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t36t礦機功率
A. 奧數啊把,大家幫個忙,謝了
奇怪!『心碎還愛你』是小學生么?
如果是初中生,應該會做了吧?
1.L=S1+S2+S3 =6S
S1=S
S2=2S
S3=3S 根據題目
2.T=t1+t2+t3 =15t
t1=4t
t2=5t
t3=6t 根據題目
列二元一次方程:V1=S1/4t=4.8
15t =25/24
t=5/72
S1=4/3
所以:S=6S1=8千米。
還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小時侯老師講過的。
B. 飛機最高能飛多高如題 謝謝了
直升飛機最高應該能在6000米左右,不過一般就在2000米,畢竟是地面支援用,飛的太高沒用處 直升機飛行原理直升機的前飛 直升機的前飛,特別是平飛,是其最基本的一種飛行狀態。直升機作為一種運輸工具,主要依靠前飛來完成其作業任務。為了更好地了解有關直升機前飛時的飛行特點,從無側滑的等速直線平飛人手,有關上升率Vy不為零的前飛(上升和下降)留在下一節介紹。 直升機的水平直線飛行簡稱平飛。平飛是直升機使用最多的飛行狀態,旋翼的許多特點 在乎飛時表現得更為明顯。直升機平飛的許多性能決定於旋翼的空氣動力特性,因此需要首 先說明這種飛行狀態下直升機的力和旋翼的需用功率。 平飛時力的平衡 相對於速度軸系平飛時,作用在直升機上的力主要有旋空拉力T,全機重力 G,機體的廢阻力 X身及尾槳推力T尾。前飛時速度軸系選取的原則是: X鈾指向飛行速度V方向; Y軸垂直於X軸向上為正,2軸按右手法則確定。保持直升機等速直線平飛的力的平衡條件 平飛時力的平衡 其中Tl, T2, T3分別為旋翼拉力在 X, Y,Z三個方向的分量。 對於單旋翼帶尾槳直升機,由於尾槳軸線通常不在旋翼的旋轉平面內,為保持側向力矩 平衡,直升機稍帶坡度角 r,故尾槳推力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 y,T尾與T3方向不完全 一致,因為 y角很小,即cosr約等於1,故Z向力採用近似等號。 平飛需用功率及其隨速度的變化 平飛時,飛行速度垂直分量Vv=0,旋翼在重力方向和Z方向均無位移,在這兩個方向的分力不做功,此時旋翼的需用功率由 三部分組成:型阻功率——P型;誘導 功率——P誘;廢阻功率——P廢。其中第三項是旋翼拉力克服機身阻力所消 耗的功率。 從上圖可以看出,旋翼拉力的 第二分力 T2可平衡機身阻力 X身。對旋翼而言,其分力T2在X軸方向以速度V作位移。顯然旋翼必須做功,P =T2V或P廢=X身V,而機身廢阻X身 在機身相對水平面姿態變化不大的情況 下,其值近似與V的平方成正比,這樣 廢阻功 平飛需用功率隨速度的變化 率P廢就可以近似認為與平飛速 度的三次方成正比, 平飛時,誘導功率為P誘=TV,其中T為旋翼拉力, vl為誘導速度。當飛行重量不變 時,近似認為旋翼拉力不變,誘導速度271隨平飛速度 V的增大而減小,因此平飛誘導功率 P誘隨平飛速度V的變化如上圖中細實線②所示。 平飛型阻功率屍型則與槳葉平均迎角有關。隨平飛速度的增加其平均迎角變化不大。所以P型隨乎飛速度V的變化不大,如圖中虛線①所示。 圖中的實線④為上述三項之和,即總的平飛需用功率P平需隨平飛速度的變化而變化。 它是一條馬鞍形的曲線:小速度平飛時,廢阻功率很小,但這時誘導功率很大,所以總的乎 飛需用功率仍然很大。但比懸停時要小些。在一定速度范圍內,隨著平飛速度的增加,由於 誘導功率急劇下降,而廢阻功率的增量不大,因此總的平飛需用功率隨乎飛速度的增加呈下 降趨勢,但這種下降趨勢隨 V的增加逐漸減緩。