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礦機知識 » 礦機本色

礦機本色

發布時間: 2022-02-25 23:29:42

① 愛迪生的資料

愛迪生(1847~1931)是美國著名的發明家。一生勤奮好學,善於思考,努力工作,在75歲的時候,還每天准時到實驗室簽到上班,他在幾十年間幾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晚間在書房讀3至5小時書,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動時間來計算,他的生命已經成倍的延長了。因此,愛迪生在79歲生日的那天,他驕傲地對人們說,我已經是135歲的人了。他活到84歲,一生中的發明有1100項之多,其中最大貢獻是發明留聲機和自動電報機,實驗並改進了白熾燈和電話。愛迪生20歲出頭開始研究電燈,歷時10餘年,他先後選用了竹棉、石墨、鉭……等等上千種不同物質作燈絲材料進行試驗,時常通霄達旦,有一次他和助手們竟連續工作5晝夜。1879年愛迪生用碳絲作為白熾燈絲,並點燃40小時。由於碳絲表面多孔,性脆,強度很低。不久被鎢絲代替。

1883年愛迪生發現了熱電子發射現象,也叫「愛迪生效應」,即金屬表面附近的部分電子或離子因高溫而使其無規則運動得到足夠的動能,克服表面的束縛,逸出金屬之外。愛迪生效應對於一切真空管的操作至為重要,作為發射表面的陰極常塗上一層鹼土金屬氧化物,以利電子發射,並用電流加熱以維持高溫。

1900年愛迪生發明了鐵鎳蓄電池,是一種鹼性蓄電池,電動勢約為1.3~1.4伏,壽命長,但效率不高。

② 有沒有人覺得PC礦機挖礦太麻煩的

外觀幸婪本色回筆

③ 焦裕祿頒獎詞

清真廉潔,品德高,家人親戚難沾光,是你的作風,隨部南下扛過槍礦機廠里是內行,能拉會唱,「順口溜」出口成章。你就是——焦裕祿。

1922年8月16日,焦裕祿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0年,被任命為尉氏縣大營區委副書記兼區長,1954年8月相繼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起重機廠機械加工車間進修,1962年被調到河南省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

(3)礦機本色擴展閱讀

頒獎詞的基本寫法:

1、大筆寫意,點明人物的事跡。

指從大處著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欽敬的事跡,簡要概述,如同畫寫意畫,力求用最簡潔的筆墨,勾勒出豐滿的筆下之物。因此,頒獎詞不要求詳盡地交代人物事跡的來龍去脈或是細枝末節。人物事跡點到為止。

2、縱深開掘,彰顯人物的精神。

對人物精神的贊美是頒獎詞寫作的重點,也是難點。通過人物的事跡,引出對人物精神的評價。因此,在頒獎詞中,要體現出人物的閃光心靈、人格魅力,或是堅強的意志、崇高的思想品質等,最好能體現一定的哲理。

④ 求關於珍惜時間和尊敬他人的素材

參考 59、一隻野獸受了傷,它可以自己跑到一個山洞躲起來,然後自己舔舔傷口,自己堅持,可是一旦被噓寒問暖,它就受不了。

⑤ 請問誰了解民族歌唱家閆維文老師越多越好

閻維文
出生年月:一九五七年八月二十六日
身高:178cm
體重:80kg
血型:B
星座:處女座
籍貫:山西平遙
民族:漢族
嗜好:藏酒
最喜愛的顏色:黑
最喜愛的國家:中國
最喜愛的運動:網球
最難忘的人:曾經幫助過我的人
座右銘:把遺憾降為零,把危險降為零,追求完美!

