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虛擬貨幣政策文件
㈠ 積極的財政政策常見手段文件的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為何要推行利率持續下行政府工作報告六穩六保指的是
1、宏觀政策工具:中期借貸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2014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創設了中期借貸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中期借貸便利是中央銀行提供中期基礎貨幣的貨幣政策工具,對象為符合宏觀審慎管理要求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採取質押方式發放,並需提供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高等級信用債等優質債券作為合格質押品。抵押補充貸款(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PSL)。PSL作為一種新的儲備政策工具,有兩層含義,首先量的層面,是基礎貨幣投放的新渠道;其次價的層面,通過商業銀行抵押資產從央行獲得融資的利率,引導中期利率。背景是,2012年下半年以來外匯占款增速放緩且波動性加大,對基礎貨幣投放格局產生影響,央行流動性管理逐漸具備了從過去十餘年的被動對沖外匯流入向主動管理轉變的條件,貨幣政策調控框架也需要逐步從數量型向價格型轉變。PSL這一工具和再貸款非常類似,再貸款是一種無抵押的信用貸款,不過市場往往將再貸款賦予某種金融穩定含義,即一家機構出了問題才會被投放再貸款。出於各種原因,央行可能是將再貸款工具升級為PSL,未來PSL有可能將很大程度上取代再貸款工具,但再貸款依然在央行的政策工具籃子當中。在我國,有很多信用投放,比如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支出類的信貸投放,往往具有政府一定程度擔保但獲利能力差的特點,如果商業銀行基於市場利率水平自主定價、完全商業定價,對信貸較高的定價將不能滿足這類信貸需求。央行PSL所謂引導中期政策利率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直接為商業銀行提供一部分低成本資金,引導投入到這些領域。這也可以起到降低這部分社會融資成本的作用。常備借貸便利(StandingLendingFacility,簡稱SLF)。是全球大多數中央銀行都設立的貨幣政策工具,但名稱各異,如美聯儲的貼現窗口(DiscountWindow)、歐央行的邊際貸款便利(MarginalLendingFacility)、英格蘭銀行的操作性常備便(OperationalStandingFacility)、日本銀行的補充貸款便利(ComplementaryLendingFacility)、加拿大央行的常備流動性便利(StandingLiquidityFacility)等。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貨幣調控效果,有效防範銀行體系流動性風險,增強對貨幣市場利率的調控效力。借鑒國際經驗,中國人民銀行於2013年初創設了常備借貸便利。它是中國人民銀行正常的流動性供給渠道,主要功能是滿足金融機構期限較長的大額流動性需求。對象主要為政策性銀行和全國性商業銀行。期限為1-3個月。利率水平根據貨幣政策調控、引導市場利率的需要等綜合確定。常備借貸便利以抵押方式發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評級的債券類資產及優質信貸資產等。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作為公開市場常規操作的必要補充,在銀行體系流動性出現臨時性波動時相機使用。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以7天以內短期回購為主(Reverse REPO),操作在七天期等品種工具之後,繼續構建隔夜等超短期品種,作為指引市場基準利率的努力,為利率市場化進程打下更好基礎,但未作為優先的常規性制度安排.這可能源於中國財政資金季節性劇烈波動,支付體系有待完善,以及金融市場結構和金融機構本身資產負債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諸多復雜因素。遇節假日可適當延長操作期限,採用市場化利率招標方式開展操作。人民銀行根據貨幣調控需要,綜合考慮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狀況、貨幣市場利率水平等多種因素,靈活決定該工具的操作時機、操作規模及期限品種等。該工具原則上在公開市場常規操作的間歇期使用,操作對象為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中具有系統重要性、資產狀況良好、政策傳導能力強的部分金融機構,操作結果滯後一個月通過《公開市場業務交易公告》對外披露。 2、財政政策的工具:財政政策工具也稱財政政策手段,是指國家為實現一定財政政策目標而採取的各種財政手段和措施,它主要包括財政收入(主要是稅收)、財政支出、國債和政府投資。財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稅收。支出政策工具分為購買性支出政策和轉移性支出政策,其中,購買性支出政策又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費性支出政策之別。