速度繼續增加則由於廢阻功率隨平飛速度 增加急劇增加。平飛需用功率隨 V的增加在達到平飛需用功率的最低點後增加;總的平飛 需用功率隨 V的變化則呈上升趨勢,而且變得愈來愈明顯。 直升機的後飛 相對氣流不對稱,引起揮舞及槳葉迎角的變化 直升機的側飛 側飛是直升機特有的又一種飛行狀態,它與懸停、小速度垂直飛行及後飛 一起是實施某些特殊作業不可缺少的飛行性能。一般側飛是在懸停基礎上實施 的飛行狀態。其特點是要多注意側向力 的變化和平衡。由於直升機機體的側向 投影面積很大,機體在側飛時其空氣動 力阻力特別大,因此直升機側飛速度通 常很小。由於單旋翼帶尾槳直升機的側 向受力是不對稱的,因此左側飛和右側 飛受力各不相同。向後行槳葉一側側飛,旋翼拉力向後行槳葉一例的水平分量大於向前行槳葉一側的尾槳推力,直 升機向後方向運動,會產生與水平分量反向的空氣動力阻力Z。當側力平衡時,水平分量等於尾槳推力與空氣動力 阻力之和,能保持等速向後行槳葉一側側飛。向前行槳葉一例側飛時,旋翼拉 力的水平分量小於尾槳推力,在剩餘尾槳推力作用下,直升機向民槳推力方向一例運動,空氣動力阻力與尾槳推力反向,當側力平衡時,保持等速向前行槳葉一側飛行。
希望採納
C. 一個質點沿直線L運動,其位置與時間的關系為r=6t2-2t3,r和t的單位分別是米和秒。
r(t)=6t²-2t³
v(t)=dr/dt=12t-6t² a(t)=dv/dt=12-12t
v(3)=12×3-6×3²=-18m/s, a(3)=12-12×3=-24m/s²
v(4)=12×4-6×4²=-48m/s, a(4)=12-12×4=-36m/s²
說明:v(t)=dr/dt=r'(t)
a(t)=dv/dt=v'(t)=r"(t)
D. rcdb-6.5 t3除鐵器的功率是多大
RCDB系列超強乾式電磁除鐵器 RCYB-6.5T3 勵磁功率:10KW
E. 天津麻將
從小往大的牌是:沒混兒提溜(也叫素提溜)、混兒吊、捉五(分單混兒捉五和雙混捉五,雙混兒捉五要比單混兒捉五大很多)、杠開、杠開混兒吊、提溜龍(就是從一到9全都有再加上一副牌和一對將)、杠開捉五、雙混捉五、杠開提溜龍、杠開雙混兒捉五、混兒吊龍、捉五龍、本混兒龍、本混兒混兒吊龍、杠開龍、杠開混兒吊龍(所有龍牌都可以杠開就不一一說了)如果還有什麼不明白的或者想知道的可以問我!希望能幫助你!
F. 開關電源問題
1 軟開關電路
軟開關可分為零電流開關(ZCS)、零電壓開關(ZVS)和零電壓零電流開關(ZV-ZCS)等三種開關形式,又有軟開通和軟關斷兩種。普通PWM變換器以改變驅動信號的脈沖寬度來調節輸出電壓,且在功率開關管開關期間存在很大損耗,因此,這種硬開關電源的尖峰干擾大,可靠性差,效率低。而移相控制全橋軟開關電源則是通過改變兩臂對角線上下管驅動電壓移相角的大小來調節輸出電壓,這種方式是讓超前臂管柵壓領先於滯後臂管柵壓一個相位,並在IC控制端對同一橋臂的兩個反相驅動電壓設置不同的死區時間,同時巧妙地利用變壓器漏感和功率管的結電容和寄生電容來完成諧振過程以實現零電壓開通,從而錯開了功率器件電流與電壓同時處於較高值的硬開關狀態,並有效克服了感性關斷電壓尖峰和容性開通時管溫過高的缺點,減少了開關損耗與干擾。
這種軟開關電路的特點如下:
(1)移相全橋軟開關電路可以降低開關損耗,提高電路效率。
(2)由於降低了開通過的/dt,消除了寄生振盪,從而降低了電源輸出的紋波,有利於雜訊濾波電路的簡化。
(3)當負載較小時,由於諧振能量不足而不能實現零電壓開關,因此效率將明顯下降。
(4)該軟開關電路存在占空比丟失現象,重載時更加嚴重,為了能達到所要求的最大輸出功率,則必須適當降低變化,而這將導致初級電流的增加並加重開關器件的負擔。
(5)由於諧振電感與輸出整流二極體結電容形成振盪,因此,整流二極體需要承受較高的峰值電壓。
