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礦機知識 » 萍礦機廠圖

萍礦機廠圖

發布時間: 2021-04-17 07:47:47

⑴ 漢冶萍公司的社會評價

1949年以前,有關漢冶萍的文章數量不少,大致包括三種類型。一類是由公司的經營管理者撰寫,其中既有向社會介紹、宣傳漢冶萍經營隋況,意在提高企業知名度的宣傳性文章,也有對漢冶萍的經營得失進行反思、總結的理性之論。前者有漢冶萍公司自編的《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圖說》、《漢冶萍公司商辦歷史》;後者有李維格編著的《漢陽鐵廠調查本末》(清光緒年間刊印),內附李維格撰《出洋采辦機器稟》、《出洋采辦費用明細》以及張贊宸撰《萍鄉煤礦調查情形》)、《中國鋼鐵實業之將來》①,葉景葵撰《述漢冶萍產生之歷史》②等。第二類是關注中國工礦實業發展的有識之士(包括政府職能部門的官員),根據自己所掌握的資料及調查所得,從不同角度撰文探討漢冶萍問題。舉其要者,有顧琅的《中國十大礦廠調查記》(上海商務1916年)、周澤南的《漢冶萍公司之內容》③、梁宗鼎《中國礦業參觀記》④、吳景超的《漢冶萍公司的覆轍》⑤、樵梅友的《帝國主義者經濟侵略與漢冶萍的危機》⑥、胡庶華的《整理漢冶萍公司的意見書》和《再論漢冶萍公司的整理》⑦等等。第三類是一些擔心漢冶萍對中國乃至世界煤鐵市場發生影響從而損害自身利益的各國領事及其他外籍人員,他們通過各種渠道向西方世界傳遞有關漢冶萍的信息,希望引起西方鋼鐵界的重視。外籍人士專論漢冶萍的文章主要有:西澤(日)的《大冶鐵礦歷史談》⑧、馬而根(美)的《中國漢陽鋼鐵廠煤焦鐵礦制綱記略》⑨、(俟名)《論漢陽鐵廠裝運鋼鐵出口將為歐美二洲實在之中國黃禍》⑩等。此外一些通論性著作,如丁格蘭(美)的《中國鐵礦志》(1923年)、《中國鐵礦及鋼鐵工業》(1933年)、雷麥(美)的《外人在華投資》(1933年)等也有相當篇幅涉及漢冶萍。 1949年以前對漢冶萍歷史沿革的介紹較為簡單,主要圍繞漢冶萍的總體發展歷史、漢冶萍旗下各廠礦的發展史以及生產規模的發展與變遷等幾方面展開。
對於漢冶萍整體歷史發展演變的過程,時人較為一致的看法是,根據其所有權的更迭、經營管理的特點、生產條件的改善,將漢冶萍從創始到發展成煤鐵廠礦聯合公司的歷程分為「官辦、官督商辦、商辦」三個時期。「始為國有,繼為國與商共有,再為公司之所有。」⑾「官辦時期,創辦漢陽鐵廠。規模宏大、交通便利,然無上等煤焦以化鐵。遂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奏交盛宣懷招商承辦。官督商辦時期,自行開采萍礦,化鐵爐增加一座,煉鋼爐已造成五座,至用人行政悉本奏案辦理,均歸湖廣總督節制。商辦時期,迄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呈部注冊,遵照奏定商律辦理。」⑿此說對1908年以前漢冶萍公司歷史發展的分期簡捷而准確,學術界至今一直沿用此說,但對於辛亥革命以後漢冶萍的歷史則未予考察。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人們對漢冶萍從官辦到官督商辦的原因認識也較為一致,大都認為是由於官力無以為繼而做出的不得已的選擇。「官力實在不繼,遂交盛公宣懷招商承辦」⒀;「心力交瘁、力不能繼,遂於光緒二十二年奏交盛宣懷招商承」⒁;「廠中……無煤可用、無鐵可煉,靡費又不知凡幾,官力斷斷不支,於是有招商承辦之議」⒂「溯自設廠以來,……歷時六七載,而鋼鐵之出品毫無,戶部詰責備至,於是有招商承辦之議」⒃;「漢冶萍公司,其初原屬官辦,嗣因營業蕭條、資本不繼,改為官督商辦」⒄。但對於漢冶萍的商辦、漢冶萍公司組建的原因則少有論及。
關於漢冶萍三大主要企業漢陽鐵廠、大冶鐵礦、萍鄉煤礦的創辦緣由及時間,一般認為,漢陽鐵廠於光緒十七年由湖廣總督張之洞開辦,光緒二十二年由盛宣懷招商接辦,光緒三十四年與大冶鐵礦、萍鄉煤礦聯合,遵照商律股份有限公司之例,呈准農工商部注冊⒅。大冶鐵礦,由盛宣懷於光緒元年勘得⒆。萍煤采辦運濟鐵廠始於光緒十八年,光緒二十四年由張之洞、盛宣懷合同奏准仿用西法,購買機器大舉開采,由張贊宸總辦其事。⒇
