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金本位是什麼意思通俗
① 什麼是金本位制啊 求簡單通俗的講解最好能舉例什麼的
金本位這是早期的時候,各個國家交易用黃金,黃金是度量一個國家富有的唯一標准,後來印製紙鈔,每個國家貨幣的價值取決於黃金的所有量,也就是說,你有一噸黃金,不論你印多少鈔票,它的購買力也只是一噸黃金,金本位的意思是黃金作為計算價值的本位錨定,當然了後來布林頓森林體系以後金本位時代就過去了,美元掛鉤黃金,美元逐漸成了世界貨幣。
② 什麼叫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具有貨幣的全部職能,包括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直到19世紀70年代,歐洲和美洲的一些主要國家,先後在國內實行了金本位制。
各國的貨幣儲備是黃金,國際結算也使用黃金,黃金可以自由輸出或輸入,當國際貿易出現赤字時,可以用黃金支付。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來決定。
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鑄造、自由兌換、自由輸入輸出等三大特點:隨著金本位制的形成,黃金承擔了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成為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媒介,金本位制是黃金的貨幣屬性表現的高峰。
(2)虛擬貨幣金本位是什麼意思通俗擴展閱讀:
金幣本位制盛行於1880~1914年間,這是金本位貨幣制度的最早形式,也可以稱為古典的或純粹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消除了復本位制下存在的價格混亂和貨幣流通不穩的弊病,保證了流通中貨幣對本位幣金屬黃金不發生貶值,保證了世界市場的統一和外匯行市的相對穩定,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
隨著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矛盾的發展,破壞國際貨幣體系穩定性的因素也日益增長起來。英國在拿破崙戰爭期間,美國在南北戰爭期間都曾經停止黃金與紙幣的兌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各國紛紛發行不兌現的紙幣,禁止黃金自由輸出,金本位制隨之告終。
③ 金本位是什麼意思
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歷史上,曾有過三種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
④ 金本位制是什麼意思
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來決定
⑤ 金本位制、本位幣。請盡量詳細,通俗!
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鑄幣平價來決定。 本位幣,也稱主幣,是一個國家的基本通貨和法定的計價結算貨幣。所謂基本通貨,是指一個國家的計價標准單位。
⑥ 金本位是什麼意思能舉個例子給我說明下嗎謝謝
金本位即金本位制 (Gold standard),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
金本位是一種貴金屬貨幣制度,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在金本位制度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干含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值-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
金本位制總共有三種實現形式: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兌匯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最具有金本位制的代表性。
1、金幣本位制。
金幣本位制將黃金鑄幣作為法定本位幣,而銀幣則退居輔幣地位,它的自由鑄造和無限法償能力受到限制。
黃金作為本位幣就有無限法償能力,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成金幣,任何人都可以向國家造幣廠申請將其所有的黃金鑄造成金幣或將金幣熔成金屬塊。黃金的輸入和輸出在國與國之間可以自由進行轉移。
金幣本位制的統治地位長達100年,其間對資本主義的生產起到過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由於世界黃金產地分布不均勻,金幣磨損等原因,金幣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逐漸被金塊本位制和金兌匯本位制所取代。
2、在金塊本位制。
在金塊本位制中,可以兌換黃金的銀行券代替金幣,任何人都可以將所持有的銀行券兌換成等價的黃金。雖設有兌換上限,但一般人的財富很少會超出此限,這種制度可以舒緩黃金產量不足和損耗等問題。
3、金匯兌本位制。
金兌匯本位制也稱做虛金本位制,當一個國家實行這種貨幣制度時,需要將黃金存放在另一個國家或地區,本國貨幣與之實行固定比例率,只有當此國貨幣兌換成黃金存放國的貨幣時,才能再兌換成黃金,這是一種殖民地性質的貨幣制度。
上述兩種貨幣制度基本上到1970年代已逐漸消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國於1797年實施金本位制,宣布鑄幣條例,發行金幣,規定了含金量,銀幣處於輔幣地位。
(6)虛擬貨幣金本位是什麼意思通俗擴展閱讀:
經過漫長時期,金本位制始於19世紀的英國,到19世紀末,世界上主要的國家基本上都實行了金本位,隨著金本位制的形成,黃金承擔了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成為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媒介,黃金的社會流動性增加。黃金市場的發展有了客觀的社會條件和經濟需求。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許多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受到通貨膨脹、物價飛速上漲的影響,加之黃金分配極不均衡,已經難以恢復金幣本位制。
1922年在義大利熱那亞城召開的世界貨幣會議上決定採用「節約黃金」的原則,實行金磚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在金磚本位制度下,各國央行發行的紙幣貨幣單位仍然規定含金量,但黃金只作為貨幣發行的准備金集中於中央銀行,而不再鑄造金幣和實行金幣流通,流通中的貨幣完全由銀行發行的紙幣貨幣單位所代替。
由各國的中央銀行掌管和控制黃金的輸出和輸入,禁止私人買賣黃金。保持一定數量的黃金儲備,以維持黃金與貨幣之間的聯系。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正式在1919年停止實行金本位制度,於1926年恢復使用金磚本位制度。但只允許中央銀行及各國政府之間進行黃金交易活動。
1944年7月1日,44個國家或政府的經濟特使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了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確立美元與黃金掛鉤。
60年代,美國由於陷入越戰泥潭,政府財政赤字不斷增加,國際收入情況惡化,美元出現不可抑制的通貨膨脹,美元的信譽受到極大的沖擊。
同期戰後的歐洲國家經濟開始復甦,為了資產保值黃金就成了最好選擇,於是各國為了避險美元危機和財富保值需求而紛紛拋出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使美國政府承諾的美元同黃金的固定兌換率日益難以維持。
到1971年,美國的黃金儲備減少了60%以上。美國政府被迫放棄按固定官價美元兌換黃金的政策,各西方國家貨幣也紛紛與美元脫鉤,金價進入由市場自由浮動定價的時期,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系徹底崩潰。
1976年,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牙買加協議》,廢除黃金貨幣化,設立特別提款權代替黃金。雖然廢除了黃金作為貨幣使用,不過由於黃金的金屬屬性並沒有被世人拋棄,依然受到國家和個人投資的青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