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鏈數字貨幣問題
1. 溫室效應對北極有哪些的影響
溫室效應對南北極的影響 6 6 1. 冰川融化: 1.冰川融化: 在歷史上,冰川在1550 年至1850 年小冰期間有所增長;隨後直到1940 年代, 在歷史上,冰川在1550年至1850年小冰期間有所增長;隨後直到1940年代, 隨著氣候的回暖,全球的冰川開始回退。 隨著氣候的回暖,全球的冰川開始回退。 然而在1950 年到1980 年間世界范圍 然而在1950年到1980年間世界范圍 內發生了輕微的全球降溫,在許多地方冰川後退的趨勢有所減緩或是被逆轉。 內發生了輕微的全球降溫,在許多地方冰川後退的趨勢有所減緩或是被逆轉。 自從1980 年來,冰川的後退開始變得越來越快,並且越來越普遍,其程度甚至 自從1980年來,冰川的後退開始變得越來越快,並且越來越普遍,其程度甚至 已經對許多冰川的存在造成了威脅。 已經對許多冰川的存在造成了威脅。 這個過程自1995 年來變得如此顯著,以至 這個過程自1995年來變得如此顯著,以至 於出現用塑料覆蓋奧地利阿爾卑斯冰川以減緩融化的異事。 於出現用塑料覆蓋奧地利阿爾卑斯冰川以減緩融化的異事。 山地冰川的後退, 山地冰川的後退, 特別是在西北美、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亞洲、阿爾卑斯、印度尼西亞、非洲 特別是在西北美、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亞洲、阿爾卑斯、印度尼西亞、非洲 以及南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從19 世紀末起已經提供了對全球溫度升高的 以及南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從19世紀末起已經提供了對全球溫度升高的 持續的數值記錄。 持續的數值記錄。 下圖所顯示的是北瀑劉易斯冰川(Lewis Glacier, North 下圖所顯示的是北瀑劉易斯冰川(Lewis Glacier, North Cascades)在1990 年融化殆盡後所拍攝。 Cascades)在1990年融化殆盡後所拍攝。 ↑照片一北瀑劉易斯冰川,該地區五個完全消融的冰川之一。 ↑照片一北瀑劉易斯冰川,該地區五個完全消融的冰川之一。 雖然接近人類社會並且對後者有重要的影響,中低緯度的山地冰川只佔全球冰 雖然接近人類社會並且對後者有重要的影響,中低緯度的山地冰川只佔全球冰 儲量的很小一部分。 儲量的很小一部分。 大約99%的冰都位於極地和亞極地的南極和格陵蘭冰蓋 大約99%的冰都位於極地和亞極地的南極和格陵蘭冰蓋 中。 中。 這些連續的、大陸尺度的冰層厚達3 千米或更多,罩在極地的陸地上。 這些連續的、大陸尺度的冰層厚達3千米或更多,罩在極地的陸地上。 就 就 像從一片巨大的湖泊流出的眾多河流一樣,有許多冰川將冰蓋邊緣的冰帶入海 像從一片巨大的湖泊流出的眾多河流一樣,有許多冰川將冰蓋邊緣的冰帶入海 洋。 洋。 ↑圖七這張地圖顯示自1970 年以來山地冰川厚度的變化, ↑圖七這張地圖顯示自1970年以來山地冰川厚度的變化, 橙色和紅色表示變薄,藍色表示變厚。 橙色和紅色表示變薄,藍色表示變厚
南北極生病了—溫室效應對南北極的影響 南北極生病了—溫室效應對南北極的影響 7 7 ↑照片二衛星照片顯示雅各布港冰川在01-03 年間的加速後退。 ↑照片二衛星照片顯示雅各布港冰川在01-03年間的加速後退。 2.植物方面: 2.植物方面: 植物方面也將會產生明顯變化,特別是北半球變化最顯著,因全球最大的陸 植物方面也將會產生明顯變化,特別是北半球變化最顯著,因全球最大的陸 地和最大的連續森林帶都在北半球。 地和最大的連續森林帶都在北半球。 如果北極地區的冰融解,那麼氣候赤道 如果北極地區的冰融解,那麼氣候赤道 將會北移,因而植物帶也朝向北極方向推進,樹木與灌木叢侵入苔原。 將會北移,因而植物帶也朝向北極方向推進,樹木與灌木叢侵入苔原。 在高 在高 山地區,樹木線(treeline)也會向高處移動,因新森林將會取代原有的高山植 山地區,樹木線(treeline)也會向高處移動,因新森林將會取代原有的高山植 物。 物。 3.生態方面: 3.生態方面: 在兩極方面,許多動物更有滅種之虞;例如北極熊和海象還有企鵝就是例子。 在兩極方面,許多動物更有滅種之虞;例如北極熊和海象還有企鵝就是例子。 讓北極冰原快速消失,北極熊無法獵補海豹,科學家預估,北極熊百年內就可 讓北極冰原快速消失,北極熊無法獵補海豹,科學家預估,北極熊百年內就可 能絕種。 能絕種。 科學家發現,北極熊一年比一年瘦,它們正在慢慢餓死,原因就是溫 科學家發現,北極熊一年比一年瘦,它們正在慢慢餓死,原因就是溫 室效應導致冰原暖化。 室效應導致冰原暖化。 北極熊需要靠海冰,才能獵捕它們最愛吃的海豹,北極 北極熊需要靠海冰,才能獵捕它們最愛吃的海豹,北極 熊會沿著海冰走來走去,一旦發現海豹,就會用腳掌擊破海冰,把海豹從底拉 熊會沿著海冰走來走去,一旦發現海豹,就會用腳掌擊破海冰,把海豹從底拉 上來。 上來。 但溫室效應讓北極表面空氣溫度五十年內上升四度,海冰年年減少9%, 但溫室效應讓北極表面空氣溫度五十年內上升四度,海冰年年減少9%, 狩獵時間變短,北極熊變瘦了,體脂肪變少勉強生存下來,但是卻不夠它們繁 狩獵時間變短,北極熊變瘦了,體脂肪變少勉強生存下來,但是卻不夠它們繁 衍下一代。 衍下一代。 ↑照片三冰山融化,北極熊溺死 ↑照片三冰山融化,北極熊溺死