閻維文,總政歌舞團青年男高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閻維文從師於金鐵林教授,他的演唱博採眾家之長,音色純正甜美,音域寬廣流暢,感情純朴真摯,風度卓爾不群。灑脫中見細膩,熱烈中蘊深沉,是當今歌壇中的佼佼者,深受廣大聽眾和觀眾的喜愛。由他演唱的《小白楊》、《峨嵋酒家》、《說句心裡話》、《一二三四歌》、《想家的時候》、《再見吧老兵》、《軍人本色》、《東方的太陽,東方的月亮》、《祖國萬歲》、《軍旗下的我們》等歌曲在部隊和群眾中廣為流傳。

閻維文先後錄制了十盒個人獨唱專輯,並為《末代皇帝》、《海燈傳奇》、《楊乃武和小白菜》、《東周列國》、《弘一法師》、《紅十字方隊》、《郭蘭英》、《太平天國》等幾十部電影、電視劇錄制了主題曲和插曲。

他曾代表中國出訪過美國、日本、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海內外觀眾的贊譽和歡迎。

閻維文在全國和全軍舉辦的聲樂比賽中多次獲獎,其中有一九八八年獲第三屆全國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專業組民族唱法第一名、一九八九年在全軍文藝會演中獲演唱一等獎、一九九○年獲第二屆全國影視十佳歌手稱號、一九九二年獲中國「金唱片」獎、一九九三年、九五年兩年被評為全國觀眾最喜愛的歌手第一名、一九九五年獲全國音樂電視大賽金獎等,二○○一年全國MTV音樂電視大賽中,由他和佟鐵鑫、呂繼宏合唱的《中國進行曲》獲得金獎。

更多資料請參考
閻維文個人網站
http://yanweiwen.nease.net/

網路明星檔案
http://news..com/f/86/yanweiwen.html#a1

⑥ 有沒有比較好的區塊鏈平台求推薦!

有,秘樂和本色世界這2個平台還不錯

⑦ 名人名言

合作的、機遇的。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2、團結就是力量。——諺語
�3、一個人像一塊磚砌在大禮堂的牆里,是誰也動不得的;但是丟在路上,擋人走路是 要被人一腳踢開的。——艾思奇
�4、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俗語
�5、二人同心,其力斷金。——《易經》
�6、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呂氏春秋》
�7、民齊者強。——荀況
�8、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薛宣
�9、聰明人與朋友同行,步調總是齊一的。——法國諺語
�10、一致是強有力的,而紛爭易於被征服。——伊索
�11、若不團結,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12、上下同欲者勝。——孫武
�13、共同的事業,共同的斗爭,可以使人們產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奧斯特 洛夫斯基
�14、人心齊,泰山移。——中國諺語
�15、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三國.孫 權
�16、五人團結一隻虎,十人團結一條龍,百人團結像泰山。——鄧中夏
�17、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單獨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業;智慧+雙手+力量結合在一 起,幾乎是萬能的。——美.韋伯斯特
�18、凡是經過考驗的朋友,就應該把他們緊緊地團結在你的周圍。——英.莎士比亞
�19、團結就有力量和智慧,沒有誠意實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誠 的團結。——英.歐文
�20、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遜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 成許多事業。——德.叔本華
�21、不管努力的目標是什麼,不管他干什麼,他單槍匹馬總是沒有力量的。合群永遠 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德.歌德

⑧ 急求!!!承德二日遊玩旅遊線路以及住店、飯店希望詳細些(我們是自駕車,前提在方便的情況下)

你好, 能把情況說的在仔細一些么? 比如你的一行中是否有老人?孩子? 如果有老人超過60歲的,一定帶身份證。 這個在承德的很多景點買門票是半價,超過70歲的好像就可以免費了。
假如你早上6點出發,在四環就可以上京承高速,然後一直到承德市下高速,估計有3個小時怎麼也到了。
到承德以後第一件事是訂房(其實我建議你出發前就先訂好),因為你來的時候是周五、周六這兩天是承德人最多的時候,所以房源也就相對緊張一些,先解決了住的問題也就沒什麼後顧之憂了,才好放心的玩。 要是先玩到了晚上,在拉著一家老小找住處可不是什麼好事。
至於住的地方和吃飯的地方,咱們可以私下聊,在這里說有廣告之嫌疑,又該被屏蔽帖子了。 旅遊路線要根據你車上人員的構成來安排,這個好說。

