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币种行情 » eth不再出新块

eth不再出新块

发布时间: 2022-08-26 07:59:31

A. 为什么说以太坊将成为“通缩资产”

4月20日,以太坊刚刚完成了柏林硬分叉,分叉内容涉及主网性能、智能合约的优化,Gas效率的调整以及虚拟机(EVM)读取代码方式的更新等方面。

作为公链之王,以太坊2.0的进程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随着柏林硬分叉的顺利完成,下一次重要的硬分叉事件——“伦敦升级”或会在7月份得以实现,前段时间广受热议的“EIP-1559”也会在“伦敦升级”中被执行。如果“伦敦升级”得以顺利通过,ETH可能会进入全新的通缩时代,进而使得ETH成为通缩资产。

“通缩”,顾名思义,即通货紧缩,届时ETH的市场流通量会少于实际流通所需要的量,进而导致ETH币价拉升。

促使ETH成为通缩资产的两大机制:一是EIP-1559提案执行后每一笔链上交易都会烧毁一定量的ETH;二是ETH 2.0共识机制切换以后的产币量下降。

不过,并不是所有以太坊的支持者都支持EIP-1559提案,矿工群体甚至划分成了两大阵营,其中一方强烈反对EIP-1559提案,因为他们认为EIP-1559提案造成挖矿收益大幅度减少。

咱们不妨来算一下:

当前全网算力520,000 GH/s,平均出块时间为14S,区块奖励为2个ETH,那么则有:

每天产生新的区块:60 X 60 X 24/14,约为6172个块

每天实际产币量:6172 X 2=12344 ETH

当前每日收益: 1MH/s x 24H=0.00005ETH

全网每日收益(含Gas):520,000 X1000X0.00005=26000 ETH

每年的产币量:12344 X 365=450万枚

从以上计算中可以看到,全网矿工每日挖矿的收益(26000 ETH)是实际产币量(12344 ETH)的2倍以上,可见当前的Gas费(包含了叔块奖励)收益多么可观。

而EIP-1559提案中,把交易手续费被划分为两部分:基础费和矿工费,其中基础费会被销毁,矿工无法再获取这部分收益。一旦EIP-1559提案实施,矿工的交易手续费收益会大幅度减少,故而有部分矿工对EIP-1559提案十分抵触。

但从以太坊长远的发展来看,EIP-1559机制对以太坊链上的Gas费将更加平滑,长期利好以太坊生态以及以太坊的持有者。

按照计划,“柏林升级”和“伦敦升级”之后,以太坊将进行“合并”,即把共识机制从工作量证明(PoW)切换到权益证明(PoS),并且发行量有所减少。

实际上,早在两年前,以太坊基金会的研究人员Justin Drake就对外声称:“ETH 2.0发行量会减少10倍。”亦即产币量减少90%,以太坊的区块奖励将会断崖式下跌。

假设按照当前每个区块奖励2枚来算,减少90%,也就是ETH 2.0升级完成以后每个区块的奖励将变成0.2枚ETH。如果你也看好以太坊,建议趁早布局。另外透露个好消息:近期ViaBTC为回馈广大矿工,将推出ETH“矿欢月”活动,更多惊喜和福利会送出,具体细则以官方公告为主。

总结以上,当前人们争先恐后挖ETH的两大原因:

一是对ETH2.0升级之后价格的上涨预期;

二是ETH2.0升级以后,产币量锐减。

如果说以太坊1.0是试图构建世界级的去中心化计算机,那么以太坊2.0将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去中心化计算机。一旦以太坊2.0得以顺利升级,以太坊主网性能势必大幅度提升,链上承载能力更高,效率更快,真正实现它的“世界级去中心化计算机”的伟大愿景,为大规模的商业应用场景提供无限可能

B. 以太坊哈值多久出一次

基本上14天就可以挖到一个以太坊币。
4日 一、POW模式下ETH的出块速度 如图中蓝色线,以太坊的发行每年产量被限制在7200万以太币的25%(每年以太币的矿产量,不高于1800万。7200万为一次性crowdsale而发行的以太坊)
: 只要选好了矿机,就能够挖到以太币,通常需要14天才能挖到一个以太币。挖以太币的速度快慢,取决于以太坊矿机的算力和效率大小,算力高效率才会高首先,最好使用一些功率更高的GPU来挖掘以太坊。增加GPU数量意味着增加初始投资。市场领先的品牌是AMD或NVIDIA。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难度来算,大概十台矿机需要16是广大投资者熟知的区块链资产交易平台,集OTC法币交易、币币交易、现货杠杆交易及合约交易于一体,主要提供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坊等主流数字货币的购买及出售

C. 以太坊eth是什么 如何使用GPU和矿池挖矿

以太坊eth是数字货币的一种。挖矿教程可以参考视频

D. 为什么core反对大区块

很多人对硬分叉的恐惧,都来源于ETH硬分叉后分裂出了ETC,但这并不意味着BTC硬分叉会分裂成两个币——就像同样是电脑,Windows电脑会蓝屏,并不意味着苹果电脑也会蓝屏一样。BTC和ETH在技术参数和社区上的巨大差别,使得BTC小分叉必死无疑。
在BTC世界里,用户的沉没成本以分钟计算——必要的话几分钟就能卖掉币,而矿业的沉没成本以年计。币价崩盘时所有人都能逃,只有矿业不能逃。但现在反而是不能逃的矿业选择硬分叉,越来越多的矿池支持扩容,支持BU,用户却对硬分叉抱有恐惧,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
1、矿业的巨大沉没成本,使得矿业更需要考虑比特币的长远发展,考虑比特币几年后的用户数和价格,而不只局限于眼前的价格波动。
2、矿业了解挖矿相关技术,知道BTC小分叉无法越过的天堑,而用户不知道。
这些天堑包括:
一、BTC小分叉需要烧掉2亿成本才能存活。

