卡直插成為可能。

由於主板屬於專業應用板,因此並不適用普通的PC主機電源適配器。需要採用專用的6pin 12V全介面供電電源。

另外,為了讓礦機組裝更為便捷,在主板的側面還加入了8個6pin顯卡外接供電口以及一個CPU供電插槽。在布線方面令整機更為規整。

主板板載7個PWM脈沖自調節4pin 風扇介面。可滿足礦機上散熱風扇的供電需求。

挖礦時不需要外掛太多設備,因此主板在I/O介面方面只保留了4個USB介面,1個RJ45網路介面以及一個HDMI視頻輸出介面。

安裝時首先打開CPU固定蓋

將CPU固定在CPU底座上,確保安裝到位

塗抹CPU導熱硅脂,保證CPU與散熱器之間的導熱。

使用下壓式散熱器為CPU進行主動散熱。安裝時採用對角線順序擰緊散熱器螺絲。

將散熱器風扇供電線接入到主板對應針腳。

安裝筆記本SO-DIMM DDR4內存。

安裝M.2 SSD。

使用主板上自帶的螺絲擰緊固定M.2 SSD。

將主板自帶的4pin CPU供電輔助線接入到主板側面的4pin針腳。

另一端接入到主板CPU常規的供電介面。

主板部分的安裝准備就緒。

將主板放置在礦機機箱內。

使用螺絲將主板固定在機箱的銅柱底座上。

接入主板背面的3枚12cm風扇供電線。

接入主板正面的3枚12cm風扇供電線。

主板正面剩餘1枚12cm風扇供電線需要接入到CPU供電針腳一旁。

整理相應線材,確保風扇扇葉無任何阻擋物。

將顯卡直接接入到主板上。從第一條PCI-E 16X位置開始安裝。

相繼安裝剩餘的7塊顯卡。

使用螺絲固定顯卡擋板位置。

8張顯卡安裝完畢。再次確認所有風扇葉片不被任何物體阻擋。

重新蓋上機箱頂蓋,並使用螺絲固定。

整台礦機的內部安裝完畢。

由於礦機主板採用特殊的電源適配器,因此本次安裝使用TPOWER 2100W礦機專用電源。

將8個6pin 12V電源介面接入到礦機側面預留的主板開口位置。

當8條6pin針腳接入後,礦機整體安裝完畢。

接下來只需要接入相應的HDMI線,RJ45線以及USB鍵盤滑鼠,開機即可開始對礦機進行操作。

映泰TB250-BTC D+主板所採用的直插式設計,令礦機布局更為整潔,從老舊的機架式礦機以及繁瑣的轉接線脫離出來,擁有更高的可靠度及維護性。安裝在專業的礦機機箱內,對於挖礦時的顯卡有著更高的散熱效率。整體安裝及調試過程也並不復雜。只需根據步驟接入相應線材及固定對應設備,即可開啟高效率的挖礦作業。

⑽ CPU標簽上有哪些性能標識

Processing Unit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心處理器,是電腦當中最核心的配件,一台電腦的性能好與壞跟CPU本身的性能有著最直接的關系。而且CPU的選擇也同時關繫到主板和內存的搭配問題

對於CPU,雖然是陳詞濫調的話題,但在現實當中,很多人在預備買電腦的時候還是十分迷茫的,面對著市場上更新換代那麼快、型號如斯多的CPU,一般用戶基本就透不過氣來,也不知道畢竟如何選擇好。我們寫這次專題的目的就是盼望能輔助寬大盤算購機的用戶能全面對CPU的一些基本的常識有所了解,最後能得心應手地選擇自己所需要的CPU。

