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虛擬幣百科 » 路印虛擬貨幣

路印虛擬貨幣

發布時間: 2021-08-21 21:09:21

A. 中國的錢幣怎麼發展的

古代

古代鑄造方法比較粗放,殷商冶煉技術出現,鑄造了模擬貝的銅貝,其范圍尚有一定局限。春秋時期簡單的手工冶鑄作坊已發展成具有一定規模的鑄造工場。侯馬春秋鑄銅遣址出土的煉爐、坩堝以及空首布的陶范和泥內范,顯示出一座古代鑄幣工場的規模與工藝水平。泥范由泥沙加工製成,錢幣銘文反刻范內,經澆鑄取出銅幣,范即毀壞,一范只用一次。幣材多為青銅,含銅70-80%,余為錫、鉛、鋅等。晚期布幣多為各諸侯國所鑄,鑄有城邑名稱,初要在本城邑內流通,後范圍逐漸擴大。



秦半兩亦用泥范澆鑄,鑄出的錢輕重相差很大,秦半兩與布幣不同之處在於秦半兩是國家統一和度量衡統一情況下多為官爐所鑄,布幣則是各城邑自造。西漢鑄錢技術略有提高,所鑄四銖半兩始採用銅范,鑄出錢大小一致。漢代五銖錢鑄造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已十分工整。山西有多處漢代五銖錢范出土,可知漢代山西仍是鑄錢重地。山西定襄曾出土一具五銖鐵范,很少見。
北魏

北魏時,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冬十二月,尚書崔亮奏請於王屋等山采銅鑄錢,「詔從之。自後所行之錢,民多私鑄,銷就小薄、價用彌賤」。王屋就在山西垣曲縣境內。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詔漢王諒,聽於並州立五爐鑄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仍置錢監於洛、並、幽、益等州」。到唐天寶年間,「天一爐九十九:絳州三十……」,山西已是全國主要鑄錢之地。乾元二年(759)絳州諸爐「更鑄重輪乾元錢」,徑一寸二分,其文亦曰乾元重寶,「一當五十,二十二斤成貫」,「於是新錢與乾元、開元通寶錢三品並行」。其時,「每爐歲鑄三千三百緡(每千文為一緡),役丁匠三十,費銅二萬一千二百斤、邋三千七百斤、錫五百斤。每千錢費錢七百五十。天下歲鑄三十二萬七千緡」。山西所鑄錢約為全國的四分之一多一些。唐錢私鑄多,錢濫惡,「河東舊使錫錢,民頗為弊,宜於蔚州置五爐鑄錢」,「自是河東錫錢皆廢」。足見當時惡錢充斥山西。



宋鑄錢規定「凡鑄錢用銅三斤十兩、鉛一斤八、錫八兩,得錢千,重五斤」。初對「諸州輕小惡錢及鐵邋錢悉禁之」,但難以禁住。「又請因晉州積鐵鑄小錢。及奎徙河東,又鑄大鐵錢於晉、澤二州,亦以一當十,助關中軍費。……於是奎復奏晉、澤、石三州……鑄小鐵錢,獨留用河東。河東鐵錢既行,盜鑄獲利什六,錢輕貨重……」。民間私鑄鐵錢,甚至使官爐罷鑄,對這種情況,熙寧八年(1075)「詔河東鑄錢七十萬緡外,增鑄小錢三十萬緡,於是知太原韓絳請仿陝西令本重模精,以息私鑄之弊」。山西宋錢官家鑄額頗大,如張州垣曲監每年鑄26萬貫銅錢,鑄額在全國鑄錢監中居前。北宋末年,「唯河東三路聽存舊監,以鑄銅、鐵錢;產銅郡縣聽存,用改鑄小平錢」。並「俄詔並河東罷鑄夾錫錢,止用舊法鼓鑄」。南宋時山西在金統漢下設有阜通監,在代州,鑄大定通寶。宋錢鑄行數量極大,大額交易用錢已不便,往往用銀,錢只為小額買賣所用。金元

