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虛擬貨幣
㈠ 金融危機 貨幣升值還是貶值
貨幣直接聯繫到購買力,中國今年對外是升值了,但是對內實際上是貶值了,因為購買力嚴重下降了,國際金融上的人民幣升值對老百姓的意義不大,除非你經常去HK買東西。
所以,簡單的說,如果別人都不願意拿錢出來消費,東西會更加便宜,你同樣的錢就可以買更多的東西,那還不錯的。
㈡ 金融危機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金融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這也是為何我在這回答你的問題,希望LZ為興趣學,而非為考試學。以上是題外話,下面是我個人答案:
回答的思路是先介紹書中的概念,在聯系實際分析,金融危機的本質是由於信用的危機,銀行不肯借錢給別人了(主要是同業拆借),怕人家什麼時候就倒了,於是錢就不流動了。通俗說,原來因為存款的乘數效應,1塊錢相當於10塊(假設存款准備金率10%),現在不流動了,1塊還是1塊,對市場,相當於貨幣流量從10變為1,於是就是通貨緊縮,要採取貨幣政策來增加貨幣供給(政府給銀行貸款),鼓勵貨幣的流動(降利率),增加乘數效應(降存款准備金率)。
具體如下:
貨幣政策從廣義上說包括政府、中央銀行等有關部門所有有關貨幣方面的規定和所採取的影響貨幣數量的一切措施。狹義上說,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總和。
貨幣政策的工具有:
一、 一般性政策工具
1.調整存款准備金率
2.調整再貼現率
3.公開市場政策
二、選擇性政策工具
1.消費者信用控制
2.證券市場信用控制
3.不動產信用控制
4.優惠利率
5.預繳進口保證金
三、直接信用控制
1.規定利率最高額
2.信用配額
3.流動性比例要求
四、間接信用指導
金融危機來臨之後,全球陷入信用危機,導致銀行間的同業拆借大量減少,同業拆借利率大幅上升,從而帶來嚴重的流動性短缺問題,(原因主要是商業銀行存款的乘數效應,自己解釋下)。各國中央銀行紛紛採取各種措施增加貨幣流通量。比如美國的同業拆借利率降到了0.25%的歷史最低點,中國人民銀行也多次下調利率(降低商業銀行借款成本)和存款准備金率(有個公式,減小了分母,增大了存款的乘數效應)。這些都是一般的政策工具,但是由於金融危機的嚴重性,世界許多國家的政府選擇在使用一般的貨幣政策工具的同時,使用更直接的手段——給銀行貸款,來增加直接增加流動性,防止通貨緊縮。(自己舉例,很多國家給銀行大額的貸款)。
個人見解,望高人指正。
希望以上回答和思路能幫到你。
㈢ 貨幣危機有時也稱為金融危機,對嗎
量身定做!這篇論文我也過!貨幣危機是金融危機的一種,是指對貨幣的沖擊導致該貨幣大幅度貶值或國際儲備大幅下降的情況,它既包括對某種貨幣的成功沖擊(即導致該貨幣的大幅貶值),也包括對某種貨幣的未成功沖擊(即只導致該國國際儲備大幅下降而未導致該貨幣大幅貶值)。對於每個國家而言,貨幣危機的程度可以用外匯市場壓力指標來衡量,該指標是匯率(按直接標價法計算)月變動率與國際儲備月變動率相反數的加權平均數。當該指標超過其平均值的幅度達均方差的三倍時,就將其視為貨幣危機。或者,從另一個通俗的角度說,貨幣危機,是人們對一國的貨幣喪失信心,大量拋售該國貨幣,從而導致該國貨幣的匯率在短時間內急劇貶值的情形。例如,1994年墨西哥比索與美元的匯率和1997年泰國銖兌美元的匯率驟然下跌,都屬於典型的貨幣危機。為了解釋貨幣危機如何沖擊國際金融市場,我們先來看3個例子:例1九七的泰銖風波。它的嚴重性表現在兩方面:國內一面,泰國經濟將要在短期內面臨一系列緊縮措施,加稅、物價控制、收縮銀根等手段都將啟用,已降低的經濟增長率還要進一步降低;國際一面,泰銖風波傳至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地,這些國家皆出現股市匯價雙跌的局勢,且歷時已過兩月。比較六月底對美元匯率水平,九月初,泰銖跌逾36(落幅為33%),馬來西亞林吉特至2.94(落幅為17%),菲律賓比索達31.70(落幅為20%),印度尼西亞盾過3000(落幅近24%)。一石擊起千層浪,波及泰國內外經濟的方方面面。例21992年秋英鎊與歐洲匯率機制的基準匯率受到投機性攻擊時,相伴隨的還有義大利里拉。在史稱「黑色星期三」的當年9月15日,英鎊與里拉雙雙退出了歐洲匯率機制。隨後,仍留在歐洲匯率機制內的愛爾蘭鎊和法國法郎等都遭到攻擊,匯率發生急劇波動。例31994年底墨西哥比索大幅貶值時,南美的阿根廷、巴西及東南亞的菲律賓等國貨幣對美元匯率發生強烈波動。稍後,遠在非洲之角的南非也出現了匯率動盪。結論:以上例子看出,當代國際經濟社會很少再看見一樁孤立的貨幣動盪事件。一國貨幣危機常常會波及別國。貨幣危機在國際社會中的這種擴散現象被稱之為「傳染效應」(contagioneffect)。下面,我們來解釋一下貨幣危機如何通過「傳染效應」沖擊國際金融市場,而導致金融危機的:第一匯率總是關繫到兩個以上經濟的事情。一國貨幣對外貶值後,比如說對美元貶值,該國商品的對外價格競爭力就增大了,在國際市場中競爭對手國便處於不利位置。後者若想改善自身處境,隨之也會促使本國貨幣貶值。第二在國際貨幣市場中投資者是有分析頭腦的,並了解各國經濟信息;一旦看到某國發生貨幣危機,他們會聯想到具有類似宏觀經濟狀況的國家,從這些國家撤出資金,以防不測;結果,他們的撤資行為真的導致了貨幣危機的擴散。