在出块时间上,BTC与ETH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区别:BTC是每14天调整一次挖矿难度,而ETH是逐块(几秒)调整难度。逐块调整难度是山寨币对BTC的改良,目的是在面对大幅算力变化时,还能保证持续出块。例如当ETH算力下降90%时,只是第一个块的间隔从几秒延长到几十秒,下个块就会调低难度,只要几分钟就能适应90%的算力变化。所以ETH硬分叉时,在99%的算力离开原链后,剩下1%的算力,还是可以继续出块,维持ETC的正常运行。
而BTC就不一样了,当BTC算力下降90%时,剩下10%算力的出块时间,将从10分钟延长到100分钟,并且需要经过长达140天的时间,才能进入下一个难度调整周期。在这140天5个月里,相当于已经很拥堵的1M区块,进一步缩容到0.1M区块,且需要10小时才能等到6确认,这使得原链变得极难用。
但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在挖第一个难度调整周期的2016个块时,大算力分叉和小算力分叉的理论产出是相同的,一个矿工不管挖哪个分叉,挖到的币数量是相同的,所以理性的矿工必然选择挖币价高的分叉。也就是说上面假设的90%算力硬分叉后,剩下10%算力在那苦撑140天,撑到难度调整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硬分叉发生后,没有任何理性的矿工,会继续挖币价低的分叉,所有的矿工都会“咻”的一下集中到币价高的分叉。
a、当然有人会说,怀有其它目的,死硬支持小分叉矿工呢?那就来算算,支持小币的矿工要烧掉多少钱吧。以ETH和ETC的经验,假设小分叉币(以下简称小币)价格是大币的20%,大币价格1万,那么挖小币的矿工,每挖出一个2000元的小币就会损失8000元(本来可以挖到一个1万元的大币),总共要烧掉 2016区块*每区块12.5币*每币8000元损失=2.016亿元,才能撑到到难度调整。
b、当然又有人会说,不就烧掉2亿嘛,到时候那么多炒小分叉的投机者,会拿不出2亿烧吗?说对了,还真拿不出2亿烧,这是一个典型的公地悲剧问题,投机者是多,但由谁来拿出2亿烧,并且还得有门路租得到至少10%算力,然后让其他人免费搭车呢?
c、当然又双有人会说,说不定有某大投机者,买了2亿的小币,然后愿意烧掉2亿来挖矿,让2亿小币翻到10亿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2亿成本是第一个天堑,让我们谈谈第二个天堑:
二、矿业有利益、决心和能力杀死小分叉
毫无疑问,出现两个比特币不利于所有人的利益,所以一旦出现小分叉,几乎所有人都会或默许,或赞同矿业杀死小分叉,此时矿业杀死小分叉的行动就具有道义正当性。矿业是比特币世界的军队,美国军队在南北战争中烧掉了几十万人的鲜血,中国军队在解放战争中烧掉了一百多万人的鲜血,矿业只是烧掉一些电费而已。
币价75:25时,在比特币的自然规则下,算力不是75%:25%,而是100%:0%,不是产生小分叉,而是赢家通吃,小分叉链死亡。这是中本聪设计的,分裂派难以逾越的规则。一旦出现大投机者违反中本聪规则,强行烧钱给小分叉续命,企图分裂比特币,借此投机牟利,那矿业绝不会袖手旁观。
所谓的杀死小分叉,并不是简单的发起几次51%攻击,而是更彻底的压制:从小分叉第一个块开始,就不打包任何交易,同时孤立(作废)任何有交易的块,让小分叉上的任何交易,都无法确认。压制的成本取决于投机者烧的钱,投机者如果挖n个块,矿业只要挖n+1个块即可覆盖,作废投机者挖的链。如果投机者不再烧钱,矿业也不需再烧钱。矿业烧的每一分钱,下面都垫着投机者烧的钱的尸体。
这又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死斗,只有完胜或完败两种结果。投机者可能比矿业有钱,但绝不会比矿业有更多的算力、不会比矿业在比特币上有更多的利益和决心,这个死斗的结果,可想而知。
三、必要时,矿业会采用更温和的过渡方法

最单纯希望币价上涨的,毫无疑问是矿业,所以当有必要时,矿业会采用更温和的方法,来完成硬分叉,以避免市场的恐慌和波动。在这方面有很多选择,例如合成分叉(Synthetic fork)就是不错的方案。
合成分叉简单来说,是在BU算力占绝对优势,但硬分叉未发起时,先进行一个软分叉。这个软分叉缩小有效块的规则,将“Core和BU块都是合法块”缩小为“只有BU块是合法块”,此时仍坚持挖Core块的矿池,如果不转挖BU块,那挖的所有Core块都会被孤立(作废)。支持Core的矿池,只有两种应对方法:
1、对抗:也发起一个软分叉,将BU块定义为非法块。但此时由于BU算力占绝对优势,因此没有更改规则的所有用户,将把更长的BU链为合法链。没有交易所、用户、社区的支持,主动从主链上分叉的矿池小链,没有任何存活的可能。
2、顺从:假投票挖BU块,但声明实质支持Core块,并将在硬分叉发起后,重新挖Core块。但合成分叉阶段可以持续足够长的时间,长到市场的所有人都看清100%的算力支持BU,并一致同意结束纷争,扩容到大区块。此时Core大势已去,假投票BU的矿池重新挖Core块,得到的支持将大幅减少,大幅降低比特币分裂的可能性。
本质来说,合成分叉是将硬分叉的“一步”分成两个“半步”进行,先统一算力,再进行硬分叉。当BU前进半步,将匕首顶在Core咽喉时,Core将面临两难局面。翻脸吧,不可能让所有人统一更新自己的软分叉,难以赢得市场;不翻脸吧,BU下半步就是直接割喉,Game Over。
四、改POW算法=鸵鸟政策,改POS算法=台湾放弃联合国中国席位

