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ge表演真正的技術
『壹』 狗狗幣 (DOGE)怎麼樣,風險大嗎,去哪買,能賺錢嗎
投資狗狗幣 (DOGE)依舊存在較大的風險,切忌盲目投資。建議使用幣查查APP監控項目風險,這是區塊鏈行業首款風險監控軟體,能幫你規避風險。
『貳』 dogeking 是狗狗幣嗎
DogeKing幣中文全稱是狗王幣。是幣安智能鏈上代幣,為狗狗幣的衍生幣種,於2021年11月推出。該幣流動性鎖定一年,項目完全去中心化和社區驅動。DogeKing是基於ElonMusk推廣下的SHIB,DOGE,BABYDOGE後的新型通縮式貨幣令牌,我們將採取燃燒每筆交易的7%,2%用作銷毀來加快貨幣通縮速度加快貨幣價值的增長速度。
相關介紹
不管是狗王、狗狗王元界幣,還是狗兒子,都是項目方斂財的工具而已。畢竟這些土狗項目沒有真實項目和技術支撐,發行門檻極低、製作成本低。所以,土狗項目層出不窮,而且,不管是追高進來還是抄底進來的,都會成為接盤俠,且永遠無法解套。
『叄』 網上的用語【doge】是什麼意思
「柴犬笑話」(被稱為Doge Meme)通過Facebook、Tumblr等社交網路工具開始大規模流行,在歐美各大搜索引擎的搜索率呈爆發式增長。原型是一條名叫Kabosu的日本母柴犬。這張本來只是呆萌的柴犬圖片被改圖成各種人物形象,加上了「wow」、「such XX」等語法奇怪的片語之後,其無厘頭的風格風靡全球網路圈,被冠以專有名詞「Doge」(英語單詞「dog」的俚語),被NBC等電視台評為年度文化現象,甚至還出現了一種以它的表情作為標志的虛擬貨幣(Dogecoin)。在中國,由於它被惡搞的形象在網上泛濫,使網友們看到其他人物、事物時產生錯覺,因此它又被網友們戲稱作「精神污染」。
網上的用語「doge」是一種表情,表達內心獨白的意思。
『肆』 網路用語「doge」是什麼意思
一種網路流行趨勢或惡搞,一張原型是1條名叫Kabosu的日本母柴犬的圖配上十分詼諧幽默的話表達狗狗的腦洞,並使用錯誤的修飾語或縮寫,如 『such dignified』 或 『amaze.』
『伍』 你認為馬斯克為什麼要推廣比特幣和狗狗幣
2 月 19 日,特斯拉 CEO 埃隆·馬斯克在推特表示,比特幣的流動模式比現金更有趣,特斯拉(購買比特幣)的行為並不能直接代表我的想法,對於所有標普 500 的公司來說,這都是一次有風險的投資。
馬斯克還表示,「我不是一個投資者,而是一個工程師,除了特斯拉,我不持有任何公開交易的股票。然而,當法定貨幣的實際利率為負時,聰明人會去看別處。
比特幣幾乎和法定貨幣一樣不靠譜,注意我用的是『幾乎』」
計算著別人的錢特別有意思,感覺好像是自己的,哈哈,如果持有的幣能像BNB一樣暴漲,是不是能夠躋身進去呢?
哈,又做夢了,該醒醒了!