此外,對於各廠歷年出產情況也有不少人進行了統計。如大冶鐵礦的生產被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為光緒年間,產品專供漢陽鐵廠自用,產量每年約10餘萬噸;第2期從宣統元年到民國9年,產品除供漢廠自用外,並遠銷日本,年產量由30萬噸增至80萬噸;第3期從民12至今(即1935年),由於漢冶兩鐵廠於民11相繼停工,國內對鋼鐵產品所用無多,產品專供日本,年產量維持在30萬噸以上。」[21]《中國之礦源及礦物》對漢陽鐵廠自1912年至1919年歷年產鋼數量進行了統計[22];李維格對漢陽鐵廠自光緒二十八年至宣統元年歷年產量和耗能量進行了統計,截止宣統元年,基本達到煉鐵1噸,用炭亦1噸的能耗比。[23] 對漢冶萍經營情況的評價以可分為前後兩個階段,辛亥革命以前多正面肯定其未來的經濟效益及其在中國鋼鐵工業史上的意義,辛亥革命以後,則以批評、責難其經營管理上的失誤與失策為多。
辛亥革命以前,由於漢冶萍尚在發展變化之中,加上國人受「非鋼鐵不足以立國」思想的影響,自然對中國第一家煤鐵廠礦企業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首先,經營管理者肯定它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可以挽回利權抵制洋貨。「自漢鐵暢行後,查閱海關造冊進口表,1906年,進口鐵106613擔,1907年驟縮至51614擔。可謂漢鐵抵制洋鐵之明效大驗」[24]。「不獨上海翻砂廠全用漢陽生鐵已無外鐵進口。且日本與美國太平洋一帶,亦喜用漢陽生鐵,每年出口於日本者為數尤巨。」[25]「今日漢冶萍三大業,即中國挽回利權抵制洋貨之根本也」[26]。「京漢路軌除廬保一段外,二千餘里,皆屬漢廠自造。雖不免虧折,數年之間得軌價四百數十萬。煉成一班工匠」[27]。以上褒溢之詞,雖不免有誇張的成份,但也反映了漢冶萍業務發展最好時的經營狀況,表明了時人對漢冶萍所寄予的期望。其二,部分研究者將它視為中國近代鋼鐵工業的起點。「夫中國數百年前即知冶煉鋼鐵,然墨守成規,數百年之中一無進步。世界需要用品,更無從應付。至今時方知仿照新法,煉鐵煉鋼,是漢廠歷史,即中國鋼鐵歷史起點」[28]。「漢陽鋼鐵廠為中國新法采鐵煉鐵之先導」。[29]其三,一些關注漢冶萍的外國人對漢冶萍的建設規模、產品質量、未來的發展前景給予了高度評價和預期。英國駐漢領事稱漢陽鐵廠「煙囪凸起,插入雲霄,屋脊縱橫,蓋於平野,化鐵爐之雄傑、碾軌機之森嚴,氣聲隆隆,錘聲叮叮,觸於眼簾、轟於耳鼓者,是為中華二十世紀雄廠耶。」[30]美國人馬而根介紹漢廠鋼鐵產品「所拉之軌,百分中有瑕疵者,惟五分而已。」[31]同時他們都預言漢冶萍有可能成為列強的威脅,「漢陽鐵廠之崛起於中國,大有振衣千仞一覽眾山之勢……中華鐵市將不脛而走各洋面,必與英美兩邦角勝於世界之商場,……此種之黃禍較之強兵勁旅,蹂躪老贏之軍隊,尢可慮也。」[32]1909年上海《時報》譯《泰晤士報》的文章稱:「(漢陽鐵廠)生鐵一日之間已製成鋼,製成鋼後又成種種鋼貨。中國現在誠如日本,為鋼鐵世界之大競爭家。……思之殊無法足阻中國漸進為鋼鐵大國耳。」[33]
辛亥革命以後,漢冶萍多年來積累的各種問題積重難返,以致經營難以為繼。尤其是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漢陽、大冶二處鋼鐵廠先後停工,人們早年對它所寄予的期望化為泡影,於是批評與責難之聲漸起。「自開辦至民國元年,16年間,既無統籌全局之計劃,又無專門知識之人才,用款至3600萬兩之多,前後所籌股本不及千萬,皆向外國銀行押借而來,目前債台高築,岌岌不可終日。」[34] 民國以後,面對漢冶萍「竭蹶復竭蹶,失敗復失敗」的經營局面,出現了一批對漢冶萍失敗原因進行理性思考的文章,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見解。
