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巴菲特不做虛擬貨幣
❶ 巴菲特為什麼說比特幣是泡沫
區塊鏈技術自從出現後,除了一句「區塊鏈是繼互聯網之後最偉大的發明」,讓人們真正感到興奮的不是技術的革命性,而是價格的劇烈波動,比特幣已經從一項未來的技術變成了一個能一夜暴富的幻想。「股神」巴菲特也在最近表達了自己對比特幣的看法:「你無法確定比特幣的價格,因為這種資產不能創造價值??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泡沫。」
比特幣是一種全新的技術,是一種虛擬貨幣,它不像黃金一樣具有存儲價值,因為黃金是實際存在的,也無法被憑空捏造,所以黃金的稀缺性是確定的。但是比特幣作為一種虛擬的貨幣而言,人們是有能力創造更多比特幣的。比如之前瘋狂的ICO。這就是一個對人性貪婪的考驗,尤其是因為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性,讓它處在一個不受監管的環境,難以像我們常規認知中的資產一樣會受到法律或者某個權威監管。
虛擬貨幣是無形的,其背後的運作也是不透明的,但似乎投資者並不關心。盡管在幾年前比特幣還一文不值,但在今年12月初比特幣的單價竟然突破過1.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萬余元。而推動比特幣不斷上漲的最大原因就是越來越多接觸過比特幣的投資者害怕錯過投資機會。
以太坊的聯合創始人Joe Lubin曾經表示過「如果能夠吸引足夠多的人相信虛擬貨幣的價值,那麼虛擬貨幣就能夠快速讓社會認可其價值。就像美元一樣,美元的價值是基於人們對美國政府的信任。」但實際上美元作為貨幣是受法律、社會等監管的,換言之美元等傳統貨幣是具有公信力的。而且數字貨幣的現金流最終來源還是貨幣持有者所付出的傳統貨幣,所以Joe Lubin的看法是片面的。
人性的貪婪將比特幣與區塊鏈從一項革命性的技術,變成了一種單純的投資手段,大家的身份也從「關注者」變成了「炒幣者」。沒有人再關心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這實際上是偏離了中本聰對比特幣最初的願景,即「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其設計目的用於「支付」而非保值的「儲備貨幣」。
狗狗幣的聯合創始人Jackson Palmer也表示過:「當你看到虛擬貨幣價格瘋漲,最終這就是泡沫的體現,人們將會損失很多錢。」
比特幣社區經過了激烈探討,因意見分歧便誕生了為數眾多的分叉,也就是IFO。其中最為著名的有比特幣現金(BCH),比特幣黃金(BTG)以及比特無限(BCX)。
比特幣現金是比特幣的首個分叉,被稱為「比特幣耶穌」的Roger Ver在過去幾年中讓比特幣社區感到憤怒,因為其一直在支持受到爭議的硬分叉。而另外一個合作人名為Calvin Ayre是一位億萬富翁,創立了一個互聯網賭博和娛樂帝國。因為這二人的身份,讓比特幣現金出現的動機備受質疑。
另外,與比特幣由一支比特幣核心團隊運營不同,比特幣現金由多達7支的團隊通過競爭來運營,而且其官方宣稱BCH在發展過程中任何對其發展有利的人員和團隊都可以加入到開發者序列中。BCH在未來有可能會遇到比比特幣更大的分歧與動盪。
另外BCH為了解決交易速度問題,不惜犧牲中心化,萊特幣創始人也抨擊BCH僅僅是PayPal 2.0而已。而在BCH分叉後,Roger Ver也開始瘋狂抨擊比特幣,無止境的為BCH背書。
而比特幣黃金(BTG)分叉則是由香港挖礦公司LightningASIC主導,BTG完全沒有解決比特幣最為核心的擴容問題,區塊大小維持在1M,僅僅是改變了挖礦演算法,支持GPU挖礦,缺乏重放保護,並且採用了極不穩定的EDA緊急難度調整機制。BTG希望解決挖礦算力過於集中的問題,但是實質上其核心目的或許僅僅是為了用戶能夠更容易的挖礦。
而BCX則是與至今為止出現過的所有分叉都不同,首先其團隊至今為止是完全匿名的,與上文其他兩種分叉幣亮明身份與其背後明顯的動機不同,這支匿名的團隊出現僅僅是希望"無妥協的實現中本聰的願景"。