南北極生病了—溫室效應對南北極的影響 南北極生病了—溫室效應對南北極的影響 8 8 4.淡水流量增加: 4.淡水流量增加: 北極冰川所儲存的大量淡水注入海洋將使海平面上升,使得海水鹽分越來越 北極冰川所儲存的大量淡水注入海洋將使海平面上升,使得海水鹽分越來越 淡,而且海冰的大量融化使得北極地區反射太陽光能力減弱,這也將進一步引 淡,而且海冰的大量融化使得北極地區反射太陽光能力減弱,這也將進一步引 起氣溫變暖。 起氣溫變暖。 ↑圖八地球海平面上升情形 ↑圖八地球海平面上升情形 5.食物鏈: 5.食物鏈: 因為氣候變暖,公母熊一起護小熊的景象,越來越難見到。 因為氣候變暖,公母熊一起護小熊的景象,越來越難見到。 多半已是母熊帶小 多半已是母熊帶小 熊。 熊。 研究學者說,地球暖化,北極熊冬天能吃的東西越來越少,公熊沒東西吃 研究學者說,地球暖化,北極熊冬天能吃的東西越來越少,公熊沒東西吃 時,會獵食小熊,母熊帶小熊愈帶愈辛苦,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小熊,熬不過八 時,會獵食小熊,母熊帶小熊愈帶愈辛苦,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小熊,熬不過八 個月大。 個月大。 6.多年凍土解凍造成的破壞: 6.多年凍土解凍造成的破壞: 因為永凍土層吸附了大量的碳,經過了漫長的時間,凍土表層積聚了許多層被大 因為永凍土層吸附了大量的碳,經過了漫長的時間,凍土表層積聚了許多層被大 風吹來的灰塵,植物的根和其它有機物,或者隨著冰川的進退,凍土表層覆蓋 風吹來的灰塵,植物的根和其它有機物,或者隨著冰川的進退,凍土表層覆蓋 了含有碳的物質。 了含有碳的物質。 只要永凍土層保持冰凍狀態,碳就不會從土壤中釋放出來。 只要永凍土層保持冰凍狀態,碳就不會從土壤中釋放出來。 但是,溫度升高會融化凍土,釋放出溫室氣體,從而促使氣溫進一步升高。 但是,溫度升高會融化凍土,釋放出溫室氣體,從而促使氣溫進一步升高。
南北極生病了—溫室效應對南北極的影響 南北極生病了—溫室效應對南北極的影響 9 9 伍、解決辦法 伍、解決辦法 從歷年氣溫的變化,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及大氣中CO2 的濃度,三者之間的關系 從歷年氣溫的變化,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及大氣中CO2的濃度,三者之間的關系 來看,大氣中CO2 的含量實為人類環境中的隱憂。 來看,大氣中CO2的含量實為人類環境中的隱憂。 為了緩和氣溫上升的速率, 為了緩和氣溫上升的速率, 必須使大氣安定化,也就是將大氣中CO2 的濃度不再繼續增加,若要經濟發展 必須使大氣安定化,也就是將大氣中CO2的濃度不再繼續增加,若要經濟發展 只進不退的情況下,這是很難達成的目標,但如果人們能達成拯救地球的共識, 只進不退的情況下,這是很難達成的目標,但如果人們能達成拯救地球的共識, 以下幾點是可行的方法: 以下幾點是可行的方法: 1.再生能源的開發: 1.再生能源的開發: 再生能源指的是來源無所匱乏的能源,要讓人類能在球上永續發展,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指的是來源無所匱乏的能源,要讓人類能在球上永續發展,再生能源 是必須的,然而單單使用再生能源並不保證能夠永續生存,這是因為再生能源 是必須的,然而單單使用再生能源並不保證能夠永續生存,這是因為再生能源 會仍會產生污染或是製造廢棄物(例如太陽電池中所使用的重金屬),只有當再 會仍會產生污染或是製造廢棄物(例如太陽電池中所使用的重金屬),只有當再 生能源所產生的廢棄物能被處理時我門才真的能夠永續生存。 生能源所產生的廢棄物能被處理時我門才真的能夠永續生存。 目前,人們所使 目前,人們所使 用的再生能源技術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水力能、潮汐能、海洋熱能轉 用的再生能源技術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水力能、潮汐能、海洋熱能轉 換、生質能。 換、生質能。 2.自我做起 : 2.自我做起 : 降低能源的使用量及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從內心去珍惜能源、愛惜環境。 降低能源的使用量及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從內心去珍惜能源、愛惜環境。 在 在 日常生活中,隨手關燈;節約用電,出門多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能步行更好, 日常生活中,隨手關燈;節約用電,出門多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能步行更好, 以節省汽油的消耗量。 以節省汽油的消耗量。 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人做得到的事。 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人做得到的事。 3.開源節流: 3.開源節流: 研究開發潔凈無污染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風力、 水力、潮汐及氫燃料等, 研究開發潔凈無污染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風力、水力、潮汐及氫燃料等, 這些新能源的使用,一方面避免CO2 的產生,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利用資源。 