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的延迟份额什么意思
A. ETH是什么币
ETH是数子货币以太坊,它与BTC比特币,EoS柚子币并称三大数子货币。可以形象地比喻,比特币是大哥大,可以打电话,以太坊是小灵通,可以打电话玩小游戏,EoS是智能机。
B. ETH几大矿池说明
ETH几大矿池说明
在以太坊(ETH)网络中,矿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集合了众多矿工的算力,共同竞争出块奖励。以下是几个主要的ETH矿池的详细说明:
Ethermine/Ethpool
简介:Ethermine和Ethpool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其中Ethermine是主要的界面,而Ethpool是其背后的算力池。Ethermine以其PPLNS(Pay Per Last N Shares)模式著称,是ETH网络中最大的矿池之一。
算力分布:Ethermine占据了全网相当大比例的算力,其算力份额长期保持在前列。
特点:Ethermine提供了稳定的挖矿收益和高效的算力分配机制。矿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如亚洲地区的矿工通常会选择新加坡或香港等节点。
费用:Ethermine的矿池费为1%,即矿工挖到的ETH需要乘以0.99才是自己的最终收益。
官网:https://ethermine.org/
F2Pool(鱼池)
简介:F2Pool是中国大陆知名的矿池,以其PPS(Pay Per Share)模式吸引了大量矿工。PPS模式意味着矿工提供的算力将直接转化为稳定的挖矿收益。
算力分布:F2Pool长期占据ETH矿池算力排名的前列,仅次于Ethermine。
特点:F2Pool的PPS模式使得矿工无需担心出块速度、区块大小或是否为叔块等问题,从而获得了相对稳定的挖矿收益。然而,其拒绝率相对较高,这可能是一些矿工选择其他矿池的原因。
费用:F2Pool的矿池维护费用为3%,即矿工挖到的ETH需要扣除3%作为矿池费用。
官网:https://www.f2pool.com/
Nanopool
简介:Nanopool是另一个知名的ETH矿池,以其完善的教学和贴心的设置赢得了众多矿工的青睐。
算力分布:Nanopool的算力份额在ETH矿池中名列前茅,经常与F2Pool争夺第三名的位置。
特点:Nanopool不仅支持ETH挖矿,还支持多种其他加密货币的挖矿。其PPLNS模式与Ethermine相似,但Nanopool在用户体验和设置方面可能更加友好。
费用:Nanopool的矿池费也为1%,与Ethermine相同。
官网:https://nanopool.org
Mining Pool Hub
简介:Mining Pool Hub是一个多币种挖矿矿池,支持包括ETH在内的多种加密货币挖矿。
算力分布:Mining Pool Hub在ETH矿池中的算力份额也相当可观,排名靠前。
特点:Mining Pool Hub的特色在于其Auto Switches功能,该功能允许矿工根据不同加密货币的挖矿难度和收益自动切换挖矿币种,从而最大化挖矿收益。
费用:Mining Pool Hub的矿池费用因币种而异,具体费用需要参考其官网信息。
官网:https://miningpoolhub.com/
其他矿池
TWETH:TWETH是一个算力相对较小但具有独特幸运值机制的矿池。由于其算力较小,因此受到幸运值的影响相对较大,这为矿工提供了“赌运气”的机会。
GPUMINE ETH POOL:GPUMINE ETH POOL是台湾地区的接入点,加入了ethfans2节点。其页面相对简单,缺乏详细的出块和幸运值信息。
ETHFANS:ETHFANS是另一个提供幸运值信息的矿池,矿工可以通过参考幸运值来了解自己的挖矿效率。
Dwarfpool:Dwarfpool也是经常被提及的ETH矿池之一,但本文未进行实际测试,因此仅作提及。
总结:
在选择ETH矿池时,矿工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算力分布、挖矿模式、费用、用户体验等。以上几个矿池都是ETH网络中知名的矿池,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矿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选择合适的矿池进行挖矿。同时,也需要注意矿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挖矿过程的顺利进行。
C. eth挖矿是什么原理
凡是涉及到币,就一定离不开挖矿。以太坊网络中,想要获得以太坊,也要通过挖矿来实现。说到挖矿,就一定离不开共识机制。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比特币的共识机制是什么吗?比特币的共识机制是 PoW (这是英文 Proof of Work 的缩写,意思是“工作量证明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多劳多得,你付出的计算工作越高,那么你就越有可能第一个找到正确的哈希值,就越有可能得到比特币奖励。
但是,比特币的PoW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就是它处理交易的速度太慢,矿工们需要不断地通过计算来碰撞哈希值,这是劳民伤财且效率低下的。对区块链知识有涉猎的朋友们应该看到这样一种说法:
以太坊为了弥补比特币的不足,提出了新的共识机制,名叫 PoS(这是英文的缩写,意思是“权益证明”,也有翻译成“股权证明”的)。
PoS 简单来讲,其实就跟它的字面意思一样:权益嘛,股权嘛,你持有的币越多相当于你的股权越多,你的权益越高。
以太坊的PoS就是说:你持币越多,你持有币的时间越久,你的计算难度就会降低,挖矿会容易一些。
在以太坊最初的设定中,以太坊希望能够通过阶段性的升级,在前期依旧采用PoW来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之后逐渐采用 PoW+PoS,最后完全过渡到 PoS。所以,说以太坊的共识机制是PoS,没错,但是PoS只是以太坊发布之初的一个计划或者说目标,目前以太坊还没有过渡到 PoS,以太坊采用的共识机制仍是 PoW,就是比特币那个 PoW,但是又和比特币的PoW稍稍不同。
这里的信息量有点大,
第一个信息点是:以太坊目前采用的共识机制也是PoW,但是和比特币的PoW稍稍不同。那么,和比特币的PoW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简单来说,就是以太坊挖矿难度可以调节,比特币挖矿难度不能调节。就好比咱们高考,因为各个省份的教学情况、生源人数都不一样,所以高考分为全国卷和各省自主命题。
以太坊说我赞成这样分地区出题,比特币说:不行,必须全国同一卷,大家难度都一样!