㈡ 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對我國國際收支有哪些不利影響
一、緊縮性貨幣政策將在較長時期內存在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國內經濟結構失衡造成我國國際收支持續雙順差,2002年以來,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局面進一步發展,帶來外匯儲備快速增長,而且每年新增數量不斷上升。受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影響,企業和居民大部分不願意持有外匯,藏匯於民的政策變成了結匯於官,使得企業居民的大部分外匯都變成了金融機構的外匯占款。2001年外匯儲備增加投入的貨幣中93%變成了外匯占款,到2006年這一比例達到98%。強制結售匯制度下,金融機構的外匯占款最終成為央行的資產,而央行資產方的增加即表明流動性的增加。當前,央行對金融機構貸款數量、有價證券的數量都較少,外匯儲備超常規增長由此帶來外匯占款快速投放,超出經濟增長所需要的貨幣供應量,成為當前流動性過剩問題的主因。
為了控制日益突出的流動性過剩問題,避免銀行信貸過快擴張並可能由此帶來經濟過熱和不良貸款增加的風險,從2002年起,央行開始實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主要是採取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回收銀行體系過剩的流動性,利用窗口指導和上調基準利率控制銀行貸款過快增長。
由於全球經濟失衡是各國內外經濟失衡的表現,短期內難以有大的改變,而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要假以時日,沒有一定的時間是難以到位,人民幣不斷增加的升值預期將加快投資、投機資金的進入,這些因素的長期性決定了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將在較長時期內存在,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問題也將長期存在,因此,從較長時期來看央行將實施以緊縮為主的貨幣政策。
二、緊縮性貨幣政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1、商業銀行寬松的資金環境和信貸擴張的貨幣基礎仍將維持,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對銀行增加利息收入有利
據測算,維持每年GDP增長10%、貸款增長16%、M2增長16%的水平,需要投放基礎貨幣約5000億元左右。2002年以後,外匯占款的增量已遠遠超過了經濟金融發展所需基礎貨幣量。為了抑制流動性過剩,對沖外匯占款大於基礎貨幣增量的部分,央行頻繁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和發行央行票據。從政策實施效果來看,2002年以來基礎貨幣的增長額仍然保持較高的水平,2000年和2001年基礎貨幣比上年增加分別為2871和3360億元,2002-2006年,則分別比上年增加5286、7703、6015、5487和13415億元,緊縮性貨幣政策下商業銀行經營的基礎貨幣環境仍然偏松。在主動投放基礎貨幣的時候,中央銀行會把社會的超額儲備的流動性控制在盡可能少的數量上。各國通行的無息存款准備金制度也使得商業銀行盡可能保留最低超額准備金率。但是由於我國基礎貨幣投放的被動性以及特殊的准備金收益率制度,當前銀行體系存在較高的超額存款准備金率。提高存款准備金僅是使部分超額准備金變成法定準備金,因此不會對銀行的存貸款業務產生緊縮作用。從實際運作結果來看,2002年以來,商業銀行存貸款規模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存貸比不斷下降,銀行體系並不存在資金面緊張的問題。
由於未來央行上調准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主要目的在於控制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的問題,這些緊縮性的措施將不會影響商業銀行整體寬松的資金環境和信貸業務快速擴張的貨幣基礎。此外,由於目前法定準備金利率為1.89%,高於超額准備金0.99%的水平,提高存款准備金率使部分超額准備金轉變為法定準備金,對增加銀行利息收入有利。
2、央票發行對銀行貸款存在擠出效應,對銀行盈利造成負面影響
目前商業銀行的資金運用主要有貸款、有價證券投資和外匯占款等三部分, 2006年末,這三部分資金運用分別占資金運用總量的62%、11%和27%。從商業銀行資金運用的增量來看,2003年以來,隨著央行票據發行量的不斷增加,央票占金融機構資金運用的佔比也在不斷增加,2003-2006年央票當年增加值占當年金融機構資金運用總量分別為4.6%、22.8%和16%,央票對貸款的擠出效應趨於明顯。