『陸』 狗幣的狗幣誕生
這可能是2013年最奇葩的小故事
一位澳大利亞的品牌與市場營銷專家,一位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程序員,這兩個人此前素昧平生,卻成功地將最火爆的兩種產品——比特幣和狗狗 (Doge,對美國人而言Doge就跟土豪在中國的流行程度類似)結合在了一起,結果Dogecoin就誕生了。而且人們還真的在使用它。
成長過程
Adobe公司悉尼市場部門的Jackson Palmer一直在研究電子貨幣,看了Doge後突發奇想,發了個推文:投資Dogecoin,這就是下一個大機遇。
隨後不久他得到了不少回復,都是鼓勵他繼續完成這個想法。而一個禮拜後他買下了Dogecoin.com的域名,該域名被Doge的大本營reddit收錄。
而與此同時,在波特蘭,Billy Markus一直想創造屬於自己的電子貨幣,他希望這種貨幣能夠滿足更多人的需求,而不是像比特幣那樣為投機者服務。在域名剛注冊沒兩天,他偶然知道了這個網站,頓時覺得找到了歸屬。
於是他給Palmer發了條推文,表達合作之意。在Palmer回復之前,他就開始重新排列比特幣的源代碼,並加入了Doge Meme的元素。
後來兩人一拍即合,在Palmer半開玩笑的推文發布後一周左右,Dogecoin誕生了。
在reddit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網站立馬就火了。不過兩周的時間,Dogecoin已經有了專門的博客、論壇,市值達到800萬美元,一度躍升為全球第七大電子貨幣。
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答案是「小費」。如果你在互聯網上表演了一個相當不錯的段子,人們通常會願意通過電子貨幣給你點小費。在小費文化盛行的美國,這種事情很容易得到認同。
但比特幣太貴了,所以更便宜的Dogecoin受到歡迎。其上線僅一周的時間,便成為第二大的小費貨幣。他們正希望臉書能夠接受Dogecoin,這樣你的朋友不僅可以點贊,還可以順便給你點小費。
Dogecoin如此受追捧的理由當然不止如此。
從技術上說,Dogecoin實際上與萊特幣是一個派別的,他們都是基於Scrypt演算法,與萊特幣一樣,其交易過程比比特幣更加便捷,而且他們的數量也更多,Dogecoin最多可以挖出1000億個,而比特幣是2100萬個。
Palmer也提到,Dogecoin並不像比特幣那樣,人們並不是為了投機才參與其中,這是一種表達分享和感謝的方式。
『柒』 解讀狗狗幣(DOGE)暴漲的背後力量
本文作者Peter Guo,來自貝寶金融,星球日報經授權發布
沉寂了兩年多的狗狗幣(DOGE)最近成為加密市場備受矚目的焦點。
「狗狗幣一年漲幅超400倍」成為熱搜話題,甚至有超過14萬人呼籲亞馬遜接受狗狗幣作為付款方式。
狗狗幣為何擁有如此巨大的漲幅和號召力呢?
狗狗幣(DOGE)的誕生源於一個玩笑。
2013年當時網路風靡一隻日本柴犬的圖片,恰好此時,比特幣進入了當時牛市的趕頂階段,加密貨幣成為當時的焦點。
Adobe澳大利亞員工Jackson Palmer就在推特上開玩笑說:「投資Dogecoin-我確定它就是下一個大事件。」
得到諸多網友支持後,他很快注冊了Dogecoin.com的域名,並仿照比特幣作出了狗狗幣的圖片。
隨後另外一位美國的程序員粉絲Billy Markus就參考比特幣源碼、採用萊特幣Scrypt演算法製作出了這樣的山寨幣。
與BTC的「數字黃金」定位不同,狗狗幣自問世就與幣圈有著「隔閡」。它的發行量無限,每分鍾出一次塊,以每年5%左右的通脹率來進行增發以抵消丟幣損失。
實際上,狗狗幣項目本身亮點並不多,創始人也在隨後退出,與其誇大它的優勢,不如說是美國盛行的小費文化延續了狗狗幣的價值。
狗狗幣主要被用於支付小費,常見的場景是給互聯網上的優秀內容打賞激勵。除此外,它還充當一般加密貨幣的支付商品或服務、兌換其它Token功能。
數據顯示,在美國草根網民聚集的Reddit上,狗狗幣版塊有近120萬訂閱用戶,僅次於比特幣的250萬用戶數。狗狗幣論壇用戶多是自發性組織,這些用戶對萌呆喜感的狗狗幣植入了美國的打賞、慈善文化,從而激發了持久的生命力。
人畜無害的狗狗幣卻經歷了多次劇烈的牛熊市,甚至連初創人都看不懂。
第1次牛市:2017年3月初至5月底,這是加密貨幣市場早期的山寨幣風行階段,散戶蜂擁入市,狗狗幣乘著比特幣牛市東風迅速躥升至0.0042美元的 歷史 新高。
第2次牛市:2017年11月至12月,兩個月時間里狗狗幣一路飆升至0.002美元,同樣處於比特幣暴漲1.7倍的瘋狂時段。