当然,Core还有一个一再拿出来威胁矿业的选项:改POW算法。但只要对矿业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就是个笑话。从一个最大的矿机类型跑到一个更小的矿机类型,反而安全了?矿业就没有显卡矿机可以杀死显卡算法的小分叉了?
目前显卡市场(只计算ETH+ETC+ZEC+XMR四种主要币)算力约84万张RX480显卡,设备总价值14.5亿元,Core如果硬分叉改POW算法,将直接打脸之前一再声称的“不扩容是因为硬分叉危险”,这种分裂行为将遭到社区的一致谴责,大幅降低支持率,假设改POW算法后价格为大区块币的10%(不可能再多了),将占显卡日产值的12.3%,对应设备价值1.8亿元。
这种级别的算力保护,不要说矿业了,只要是个大户,都有能力攻击。显卡矿工和比特矿工有本质区别,比特矿工只能挖比特币,你可以买矿机攻击比特币,但要只租两三天,租到足够的比特矿机攻击比特币,那是不可能的。而显卡矿工对挖的币没有忠诚,哪个收益高挖哪个,你要租显卡矿机攻击Core币?没问题,只要你出钱。只要花100万元,就能攻击Core币一天,做空赚几百上千万,你说有没人会干呢?
至于改到POS算法,我之前也说过了,非常欢迎Core改POS算法,改后就不再是中本聪的比特币。Core想在POW下生存的唯一途径,就是改名CoreCoin,我同样欢迎Core走出自己的路,去自由地实践小区块的设想,而不是绑架中本聪已给过扩容代码,明确说过应向大区块发展的比特币。
五、本质上是市场,而不是矿业杀死小分叉

有人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以上的所有推断,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大算力(大区块)分叉有更高的价格。为什么不是小算力(小区块)分叉有更高的价格呢?当然有可能,但如果这样,矿业就不会发起硬分叉,否则矿业将面临上文所述的所有困境。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是市场,而不是矿业杀死小分叉。
有人到处谣传,如果BU胜出,矿业将控制比特币。这显然是谬论,没有人能对抗市场,除非他的钱比市场更多。矿业所做的,不过是响应市场的扩容需求,做好硬分叉(或合成分叉)的准备,并等待市场做决定。只有市场,才能决定大区块币有更高的价格。只有市场,才有实力和底气,按下开始硬分叉的按钮,并扣下杀死小分叉的扳机。而矿业,不过是在市场做出决定后,尽快地杀死小分叉,尽快结束可能产生的混乱。
目前一再争议的,到底哪个分叉叫“BTC”,口水争来争去也是没有意义的。哪个分叉的用户多,价格高,市场就会把“BTC”的名称强行安在它头上,它想拒绝都不行。市场把分叉叫“ETH”把原链叫“ETC”,归根结底是因为分叉的用户更多,价格更高。

E. ETH矿池停了怎么办

ETH矿池停了联系矿主,重新开矿。可能是无法连接到矿池,20秒后重试。没有网络,星火矿池又遭受了一波攻击。ETH矿池拒绝的意思是就是在某个区块的运算过程中,你的计算提交晚于其他人的或者你刚开始计算这个区块已经运算完了,各个矿池都有差别在3%左右算作正常。
拓展资料:
1、矿池是说由于比特币全网的运算水准在不断的呈指数级别上涨,单个设备或少量的算力都无法在比特币网络上获取到比特币网络提供的区块奖励。在全网算力提升到了一定程度后,过低的获取奖励的概率,促使一些“bitcointalk”上的极客开发出一种可以将少量算力合并联合运作的方法,使用这种方式建立的网站便被称作“矿池”(Mining Pool)。
2、在此机制中,不论个人矿工所能使用的运算力多寡,只要是透过加入矿池来参与挖矿活动,无论是否有成功挖掘出有效资料块,皆可经由对矿池的贡献来获得少量比特币奖励,亦即多人合作挖矿,获得的比特币奖励也由多人依照贡献度分享。截止2019年1月,全球算力排名前五的比特币矿池有:BTC.com 、Poolin、AntPool、slush pool、、F2Pool,全球约70%的算力在中国矿工手中。
3、在中本聪论文描述的比特币世界中,全网平均每10分钟产出一个区块,每区块包含50(现在是12.5,比特币每四年左右减半一次)个比特币,而一个区块只可能被某个幸运儿挖走,直接拥有里面的50(现在是12.5,比特币每四年左右减半一次)比特币,其他人则颗粒无收,挖到的概率与矿工投入的设备算力大小成正比。这就注定了如果比特币挖矿参与人数庞大且分散到一定程度后,挖到比特币的概率将无限接近于零,跟中彩票差不多。或许投入一台矿机挖矿,按照概率,要5~10年才能开采到一个区块,这使比特币挖矿陷入尴尬境地,让普通人几乎没有参与的可能。