由於一年期央票到期收益率在2.9%左右,遠低於一年期貸款6.39%的收益率,央票對銀行貸款擠出將對銀行盈利產生負面影響。而定向發行央票屬懲罰性手段,發行對象主要是貸款發放較多的銀行,在於抑止貸款的過快增長,其收益率要低於一年期央票,對銀行盈利負面影響更大。
3、窗口指導將控制貸款過快增長態勢,但對盈利的負面影響有限
2006年以來央行多次實施窗口指導,都是要求商業銀行控制貸款過快增長。年初以來央行和銀監會聯合召開窗口指導會議,提醒各家銀行要對過快增長的信貸投放保持警惕,嚴格控制過度投資行業的貸款;銀監會則明確表示所有違規違法的信貸資金都要查處。受窗口指導的影響,商業銀行貸款過快增長勢頭將會受到控制,但由於總體上銀行信貸仍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對銀行的盈利增長不會產生太大的負面影響。
4、加息有助於擴大銀行利差,增加利息收入
加息將有助於提高貸款平均利率水平。在宏觀經濟快速發展,投資需求較為旺盛的情況下,貸款需求不會因加息而受到影響,貸款平均利率上浮水平不會因為加息而縮小。2006年央行於4月和8月兩次上調貸款基準利率合計54個百分點, 2006年1季度貸款利率為5.85%,為基準利率的1.05倍,到4季度的1年期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升高到6.58%,為基準利率的1.08倍,4季度較1季度提高了73個基點,要明顯大於貸款基準利率54個基點的提高。貸款平均利率上浮水平不僅沒有因加息而縮小,反而略有擴大。
加息對於存款平均利率上調影響弱於貸款。央行數次加息沒有調整活期存款的利率,僅僅提高了銀行定期存款的成本,在目前存款利率存在法定上限的條件下,加息對於銀行存款平均成本的影響主要由銀行定活期存款結構決定。盡管加息使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利率的差距有所擴大,可能使企業和居民選擇期限更長的存款,進而提高銀行的資金成本。但實際上,由於居民和企業選擇定期存款的主要目的是獲得利息收入,而選擇活期存款是為了滿足流動性需要,投資和消費支出的增加才是驅動活期存款比重上升的主要因素。在目前股票市場火爆,企業投資增長較快的情況下,加息不會降低銀行活期存款的比重,銀行存款仍將呈現明顯活期化的趨勢,加息對銀行存款成本影響不大。
由於加息使商業銀行平均存款利率有所提高,但要明顯低於貸款平均利率的提高,將使銀行利差收入得到擴大。加息對宏觀經濟緊縮作用有限,並不足以降低信貸的增長,因此加息後銀行凈利息收入增長會有所提高。
㈢ 「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 央行具體是如何操作的
要繼續實施促進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加大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的作用,並綜合配套地運用各種宏觀調控手段。從目前經濟運行的發展趨勢及經濟運行的客觀需求來看,今年我國宏觀政策的取向基本上仍將以擴張的取向為主,並且擴張的力度有可能大於去年。具體分析,近年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將主要體現如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今年仍將實施以積極的財政政策為主的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
以積極的財政政策為主是我國目前擴大需求、啟動經濟增長的擴張的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特點。國際經驗表明,通過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拉動經濟增長,必須保持足夠的力度,並持續實行到需求和景氣明顯回升。如果力度不夠或者過早放棄,將會前功盡棄。因此,在新一輪經濟增長真正啟動之前,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會中斷。鑒於近年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及其發展的客觀需要,我國仍將實行擴張的財政政策,且財政政策擴張的力度有可能大於前幾年。其主要措施將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繼續執行去年調整居民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並將加大該政策的落實力度,將力促「長工資」、提高「三條線」社會保障支出水平的政策措施得到認真、徹底的執行;
2、進一步提高出口退稅率,把目前15%的平均出口退稅率提高到接近17%的水平,加大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力度;