通俗解释,就是,比特币是利用计算机算力做大量的哈希碰撞,列举出各种可能性,来找到一个正确哈希值。而以太坊系统呢,它有一个特殊的公式用来计算之后的每个块的难度。如果某个区块比前一个区块验证的更快,以太坊协议就会增加区块的难度。通过调整区块难度,就可以调整验证区块所需的时间。
以太坊协议规定,难度的动态调整方式是使全网创建新区块的时间间隔为 15 秒,网络用 15 秒时间创建区块链,这样一来,因为时间太快,系统的同步性就大大提升,恶意参与者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发动51%(也就是半数以上)的算力去修改历史数据。
第二个信息点是:以太坊最初的设定中,希望通过阶段性升级来最终实现由 PoW 向
PoS过渡的。
时间追溯到 2014 年,在以太坊发布之初,团队宣布将项目的发布分为四个阶段,即 Froniter(前沿)、Homestead(家园)、Metropolis(大都会)和 Serenity(宁静)。前三个阶段共识机制采用 PoW(工作量证明机制),第四个阶段切换到 PoS(权益证明机制)。
2015年7月30号,以太坊第一个阶段“前沿”正式发布,这个阶段只适用于开发者使用,开发人员可于在以太坊网络上编写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DAPP,矿工开始进入以太坊网络维护网络安全并挖矿得到以太币。前沿版本类似于测试版,证明以太坊网络到底是不是可靠的。
2016年3月14日,以太坊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家园”,这一阶段,以太坊提供了钱包功能,让普通用户也可以方便体验和使用以太坊。其他方面没有什么明显的技术提升,只是表明以太坊网络已经可以平稳运行。
2017 年 9 月,以太坊已经进行到第三个阶段“大都会”。“大都会”由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两次升级组成,这个阶段的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引入 PoW 和 PoS 的混合链模式,为 PoW向PoS的顺滑过渡做准备。最近比较热门的“以太坊君士坦丁堡升级”升级的就是这个,在君士坦丁堡升级中呢,以太坊将对底层协议和算法做一些改变,来为实现 PoW 和
PoS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太坊挖矿会得到对多少奖励呢?赢得区块创建竞争成功的矿工会得到这么几项收入:
1、 静态奖励,5个以太坊;
2、 区块内所花费的燃料成本,也就是Gas,这部分我们上一期内容讲过;
3、 作为区块组成部分,包含“叔区块”的额外奖励,叔就是叔叔的叔,每个叔区块可以得到挖矿报酬的1/32作为奖励,也就是5乘以1/32,等于0.15625 个以太坊。这里我们简单解释一下“叔区块”,“叔区块”这个概念是以太坊提出来的,为什么要引进叔块的概念?这还要从比特币说起。在比特币协议中,最长的链被认为是绝对的正确。如果一个块不是最长链的一部分,那么它被称为是“孤块”。一个孤立的块是一个块,它也是合法的,但是可能发现的稍晚,或者是网络传输稍慢,而没有能成为最长的链的一部分。在比特币中,孤块没有意义,随后将被抛弃掉,发现这个孤块的矿工也拿不到采矿相关的奖励。
但是,以太坊不认为孤块是没有价值的,以太坊系统也会给与发现孤块的矿工回报。在以太坊中,孤块被称为“叔块”(uncle block),它们可以为主链的安全作出贡献。 以太坊十几秒的出块间隔太快了,会降低安全性,通过鼓励引用叔块,使引用主链获得更多的安全保证(因为孤块本身也是合法的) ,而且,支付报酬给叔块,还能激发矿工积极挖矿,积极引用叔块,所以,以太坊认为,它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