從官方給出的BCX特性來看,BCX是擁有目前最成熟,最全面的解決方案,並沒有像BCH一樣將區塊直接擴大至8M,而是選擇了更為成熟的2M大小來解決「區塊過大導致出現孤塊」的問題。難度調整直接選擇DAA,避免了BCH所走的彎路。用戶隱私保護也選擇了目前更安全更完善的零知識證明。而閃電網路、唯一地址格式、重放保護等功能也都一並支持。
另外最關鍵的是BCX支持智能合約,並且在其官網專門講解了智能合約的作用,可為數字資產的流通建立一個高效成熟的系統,並且可以在其鏈上支持各類應用,應用領域也極為廣泛,例如版權、票據、支付、游戲、供應鏈、物聯網等都可以在BCX鏈上實現。可見BCX的目的是為了真正的應用區塊鏈技術幫助其他傳統行業實現去中心化,實現中本聰願景中的去中心化社會。
在理想與利益之間,可能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利益,這在比特幣社區里也毫不例外,不過這並不影響像BCX這樣的極少數為理想而奮斗的項目。BCX到底能夠有何作為,一起期待2018年1月15日BCX主網的正式上線。
原文來自steemit論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權,請聯系刪除。
❷ 巴菲特為什麼不做外匯
你憑什麼說他沒做過呀
人家可是大神哦,金融市場上叱詫風雲,我不相信他沒做過外匯。
❸ 巴菲特為何再次唱衰比特幣
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雅虎財經訪談中,巴菲特再次蔑視了數字貨幣投資,稱「購買比特幣不是投資」。
巴菲特表示,人們通常會購買兩種東西,認為自己是在投資,一種是真正的投資,而另一種則不是,比特幣屬於後者。
巴菲特認為,購買加密貨幣時,並不是在投資而是在投機。「這沒什麼不對的。如果你想賭一把,明天就會有人來並願意付更多的錢,這就是賭博的一種。這不是投資。」
這不是巴菲特第一次猛烈抨擊比特幣和虛擬貨幣市場。2018年1月,巴菲特預測加密數字貨幣肯定會出現「壞結局」。
當時,巴菲特在接受采訪時稱:「壞結果什麼時候發生,如何發生我還不清楚,但我清楚的一點是,如果讓我買長期看跌期權,我會買每一種加密數字貨幣的五年看跌期權。我會很高興這么做,但我不會為此投入一毛錢。」
巴菲特最後總結稱,加密數字貨幣是體面的生意,但正在發生的事情最終一定會變成一個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壞結局。
來源於:澎湃新聞
同意巴菲特的觀點!
❹ 巴菲特為什麼不看好數字貨幣
答:
主要是由於巴菲特的理念很傳統,從投資壟斷行業就可以看出。他首次買高科技股時選中了IBM和Intel,這兩家的確是優秀的大公司,但在移動崛起的時代選擇Intel讓人很不解,這次的投資是失誤的,巴菲特仍用傳統的眼光看待新興事物。
巴菲特曾勸人們不要迷信華爾街,聽信謠言,要有自己的判斷。比特幣過於投機了,經歷了幾次大漲大跌,對於股神來說,根本沒必要去效仿投機客藉此大賺一筆。
❺ 巴菲特為什麼不做私募
中國人的儲蓄率其實比美國高得多,中國也有大量的高凈值客戶,中國人更對投資理財普遍有興趣,但為什麼中國要搞私募基金如此之難? 並不是銀行、信託公司在私募基金的募集、管理過程中要付出較多的費用,也不是中國私募基金很難在低租金的地方租用辦公室(這樣看起來象是個騙子公司),主要原因是中國的合格委託人和合格的股票基金管理人一樣難找。 大多數人缺乏最基本的風險意識 在上輪牛市的二00陸年,我當時在上海一個律師事務所里,在單位里因為股票投資得不錯,有同事就說,他可以介紹一個朋友給我,讓我代為投資股票,我當然也有興趣。 在二00陸年末,我才只有大概四0萬的個人凈資產,面對牛市,又沒有現在已經比較普遍的融資融券業務,對資金的渴望還是比較強烈的。 同事的朋友說一00萬沒問題,分成也好商量,但提出如果發生虧損,要由我承擔相當於銀行存款利息的保底收益並由我完全承擔虧損。 雖然當時我對後市還是很看好,但我還是堅決拒絕了這樣要求旱澇保收,只想坐收超額收益而不想承擔風險的委託人。 最近一兩年,中國的影子銀行風險集中暴露,媒體公開報道的就有不少城市動不動幾十億的民間借貸崩盤或陷入困境,有部分信託或是銀行理財產品不能正常兌付預期收益。 在這些事情的處理過程中,有不少投資人堅決要求銀行兌付「利息」和本金,將這些投資工具當成了銀行存款。 其實在中國,大量的居民缺乏最基本的風險意識,卻要求明顯高於無風險利率的收益率。投資觀念的改變,不比宗教信仰的改變容易太多。 