F. 一文读懂以太坊—ETH2.0,是否值得长期持有

这几天一直在看关于ETH伦敦升级方面的资料,简单的聊一下,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无论是投资机构、区块链应用开发者、矿机商,还是个人投资者、硬件供应商、 游戏 行业从业者等等,提起以太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了解。

一方面取决于以太坊代币 ETH 本身的造富效应。从 2014 年首次发行以来,投资回报率已经超过 7400 倍。


另一方面,以太坊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去中心应用编程平台,引来无数开发者在其之上开发应用。这些应用不仅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伴随 DEFI 生态、NFT 生态、DAO 生态蓬勃发展,也给 ETH 带来了更多使用者。


随着“伦敦升级计划”临近,ETH 再次聚集所有人的关注目光。


以太坊 2.0 到底是什么?包含哪些升级?目前进展如何?


以太坊 2.0 到来,会对现有以太坊生态的去中心化应用产生哪些影响?


ETH 是否值得持续投资?看完相信你会有自己的判断。


如果将搭建应用比作造房子,那么以太坊就提供了墙面、屋顶、地板等模块,用户只需像搭积木一样把房子搭起来,因此在以太坊上建立应用的成本和速度都大大改善。以太坊的出现,迅速吸引了大量开发者进入以太坊的世界编写出各类去中心应用,极大丰富人们对去中心应用场景的需求。

以太坊应用开发模型示意


以太坊与ETH


现有市场的加密货币,只是在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某一场景下的单一代币。


以太坊也不例外,它的完整项目名称是“下一代智能合约与去中心化应用平台”,Ether(以太币)是其原生加密货币,简称 ETH。


ETH 除了可以用来与各种类型数字资产之间进行有效交换,还提供支付交易费用的机制,即我们现在做链上操作时所支付的 GAS 费用。GAS 费用机制的出现,即保护了以太坊网络上创建的应用不会被恶意程序随意滥用,又因为 GAS 收入归矿工所有,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以太坊网络的记账当中成为矿工,进一步维护了以太坊网络安全与生态发展。


与 BTC 不同的是,ETH 并没有采用 SHA256 挖矿算法,避免了整个挖矿生态出现由 ASIC(专用集成电路)矿机主导以至于大部分算力被中心化机构控制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以太坊最初采用的是 PoW(Proof of Work)的工作量证明机制,人们需要通过工作量证明以获取手续费回报。我们经常听说矿工使用显卡挖矿,他们做的就是 POW 工作量证明。显卡越多,算力越大,那么工作量就越大,收入也就越高。


当前,整个以太坊网络的总算力大约为 870.26 TH/s,用我们熟悉的消费级显卡来对比,英伟达 RTX 3080 的显卡算力大约为 92-93 MH/s,以太坊网络相当于 936 万张 3080 显卡算力的总和。


以太坊白皮书内非常明确提到之后会将 PoW 工作证明的账本机制升级为 POS (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的账本机制。


ETH经济模型


与 BTC 总量 2100 万枚不同,ETH 的总量并没有做上限,而是在首次预售的 ETH 数量基础上每年增发,增发数量为 0.26x(x 为发售总量)。


但也不用担心 ETH 会无限通胀下去,长期来看,每年增发币的数量与每年因死亡或者粗心原因遗失币的数量大致相同,ETH 的“货币供应增长率”是趋近于零的。


ETH 分配模型包含早期购买者,早期贡献值,长期捐赠与矿工收益,具体分配比例如下表。

现在每年将有 60,102,216 * 0.26 = 15,626,576 个 ETH 被矿工挖出,转成 PoS 后,每年产出的 ETH 将减少。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 ETH 总量约为 116,898,848 枚,总市值约为 2759 亿美元。


以太坊发展历程


1. 边境阶段(2015年):上线后不久进行了第一次分叉,调整未来挖矿的难度。此版本处于实验阶段,技术并未成熟,最初只能让少部分开发者参与挖矿,智能合约也仅面向开发者开发应用使用,并没有用户参与,以太坊网络处于萌芽期。


边境阶段 ETH 价格:1.24 美元。


2. 家园阶段(2016年):以太坊主网于 2016 年 3 月进行了第二次分叉,发布了第一个稳定版本。此版本是第一个成熟的正式版本,采用 100% PoW 证明,引入难度炸弹,随着区块链数量的增加,挖矿难度呈指数增长,网络的性能大幅提升,以太坊项目也进入到快速成长期。在”家园“版本里,还发生了著名的”The DAO 攻击事件“,以太坊被社区投票硬分叉为以太坊(ETH)与以太经典(ETC)两条链,V 神站在了 ETH 这边。


家园阶段 ETH 价格:12.50 美元。


3. 都会阶段(2017~2019年):都会的开发又分为三个阶段,升级分成了三次分叉,分别是 2017 年 10 月的“拜占庭”、2019 年 2 月底的“君士坦丁堡“、以及 2019 年 12 月的“伊斯坦布尔”。这些升级主要改善智能合约的编写、提高安全性、加入难度炸弹以及一些核心架构的修改,以协助未来从工作量证明转至权益证明。


在都会阶段,以太坊网络正式显现出其威力,正式进入成熟期。智能合约让不同链上的加密货币可以互相交易,ERC-20 也在 2017 代币发行的标准,成千上万个项目在以太坊网络进行募资,被称作“首次代币发行(ICO)”,相信很多币圈的老人都是被当时 ICO 造富效应带进来的。到 2019 年,随着DeFi 生态的崛起,金融产品正式成为以太链上最大的产业。