這些新能源的使用,一方面避免CO2的產生,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利用資源。 鼓 鼓 勵業者發展低耗能、低污染之產業,加強改善或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之產業, 勵業者發展低耗能、低污染之產業,加強改善或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之產業, 加強產業升級,引進相關技術,優先進行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二氧化碳排放 加強產業升級,引進相關技術,優先進行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二氧化碳排放 削減。 削減。 4.綠色處方: 4.綠色處方: 停止砍伐原始熱帶雨林,熱帶雨林會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地球上氧氣總 停止砍伐原始熱帶雨林,熱帶雨林會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地球上氧氣總 量的40%,都是經由亞遜河區的熱帶雨林產生。 量的40%,都是經由亞遜河區的熱帶雨林產生。 而今日人類大量使石化燃料、 而今日人類大量使石化燃料、 大量伐木,造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提高,使得太陽輻射熱傳入地球表面後, 大量伐木,造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提高,使得太陽輻射熱傳入地球表面後, 不易再反射出去。 不易再反射出去。 所以我們一方面要阻止現有森林的破壞,另一方面有計畫的 所以我們一方面要阻止現有森林的破壞,另一方面有計畫的 造林, 大量培養植物,以發揮其凈化大氣的功能。 造林,大量培養植物,以發揮其凈化大氣的功能。
南北極生病了—溫室效應對南北極的影響 南北極生病了—溫室效應對南北極的影響 10 10 參、結論 參、結論 對我們來說這個議題,已經像是自然現象那般理所當然,即使有人曾關注過 對我們來說這個議題,已經像是自然現象那般理所當然,即使有人曾關注過 相關的時事,仍是一次一次的在人們的忽視下更加嚴重,明知道平常就該養 相關的時事,仍是一次一次的在人們的忽視下更加嚴重,明知道平常就該養 成節約能源習慣,也了解要阻止全球暖化的迫切性,卻還是無能的看著它持 成節約能源習慣,也了解要阻止全球暖化的迫切性,卻還是無能的看著它持 續惡化,好像一步步將我們生存和一直依賴的地球,推入無底洞,越沉越深。 續惡化,好像一步步將我們生存和一直依賴的地球,推入無底洞,越沉越深。 然而以人類目前有限的能力,只能延緩它帶來的傷害,而無法修補人們加諸 然而以人類目前有限的能力,只能延緩它帶來的傷害,而無法修補人們加諸 在這個問題上的傷口。 在這個問題上的傷口。 再者,由於自私使然,也讓許多稀有動物面臨危機, 再者,由於自私使然,也讓許多稀有動物面臨危機, 例如:眾人喜愛的北極熊就是一例,亦或是南極的企鵝,也漸漸成為保育人 例如:眾人喜愛的北極熊就是一例,亦或是南極的企鵝,也漸漸成為保育人 士關懷的焦點。 士關懷的焦點。 世界是要靠所有人的雙手來維護,不分種族、男女老少,更別說國家了;人 世界是要靠所有人的雙手來維護,不分種族、男女老少,更別說國家了;人 們不應該抱著旁觀者清的態度,更不該有單方面的認為不需太過擔憂的享樂 們不應該抱著旁觀者清的態度,更不該有單方面的認為不需太過擔憂的享樂 派,相反地,我們應該更積極的配合政府的政策實施,或者從自己本身做起, 派,相反地,我們應該更積極的配合政府的政策實施,或者從自己本身做起, 只要我們隨手做好,地球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只要我們隨手做好,地球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2. 北極熊鏈接理財出問題了怎麼辦
先把錢拿出來再換一個地方理財啊
3. 極地地區面臨怎樣的環境問題
南極和北極區的關鍵大氣問題是平流層臭氧層耗竭、空氣污染物的長距離傳輸和由於全球氣候變化所帶來的變暖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由其它地區的人類活動造成的。
南極上空的季節性平流層臭氧層耗竭以及最近北極上空的平流層臭氧層耗竭,自從1985年被發現以來就成為倍受關注的一個環境問題(Farman等 1985)。南極臭氧洞的深度、廣度和持續時間都在穩步增加,到2000年9月已經達到了空前的2900萬km2(WMO 2000,NASA 2001)。
北極區域的年均臭氧層濃度在1990年代比1970年代末降低了10%,低太陽高度角和雪蓋的高反射率增加了居住在這一區域居民的雪盲和日灼的風險。這一區域的低太陽高度角使紫外線輻射不是很強,但對動植物生命有傷害的輻射強度的增加相應的會比中緯度地區高。
極地區域平流層臭氧層濃度的恢復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履行蒙特利爾議定書中對使臭氧層損耗的物質限制規定。因此,所有國家均停止使用ODS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盡管有些國家遠離極地區域(UNEP 2000)。