⑨ 王進喜、焦裕祿的事跡

王進喜:
王進喜,1923年出生於甘肅玉門亦金村。6歲時因家貧,用棍子拉著雙目失明的父親沿街乞討,8歲時給有錢人家放羊。1938年他進玉門石油公司當徒工、幹活時被砸傷了腿,被廠主趕出大門,傷好後才頂了別人的名字混了個差使。當時,玉門油礦的美國技帥壟斷了採油技術,王進喜在礦里幹了十幾年沒有上過一次鑽台,沒有摸過一次石油鑽機的剎把。他作為一個干雜活的窮工人,多少年裡連鋪蓋卷也沒混上,蓋的是破羊皮,鋪的是稻草。

新中國成立後,王進喜當上了國營甘肅玉門石油管理局勘探公司三大隊的石油工人,副司鑽,1956年升任1259鑽井隊隊長,同年加入了共產黨。當時中國的鑽井技術還很落後,他提出了「月上千,年上萬,鑽透祁連山,玉門關上立標桿」的口號。在1958年,他領導鑽井隊創造了月進尺5OOO米的全國紀錄,成為中國中型鑽機最高標桿單位,榮獲「衛星井隊」紅旗,被命名為「鋼鐵井隊」。

那時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以禁運方式對我國實行經濟封鎖,而我們的國產石油量又很少,中國政府每年人得不拿出極其有限的外匯從蘇聯進口油料。50年代末經濟進入困難時期,中蘇關系已開始緊張。1959年王進喜到北京參加群英會,看到北京街頭的公共汽車因缺油背著煤氣包,作為採油工人的他,心裡很不是滋味。這時因在黑龍江發現了大慶油田,中央決定抽調力量展開石油大會戰。王進喜從玉門油田率領1205鑽井隊趕到當地的馬家窯,於1960年4月14日經苦幹五夜五夜後,大慶第一口油井開鑽,不久即噴出原油。

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後,王進喜的腿被滾落的鑽桿砸傷,他卻顧不上住院.拄著拐杖纏著綳帶連夜回到井隊。第二口油井在即將發生井噴的危急時刻,沒有重晶石粉,他當機立斷用水泥代替。當時由於沒有攪拌機,水泥沉在泥漿池底。王進喜便扔掉雙拐,縱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在他的帶動下,工友們也紛紛跳進入。經過三個多小時,井噴被制服,保住了油井和鑽機,工進喜身上卻被鹼性很大的泥漿燒起了大泡。房東老大娘見他連續幾天幾夜奮戰在井場沒有回來,就感慨地說「王隊長真是個鐵人啊!」從此「王鐵人」的名字傳遍了油田,並通過新聞媒介的宣傳響徹了全中國。

1964年,王進喜出席了第三次全國人大會議,受到毛主席的接見。1965年他任油田鑽井指揮部副總指揮,1966年領導鑽井隊創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鑽井紀錄。1969年4月在黨的「九大」上,他以工人代表身份當選中央委員。1970年4月,王進喜在玉門參加石油現場會回到大慶之後,經醫生檢查確診是胃癌晚期,11月15日在北京去世,時年47歲。

-------------------

王進喜同志簡介

王進喜同志1923年10月8日出生於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鎮上赤金王家屯一個貧苦農民家庭。6歲開始討飯,10歲給地主放牛,14歲被抓夫到玉門油礦做苦工,直到玉門油礦解放。1950年春,他成為我國第一代鑽井工人,先後任司鑽、隊長等職,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9月,他率領的鑽井隊月進尺創當時全國最高紀錄,榮獲鋼鐵鑽井隊稱號。1959年9月,王進喜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出席了全國群英會。
1960年3月,王進喜率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曾組織人員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鑽機,用「盆端桶提」的辦法運水保開鑽,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壓井噴,被譽為「鐵人」。同年4月11日,會戰指揮部號召全體會戰職工向鐵人王進喜學習。
在大慶油田,王進喜先後任1205鑽井隊隊長、鑽井指揮部裝建大隊和鑽井二大隊大隊長、鑽井指揮部指揮,大慶革委會副主任、中共大慶核心小組副組長等職務。1964年12月,出席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69年4月,出席黨的「九大」並被選為中央委員,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親切接見。1970年11月15日患胃癌醫治無效逝世,享年47歲。
鐵人王進喜是大慶人的傑出典範,中國工人階級的光輝形象,共產黨人的優秀代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英雄人物。他為加快發展我國石油工業奮力拚搏一輩子,在為我國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還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鐵人精神,與其他偉人和英雄人物一道被列為「百年中國十大人物」。