金元鑄錢基本襲用舊制,因銀、紙幣行用漸漸盛行,鑄錢自然相對減少。明鑄造錢較少,山西有爐局鼓鑄,母錢有用銅、錫製成的,鑄錢用范鑄,錢幣輕重、成色有匠頭專司其職,鑄費較高。萬曆五年(1577)山西巡撫高文《錢法十議》中,提到鑄錢費用為:工料銅價每百斤值銀七兩,工匠雜費二兩二錢,可鑄錢10000餘文。明鑄爐規模已擴大,每爐每年7832貫,較唐代每爐每年3300貫多了一倍多。洪武二十六的(1893),山西有鑄爐40座,每年鑄錢23328000文。山西明初用鈔少用錢多,後錢鈔兼用,以紙幣為主,錢為輔;紙幣膨脹跌價後,一切以銀、錢支付。

清代

清代制錢在山西的鑄造可上溯到順治年間,當時戶部設寶泉局,工部設寶源局,鑄順治通寶錢,並「頒行各省,開爐鼓鑄」,錢文為漢、滿兩種,正面鑄「順治通寶」四個漢字,北面鑄「寶泉」兩個滿文。「直省則以局名……山西曰原」。「雍正七年更定各省錢文……山西曰『寶晉』」,此後,山西鑄錢局名「寶晉局」。寶晉局原設六爐,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後「只開四爐」。道光四年(1824)後因銀貴錢賤,全國鑄爐漸減至道光九年,山西鑄錢爐「一並停止」,後道光二十三年又「遵戶部咨,先以四爐開鑄」。咸豐初年,全國各鑄錢局開鑄當十到當千大錢。寶晉局在咸豐四年(1854)亦開鑄當十大錢,因「成本過重」,「每年共虧折錢五萬九百餘串,合銀二萬余兩」。只得暫行停鑄,並「移爐就鐵,……在平定州設局安爐,鑄鐵錢解京」。「原由戶部派員督辦,在准部改為晉省接辦」。鐵錢鑄出「無法暢使,難以流通」。後鑄爐時有停開,光緒十三年(1887)山西「寶晉避遵旨派員赴天津買銅(進口銅)開爐鼓鑄」,「光緒二十五年十一月先開一爐」,「光緒二十六年添一爐鼓鑄制錢」。以後,制錢漸被銅元所代,各省競相改鑄銅元,制錢鑄爐即告終結。清白銀地位更加重要,山西多有銀元寶鑄造,上嵌有縣名,由當地銀爐鑄造,尤其是五十兩一錠的大寶,山西所鑄數量之多居全國之首。

清末民初銀元漸多,廣為流通,銀兩雖依然在山西部分地區使用,但已不如以前,制錢仍有少量行用,據載民國6年(1917)流行在山西境內的制錢經約有3億枚左右。

山西銅元鑄於民國5年(1916),當時閻錫山為適應市場流通需要和從中取利,在陸軍修械所內設銅元局,用制錢改鑄銅元,當十銅元(即一枚銅元相當制錢十文)共造451608172枚,當二十銅元共造23257023枚。銀元鑄造目前發現山西僅有二角銀輔幣一種,因製作粗劣,當為私鑄。

紙幣印行可上溯至宋,據記載,潞州設交子務專管山西交子一應事務。

金是先印行紙幣,紙幣交樂印行權交由各路單管,交鈔上印有準流通區域,並規定兌換之州、府,如陝西東路交鈔可在河中府(今永濟)、潞州(今長治)兌換;平陽、太原府路印行交鈔可在平了、太原路官倒換錢券。元代紙幣印行也襲舊制,但其借貸、勞務、物價、交易都用銀,並以銀作紙幣發行手段,低幣印製用木版或銅版,加蓋印鑒。元各種鈔發行額較大,並已不限流通年月。官票寶鈔「先於京師行用,後流通漸廣……頒布各省,一律遵辦」同時對民間的銀錢私票行用仍聽其便。