都会阶段 ETH 价格:151.06 美元。


4. 宁静阶段(2020-2023年):与都会分三阶段开发相同,宁静阶段目前预计分成三次分叉:柏林(已完成)、伦敦(即将到来)、以及后面的第三次分叉。“宁静”阶段又称为“以太坊 2.0”,是项目的最终阶段,以太坊将从工作量证明方式正式转向权益证明,并开发第二层扩容方案,提高整个网络的运行效率。


宁静阶段可以说是以太坊网络的集大成之作,如果说前个三阶段只是让以太坊的愿景展现的实验平台,宁静阶段之后的以太坊,将正式成为完全体,不仅有完备的生态应用,超级快的处理速度,众多网络协同发展,而且 PoS 机制会非常节约能源,真正代表了区块链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


宁静阶段 ETH 价格:2021 年 4 月 15 日完成的柏林阶段,当天价格为 2454 美元。

即将到来的伦敦协议升级

以太坊生态


以太坊的生态发展,从属性划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太坊网络生态应用建设,二是以太坊网络扩容建设。两者相互融合,互相成就,应用需要更健壮强大的网络作为承载,网络需要功能完善的应用场景服务用户。


先说应用生态,以太坊的生态我们又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 去中心化自制组织(DAO)生态


什么是去中心化自制组织?还是以我们熟悉的比特币举例:比特币目前市值七千多亿美金,在全球资产市值类排名第九,但比特币并不是某一公司发布的产品,也没有特定公司组织招聘人员进行维护。比特币现有的一切,都源于比特币持有者、比特币矿工自发形成的分布式组织,他们通过投票方式规划比特币发展路线,自发参与维护比特币程序与网络 —这仅仅因为只要拥有比特币,所有人都是比特币网络建设中的受益者,一切维护都源于自身的利益关系。


比特币的发明与成功运行,突破了由荷兰人创建、至今流行 400 多年的公司商业架构,开创出一种全新的、无组织架构的、全球分布式的商业模式,这就是 DAO。


再说回以太坊,以太坊的 DAO 可以由智能合约编写,用户自定义应用场景。简单说就是我们规定出程序执行条件与执行范围,真实世界里只要触发设定好的条件,程序就会自动执行运行,且所有过程都会在以太坊的网络上进行去中心化公开验证,不需要经过人工或者任何第三方组织机构确认。


以太坊 DAO 生态演化出许多商业场景,有慈善机构使用 DAO 建立公开透明的捐款与使用机制,有风投机构使用 DAO 建立公平分配的风险基金。


以太坊生态的很多项目都采用 DAO 自治,代表项目有:Uniswap,AAVE,MakerDAO,Compound,Decred,Dash 等。


2. 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态


在传统商业世界里,我们如果需要借钱、存钱,或者买某一公司股票,或者做企业贷款、融资,只要是进行金融活动,总离不开与银行、证券机构、会计事务所这些金融机构打交道。


而在去中心的世界里,区块链本质就是集合所有人交易记录且公开的大账本,我们可以非常容易的追溯到每一个钱包地址发生过的每一笔交易,查询到任意一个钱包地址的余额信息,从而对钱包地址里的资产做评估。


举个例子:全世界个人贷款最贵的国家是印度,印度的年轻人房贷利率目前是 8.8%,最高曾经到过 20%;与此对应,全世界个人存款利率最低的国家是日本,日本政府为了鼓励民众消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银行存款利率是负值,日本人在银行存款不仅没有利息,还要给银行交保管费。理论上,如果日本人将自己的存款借与印度人,双方都能获得利益最大化,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很难发生。一是每个国家都有外汇管制,日本人的钱并不容易能给到印度人,二是印度人的信用如何日本人也不好评估,大家没有统一标准,万一借出去的钱无法归还,不能没了收益还要蒙受损失。


但在去中心的世界里,这样的事情就简单的多。


如果印度人的钱包地址里有比特币,我们就可以利用智能合约,印度人将自己的比特币质押进去,根据比特币当时的价格,系统自动给印度人一个授信额度,印度人就可以拿着这个额度去和日本人借款,并规定好还款的周期与利率。如果印度人违约,合约自动将印度人质押进去的比特币扣除,优先保障日本的权利,这样,日本人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放心享受收益,印度人也有了更多的款项做为流动资金。


这个例子就是去中心金融的简单应用,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参与 DEFI 挖矿是质押理财的原理 —— 当然真正应用实现算法与场景要复杂的多。


DEFI 根据场景不同,又可以分为很多赛道,比如稳定币、预言机、AMM 交易所、衍生品、聚合器等等。


DEFI 代表项目有:Dai,Augur,Chainlink,WBTC,0x,Balance,Liquity 等。


3. 非同质化代币(NFT)生态


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只有达·芬奇的原版可以展览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哪怕现代的技术可以无比精细地复刻出来,仿品都不具备原版的收藏价值。


这就是 NFT 的应用场景。NFT是我们可以用来表示独特物品所有权的代币,它们让我们将艺术品、收藏品甚至房地产等现实事物唯一代币化。虽然文件(作品)本身是可以无限复制,但代表它们的代币在链上可以被追踪,并为买家提供所有权证明。


相比现实中实物版权、物权的双重交割相比,NFT 只需要交割描述此物品的唯一代币。NFT 作品往往存储在如 IPFS 这样的分布式存储网络里,随用随取,永不丢失,加之交割简单方便,很快吸引了大量玩家与投资者收藏转卖,NFT 出现也给艺术家提供了全新的收入模式。


