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2礦機
『壹』 誰能給俺介紹一下山西和順
和順縣地處山西省境東陲,太行之巔,地理坐標東經1130 05`--1130 56`,北緯37O 03`--37O 36`,東西長75公里,南北寬30公里,總面積2250平方公里,佔全區面積的13.5%,在晉中排第一位,其中耕地面積25萬畝。現轄5鎮10鄉,330個行政村,總人口14萬,其中農業人口11.8萬人。東鄰河北省邢台縣,西通省府太原,北接昔陽縣、壽陽縣、南與左權縣接壤。榆(次)--邢(台)公路縱橫東西,平(定)--黎(城)公路、陽(泉)--涉(縣)鐵路貫通南北。
地形地貌:和順縣地形總體為西南--東北走向。地貌總體為中低山地貌,大致為「八山--水--分田」。地形中高周低,平均海拔為1300米。陽曲山奶奶頂為全縣最高峰,海拔2058.5米。東清漳河出境口的和順縣、左權縣交界處為全縣最低處,海拔1040米。境內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高寒,季風強,年平均氣溫6.5C,平均無霜期119天,平均降水量582毫米,日照時數2634小時,屬半濕潤地區,可以說是春寒如水,夏無酷暑,方秋隕霜,初冬飛雪。
河泉分布:境內河流分屬黃河、海河兩大流域,全縣較大的河流有15條,主要河流有瀟河,東西清漳河、松溪河等。年平均地表徑流量為1.99億立方米。主要山泉有海眼寺泉、合山泉、水簾洞泉、水磨溝泉六泉群,出水量0.443立方米/秒。
礦藏資源:現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鐵、鋁、耐火粘土、銅、磷、水晶石、輝綠岩、白雲石等29種之多。其中尤以煤炭資源為主,素有「煤鄉」之稱,為全國重點產煤縣之一,在儲量、煤種、媒質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除煤炭外,其它礦藏約為20--30億噸左右,金剛砂儲量約為2000萬噸左右。
牧林資源:和順牧坡廣闊,水草豐盛,發展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全國畜牧重點縣之一。畜牧業生產以牛為主,早在70年代初,和順就作為全國黃牛改良基地縣,引進西門塔爾世界名種,進行改良,成為當家牛種,以優質肉牛打入國際市場。和順也是全國林業基地縣之一,宜林面積150萬畝,占總面積的45%,森林覆蓋率為26.2%。主要樹種有油松、楊樹、旱柳、白榆、落葉松及雜木等,林產品加工和「四荒」開發的前景十分廣闊。1995年被命名為全國林業先進縣。
經濟建設:全縣經濟呈現以農業為基礎,煤炭工業為主導,第三產業為輔的框架結構。農業生產上,主要以種植玉米、穀子、山葯及莜蕎麥等雜糧為主;工業生產上,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建材、冶金四大行業為主體,機械、印刷、加工、運輸、食品等行業為輔的工業生產格局。全縣有縣屬工廠、焦化廠、農機廠、礦機廠,主要工業產品有煤炭、尿素、氧化鎂、電石、硅鐵、水泥等。
農業:主要農作物有玉米、穀子、山葯、黃豆、莜蕎麥等。1986年,全面推廣地膜覆蓋為主的一系列旱作農業新技術,從而走出了一條振興高寒山區農業的新路子,被稱為農業發展史上的一場「白色革命」。全縣的地膜覆蓋普及率局全省第一、全國第二,隨著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結束了和順糧食產量低而不穩的歷史,農業結構日趨合理,經濟作物的比例增大,以青城、土嶺為主的早市山葯帶和橫嶺西部等地的優質山葯區以及城郊為主的精細菜等區域性商品生產基地正在形成,生態農業建設取得明顯效果。
工業:依託豐富的礦藏資源,大跨度發展,大踏步邁進,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冶金、建材四大支柱行業為主體,機械、印刷、加工、修理、食品等行業為輔的工業生產格局。到1994年底,全縣縣屬工交企業發展到40個,鄉辦工業42個。主要產品有碳胺、尿素、電石、水泥、氧化鎂、焦炭、牆地磚等90餘種。其中碳胺、陽光陳醋等多種產品創部優,生鐵、弓腰鑽、馬賽克、焦炭等9種創省優。水泥總廠、建陶廠等企業規模宏大,技術先進,產品優良,許多方面在全省、華北地區乃至全國都處於領先地位。全縣工業總產值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75%。92年以來,投資2億多元相繼建設的水泥、尿素、硅鋼鎂、煤氣、牆地磚等一批工業重點工程,使全縣工業生產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商貿:和順地處晉、冀交界,公路、鐵路縱橫東西南北,通向四面八方,商貿條件十分便利。目前,以縣城為中心,有百貨、煙酒、交電、石油、食品、飲食服務等8大公司,商業、供銷兩大系統,各類商業網點遍布城鄉。近年來邊貿市場、畜牧交易市場、糧油市場、布匹市場、蔬菜市場等集貿市場蓬勃發展,新型商貿大樓拔地而起,個體工商戶星羅棋布,集市貿易成交額日益提高。全年對外貿易收購總值1000萬元,主要出口商品有核桃、桃仁、羊毛、弓腰鑽、肉牛、黃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