在很多中國股票基金投資人心目中,合格的股票基金管理人要有以下所有的能力: 一、每一年都能取得正收益,不論是二00吧年還是二0一一年,有條件的要實現,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實現。最好是每一個月都能取得正收益。 二、在上述條件下,最大回撤最好在四%或更低的水平。最好最大回撤在一%以下,並且在一周內就能回補。 三、能取得明顯超過上證指數的超額收益。如果某年是創業板或是中小板行情,那麼這個要求超越的指數就成了創業板或是中小板指數。 四、要求對投資虧損提供炮灰來保證委託人的投資不出現虧損。 在美國這樣的金融市場發達的地方,堅持以上四條的人恐怕根本找不到管理人,根本沒人尿他們。 賺錢不是為了進監獄 但在中國,在中國特色的股票市場,既然都是這樣的要求,於是有些做私募基金的人就被迫做出一些承諾,反正精心設計的好幾十頁的合同,這些委託人也看不懂或根本沒有耐心看。 客觀地講,中國一些投資人還是可以騙的,雖然其中不乏一些可憐人。 二00吧年的暴跌後,我在媒體上看到這樣一則公開報道,有個私募基金經理,當年只虧損大概一0個百分點,按說這種業績,只要還知道好歹的委託人,都應該比較滿意。但這個基金經理將老婆、孩子殺掉後自殺。 實在無法理解,我想或許是因為承諾了一些保底條款吧。 只要中國的資本市場不關閉,只要我不是死於意外,我早晚是個億萬富翁。更何況我對用別人的錢加速自己致富,又擴大中國貧富差距的事,從心理上實在是比較矛盾。 為一個人渣理財賺錢,更是比無法接受(我在上海當律師的時候,有同事有個客戶,上海男人,特別中國騙女人的錢和色相。拜金主義的中國,勞動模範不好找,人渣多得是)。 因此,我雖然也動過做私募的念頭,但基本上不抱幻想,寧可在一個縣級市的小鎮上用自有資金滾雪球。 要太多錢干什麼呢? 正因為不抱這種幻想,大概一個月前,以前在某金融機構共事過的一個同事,他的一個朋友介紹了一個高凈值客戶,想委託他做股票投資的管理人。 他覺得一個人干不起來,打中國想讓我參與時,我雖然口頭答應去北京會個面,但心理純粹是抱著不辜負朋友好意的想法。 即使達成合作意向,我都未必重新去北京居住。 我在一個周五上午坐火車去北京,晚上和朋友吃飯時,朋友對我說不要抱太大希望,我也表示本來就不抱什麼希望。 隨便把上億資金委託給兩個原本不相識的人,這種概率實在太低。 在去酒店會面的車上,我說中國合格的委託人和管理人都難找,往往在市場下跌時要求絕對收益,在市場上漲時要求超額收益。 由於委託人飛機晚點,我還退掉了當天晚上就回去的火車票。委託人晚上九點半左右才到酒店,談了大概兩個半小時。不過沒二0分鍾,我就發現達成意向和中石油在二個月內重返四吧一樣渺茫。 這位委託人相當年青,可能都不到三0歲,他一再強調資金不成問題,一兩個億肯定不止。 他也相當坦誠,人品感覺是不錯的。他在北京有現在的辦公室和注冊好的公司,如果不是投資理念上有明顯的差異,其實是很多人私募基金經理夢寐以求的投資人。 要知道,中國目前的法律規定,通過信託發行的私募基金,購買的門檻是一00萬元,最多隻能向不超過一00個客戶出售(三00萬元以上的投資人不受限制),因此即使在工行、招行這樣的銀行來發售,全國到處路演,准備很多材料,或許都募不到一億。 這位委託人的投資理念和投資計劃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放大杠桿,做到四五倍,成本大概在9%左右。 我自己去年也用了杠桿,但融資融券賬戶的額度基本上一萬元都沒動,用的是正回購,融資成本不到年化三.5%,杠桿倍數不到0.5倍,但即使如此,我也很少用滿可用杠桿。 我對老婆講,我這個年齡不能孤注一擲,輸光了再去北京打工,月薪一萬多,重頭再來,似乎挺刺激,很豪邁,但根本不予考慮。 二、要求絕對避免虧損。 果然如我所料,他明確提出不能虧損,當然他說這是大原則,並不是完全要求做到。 這位委託人自己也是股票投資方面的熟手,在香港和朋友一起從大概一千萬還是幾千萬凈資產做到5億凈資產的規模,但因為種種原因,又回到一億。 這說明他自己以往有過大虧。如果因此想尋找能避免大虧損的管理人,也是比較明智的選擇,但從上面說的加幾倍杠桿,以後面的一些要求或是投資計劃,就很難兼顧了。 三、有認可的機會,要重倉甚至滿倉單只股票。 這位委託人以往在香港市場上經常是自有資金並加杠桿滿倉一隻股票,連續成功並快速致富,於是對這種做法深信不疑。 他問我們假如有某隻股票的確定的消息,或是確定的利好,能拿中國倉位。我朋友說不超過二成,我乾脆沒有回答。