多數研究者將漢冶萍失敗的原因歸結為內部經營管理不善和國內局勢動盪。曾述啟在1914年的調查報告中將漢冶萍失敗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地勢失敗(指鐵廠選址漢陽,距礦地
太遠、交通不便、運費高昂)、用人失敗、經營失敗、組織失敗、際遇失敗」[35]。《漢冶萍公司紀略》認為漢冶萍公司無良好結果的原因在於「(一)辦理不得其法;(二)弊端甚大,廠礦人員無不舞弊者,董事無論矣;(三)前期鐵價低廉,且受日本牽制,今漲價所加有限。」[36]吳景超則認為漢冶萍失敗的原因在於「計劃不周、用人不當、管理不善、環境不良」。[37]顯然,三者都將失敗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公司主觀方面。對客觀原因的分析如「際遇失敗」、「環境不良」主要指「內亂時時發生」的國內社會秩序以及當時各級執政當局「補助是少有的,而誅求卻無厭」。所論有一定根據也有一定道理,但其偏頗之處也顯而易見。
作為公司高層經營管理者的李維格對此問題見解獨到,他強調國家主權與行業標准對漢冶萍的負面影響。他認為任何國家的鋼鐵工業,都經歷了艱難起步到逐漸發展的過程,漢冶萍早期的經營失誤並不可怕,資金、人才的缺乏也不足為懼,真正阻礙漢冶萍發展的原因是沒有國家的關稅保護和行業生產標准,「漢廠十數年來,坐此兩大原因,日在艱難困苦之中」。[38]
只有極少數人看到了帝國主義侵略與漢冶萍失敗之間的聯系,樵梅友在《帝國主義經濟侵略與漢冶萍危機》一文中指出漢冶萍失敗原因是「辦理不善所至,兵事行動亦不能辭其咎……還有帝國主義侵略手段的辣而且毒」[39]
李維格、樵梅友二人一個看到了鋼鐵工業發展過程中國家主權所起的重要作用,一個注意到列強對中國近代工業的壓制,這在當時是最有見地的,但他們都只是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而未能進行深入的實證性的研究。 對於公司所借日債,社會公眾與公司管理者的反應迥然不同,這是由於他們各自思考問題的角度與立場不同決定的。
社會公眾對公司所借日債倍加關注,少數人單純注意公司資產負債比必將影響公司經營成本,[40]多數人從保護廠礦利權的角度看待公司所借日債,強調所借日債造成的利權損失。「是漢冶萍三廠,雖名系中國,實為日人也。三十年後,機器損壞,礦產告盡,中國之利權絲毫俱無。」[41]「日本所訂之借款合同,多方受其挾制,並須聘請日人為高等顧問,豈獨權利損失,即國際交涉上,將來亦難免不受其影響。」[42]此論一針見血地揭露了日本企圖通過借款控制漢冶萍的真實目的,在列強想盡一切辦法染指中國利權的歷史背景下,對於喚起更多民眾關心、支持民族企業,抗擊外國經濟侵略有著重要意義。但對於如何解決公司財政危機、謀求公司長遠發展卻並未提出切實可行的辦法。
公司內部的主要管理者,從維持公司運轉、擴大生產規模以圖他日獲利的立場出發,認為只要注意借款策略,舉借外債是公司經營的「激進之策」。李維格1905年就說過「官款難籌,商本難集,舍此實無他策,」[43]。盛宣懷也認為盡管借債「固犯清議之忌,然試問中華今日上下財力,舍此恐必束手,吾不敢謂借款為上策,但勝於無策,但看如何借法。」[44]在資本嚴重潰乏以至於生產無以為繼而國內官款商本都無從籌集的背景下,在公司要麼停產倒閉、前期投入和努力全部付諸東流,要麼舉借外債或有振興之可能的現實情形中,企業管理者的這種認識是有理由的。如果能真正做到「權由我操」,舉借外債也是可以避免利權喪失的。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只能是一廂情願。
簡言之,在這一研究階段,盡管許多文章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學術論著,但所涉及的都是重要問題,社會影響較大,反映了時人對漢冶萍問題的基本看法,是後人深入研究漢冶萍的基礎,其中的某些觀點和結論至今仍得到學術界的重視。

