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貨幣是如何演化為虛擬貨幣的
❶ 如何看待虛擬貨幣發展
1、這是未來大趨勢,虛擬經濟超過實體經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虛擬貨幣代替實體貨幣也是必然
2、和紙鈔代替貴金屬貨幣一樣、市場佔有率呈現後期加速的對數曲線形態,對任何發達經濟體的好處會越來越明顯,就如同支付寶對中國的影響一樣
3、對抗是徒勞的,只有融入和接受才是符合自己利益的選擇,不管是短期利益還是長期利益,不管是個人還是國家,都沒有必要和虛擬貨幣過不去,人類是工具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❷ 如果將全球的實體貨幣全部轉變成虛擬貨幣,世界經濟會變成怎樣
想法挺好,確實是一個好的發展方向,但不會因此而避免因為發行貨幣多導致的通貨膨脹
❸ 電子貨幣是怎麼產生的
貨幣作為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換的產物,其最主要的職能是作為交易的媒介執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貨幣形式服從於貨幣內容並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進化,「用一種象徵性的貨幣來代替另一種象徵性的貨幣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這樣,貨幣所可能採取的形式就具有無限多樣性。迄今為止,貨幣形式經歷了實物貨幣、代用貨幣和信用貨幣等階段。實際上,從早期的樸素商品貨幣到貴金屬貨幣再到紙幣和銀行賬戶上的記錄數據,貨幣形式經歷了從價值實體到價值符號的演變。同時,電子貨幣應運而生。
電子貨幣的出現是信息革命的產物,電子貨幣的產生和流通使實體貨幣與觀念貨幣發生分離,真實貨幣演變為虛擬貨幣,是新技術革命和網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它有效地解決了市場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費用」的問題。電子貨幣極大地突破了現實世界的時空限制,信息流、資金流在網上的傳送十分迅速、便捷,時空差距再不是網路世界的障礙。同時網路和電子貨幣還減少了巨額貨幣印鈔、發行、現金流通、物理搬運和點鈔等大量的社會勞動和費用支出,極大地降低了交換的時空成本。並且由於電子貨幣的方便性、通用性和高效性等特點,電子貨幣在使用和結算過程中,不僅簡化了以往使用傳統貨幣的復雜程序,而且電子貨幣的使用和結算不受時間、地點、服務對象等的限制,人們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時間內完成交易,無論所購商品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總之,網路和電於貨幣的出現加快了市場全球化,加強了全球經濟的聯系,人們通過網路和電子貨幣可以更快、更省地處理經濟事務。所有的這些都大大降低了信息搜尋成本,減少了交易費用,節余了更多的社會財富和提高了資源優化配置的范圍和效率。因此,電子貨幣的產生和發展可以說是貨幣發展的高級階段,是貨幣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❹ 中國實物貨幣發展演變的過程及歷史
1.由手工鑄幣向機制紙幣的演變
清朝後期,隨著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的逐漸傳入,光緒年間已開始在國外購買造幣機器,用於製造銀元、銅元.後來,廣東開始用機器製造無孔當十銅元.因製造者獲利豐厚,各省紛紛仿效.
清末機制貨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手工鑄幣向機制貨幣的重林演變.2.、由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
北宋時,由於鑄錢的銅料緊缺,政府為彌補銅錢的不足,在一些地區大量地鑄造鐵錢.據《宋史》記載,當時四川所鑄鐵錢一貫就重達二十五斤八兩.在四川買一匹羅(絲織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鐵錢.鐵錢如此笨重不便,紙幣交子就在四川地區應運而生.交子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
交子不但是我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3.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秦漢以來所鑄的錢幣,通常在錢文中都明確標明錢的重量,如「半兩」、「五銖」、「四銖」等等(二十四銖為一兩).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4.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
據《漢書·食貨志》記載,劉邦建漢後,允民私鑄錢幣.豪紳富商和地方勢力乘機大鑄惡錢而牟利.文帝時「鄧通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5.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演變
從商朝銅貝出現後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逐漸形成了以諸侯稱雄割據為特色的四大體系,即:鏟幣、刀幣、環錢、楚幣(爰金、蟻鼻錢).