CPU重要參數介紹: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地了解CPU的技術參數,我們先來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1)前端匯流排:英文名稱叫Front Side Bus,正常簡寫為FSB。前端匯流排是CPU跟外界溝通的獨一通道,處理器必需通過它才幹取得數據,也只能通過它來將運算成果傳遞出其餘對應裝備。前端匯流排的速度越快,CPU的數據傳輸就越敏捷。前端匯流排的速度重要是用前端匯流排的頻率來權衡,前端匯流排的頻率有兩個概念:一就是匯流排的物理工作頻率(即我們所說的外頻),二就是有效工作頻率(即我們所說的FSB頻率),它直接決議了前端匯流排的數據傳輸速度。因為INTEL跟AMD採取了不同的技術,所以他們之間FSB頻率跟外頻的關系式也就不同了:現時的INTEL處理器的兩者的關聯是:FSB頻率=外頻X4;而AMD的就是:FSB頻率=外頻X2。舉個例子:P4 2.8C的FSB頻率是800MHZ,由那公式可以知道該型號的外頻是200MHZ了;又如BARTON核心的Athlon XP2500+ ,它的外頻是166MHZ,依據公式,我們曉得它的FSB頻率就是333MHZ了!目前的Pentium 4處理器已經有了800MHZ的前端匯流排頻率,而AMD處理器的最高FSB頻率為400MHZ,這一點Intel處理器還是比較有上風的。

2)二級緩存:也就是L2 Cache,我們平時簡稱L2。主要功能是作為後備數據和指令的存儲。L2的容量的大小對處理器的性能影響很大,尤其是商業性能方面。L2因為需要佔用大批的晶體管,是CPU晶體管總數中佔得最多的一個部分,高容量的L2成原形當高!所以INTEL和AMD都是以L2容量的差別來作為高端和低端產品的分界標准!現在市面上的CPU的L2有低至64K,也有高達1024K的,當然它們之間的價格也有十分大的差異。

3)製造工藝:我們常常說的0.18微米、0.13微米製程,就是指製造工藝。製造工藝直接關繫到CPU的電氣性能。而0.18微米、0.13微米這個標准就是指的是CPU核心中線路的寬度。線寬越小,CPU的功耗和發熱量就越低,並可以工作在更高的頻率上了。所以0.18微米的CPU能夠達到的最高頻率比0.13微米CPU能夠達到的最高頻率低,同時發熱量更大都是這個情理。現在主流的CPU基本都是採用0.13微米這種成熟的製造工藝,最新推出的CPU已經已經發展到0.09微米了,隨著技術的成熟,不久的未來肯定是0.09微米製造工藝的天下了。

4)流水線:流水線也是一個比較主要的概念。CPU的流水線指的就是處理器內核中運算器的設計。這比如我們事實生涯中工廠的生產流水線。處理器的流水線的構造就是把一個龐雜的運算分解成很多個簡單的基本運算,而後由專門設計好的單元實現運算。CPU流水線長度越長,運算工作就越簡單,處理器的工作頻率就越高,不過CPU的效能就越差,所以說流水線長度並不是越長越好的。由於CPU的流水線長度很大水平上決定了CPU所能達到的最高頻率,所以現在INTEL為了提高CPU的頻率,而設計了超長的流水線設計。Willamette和Northwood核心的流水線長度是20工位,而現在上市未幾的Prescott核心的P4則達到了讓人咋舌的30(如果算上前端處理,那就是31)工位。而現在AMD的Clawhammer K8,流水線長度僅為11工位,當然處理器能上到的最高頻率也會比P4相對低一點,所以現在市面上高端的AMD系列處理器的頻率一般在2G左右,跟P4的3G左右還是有一定的間隔,然而處理效力並不低。

5)超線程技術(Hyper-Threading,簡寫為HT):這是Intel針對Pentium4指令效力比較低這個問題而開發的。超線程是一種同步多線程執行技術,採用此技術的CPU內部集成了兩個邏輯處理器單元,相當於兩個處理器實體,可以同時處理兩個獨破的線程。艱深一點說就是能把一個CPU虛構成兩個,相當於兩個CPU同時運作,超線程實際上就是讓單個CPU能作為兩個CPU應用,從而到達了加快運算速度的目標。