⑵ 萍鄉礦業集團的煤矸石廠

煤矸石綜合利用:萍礦集團是全國煤矸石綜合利用先進單位,煤矸石綜合利用技術居國內領先水平,集團現有4家煤矸石發電廠,總裝機容量54MW,其中高坑煤矸石發電廠是全國最早的煤矸石發電廠,其煤矸石發電技術曾被推廣到全國14個省40多家電廠,並先後有美國、日本、德國等外國專家前來考察。有4座煤矸石磚廠,年產矸廠磚1億塊,年處理矸石20萬噸,目前集團正致力於煤矸石的綜合利用項目的創新研製,以獲得更好的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

⑶ 求關於漢陽鐵廠的論文

給個郵箱唄
給你發不了啊
漢陽鐵廠———湮沒的鋼鐵巨龍
摘要百年漢冶萍公司承載了一個國家富國強兵的夢想以及中華民族近代化的決心,同時也被西方視為中國覺醒
的標志。但是,經過了58 年的曲折發展,它卻最終湮沒在歷史的塵煙之中。可謂其興也勃,其衰也忽。
關鍵詞張之洞盛宣懷漢陽鐵廠漢冶萍公司富國強兵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在雄偉的武漢長江大橋之下,
孤獨地矗立著一座長須老者的塑像,熟知武漢歷史的人知道,那
就是張之洞。在他的身後,是中國近代工業史最早的官辦鋼鐵企
業舊址———漢陽鐵廠(即漢冶萍公司前身)。
在一個經濟落後的封建國家裡,現代鋼鐵工業的產生和發
展,往往被認為是這個國家向資本主義近代化過渡的具有重要
意義的標志。1890 年漢陽鐵廠的創立乃至後來漢冶萍煤鐵廠礦
公司的成立,均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托拉斯,它的創立被西方
視作中國要自強的標志。可最終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它
卻走向了衰落。
一、漢陽鐵廠時代
1889 年,張之洞因督辦蘆漢鐵路(京漢鐵路),調任湖廣總
督,開始了他一系列的近代化改革。張之洞督鄂的「湖北新政」,
使湖北經歷了一次近代化的崛起。縱觀張之洞在湖北興辦的眾
多實業,漢陽鐵廠無疑是最重要、最有影響的一個。1891 年元
月,張主持在湖北大別山下動工興建漢陽鐵廠,1893 年10 月建
成投產。全廠包括生鐵廠、貝色麻鋼廠、西門士鋼廠、鋼軌廠、鐵
貨廠、熟鐵廠等6 個大廠和機器廠、鑄鐵廠、打鐵廠、造魚片鉤釘
廠等4 個小廠。此外還有大冶鐵山開礦機器、運礦鐵路通至黃石
港、漢陽水陸碼頭,以及馬鞍山、王三石煤井工程等,規模宏偉。
它的預期產量為日產生鐵100 余噸,精鋼、熟鐵100 余噸,年可
產3 萬余噸[1]。
辦廠伊始,舉步維艱,僅廠址的選定就頗費周折。按照當時
的慣例,但凡大型的鋼鐵企業的選址都靠近原料產地,要麼近煤
礦,要麼近鐵礦,這樣取材便利,能夠節省開支,當時清廷中的很
多大臣也是這樣建議的。比如李鴻章當時就建議近煤礦設廠,然
而湖北並無大煤礦。另外一名清廷大員盛宣懷則建議設廠於黃
石,靠近大冶鐵礦,但是這樣督察卻不便。最後張之洞經過斟酌,
決定煤鐵兩不靠,將廠址選定於漢陽大別山(即龜山)。
在廠址選定以後,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困難,尤其在經
濟上並沒有獲得清政府更多的支持。張之洞無奈之下,不得不東
挪西湊,四處借貸,甚至截留軍費和應繳部款,以應付辦廠支出。
