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與再貼現
A. 為什麼中央銀行降低再貼現率可以增加貨幣供給
親 再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將其貼現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時的預扣利率。再貼現意味著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貸款,從而增加了貨幣投放,直接增加貨幣供應量。而銀行儲蓄率和再貼現率基本沒有多大的關聯
B.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的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是什麼意思!
所謂再貼現就是中央銀行貸款給商業銀行,如工行。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央行在貨幣或資本市場上買入或賣出債券
C. 再貼現為什麼不是有效的貨幣政策手段
因為其局限性的存在。
再貼現政策: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持有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時所做的政策規定。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時再貼現率的確定與調整;二是規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的資格。效果: ① 再貼現率的調整可以改變貨幣供給總量; ② 對再貼現資格條件的規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並能夠改變資金流向。
局限性: ① 主動權並非只在中央銀行,甚至市場的變化可能違背其政策意願; ② 再貼現率的調節作用是有限度的; ③ 再貼現率易於調整,但隨時調整引起市場利率的經常波動,使商業銀行無所適從。
D. 三大貨幣政策為什麼沒有調整利率再貼現再貸款和公開市場操作分別是什麼意思
三大貨幣政策事實上都是通過影響利率來達到一定經濟目的的
再貼現通俗說就是中央銀行給商業銀行發放貸款以及放貸的利率
公開市場就是中央銀行公開買賣政府債券,控制貨幣供給量
E. 再貼現的貨幣政策工具是有哪些
再貼現政策
它是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融資所作的政策規定。再貼現政策一般包括再貼現率的確定和再貼現的資格條件。再貼現率工具主要著眼於短期政策效應。中央銀行根據市場資金供求狀況調整再貼現率,以影響商業銀行借人資金成本,進而影響商業銀行對社會的信用量,從而調整貨幣供給總量。在傳導機制上,商業銀行需要以較高的代價才能獲得中央銀行的貸款,便會提高對客戶的貼現率或提高放款利率,
其結果就會使得信用量收縮,市場貨幣供應量減少;反之則相反。中央銀行對再貼現資格條件的規定則著眼於長期的政策效用,以發揮抑制或扶持作用,並改變資金流向。
F. 關於貨幣政策工具中的再貼現的一點理解
貨幣政策工具改革的條件
近幾年我國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一是外匯占款;二是政策性銀行的再貸款,主要是農業發展銀行的再貸款,即農副產品收購資金,兩項合計佔32.15%(1994-1998年)。而發達國家基礎貨幣的投放主要依靠再貼現和公開市場操作。因此,逐步減少對外匯和農副產品收購資金的基礎貨幣投放,是實現我國貨幣政策工具改革的必要條件。
發達國家的外匯和農副產品收購主要靠平準基金,我國也要採取相應的措施。對於外匯,首先要改變結售匯制度,允許出口創匯者有一定的外匯留成,調動中央、地方、企業的積極性;其次是規定央行每一年內允許收購外匯的貨幣發行,不夠部分可以獲得票據貼現和再貼現的優先權;再是進行金融創新,發行儲備債券,解決經濟發展目標和外匯目標的矛盾。對於農業發展銀行的再貸款,應繼續堅持和糧、棉、油庫存掛鉤的原則,嚴格控制再貸款的增加。農業發展銀行資金不足的部分,應通過市場發行金融債券籌集,並把金融債券納入公開市場操作范圍。
三大貨幣政策工具的系統化改革
公開市場操作是最理想的微調性貨幣政策工具,但其有效運作需要相當發達的金融市場作為依託,至今只有美國運用最為經常和普遍。因此,金融市場很不發達的我國,在相當長時間內,中央銀行貸款(包括再貸款和再貼現)將是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並優先發展公開市場業務和規范存款准備金制度,以實現貨幣供給的間接調控。
在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上,要體現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的相互協調配合。(1)分工上要有所側重。存款准備金與再貸款側重於調節商業銀行資金的中長期流動性,再貼現和公開市場操作主要用於調劑商業銀行的短期頭寸。(2)貨幣政策工具在總量調控和結構調整中的配合。存款准備金、再貸款和公開市場操作側重於總量上的調控;再貼現主要用於結構調節。(3)確定合理的利率結構。金融正常運行時,央行合理的利率結構應是:再貸款利率>再貼現率、抵押貸款利率>同業拆借利率、公開市場利率;特殊時期,央行可向有危機的金融機構發放低息特別貸款。