清官票寶鈔行用於山西,已是咸豐十一年(1816),其行用也不是當做完全法償幣,商民繳納厘稅、官兵俸餉都是只能搭用幾成,一般是三成左右。晚清山西交納田糧賦稅,分為銀四成、制錢三成、米豆三成,內中三成制錢即准搭用鈔票,就是這樣,鈔票的行用依然令「商民恐慌,市肆混亂」。及至咸豐末年,對官票寶鈔不得不加以清理。到同治年間,除捐稅、納官、贖當偶有搭配使用外,基本上已停用。值得一提的是大清寶鈔負責制多用山西白色雙抄毛頭紙。金、元、明、清山西紙幣發行機關多為政府或稍後的官錢局、官辦銀行等(如大清銀行)。民國初年統計山西官銀號官錢局發行紙幣2077236元。稍後,山西紙幣更加復雜,種類繁多,幣值各異。直至民國8年(1919)山西省政府統一幣制後,才禁止各種雜鈔的發行,由山西省銀行及鐵路墾業、鹽業銀號發行的晉鈔取代。山西四銀行號發行的鈔票壟斷山西貨幣市場達20年之久。
人民幣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同時發行人民幣,這是我國建國以來首次發行人民幣。人民幣的發行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至目前為止,已先後發行了五套人民幣。文中所提人民幣昨天、今天、明天的界定劃分是:昨天是指第一至第四套人民幣,今天指第五套人民幣,明天指今後發行的人民幣。筆者希望通過對各套人民幣的發行背景、發行券別、版別及特點等方面的分析,與大家共同回顧人民幣的過去,展望人民幣美好的明天。

人民幣的昨天

第一套人民幣的發行

1、發行背景

第一套人民幣是在統一各解放區貨幣的基礎上發行的。1948年,人民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解放了祖國大片土地,華北、西北、東北各解放區已連成一片,發展生產、商品貿易等都要用錢、花錢、收付貨幣,但由於當時各解放區發行的貨幣不統一,貨幣比價不固定,貨幣間相互兌換十分繁難,迫切需要發行一種獨立、統一、穩定的貨幣。

2、發行券別與版別

第一套人民幣發行時間從1948年12月1日至1953年12月止,期間共發行12種券別,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和50000元券。有62種版別,其中,1元券2種;5元券4種;10元券4種;20元券7種;50元券7種;100元券10種;200元券5種;500元券6種;1000元券6種;5000元券5種;10000元券4種;50000元券2種。

3、特點

第一套人民幣帶有明顯的戰爭時代色彩。一是印製質量粗糙,印製技術、工藝不統一,紙張易磨損;二是票面設計圖案比較單調,色彩變化少;三是票券的面額、版制種類繁多;四是面額大(最大的50000元),單位價值低,在流通中計算時以萬元為單位,不利於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給人們帶來不便;五是票券防偽功能差。

第二套人民幣的發行

1、發行背景

第二套人民幣是在第一套人民幣統一全國貨幣的基礎上於1955年3月開始發行的。50年代初,醫治了戰爭創傷,制止了通貨膨脹,國民經濟逐漸恢復,工農業生產發展,商品經濟日益活躍,財政收支基本平衡,市場物價趨於穩定,貨幣制度也相應鞏固和健全,一個獨立、統一的貨幣制度已建立起來。但是,由於解放前連續多年的通脹遺留的影響沒有完全消除,加上第一套人民幣面額大、種類多、質量差、破損嚴重等弊病,國家決定發行第二套人民幣,同時收回第一套人民幣。