第三一國發生貨幣危機時,必有一些機構投資者和國際公司遭受損失,或至少使它們的資產流動性受到影響;為抵消這種影響,它們會在別國他處的市場上抽出資金,即拋售當地貨幣,換取高流動性的國際貨幣;其結果跟第二種行為一樣,導致的貨幣市場出現動盪。當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人們將更加悲觀地預期經濟未來,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就會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當中將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這就是貨幣危機沖擊國際金融市場,導致金融危機的過程。結論:貨幣危機是金融危機爆發的助動力。
㈣ 請問:金融危機發生時是該持幣還是該持貨!
看你對該國的發展前景和其本身的經濟實力了,比如我們現在中國也差不多是發生了微型的金融危機,但估計也沒人去持貨。美國也一樣,它的次貸危機也沒造成多少人去把美元換成貨品。
而越南本身經濟體就小,所以很容易遭受沖擊,所以持貨為佳,雖然我們也看好越南經濟,但適當的規避風險還是需要的。
㈤ 如何解決97年亞洲金融危機引發的貨幣危機
1.第三世界國家,由於其金融體系本來比較脆弱,加之金融監管經驗不足,如果對國際金融活動的風險 認識不夠,缺乏周密的防範措施,更容易出現系統性風險。
2.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和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金融風險已呈國際化趨勢。隨金融創新、金融自由化的進展,在一些新的金融領域里,與巨額收益並存著巨大風險。
3.巴寒爾委員會新近調查表明,80%的國家對其所監管的國際銀行集團全球業務均遇各式麻煩與困難。濫用金融衍生工具,加劇金融市場動盪,衍生工具在傳統的股票、債券等基礎上衍生出包括外匯、證券等期貨、期權交易。目前這些衍生工具達1200種,競爭白熱化,交易額逐年上升,一方面滿足經濟發展及客戶投資保值需要,另一方面也對過度投機、金融動盪創造了交易手段與條件。
㈥ 金融危機與貨幣政策有什麼關系
順差和逆差要根據國內總供求的狀態來確定。但這只是一種短期均衡。從長期來看,一個發展中國家不易出現逆差。這是因為:
(1)雖然逆差能暫時彌補總供求的不平衡,但其代價是外匯儲備的減少;
(2)逆差就是儲備的減少,儲備減少不利於釘住匯率的實施。不利於外匯市場的穩定和國內經濟的穩定;
(3)根據儲備與國內貨幣供應量的關系,逆差具有緊縮性質;
(4)根據靜態的國民帳戶,逆差不利於當年的經濟增長。上世紀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危機證明了上述觀點。
正統理論認為,國際收支不平衡,不論順差還是逆差都對經濟不利,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一國的貨幣政策最終服從於經濟的穩定增長,而穩定表現為物價穩定和較低的失業。如果一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能完成上述任務,一國就會將平衡國際收支做為最終政策目標;如果國際收支的不平衡能完成上述目標,則就不會將平衡國際收支當作最終貨幣政策目標。最後,根據國際收支與貨幣供給的關系,一國的貨幣政策的執行會受到國際收支的影響,國際收支順差將導致貨幣供給增多,而逆差將使貨幣供給減少。所以,在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過程中要將國際收支的差額計算在內,這樣才能保證貨幣政策最終目標按時按量地得到實現。
㈦ 什麼是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泰國的金融危機事發於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的動亂。首先是外匯市場的美元收縮沖擊,使得泰銖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幅度貶值,進一步影響了泰國的股票市場和金融體系,東南亞的金融市場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捆綁經濟,而且各國的貨幣不統一,在國際化的金融市場上美元最終成為交易單位。間接的為金融危機的爆發創造了助動力。
所以,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來自於外匯市場的沖擊,貨幣危機又成了金融危機的附屬。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0114.htm
㈧ 金融危機與貨幣危機的區別是什麼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泰國的金融危機事發於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的動亂。首先是外匯市場的美元收縮沖擊,使得泰銖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幅度貶值,進一步影響了泰國的股票市場和金融體系,東南亞的金融市場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捆綁經濟,而且各國的貨幣不統一,在國際化的金融市場上美元最終成為交易單位。間接的為金融危機的爆發創造了助動力。
