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礦機知識 » 中聯礦機事業部年產值

中聯礦機事業部年產值

發布時間: 2021-04-17 16:22:42

⑴ 濰坊年產值過億的企業有多少個

這是濰坊2010年百強企業,我們公司產值都過億了,與這些企業都相差甚遠。

1、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2、山東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3、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諸城汽車廠

4、山東海化集團有限公司

5、福田雷沃國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6、濰坊弘潤石化助劑有限公司

7、山東壽光巨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8、山東昌邑石化有限公司

9、濰坊特鋼集團有限公司

10、山東聯盟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11、諸城外貿有限責任公司

12、孚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3、得利斯集團有限公司

14、魯麗集團有限公司

15、山東墨龍石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16、山東海龍股份有限公司

17、山東濰焦集團有限公司

18、山東壽光魯清石化有限公司

19、諸城市龍光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20、山東銀鷹化纖有限公司

21、山東瀘河集團有限公司

22、新郎希努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3、濰坊英軒實業有限公司

24、山東凱馬汽車製造有限公司

25、高密市供電公司

26、華電濰坊發電有限公司

27、山東山工機械有限公司

28、山東恆聯投資有限公司

29、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30、山東三工橡膠有限公司

31、山東浩信機械有限公司

32、壽光富康制葯有限公司

33、歌爾聲學股份有限公司

34、山東世紀陽光紙業集團有限公司

35、山東萬山集團有限公司

36、濰柴重機股份有限公司

37、濰坊樂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38、山東桑莎制衣集團

39、昌邑市供電公司

40、山東新龍集團有限公司

41、山東亞太中慧集團有限公司

42、山東新昌集團有限公司

43、山東比德文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44、山東大地鹽化集團有限公司

45、諸城市義和車橋有限公司

46、山東壽光天成食品集團有限公司

47、濰坊亞星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48、青州市供電公司

49、濰坊市元利化工有限公司

50、諸城市昊寶服飾有限公司

51、山東傑富意振興化工有限公司

52、山東礦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53、濰坊東方鋼管有限公司

54、山東海天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55、山東耶莉婭集團

56、山東濰坊龍威實業有限公司

57、山東中文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58、諸城市潤生澱粉有限公司

59、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

60、山東通力車輪有限公司

61、濰坊福潤化工有限公司

62、山東新郎歐美爾家居置業有限公司

63、山東惠發食品有限公司

64、山東檸檬生化有限公司

65、諸城市洋晨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66、昌邑化晨集團

67、山東海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8、安丘市魯安葯業有限責任公司

69、山東濰坊潤豐化工有限公司

70、山東萬興集團有限公司

71、諸城市萬年食品有限公司

72、山東華建鋁業有限公司

73、濰坊盛泰葯業有限公司

74、諸城市大業金屬製品有限責任公司

75、濰坊長安鐵塔股份有限公司

76、山東裕源集團有限公司

77、昌樂縣供電公司

78、高密三真紡織有限公司

79、臨朐縣供電公司

80、安丘市供電公司

81、山東恆安紙業有限公司

82、山東新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83、山東昱合集團

84、豪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5、帛方紡織有限公司

86、青州中聯水泥有限公司

87、安丘山水水泥有限公司

88、高密利華紡織有限公司

89、山東銀寶輪胎集團有限公司

90、山東長盛泰玻璃製品股份有限公司

91、山東萬豪紙業集團

92、山東樂化集團有限公司

93、匯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94、山東恆安心相印紙製品有限公司

95、山東奧寶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96、諸城市中紡金維紡織有限公司

97、山東圓友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98、山東魯星鋼管有限公司

99、山東高密大昌紡織有限公司

100、山起重型機械股份公司

⑵ 長沙近30年來國民生產總值及增長率

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新中國成立之前,處於湘楚要地的長沙與全國一樣,幾經榮辱,幾度興衰,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殘酷掠奪和剝削,加之長期的戰爭創傷,舊中國的長沙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呈現出設施殘缺,房屋破爛,百業凋零,市場蕭條,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的景況,國民經濟處於崩潰狀態。解放初期的1952年,全市生產總值(GDP)僅為2.87億元,人均生產總值僅89元。新中國成立55年來,長沙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在經歷了國民經濟恢復與社會主義改造時期之後,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並逐步改善了以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的經濟制度,從此長沙的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相繼出現,國民經濟得到迅速發展,1952—1965年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4.3%,1965—1978年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5.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改革開放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積極推進各項改革,從最初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的基本確定,並在調整所有制結構、改革單一的計劃管理體制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實現了由單一的公有制經濟成份佔主導到非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重大轉變,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提高,經濟增長不斷加快,1978—2003年全市生產總值平均增長速度達到12.0%,人均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70元增加到2003年的15527元;在加強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的基本思路下,全市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所有制結構和城鄉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逐步趨向合理,由1978年的33.3:44.2:22.5調整為2003年的8.9:42.4:48.7,形成了二、三產業共同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產業結構調整取得較大成效,全市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而今的長沙,經濟保持強勁增長態勢,經濟增長方式呈現多引擎拉動的發展格局,經濟發展環境不斷改善,經濟運行質量不斷優化,社會事業不斷進步,人民生活穩步提高,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整體經濟實力進一步提升。尤其是近三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發展為主題,大幹三年,通過加快「三化」進程、發展園區經濟、加大投資力度、強化十大標志性工程的龍頭作用等舉措,長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新成就,全面實現了改革開放和發展的各項預期目標。2003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929.49億元,2000—2003年平均增長速度達12.9%;2004年上半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495.79億元,同比增長14.8%,經濟增長呈現出強勁勢頭。

