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屬於自己的財產嗎
A. 政治題你認為網路虛擬財產比如游戲幣,屬於公民的個人財產嗎
是的,但是實際上政府的法律解釋是不支持
B. 數字貨幣屬於個人資產
數字貨幣是在自己的名下和賬戶中,就是屬於自己的資產,國家發行的數字貨幣是由國家信用作為背書和保證的,不像比特幣。
C. 比特幣屬於什麼資產
比特幣屬於一種互聯網虛擬資產。
與所有的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
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
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
(3)虛擬貨幣屬於自己的財產嗎擴展閱讀:
貨幣特徵:
1、去中心化:比特幣是第一種分布式的虛擬貨幣,整個網路由用戶構成,沒有中央銀行。去中心化是比特幣安全與自由的保證 。
2、全世界流通:比特幣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管理。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
3、專屬所有權:操控比特幣需要私鑰,它可以被隔離保存在任何存儲介質。除了用戶自己之外無人可以獲取。
4、低交易費用:可以免費匯出比特幣,但最終對每筆交易將收取約1比特分的交易費以確保交易更快執行。
5、無隱藏成本:作為由A到B的支付手段,比特幣沒有繁瑣的額度與手續限制。知道對方比特幣地址就可以進行支付。
6、跨平台挖掘:用戶可以在眾多平台上發掘不同硬體的計算能力。
D. 游戲裝備和虛擬貨幣是可以當做遺產繼成,這種遺產有什麼意思呢
就我自己而言,我認為這種遺產繼承下來是沒有什麼意思的,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講,這些遺產卻能夠滿足自己或下一代人的各種復雜心理。首先這種遺產對於處於這個階段的人來說,他們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力量和金錢,所以這些在游戲中日積月累的裝備和貨幣就是他們唯一的資產。這種在資產在他們看來就是自己的財富,可以讓自己感覺到精神上的愉悅,也可以讓下一代繼續獲得游戲上的優越感。然後就是因為這些游戲裝備和貨幣是比較稀有或特殊的許多玩家並沒有這類特別的游戲裝備,所以在游戲方面,這類人能產生一種獨特的優越感,並且想把自己的優越感帶給下一代。
游戲遺產並沒有什麼用說實話,我感覺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還是沒有可比性的,雖然有不少職業玩家因為游戲而登上人生巔峰,但是最終在游戲中的獲益還是換算到了現實社會中的,對於大多數游戲玩家來說,他們雖然可能有著其他玩家沒有的頂級裝備,但是這類頂級裝備卻並不能讓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到任何的快樂。不管是衣食住行還是各類社交活動游戲裝備都不能讓他們獲得真正的地位上的提高。
所以在我看來,這種遺產並沒有什麼意思,只是能滿足人的精神世界。
E. 虛擬財產是否屬於私人財產
之前有網友問過這個問題,我給你粘貼一下我當初的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國的現行法律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上還處於空白,沒有明確性的規定。
但是在司法實踐中,由於網路虛擬財產的獲得,需要玩家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還需要上網和購買游戲時間的費用,即使是虛擬財產是交易來的,那它也直接與貨幣形成了等值關系,所以在法律實踐中,有不少涉及網路虛擬財產的案件都將其視為理應受保護的財產。
可以去法院起訴立案,但是不一定能找到法律依據。我給你提供幾個判例,希望能對你有一些幫助:
1、2004年11月9日,廣州市公安局網監處接到廣州網易互動娛樂有限公司報案稱,他們的《大話西遊Ⅱ》游戲中部分玩家的游戲賬號被人盜取。警方很快查明,一個叫顏億凡的游戲玩家在2002年開始玩「大話西遊」的網路游戲。2004年,顏億凡經短期聘用,成為當年網易《大話西遊Ⅱ》2周年慶活動的工作人員。通過接待游戲玩家,顏億凡拿到玩家資料30多張。於是他偽造玩家的身份證,將假的身份證復印件傳真回網易公司,以安全碼被盜為由,騙取網易公司修改了那些玩家的安全碼,他拿著新的安全碼在廣州的數個網吧里將那些玩家的「神獸劍精靈、猴精、斬妖劍」等「裝備」分別賣出,獲利近4000元。這個案件被廣州中級法院宣判,「網路小偷」顏億凡因盜竊他人網路虛擬財產———網路游戲「裝備」,被終審判決盜竊罪名成立。