從1892 年元月,鐵廠正式動工起,兩年之間,他幾乎每周都要聽
取鐵廠進度的匯報,還委派親信進場督辦。從正式投產以後,焦
炭供應問題就一直困擾著鐵廠的正常運轉。鐵廠在投產之前,不
曾為自己找到可靠的燃料基地。盡管張之洞在設廠之前派官員
先後到湖南、湖北、四川和江西各省廣泛查勘煤礦,發現萍鄉煤
礦蘊藏量豐富,質地優良,但由於離漢陽遙遠,運輸困難,再加上
湖南、湖北、四川所探測到的煤礦多以煤質不佳,或儲量淺少而
不合用,這導致鐵廠很快被迫停爐。
漢陽鐵廠的建成投產,比日本第一家鋼鐵企業八幡制鐵所
早7 年,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規模僅次於德國費爾
克林根鋼鐵廠,居世界第二位,故被當時的輿論稱之為「東方雄
廠」[2]。但是它實際上中看不中用,漢陽鐵廠從興建、投產至1895
年,總計投資白銀達588 萬兩以上,生產的鋼鐵賣出後獲銀
24825 兩,占投產兩年開支的1.55%。鐵廠要繼續辦下去還需大
量的資金,而當時,清政府甲午戰爭新敗,2.3 億兩白銀的賠款已
經讓清政府難以為繼,再為鐵廠撥款就更加困難,因此鐵廠另尋
出路也就成了必然的選擇。1895 年,清政府頒發「招商承辦」的
指示正好為鐵廠的發展提供了出路。
1896 年4 月11 日,漢陽鐵廠正式改為官督商辦,承辦人是
堪稱晚清最有實干能力的洋務大臣盛宣懷。此時的盛宣懷因在
甲午戰爭中貪污采購軍糧的公款為御史參劾,為了逃避責任,他
趁機投向張之洞,加之此時張之洞寄望洋商承辦的想法遭到了
全國上下一致反對,萬般無奈只好交由盛宣懷承辦。
二、漢冶萍公司成立
盛宣懷接手漢陽鐵廠以後,為解決資金嚴重不足的問題,一
方面充分發動民間資本,制定招商章程,提供各種優惠措施。章
程申述:「擬先招商股銀一百萬兩,仍以一百兩為一股。自入本之
日起,第一年至第四年按年提息八厘,第五年起提息一分。此為
本廠老商,必須永遠格外優待。辦無成效,額息必不短欠,辦有成
效,餘利加倍多派。嗣後氣局豐盛,股票增價,其時推廣加股,必
先盡老商承認,有舊票呈驗,方准其納入新股,以示鼓勵舊商而
杜新商趨巧之習。」[3]另一方面,利用個人關系調動他所控制的輪
船招商局、電報局等企業資金,作為辦廠的初期資本。
官督商辦以後,鐵廠最大的問題就是缺焦缺煤。由於萍鄉煤
焦因技術不過關,質量不穩定,所以當時漢廠所用焦炭主要來自
開平煤礦和英國來貨,成本奇重。於是張之洞和盛宣懷聯合上奏
清政府對萍鄉煤礦進行整頓,並禁止另設公司,各小煤廠所產煤
由萍鄉煤礦總局統一收購。在萍鄉煤礦的開發期間,盛宣懷廣泛
吸收民間資本,基本上解決了資金問題。經過一系列整頓和開
發,引進多種新式採掘機械,萍鄉煤礦的規模逐漸擴大,到1907
年,萍鄉煤礦的基建工程完成,晝夜可出煤1300 噸,出焦煤780
噸,基本解決了漢陽鐵廠燃料供應問題。
然而在積貧積弱的晚清時期創辦現代化企業,資本不足的
問題往往是貫穿始終的,暫時地解決並不能扭轉這個趨勢。並且
漢廠、萍礦自官督商辦以來,十年都未發放股息。有著多年經營
現代企業經驗的盛宣懷知道「附股衰旺,只問(企業) 有利無
利」[4],到1907 年,廠礦的經營實況表明,漢廠虧本,萍礦見盈,社
會上普遍認為「制鐵不如採煤得利之速」[5]。在處理這個矛盾上,
盛宣懷的對策是「將萍鄉有利之煤礦,並入漢陽虧本之鐵廠,方