第3次牛市:2018年4月10日至20日,幣價一路拉漲至0.006美元,這也是狗狗幣歷次牛市中持續時間最短的一次,漲幅只有100%,是整個加密市場熊市階段的一波大反彈。
第4次牛市:2018年8月下旬至9月初,狗狗幣在整個加密市場熊市中強勢上漲近2倍,起因則是注冊在黑龍江的「正宇集團」經營資金盤,號召會員大量購入狗狗幣所致,正因此輿論開始以傳銷工具的標簽來指責狗狗幣。
當然有人指出這次牛市的起爆點是因為狗狗幣與以太坊(ETH)結合形成「狗狗坊」的設想,但在這段牛市期間,以太坊並沒有反彈作為,最後這種智能合約的橋接計劃也無疾而終。
第5次牛市:2021年1月末開啟的這波牛市與以往有很大不同,狗狗幣的上漲表現從漲跌幅、持續時間上都要遠大於前幾波牛市。
在狗狗幣本身乏善可陳的前提下,似乎只能將它的起漲原因歸結於狗狗幣的深度發燒友們這段時間的搖旗吶喊,包括Elon Musk、Carole Baskin、Mark Cuban、Genne Simmons、Snoop Dogg等名人以及Wall Street Bets、SatoshiStreetBets等組織。
總之,因狗狗幣無強勢背書、無技術亮點、無應用落地的「三無」特點,機構投資者很少關注狗狗幣,歷次的大漲大跌的誘因也多是短期情緒驅動的散戶投機行為。
在機緣巧合之下,狗狗幣因一句玩笑誕生,因打賞文化迅速傳播,因匹配現實效用而延續,因社交炒作暴漲暴跌,成為加密貨幣市場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通過狗狗幣歷次牛熊的表現來看,投機熱錢在比特幣等主流幣處於高位時,往往尋求其它標的來提升收益,而狗狗幣的忠實擁躉們一方面享受升值的愉悅,另一方面也對潛在的負面影響充滿擔憂。
如果說短期投機者可以參與這波百倍幣狂歡的話,那對狗狗幣最近20%以上的日波動率、最高回撤近50%的現狀來看,這顯然不該是穩健投資者的跟風選擇。
『捌』 狗狗幣運行邏輯是啥,與比特幣有何區別
狗狗幣,代碼Doge,誕生於2013年12月8日,基於Scrypt演算法,是國際上用戶數量僅次於比特幣的第二大數字貨幣。狗狗幣交易過程相對比特幣更加便捷,狗狗幣確認時間只要1分鍾,BTC卻要10分鍾,而且狗狗的數量更多,價格低廉,轉賬訊速,適合網路打賞等,更方便大眾的心理需求,使得更方便平民化的發展。在美國狗狗幣有自己核心文化背景,小費文化,慈善文化和草根文化。
狗狗幣第一年挖出1000億枚,以後每年少挖50億枚,總量沒有上限。也就是一年以後,通漲率保持每年5%並一直遞減,20年以後,每年通漲只有2.5%。不少人認為這樣才更符合貨幣的發展,到時候通漲率比比特幣還低。狗狗幣採用輔助挖礦,算力從60G上升到接近1T,輔助挖礦解決了狗狗幣的最大安全問題。
馬斯克稱狗狗幣是一場騙局
據海外媒體報道,馬斯克再度出面主持《周六夜現場》,作為話題人物,馬斯克自然也不會錯過任何一個給狗狗幣宣傳的機會。
鑒於馬斯克此前頻頻為狗狗幣「代言」,由他主持的《周六夜現場》,沒有懸念地成為了這個周末幣圈最為重要的一件事。果然,節目開始一小時後,馬斯克聊到了狗狗幣,馬斯克稱自己為狗狗幣教父(Dogefather)。期間他被反復問及「什麼是加密貨幣」、「什麼是狗狗幣」,馬斯克的第一反應是:狗狗幣是貨幣的未來。
馬斯克還說:「加密貨幣就是一種數字貨幣,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去中央化。狗狗幣是貨幣的未來,這是一種勢不可擋的金融工具。」
最後主持人開玩笑式地問:那麼,狗狗幣是一場騙局?馬斯克無奈一笑:「嗯……好吧,它是騙局。」由於馬斯克親自「登台」,此次《周六夜現場》節目的直播平台網路觀看人數,一度突破了30萬人。
然而令人尷尬的是,與此前馬斯克宣傳狗狗幣(Dogecoin)後其價格隨後必漲不同,節目期間及結束後狗狗幣的價格卻一路走低,期間狗狗幣的價格雖有短暫回升,但隨即又轉跌。截至北京時間21點,狗狗幣價格跌幅達到39%,報0.4347美元。
『玖』 (doge)是什麼梗
doge指的是柴犬笑話,一開始在facebook、tumblr等社交網路平台流行,其原型是一名叫做kabosu的日本雌性柴犬,這只柴犬的某一張照片被改成各種人物的形象,加上了各種奇怪語法的片語後火遍網路,所以就被冠以專有名詞「doge」。
目前流行的一些網路詞彙有:
1、瘋狂打call,出自日本演唱會Live應援文化,用來表示對台上偶像歌手的肯定,粉絲跟著節奏揮舞熒光棒,營造熱烈的氣氛。
2、大吉大利 晚上吃雞:《絕地求生:大逃殺》游戲玩家相互廝打後,最終能活到game over的勝利者,屏幕上方就會顯示這句「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3、戲精:原意指的是表演能力很突出的人。現在專門形容人戲多,很會給自己加戲,愛博眼球出位,甚至有醜人多作怪的用法。
