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比特礦池李世勝
『壹』 比特幣分叉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關於比特幣,這兩天消息滿天飛。
具體是這樣,先是國外有家叫BTN FOUNDATION的基金會宣布,已經組建比特幣分叉開發團隊,要推出一種新的比特幣分叉幣BTN,現在官網都已經上線了,就叫btn.kim。沒兩天,另外一個比特幣開發團隊Bitgo,也宣布要對比特幣進行分叉,名字更好聽,叫BTF,直譯過來就是「比特幣信仰」。
據知名比特幣專欄作家姚遠統計,12月比特幣將「產子」10個,將至少將分叉出BCX、SBTC、LBTC等10個「孩子」。
這些事一出,比特幣市場又開始波動了,部分投資人炸毛了,各種風言風語也都出來了:咋這么多分叉啊?比特幣是不是不行了?
其實比特幣分叉這個事,遠比表現出來的要復雜,不把它的來龍去脈歷史背景交待清楚,還真搞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分叉的由來:底層協議差異
比特幣的分叉由來已有,所謂分叉,指的是因底層協議不同而引發的記賬差異。按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薛洪言主任的解釋,比特幣是由若干點對點的去中心化節點共同維護的,整個系統的有序運轉依靠的是所有節點的共識,即對於哪些交易是可以接受的、哪些節點具有記賬權等關鍵事宜,有一套公認的標准。這套標準是部署在區塊鏈底層協議中自動化執行的。
但節點畢竟是人來操作運行的,即所謂「礦工」,而但凡是由人來操作的事情,就一定會有區別。比如說有些節點的礦工天天上線,有些節點的礦工又偶爾才上線;有些節點在東半球,有些節點在西半球……總之由於種種原因,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比特幣不同節點中,使用的底層協議並不一樣。
如果節點中運行不同版本的底層協議時,就會出現不一樣的標准,此時就會產生分叉。如果節點之間能夠處理好這些版本差異,最終形成統一標准,那分叉最終會消失,這種分叉被稱之為軟分叉。如果差異不能被消除,部分節點繼續運行不同版本的協議時,分叉將會持續,這就是硬分叉。
軟分叉好解決,就是賬本錯了,修改過來就行。硬分叉不好解決,誰也不認為自己是錯的,都按自己的標准來解釋,最終只能各行其是,各記各的帳。目前所說的比特幣分叉,指的就是硬分叉。
第一次分叉:技術升級
比特幣最早的一次硬分叉,是純粹的技術原因。比特幣本身的結算性能有限,按最初的技術協議,比特幣每秒最多隻能支持7次結算。這在早期不是問題,隨著比特幣的大火,越來越多的人蜂擁而入,結算也變得空前頻繁,此時原有的技術就顯得不夠用了。
因此在2017年年中,一部分礦工就提出了新的技術協議,但另外一部分礦工卻不認同,最終變成雙方各持一端,各自運行自己認同的底層協議,這就是比特幣歷史上的第一次分叉。
分叉越來越多,性質逐漸變味
但隨著比特幣交易手段的發展,投機者逐漸把分叉視作一種圈錢手段,導致目前的分叉性質大為改變。
其原理是這樣的,每一次分叉,實質上都相當於發行了一種新的數字貨幣,而且這種數字貨幣是跟比特幣掛鉤的。面向的受眾人群,比一般的ICO更為龐大,而且也更容易被普通用戶所接受,比起直接發行一種新的數字貨幣來得容易多了。
而創造這種分叉的團隊,因為占盡了先機,所以非常容易掌控新幣種的交易,特別是在前期,只需要很小的成本就能操縱整個幣種的價格走向。這就留下很大的投機炒作空間,分叉團隊只需要讓新幣種得到用戶的接受,就可以人為將價格炒到一個天價,等真正的用戶涌進來之後,再把手頭囤積的大量貨幣全部出手,憑空獲得高額利潤。
今年10月25日,國內一團隊分叉出比特幣黃金(BTG),而在分叉前兩天,萊比特礦池CEO江卓爾就公開指責這次分叉是圈錢:「BTG創始人廖翔在分叉前已預挖了20萬枚BTG幣,並且想將其兌換成2萬個比特幣,圈錢8000萬元。」
分叉的好處於此可見一斑,以至於炒幣界開始流行一句話「分叉創造價值」,為此還衍生出一個新詞「IFO」—— 首次代幣發行。
知名財經博主何生曾對媒體表示,所謂的IFO大部分可能衍變為收割韭菜的圈錢操作,「很多之前做ICO的在做IFO,ICO還需要寫白皮書和上交易所才可能獲得市場認可,而IFO連白皮書都不用寫。」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現在比特幣分叉越來越多,有利可圖呀。說白了,人人都想當中本聰。
能不能不分叉?