可多招商股」[6]。在取得清中央重臣張之洞和時任湖廣總督趙爾
巽的支持後,盛宣懷便於光緒三十四年二月向清政府奏准設立
商辦漢冶萍煤鐵公司。自此公司由官督商辦轉為完全商辦。雖然
問題嚴重,但是到辛亥革命前夕,該公司擁有員工7000 多人,年
產鋼近7 萬噸、鐵礦50 萬噸、煤60 萬噸,占清政府全年鋼產量
90%以上。
三、巨龍的湮沒
上文提到了盛宣懷在接辦漢陽鐵廠後遇到的招集資本的困
難,除了廣泛吸收民間資本,再加上向錢庄和商號借貸資金以
外,盛宣懷還被迫求助於外國貸款。從1898 年向德國華泰銀行
代理商禮和洋行借款400 萬馬克(約合銀132.9 萬余兩)開始,
盛宣懷大量向外國銀行借款,其中對公司影響最大的要數日本
資本了。公司之所以爐倒火熄,日本以債務為手段的侵奪是最重
要的原因。可以說在盛開始向外國借款辦廠起就為以後的公司
破產種下了禍根。
1904 年,日本興業銀行開始提供300 萬日元貸款。可是日
方與公司聯系、商洽的並不是一般商人,而是日本駐上海總領事
小田切萬壽之助。而小田切的所有行動又是嚴格聽命於日本外
務省的指示。不僅止此,據有關揭示日本對漢廠的重大借款活
動,都是經日本內閣會議通過,由內閣總理大臣作出裁決。日本
對華貸款的絕大部分來源,特別是這次對漢廠貸款,都是出自日
本大藏省的資金,日本興業銀行不過是名義上的經手人而已[7]。
從這里我們不難理解,日本提供的300 萬日元的貸款,其主要目
的是長期控制大冶鐵礦,以保證其本國的新興鋼鐵工業所需要
原料的可靠供應。
1905 年日俄戰爭以後,日本對軍需工業相關的鋼鐵工業的
需求進一步加大。自身原料不足的日本加緊了對中國的掠奪。日
本政府於1910 年1 月派制鐵所長官中村雄次郎來華與盛宣懷
進行密商[8],其主要內容就是更有效地由公司供應質優而價廉的
生鐵和礦石。到1911 年3 月底正式簽訂《預借生鐵價值正合
同》。通過這次貸款合同,漢冶萍公司將每年向日方售出大約十
萬噸生鐵[9],價格方面議定「每噸生鐵價日本金二十六元」。至此
日本勢力對漢冶萍公司的約束進一步加強了。它使公司在安排
主要產品、生鐵和鐵礦石的生產時,首先要考慮到日本的需要,
下余才能供應本公司生產單位在原料上的要求。低廉的礦石和
生鐵的售價,嚴重損害了公司的利益。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
發,鋼鐵消耗劇增,市場供不應求,價格高漲。但受借款合同價格
的約束,日方的低價收購並沒有改變,雖經公司多次交涉,最終
變動不大。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際市場鋼鐵價格跌落,這
使得漢冶萍公司短暫的戰時繁榮景象迅速一掃而空。公司日債
愈積愈巨,利息也越滾越大。至此,以煉鋼制鐵為專業的漢冶萍
公司已經奄奄一息,淪為單純為日本開采鐵礦石的殖民地性質
的企業了。到1948 年2 月16 日,漢冶萍公司資產清算移交結
束,自此在世界工業界享有「東方雄廠」的鋼鐵巨龍走到了生命
的盡頭。
回顧漢冶萍的悲劇歷史,我們也不能僅僅歸罪於日本帝國
主義的經濟掠奪,試想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下,在一個貧弱
的沒有獨立自主地位的國家裡,在動盪而沒有獨立自主市場環
境的歲月中,商辦企業的生存發展和民族工業的振興發達也就
無從談起了!