1、農業生產穩步發展,農村經濟實力顯著提高。新中國成立前,長沙農業基礎十分薄弱,抗禦自然災害能力較低,農村經濟發展緩慢,1949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僅為1.70億元。經過50多年的建設,農村生產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提高,農村經濟總量大幅增長,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階段性成效,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隨著中央一號文件的出台,農民種糧積極性得到了極大提高,糧食種植面積呈現恢復性增長,種植業形成了糧食、蔬菜、花卉、烤煙、葯材多業並舉的發展格局;畜牧業突破以生豬為主的單一格局,呈現出多品種快速發展的態勢;養殖業名優特品種逐年增加,「公司+農戶」模式的產業化經營已成雛形;休閑、觀光農業正成為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2003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137.16億元,1978—2003年平均增長5.0%;2004年上半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55.78億元,同比增長5.2%。
2、工業建設快速發展,工業化進程穩步加快。新中國成立之初,長沙工業以手工業為主、技術落後,企業寥寥無幾、100人以上的工廠僅有7家,部門殘缺不全、分布極不合理,1949年全市工業總產值僅為0.58億元。經過55年的建設,長沙工業已成為湖南的重要工業基地,形成了以輕紡、機械、電子、食品、家電為主體的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工業體系。尤其是在「興工強市」戰略指導下,全市工業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高新技術工業迅速崛起,信息產業高速發展,園區建設步伐加快,標志性工程作用凸現,涌現出了LG、遠大、中聯、三一、夢潔、長煙、浦沅等一大批骨幹企業,特別是在規模以上工業的強力拉動下,自1997年來我市工業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工業經濟實力日益增強,工業化進程穩步推進。2003年全市實現全社會工業總產值達803.50億元,1978—2003年平均增長13.6%,其中2000—2003年平均增長15.1%;2004年上半年全市實現全社會工業總產值達465.01億元,同比增長23.7%。200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533.93億元,2000—2003年平均增長23.3%;2004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16.71億元,同比增長28.1%,規模以上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年快速提高,已由2000年上半年的20.4%提高到目前的42.8%。

3、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長沙投資是在經濟基礎薄弱,結構畸形、公用設施落後的基礎上起步的, 195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僅為0.05億元,到1978年止,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也只有20.38億元,這一時期投資的重點是恢復和發展工業生產。改革開放以來,長沙在投資體制、管理方式等方面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各投資主體的投資積極性迅速提高,投資規模迅速擴大,並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尤其是2001年以來,以重點工程建設為龍頭,以經營城市為依託,突出以路網、橋梁、市場和城市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城市面貌煥然一新。200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494.97億元,1978—2003年平均增長23.2%,其中2000—2003年平均增長34.9%。1997—2003年是長沙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7年間完成全社會投資 1777億元,占建國以來全市投資總額的76.0%;其中城市基礎設施投資384.5億元,占建國以來全市城市基礎設施投資比重達81.7 %。2004年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270.94億元,同比增長37.1%。

4、消費品市場持續興旺,流通體系日趨完善。長沙自古以來商貿發達,商賈雲集,是全國最早的「四大米市」之一,素為江南商品集散中心。新中國成立之初,長沙商品經濟十分落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為0.92億元。改革開放以來,長沙商業迅速崛起,曾以「五虎鬧長沙」而聞名於全國商界。特別是近幾年來,長沙商貿業已成為最具活力的優勢產業,商業布局日趨優化,市場輻射功能不斷增強,形成了火車站、袁家嶺、五一廣場、榮灣鎮、東塘等商業中心。隨著商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家樂福、麥德龍、沃爾瑪等國際商業巨頭紛紛搶灘長沙市場,家潤多、新一佳等連鎖超市迅速發展,黃興南路步行街等特色街市蓬勃興起,個體、私營等民營經濟迅猛發展,消費品市場呈現出以連鎖超市經營為特徵、以會展經濟為亮點、以國際商業巨頭進駐為潮流的三大趨勢,極大地推動了長沙消費品市場的全新發展,長沙作為區域性商貿中心城市的地位已更加凸現。2003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52.00億元,1978—2003年平均增長17.7%;2004年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53.00億元,增長16.0%。