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翌年,他隨母到北京,在擔任清華、北大哲學教授的父親身邊長大。他5歲入小學,在父親指點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學,與比他高兩班、且是清華大學院內鄰居的楊振寧結為最好的朋友。鄧稼先在校園中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在父親安排下,他隨大姐去了大後方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在昆明參加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民青」,投身於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賣國獨裁的斗爭。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並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大教職工聯合會主席。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他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後,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後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1953年,他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是五四運動重要學生領袖、後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許德珩的長女。1954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征詢他是否願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回家對妻子只說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從小受愛國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從事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的工作,表示堅決支持。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現在嚴格警衛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後,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准備有關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1959年6月,蘇聯政府中止了原有協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後,一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在遇到一個蘇聯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助下以嚴謹的計算推翻了原有結論,從而解決了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學家華羅庚後來稱,這是「{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後迅速進入爆炸現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於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於方案」,最後終於製成了氫彈,並於原子彈爆炸後的兩年零8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用4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任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1986年7月16日,當時的副總理李鵬前往醫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7月29日,鄧稼先去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焦裕祿:
田 夢
焦裕祿是全黨和全國人民公認的好黨員、好公僕、縣委書記和廠大幹部的好榜樣。為了深切緬懷這位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筆者專程拜謁了位於河南省蘭考縣城北的焦裕祿烈士陵園,並從焦裕祿的親人及早年與其一同工作過的老同志那裡,了解到焦裕祿生前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隨軍南下扛過槍 礦機廠里是內行
焦裕祿生於 1922年8月 16日,家住山東省淄博市北崮村。由於焦裕祿的爺爺焦念禮不識字,被財主欺騙過,在焦裕祿6歲時,老人家力主全家勒緊褲帶供孫子讀書,焦裕祿才勉強上了4年小學。1939年,焦裕祿的父親被財主逼債而死,同年,焦裕祿又被日本鬼子抓到遼寧的撫順大山坑煤窯做苦工。兩年後,焦裕祿逃出日寇的魔掌,在江蘇宿遷縣靠給地主打長工過活,直到1945年,焦裕祿得知家鄉成了解放區,才返回了日夜思念的北崮山村。焦裕祿回鄉後,積極參加革命斗爭,1946年春被黨組織接納為中共黨員。
1947年秋,為支援新解放區,焦裕祿被調到屬部隊編制的渤海區南下工作隊,並被分配到淮河大隊一中隊任班長。1948年,南下工作隊到達河南境內,焦裕祿被派往尉氏縣彭店區,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1950年,28歲的焦裕祿被上級任命為尉氏縣大營區委副書記兼區長。
在廣大讀者的印象中,焦裕祿是一位農業專家,其實不然,他在沒有擔任蘭考縣委書記之前,在工業戰線上摸爬滾打了八九年。1953年7月,時任共青團鄭州地委第二書記的焦裕祿,被選調去洛陽參加新中國的工業建設。他懷著火熱的激情,來到了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援建的重點工程之——洛陽礦山機器廠,擔任了剛剛興建的工廠臨時公路總指揮。1945年8月,路面剛剛竣工,廠黨委決定派焦裕祿和一部分幹部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翌年春,洛陽礦山機器廠決定提前生產,又選焦裕祿到大連起重機廠機械加工車間學習,並擔任實習車間主任。僅有4年小學文化程度的焦裕祿為盡快掌握機械加工技術和車間管理知識,如飢似渴地投入到高度緊張、困難重重的學習之中。1956年底焦裕祿滿載著豐碩的學習成果,返回洛陽礦山機器廠,被任命為一金工車間主任。
焦裕祿上任不久,廠黨委決定,試制重量達108噸的大型卷揚機。生產這種大型卷揚機在國內尚屬首次。一金工車間擔負主要零部件的生產任務,時間緊,任務重,技術難度大。身為車間主任的焦裕祿沒有退縮,為解決生產中的一個個難題,他索性把鋪蓋搬進了車間,連吃飯也蹲在機器旁。在焦裕祿的拼搏精神感召下,工人們夜以繼日地爭先恐後趕任務。經過合力奮戰,直徑4米的卷揚機終於試製成功,得到了上級通令嘉獎。由於過度勞累和無規律的飲食,年紀輕輕的焦裕祿患上了肝病,廠「黨委得知後多次勸他住院治療。焦裕祿放不下手裡千頭萬緒的工作,一直帶病堅守在崗位上。