『拾』 國外對信息技術教學反思作用的看法是什麼
1、教師專業化發展關鍵在於積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問題越來越引起教育界有識之士的關注。教科研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廣大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主要途徑,它不再是教育專家和科研工作者的事情。除了教育行政部門的提倡和要求外,教科研真正的動力應該是來自於學校,來自於廣大教師發展的內在需求。教師內在的需求是自我成長,自我成長的關鍵在於廣大教師是否能夠沿著一條比較正確的方向不斷成長。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思考、不斷記載自己成長的心歷。教師專業成長亟需解決的問題,包括教師專業成長記錄、教研交流平台的豐富性、交流的主動性和自發性。
2、網站、博客、即時交流軟體、Moodle等不同形式的網路教研方式並呈,各有長處。網站適合於行政機構、教研管理機構為主體來使用,博客適合在個人為主體來使用。即時交流工具主要是QQ群,還有UC群和MSN。
3、博客及團隊博客的功能可發揮獨特的作用:A、博客為廣大教師個人的加速成長提供了空間和可能,博客團體可以為學校團隊、學科團隊、小組團隊的加速成長提供了空間和可能。個人博客、小組(教師、學生、家長)協作博客群組(群組可以是兩個人,也可以是三個人直至更多)、學科博客群組、新項目(課程、校際之間項目聯動、科研項目開發)開發群組、區域博客群組、聯片博客群組、結對博客群組等都是不同形式的博客團隊。成為我們新的工作方式、交流方式、成長方式。B、教師成長需要榜樣也造就榜樣,而發揮榜樣作用需要做兩方面的工作:一是關注和提升榜樣,二是宣傳和展示榜樣。博客是關注和提升、宣傳和展示榜樣的好平台。C、博客具有彰顯個性的性質,與新課改提倡的精神完全符合。
4、浙江省教研室自上學期,力推攜手博客群,並採取新建省教研網,擴充網站空間,設立專職教研員,召開各學段各學科的網路管理員,召開網路教研會議等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進網路教研,博客的推廣和使用是網路教研中的核心部分。
5、我市經濟發達,網路普及程度較高,對於開展本課題研究有較好的硬體保障。
6、我市建立和使用網站等各種方式進行網路教研歷史久,成績顯著。如:瑞安十中尹瑞文老師的「中學語文教堂資源網」在全國負有盛名,網站開辦六年,點擊數達4千萬次。多次在全國、省級評比獲獎。課題組組長李日舟老師的工作網站「瑞安信息技術&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網」自01年開始建站,在全省具有一定知名度。將近三年的內容轉到博客後,居成長博客全國技術群組第一,攜手博客群組第二。我市現有11個以瑞安教師為成員的QQ群用於工作交流。
目前,我市安陽實驗中學在網站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群平台,真正使用博客的近50多位教師,接近教師總數的1/3。另外至少有100位教師目前已經擁有博客。教師因工作使用網路,提高個人專業成長的數量大約在2000位左右,占所有教師總1/4多。
6、快速發展的網路技術可能會有更新、更好的形式出現。但在可預見將來,但不會淘汰或廢止博客這種形式。
哈貝馬斯曾經提出從工具理性走向「交往理性」,構通行為真正互動和理解的四條有效性原則:即表達的可領會性、陳述的真實性、表達的真誠性和言論的正當性。他還提出達到「交往理性」的社會標準是﹕
第一,理想的語言情境向每一個感興趣的主體開放,使之可以參與話語並為自己的觀點辯護;
第二,它能擺脫強制、統治、權力游戲等純粹工具性和策略性的動機;
第三,它能把那些潛在於我們的斷言中的認知性的、規范性的、表現性的三種有效性要求區分出來,並且僅僅通過辯論達到這種區分;
第四,它能使人們自由地就民主意志之形成、政策連續的基礎達成共識;
第五,它的結果是一項合理的同意,這項同意可以根據進一步的協商進行修正。博客正是基於這一需求標准而產生的形式。
到目前為止,以「教育博客」為主題的研究在國內外的學術刊物中已有部分涉及,只是尚待進一步理論化和系統化。美國創造網路探究教學WebQuest之父Doge倡導在WebQuest的設計中加入Blog的新元素,促進師生在網路上的思想交流,而且自己親自建立了一個Blog(),在上面記錄了自己平日的所思所想。這應該是教育博客的最初形式。