2 工作原理
移相全橋零電壓PWM軟開關的實際電路如圖1所示。它由4隻開關功率管S1、S2、S3、S4(MOSFET或IGBT)、4隻反向並接的高速開關二極體D1、D2、D3、D4以及4隻並聯電容C1、C2、C3、C4(包括開關功率管輸出結電容和外接吸收電容)組成,與硬開關PWM電路相比該電路僅多了一個代表變壓器的漏感與獨立電感之和的諧振電感Lr。零電壓開關的實質,就是在利用諧振過程中對並聯電容的充放電來讓某一橋臂電壓UA或UB快速升到電源電壓或者降到零值,從而使同一橋臂即將開通的並接二極體導通,並把該管的端電壓箝在0,為ZVS創造條件。電路中的4個開關功率管的開關控制波形如圖2所示。
該波形在一個周期內被按時域分成了8個區間,每個區間代表電路工作的一個過程。除死區時間外,電路中總有兩個開關同時導通;共有四種組態:S1和S4、S1和S3、S2和S3、S2和S4,周而復始。由圖2可知,當S1和S4、S2和S3組合時,即T0-T1、T4-T5時間段為工作電路輸出功率狀態,而在S1和S3、S2和S4組合時,即T2-T3、T6-T7時間段為電路續流狀態;T3-T4、T7-T8時間段內為從續流狀態向輸出功率轉換的諧振過程;T1-T2、T5-T4時間段內為從輸出功率狀態向續流狀態轉換的諧振過程,後四個區間稱為死區,諧振過程都發生在死區里,死區時間由控制器來設置。
下面具體分析各個區間的工作原理。
2.1 輸出功率狀態1(T0-T1)
假如初始狀態為T0-T1區間,那麼,此刻的功率開關管S1、S4都處於導通狀態,A、B兩點間的電壓為U,初級電流從初始Ip點線性上升,變壓器次級感應的電壓將使DR2導通,DR1截止,輸出電流經DR2流向輸出電感,並在電容儲能後給負載提供電流,到達T1時刻時,輸出功率狀態1過程結束。
2.2 超前臂諧振過程1(T1-T2)
當T1時刻到來時,開關管S4由導通變為截止,存儲在電感的能量對C4進行充電,同時C3放電以使B點的電壓漸漸升高,當C4的電壓充到U時,D3導通,開關功率S3的源漏電壓為0,從而為開關功率管S3零電壓的開通准備了條件。因為次級輸出電感參與諧振,等效電感為k2L,所以電感儲能充足,很容易使B點達以U值,故超前臂容易實現零電壓開通。
在這一過程中參與諧振的電容量為C3和C4的並聯,電感量為Lr與次級感應的串聯電感量。即:
C=C3+C4,L=Lr+k2L
超前臂諧振過程的微分方程如下:
LC(d2Uc/dt2)+Uc=kU0
其中初始狀態的Uc(0)=U,iLr(0)=I0/k。
2.3 續流狀態1(T2-T3)
由於開關功率管S1、S3都導通,此時A點與B點的電位皆為U,變壓器初始處於短路狀態而不輸出功率。從T2時刻起,輸出電感L兩段端的電壓極性變反,輸出電感由儲能狀態變為放能狀態,負載由輸出電感和輸出電容提供電流,相應的變壓器的初級電流仍按原方向流動,進入續流狀態後,電流略有下降。變壓器初始電流通過開關功率管和二極體使開關功率管的損耗得以減小。
2.4 滯後臂諧振過程1(T3-T4)
當T3時刻到來時,開關管S1由導通變為截止,儲能電感對C1開始充電,同時,電容C2開始放電使A點的電壓逐漸下降,直到C2的電壓為0使D2導通。從而為開關功率管S2的零電壓導通准備了條件。在這一過程中,參與諧振的電容量為C1和C2的並聯,電感僅為Lr,即C=C1+C2,L=Lr
滯後臂諧振過程的微分方程為:
LC(d2Uc/dt2)+Uc=0
其中初始狀態時的Uc(0)=0,iLr(0)=I0/k。
在這一過程中,由於只有Lr參與諧振,而諧振開始時如果Lr的電流Ilr較小,Lr儲能不夠,那麼電容C的諧振電壓Uc的峰值就有可能達不到U,這樣二極體將不能導通,其對應的開關就不能實現零電壓開通。為了使電容的諧振電壓峰值能夠達到U,電感的儲能必須足夠高,因此在諧振開始時,電感Lr的電流Ilr必須滿足:
1/2(Li2Lr)=1/2(CU2)
這一等式就是設計諧振電感Lr的依據。
2.5 輸出功率狀態2(T4-T5)
此過程時,開關功率管S2、S3導通,變壓器初始電流從B流向A,AB兩點電壓為-U,變壓器次級感應電壓使DR1處於導通狀態,並通過DR1為輸出電感、電容儲能。
2.6 超前臂諧振狀態2(T5-T6)
此過程中,開關功率管S3由導通變為截止,電容C3開始充電,電容C4開始放電,B點電壓逐漸下降到0,為開關功率管S4的零電壓開通准備條件。
2.7 續流狀態2(T6-T7)
此時,A、B兩端電壓為0,初級電流按原方向流動,電流強度逐漸減小,變壓器次級的DR2仍處於導通狀態,以維持電感給負載所提供的電流。
2.8 滯後臂諧過程2(T7-T8)
在T7時刻,開關功率管S2從導通變為截止,電容C2開始充電,而電容C1開始放電使A點的電壓逐漸上升到U,從而二極體D1導通,為開關功率管S1的零電壓開通准備了條件。至此,一個周期結束。
3 電路分析
3.1 兩個諧振過程的比較
在輸出功率狀態向續流狀態轉換的諧振過程中,由於其電感大(L=Lr+k2L),儲能多,因此負載電流在很小時便可以使電容電壓諧振到零,因此,相位超前的兩個橋臂開關S3、S4很容易實現零電壓開通。
而在續流狀態向輸出功率狀態轉換的諧振過程中,其電感較小,只有Lr參與諧振。所以儲能小,負載電流零達到一定值才可以使電容電壓諧振到U,因此,相位滯後的兩個橋臂S1、S2不太容易實現零電壓開通。
為了使後者容易實現零電壓開通,在設計開關功率管控制信號時,應使滯後臂的死區時間大於超前臂的死區時間,並使C1、C2的值小於C3、C4.
3.2 占空比丟失現象
移相全橋零電壓PWM軟開關電路有一個特殊現象就是占空比的丟失。它總是發生在續流狀態向輸出功率狀態轉換結束時。在T4時刻,開關功率管S2剛開通,諧振電感Lr的電流剛剛衰減到零或尚未衰減到零,變壓器初級處於續流狀態,其兩端的電壓為零,諧振電感Lr承受的電壓為U,其電流反向逐漸增大,只有當其電流增大到I0/k時,變壓器才退出續流狀態,兩端的電壓才升到U,電感Lr中的電流才不再增大。這樣,從S2開通到變壓器退出續流狀態,變壓器並不輸出電壓,這一段時間即為丟失的占空比,其占空比為:
ΔD=2LrI0/(kUT)
從式中可以看出,諧振電感Lr越大,負載電流I0越大,占空比丟失也越嚴重。占空比丟失現象將直接導致開關功率管的損耗增大,故必須採取措施加以克服,目前通常採用減小變比來實現。
3.3 能量轉換
該移相全橋零電壓PWM軟開關電路在主變壓器(原邊)初級串聯附加了諧振電感,從而促進了電路中滯後臂實現ZVS。因同一橋臂的兩只並聯電容在開關轉換時的充放電能量將達到Wc=1/2(CU2),即一充一放的電容儲能變化達CU2,這么大的電場能量需用電感中的磁能來轉換。為了順利完成並聯電容的充放電,使並接二極體導通箝位。電路中設計了足夠大的電感來幫助電容器中電荷實現轉變,電路中的Lr、L的作用就在於此。
G. 2電路中若不加輸入信號V2、V3管的功耗是多少。 3電阻R4,R5的作用是什麼
這個是乙類放大,一般V2、V3電流3-5mA左右,以電源電壓6V來推算 6V×5mA=30mW,每個晶體管靜態功耗在15mW以下,是無輸入信號的功耗。
電阻R4和R5的作用:
一是起限制發射極電流作用、穩定工作點。
二是平衡二個晶體管的放大倍數,改善線性,減小信號的失真。
(7)t2t36t礦機功率擴展閱讀:
在30%~100%輸出功率段,採用准諧振零電壓和固定頻率不連續模式相結合的電源控制方式,以及高達1A的驅動能力,使得反激式電源的開關損耗大為降低,整機工作效率達到85%以上;在10%~30%輸出功率段。