1959年,洛陽礦山機器廠全面投產,焦裕祿因突出的管理才能,被任命為調度科長。他經常深和入各車間了解情況,幫助車間解決問題,與此同時,還不忘了解工人的思想問題、家庭困難等,總是想方設法化解工人的思想包袱。工人們說:「焦科長不僅搞技術抓管理是內行,做政治思想工作也是行家。」因此,工人們有時也親切地稱焦裕祿為「政治科長」。
正當焦裕祿在工廠里忘我地工作篇時,1962年,為了加強黨對農業戰線的領導,河南省委決定調他擔任中共尉氏縣委副書記,從繁華的洛陽回到了他曾經戰斗過的貧瘠的豫東地區。
舞台上能拉會唱 「順口溜」出口成章
焦裕祿有文化,能讀書看報,人也機靈活潑。還是在1947年南下工作隊行軍途中,為了鼓舞大家的士氣,每當部隊停下來休息時,他不是教戰友們識字,就是從背包里抽出竹板,給大家即興來一段山東快書。一天,他被中隊領導選中,參加排演大型歌劇《血淚仇》。《血淚仇》是由延安調到南下工作隊的楊指導員導演的,內容是控訴地主階級殘酷壓迫剝削勞動人民,號召人民勇敢地團結起來推翻萬惡的舊社會。焦裕祿扮演劇中主人公一一苦大仇深的貧雇農「王東才」。焦裕祿的苦難身世與「王東才」極為相似,一接觸劇本就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他和參與排戲的同志們邊行軍邊背台詞,連休息吃飯時也忙裡擠空唱上幾腔,很快進入了「角色」。《血淚仇》這出戲,南下工作隊一路行軍,一路演,連續演了10多場,取得了圓滿的演出效果。
焦裕祿不但是文藝演出積極分子,自謙「大老粗」文人的他,平日里開展群眾工作時,還有一個拿手好戲——自編打油詩,也就是北方人常說的「順口溜」,以這種詼諧幽默的民間文學形式來「舊瓶裝新酒」,宣傳革命道理,發動、鼓舞群眾。解放初期,針對工農幹部中文盲較多的現狀,焦裕祿來了段這樣的「順口溜」:「大老粗,不要怕,干工作,學文化,螞蟻能啃大骨頭,咱遇座大山也搬走它!」以此與大家共勉。焦裕祿在尉氏縣大營區工作期間,正值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的關鍵階段。為宣傳黨的政策,發動群眾,激發群眾參與斗爭的勇氣和信心,他編了很多「順口溜」。譬如:「惡霸為啥霸?舊社會,天黑呀!反動派,護著他。老百姓,腰桿塌。現如今,天亮了。共產黨,反惡霸。有靠山,不用怕。窮人一起挺腰桿,抱成一團打倒他!窮人一起挺腰桿,翻身解放力量大!」這段長短句結合、蘊含昂揚鬥志的「順口溜」,極富鼓動性在剿匪反霸斗爭中很有威力。
1951年,焦裕祿在尉氏縣擔任團縣委副書記期間,了解到有個區的幾個團幹部,由於工作方法不當,急於求成,和區里搞土改抓救災的於部發生了沖突,思想上有情緒。於是,他在開會時給大家來了一段開場白:「怎麼了,遭霜打了?趕路誰人不跌倒,下地哪個不絆腳?有點挫折怕什麼,振作精神最重要。」大家一聽這段「順口溜」,情緒當即放鬆。
「順口溜」這種語言形式,好像很「土」,但焦裕祿卻因地制宜,使其煥發生機,即使他後來當了蘭考縣委書記,也依然喜歡用這種語言形式總結問題,抒情言志。他在講到治理蘭考「三害」(風沙、鹽鹼、內澇)的方案時,曾說了這樣一段「順口溜」:「蘭考有『三害』,害咱蘭考人;『三害』不治理,蘭考難翻身;立志治『三害』,富咱蘭考人;團結同奮斗,挖掉『二害』根……」焦裕祿創作的這類閃耀著奮斗精神、幽默風趣的「順口溜」還有很多,至今仍在蘭考大地廣為流傳。
重宣傳愛寫文章 聽意見才讓照相
焦裕祿擔任縣委書記後,縣里既有秘書,也有通訊幹事,但只要能擠出時間,工作總結、大會講話、調查報告等文字材料,他都是親自動筆寫。在蘭考,他主持並起草了《關於治沙、治鹼、治水三五年的初步設想》、《造林防沙方案》、《排澇治鹼方案》等根治「三害」的重要文件;還親筆撰寫了《關於鹽鹼地的普查報告》、《一個七季受災的特重災隊,今年生產一片繁榮景象的調查報告》等調研文章。即使在肝病晚期,他依然忍受著極度的病痛,在病床上撰寫《蘭考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這篇宣傳蘭考、鼓舞士氣的文章。