2、發行券別與版別

第二套人民幣發行從1955年3月至1962年4月,共發行了11種券別,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券。共16種版別,其中:1分、2分、5分2種(紙、硬幣各一種);1角、2角、5角各1種;1元、2元券各2種;3元券1種;5元券2種;10元券1種。

3、特點

一是消除了戰時痕跡和通貨膨脹的影響。版別少,面額小,單位價值大,方便流通;二是版面圖案體現了各民族大團結,共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風貌,具有好看、好認、好算、好使用「四好」特點;三是精心製作,印製技術和紙張質量都比第一套人民幣好,防偽性能增強;四是鈔券的印製,由部分依靠外援過渡到本國獨立印製,1961年我國自製的水印紙研製成功,即用在第二套人民幣鈔券上。

第三套人民幣的發行

1、發行背景

第三套人民幣是1962年4月15日開始發行的,60年代初,我國經歷了連續三年的經濟困難,國民經濟開始好轉,工農業生產逐步恢復,國家財政金融狀況逐漸好轉,為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促進生產建設和商品流通的進一步發展,方便各單位和人民群眾的貨幣使用,國務院決定發行第三套人民幣。第三套人民幣的發行使我國貨幣制度進一步完善。

2、發行券別與版別

第三套人民幣在第二套人民幣的基礎上,經過了18年的逐步調整和更換,共陸續發行7種券別,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券。13種版別,其中:1角4種(紙3種、硬1種),2角、5角、1元各2種(紙、硬各1種),2元、5元券各1種。至此,我國第三套人民幣各券別、版別發行齊全。

3、特點

一是體現了當時的建設方針和我國特有的民族風格;二是採用了手雕與機雕相結合等多種先進技術,印製精細,對各券別近似圖案顏色進行調整,使不同面額鈔券有所區別,既方便使用又美觀大方;三是體現了我國全部自行印製鈔券的能力,實現了從設計、製版到紙張、原材料、印製設備全部國產化,同時,由於油墨、紙張、製版、印刷等技術的提高,進一步增強了防偽性能;四是各種券別結構,經過調整,進一步趨於合理,加之紙幣、硬幣品種豐富,更加方便人民群眾和市場貨幣流通的需要。
第四套人民幣的發行

1、發行背景

第四套人民幣是在國民經濟迅猛發展,商品零售額大幅增長,貨幣需要量大量增加的情況下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的發行使我國貨幣制度更進一步得以完善。

2、發行券別與版別

第四套人民幣採取「一次公布,分次發行」的辦法,從1987年4月至1992年8月發行完畢。共發行9種券別,有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6種主幣和1角、5角3種輔幣。版別有80版和90版兩種,在80年代陸續發行的各種券別人民幣,均為1980年版,此外,50元、100元、1元、2元券開始發行1990年版。

3、特點

一是體現了政治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結合;二是突出了防偽性能,反映了我國印鈔技術水平的提高。

人民幣的今天

第五套人民幣的發行

1、發行背景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中國家需要,進一步提高人民幣的設計、印刷和防偽技術。第五套人民幣的發行標志著我國貨幣制度更加完善。

2、發行券別與版別

第五套人民幣共有8種券別,至目前為止,共發行20元、100元50元、10元四種紙幣和1元、1角兩種硬幣。

3、特點

首先,其特點體現在:一是設計先進。第五套人民幣將國際先進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方法與我國傳統手工繪制有機結合,既保留了中國傳統鈔票的設計特點,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既突出「三大」,即大人像、大水印、大面額數字,既便於群眾識別,又增強防偽功能;二是取消了傳統設計中以花邊、花球為框的設計形式,整個票面呈開放式結構,增加了防偽設計空間;三是增加了機讀技術,便於現代化機具清分處理;四是背面主景設計採取組合風景方式、焦點透視和散點透視相結合的技藝,體現了中國文化特色,圖紋花邊設計既保持了貨幣的傳統風格和特點,又具有防偽功能;五是票面簡潔、線紋清晰,色彩亮麗。