3、將繼續發行擴大內需的專項國債,其規模有可能大於去年,投資的重點將包括基礎設施、高新技術產業的設備投資及技術改造投資、某些供不應求的服務領域的投資等。投資的方式既包括財政的直接投資,也包括對投資所需貸款的貼息投入。
4、實行鼓勵投資的財政政策,重點鼓勵民間投資的增長。
今年財政政策在鼓勵投資方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進一步減免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二是對用於擴大再生產的收入減免所得稅,包括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
5、實行鼓勵消費的財政政策,這包括兩方面的選擇,一是實行特別減稅政策,即在目前特定的的期限內,一次性減免個人所得稅的政策;二是對私人用於購房、買車的收入所得給予所得稅返還。
二、實施與積極的財政政策相配套的貨幣政策。
近年貨幣政策將體現既積極又穩健的特點,重點將加大貨幣的供應量以及促進貨幣的流動性。
從前年11月2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已經把金融機構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由8%下調到6%,並且規定這次下調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所增加的可用資金全部由商業銀行自主使用,這為商業銀行擴大貸款創造了有利條件,為金融機構平穩過渡到今年准備了充足的流動性。
具體分析判斷,近年我國貨幣政策將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在貸款方面,將擴大銀行貸款與財政支出相配合的力度,特別是要增大與所發行的專項國債相配套的銀行貸款比例;增加對中小金融機構的再貸款,發揮中小金融機構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
在金融創新方面將加大汽車消費信貸、住房消費信貸的力度,積極開展各種抵押、質押貸款業務、擴大助學貸款范圍,並簡化上述各種貸款的手續;
在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配合方面,將適當限制國有商業銀行資產總額中國債所佔的比例,堵住國有商業銀行的後路,迫使銀行主動強化信貸服務,對有效益、產品有前景的企業積極主動地發放貸款。
同時,國家也將制定相應的政策,強化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和商業銀行貸款機制,在加強貸款責任制的同時,完善和加強激勵機制,使銀行的風險約束機制與利潤激勵機制相結合,鼓勵銀行放貸,發揮信貸人員的積極性,鼓勵信貸人員深入企業和市場調查講究,積極改善金融服務,更好地滿足社會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加速貨幣在經濟運行中的流通速度。在改善銀行的經營管理方面,將引進並鼓勵銀行之間的競爭,從外部形成對銀行利潤動機的壓力,通過對商業銀行提出明確的利潤目標,促進其調整內部資產結構。
三、政府引導投資增長的政策力度將加大。
由於去年上半年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出現了停滯不前甚至負增長的情況,國民經濟增長的後勁明顯不足。而在目前經濟尚未啟動的情況下,國有經濟投資增長是帶動民間投資和居民消費增長以及促進經濟回升、調整景氣預期的主要動力。因此國家在啟動經濟的關鍵時刻,必將加大國有經濟投資的政策力度,確保今年國有經濟投資的增長幅度超過去年,為順利啟動經濟打好基礎。
從目前來看,今年擴大投資的政策措施將主要體現在增發經濟建設專項國債以增加投資、發展資本市場以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加大引進外資的政策力度以擴大外商直接投資、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以刺激民間投資增長以及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等幾個方面。
四、加大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政策力度。
去年,我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出現了自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下降,這對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低於上一年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同時也將影響到今後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進程,進而影響到我國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因此,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不僅對啟動經濟有利,對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針對去年我國利用外資下降、經濟復甦後的亞洲各國吸引外資競爭力加強的局面,今年我國政府必須在利用外資的法製法規、優惠政策等軟環境方面採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同時在一些領域進一步放寬對外商投資的限制。