焦裕祿寫稿子文風朴實,修改稿子也不尚空談,不唱高調,總是注重事實,用典型事例來增強文章的說服力,震撼力。凡是按照焦裕祿的意見采寫,又經他修改的稿子,絕大部分都能被報紙、電台採用。經焦裕祿修改的稿件,之所以能夠屢屢見諸新聞媒體,主要因為他很有「新聞敏感」。早在1950年,焦裕祿任大營區區長時,這種「新聞敏感」就已經具備。一次,他途經一個村莊,發現了年僅16歲的姑娘王小妹在犁地種地,干起活來比有些小夥子還利落,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婦女參加社會勞動的典型。於是,他便走到地里,一邊幫王小妹幹活,一邊詳細詢問她家的情況。頗有些男孩子氣的王小妹便告訴焦裕祿,自己家中沒有兄弟,父母年老體弱,打土豪分田地後她就學會了干各種農活。王小妹還自豪地對焦裕祿說,她還是村裡的土改積極分子。焦裕祿回到區里已近深夜,他抑制不住寫作激情,連夜趕寫了一份王小妹的典型材料。第二天,就帶著鄉村幹部到王小妹的田頭開起了現場會,還在會上即興編了一段「順口溜」:「王小妹,十六歲,鬥地主,抓土匪,犁地耙地她都會……」這次現場會不久,王小妹這個典型就從大營區推廣到了全縣,成了青年婦女學習的楷模。
焦裕祿曾對同事們坦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抓工作,就是要抓典型,帶一般;抓兩頭,帶中間。」在尉氏、蘭考兩縣工作期間,焦裕祿發現並樹立了許多正面典型,也批評了不少反面典型,但對於自己的典型事跡,卻從不讓通訊員和外邊的記者報道。會攝影技術的蘭考縣委通訊幹事劉俊生跟他一起下鄉,焦裕祿每次都提醒道:「帶上你的照相機。」很多次,劉俊生想抓拍焦裕祿帶領群眾除「三害」、與老農促膝交談、艱苦樸素、忘我工作等感人鏡頭,但均被焦裕祿制止了。焦裕祿要求劉俊生只拍攝廣大群眾的鏡頭。
1963年秋的一天,劉俊生再次隨焦裕祿下鄉,路過老韓陵胡集南地時,焦裕祿看到社員們正在勞動,又放下自行車走了過去。隨行的城郊公社黨委書記懇請:「焦書記呀,我很想跟你照張相片,留個紀念。」焦裕祿平和地說:「咱拍照片沒啥用,還是給群眾照吧。」劉俊生一聽焦裕祿又在「老生常談」,就壯著膽子給他提起了意見:「給群眾照相不錯,為啥就不可以把你和群眾在一起勞動的情景照下來哩?群眾和你在一起合了影,一定很高興,這對他們的鼓舞不就更大嗎?」焦裕祿聽劉俊生批評得有道理,就大笑著說:「照你這么說,以前,我是有些個人主義思想了。好吧,叫你照,叫你照!」拍個什麼樣的鏡頭呢?焦裕祿兩眼一亮,笑著說:「我愛泡桐,就在泡桐跟前給我照一張吧。」焦裕祿披著外衣,敞著懷,兩手掐腰,興奮地對劉俊生說道:「照吧!」隨著相機快門一聲脆響,焦裕祿與蘭考的泡桐樹一起,便永遠定格在了歷史的畫冊里。焦裕祿生前曾指著這張照片,笑著對劉俊生說:「這一張好,這一張好。」
焦裕祿何以如此偏愛泡桐樹呢?這是因為他深深欽佩泡桐樹那不畏鹽鹼,不畏風沙,敢於同不利條件作斗爭,且能造福於民的天性。泡桐的性格,其實也代表著焦裕祿的性格。
清正廉潔品德高 親人親戚難沾光
身為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為改變蘭考面貌可謂殫精竭慮,勞苦功高。以他的身份和威望,別說以權謀私,就是平日里稍稍對自己及親友們放鬆一點,也可以得到當時好多人難得的「好處」。然而,焦裕祿始終沒讓一點私利替代蘭考人民的根本利益,他始終堅持黨的原則和正氣,真正做到了送上門的不要,遞到手上的不沾,與蘭考人民甘苦與共。
1963年春節,連年災害的蘭考肉類和副食供應比較緊張。縣委辦公室的一位同志就給焦裕祿家裡送去了幾斤肉。焦裕祿問他:「人人都有份嗎?」這位同志回答:「要過年了,書記們工作忙,顧不上打肉,這是待意照顧幾個領導同志的。」焦裕祿聽後對這位同志說:「謝謝了,我家的肉已經買好了。請你把肉提回去,看辦公室還有誰沒買,這肉就照顧誰吧。」他還囑咐這位同志,以後可不要再單獨照顧領導了。
