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虛擬貨幣降溫
『壹』 人民日報刊登虛擬貨幣獲國家批准交易是真的嗎
中國監管部門已經叫停了虛擬貨幣的發行和交易,中國政策不允許任何虛擬幣發行。
向左轉|向右轉
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准確認識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的本質屬性;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
加強代幣融資交易平台的管理;
各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代幣發行融資交易相關的業務;
社會公眾應當高度警惕代幣發行融資與交易的風險隱患;
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自律作用。
『貳』 比特幣跌至38000美元/枚下方,這是否代表著比特幣徹底涼涼
比特幣跌至38,000美元,可以說之前比特幣價格高的時候到6萬多美元的時候,那是風頭一時無兩,現在比特幣的價格快速下跌,半個月的時間從5萬美元下跌到3萬吧,這個程度讓很多投資者心慌。
現在各國政府都在逐漸加強對虛擬貨幣的管理,就是說現在哪個虛擬貨幣能夠扛得過,這樣的管理,經過各國政府的嚴格要求之後,這個虛擬貨幣本身還能正常運轉並且符合規矩,那這個虛擬貨幣未來就能立得住,但如果在這樣高強度的嚴格的管理之下,虛擬貨幣承受不了了,紛紛清倉跑路,那價格就會一路下跌,那可能就真的會涼涼。
『叄』 mfc理財平台可靠嗎
mfc理財平台不可靠。
MFC是MBI公司旗下的一款理財平台,它所宣稱的理財平台背後有雄大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實力。然而,偵查員發現,MFC的操作模式卻具有很強的欺騙性。你必須用現金兌換他這個平台里所有的電子幣,然後說你用現金買的電子幣可以升值。
比如說,你要把網站100元錢取出來的話,首先要扣除10%的手續費,然後30%地回購它的虛擬貨幣,另外有5%你只能消費,剩下的55%必須要其它的人用人民幣再去買虛擬幣,你才能把這個現金提出來,你沒有下線再去買的話你這個錢就永遠出不來。
『肆』 「炒幣」熱該為何降降溫
繼1月初發布防範變相ICO(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的風險提示後,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再次提示,投資者應認清境外ICO與「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的風險。不僅如此,據了解,我國將對虛擬貨幣境外交易平台網站採取監管措施,針對虛擬貨幣的監管仍在持續加碼。
一方面,比特幣的「熱」有其客觀原因。自2009年中本聰挖出比特幣第一區塊以來,比特幣逐漸走入大眾視野,並在2017年迎來它的「春天」。獲取難和有限性的特徵,讓比特幣在參與者中具備了交換價值,這種稀缺性也讓其成為特殊人群和資本青睞的對象。但由於政策監管、技術創新等不確定因素的制約,比特幣價格暴跌暴漲的現象非常普遍,既出現過價格猛漲超過1萬美元的階段,也曾有一天內損失逾1/4市值的時候。正是這些特點,讓比特幣成了偏好投機者們的「新寵」。
『伍』 三大協會聯手「封殺」虛擬貨幣,幣圈一夜崩盤,釋放了什麼信號
三大協會聯手封殺虛擬貨幣銀行協會。互聯網協會金融協會紛紛出台文件聯手要求金融機構不得為虛擬貨幣支付提供支付業務,這是我國對於虛擬貨幣新的要求,因為虛擬貨幣現在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幣圈,圈錢傳銷,炒作,空氣幣等各種各樣的詐騙事件,關於虛擬貨幣的詐騙事件,爆發率比以前高了12倍不止。
對於正常投資者來說,虛擬貨幣的風險過高,這不是一個好的投資選項,因為你只能賺得起錢,虧了錢之後,你覺得自己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損傷,那你不要碰這個東西了,而且很多人他根本就不了解虛擬貨幣,就是覺得這東西熱度高,看別人在買我也買,實際上你買的那個平台,它都有可能不是官方的平台,被騙錢的,被詐騙的,被傳銷的這種事情都不止一次的發生了。
『陸』 比特幣事件頻發,什麼是比特幣為什麼比特幣如此瘋漲
什麼是比特幣?比特幣是一種總量恆定2100萬的數字貨幣,和互聯網一樣具有去中心化、全球化、匿名性等特性。
向地球另一端轉賬比特幣,就像發送電子郵件一樣簡單,低成本,無任何限制。
比特幣因此被用於跨境貿易、支付、匯款等領域。
第一:受益於美聯儲寬松的貨幣政策
今年全球遭遇新冠疫情大流行,為了解決流動性危機和刺激經濟,美聯儲向市場大量注入美元流動性,引起了包括數字貨幣市場在內的全球金融市場的巨大波動。
第二:新冠疫情的發生,比特幣的避險屬性
新冠病毒疫情已經席捲了全球很多國家,對企業和投資界也產生了較大影響。
在 Grayscale Investment 的調研報告中提到,過去四個月投資過比特幣的受訪者中有三分之二表示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了他們投資比特幣的決定。
『柒』 金融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虛擬貨幣支付業務,你覺得虛擬貨幣安全嗎
