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L礦機
㈠ 焦裕祿有什麼感人事跡
山東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於貧農家庭,1946年1月在本村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本縣區武裝部工作。解放戰爭後期,焦裕祿隨軍離開山東,到河南尉氏縣工作。1953年到1962年,焦裕祿在洛陽礦山機器製造廠擔任車間主任、科長。1962年12月,焦裕祿被調到蘭考縣先後任縣委第二書記、書記。他上任之後帶領全縣人民進行封沙、治水、改地的斗爭。焦裕祿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風沙最大的時候,他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大雨瓢潑的時候,他帶頭踏著齊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勢;風雪鋪天蓋地的時候,他率領幹部訪貧問苦,登門為群眾送救濟糧款。他經常鑽進農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把群眾同自然災害斗爭的寶貴經驗,一點一滴地集中起來,成為全縣人民的共同財富,成為全縣人民戰勝災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祿對同志對人民滿腔熱情。他常說,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他的心裡裝著全縣的幹部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他經常肝區痛得直不起腰、騎不了車,即使這樣,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頂住肝部,堅持工作、下鄉,直至被縣委強行送進醫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他臨終前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同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號召全省幹部學習焦裕祿忠心耿耿地為黨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 》,全面介紹了焦裕祿的感人事跡,同時還刊登了《向毛澤東同志的好學生——焦裕祿同志學習》的社論。隨後,全國各種報刊先後刊登了數十篇文章通訊,在全國掀起了一個學習焦裕祿的熱潮。焦裕祿是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學習的榜樣。
㈡ 日德蘭半島和塔蘭托半島的位置
日德蘭半島是北歐一半島,構成丹麥王國的大陸部分。西和北為北海和斯卡格拉克海峽。東為卡特加特(Kattegat)海峽和小貝爾特(Little Belt)海峽。古代地理上為西姆布里卡半島。從廣義上說,包括德國什列斯威-好斯敦州;但按政治觀點來畫分時,它南端為弗倫斯堡灣。人口約2,402,070
塔蘭托半島經緯度:40°29′N,017°15′E#
位於義大利亞平寧半島東南沿海塔蘭托灣的北岸,瀕臨伊奧尼亞海
的北側,是義大利的現代化工業港。始建於公元前8世紀,為亞平寧半島東南部農
產品集散中心,又是義大利的鋼鐵工業中心之一。主要工業有鋼鐵、造船、機器
製造、罐頭食品、化學、紡織、水泥、亞麻及水產加工等。從市區乘車約20分鍾
可抵機場,每天有定期航班飛往羅馬及那不勒斯等地。港口距那不勒斯港約200k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