極地區域的自然生態系統具有很低的適應能力,對氣候變化具有很高的脆弱性。而極地區域的氣候變化幅度又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大(雖然在加拿大東部的某些地區氣溫有所下降,北極地區高達5℃的增暖趨勢在大部分陸地區域非常顯著),這會對南極和北極區域產生很大的物理、生態、社會和經濟影響(IPCC 2001a、b)。不管是否因為自然震盪或全球氣候變化,南極的大氣溫度也正在變化。雖然,像北極地區一樣,南極地區也存在顯著降溫的區域,例如在南極點,但是南極半島的增暖趨勢非常明顯,表現在可觀的雪蓋損失和高等陸地植被覆蓋度的增加(Neff 1999)。
北極地區海冰覆蓋范圍和厚度的下降,永久凍結帶的融化,海岸帶的侵蝕,冰原和冰架的變化以及極地地區物種多樣性及其分布的改變幾乎不可置疑地歸因於氣候變化(IPCC 2001a)。變暖趨勢在其他方面的影響還包括增加北極地區15%的降水量,增加雪暴發生頻率,春季提前,冰凍時間推遲以及海水鹽度降低等(AMAP 1997)。永久凍結帶的融化自身也會加入氣候變化問題范圍——例如,隨著高反射率雪蓋和冰蓋面積的衰減,苔原地帶的甲烷排放量增加,這將使變暖幅度加大。這種影響將會持續幾個世紀,遠遠長於溫室氣候濃度達到穩定的時間,並且會造成對冰蓋、全球大洋環流以及海平面上升的不可逆轉的影響(IPCC 2001a)。
長距離傳輸到極地地區的污染物包括POPs 和汞在內的一些長效有毒物質在溫暖空氣中變得更加活躍,更易被氣團輸運。在沉降之後它們會重新進入大氣並繼續被傳輸,變成長距離污染物質。這種過程可以一直進行下去直到它們到了更冷的極地區域,在那裡它們被凝聚在顆粒上或空氣中的雪花上,並最終降落到地面上。由於它們的低水溶性和高脂溶性,它們會很容易地進入到豐脂性極地食物鏈中並在生物區中得到積累。由於嚴酷的氣候條件和長效有毒物質生理化學屬性,極地區域特別是北極區域成為這些物質的匯,造成了它們的濃度比源區還要高(AMAP 1997)。簽署於2001年5月有關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的履行也許會使極地地區的POPs 沉降得到降低。
部分工業化國家都集中在北半球,所以北極區比南極區更容易處在人為空氣污染之下。盛行風把重金屬、POPs 、放射性物質等污染物質帶到北極地區,它們能在空中停留數個星期或數個月,也能被傳輸很長的距離(Crane、Galasso 1999)。在北極的大部分地區,某些污染物質的濃度是如此之高以至於很難用本區的污染源來解釋,它們來自於更遠的南方。
北極地區的人為放射性物質粒子主要來源於核試驗的降塵,核燃料工廠的釋放以及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核泄漏。北極本土居民受核輻射程度在切爾諾貝利事件之後有了顯著的增加,特別是在那些消費大量凝聚了放射元素物質食品的居民里,這些食品包括馴鹿肉、淡水魚、菌類以及漿果等。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1986-1989年間的挪威和瑞典以及到1991年在俄羅斯聯邦的科拉半島的本土居民中。從那以後污染濃度逐漸降低到切爾諾貝利事故前的水平(AMAP 1997)。
北極區內俄羅斯聯邦境內的工廠是主要的大氣污染源。熔煉廠排放的硫化物和重金屬物質造成了科拉半島的大量的森林退化和這一地區的物種數量的減少。遭受大氣污染影響最嚴重的是靠近尼克爾—佩琴加和瓦朗厄爾熔煉廠的地區,范圍從1973年的400 km2增加到1988年的5000 km2(AMAP 1997)。由於經濟衰退,1990年以來俄羅斯境內熔煉廠的排放量在降低或保持穩定。
北極地區的大氣污染物濃度是如此之高以至於「北極霾」也成為一個主要問題。這個名詞出現於1950年代,當時北美天氣勘測飛機上的人員在北極的高緯度地區飛行時發現北極地區大氣能見度降低,「北極霾」這個名詞描述的就是這種現象。北極霾的出現是季節性的,在春季達到峰值,北極以外地區的人為污染物質的釋放是造成北極霾的主要原因。北極霾氣溶膠的主要成分硫化物質(可達到90%的含量),來源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特別是歐洲和亞洲地區煤的燃燒。這些物質的半徑與可見光波長相當,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人類肉眼可以觀測到北極霾。
極地環境問題的改進主要依靠極地地區內外人們對有關政策和措施的執行。北極地區的國家已經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改進空氣質量,這些措施包括簽署大范圍空氣污染傳輸邊界協定(CLRTAP)以及與此相關的一些議定,支持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的制定等。另外,美國和加拿大的國內政策的調整也使一些POPs 、重金屬以及硫化物質的排放得到降低。控制平流層臭氧濃度降低的措施依靠所有國家簽署蒙特利爾議定書的順利履行。
4. 北極圈內:北極熊如何面臨困境
站起來足有2.8米高,肩高1.6米,體重可達800公斤,北極熊這一現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近日卻被發現在「打劫」垃圾車。這讓本該站在食物鏈最頂端,形象高大威猛的它們迅速「跌下神壇」,變得異常呆萌可愛,但在這一看似呆萌的行為背後,原因卻讓人感到心酸......