5、交通運輸生產快速增長,郵政通信事業突飛猛進。長沙是連接華中、華南的交通樞紐,鐵路有京廣復線貫穿南北,浙贛、湘黔線連接東西;內河航運便利,湘江北入洞庭湖,湘、資、沅、澧四大水系連接一起,並與長江流域各省相連。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沙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以高速公路為代表的高等級公路快速發展,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等多種運輸形式的立體交通網路。2003年全市貨物運輸量達10632萬噸,2000—2003年平均增長21.6%;2004年上半年全市貨物運輸量達5301萬噸,同比增長4.8%。2003年全市旅客運輸量達10609萬人,2000—2003年平均增長5.4%;2004年上半年全市旅客運輸量達5517.61萬人,同比增長12.8%。近年來,郵電通信設施明顯改善,長沙是全國第一個開通無線尋呼台的城市,是全國九個實現市內電訊全數字化的城市,是全國最先應用計算機技術管理市話通信網的城市,全市已建成了固定電話、行動電話、多媒體綜合通信等為主體的現代化通信網路,2003年全市郵電業務總量達54.67億元,2000—2003年平均增長16.0%;2004年上半年全市郵電業務總量達21.30億元,同比增長9.0%。

6、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外向型經濟迅速發展。新中國成立後,長沙對外貿易不斷恢復和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長沙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國際交往日益擴大,已成為長江經濟帶的一個重要開放城市。自1994年外貿進出口業務下放地方以來,長沙進出口總額逐年上升,1998年在東南亞金融風波的巨大沖擊下,市外貿歸口管理企業實行全行業扭虧為盈,。特別是近幾年來,長沙對外貿易經濟發展總體趨好,出口主體向多級化發展,形成了集體及私營企業、三資企業、國有企業三足鼎立之勢;出口市場向多元化發展,東盟、拉美等新興市場出口份額逐年攀升,出口國家和地區由1998年的71個擴大到2003年的149個,出口產品結構日趨優化。2003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20.44億美元,1997—2003年平均增長8.3%,2004年上半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1.92億美元,同比增長26.3%。隨著長沙在國際上知名度的提高,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2003年全市利用外資項目122個,比1997年增加40個;實際利用外資達5.02億美元,1978—2003年平均增長9.5%。2004年上半年實際利用外資達2.91億美元,同比增長76.8%。

隨著長沙經濟整體實力的不斷增強,長沙依託其各方優勢,不僅在全省的引領地位日益顯現,而且在全國的影響力不斷擴大,1993年國家統計局首屆綜合評估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長沙名列第20位;1996年對全國500多個城市綜合經濟實力評估,長沙列居第19位,進入全國綜合實力一類城市;2001年據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2001年我國地級城市綜合實力比較研究》課題調研報告顯示,長沙在全國265個地級以上城市綜合實力排位中位居第12位,比1996年的排位提前7位。2003年長沙經濟總量在全國35個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中位居第21位,比2002年提升1位,排位在1999年超過昆明之後又於2003年超過了西安,躍進步伐令人矚目。

55載滄桑巨變,26年輝煌騰飛。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長沙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成就,長沙的輝煌正是共和國前進、中華民族振興的真實寫照,長沙與祖國同喜

⑶ 柳工VS三一VS中聯重科VS徐工VS山推VS夏工VS臨工VS龍工VS福田雷沃

我現在就在三一上班,是生產泵車的,三一就是愛吹,什麼1萬一月了,500台泵車4000元,想死了,公司刷人,路機都辭職四分之一的!

⑷ 濟寧市常青礦機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濟寧市常青礦機有限責任公司創建於1982年,主要生產工程機械結構件配套,煤礦機械產品開發及製造。企業現有職工210人,各類工程技術人員27人,其中高級工程師6人,工程師13人,年產值近五千萬元。擁有完善的檢測設備和手段,科學的管理體系和完整的質量保證體系及優質的售後服務。
法定代表人:趙磊
成立時間:2002-06-11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80022801052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常青路43-3號