类似 DEFI 生态,NFT 生态根据应用场景不同也产生了不同赛道,目前比较火热的赛道有 NFT 交易平台,NFT 游戏 平台,NFT 艺术品平台, NFT 与 DEFI 结合在一起的金融平台。


NFT 代表项目有:CryptoKitties,CryptoPunks,Meebits,Opensea,Rally,Axie Infinity,Enjin Coin,The Sandbox 等。


4. 标准代币协议(ERC-20)生态


与 NFT 非同质化代币所对应的,就是同质化代币。比如我们使用的人民币就是一种同质化代币,我们可以用人民币进行价值交换,即使序号不同也不影响其价值,如果面额相同,不同的钞票序号对持有者来说没有区别。


BTC,ETH 和所有我们熟知的加密货币,都属于同质化代币。同种类的一个比特币和另一个比特币没有任何区别,规格相同,具有统一性。在交易中,只需关注代币交接的数量即可,其价值可能会根据交换的时间间隔而改变,但其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


以太坊的 ERC-20 就是定义这种代币的标准协议,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ERC-20 协议,通过几行代码,发布自己在以太坊网络上的加密货币。


现在,以太坊网络上运行的代币种类有上百万个,上边提到的项目,大多也在以太坊网络中发布了自己的同质化代币。


ERC-20 代表项目有:USDT,USDC,WBTC 等。


以太坊网络扩容性


我们先引入一个概念: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即无论何种方法,我们都无法同时达到可扩展、去中心化、安全,三者只能得其二。


这其实很好理解,如果我们要去中心化和安全,就需要更多有节点参与网络进行验证,从而导致验证人增多、网络效率降低,扩展性下降。网络性能建设就是在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用数据举例,目前比特币可处理转账 7 笔 / 秒,以太坊是 25 笔 / 秒,而 VISA 平均为 4500 笔 / 秒,峰值则达每秒上万笔。这种业务处理能力的差别,我们就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吞吐量」的差距。而想要提高吞吐量,则需要扩展区块链的业务处理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扩展性。


根据优化方法不同,以太坊网络性能扩容方案可以分为:


1. Layer 1 链上扩展,所有交易都保留在以太坊上的扩展解决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链上扩展的本质还是改进以太坊主链本身,使整个系统拥有更高的拓展性与运行效率。一般的方法有两种,要么改变共识协议,比如 ETH 将从 PoW 转变为 PoS;要么使用分片技术,优化方法使网络具有更高效率。


2. Layer 2 链下扩展,在以太坊协议之上分层单独做各场景解决方案,具有更好的扩展性。


链下扩展可以理解为把计算、交易等业务处理场景拿到以太坊主链之外计算,最后将计算好的结果传回主链,主链只反映最终的结果而不用管过程,这样,无论多么复杂的应用都不会对主链产生影响。


我们并不需要明白具体技术实现,只需知道:相比 Layer 1 方案,Layer 2 方案网络不会干扰底层区块链协议,可以替 Layer 1 承担大部分计算工作,从而降低主网络的负担提高网络业务处理效率,是目前公认比较好的扩容方案。


以太坊2.0


终于讲到以太坊 2.0,回到主题。


通过回顾以太坊的发展 历史 ,以太坊 2.0 并不是新项目,它只是以太坊开发进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将由整个以太坊生态多个团队协同完成,目标是使以太坊更具可扩展性、更安全和更可持续,最终成为主流并为全人类服务。


ETH2建设目标:


1. 更具可扩展性。每秒支持 1000 次交易,以使应用程序使用起来更快、更便宜。


2. 更安全。以太坊变得更加安全,以抵御所有形式的攻击。


3. 更可持续。提高网络性能的同时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更好地保护环境。


最重要的变化,ETH2 将从 ETH1 使用的 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机制升级为 POS (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机制。不再以算力做为验证方式,而是通过质押加密货币的数量做为验证手段。矿工不需要显卡也能挖矿,既节省了时间成本与电力成本,又提高了 ETH 的利用率,非常类似钱存在银行获得利息。


ETH2 主要使用的技术是分片分层技术实现整个网络扩容。


ETH2 升级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 阶段0(正在进行):信标链的创建与合并。信标链是 ETH2 的主链,如同人类的大脑,是 ETH2 得以运行的基础。


2. 阶段1(预计2022年):分片链的创建与应用。当信标链与 ETH1 合并完成后,就进入分片链的开发阶段。分片链可以理解为将 ETH2 主链的整块数据按一定规则拆分存放,单独建立新链处理,用来分担主链上的数据压力,目前规划是建立 64 条分片链。


举个例子,从北京到上海,原来的交通工具只有一条公路,所有的车辆都需要在上边运行,就会非常拥挤;现在通过分片技术,多出来高铁、飞机等交通方式,分流的车辆同时到达速度更快,这就是分片链起到的作用。

分片链与主链交互示意图


3. 阶段2(预计2023年):整个网络功能的融合。到了此阶段,整个系统的功能全面开始融合,分片链的功能会更加强大,新的处理机制开始支持账户、智能合约、开发工具的创建,新的生态应用等。


此阶段是以太坊网络的最终形态,网络性能得到全面提升,生态应用全面爆发。但要服务全人类,ETH2 每秒 1000 次的交易效率显然还是远远不够,以太坊也会为它的目标持续优化下去。


ETH2对于大家有什么影响?