在博客者群體中,我們最為關注的是教師。盡管至今還沒有中國教師博客的准確統計,但從GOOGLE關鍵詞檢索「教師博客」記錄條數高達807萬條,與「課程改革」(1240萬條)、「基礎教育信息化」(1200萬條)成為基礎教育領域搜索信息量最大的三個關鍵詞。中國中小學教師博客的特點是﹕
l 教育博客者壓倒多數是「草根」的普通教師,也有少量教育研究工作者。教師用博客記載著他們的思想和成長軌跡,最為關注的兩個話題是課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
l 教師博客者對博客有強烈的歸屬感,期待將自己的聲音傳播於社會之中,用非主流的「話語」和網路傳播方式來確立教師的社會地位。
l 教師博客功利性相對較少,至少在目前學校和地區的博客群中很少有庸俗的名人效應和眼球經濟。
3、教師專業發展相關定義及理論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指教師在整個專業生活中,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教育技能,實施專業自主,體現專業道德,逐步提高從教素質,成為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化發展過程。簡單的說就是教師從一個「普通人」變成「教育者」的專業化發展的過程。
教師專業化的內涵包括專業知識結構、專業技能和專業道德素養等方面。
國內林崇德教授認為:教師的知識可分為本體性知識、文化知識、實踐知識和條件性知識。本體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本體性知識有四個要求:一是對學科知識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二是既懂得本學科的歷史,又掌握該學科的新進展;三是與本學科相關的知識;四是能夠把本學科知識變成自己的一種學科(學術)造詣,並能清楚表達出來。教師扎實的本體性知識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證。文化知識的廣泛性和深刻性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全面發展的效果。它能滿足每個學生多方面的探究興趣和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幫助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所教學科知識;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教育學科知識,如學習教育哲學就需要思維哲學、倫理學、社會學、認識論、社會哲學等學科的知識基礎。提高在學生和家長中的威信。實踐性知識指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這種知識是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關於教學的傳統研究常把教學看成是一種程式化的過程,忽視了實踐知識與教師的個人特點。實踐性知識的積累需要教師有反思型思維和教學能力的具備。條件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這種知識是廣大教師所普遍缺乏的。包括:學生身心發展的知識、教與學的知識和學生成績評價的知識。
具有完整的知識結構是不夠的,教師要注意研究和更新教師知識的性質、範式、組織和內容,以保證教師這「一桶水」不是「死水」,而是源源不斷的流水,給學生的「一杯水」也是長流不息的「新水」。
教師的專業技能由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技巧和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所構成。教學能力由一般教學能力和具體學科教學能力構成。一般教學能力指各種各樣教學活動所涉及的能力,主要有:教學監控能力、教學認知能力、教學操作能力。
(1)教學監控能力。指教師為了保證教學的成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這種能力是教學諸能力中最高級的能力。
(2)教學認知能力。指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學習者特點、教學方法與策略以及教學情境的分析判斷能力。主要表現為:分析掌握教學大綱的能力;分析處理教材的能力;教學設計能力;對學生學習准備性和個性特點的了解、判斷的能力等。在教學能力結構中,教學認知能力是基礎能力。