中央銀行再貸款政策的改革。(1)明確規定再貸款的資金用途。規定再貸款是商業銀行的最後資金來源。(2)逐步取消再貸款分配的行政性質,使再貸款真正成為只對總量負責的間接調控手段。(3)為了保證央行資產質量,開辦抵鉀貸款業務。
系統引進再貼現業務。(1)首先要明確再貼現資金的使用方向。要在金融法中明確規定再貼現資金只能用於商業銀行彌補支付手段的不足。(2)明確再貼現業務的票據品種。央行應定期公布優先再貼現的商業票據種類。(3)解除再貼現的額度限制。把再貼現率作為唯一控制再貼現規模的手段。
加快發展公開市場操作的思路。(1)央行應進一步加大收回再貸款和發行金融債券的規模,以消化准備金率降低所釋放的超額准備。(2)規范再貼現和再貸款業務,因為只有再貼現和再貸款業務是商業銀行的最後資金來源時,商業銀行有資金需求才會首先進入公開市場。(3)調整央行和商業銀行的資產結構,使債務資產的比重迅速上升。(4)擴大交易工具。包括發行面向銀行的短期國債等。(5)增加交易主體並完善市場制度建設、完善市場監管。
規范存款准備金制度。(1)應將准備金的計算方法由時點余額改為平均余額,考核方法由絕對值改為乎均值。(2)按存款期限長短確定分檔准備金率,以規范不同性質存款的信用創造規模。(3)分兩步徹底停止對准備金支付利息。金融機構不能將央行的存款作為它贏利的「避風港」,央行的貨幣供給才能全部進入生產領域。
G. 關於央行調整再貼現率對基礎貨幣的影響
再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將其貼現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時的預扣利率。商業銀行或專業銀行用已同客戶辦理過貼現的未到期合格商業票據向中央銀行再行貼現時所支付的利率。
再貼現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提供貸款的一種特別形式,也是中央銀行控制信貸規模和貨幣供給量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對宏觀經濟的控制以間接控制為主的國家,中央銀行是通過控制再貼現率來控制再貼現從而控制貨幣供給量的。
當國內出現通貨膨脹趨勢或已有的通貨膨脹加劇時,中央銀行就提高再貼現率,加重商業銀行的籌資成本,迫使其緊縮信貸,從而抑制物價上升。
(7)虛擬貨幣與再貼現擴展閱讀
當經濟處於通貨膨脹時,央行可以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藉以收縮信用及貨幣量;央行也可以提高再貼現率,引起市場利率的上升,利率上升就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投資的邊際效益,從而貸款需求降低。
在規定再貼現申請方面,當經濟過熱時收縮票據和申請機構范圍。當經濟處於膨脹時,通過公開市場業務來收縮基礎貨幣,減少貨幣供應,穩定銀行的准備金數量。
H. 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會導致貨幣供給量增加還是減少
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會導致貨幣供給量減少和利息率提高。商業銀行或專業銀行用已同客戶辦理過貼現的未到期合格商業票據向中央銀行再行貼現時所支付的利率。再貼現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提供貸款的一種特別形式,也是中央銀行控制信貸規模和貨幣供給量的一個重要手段。
在對宏觀經濟的控制以間接控制為主的國家,中央銀行是通過控制再貼現率來控制再貼現從而控制貨幣供給量的。當國內出現通貨膨脹趨勢或已有的通貨膨脹加劇時,中央銀行就提高再貼現率,加重商業銀行的籌資成本,迫使其緊縮信貸,從而抑制物價上升。
(8)虛擬貨幣與再貼現擴展閱讀
作為一國基準利率,再貼現率制約和影響著全國的利率水平,其變動決定或影響著其他利率的變動,是其他利率賴以調整或變動的基礎。商業銀行之所以要進行再貼現,一般是由於商業銀行的資金發生短缺。
再貼現率低,商業銀行取得資金成本較低,市場利率就會降低;反之,表示中央銀行的資金供給趨緊,市場利率可能上升。商業銀行業務中,票據貼現的比例很大,越是發達國家越是如此。
I. 再貼現業務和貨幣發行,哪個是是中央銀行的負債業務
貨幣發行是中央銀行的負債業務。
中央銀行的紙幣,是通過再貼現、貸款、購買證券、收購金銀外匯等投入市場,從而形成流通中的貨幣。但每張紙幣投入市場後,都是中央銀行對社會公眾的負債。因此,貨幣發行成為中央銀行一項重要的負債業務。
J. 增加再貼現票據融資能增加貨幣量么
再貼現票據融資做為央行控制M2重要的一個手段,現在國內貨幣市場上唯一放開的就是貼現利率,所以再貼現融資市場非常活躍,也是貨幣市場控制最嚴格的地方,所以可以增加貨幣量的,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感謝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