央視網微博轉載
這則新聞來源於《西伯利亞時報》,經由我國多家新聞媒體轉載報道,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北極熊這一冰雪世界的絕對霸主,是熊科動物家族中正牌的肉食動物,它們98.5%的食物都是肉類。它們最愛的食物是海豹,特別是環斑海豹。此外,它們也捕食海象、白鯨、海鳥、魚類、小型哺乳動物等。它們偶爾也會吃點「素」,春末夏臨之時,它們會吃點海草補充身體所需的礦物質和維生素。但他們的食譜里,可沒有垃圾。
正在捕食海豹的北極熊
困境1:主要的食物來源減少
近年來,隨著全球變暖加劇,兩極地區海冰大量融化。再加上「 合法狩獵許可」和「非法盜獵行為」,北極熊的主要食物來源——海豹的生存受到極大挑戰,數量急劇減少,這也就意味著,北極熊的食物來源也大大減少。
因缺少食物,餓到瘦骨嶙峋的北極熊
據科學報道,北極圈附近多地的環斑海豹瀕臨滅絕。早在2013年,美國就將北極區及其附近兩個海域地區的髯海豹列為瀕危動物,將拉多加湖環斑海豹亞種列為瀕臨絕種動物。在加拿大,科學家們也建議將環斑海豹列入《聯邦瀕危物種法案》中。
環斑海豹
海豹主要生活在寒冷的兩極地區,它們的生存離不開冰面。海豹繁殖的整個過程都必須在陸上或冰上進行。除此之外,浮冰還是海豹的庇護所,浮冰的凸起處可以很好地隱藏起小海豹們,讓它們逃過捕食者的法眼;浮冰周圍也能方便海豹捕食。
在冰面上休息的海豹們
在冰面上的海豹媽媽和海豹寶寶
但隨著全球變暖,氣溫升高,兩極地區的海冰覆蓋情況不容樂觀。2019年9月,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聯合北極科考團「馬賽克」從挪威特羅姆瑟啟航出發,展開了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探險之行。
「馬賽克」科考團
在這次行程中,科考團親眼目睹了北冰洋正在「消亡」,海冰融化的速度遠超預期。科考團在夏天經過的一大片開闊水域,通常情況下應該是被已形成多年的厚冰所覆蓋。在北極,四處可見千瘡百孔的融冰。科考活動的主持人雷克斯警告稱,如果無法改變當前這種氣候變化加劇的趨勢,北極很快就將出現無冰夏季。
浮冰大量融化
BBC著名的紀錄片《我們的星球》就記錄下了讓人心酸的一幕。一隻北極熊為了尋找可供它們進行捕食活動的浮冰,在北極廣闊的海域不停游泳,但它周圍幾乎已經看不到浮冰了......
北極熊望著周圍沒有浮冰的海面
困境2:生存環境遭到破壞
全球變暖,北極地區浮冰的大量融化,這不僅使得北極熊的狩獵活動受到影響,讓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大大減少,也讓它們其它的生存活動受到影響。
在僅有的兩塊浮冰上互相依偎的北極熊媽媽和它的寶寶
北極熊主要住在北極地區冰山的洞穴中,它們在這兒休息和繁殖。如果北極的冰山繼續融化,北極熊可能不能再在洞穴里生活,這會影響北極熊及其幼崽的生存。
洞穴中的北極熊
2020年7月20日,《自然》雜志發布的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這一物種或將於2100年滅絕。
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除了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還受到大氣有機污染物和汞的破壞,這是北極熊種群數量下降的原因。Renske P.J. Hoondert,Ad M.J. Ragas,A. Jan Hendriks最新發表的研究文獻《模擬北極熊亞種群增長率的變化由於遺留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時間和空間趨勢》發現,從1990年開始,在北極地區,大多數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汞的大氣濃度依然很高,目前這一濃度又開始上升。獵物體內的多氯聯苯濃度(當量毒性(TEQ))對北極熊亞種群構成了最大的威脅。
困境3:人類的獵殺加大滅絕風險
除了食物來源減少、棲息地遭到破壞這兩大困境之外,北極熊和海豹一樣也面臨著被人類獵殺的危險。人類捕殺北極熊,除了食用它們的肉之外,更為那價值不菲的皮毛。雖然近年來捕殺北極熊的活動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加拿大因紐特人的獵捕活動仍在政府的允許下繼續著。此外,還有一部分偷獵者在進行捕殺活動,這無疑加大了北極熊滅絕的風險。
被獵殺的北極熊
全球變暖和人類捕殺下的其它「受害者」
其實北極熊並不是全球變暖和人類捕殺下僅有的受害者。珊瑚裸尾鼠,這一澳大利亞特有的物種,已經滅絕。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導致其棲息地被淹。這使它們成為第一種因全球變暖而滅絕的哺乳動物。
珊瑚裸尾鼠
約書亞樹,生長在北美西南部沙漠地區,歷史比猛獁象還要悠久。但一項新研究表明,如果不採取強有力的行動控制全球變暖,這種古老樹種可能在本世紀末之前就會滅絕。
約書亞樹
黃眼企鵝,這一世界上最為稀有的企鵝種類,主要分布在紐西蘭的南島、斯圖爾特島、奧克蘭群島及坎貝爾島。它們面臨著來自全球氣候變暖和漁業等諸多威脅,它們經常落入人類的漁網中。由於食物供應的變化、人類活動的干擾以及底拖網捕撈對其生存空間的破壞,黃眼企鵝瀕臨滅絕。目前,紐西蘭大陸僅存有225對黃眼企鵝。
黃眼企鵝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同樣,每消失一個物種,生物的多樣性就遭到多一層的破壞,進而產生連鎖效應,波及整個生態系統。一個健康的生態社區對我們星球的健康及人類自身的發展至關重要,所以我們不該再置身事外了,應該學會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希望在未來,北極熊,這一冰雪王國中的霸主,依然能驕傲地漫步在北極地區的浮冰上,而不是出現在垃圾車旁......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參考資料:
1、網路 北極熊 海豹 環斑海豹
2、中國綠發會 嚴峻的氣候變化是海豹生存巨大挑戰
https://www.sohu.com/a/376980646_100001695
3、新京報 《自然》雜志最新研究:北極熊或將於2100年滅絕
4、知乎 【技術·航天】震驚!國際聯合北極科考團「馬賽克(MOSAiC)」宣布北冰洋正在消亡
5、《Simulating changes in polar bear subpopulation growth rate e to legacy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 Temporal and spatial trends》Renske P.J. Hoondert,Ad M.J. Ragas,A. Jan Hendriks
6、全球變暖加劇 這些可愛的生物瀕臨滅絕
https://www.sohu.com/a/353781418_120065991
5.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全球環境到底有多嚴峻