採用固定峰值電流的關斷時間調制模式的電源控制方式,使得電源的動態負載響應和低功率段的轉換效率都得到極大的改善;同時在大約10%輸出功率段採用跳脈沖的待機控制模式,使得待機功耗低至150毫瓦特。
H. 如何選擇伺服電機的功率
一、進給驅動伺服電機的選擇
1.原則上應該根據負載條件來選擇伺服電機。在電機軸上所有的負載有兩種,即阻尼轉矩和慣量負載。這兩種負載都要正確地計算,其值應滿足下列條件:1)當機床作空載運行時,在整個速度范圍內,加在伺服電機軸上的負載轉矩應在電機連續額定轉矩范圍內,即應在轉矩速度特性曲線的連續工作區。2)最大負載轉矩,載入周期以及過載時間都在提供的特性曲線的准許范圍以內。3)電機在加速/減速過程中的轉矩應在加減速區(或間斷工作區)之內。4)對要求頻繁起,制動以及周期性變化的負載,必須檢查它的在一個周期中的轉矩均方根值。並應小於電機的連續額定轉矩。5)加在電機軸上的負載慣量大小對電機的靈敏度和整個伺服系統的精度將產生影響。通常,當負載小於電機轉子慣量時,上述影響不大。但當負載慣量達到甚至超過轉子慣量的5倍時,會使靈敏度和響應時間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會使伺服放大器不能在正常調節范圍內工作。所以對這類慣量應避免使用。
推薦對伺服電機慣量Jm和負載慣量Jl之間的關系如下:
Jl<5×Jm
1、負載轉矩的計算
負載轉矩的計算方法加到伺服電機軸上的負載轉矩計算公式,因機械而異。但不論何種機械,都應計算出折算到電機軸上的負載轉矩。
通常,折算到伺服電機軸上的負載轉矩可由下列公式計算:
Tl=(F*L/2πμ)+T0
式中:Tl折算到電機軸上的負載轉矩(N.M);
F:軸向移動工作台時所需要的力;
L:電機軸每轉的機械位移量(M);
To:滾珠絲杠螺母,軸承部分摩擦轉矩折算到伺服電機軸上的值(N.M);
Μ:驅動系統的效率
F:取決於工作台的重量,摩擦系數,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切削力,是否使用了平衡塊(用在垂直軸)。
無切削時: F=μ*(W+fg),切削時: F=Fc+μ*(W+fg+Fcf)。
W:滑塊的重量(工作台與工件)Kg;
Μ:摩擦系數;
Fc:切削力的反作用力;
Fg:用鑲條固緊力;
Fcf:由於切削力靠在滑塊表面作用在工作台上的力(kg)即工作台壓向導軌的正向壓力。 計算轉矩時下列幾點應特別注意:
(a)由於鑲條產生的摩擦轉矩必須充分地考慮。通常,僅僅從滑塊的重量和摩擦系數來計算的轉矩很小的。請特別注意由於鑲條加緊以及滑塊表面的精度誤差所產生的力矩。
(b)由於軸承,螺母的預載入,以及絲杠的預緊力滾珠接觸面的摩擦等所產生的轉矩均不能忽略。尤其是小型輕重量的設備。這樣的轉矩回應影響整個轉矩。所以要特別注意。
(c)切削力的反作用力會使工作台的摩擦增加,以此承受切削反作用力的點與承受驅動力的點通常是分離的。如圖所示,在承受大的切削反作用力的瞬間,滑塊表面的負載也增加。當計算切削期間的轉矩時,由於這一載荷而引起的摩擦轉矩的增加應給予考慮。
(d)摩擦轉矩受進給速率的影響很大,必須研究測量因速度工作台支撐物(滑塊,滾珠,壓力),滑塊表面材料及潤滑條件的改變而引起的摩擦的變化。已得出正確的數值。
(e)通常,即使在同一台的機械上,隨調整條件,周圍溫度,或潤滑條件等因素而變化。當計算負載轉矩時,請盡量藉助測量同種機械上而積累的參數,來得到正確的數據。
2.負載慣量的計算。
由電機驅動的所有運動部件,無論旋轉運動的部件,還是直線運動的部件,都成為電機的負載慣量。電機軸上的負載總慣量可以通過計算各個被驅動的部件的慣量,並按一定的規律將其相加得到。