1. 对于以太坊生态开发者。ETH2 在部署应用的时候,是需要选择应用在哪条分片网络进行部署,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跨分片通信不同步,这就意味着开发者需要根据自己发展计划做不同的组合。


2. 对与 ETH 持币者。ETH2 与 ETH1 数据完全同步,代币也不会有任何变化,你可以继续使用现在的钱包地址继续持有 ETH。


3. 对于矿工。虽然 PoW 与 PoS 还会并行一段时间,可以预计的 PoW 矿机的产出会越来越少,应该开始减少 PoW 矿机的投资,开始转向 PoS 机制。


4. 对于用户。ETH2 速度更快,交易手续费更低,网络体验会非常好,唯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 Dapp 部署在不同的分片网络上,可能需要手动选择应用的网络选项。


ETH是否值得投资?


ETH 是除了 BTC 以外市场的风向标,明确了解 ETH2 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其他区块链项目,理解二级市场。


简单总结几个点吧:


1. 通过以太坊的项目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比特币之后,以太坊项目的发展史就是目前区块链应用生态的发展史。无论 DEFI 生态,NFT 生态,DAO 生态还是代币、合约、协议生态,其实在以太坊发布白皮书时已有预见,后来出现的项目,都是围绕以太坊做验证。


2. 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里,只有 V 神还在为以太坊事业做贡献,但这并不影响以以太坊繁荣发展。以太坊初始团队只是创建了它,后续的发展是社区、开发者、矿工与用户共同建立的结果,现在的以太坊早已不是某一个人的思维,它是所有以太坊生态参与者共同的结晶,它属于全人类。


3. 以太坊在过去的几年一直沿着既定的开发轨迹发展,虽然中途一度出现过危机,以太坊“被死亡”了好几百次,以太坊还是顽强的发展下来,并且拥有了繁荣生态。ETH2 还要两三年时间才能落地,中间也充满变数,比如其他的公链抢占先机,但可以预见,ETH2 后的以太坊会更加健壮。


4. 不要在抱有任何 BTC 会死亡,区块链行业会消失这样的伪命题。BTC、ETH 让我们看到了突破原有公司组织架构,一种全新无组织架构的商业模式存在,这种商业模式显然更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需求,无论项目地发起团队在不在,无论各国政府如何打压,只要技术对人类有贡献,就会由人员自发组织维护,区块链技术是革命。


5. ETH2 的上线,短期看 PoW 奖励与 PoS 奖励并行,可能会让 ETH 总通胀率短期内飙升,长期看 ETH 通胀率始终保持平衡。加上 ETH 本身的生态与应用场景,ETH是值得投资的,目前看不到有其他公链代替以太坊公链的可能性,ETH2 的上线,甚至会对其他公链造成“虹吸效应”,万链归一。

#比特币[超话]# #数字货币#

G. 以太坊是骗人的吗怎么做

不是骗人的,必须要懂行的人带你入行,不然不熟的人带你你就会走进资金盘,做以太坊可以有两个方向,
第一:下载交易所软件在上面交易,跟股票交易一样的,可以买多,也可以做空,也可以量化,也可以开合约,也可以开杠杆,总之跟股票操作差不多,这种来钱快,亏欠也快。
第二种:就是去厂家买显卡或者矿机回来连网通电就可以在电脑上挖矿,每天都有收益可以提现,这个很轻松没有风险,只有回本周期,这行就属于投资越大回本越快赚得越多。
希望可以帮到你