無論是蘇寧金融的洪蜀寧,亦或是比特幣錢包軟體提供商BitGo CEO、Segwit2x項目的負責人之一麥克•貝爾西(Mike Belshe),對於比特幣的這種分叉,業界其實是拒絕的。實際上,真正的區塊鏈從業者,一直對投機炒作行為是深惡痛絕的。目前國內區塊鏈行業的領先企業,都明確表示對比特幣分叉泛濫的反對。如推出國內首個可落地的大眾化區塊鏈項目的迅雷,其公司CEO陳磊在接受采訪時就說:「迅雷反對一切利用區塊鏈投機的行為,所以也肯定反對以炒作和割韭菜套利為目的的比特幣分岔。」
但要解決這個問題,光有態度還不夠,得有具體手段。最好的方法莫過於,能不能讓比特幣不分叉?
這很難做到,比特幣自身技術是比較原始的區塊鏈技術,計算能力有限,在面對以前的交易規模時還勉強能行,就目前比特幣大火的情況來看,是難以支撐的。所以比特幣遲早要解決自身算力的問題。
但並不是一點希望都沒有,隨著區塊鏈技術的創新,總會有一些新的路子出現。比如迅雷提出的共享計算,就能在現有硬體設施不變的條件下,有效提升計算能力總量,並降低單位計算能力的成本。如果將比特幣與共享計算結合到一起,可以有效解決比特幣的算力極限問題,而且還不會產生新的分叉。
其次可通過監管手段來對這種以割韭菜為目的的分叉進行監管。比如對比特幣錢包進行實名制,對交易也實行實名制,可以有效防範金融做局的風險。目前實名制在一些區塊鏈項目中已得到實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比如迅雷的鏈克,就是國內首個引入實名制的區塊鏈應用,基本杜絕了惡意炒作的隱患。
總之辦法是有的,就看比特幣玩家接不接受了,而且真正施行起來,也有個過程,需要時間。所以在當前這個階段,對各種名目的比特幣分叉,大家還是敬而遠之的好。
『貳』 若是挖礦,可以找丈北雲礦這家不
這里有BTC.com礦池、Antpool螞蟻礦池、F2Pool魚池、ViaBTC礦池、BTC.top萊比特礦池,選擇的餘地更大了。
『叄』 區塊鏈的起源是什麼
區塊鏈起源於比特幣,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闡述了基於P2P網路技術、加密技術、時間戳技術、區塊鏈技術等的電子現金系統的構架理念,這標志著比特幣的誕生。
兩個月後理論步入實踐,2009年1月3日第一個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誕生。幾天後2009年1月9日出現序號為1的區塊,並與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相連接形成了鏈,標志著區塊鏈的誕生。
近年來,世界對比特幣的態度起起落落,但作為比特幣底層技術之一的區塊鏈技術日益受到重視。在比特幣形成過程中,區塊是一個一個的存儲單元,記錄了一定時間內各個區塊節點全部的交流信息。
各個區塊之間通過隨機散列(也稱哈希演算法)實現鏈接,後一個區塊包含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隨著信息交流的擴大,一個區塊與一個區塊相繼接續,形成的結果就叫區塊鏈。
(3)萊比特礦池李世勝擴展閱讀:
區塊鏈的特徵:
1、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不依賴額外的第三方管理機構或硬體設施,沒有中心管制,除了自成一體的區塊鏈本身,通過分布式核算和存儲,各個節點實現了信息自我驗證、傳遞和管理。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最突出最本質的特徵。