(3)教學操作能力。指教師在實現教學目標過程中解決教學問題的能力。從手段看,表現為:第一,言語表達能力,如語言表達的准確性、條理性和連貫性等;第二,非言語表達能力,如言語的感染力、表情、手勢等;第三,選擇和運用教學媒體的能力,如運用教具的恰當性。從內容看,表現為:第一,呈現教材的能力,如恰當地編排呈現內容、次序、選擇適宜的呈現方式等;第二,課堂組織管理能力,如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教學活動形式的組織等;第三,教學評價能力,如,及時獲得反饋信息的能力,編制評價工具的能力等。
教師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的能力已成為21世紀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
(1)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能力;
(2)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
(3)使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與開展網路課程教學的能力
4、國際教育界有關教師專業發展的探索
從理論研究的角度看,西方沿著教師群體專業化——教師個人被動專業化——教師專業發展的軌跡,以獲得教師自主為核心,在教師專業化策略方面進行了一些研究。
20世紀60年代,斯騰豪斯提出了關於教師在課程開發的作用的觀點,即「教師即研究者」。後來這一觀點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廣泛影響。
20世紀70年代,英國開展了「教師即研究者」運動,此運動反對的是外來的研究成果、觀念對於教師的控制,它重視教師個人的自我意識、自我教育、個人的實踐或自我能力。這次運動中,教師開展研究成為教師解放自己、張揚自身主體性的職業生活方式。
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將教師的成長及專業發展等課程開發融為統一的過程。教師的培養發展遵循「反思實踐者」範式。教師在以「參與」和「反思」為主要特徵的行動研究中不斷獲得對實踐的反感能力,使自己獲得專業發展。
埃利奧特在斯騰豪斯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教師即行動研究」教師不再把可能帶有偏見的專家思想視為當然,而是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提出問題、著手解決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和評價,在此過程中獲得專業自主和發展。
凱米斯在斯騰豪斯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教師即解放性行動研究者」。是在教師自己的共同體指導下展開研究,專家只是幫助形成共同體。這種情形保障了教師對研究過程的充分介入,使得教師「解放」自己及其專業,從而獲得專業自主和專業發展。
5、我國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
我國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對教師職業展開過討論,當時有一種很鮮明的觀點:「教師不獨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專業,......性質與醫生、律師、工程師相類。」目前,我國有關法律已經為推進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證。
而對於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教授認為,專業發展是我國教師教育面臨的兩大問題之一。鍾啟泉提出了我國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三大問題:①教師教育理念尚待進一步到位;②教師教育制度尚待進一步完善;③教育科學尚待進一步改造和發展。這三點基本概括了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認可。