目前,我國已經在金融業、保險業、投資公司、航空業、工程公司、旅遊業、中介服務業等八個領域放寬了對外商投資的限制,今年外商在這些領域的投資有望得到明顯的增加。去年底,中央和地方政府還出台了一些對外商投資的進一步優惠政策,如對已設立的鼓勵類和限制乙類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研究開發中心、先進技術型和產品出口型外商投資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時,擴大免稅進口的設備及其技術、配件、備件范圍;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進行技術改造項目的外商投資企業以及生產高新技術產品的外商投資企業,其采購的國產設備可按有關規定抵免企業所得稅;對鼓勵類、限制乙類外商投資企業在投資總額內采購國產設備,符合規定條件的,可享受全額退還國產設備增值稅的政策優惠;外國企業向中國境內轉讓技術以及外商投資企業取得的技術轉讓收入將不再徵收營業稅等。
為了配合開發西部的發展戰略,國家加大了對西部地區的外商投資的優惠程度,如放寬中西部地區吸收外商投資領域和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條件和外商持股比例限制;對已有國內投資的外商投資企業到中西部地區再投資的項目,凡外資比例達到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可享受外商投資企業待遇;對設在中西部地區的鼓勵類外商投資企業,在現行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期滿後三年內,減按百分之十五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等。
從發展趨勢上來看,今年全國及各地在具體實施及細化吸引外商投資的政策措施時,其力度將隨具體情況而有所加大。因此今年吸引外資的政策環境將進一步改善,外商直接投資下降的局面將得到扭轉。
五、對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加大,國有企業發展的環境將進一步改善。
近年,國家對國有企業改革及扶持的力度將明顯加大,其目的就是為了基本上解決或轉變國有企業長期以來經營困難的問題。應該講,去年以來國有企業在國家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治理「五小」、限產壓庫、紡織工業的壓錠等)和宏觀扶持政策措施(如近兩年發行的專項國債的使用主要是國有企業受益)的作用下,經營狀況已經有所改善,其突出的標志是經濟效益的回升,重點行業、重點地區和重點企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
國有企業的改革將重點加速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在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中普遍進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除極少數必須由國家壟斷經營的行業外,競爭性行業的大中型企業將改制為多元持股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大型企業集團將按母子公司體制規范改制。
擴大直接融資渠道是近年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手段,今年除了繼續做好國有企業債轉股工作之外,還將重點做好石油、石化、寶鋼、鋁業、電訊等企業集團的海外上市融資工作,同時在國內證券市場推動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上市,並適當提高公眾流通股的比重。上市的重點是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和企業集團,特別是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國有資產將以更大的規模和更快的速度通過證券市場重組,證券市場將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工具。
為激勵國有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今年將在國有企業中擴大對經營者的個人激勵機制,通過對經營者進行股份期權獎勵、提高年薪、增加獎金等方式,提高國有企業長期發展的積極性。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是今年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之一。今年國家將加強對生產總量的控制,淘汰落後的生產能力,重點是加強對紡織、煤炭、治金、建材、煙草、輕工、有色等行業的總量控制,關閉污染嚴重、資源浪費大的「五小企業」等,緩解結構性矛盾,減輕供大於求的壓力。