其次,第五套人民幣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防偽功能增加,防偽技術先進。第五套人民幣防偽種類比第四套人民幣多,如100元券僅公眾能掌握的防偽措施就有10種,20元券有8種,且公眾掌握的防偽特徵設在鈔票主要圖案的明顯處,只要通過直觀的眼看、手摸就能識別,便於群眾反假、防假。

再次,隨著經濟發展,市場貨幣需求量增大,大面額支付多,原有的貨幣結構已不適應貨幣流通的需要,如1元、2元券原作為主幣起大額支付作用,而現在只能起找零作用,同時還必須增加印刷、調運、發行費用,因此,第五套人民幣在保留第四套人民幣的大部分面額外,取消2元券、2角券,增加20元券,適應了現階段經濟發展的需要。

3、特點

第五套人民幣具有券種少,單位價值大,方便流通的特點。

人民幣的明天

人民幣的明天將是怎樣,筆者試從人民幣的設計特徵、設計特點、防偽特徵、券別與版別、發行流通時間等方面談點個人意見。

一、設計特徵:第五套100元券主景採用人民幣大會堂,讓人們有一定的親切感,便於辨認,其他圖案搭配非常合理,有一定的觀賞性,今後發行的人民幣也可採用此特徵,並建議人物頭像可以換近代領袖或者著名的建築風景作主景,因為毛澤東去世已30年,意味著30-40歲年齡的人對毛澤東的人像已不是十分熟悉,這是換主景的原由。

二、設計特點。今後的人民幣仍採用國際的先進技術和我國傳統手工繪制相結合,既體現國際的先進性,又體現中國傳統的民族特點。

三、防偽特徵。第五套人民幣的防偽技術非常先進,防造者很難模擬,群眾比較容易鑒別,應該說是歷套貨幣中防偽技術最好的一套。今後的人民幣會有更先進的防偽技術,但值得一提的是,對公眾能掌握的防偽特徵,還應選一、兩處大的、更為明顯的特徵,讓群眾一看就能識別,一般情況下不需利用機器和專業人員鑒別。

四、人民幣券別與版別。人民幣的券別是隨著經濟發展、市場貨幣需要量決定的,如第五套人民幣50、100元券的發行適應了現階段經濟發展和貨幣流通的需要。筆者認為,我國經濟發展較快,市場商品交換對貨幣需求結構不斷發生變化,應該不斷調整貨幣結構,如目前分幣不再起支付作用,輔幣應該到角即可,同時也減少不必要的印刷、發行、調撥等費用。而對因一些特殊需要,如銀行支付利息需要,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解決。筆者建議,今後人民幣的其他券別在保留現有第五套人民幣券別的基礎上,根據貨幣需要量的增加,適時往大面額結構調整,如相應增加200元、500元券別。關於人民幣版別,按照慣例可以一種券別多種版別,如第五套人民幣100元券偏紅,流通過程中容易變舊,流通次數少,可以改版為深色。

五、縮短人民幣的發行和流通時間。人民幣的發行和流通時間長短,與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密切相關,鈔票稱為國家的「名片」,意味著代表著國家的形象。同時,鈔票發行、流通時間長,容易破損,不利於防偽,如第一套發行6年,流通8年,第二套發行7年,流通7年,第三套發行18年,流通25年,第四套發行5年,流通12年,這些鈔票更新換代的時間長,帶來了許多弊病,因此,今後人民幣的發行和流通時間應相應縮短,更新快,既有利於提高人民幣的整潔度,又有利於反假防假。

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明天的人民幣票面特徵更亮麗,設計特點更突出,防偽技術更先進,將以更嶄新的面貌展示在人們面前。