近日,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這是全球變暖造成的後果。從氣象學的角度來看,氣候變化是指長期的氣候變化或在特定地方的氣候變化。 它是通過與平均天氣狀況相關的某些或所有特徵(例如溫度,風場,降水和其他要素)來衡量的。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氣候變化”一詞是很熟悉的。 普通百姓對氣候變化的最深層感受是氣候變暖,尤其是近幾十年來持續的冬季。 可以說,地球的氣候系統正在發生以變暖為特徵的重大變化,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6. 如圖甲為北極凍原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構成的食物網.圖乙虛線方框內表示一個生態系統,箭頭表示該生態系統
(1)圖甲由食物鏈:植物→雪兔→狼可知中狼和雪兔之間有明顯的捕食關系.
(2)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凍原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簡單,故凍原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要低.
(3)圖乙中A為生產者、BD為消費者、C為分解者,共同構成了一個生物群落.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的有機物的形式進行流動.
(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分解者將落葉中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體現了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功能;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此為食物鏈的一部分,食物鏈是能量流動的渠道,因此體現了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的功能.
(5)假如北極狐的食物
1 |
2 |
1 |
8 |
80×0.5 |
20% |
80×
| ||
10% |
故答案為:
(1)捕食
(2)較低動植物種類稀少,營養結構簡單
(3)生物群落 有機物(或含C的有機物)C
(4)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信息傳遞
(5)200 100
7. 如何看待最近北極圈內出現 30 ℃ 以上的高溫
這個現象是非常嚴重的。說明全球在變暖,但這對整個地球生態而言,不是好事。
一、全球變暖的表現
當全世界平均溫度升高1℃,巨大的變化就會產生:海平面會上升,山區冰川會後退,積雪區會縮小。由於全球氣溫升高,就會導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區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區降水減少。
當全世界的平均溫度升高3℃,人類也已經無力挽回了,全球將會糧食吃緊。由於氣溫升高,在過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預計到2050年海平面將繼續上升30~50厘米,這將淹沒沿海大量低窪土地,很多國家和城市面臨危險。
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冰川消融。最明顯的就是喜馬拉雅山冰川後退,在南亞地區,問題並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雖然全球變暖的許多不良影響可能要到21世紀末才會變得非常嚴重,但是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中國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會給人們造成麻煩。
國際冰雪委員會(ICSI)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喜瑪拉雅地區冰川後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繼續下去,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國際冰雪委員會負責人塞義德·哈斯內恩說:「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時間里乾涸,這一生態災難的影響范圍之廣也將是令人震驚的。」位於恆河流域的喜瑪拉雅山東部地區冰川融化的情況最為嚴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從不丹到克什米爾地區的冰川退縮的速度最快。以長達3英里的巴爾納克冰川為例,這座冰川是4000萬——5000萬年前印度次大陸與亞洲大陸發生碰撞而形成的許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來,它已經後退了半英里。
在經過了1997年嚴寒的亞北極區冬季之後,科學家們曾經預計這條冰川會有所擴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進一步後退了。
二、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變了當前的世界氣候格局,其次,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和破壞了生物鏈、食物鏈,帶來更為嚴重的自然惡果。例如,有一種候鳥,每年從澳大利亞飛到中國東北過夏天,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使中國東北氣溫升高,夏天延長,這種鳥離開東北的時間相應變遲,再次回到東北的時間也相應延後。結果導致這種候鳥所吃的一種害蟲泛濫成災,毀壞了大片森林。
另外,有關環境的極端事件增加,比如乾旱、洪水等。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之氣候全球氣候變暖使大陸地區,尤其是中高緯度地區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區降水減少。有些地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乾旱、洪澇、雷暴、冰雹、風暴、高溫天氣和沙塵暴等)出現的頻率與強度增加。
總之:上周,北極出現了史上最高溫,其氣溫比往年高出了30度,不僅僅是讓科學家震驚,更應該引起人類的關注。
8. 去北極旅遊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到北極旅遊,究竟帶什麼衣服去?相信是不少北極er需要攻略的問題。雖說旅行時正值當地夏季,平均氣溫在-5℃到5℃之間,但到底沒有真切體會,是國內北方的冷法,還是南方的冷法?