金融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虛擬貨幣的支付業務。現在只是對虛擬貨幣進行一個降溫,所以虛擬貨幣它是一種投資方式的選擇,但它現在投資熱度不得不降下去了,因為現在國內的官方機構紛紛表態,不允許金融支付機構為虛擬貨幣提供支付等相應業務,那麼你就自然只能通過其他的金融機構。
最近虛擬貨幣有關的這個詐騙的情況增加了12倍不止犯罪幾率,還是案件的數量都在快速上升,就因為虛擬貨幣它本身是一個新興的東西,缺乏相應官方政府的管理,也沒有真正走進大眾的視野之中。
『捌』 人民日報對維卡幣評論
人民日報沒報道過維卡幣,維卡幣已被幣圈比特幣之家網等多家媒體曝光為傳銷騙局。
公司已經內部確認維卡幣為「直銷」,但是沒有拿到國內許可。在商務部公布的61家直銷企業名單中,記者也未找到維卡幣的名字。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本身是開源程序,其總量限制的參數和方式,均顯示在開源代碼中,這樣做是為了公開透明地展示貨幣系統的運作機制。但維卡幣並不公開其源代碼,這本身是違法了虛擬貨幣的基本准則。」另外,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是市場自發形成的零散交易,形成規模後逐漸由第三方建立交易所來完成交易。而維卡幣是自己發行,自建平台來進行交易,所謂的和銀聯合作子虛烏有。維卡幣這種基本屬性都有問題的幣種,投資風險很高,投資者需要謹慎。(來自:網易新聞)
『玖』 「炒幣」熱該降降溫監管在哪裡
繼1月初發布防範變相ICO(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的風險提示後,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再次提示,投資者應認清境外ICO與「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的風險。不僅如此,據了解,我國將對虛擬貨幣境外交易平台網站採取監管措施,針對虛擬貨幣的監管仍在持續加碼。
作為最具代表性的虛擬貨幣,比特幣背後的風險,其實大多數虛擬貨幣都存在。然而,還是有些人認為這是個不可錯過的「風口」。去年9月,人民銀行等7部委採取措施,要求虛擬貨幣交易所徹底關停其在中國的所有交易活動,此後仍有一些人轉向境外平台網站繼續參與虛擬貨幣交易。與此同時,境內有部分機構或個人還在組織開展所謂的幣幣交易和場外交易,並配之以做市商、擔保商等服務,這實質上還是屬於虛擬貨幣交易場所,與現行政策規定明顯不符。
對投資者而言,給「比特幣們」降降溫正好給了他們冷思考的時間。隨著世界各國政府紛紛注意加強對虛擬貨幣領域的監管,有的境外交易平台因存在明顯的合規風險已被限制訪問,有的可能會被所在國政府強製取締。看上去很美的「風口」可能是個陷阱,並不能因為有些人曾借其實現了暴富,就認為那是一種正確的投資手段。投資者還是需要主動強化風險意識,時刻保持理性,遠離各類非法金融活動。
對企業而言,任何創新都要以合法合規為前提。無論是意識到新型貨幣蘊藏的價值,還是致力於區塊鏈技術的場景應用,光是靠炙手可熱的概念,或許有人會嘗到甜頭,但頭破血流的更多,那些僅僅是為了吸引眼球、炒概念賺錢的想法終將破滅。只有踏踏實實搞研究,專注主業或技術本身,用產品說話,才是企業長久發展的正道。
必須要嚴格監管。
『拾』 人民日報什麼時候調查下主播薪資,現在小年輕被忽悠得不要不要的
「每天穩定在公司指定的直播平台直播3小時以上……底薪加提成月收入2萬以上。」這是58同城上的一則主播招聘信息。從該網站頁面上顯示的信息來看,已有百餘人投遞了簡歷。
對於普通人來說,進入網路直播行業的門檻的確非常低,只需要一台電腦和一個賬號即可進行直播,而利用手機軟體,更是能夠實現隨時隨地直播。
在高收入的「誘惑」下,也使得一些年輕人對網路直播行業趨之若鶩。這究竟是高薪的「糖衣炮彈」,還是事實確實如此?
帶著這個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咨詢了已有多年視頻直播經驗的齊齊互動視頻運營方面的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一般新入駐平台的主播每月收入5000到8000沒有太大問題。開播兩個月後,新主播每天直播3~5小時,每個月可達到1萬~2萬的收入;中等主播一般粉絲數量在30萬到50萬左右,月收入可以達到10萬~ 20萬;而擁有50萬到100萬左右粉絲的優質主播,每月收入可達30萬~50萬左右。
對於高收入的來源,一家在線直播視頻公司的工作人員尹紅(化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名主播的收入除了底薪之外,絕大多數來源於粉絲贈送的虛擬貨幣。
據尹紅介紹,粉絲充值現金換得虛擬貨幣,然後可以買禮物給喜歡的主播打賞。平台收到虛擬貨幣後,與主播及經紀公司分成。「我們家不同量級的主播分成都是一樣的,為32%,經紀公司分成18%,剩下的為平台所有。」
經紀公司參與利潤分成,也是因為較大的直播平台往往是直接與經紀公司合作,由後者負責招聘主播或藝人,再將合適的人選提供給直播平台合作。
「我們平台與600多家經紀公司合作,由他們提供主播。」齊齊互動視頻運營方面的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