主流CPU基礎參數

了解完上面幾個基本的概念後,我們接著介紹一下CPU的基本參數。

而目前PC台式機市場上主要有INTEL跟AMD兩大CPU製造廠商,兩家廠商各有特點,中、低、端的產品線都很齊全,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目前主流的CPU。

一、主流CPU產品之AMD篇

一提起AMD的CPU,很多DIYer的腦海中就會聯想到低廉的價格、強勁的性能和極佳的超頻潛力。目前市場上AMD所出產的處理器主要有面向高端的AMD Athlon 64、主流的AMD Athlon XP以及面向低端的Duron處理器。AMD的命名大部門採用PR值,只有Duron系列是採用實際頻率來命名的,這一點大家要分明白。

1、Appelbred核心的Duron

簡單點評:這是AMD在2003年中出人預料地推出的新毒龍系列處理器,跟以前的老毒龍比,規格變更不大,L1還是128K,L2也是64K,區別主要是前端匯流排從老毒龍的200MHZ提升到266MHZ!而製造工藝也從0.18微米換成0.13微米,總體性能提升不少!新毒龍還繼續了Barton核心Athlon XP的SSE指令集,動態分支余取和感溫二極體等技術。另外,它還跟先輩Morgan核心的老毒龍一樣,超頻性能強勁。默認電壓是1.5V,功耗最大不過57W,所以發熱量十分低,可以說是現在市面上發熱量最小的處理器了。筆者有朋友甚至在新毒龍上面只加了一個散熱器就可以使其畸形工作。早期出的那些的還可以有機遇改造成L2為256K的Athlon XP。新毒龍的最大特色是價格非常廉價,如今的Duron1.4G跟Duron1.6G的市場價格都在300以下,onload=¨。價格低、超頻性能好、功耗低、發熱量不高加上還有可能改造成Athlon XP的特點,該系列絕對是低端的超值首選!

2、Thoroughbred-AO的Athlon XP

簡單點評:Thoroughbred-AO(簡稱TB-AO)核心的Athlon XP採用0.13微米的製造工藝,256K的L2。該系列處理器的性能不錯,價格也比較便宜,不過相對它的繼承者Thoroughbred-BO(TB-BO)核心的Athlon XP開說,超頻能力一般。所以在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一般人都會選擇TB-BO核心的Athlon XP。現在市面上的TB-AO也基本被淘汰了,被TB-BO核心的Athlon XP完全代替,不過市場上面還有少量的留存,大家買的時候注意區分一下。TB-AO跟TB-BO核心的兩種Athlon XP的區分下面將會介紹到。

巨獻!真正有實用意義的CPU選購大全(2)

3、Thoroughbred-BO核心的Athlon XP

簡單點評:Thoroughbred-BO(TB-BO)核心的Athlon XP,採用0.13工藝,是TB-AO核心Athlon XP的進級版。核心面積從TB-AO的80平方毫米增大到84平方毫米。大多採用266MHZ的FSB,不過有部分高頻版本也採用了333MHZ的FSB。此系列性能不錯,跟相對應的Intel的P4 A/B系列的處理器的性能處於同一水平,功耗也跟P4 A/B系列差不多,但價格相對P4 A/B系列來說,超級便宜,性價比很高!而且大部分都是不鎖倍頻的,超頻能力驚人,尤其是低頻版本。如此低廉的價格加上不錯的性能、精彩的超頻能力,絕對是少花錢,多辦事的超值選擇,如果你對處理器沒有品牌的偏見,該系列會是一個相當理想的選擇!