如果北極的艷陽高照,一套保暖衣+毛衣,套上沖鋒衣的標配,也會在一系列的探險活動中熱得你呼呼冒汗。那麼究竟該在行李箱中放哪些衣物裝備呢?抗寒取暖自不必說,沒有什麼比在天寒地凍中,濕噠噠還喝風更心酸狼狽的事了。所以,准備關鍵詞:防風、防水和保暖
極至旅行2020-2021有多條北極旅行線路可以選擇
一. 北極衣服篇
黃金法則:分層疊穿Layers Up
上身:保暖內衣+毛衣/輕薄羽絨服+防風防水抓絨沖鋒衣;如果怕冷指數10級,可在毛衣外穿一件輕薄羽絨服,再套防風外套。
下身:保暖褲+加絨打底褲+防水背帶褲/加絨沖鋒褲。
北極旅遊上衣分層原理
再從技術層面分析,根據分層理念Layer System,按照服裝功能,將南極著裝分為三層:內層(Base Layer)、中層(Mid Layer)和外層(Outer Layer)。
內層貼身,主要作用是保暖、吸汗排汗,保持皮膚舒適與乾爽。人造纖維的速乾衣優於一般保暖內衣。所以,不建議著太謹慎的衣服,也不推薦透氣性差的棉質品。
中層是保暖隔絕的屏障,就需要既吸汗又透氣,層數越多越保暖。中間層的選擇很多,抓絨衣(Fleece)、輕便保暖的羊絨衣、羽絨背心、羽絨服都是不錯的選擇。
外層的作用是防風防水和透氣。在北極,外層標配就是防風防水的抓絨沖鋒衣。P.S:關於船方的極地外套,還有個尺寸說明。相比歐美大碼,我們在選擇時,需嚴格比對下尺碼表,或建議填小一號會比較合身。
北極旅遊褲裝同樣也按分層理念
內層褲子:北極旅遊選的具有防風和一定防水性的褲子優選,既能外穿,又可在登陸前直接套進外層沖鋒褲,方便!
外層褲子:防水保暖沖鋒褲,建議尺碼比平時大一些,方便在裡面加塞。外層沖鋒褲不宜太厚重(避免臃腫致使行動不便),也不易過緊,登陸的沖鋒靴需要套在褲筒里。每次登陸時,穿一條保暖褲+一條加薄絨的防水褲就可以了。
因為防水靴由船方統一準備,所以不需另買。船上沒有拖鞋,需自備涼拖。路途中,春夏季節的休閑鞋、運動鞋、皮鞋或短靴就OK,隨意~
高筒羊毛襪,秋襪可多備幾雙;獨家小妙招私藏:毛氈鞋墊,保暖隔熱。
帽子和手套
在極寒多風的北冰洋,一頂能護住耳朵的帽子很重要。護住耳朵,防風保暖,既能單獨穿戴,還能套進沖鋒衣的帽子里。里襯是抓絨的帽子不錯,以上推薦的戶外品牌都有出品,不再贅述。普通毛線帽或棒球帽則不適宜。
建議備2副手套:一副防水保暖,至好有加絨內襯,在沖鋒艇巡遊時特別適用,防風保暖;另一副薄觸屏棉手套,或薄羊毛手套,便於手機操作和攝影。
圍巾(圍脖) & 魔術方巾
把臉可以遮起來,避免太陽輻射或者大的風雪天氣,保護脖子、臉部不被冷風吹。選擇暖和、不透風的材質,不建議攜帶絲綢質地,毛線針織這類圍巾。
太陽眼鏡 / UV滑雪鏡
在北極,冰面和水面的日光反射會產生大量眩光,質量好的太陽鏡或者滑雪鏡保護眼睛不受來自陽光、水面和冰雪的傷害。帶上太陽鏡或者UV滑雪鏡可以減小對眼睛的傷害,建議佩戴太陽鏡,會更方便一些。反面教材:趙又廷在南極拍攝電影時,就沒有戴墨鏡,結果短暫患上了雪盲症。
泳裝
如果准備Deception Island冰泳或者在南極船上嘗試Polar Plunge,那就要准備一套泳裝或泳褲,建議想要凹造型的美女們帶套顏色艷麗的比基尼。
防曬霜
南極臭氧層空洞導致紫外線特別強,防曬成為一項必須的工作,務必准備防曬指數SPF足夠高的防曬霜。即使是陰天也不能偷懶,需要武裝到嘴唇和鼻子。推薦產品:資生堂ANESSA 50+防曬霜,澳洲萬能木瓜膏,南非蘆薈膠(鎮定皮膚,曬後修復)。
五. 北極旅遊防暈船葯品和個人常備用葯
為預防暈船,暈船葯、暈船貼或防暈船腕帶還請准備一二。(如果坐郵輪穿越「德雷克passage」,為防止暈船,建議攜帶常用暈船葯。飛行線路暈船幾率不大。)
六. 北極旅行攝影裝備
在南極,隨手一拍都是明信片上的風景。攝影愛好者根據自己的裝備和喜好,帶上家當:手機、卡片機、微單和單反都能創作大片。Gopro也值得推薦,視角廣,既能趣味自拍,也能下水。值得一提的是,遊客是不允許在南極使用無人機進行拍攝的。
關於鏡頭,f2以專業單反攝影為例,鏡頭24-70mm,70-200mm是標配,記錄旅途的風景、人像都沒有問題,但會錯過極地動物的畫面,所以,建議配400mm及以上焦段鏡頭一支,專業「打」海鳥、企鵝和鯨。超廣角或魚眼鏡頭,帶來強烈的拉伸畸變也會增加拍攝的趣味。
其他裝備:三腳架,OSMO穩定器(用於拍攝視頻),八爪魚(可固定在船上延時攝影)、中灰偏振鏡和色卡,防水相機包,防水相機套,充電器,足夠的內存卡和備用電源。
防水!防水!防水!除了衣物需要防水外,個人物品也需要,特別是攝影裝備啦!