2、開放性。區塊鏈技術基礎是開源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區塊鏈的數據對所有人開放,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的介面查詢區塊鏈數據和開發相關應用,因此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
3、獨立性。基於協商一致的規范和協議(類似比特幣採用的哈希演算法等各種數學演算法),整個區塊鏈系統不依賴其他第三方,所有節點能夠在系統內自動安全地驗證、交換數據,不需要任何人為的干預。
4、安全性。只要不能掌控全部數據節點的51%,就無法肆意操控修改網路數據,這使區塊鏈本身變得相對安全,避免了主觀人為的數據變更。
5、匿名性。除非有法律規范要求,單從技術上來講,各區塊節點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開或驗證,信息傳遞可以匿名進行。
『肆』 丈北雲礦的礦池有哪些
這里有BTC.com礦池、Antpool螞蟻礦池、F2Pool魚池、ViaBTC礦池、BTC.top萊比特礦池啊。直接通過這里,我認為更明智些。
『伍』 丈北雲礦怎麼樣
這里有BTC.com礦池、Antpool螞蟻礦池、F2Pool魚池、ViaBTC礦池、BTC.top萊比特礦池。直接在這里挖礦的話,就可以獲得檯子的大力支持,可以提供足夠貼心的幫助。
『陸』 2022還能挖礦嗎
能,2021年底無疑是加密數字貨幣的寒冬,幣價的跌落,礦池和交易所的關閉,中國曠工可謂是不平凡的一年,本應是虎虎生威,然而迎來了熊市,「大餅」比特幣跌破4000美元,其他山寨幣更是一地雞毛,有些甚至直接歸零。幣民在被套牢的同時,那些曾經企圖依靠「挖礦」實現暴富的礦工更是怨聲載道、叫苦不迭。伴隨礦機價格不斷腰斬,很多人認為,挖礦已末路,依靠挖礦實現財富自由的夢想最終如泡沫一般破裂。
然而,盡管幣市低迷,但礦機廠商卻仍在一批批地開售產品。在黃牛群里,交易買賣礦機優惠券的消息屢屢不絕。顯然,仍舊有很多人樂此不疲地參與其中,這些人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心態?
在2017年的礦工大會上,萊比特礦池創始人CEO江卓爾提出了買幣不如挖礦的觀點。他認為守幣很難,並且心態波動很大,而礦機相對來說是一種更穩健的投資。
炒過幣的都知道,幣價受市場、政策、新聞等多方面影響,24小時不停波動,並且波動幅度較大。在短短數天時間內,連翻多倍和價格歸零都有可能出現。在這樣的暴漲暴跌下,對幣民的心態產生了極大的考驗。尤其是對於一些熱衷於短線操作的人來說,在暴漲暴跌的幣市中,只要一次節奏沒有把握好,就很容易被「割韭菜」。
雖然買礦機或炒幣都是由個人自主選擇的投資行為,但從盈利角度來說,在不同的行情下會有最優選擇。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炒幣能夠在短時間能獲得豐厚收益,而挖礦的利潤略少於直接買幣。但當市場低迷時,則更適合挖礦,原因在於挖礦比炒幣更能夠降低風險。概括一句話就是:熊市挖礦,牛市炒幣。
礦機作為一種特殊的產品,定價會根據比特幣價格上下波動。在牛市的時候,幣價高漲會帶動「挖礦熱」,經常會出現礦機「供不應求」的情況,很多礦工甚至不惜用比官網高出2-3倍的價格從黃牛手中購買礦機。因此,牛市往往伴隨挖礦算力暴增,後果就是挖礦難度調整周期變短。比如2017年ASIC礦機大量問世後,在之後的五個月內,每期算力增長平均達到30%以上。
現在很多剛入門的小白礦工,對挖礦收益計算存在一些誤區。他們在購買礦機的時候,常常以當前挖礦難度估算未來收益,卻沒有考慮之後難度調整的問題。其實,牛市買礦機,礦工不僅需要投入更高的機器購買成本,而且還要承擔因為難度暴漲而導致挖到的幣數量減少的風險。其實除了幣價本身以外,挖礦難度也是影響礦工收益的重要因素。
那麼,為什麼說熊市更適合買礦機挖礦?