針對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鍾啟泉從理念層面提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兩點策略:①確立適應新時代需要的理想的「教師形象」;②確立相應於理想的「教師形象」的教師教育體制。劉芳則指出教師專業發展必須做到:①教師成為研究者,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學質量,使教師工作重新獲得「生命力和尊嚴」,顯示出不可替代性;②教師積極反思,使教師對自己、自己的專業活動直至相關的問題有更為深入的了解;③使教師任教的學校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基地。
(二)教育博客與教師專業發展相關理論
教育博客可以利用「零障礙」的社會性軟體,用心靈書寫屬於自己的網路日誌的方式。教師可以方便地將教學、研究、生活等方面的精神與物質的成果上傳發表,形成教師個人的資源積淀。博客可以跨越時空形成網上頭腦風暴,成為支持教師隱性知識顯性化的重要途徑。
黎加厚、庄秀麗總結了教育博課發展的現狀及其展望,指出如果抓住了新課程和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師專業發展和博客建設,就抓住了時代發展的脈搏,並且標志著教育信息化和教師專業發展進入了高級階段:教師主體意識覺醒和主動發展的階段。
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蔣鳴和教授最近通過對教育BLOG的研究,提出教育博客不僅是信息呈現的平台,而且由於它連接著人們的思維,因而它是教師群體思維互動的平台,是師生學習實踐共同體的環境或載體。教育學理論工作者應順應技術支持社會發展的現實,參與其中,以理論引領教育博客的發展。同時指出教育博客的興起,是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奇特的現象——教育博客還為師生提供了發表自己思想的傳播媒體,讓公共話語權回歸到每一個教師自己手中,因而重構了社會的話語結構。人們在相互傳播溝通的過程中,反思、互動,進行思想的復制與創新交融。博客對每一個個體而言,將導致教師主體意識的覺醒;從群體的影響和社會長遠的歷史演進來看,將導致一種教育社會結構的根本性變革。
教師博客的興起是中國基礎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這幾年來教育部門和專家一直全力推進的「校校通」工程教育資源建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似乎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倒是博客「無心裁柳柳成蔭」,成為教師專業發展和成長自發的、最有影響力的方式,對這一現象的解釋不能簡單歸之於青年人趕時髦,背後蘊含著深層次的社會成因。
長期以來,教師話語權的缺失是中國的教育的一大弊端。黨中央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後,教育部負責人首次提出「以人為本體現在兩個主體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為本,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二是辦學要以教師為本,教師是辦學的主體。」這一觀點至少至今似乎並未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和校長的共識,在中國教師教育協會中國中小學教師基礎調查(2004-2005年)中,65位縣(市)教育局長和1180位校長對加強民主管理列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議程認同度不高,僅20%左右,與調查的38000名教師對擴大學校民主管理的強烈願望(31%的教師把它列為學校發展第一位任務)形成鮮明反差。
這種教師話語權的缺失特別表現在課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初期,專家主導的推進方式造成話語權幾乎為「教育家」們所獨占,教師僅僅是受眾,是「洗腦」的對象,大量奔波在教育一線的教師是「沉默的大多數」,同時又產生表述危機,「建構主義」、「雙主體」、「主體一主導」一時充斥於各種會議、雜志、發言中,成為千遍一律的「套話、空話和廢話」,盡管不少人對充斥一時的標簽口號式的教育話語有很大程度的不認可感,但在權力話語下只能處於失語狀態。教師博客開創了一個個性獨立、民主的話語空間,技術的發展又使個人信息在網上傳播幾乎達到了「零成本」的地步,於是真實、鮮活的話語噴薄而出,教師博客的蓬勃發展體現了教師話語權的回歸。