從這個案件看來,公安司法機關已經承認了網路虛擬財產的價值性,屬於個人財產的一部分。
2、
2007年1月26日上午,供職於南京某科技公司的李皞、張懷暢匆匆地趕到濉溪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報案,稱他們購買的18張「星 戰前夜」游戲卡被人盜取了。原來, 2003年,兩人花了24000元購買了24張游戲卡,為了使游戲卡盡快升值, 2005年他們在濉溪縣開了一家EVE游戲工作室,並請人幫助他們一起玩這個游戲。
經調查,王濤和王冬兄弟具有重大嫌疑。「我知道你們為什麼找我,我把李老闆的『星戰前夜』游戲卡密碼盜用了,一共盜用了18個。」據王冬向警方交待, 2005年11月,經朋友介紹,王濤和王冬兄弟來到李皞的EVE游戲工作室幫打游戲。後來因為報酬問題,王氏兄弟離開工作室,但離開的時候,王冬沒有拿到當月的工資。 2006年12月6日凌晨,王冬破解了李皞的18張游戲卡賬號密碼,並給了王濤一個。後來,王冬把其中六七個賬號中的一些裝備換成了游戲幣,共賣了400多元錢。
王冬的行為屬於盜竊無疑,但是盜竊虛擬財產是否構成犯罪,卻產生了很大爭議。法院經審理認為,虛擬財產如同光、電、熱等一樣,雖然無一定的形體,但它具有確定的財產屬性,故可以將虛擬財產納入無形財產的范疇,符合刑法第九十二條規定的「其它財產」的定義。王冬盜取的18張游戲卡的總價值為27375元,屬於盜竊行為,且數額較大。鑒於王冬認罪態度較好,在公安機關未掌握其犯罪事實前,主動自首,且積極繳納罰金,可酌情從輕處理。據此,濉溪縣法院作出上述判決。
3、2004年上半年,安徽太和縣的網路游戲玩家趙明驚訝地發現,自己辛辛苦苦購來的大量「極品游戲裝備」竟然被盜。為了讓自己的損失不白白付諸東流,他將游戲的運營商——上海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盛大」)告上了法庭。盡管與「中國首富」之一的盛大公司法定代表人陳天橋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對手,但是,趙明卻最終贏得了官司。
日前,太和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令「上海盛大」於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將趙明所丟失的34種「武器裝備」分別恢復到趙明的兩個id內。此後,雙方經過友好協商達成和解:「上海盛大」於「執行和解協議」簽署後3個工作日恢復趙明游戲賬號內的「裝備」;趙明則同意「上海盛大」對所恢復的「裝備」予以凍結4個月……
由此,被稱之為安徽虛擬財產第一案的本案終於塵埃落定。
F. 《虛擬貨幣是否屬於財產》作文
虛擬貨幣法律關系的客體是一種小額資金劃撥行為。這不僅是我國,也是世界各國的法律空白部分。遭遇到這類的經濟糾紛還只能用類似賭博法一類的法律。目前有報道說央行或將進入這一領域,有可能帶動法律的健全。
G. 虛擬幣是否定為國家合法資產
虛擬貨幣是屬於一種合法的虛擬資產,受到法律的保護。在國內虛擬貨幣被央行定義為一種特殊的互聯網商品,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可以自由的買賣,但否定了其貨幣屬性。
比特幣、瑞泰幣、萊特幣、狗狗幣都屬於虛擬貨幣的一種,也都可以被視為是一種虛擬資產。
H. 比特幣是什麼屬於什麼資產為什麼
比特幣是虛擬貨幣,不屬於任何資產,只是有錢人或一些灰色地帶對金錢的一個正常轉換(這點你懂的),不是太了解最好不要玩,風險比較大。
I. 虛擬貨幣和虛擬財產的區別
虛擬貨幣是指非真實的貨幣。知名的虛擬貨幣如網路公司的網路幣、騰訊公司的Q幣,Q點、盛大公司的點券,新浪推出的微幣(用於微游戲、新浪讀書等),俠義元寶(用於俠義道游戲),紋銀(用於碧雪情天游戲),2013年流行的數字貨幣有,比特幣、萊特幣、無限幣、誇克幣、澤塔幣、燒烤幣、便士幣(外網)、隱形金條、紅幣、質數幣。目前全世界發行有上百種數字貨幣。圈內流行"比特金、萊特銀、無限銅、便士鋁「的傳說。
虛擬財產是指狹義的數字化、非物化的財產形式,它包括網路游戲、電子郵件、網路尋呼等一系列信息類產品。包括長時間虛擬生活中形成的人物形象,這點是不能轉換到現實生活中的虛擬財產以及狹義的數字化、非物化的財產形式,它包括網路游戲、電子郵件、網路尋呼等一系列信息類產品。但由於目前網路游戲的盛行,虛擬財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網路游戲空間存在的財物,包括游戲賬號的等級,游戲貨幣、游戲人物擁有的各種裝備等等,這些虛擬財產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換成現實中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