4、Throton核心的Athlon XP

簡單點評:這個系列應該是最受爭議的型號之一了,尤其是Athlon XP 2000+,因為有了它的出現,讓不少JS有了可乘之機,把它改成BARTON核心的CPU來賣,從而失掉更多的利潤。這種型號的CPU外觀跟BARTON核心的CPU是一樣的,實在就是用BARTON核心的Athlon XP,屏蔽了256K二級緩存而變成了這個Throton核心的Athlon XP。它的技術參數跟Thoroughbred-BO/A0的XP是一樣的。在不超的情況下,性能也簡直一樣,差異是這種核心有機會把那屏蔽了的256K L2從新打開,從而變成佔有512K L2的BARTON核心的Athlon XP ,除此之外,它的超頻性能也很強,由於它也算低頻版本的BARTON核心的CPU,超頻性能當然不錯了。價格比一般的Thoroughbred-BO/A0的Athlon XP要貴上幾十元。是否值得,就要看你個人的衡量了

5、BARTON核心的Athlon XP

簡單點評:BARTON核心的Athlon XP應當是Athlon XP系列最後一代的處理器,是現階段AMD的主流和中高端處理器,跟TB-BO最大的不同就是L2容量增大一倍,火車票查詢,L2由256K提高到512K,前端匯流排也由266MHZ提高到333MHZ,局部高端型號的FSB是400MHZ,這些都大大提高了處理器的性能。其核心面積比TB-BO核心的核心稍長一點。該系列仍是堅持著AMD一貫的高性價比,是當初最值得購買的中低端產品之一。功耗比TB-BO核心的 Athlon XP稍高,不過比P4 C系列的功耗要低不少!超頻性能雖然比不上TB-BO核心,不過低頻率的2500+普通容易上到3200+!假如後期工藝更成熟的話,超頻性還會有進一步的提高!

6、AMD Athlon 64 系列

AMD的Athlon 64處理器是寰球首款64位PC處理器,採用基於X-86指令體系的64位架構,也就是X86-64架構。該處理器最大亮點就是支持64bit定址位寬,並供給良好的向下兼容性-支持32bit。除了採用x86-64架構之外,該系列處理器的還有不少值得稱道的改良。如整合支持雙通道和單通道的DDR SDRAM內存把持器;採用針對晶元組獨立的Hyper-Threading匯流排連接技術,在Athlon 64體系實現AGP 8x和I/O功能。該系列採用的是Socket754針腳設計,L2緩存分辨有1MB和512KB兩個版本。採用的是0.13微米的工藝,不過行將推出採用更先進的0.09工藝的產品。得益於新架構,這系列的處理器性能十分強勁,當然,價格也不算便宜。但在Athlon 64在高性能的同時能保持著低功耗,最大功耗比P4 E系列低不少。如果價格可以得到進一步下調,該系列將成為高端處理器中最幻想的選擇。

主流CPU產品之Intel篇

Intel的處理器在市場份額和貿易利潤方面相比於AMD都佔領很大的優勢,尤其是博得不少行業用戶的青眼。現在在市面上主要有針對低端市場的Celeron4系列處理器,和面向中高真個Pentium4 A/B/C/E系列處理器。

1、Willamette-128核心的Celeron4

簡單點評:Willamette-128核心的Celeron4系列,現在常見的是1.7G跟1.8G的CPU,不過工藝用的是比較落伍一點的0.18微米工藝,而且只有128K的L2,性能一般,甚至不如以前超頻後的圖拉丁CELERON,不過價格也不高,合適對性能請求不高的低端用戶使用。

2、Northwood-128核心的Celeron4

簡單點評:該系列處理器是屬於INTEL的低端主打產品,基本上採用P4架構,把L2縮減到只有128K,因此性能遠落後於同頻率的P4系列,功耗跟P4 A/B系列差不多。Northwood-128核心低頻的處理器超頻性能還可以,不過INTEL的都是鎖了倍頻的,超頻只能超外頻!這個系列只有128K的L2,性能平平,但作為INTEL低端產品,相對P4來說,售價還是比較低廉的,是喜好INTEL處理器的低端用戶的理想選擇,但性能一般,即便超頻後也沒什麼驚人的表示!