他提出要拿六成以上的倉位,很可能就是加杠桿後全面押上。 四、對收益率的過高追求。 委託人提出行情不好的時候,每年賺三四成就行了。如果上證指數一年有二0%的漲幅,我有吧0%的概率能實現這個收益。但這個收益率,就是索羅斯、巴菲特、林奇也達不到。 5、明確提出可能會藉助內幕消息做。 我以前當過律師,所以對法律類的風險非常警惕,以後證監會對內幕交易查得越來越嚴,我當然不大可能為賺點錢就冒監獄生活的風險。 其實如果買好長期看好的二0隻股票,進監獄一0年,收益率可能比中間一年換一次倉收益率更高。不過人賺錢不是為了進監獄。 陸、明確提出小盤股是投資重心。 由於以上的一些理念或是計劃,我從會面前二0分鍾開始,就懶得講我的方法或是策略了。 股票市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能輕易說誰的方法就是對的,誰的方法就是錯的,關鍵是要堅持自己的有效方法,不要心猿意馬。 想通吃各種方法的優點而迴避所有的缺點,既想擁有孫悟空的鐵棒和漆二變、筋斗雲,又不想頭上有一個金箍。 根本不做私募基金的夢 為什麼巴菲特和他和合夥人芒格都是吧0歲左右的人了,巴菲特還得了癌症,還快樂地管理著股票基金,而彼得林奇不到50歲就退休了?我想就是來自投資人的壓力不同。 巴菲特最初的投資合夥企業,完全是他的親戚、朋友,有充分的信任,而且巴菲特約定委託人不得干預他的投資。 到後期巴菲特掌管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資金更是來自保險公司,而不是直接的委託人,巴菲特不需要面對一些愚蠢的問題和有壓力的質詢。 但林奇作為公募基金經理,不得不面對這些東西。林奇四0多歲就滿頭白發,他早早地退休,我真是對他充滿敬意。 他功成身退,留下一個後人幾乎不可能打破的記錄,不貪戀名望和財富,實在是高。 在中國做私募,也面對林奇一樣的問題,任何一個委託人,都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得罪不起。 很多私募基金經理,又普遍年輕,在客戶不切實際的要求之下,容易心理失衡,難以集中精力放在投資上。 更何況多數私募基金經理,根本還沒有得道。所以多數私募基金業績不佳,於是他們吹牛來募集資金,於是他們不斷地為自己辯解。 雖然這次北京之行不成功,不過還是挺愉快的。 也許到我50歲以後,我突破了做私募基金的道德障礙和心理障礙,中國這的金融市場也比較發達了,也為了為女兒在金融領域的發展,我會搞一個私募基金,但目前,我根本不做私募基金的夢。 中國也不太適合輕易做私募基金的夢
❻ 為什麼巴菲特看不上比特幣
摸摸我的頭,你就心裡寬慰了2264
❼ 巴菲特為什麼這么討厭比特幣
他在價格低的時候沒進入,沒錢賺了所以討厭
❽ 巴菲特對虛擬貨幣的看法
投資者問及巴菲特對近期風靡一時的比特幣的看法。對此,巴菲特和芒格都表示對此一無所知,並明確指出不看好這種虛擬貨幣。巴菲特表示,「我們的490億美元現金中,沒有任何資產是比特幣。」芒格則稱,「比特幣不會成為通用貨幣。我對它沒有信心。」
❾ 巴菲特本就是股神,他不看好虛擬貨幣有何依據
因為他投資的都是實業(或者是實業股票)
❿ 巴菲特稱數字貨幣將以悲劇告終,他為什麼不看好數字貨幣
巴菲特就這樣的一個表態,其實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比特幣的出現,是泡沫還是新貨幣革命,到現在都是爭議巨大的。
去年11月,巴菲特就在《福布斯》雜志上刊文,稱比特幣是個「不折不扣的泡沫」:「你無法確定比特幣的價格,因為這種資產不能創造價值……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泡沫。」「它根本就沒有意義。這東西居於監管之外,居於控制之外,無論是美國聯儲還是其他的央行,都無法監測。我對這件事根本就不相信。我認為它遲早要徹底崩盤。」在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里,和巴菲特想法相似的還有他的搭檔查理·芒格。去年11月底,芒格在密歇根大學羅斯商學院表示:比特幣是壞人的想法,它是瘋狂的泡沫,也是糟糕的想法!
總之,比特幣的價格節節攀升,讓很多人熱捧。但從長遠來看,比特幣的崩盤是毫無疑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