焦裕祿到蘭考後,看到城內有個大水坑,就建議城關鎮在坑裡種蓮菜放魚苗。半年後,放養的魚苗已長到1斤左右。城關鎮魚場為感謝焦裕祿的指導,又想讓身患肝病的焦書記補補身體,就派一名職工用水桶裝了10多條活魚,送到了他家。焦裕祿的孩子們一見活蹦亂跳的魚兒,高興得圍著水桶直嚷著要吃魚。焦裕祿回家後,問清楚了來龍去脈,就對嚷著要吃魚的孩子們說:「這魚是魚場的叔叔辛辛苦苦養大的,是集體財產,咱一家咋能先吃呢?如果大家都沾集體的便宜,那集體的事業還能辦好嗎?焦裕祿的一席話,使孩子們明白了白吃別人的東西是不好的這個道理。他的大兒子國慶當即就帶著弟妹們,把一桶活魚又送回了養魚場。
一次,國家給蘭考撥來一批救濟棉花,救災辦公室的同志看到焦裕祿的棉襖補丁摞補丁,決定照顧他3斤,讓他做件新棉襖。焦裕祿的妻子徐俊雅拿著3斤棉花票,等焦裕祿一進家門,就興奮地跟他商量做新棉衣的事。焦裕祿一聽又是「照顧」他的東西,開口就說:「那不中。」稍停,他平心靜氣地對妻子說:「蘭考現在還有好多群眾缺衣少穿,救災物資是給群眾的,這棉花咱咋能要?我是領導,可不能搞特殊啊!」
焦裕祿夫婦盡管省吃儉用,但因要贍養兩位老人(雙方的老母親),撫育6個子女,有時還接濟窮困群眾,日子過得相當緊巴。1964年春節前的一天,風雪交加,焦裕祿到縣政府大院找到縣長程世平,說他多年沒回山東老家看望母親了,打算春節帶著全家回老家一趟。接著,焦裕祿顯然有些難為情地說:「老程,你手頭寬不寬裕,能不能借給我三四百元?」程世平雖知道焦裕祿家的日子過得緊巴,可沒想到他一個十五級幹部連回老家探親的路費也湊不夠。見焦裕祿說話直打哆嗦,程世平急忙問:「老焦,你是不是病了了』焦裕祿這才隨意說:「沒有,就是有點冷。」程世平順手摸了摸焦裕祿的胳膊,吃驚地說:「老焦,大臘月里下著雪你咋穿個空筒襖,連件秋衣也不套?」焦裕祿也是當著真人掏心窩說話:「老程,我沒啥衣服套啊!沒布票,手頭也緊,能將就過冬就行了。再說了,老百姓有的連空筒襖還穿不上哩!」聽了焦裕祿的心裡話,程世平又欽佩又心酸,直想流眼淚。
焦裕祿寧可借錢也不向組織伸手要救濟,他的親戚和子女們也沒有誰能從他那裡得到所謂的「便宜」。他有兩個侄子,高中畢業後一直在山東老家務農,多次寫信請求給找個工作。焦裕祿回信向他們解釋;「招工是有計劃有政策的,我即使有權也不能搞特殊。」
親戚們沒能走成「後門」,自己的子女在找工作時焦裕祿也不「關照」一下。他的大女兒焦守鳳初中畢業沒考上高中,在家待業,有人向他提議:「小學教師不夠用,讓守鳳去學校教書吧?」還有人向他透露信息:「郵政局要招收話務員,小梅(焦守民小名)干這個工作挺合適。」焦裕祿對於這些熱心的提議,一再搖頭否定。後來,焦守鳳到蘭考縣食品加工廠當了一名臨時工。剛去上班,焦裕祿就專門找到時任廠長的張樹森,特別交待,「我的女兒來廠里當臨時工,分配工作時一定要把她安排到醬菜組,這樣對改造她的思想有好處。」臨走時,焦裕祿又強調一句:「你們不要以為是我的女兒,就另眼相看,應該對她嚴格要求。」 當時,焦守鳳不認為爸爸讓她經受勞動鍛煉是關心她,讓她養成自食其力的本領,心中「實在不滿意」。而今,已經退休的焦守鳳滿含感謝之情地說:「現在想想,爸爸對我們兄妹的愛是一種大愛,他是在教我們怎麼做人,怎麼生活啊!」

熱點內容
成都區塊鏈產業園在哪 發布:2025-05-24 19:09:36 瀏覽:116
定投比特幣做多 發布:2025-05-24 19:03:51 瀏覽:198
聽說比特幣十塊 發布:2025-05-24 18:51:12 瀏覽:962
銀行卡轉usdt 發布:2025-05-24 18:51:05 瀏覽:177
polo是什麼數字貨幣 發布:2025-05-24 18:50:07 瀏覽:604
幣圈集體下跌怎麼回事 發布:2025-05-24 18:45:34 瀏覽:582
幣圈說的刀片是啥幣 發布:2025-05-24 18:37:35 瀏覽:574
穆長春央行數字貨幣 發布:2025-05-24 18:35:33 瀏覽:168
幣圈大地震現在還能入場嗎 發布:2025-05-24 18:35:19 瀏覽:872
幣圈如何辨別牛市熊市 發布:2025-05-24 18:20:38 瀏覽: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