3、Northwood核心Pentium4 A/B系列

簡單點評:Northwood核心的P4 A/B系列,憑借0.13工藝,512K的L2,400/533MHZ的前端匯流排,性能比前一代的WILLAMETTE核心的P4有較大的提高,性能不錯。不過現在的Athlon XP完整有能力跟它抗衡!功耗也不低,跟Athlon XP比沒太大優勢。該系列低頻版本的超頻性能還是不錯的。始終以來,價格基本沒太大變化,性價比一般,該系列比較適合對價格不太敏感,而且愛好INTEL產品的中端消費者選擇

巨獻!真正有適用意思的CPU選購大全(3)

4、Northwood核心的Pentium4 C系列

簡略點評:該系列是INTEL的中高端產品,跟P4 A/B系列比,仍然是Northwood核心,不外版本升到D1-STEPPING,最大的不同就是前端匯流排進步到800MHZ,並且參加了超線程技術,這些修改使P4 C系列的機能比P4 A/B系列加強不少,總體程度當先於AMD同PR值的Athlon XP,存在極大的競爭力。而且這系列的超頻才能比較強,低頻的版本更顯明,比方P4 2.4C,個別超到3.0G以上也沒什麼問題。該系列的價錢還算公道,固然性價比不迭Athlon XP,但跟P4 A/B系列比擬還算超值。不過最大的毛病就是功耗比擬大,比同頻率的P4 A/B系列跟Athlon XP都高,發燒較大,所以得籌備好一個比較好的風扇!該系列憑借著高性能、傑出的超頻能力,以及合理的價格,是現階段INTEL產品中最值得購置的處置器!

5、Prescott核心的最新Pentium4系列

簡單點評: 這款Prescott核心的處理器出乎意料地採用了P4 A系列差未幾的命名,讓良多人辨別不清。不過跟P4 A系列的參數有很大不同,133MHZ的外頻,跟P4 B系列一樣,不同的是採用了0.09微米的製作工藝,而且二級緩存增大到1024K,是P4 A/B系列的兩倍。雖然採用了更進步的技術,但性能跟P4 B系列相稱,沒很顯著的提高,不過價格並不貴,而且超頻能力不錯,性價比還可以。

簡單點評:Prescott核心的P4 E系列跟P4 C系列差不多,還是採用Socket 478的介面類型,一樣是200MHZ外頻、800MHZ的FSB。採用了更先進的0.09微米的製造工藝,核心面積由Northwood核心的131平方毫米下降到112平方毫米,體積大為減少。 L2也增添到1024K。 還採用了第二代超線程、SSE3等等新技術。但因為緩存的響應時光被延伸,這導致了Prescott可貴的1024K L2緩存沒能發揮出料想中的宏大作用,所以整體性能跟P4 C系列差不多,甚至有所不如,不過價格也不算貴,跟P4 C系列根本持平。這款處理器最大的缺陷就是功耗比較大,發熱量可怕,一定要注意散熱。唯一比較凸起的是超頻能力比同頻率的P4 C系列的要好,如果在散熱做好的條件下,超頻潛力很大。

了解了現在市道上主流的CPU後,咱們在選購的時候還有一些細節須要懂得,下面將會逐個先容。

熱點內容
trx4遙控設置 發布:2025-09-10 06:59:28 瀏覽:972
trx熱身動作大全 發布:2025-09-10 06:39:03 瀏覽:104
比特幣實質算力 發布:2025-09-10 06:18:21 瀏覽:931
以太坊2019減產 發布:2025-09-10 05:54:48 瀏覽:32
什麼區塊鏈最核心的內容 發布:2025-09-10 05:38:40 瀏覽:140
中國以太坊etf官網 發布:2025-09-10 05:15:43 瀏覽:712
兩步揭穿比特幣騙局 發布:2025-09-10 05:03:56 瀏覽:349
網宿科技涉及區塊鏈嗎 發布:2025-09-10 05:03:23 瀏覽:107
區塊鏈主網公測 發布:2025-09-10 04:44:43 瀏覽:378
通過區塊鏈去中心化 發布:2025-09-10 04:33:02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