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礦機託管
A. 四川挖礦恢復正常
虛擬貨幣的生產過程被稱為「挖礦」,最重要成本是「礦機」運行所需的電費,因此「礦場」聚集在電力充足且電費便宜的地區,例如火電豐富的新疆、內蒙古,以及水電豐富的雲南、四川、貴州。
拓展資料
1、在全面關閉虛擬貨幣挖礦項目的政策出台後,內蒙古再次對虛擬貨幣挖礦行業進行「整頓」。2021年5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通知,宣布建立虛擬貨幣「挖礦」企業報告平台,涵蓋四個類別:虛擬貨幣「挖礦」企業;虛擬貨幣「挖礦」企業偽裝成數據中心,享受稅收、土地、電價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為虛擬貨幣「挖礦」企業提供場地租賃等服務的企業;非法獲取電力供應,從事虛擬貨幣「挖礦」業務的企業。
2、在內蒙古虛擬貨幣退市的綜合政策下,內蒙古虛擬貨幣采礦業開始向四川等地轉移。早在3月初,內蒙古的許多礦主和礦工就告訴澎湃新聞,他們的機器和礦山開始遷出內蒙古,四川的許多礦主透露,他們收到了很多來自內蒙古的託管礦機的請求。
3、2021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關於整頓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通知》,將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納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版)》的「消除類」。補充前,按照《國務院關於頒布實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的決定》(國發[2005]40號)的有關規定,將虛擬貨幣「采礦」項目視為過時產業,禁止投資。
4、2021年,江蘇省通信管理局對江蘇省虛擬貨幣「挖礦」行為進行綜合調查,發現江蘇省虛擬貨幣活動礦池出口流量達136.77mbps,涉及「挖礦」的互聯網IP地址總數為4502個,計算資源消耗超過10ph/s,電能消耗26萬千瓦時/天。以以太坊和比特幣為例,虛擬貨幣「挖礦」活動在全省較為頻繁,蘇州、徐州、南京等城市「挖礦」活動較多。根據IP地址的歸屬和性質,約21%的黨政機關、高校和企業企業被入侵並用於進行虛擬貨幣「挖礦」。江蘇省通信局繼續開展虛擬貨幣「挖礦」情況分析,進一步與相關部門結合,形成「多維、多層次」處置體系,依法處置相關網站和移動應用,配合追查和打擊非法虛擬貨幣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