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年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
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的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6.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
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由此可見,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
隨著商品交換的迅速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銅貝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❺ 什麼是虛擬貨幣如何發明一種虛擬貨幣呢
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在人類歷史不斷發展和演變的過程中,經歷了實物貨幣階段、代用貨幣階段,然後步入了信用貨幣階段。在原始社會,人們以牲畜、鹽巴、貝殼等不易獲取的物品作為一般等價物進行交換。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金屬貨幣的出現使得經濟生活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但由於金屬貨幣攜帶不便,後來紙幣又成了社會主流的貨幣形式。在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下,電子貨幣走進了我們的生活。
如果說從實物形態貨幣向價值符號紙幣的演化過程是貨幣發展史上第一次質的飛躍,那麼從紙幣向電子貨幣的演化過程則是貨幣發展史上的第二次質的飛躍。
從貨幣形態上看,實物貨幣除履行貨幣職能外,它本身就是商品;紙幣是商品交換的價值符號化工具,是信用貨幣;電子貨幣則是互聯網經濟高度發達、銀行支付結算技術手段不斷進步的產物,它不僅具備傳統貨幣的職能,又能不斷完善數字化貨幣。
在電子貨幣異常紅火的同時,同樣以電子信息為載體而存在的虛擬貨幣市場也是熱火朝天。截至2014 年年底,我國網民數量達到6.32 億,其中網路游戲市場的注冊用戶為5.l7 億,營業銷售收入達1144.8 億元,較上年實際增長37.7%。
一個基於互聯網存在的巨大虛擬空間正式形成,作為一種具有內在價值、方便網上交易行為、降低交易成本、有服務商發行等特點的虛擬貨幣應運而生。
首先從職能上分析。虛擬貨幣在互聯網虛擬空間是一種交易媒介,具有價值尺度的職能,但虛擬貨幣的價值尺度與法定貨幣的價值尺度不同。
使用虛擬貨幣購買虛擬產品和服務,只能在虛擬貨幣發行者(互聯網運營商) 規定和允許的范圍內,這個范圍的大小取決於虛擬產品和服務的數量。如果網站提供的虛擬產品和服務足夠大,那麼虛擬貨幣的使用范圍就大。
虛擬貨幣的幣值取決於發行者對虛擬貨幣的定價,沒有貨幣能夠在虛擬網路空間和現實之間溝通時,產品和服務的定價仍然以真實的人民幣標價。也就是說,虛擬貨幣的發行者在給自己發行的虛擬貨幣定價時,先要以人民幣為依據,換算虛擬貨幣價格。
❻ 說出貨幣形態的發展演變過程
貨幣形態經歷了金屬貨幣、信用貨幣兩個重要的階段.今後電子貨幣將有可能成為貨幣的主要形態。
貨幣產生於商品交換的需要,是商品經濟內在矛盾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作用是為商品交換提供交換媒介或支付手段。
正因為如此,早期的貨幣採取了商品的形態,是從一般商品中分離出來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馬克思有一句名言「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最初的實物貨幣,如人們在交換的過程中使用的貝殼;後來,貝殼等實物貨幣不便於交換,便演化為金屬貨幣,如鐵等.這最初是賤金屬,後來又深化為銀、再到後來的金。
但是實物貨幣在保管、使用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不便,加上交易的擴大,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的金銀去充當貨幣,於是各國開始發行紙幣,最初的紙幣與金銀掛鉤,後來又不以金銀持鉤.所以從實物貨幣到紙幣,是一種由真實價值到信用方式的轉變。
(6)實體貨幣是如何演化為虛擬貨幣的擴展閱讀:
貨幣從形式上,根據貨幣的商品價值可分為實物貨幣和形式貨幣,實物貨幣本身是一種特殊商品,包含價值量,如羊,貴金屬等;而形式貨幣本身沒有價值量,它的價值是契約約定的,只有契約價值。
兩者形式不同,但是本質上是統一的,即都被約定作為交換媒介, 都存在契約價值。貨幣的購買力決定於貨幣的契約價值,但實物貨幣的購買力也會受自身商品價值的影響,通常實物貨幣的商品價值小於其作為貨幣的契約價值。
貨幣的本質一般被認為是一般等價物。
以下是過去關於貨幣本質的債務論說法,即他們認為貨幣是持有者對發行者的種債權,這一說法存在明顯的紕漏,無法回答發行者借入的權益為何,如何償還等基本問題。
❼ 虛擬貨幣的模式是怎樣的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是一種計算機運算產生或者網路社區發行管理的網路虛擬貨幣,可以用來購買網路虛擬物品,也可用於購買實物。因其帶來的消費感覺特強,吸引人們關注。但需要注意的是,虛擬貨幣用於線下實體交易,監管比較難,所以有部分國家已認定其非法。不過,虛擬貨幣,如此便利人們生活的金融模式,的確值得深入研究。
❽ 虛擬貨幣和實物貨幣之間的界線是什麼
目前來看這個界線越來越模糊了。
實物貨幣越來越趨向於變成 為手機上、電腦上的一串數字。交易時也不牽涉到實物貨幣的傳遞。
從人類和科技發展的進化道路來看,虛擬化的貨幣會越來越流行。也是
❾ 實體貨幣會不會被虛擬貨幣完全代替
虛擬幣是指高科技中代替實體貨幣流通的信息流或數據流。不能通過銀行轉賬,目前只能流通於網路世界,虛擬貨幣是由各網路機構自行放行,沒有形成統一的發行和管理規范。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面流通的網路虛擬貨幣(簡稱網幣)不下10種,如Q幣、U幣、網路幣、泡幣、酷幣、魔獸金幣、天堂幣、盛大點券等。以Q幣為例,使用者超過兩億人。業內人士估計,國內互聯網已具備每年幾十億元的虛擬貨幣市場規模,並以15%~20%的速度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