七. 北極旅遊其他雜項
· 雙筒望遠鏡
· 個人洗漱用品&護膚化妝品 P.S:亮色口紅是斬「南」色!
· 備用眼鏡,或隱形眼鏡
· 萬能插頭(或轉換器)、吹風機
· 防水拉鏈塑料袋
· 充電寶(低溫情況下手機經常關機,建議隨身攜帶)
· 保溫杯、暖寶寶
· 個人資料的文件
9. 魔獸世界北極各個地圖的經典任務鏈有哪些
我是部落,所以以下講的都是部落方面的內容,聯盟也大同小異吧。
凜風峽灣 北方的維庫人聚集地,連續做會擊殺一個睡夢中的烏顛國王。烏顛前續劇情。
北風苔原 仁德會的任務做到最後一個3人任務的精英跳出成就 仁德會的擁護者。
北風苔原 考達拉出產的圍繞魔環、魔樞副本的系列任務,可以一直做到天上。
北風苔原 至龍骨荒野冰霧村系列任務有氂牛人加入部落的起承轉折,可以做了看看。
北風苔原 至龍骨荒野有海象人聲望專線任務,想要魚竿的跑去看看吧
龍骨荒野 經典中的經典 天譴之門,包括了將近所有本地圖的經典系列任務,例如血色勢力。
祖達克 黑鋒哨站開始的變食屍鬼無間道打入天災軍團內部系列任務 最後劇情可以在副本要塞繼續看
祖達克 解救風暴巨人然後騎風暴巨人掃盪祖達克的系列任務 不可錯過
索拉碴 連續不斷的狩獵任務一直到北邊擊殺母龍之後跳出成就
索拉碴 弗雷亞的化身給的系列清除天災任務 到最後是騎一個巨人掃盪北方天災軍團 給力不可錯過
索拉碴 由一直獅子引發的鱷魚人與狼獾人之爭,可選聲望開啟系列任務。
風暴峭壁 從風暴之女的村子中的無間道一直引出霍迪爾與拖里姆的恩怨的系列任務,同時也是閃電大廳boss擊殺任務、霍迪爾之子聲望開啟任務,不可錯過。
風暴峭壁 從麥格尼銅須的通訊器開啟一系列同遠古泰坦遺跡以及鐵矮人的高科技無限糾結的系列任務,同時引出岩石大廳劇情。
冰冠冰川 應用了位面技術的銀色北伐軍,北伐軍之峰開啟任務。開啟之後可見飛行點。
冰冠冰川 位面技術製作,暗影穹頂開啟任務,開啟之後,黑鋒騎士團聲望同時開啟。
冰冠冰川 黑鋒騎士團系列任務。這些任務很有意思,包括jjc任務的前置, 從1+1》2開始的可以騎一個血肉巨人殺博士的任務、包括操控一個可以無限閃現的幽魂大鬧礦場的系列任務,包括操縱一個可以任意跳躍的跳躍者爽爽的任務,包括一個跳到大坑裡邊還可以傳送上來的任務,當然其中夾雜了很多精英任務,能單挑最好了
冰冠冰川 特色任務,地圖中間開偵察機打炮、日常開坦克、日常開飛機、等等,感覺任務的極限各種給力還是在冰冠冰川。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北極三大競技場任務,分別在灰熊丘陵、祖達克、冰冠冰川,不可錯過,錢和經驗大大的有。另外各個地圖都有那種跑腿的懸賞精英任務,也是肥差,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10. 中國與俄羅斯在北極一起幹了件什麼大事
12月8日,被譽為「北極圈上的能源明珠」的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項目——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正式投產,這一項目是全球最大的北極LNG(液化天然氣)項目,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實施的首個海外特大型項目,對中國海外能源合作、提升中國在世界能源市場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
在該項目中,中國企業承攬了全部模塊建設的85%,7艘運輸船的建造,15艘LNG運輸船中14艘船的運營等。
中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投產
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位於俄羅斯境內的北極圈內,是目前全球在北極地區開展的最大型液化天然氣工程,屬於世界特大型天然氣勘探開發、液化、運輸、銷售一體化項目,被譽為「鑲嵌在北極圈上的一顆能源明珠」。
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出席了當天的儀式。
數據顯示,一旦北極東北航道正式開通,我國沿海諸港到北美東岸的航程,比巴拿馬運河傳統航線縮短2000到3500海里;上海以北港口到歐洲西部、北海、波羅的海等港口,將比傳統航線航程短25%-55%,每年可節省533億到1274億美元的國際貿易海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