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幣礦池staking
① 如何參與TRUE Staking
在我們熟知的大部分項目的 Staking 對一個節點抵押代幣的數量並無限制,比如 EOS、TRON、Cosmos 等項目;或者通過抵押金率來作出一定限制,比如 Tezos、Wanchain 等項目。但 ETH 2.0 與這些委託抵押模式非常不同,它的每個節點都需要抵押也只能抵押32個 ETH, 如果我有 320 個 ETH,就需要建立 10 個節點。
ETH 2.0 的這種 Staking 設計和它的分片鏈結構是相適應的,通過強制設定 32ETH 的固定抵押數量可以保證全網節點的數量比較多,也保證了不會有抵押數量巨大的頭部節點在某一條分片鏈上有較為壟斷的記賬控制權,ETH 2.0 挖礦的去中心化程度會因此得到一定的提升。
區別二:本金與收益不是一種幣 ,早期均無法交易
除了 Ontology、Vechain 等雙幣結構設計的項目外,一般 Staking 挖礦都是「鎖什麼幣,賺什麼幣」,但是 ETH 2.0 鎖定的是 PoW 主鏈上的 ETH 代幣,發放的收益卻是信標鏈上的BETH代幣,它們在本質上是兩種幣。因為兩條鏈並不會很快地實現互通, ETH 與 BETH 在公開市場上的交易價格估計也不會完全一致。
在預期明年上線的階段 0,ETH 2.0 不會有交易功能,即便驗證人(節點)退出 Staking,本金、收益也無法從賬戶中轉出,因此早期參與的節點的所有本金、收益都是近乎於鎖死的狀態,只能等待 ETH 2.0 進一步開發,逐步實現賬戶交易功能。
區別三:早期不存在去中心化委託挖礦
「委託」這項功能可以使代幣與代幣所承載的出塊權相分離,持幣者能夠將出塊權委託給信任的節點代為參與共識並贏得獎勵,這也是使得 Staking 廣為大眾所認識,並逐漸火熱的原因。但在 ETH2.0 的前兩個階段(階段 0、階段 1)均不存在去中心化委託挖礦,這意味著持幣者只能自己建立節點運行,或者將幣交給中心化的礦池代為挖礦,但代挖礦相當於把幣轉給別人託管,存在本金的安全風險。
第二,需要了解以太坊 Staking 的參與條件。
以太坊 Staking 的參與門檻不是很高,硬體上看,家用電腦的性能就可以運行一個節點。以太坊希望通過低門檻鼓勵更多的持幣者參與進來,達到盡可能去中心化的目的。
因為持幣者不是專業的節點運營商,一般來講無法保證節點 24 小時運行,因此在經濟模型的設計上,以太坊 Staking 對於節點離線的懲罰力度非常小,連續 3 天離線的懲罰在 1% 左右,但離線時間越長,懲罰力度會越大,21 天離線會懲罰 50%。
對於參與者來說,24 小時運營節點可以保證最大收益,同時也要做好節點版本升級、防止「雙花」、故障監測防災等工作,屆時會有節點運營商推出專業的節點運營服務。
了解了以上信息之後,讓我們看看以太坊 Staking 的收益分析 。
ETH 2.0 的年增發率是隨全網質押率動態變化的,以目前公布的規則看,年增發率與全網質押率的增長是 0.5 次方的關系。全網質押率越高,年增發率越高,單個節點的年化收益率越低。全網質押 10% 時,節點的年收益率為 5.72%。
② 什麼是POW和POS,二者區別聯系
POW:全稱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
POS:全稱Proof of Stake,權益證明。
區別是:
1、POW機制:工作量證明機制即對於工作量的證明,是生成要加入到區塊鏈中的一筆新的交易信息(即新區塊)時必須滿足的要求。在基於工作量證明機制構建的區塊鏈網路中,節點通過計算隨機哈希散列的數值解爭奪記賬權,求得正確的數值解以生成區塊的能力是節點算力的具體表現。
2、POS機制:權益證明要求證明人提供一定數量加密貨幣的所有權即可。權益證明機制的運作方式是,當創造一個新區塊時,礦工需要創建一個「幣權」交易,交易會按照預先設定的比例把一些幣發送給礦工本身。權益證明機制根據每個節點擁有代幣的比例和時間,依據演算法等比例地降低節點的挖礦難度,從而加快了尋找隨機數的速度。
(2)火幣礦池staking擴展閱讀: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