所以,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來自於外匯市場的沖擊,貨幣危機又成了金融危機的附屬。
㈨ 金融危機和貨幣危機是什麼概念
你好,金融危機是指金融類的市場、機構等出現的危機,比如股市或債市的暴跌、金融機構倒閉等,金融危機是會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一般可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次貸危機等類型,其中:
貨幣危機:泛指匯率變動的幅度超出國家承受的范圍;
於其的解釋一般是按照狹義和廣義來分的,先從狹義來介紹,其主要是指那些實行固定匯率制的國家,在本國處於被動情況之下時,會對自身的匯率制度進行調整,一般是轉為實施浮動匯率制。但是一般情況下這個市場決定的匯率水平是要大於原先刻意維護的水平,所以會造成一些難以控制和不好的影響,這一現象我們就稱為貨幣危機,主要是和匯率相關的一種現象。
但是從廣義來說,就好解釋了,主要是指匯率的變化程度超過了一個正常國家刻意承受的范圍,就會出現一系列不好的事件。
為什麼一個國家會發生嚴重的匯率變動,主要原因有哪些,下面我們總結了一部分的原因,以幫助我們更加了解貨幣危機。
一是,一般來說,市場上的定值過高的匯率、國家出口下降、經濟活動發展速度下降、經常項目巨額赤字等等,這些我們都可以看成是可能發生貨幣危機的先兆。
二是,但是,按實際情況來說,貨幣危機的發生主要還是由泡沫經濟破滅、國際收支嚴重失衡、財政危機、外債過於龐大、銀行呆壞賬增多、政治動盪、對政府的不信任等引發。
三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放棄了曾經實施的固定匯率制,主要是因為其在國際資本大規模、快速流動的條件下,是一件不可行的方案。
四是,總的來說,就是有的國家匯率政策不當、外匯儲備不足、銀行系統脆弱、金融市場開放過快(就如墨西哥、泰國)、外債負擔沉重等等。
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那時市場上的國際金融危機頻頻發生,就拿土耳其來說就是其中之一。就拿最近的土耳其里拉兌美元的匯率暴跌,就是因為土耳其的貿易赤字非常地嚴重、負債很高、通貨膨脹特別嚴重等原因造成的。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㈩ 目前金融危機下應採取什麼貨幣政策
針對金融危機的經濟萎縮,失業增加等負面影響,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應該說這些政策措施與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失業、國際收支4方面的國家宏觀經濟目的都相關,都會正面影響:
1.貨幣政策則從2008年7月份就及時進行了較大調整。調減公開市場對沖力度,相繼停發3年期中央銀行票據、減少1年期和3個月期中央銀行票據發行頻率,引導中央銀行票據發行利率適當下行,保證流動性供應。
2.寬松的貨幣政策。9月、10月、11月連續四次下調基準利率,三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的下降,貸款基準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擴大投資與消費。
3.2008年10月27日還實施 首套住房貸款利率7折優惠;支持居民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對商業銀行信貸規劃的約束。
5.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災區重建、「三農」、中小企業等貸款。
6.促進對外貿易:進出口行業是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並且從業人員眾多(據統計已達億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稅;二是人民幣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競爭力的手段;
7.對外經濟合作與協調(如中日韓之間的貨幣互換等) 。
以上為主要的貨幣政策,總的來說是寬松的貨幣政策.
其他政策
1.寬松的財政政策:減少稅收(已實施了證券交易稅的下降和利息稅的取消),擴大政府支出(40000億拉動內需正在實施中);
2.促進對外貿易:進出口行業是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並且從業人員眾多(據統計已達億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稅;二是人民幣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競爭力的手段;
3.減少企業負擔:勞動法的調整等;
4.加強公共財政的社會保障/醫療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