六、繼續擴大內需,加大財政投入,拉動經濟增長。
繼續實施擴大內需、鼓勵居民消費的積極政策,拉動經濟增長;今年將會有3.6億元的財政投入,幫助實體經濟增長。今年,為歐債危機後的恢復期,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期。必須很好把握。
㈣ 穩健的貨幣政策和文件的財政政策是怎樣相配和的
合理控制赤字與投資 明年繼續實施穩健財政政策
中國明年宏觀經濟政策繼續鎖定「雙穩健」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07年我國將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對此,財政部新聞發言人張通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前夕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穩健財政政策的總體思路可以用16個字概括,即「控制赤字、調整結構、推進改革、增收節支」。2005年以來,在穩健財政政策和其他宏觀調控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我國經濟運行繼續向宏觀調控預期目標發展。
張通介紹說,從理論上講,穩健財政政策是相對於擴張性或緊縮性財政政策而言的,其實質就是中性的財政政策,一般是在社會供應總量大體平衡、但結構上有矛盾的情況下實施的。
「2005年中國政府之所以實施穩健財政政策,是因為當時我國經濟發展正面臨一個不同於1998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新的政策背景。」張通說。
2003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中出現了通貨膨脹壓力加大、部分地區和行業投資增長過快、煤電油運偏緊等問題,對此,社會各界對經濟局部過熱問題表示擔心。
張通說,從2004年開始,我國政府逐步調整財政政策的作用方向和力度,在鞏固經濟發展好的勢頭的基礎上,適當調整長期建設國債規模和優化國債項目資金使用結構,向社會傳遞出政府合理控制投資的政策信號。
財政部統計顯示,2004年以來,我國國債項目資金規模不斷縮小,三年分別發行國債項目資金1100億元、800億元和600億元,同時財政預算赤字安排也不斷下調,分別為3198億元、3000億元、2950億元。2005年中央財政赤字比上年減少192.3億元,佔GDP比重為1.6%,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
張通說,近年來我國財政用於「三農」、教育、公共衛生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特別是2006年,在全國范圍內取消農業稅的基礎上,財政部門安排了142億元資金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有6億多種糧農民享受到實惠。同時,財政部門還加大扶持力度,促進農村義務教育和醫療等事業發展。2006年在西部地區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並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48.88%的縣(市、區),中央和地方財政補助標准均由10元提高到20元。
張通指出,作為穩健財政政策的一部分,財政部門還通過完善收入分配政策,逐步縮小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穩定。並通過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稅收制度,支持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張通說,在包括穩健財政政策在內的一系列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下,我國經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各項經濟運行指標波幅明顯減小,重大比例關系進一步改善。
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我國經濟增長了10.7%,城鎮新增就業932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4%。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截至今年9月底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和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8242萬人、14966萬人、11001萬人和9447萬人,比上年底均有大幅增加。目前,我國城市居民享有最低生活保障人數已經達到2227.2萬人。