當熊市來臨時,所有礦機生產商都會按照一定的比例調整礦機價格。一方面是因為市場決定價格,當供小於求時賣家推出降價政策。而另一方面,則是考慮礦工的實際收益,畢竟挖出來的幣按照兌換法幣價格縮水了,為了能夠縮短礦工的回本周期,只能降低礦工購買礦機所要投入的成本。因此,熊市買礦機的一大優勢就是價格便宜。
影響礦工收益的除了幣價外,另一個關鍵就是挖礦難度。當熊市來臨時,礦工挖礦的熱情沒有牛市那麼高漲,全網算力增長速度也會放緩,這就意味著難度調整周期相對延長。那麼礦工就可以很長一段時間內挖到數量穩定的幣。
當牛市到來,礦工可以將自己在熊市挖到的幣賣出去,從而獲得豐厚利潤。另外,伴隨牛市上漲的還有礦機的價格。此時再購買新礦機,投入成本會增加,但你在熊市購買的那一批礦機在升值。
之前有老礦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在牛市啟動之前花了一萬塊買了若干礦機,並且投入挖了不少幣,在牛市最頂峰的時候用高於買價的價格脫手,這樣一算,相當於免費用礦機挖了一段時間的幣,並且還從礦機生意中賺了一筆錢。
『柒』 為什麼比特幣要減半
2009年,中本聰發明了比特幣,他設計了比特幣的發行機制:
比特幣的發行不依賴個人或團隊來決定,而是通過一個叫「挖礦」的過程。人們通過解決密碼學難題獲得創建新區塊的記賬權從而獲得獎勵,可以說,新的比特幣是為了獎勵礦工驗證區塊而產生的。最開始,每打包一個區塊獎勵50個比特幣。中本聰設計了一套規則,每挖出210,000個區塊(約4年時間),獎勵就會減半,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減半」事件。
第一次減半是在2012年末,挖出第210,000個區塊獎勵50個比特幣,但是挖出第210,001個區塊只獎勵25個比特幣。
第二次減半發生在2016年中,獎勵再次減半,所以挖出第420,001個區塊獎勵12.5個比特幣。
依次類推……
直到2140年左右,2100萬個比特幣都被挖完便停止獎勵。
為什麼要有這個減半的設計呢?如果比特幣發行速度太快,而且沒有發行量限制,最終市場上會有大量的比特幣流通,它肯定就會大幅度貶值。有一點要記住:比特幣是有價值的。首先,比特幣的數量是固定的,即2100萬;而且通過減半過程,比特幣經濟中的通貨膨脹可以受到抑制。
第三次減半將會發生在今年的5月份。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捌』 內蒙古發布打擊虛擬貨幣挖礦措施,國內礦業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國內礦業或將面臨「大撤退」。
近日,國務院金融委發聲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後,記者發現,距離金融委發聲僅4天,已經有不少礦商有所反饋。
部分平台暫停了相關服務。5月23日,萊比特礦池創始人江卓爾宣布停止中國大陸境內客戶礦機代購服務;24日,火幣發布英文版公告,稱目前將暫停為中國大陸的新用戶提供相比特幣礦機的商城服務;25日,算力蜂平台宣布將暫停比特幣、以太坊系列相關挖礦產品的銷售。
也有部分平台選擇屏蔽大陸境內IP訪問。當前,已有名為火星雲礦、比特富富、BitDeer比特小鹿等礦商衍生服務提供平台宣布擇時屏蔽所有中國大陸地區IP。
不過,國內礦業向海外轉移,仍然成為業內預測其長遠趨勢的共識。此前,在金融委宣布打擊挖礦的政策新聞發出後,就已有不少礦場主陸續在朋友圈發布海外礦場招商信息,地點包括加拿大、非洲、伊朗、美國等,並因此誕生了新的生意。
有投資機構運營人員對記者表示,之前雖有海外資源但並無海外礦場招商計劃,嗅到商機之後已經開始分發招商信息,目前也的確收到不少問詢。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國內礦場轉移至海外難度不小,不僅需要重新找地、建廠、招人,還需要面臨礦機轉移的高昂費用,「小礦場也折騰不起,猜測會有一波拋售潮。」
內蒙古《八項措施》加大挖礦打擊面
5月25日,內蒙古發改委官方發布公告,對《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堅決打擊懲戒虛擬貨幣「挖礦」行為八項措施(徵求意見稿)》(下稱《八項措施》)公開徵求意見。
據了解,該規定不僅劃定了比特幣挖礦的非法主體范圍:對「挖礦」提供場地的工業園區、數據中心、自備電廠、存在「挖礦」行為的主體包括大數據中心、雲計算企業、通訊企業、互聯網企業、網吧等,且明確了各個主體的追責形式。
如對於提供虛擬貨幣挖礦的工業園區,將採取核減能耗預算、退出內蒙古電力多邊交易市場的追責形式;對於通訊企業、互聯網企業等主體,則採取依法吊銷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的追責形式。
同時,《八項措施》還將對存在「挖礦」企業、人員納入失信黑名單,對公職人員參與虛擬貨幣「挖礦」或為其提供方便與保護的,一律移送紀檢監察機關處理。
以上內容參考界面新聞-第一槍!內蒙古八大舉措嚴打虛擬貨幣挖礦,國內礦業面臨大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