1)圓柱體慣量 如滾珠絲杠,齒輪等圍繞其中心軸旋轉時的慣量可按下面公式計算: J=(πγ/32)*D4L(kg cm2) 如機構為鋼材,則可按下面公式計算: J=(0.78*10-6)*D4L(kg cm2) 式中: γ材料的密度(kg/cm2) D圓柱體的直經(cm) L圓柱體的長度(cm)
2)軸向移動物體的慣量工件,工作台等軸向移動物體的慣量,可由下面公式得出: J=W*(L/2π)2 (kg cm2) 式中: W直線移動物體的重量(kg) L電機每轉在直線方向移動的距離(cm)
3)圓柱體圍繞中心運動時的慣量如圖所示:圓柱體圍繞中心運動時的慣量屬於這種情況的例子:如大直經的齒輪,為了減少慣量,往往在圓盤上挖出分布均勻的孔這時的慣量可以這樣計算: J=Jo+W*R2(kg cm2) 式中:Jo為圓柱體圍繞其中心線旋轉時的慣量(kgcm2) W圓柱體的重量(kg) R旋轉半徑(cm)
4)相對電機軸機械變速的慣量計算將上圖所示的負載慣量Jo折算到電機軸上的計算方法如下: J=(N1/N2)2Jo 式中:N1 N2為齒輪的齒數
3.電機加速或減速時的轉矩
電機加速或減速時的轉矩
1)按線性加減速時加速轉矩計算如下: Ta=(2πVm/60*104) *1/ta(Jm+JL)(1-e-ks。ta) Vr=Vm{1-1/ta.ks(1-e-ksta) Ta加速轉矩(N.M) Vm快速移動時的電機轉速(r/min) Ta加速時間(sec) Jm電機慣量(N.m.s2) JL負載慣量(N.m.s2) Vr加速轉矩開始減少的點 Ks伺服系統位置環增益(sec-1)
電機按指數曲線加速時的加速轉矩曲線此時,速度為零的轉矩To可由下面公式給出: To==(2πVm/60*104) *1/te(Jm+JL) Te指數曲線加減速時間常數
2)當輸入階段性速度指令時。 這時的加速轉矩Ta相當於To,可由下面公式求得(ts=ks), Ta==(2πVm/60*104)*1/ts(Jm+JL)。
3.工作機械頻繁啟動,制動時所需轉矩。
當工作機械作頻繁啟動,制動時,必須檢查電機是否過熱,為此需計算在一個周期內電機轉矩的均方根值,並且應使此均方根值小於電機的連續轉矩。
電機的均方根值:
Trms=√[(Ta+Tf)2t1+Tf2t2+(Ta-Tf)2t1+To2t3]/T周
式中: Ta加速轉矩(N.M) Tf摩擦轉矩(N.M) To在停止期間的轉矩(N。M)t1t2t3t周 所知的時間。 t1t2t3t周 所知的時間示意圖
4.負載周期性變化的轉矩計算
也需要計算出一個周期中的轉矩均方根值Trms。且該值小於額定轉矩。這樣電機才不會過熱,正常工作。
負載慣量與電機的響應和快速移動ACC/DEC時間息息相關。帶大慣量負載時,當速度指令變化時,電機需較長的時間才能到達這一速度,當二軸同步插補進行圓弧高速切削時大慣量的負載產生的誤差會比小慣量的大一些。
通常,當負載慣量小於電機慣量時上述提及的問題一般不會發生。如果高於5倍馬達轉子慣量,一般伺服會出現不良反應,像高速激光切割機床,在設計時就要考慮負載慣量低於電機轉子慣量。
I. 淘寶硬碟錄像機1t2t3t4t無是什麼意思
1t 1t的硬碟存儲
2t 2t的硬碟存儲
3t 3t的硬碟存儲
4t 4t的硬碟存儲
無就是沒有硬碟
1t=1024g=10240000M
就說你硬碟錄像機的存儲空間
J. 機場為什麼有3層 這3層就是T1T2T3航站樓嗎
這個T1T2T3的T是取自英文Terminal, 終端的意思,就是航站樓1,2,3的順序編號,T不是Tier層的意思,所以你要明白中文意思就是第一座航站樓,第二座航站樓,第三座航站樓,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