「由於穩健財政政策實施時間相對較短,所取得的成績還是階段性的,相信隨著政策措施和調控手段的不斷完善,穩健財政政策的效應還將進一步顯現。
㈤ 國內現在出現了各種虛擬貨幣,這究竟是什麼東西呢
虛擬貨幣概念的理解
(一)基於實體的虛擬貨幣
自古以來,凡是用紙製作的「貨幣」都叫做紙質貨幣,當代世界各國實際上都是紙幣。在馬克思時代,紙幣只是金屬貨幣的符號,紙幣的實際含金量等於名義含金量,當名義含金量大於實際含金量時,金屬貨幣物價指數就會因紙幣過多而提高,當超過一定限度,就發生了通貨膨脹。馬克思將這些沒有黃金作為保證的超發銀行券稱作虛擬貨幣。凱恩斯時代,紙幣是GDP的符號,他定義因彌補財政赤字而導致的紙質貨幣增發為赤字貨幣,並認為紙質赤字貨幣的發行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生產的發展,而只會造成半通貨膨脹。張春嘉在《虛擬貨幣概論》中的研究也證明,既無貴金屬又無GDP保證的紙質貨幣的投放會引起物價上漲,而這種貨幣稱為虛擬貨幣。
(二)基於虛擬的虛擬貨幣
虛擬貨幣是網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一種新型貨幣,以滿足用戶的安全性與便利性需求而存在,它代表了未來貨幣存在形式的發展方向。它產生於互聯網,並在網路社會中完全或部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虛擬貨幣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貨幣,具有貨幣的基本屬性,但它是虛擬的,依賴於網路虛擬環境。虛擬貨幣與生俱來的無國界性,使其在全球范圍內比傳統貨幣更具流動性。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相對應,通過虛擬貨幣與傳統貨幣的兌換關系發生聯系,在一定條件下,特定的虛擬貨幣可以購買實物商品,傳統貨幣也能購買特定的虛擬商品。
二、虛擬貨幣的特性
1.價值性,用戶消費運營商提供的產品與服務而獲得效用價值,虛擬貨幣通過提供交換來滿足消費者的這種效用而具有價值,虛擬貨幣的數量衡量一般商品的價值量。虛擬貨幣的發行本質也是信用發行,是持有者對發行者的債權。在一定范圍內,這種債權具有的價值就是索取權。
2.虛擬環境依賴性,虛擬貨幣的存在以發行商提供的虛擬經濟環境及發行商自身持續經營為前提,否則虛擬貨幣沒有任何意義,
3.近視貨幣性,貨幣價值形式作為商品交換過程中的最高價值形式可以被認為是真正意義的上的貨幣。虛擬貨幣由於其流通范圍的有限性,尚不能充當所有商品的一般等價物;但是其在一定范圍內,具備貨幣的價值尺度、流通手段等職能。所以,可以認為虛擬貨幣近似貨幣價值形式,是貨幣的一種初級形態,具有近似貨幣性。
4.需調控性,虛擬貨幣的發行與流通雖僅限於有限范圍,但會通過貨幣乘數效應,放大貨幣供應量,影響宏觀經濟調控的難度和准確度。虛擬貨幣發行者需將其發行量與流通量等指標告報中央銀行,並隨時服從央行的統一管理
5.需規制性,貨幣由央行發行,並由央行通過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而虛擬貨幣,由金融體系之外的非金融主體發行,其發行目的是獲取商機與競爭優勢,是一種市場行為,必然會導致發行者之間的競爭。這種競爭完全會產生不正當競爭行為或通過尋租獲取競爭優勢,這就決定了需要規制主體根據法律法規對市場主體的市場行為進行管理規范。
6.虛擬性,虛擬貨幣作為一種近似貨幣,若只存在於虛擬世界中並可購買其中的虛擬財產,則表現為虛擬存在;若與主權貨幣掛鉤,可在現實世界存在並購買實體資產,則表現為主權貨幣的虛擬物。虛擬貨幣實際上是一串存在於計算機系統中的一段數據文件,僅有發行者對其系統解釋後才具有虛擬貨幣的意義,由此可見,虛擬貨幣的存在形式具有虛擬性。
7.應用有限性,一般而言,虛擬貨幣可以購買發行者提供的產品與服務,也可與發行范圍以外的發行者聯盟,按一定比率兌換從而可以購買聯盟者的產品。對聯盟以外的產品,虛擬貨幣就不具有任何價值意義;同理,當虛擬貨幣僅被授權在不同銷售周期購買不同產品時,虛擬貨幣的使用就具有時間與范圍的有限應用,而不像主權貨幣可以完全自由交換。
8.可分性,虛擬貨幣不具有實物形態,是數字化的存儲信息,異於傳統紙質貨幣需要考慮主幣與輔幣的發行量及各種幣值比例的平衡關系,它可以無限拆分。比如暗黑幣,盡管總量僅有2300個,但是每個Bitcoin可以拆分到十的八次方位。
9.與實體經濟的關聯性,盡管虛擬貨幣存在於虛擬世界之中,但新技術革命的進程,已將虛擬世界與現實緊密相連,虛擬世界已經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現實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比如大量娛樂活動應用項目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財富與現實財富,投資虛擬幣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代表著一種趨勢,而做的比較成功的就有比特幣,萊特幣以及國內新推出的帝景幣;相反,在虛擬世界中發生的洗錢、賭博、網路盜竊等會對現實經濟帶來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