(1)網路的快速發展使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理論的指引。如何解釋網路環境下人的個體與社會的關系?如何在網路環境下從「工具理性」走向「交互理性」的方向和途徑是什麼?如何分析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內在的互動關系?教育學應當對這些問題做出不僅僅是哲學意義上的回答。
(2)反對「工具理性」不應成為漠視科學技術的借口,鄙薄科學技術是歷史的倒退。在社會信息化的浪潮中,一個完全置身於網路之外的人至少不是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育理論工作者。
(3)教育理論研究者只有投入「交往行動」才能起到專業引領的作用。研究者的角色必須進一步轉換,不僅僅是指導者,更應首先是「同伴」﹔不僅僅是開個人博客,更要融入社群的交往之中,可惜這樣的研究工作者目前太少。
(三)博客技術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中的運用情況
教育BLOG作為一種新興的網路學習工具,的確給走進它的教師在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流方式和深度思考等等諸多方便帶來益處。
目前教育博客主要有以下一些存在形式:
1.個人教育博客
教育博客以創建寫作者的身份又可以分為教師博客、校長博客、教育管理者博客、學生博客等,根據其內容主題的權重大致可以做以下分類:
(1)教學反思類。透過發生在學生身上的事件、對學生教育方式的反思,更多關注學生的個性品格發展,關注學生的成長環境、教育教學事件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2)學科教學類。學科的教案設計、課堂實踐、教學後記、學科資源等,探討本學科的教學內容、方法和模式,類似於學科教研網站,更側重於教學的實踐經驗與反思。
(3)教育管理類。許多校長、教育管理者用博客來記錄自己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些做法、思考和研究,在不斷的實踐和積累中,提高了對教育本質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管理水平,同時也對一線教師開展校本教研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4)知識管理類。將博客作為知識、信息的積累和管理工具,如教育理論的前沿觀點,教育科學的最新發展,對自身工作學習有益的信息資源,分門別類按照自己的體系進行集中儲存,身處信息社會,這個結構化的知識倉庫就是個人專業發展的加油站。
(5)成長檔案類。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故事,建立更加人性化的新型師生交流互動平台。
(6)家校溝通類。以教師的班級管理為主,記錄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建立起家長與教師溝通交流的橋梁。
(7)課題研究類。以課題研究的實時檔案和重要成果為主要內容
(8)文學創作類:以教師的文學作品和學生的學習生活日記、作文習作為主。
2、校園網站
隨著一部分校長、教育管理者參與博客的創建和寫作,教育博客開始從自發組織形式向有組織、有管理、有評價的方式過渡,出現了一部分以博客技術構建的校園網站和校園博客群。
以博客技術構建校園網站,將教師的教育敘事、校園新聞、學生作品、學校論壇搭建在一個平台上,而教育敘事成為網站的主體,充分發揮每一個老師參與的積極性,並且學校也建立了相應的激勵評價機制,對於促進教師的成長和專業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
3、校園博客群在常見的以asp技術構建的校園網站上,增添博客功能模塊,教師的博客在校園網上發布,形成校園博客群。學校鼓勵老師用自己的教育故事反映自己的教科研心得、收獲和成果,寫成教育敘事報告。這種研究更實在,更切合教學實際,更具有參考與借鑒價值,而且大多數教師覺得寫自己的教育故事與論文相比,更易下手,更有東西可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