H. eth挖矿是什么原理

凡是涉及到币,就一定离不开挖矿。以太坊网络中,想要获得以太坊,也要通过挖矿来实现。说到挖矿,就一定离不开共识机制。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比特币的共识机制是什么吗?比特币的共识机制是 PoW (这是英文 Proof of Work 的缩写,意思是“工作量证明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多劳多得,你付出的计算工作越高,那么你就越有可能第一个找到正确的哈希值,就越有可能得到比特币奖励。
但是,比特币的PoW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就是它处理交易的速度太慢,矿工们需要不断地通过计算来碰撞哈希值,这是劳民伤财且效率低下的。对区块链知识有涉猎的朋友们应该看到这样一种说法:
以太坊为了弥补比特币的不足,提出了新的共识机制,名叫 PoS(这是英文的缩写,意思是“权益证明”,也有翻译成“股权证明”的)。
PoS 简单来讲,其实就跟它的字面意思一样:权益嘛,股权嘛,你持有的币越多相当于你的股权越多,你的权益越高。
以太坊的PoS就是说:你持币越多,你持有币的时间越久,你的计算难度就会降低,挖矿会容易一些。
在以太坊最初的设定中,以太坊希望能够通过阶段性的升级,在前期依旧采用PoW来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之后逐渐采用 PoW+PoS,最后完全过渡到 PoS。所以,说以太坊的共识机制是PoS,没错,但是PoS只是以太坊发布之初的一个计划或者说目标,目前以太坊还没有过渡到 PoS,以太坊采用的共识机制仍是 PoW,就是比特币那个 PoW,但是又和比特币的PoW稍稍不同。
这里的信息量有点大,
第一个信息点是:以太坊目前采用的共识机制也是PoW,但是和比特币的PoW稍稍不同。那么,和比特币的PoW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简单来说,就是以太坊挖矿难度可以调节,比特币挖矿难度不能调节。就好比咱们高考,因为各个省份的教学情况、生源人数都不一样,所以高考分为全国卷和各省自主命题。
以太坊说我赞成这样分地区出题,比特币说:不行,必须全国同一卷,大家难度都一样!
通俗解释,就是,比特币是利用计算机算力做大量的哈希碰撞,列举出各种可能性,来找到一个正确哈希值。而以太坊系统呢,它有一个特殊的公式用来计算之后的每个块的难度。如果某个区块比前一个区块验证的更快,以太坊协议就会增加区块的难度。通过调整区块难度,就可以调整验证区块所需的时间。
以太坊协议规定,难度的动态调整方式是使全网创建新区块的时间间隔为 15 秒,网络用 15 秒时间创建区块链,这样一来,因为时间太快,系统的同步性就大大提升,恶意参与者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发动51%(也就是半数以上)的算力去修改历史数据。
第二个信息点是:以太坊最初的设定中,希望通过阶段性升级来最终实现由 PoW 向
PoS过渡的。
时间追溯到 2014 年,在以太坊发布之初,团队宣布将项目的发布分为四个阶段,即 Froniter(前沿)、Homestead(家园)、Metropolis(大都会)和 Serenity(宁静)。前三个阶段共识机制采用 PoW(工作量证明机制),第四个阶段切换到 PoS(权益证明机制)。
2015年7月30号,以太坊第一个阶段“前沿”正式发布,这个阶段只适用于开发者使用,开发人员可于在以太坊网络上编写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DAPP,矿工开始进入以太坊网络维护网络安全并挖矿得到以太币。前沿版本类似于测试版,证明以太坊网络到底是不是可靠的。
2016年3月14日,以太坊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家园”,这一阶段,以太坊提供了钱包功能,让普通用户也可以方便体验和使用以太坊。其他方面没有什么明显的技术提升,只是表明以太坊网络已经可以平稳运行。
2017 年 9 月,以太坊已经进行到第三个阶段“大都会”。“大都会”由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两次升级组成,这个阶段的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引入 PoW 和 PoS 的混合链模式,为 PoW向PoS的顺滑过渡做准备。最近比较热门的“以太坊君士坦丁堡升级”升级的就是这个,在君士坦丁堡升级中呢,以太坊将对底层协议和算法做一些改变,来为实现 PoW 和
PoS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太坊挖矿会得到对多少奖励呢?赢得区块创建竞争成功的矿工会得到这么几项收入:
1、 静态奖励,5个以太坊;
2、 区块内所花费的燃料成本,也就是Gas,这部分我们上一期内容讲过;
3、 作为区块组成部分,包含“叔区块”的额外奖励,叔就是叔叔的叔,每个叔区块可以得到挖矿报酬的1/32作为奖励,也就是5乘以1/32,等于0.15625 个以太坊。这里我们简单解释一下“叔区块”,“叔区块”这个概念是以太坊提出来的,为什么要引进叔块的概念?这还要从比特币说起。在比特币协议中,最长的链被认为是绝对的正确。如果一个块不是最长链的一部分,那么它被称为是“孤块”。一个孤立的块是一个块,它也是合法的,但是可能发现的稍晚,或者是网络传输稍慢,而没有能成为最长的链的一部分。在比特币中,孤块没有意义,随后将被抛弃掉,发现这个孤块的矿工也拿不到采矿相关的奖励。
但是,以太坊不认为孤块是没有价值的,以太坊系统也会给与发现孤块的矿工回报。在以太坊中,孤块被称为“叔块”(uncle block),它们可以为主链的安全作出贡献。 以太坊十几秒的出块间隔太快了,会降低安全性,通过鼓励引用叔块,使引用主链获得更多的安全保证(因为孤块本身也是合法的) ,而且,支付报酬给叔块,还能激发矿工积极挖矿,积极引用叔块,所以,以太坊认为,它是有价值的。

I. 什么是以太币/以太坊ETH

以太币(ETH)是以太坊(Ethereum)的一种数字代币,被视为“比特币2.0版”,采用与比特币不同的区块链技术“以太坊”(Ethereum),一个开源的有智能合约成果的民众区块链平台,由全球成千上万的计算机构成的共鸣网络。开发者们需要支付以太币(ETH)来支撑应用的运行。和其他数字货币一样,以太币可以在交易平台上进行买卖 。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
应答时间:2020-12-0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J. 矿工挖到以太坊的区块后,能得到多少以太币的奖励

就目前而言,挖矿的模式可以大致分为PPLNS、PPS、PPS+这三种模式,但是想要挖矿获得稳定的一个收益,推荐首选PPS模式的挖矿软件。

矿工们在挖矿的时候,想要知道你获得的多少以太币的奖励,你可以使用哈鱼矿工看看,能清楚的每天的挖矿收益。

哈鱼矿工显示收益统一显示为BTC,方便查看,而且支持提现到支付宝钱包,和比特币钱包。

热点内容
工商银行区块链app 发布:2025-08-30 02:46:35 浏览:225
eth分析及建议 发布:2025-08-30 02:42:14 浏览:327
数字货币交易交易流程 发布:2025-08-30 02:27:39 浏览:644
区块链的数据如何存储 发布:2025-08-30 02:21:36 浏览:746
比特币支付绑金 发布:2025-08-30 01:56:24 浏览:58
币世界区块链 发布:2025-08-30 01:55:02 浏览:112
区块链最早的也是最成功的一个大规模应用 发布:2025-08-30 01:41:10 浏览:547
ltc币3倍做空什么有的 发布:2025-08-30 01:23:28 浏览:810
节点区块区块链区别 发布:2025-08-30 01:16:41 浏览:942
doge币挖矿商城 发布:2025-08-30 01:16:39 浏览: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