⑷ 中部崛起的英文翻譯

the rising of central China

⑸ 關於中部崛起或者湖北產業的英文資料

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不客氣地說,中國由於難以接受別人的教育思想,國民整體素質與發達國家的相比都不是一個等級。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後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周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展,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中國展出的是純銀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綉花鞋。
這是就是時代的差距!
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論誰是第一!

⑹ 漢譯英,幫忙翻譯成英文

The central part region is a national back, accepting the west of the east 啟 , in the reform open more than 20 years, steady live central part, make use of circumlittoral advantage to let go to let it fly to develop soon, make China mark time to head into ex- row in the world greatly, this kind of strategic deployment obtained huge success.
The nation impossibly lets forever unbalance type the development continue descend go to, the central part region impossibly falls to plunge forever.Whole see up from the nation, the central part has to catch up the step of eastern development, the central part should is slightly quick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 making the whole foundation 夯 of nation solid.
To promote the central part region grow have to grow instry of having the competition ability strongly.The instry which has a competition ability is the sill that the central part grows.In regard to province in Hubei, the instry which has comparison advantage is mainly an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car, machine, spinning, petrochemical, metallurgy's etc. is several big professions.
Promote economic and then quick and then good development, have to with adjust excellent turn an instrial structure for main line.Especially to the economic total amount not and greatly, instrial structure level still not high Hubei but speech, with speed the in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get stripe to show importance particularly to the extension of promoting the economic total amount.But the instrial structure adjust and is an eternal of topic, impossibly accomplish in one move, one step arrive, it is a process which enters graally, should push forward graally.And, need to be adjusted continuously along with the variety of market.Therefore, two years and"15" period, adjusting of instrial structure in Hubei should according to current the existent key problem of the instrial structure, the choice adjusts of lay particular emphasis on a point, certain feat target, carry out orderly.
(希望你能滿意)

熱點內容
沒有勞動合約怎麼辭職 發布:2025-08-16 07:28:30 瀏覽:866
區塊鏈產業的企業 發布:2025-08-16 07:03:25 瀏覽:544
比特幣哪個銀行 發布:2025-08-16 06:53:06 瀏覽:369
螞蟻礦機怎麼分型號 發布:2025-08-16 06:10:39 瀏覽:935
eth到10月能漲到6000嗎 發布:2025-08-16 06:01:08 瀏覽:953
ok杠桿資金怎麼轉到合約 發布:2025-08-16 05:22:17 瀏覽:668
區塊鏈博鰲論壇事件 發布:2025-08-16 05:16:27 瀏覽:718
礦機專業殺毒工具 發布:2025-08-16 04:36:47 瀏覽:685
冷錢包到底安全嗎 發布:2025-08-16 04:33:58 瀏覽:302
比特幣礦機a股公司 發布:2025-08-16 04:17:11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