⑸ 中聯重科物料輸送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原名華泰重工製造有限公司)創建於2003年8月,是由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聯重科」股票代碼:000157)和長沙鑫豐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的現代化企業。主要致力於散狀物料輸送設備、港口自動化設備、起重機械設備及散狀物料輸送系統工程的研發、設計、製造、銷售及總承包。公司位於中國湖南省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麓谷工業園,總投資12億元,廠房面積80000平方米基地,員工接近1000人,其中設計工程師和工程技術人員300多人。製造基地由德國技術專家全程指導建成,完全達到德國公司的生產標准和要求,從而為產品質量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與保證。公司由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中聯重科是中國工程機械裝備製造龍頭企業。2008年,中聯重科實現產值246億元,利稅超過30億元。中聯重科物料輸送設備有限公司在中聯重科向國際化市場轉變的過程中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中聯重科著力打造的四個百億事業部之一。
法定代表人:何建明
成立時間:2003-08-05
注冊資本:1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3000000002912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長沙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麓谷路

⑹ 全國有哪些重工集團,能否詳細點

重工業指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一個國家重工業的發展規模和技術水平,是體現其國力的重要標志。屬於重工業的工業部門有鋼鐵工業、有色冶金工業、金屬材料工業。


中國重工(601989)
中國重工全稱為: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hipbuilding Instry Company Limited),成立於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由中央管理。
中國船舶(600150)
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於1998年,是經由滬東造船廠下屬的柴油機事業部和上海船廠下屬的造機事業部重組和改制設立的。其股票中國船舶(代碼600150)於1998年5月20日上市。

*ST鋼構 600072:
北京寶都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簡稱:寶都鋼構)成立於2001年1月,公司以集團化管理模式運作,公司成立之初,即全面實行全新的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經過全方位的運行,不僅控制了質量而且控制了企業管理的各個系統。在以現代化管理為保證,接納、培養高素質的員工隊伍,生產零缺陷產品,努力成為鋼結構建築行業最具競爭力的企業管理目標指導下,目前形成了集設計、銷售、施工、安裝全程一體化服務的並具備獨立進出口權的多元化鋼結構經營體系。

亞星錨鏈 (601890)
江蘇亞星鋼材銷售有限公司
經營范圍:公司為亞星錨鏈分公司,是重鋼、淮鋼、南鋼、等鋼廠設庫銷售單位。主要經營優質碳圓、碳線、型材、角鋼、板材、鍛圓、軸承鋼、齒輪鋼等優質金屬材料。
舜天船舶(002608)
公司是國內領先的支線船舶出口商。截止2011年1月底,公司手持支線集裝箱船訂單量在國內船企中列第二名。公司的遠洋支線機動船舶產品包括700TEU-2,000TEU系列集裝箱船、30,000DWT以下多用途船和重吊船等;非機動船舶產品包括歐洲內河船、大型海洋運輸駁船、海洋工程輔助平台和駁船等。公司船舶產品全部外銷,主要銷往歐洲、美洲、非洲、東南亞等地區。 造船行業正處周期底部,未來有望逐漸回升。造船工業具有明顯的周期性特徵。2008年度金融危機使全球造船行業受到較大沖擊。全球船市自2009年下半年以來有了較明顯的復甦,2010年世界新接訂單同比增長185.8%。2010年底手持訂單量與2009年基本持平,也表明了企穩的跡象。世界經濟的增長和國際化分工的不斷加深,使得造船工業長期向好。 產品分化和集裝箱化是海運行業的重要趨勢。
三一重工(600031)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由三一集團創建於1994年,通過打破國人傳統的「技術恐懼症」堅持自主創新迅速崛起。2003年7月3日,三一重工在A股上市;2011年7月,三一重工以215.84億美元的市值榮登英國《金融時報》全球市值500強,是迄今唯一上榜的中國機械企業;2012年1月,三一重工收購「世界混凝土第一品牌」德國普茨邁斯特(Putzmeister),一舉改變全球行業競爭格局。

⑺ 中聯重科 VS 柳工 VS 三一 VS 徐工 VS 山推 VS 龍工 VS 【 熔盛】

哇,我要去,怎麼才能進去呢?

熱點內容
LTC涉及哪些考核指標 發布:2025-08-16 00:16:14 瀏覽:690
LTC風險 發布:2025-08-16 00:11:45 瀏覽:616
元宇宙是商業模式嗎 發布:2025-08-16 00:00:49 瀏覽:715
元宇宙的臉書公司是重要合作夥伴 發布:2025-08-16 00:00:42 瀏覽:764
比特幣病毒補丁代碼 發布:2025-08-15 23:47:42 瀏覽:915
人民日報支持元宇宙 發布:2025-08-15 23:42:43 瀏覽:8
如何投資比特幣中國 發布:2025-08-15 23:38:49 瀏覽:683
人類護膚品與元宇宙 發布:2025-08-15 23:28:19 瀏覽:257
eth百度貼吧凍結 發布:2025-08-15 23:25:52 瀏覽:516
國內投比特幣已 發布:2025-08-15 22:45:45 瀏覽: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