B. 錢幣的發展史

錢幣的歷史

中國古代錢幣萌芽於夏代,起源於殷商,發展於東周,統一於贏秦,歷經了四千多年的漫長歷史,創造了七十多項世界之最。不僅如此,中國錢幣系統之完整,門類之豐富,脈絡之清閑,內涵之博大,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世界上最早的低幣「交子」出現在宋代,但是「交子」的實物和鈔版均已遺失。目前國內現已發現年代最早的「金代銅鈔版」已為金泉錢幣博物館收藏。

最早的錢幣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開始出現了形態各異的古錢,其形狀大多模仿當時的生產工具或生活用具。

中國錢幣學會會員 西安金泉錢幣博物館 戎畋松:像楚國,它是從貝幣發展成文字貝,這種文字貝被俗稱為鬼臉錢,蟻鼻錢。中原地區,農業區它從勞動工具農具鏟演變出來這個布幣,沿海跟北部地區,漁獵地區又根據它的漁獵工具--刀削,演變出來刀幣。

這品錢叫武陽三孔布,為什麼叫三孔布呢,因為它上面有三個小孔。你看到沒有,這上面有三個小孔,這個地名呢是叫武陽,背後叫一兩,三孔布它有兩種等級,一個是十二銖的,一個是一兩的。

春秋戰國時期

秦始皇兼並六國後,為鞏固封建統治和發展封建經濟,統一了錢幣政策,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外圓內方的半兩錢,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幣制改革。這種銅幣它避免了以往錢文復雜難辨,大小各異,輕重不一,幣值不明等弊病,制定了適應需要的重量和形制。半兩錢作為我國錢幣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標志著這種外圓內方的錢幣在形制上從此固定下來,並為歷代沿襲,直至清末。
開元通寶錢幣的問世標志著中國錢幣自秦始皇統一貨幣後的第二次錢幣革命,它持續流行了一千三百年。

秦始皇兼並六國

漢代商業活動繁榮,錢幣制度也有了重大改革。漢武帝元狩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18年開始鑄造五銖錢,該錢輕重適宜,其大小,形制一直到隋代還繼續沿用。
中國錢幣學會會員 西安金泉錢幣博物館 戎畋松:從唐高祖武德四年開始,這個公元六百二十一年,開始鑄開元通寶錢,就是廢掉了銖兩制。那麼開元通寶的歷史意義是很大的,它一是廢了銖兩制貨幣體系,開始出現寶文錢,寶文錢的出現是有一種信用貨幣的概念。

漢代——隋代

到了宋代,銅,鐵錢並用,鑄錢數量相當可觀,十幾位皇帝共有四五十種年號錢。南宋淳熙七年鑄行的淳熙通寶,錢背上有「柒」字紀年,至淳熙九年後改成小寫,這就是所謂的紀年錢。這種錢幣紀年制度一直沿用到宋末,是宋錢的一大特徵,比歐洲錢幣紀年要早三百多年。

在我國元朝和明朝時期主要推行紙幣,銅錢鑄造較少。

宋 -- 元 -- 明

明中葉以後,白銀成了主要貨幣,銅錢僅用於小額支付,但它仍然是政府發行的重點。清光緒年間,兩廣總督張之洞吸收了西方鑄幣的先進技術,向英國購置了造幣機器,在廣州籌建造幣廠,率先開創機器制幣,實施了中國錢幣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先進的制幣技術,在光緒後期取得了成功。從此,機制幣全面進入我國的貨幣領域。

我國各個時期的古錢幣經歷了風風雨雨四千年歷史的考驗,源遠流長,琳琅滿目,其形狀各異,品種眾多,創造了七十多項世界之最,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錢幣可以說是一個國家歷史發展的縮影。中國古錢幣在它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已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東方錢幣文化體系,因此它的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發現,古錢幣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收藏。
錢幣既是商品交換的手段,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它是特殊的商品又是精美的藝術品,也是各國各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狀況的反映。以中國錢幣為例,由幾千年前貝幣,布幣發展到今天的印刷精美,仿偽技術先進的紙幣,再到「一卡走天下」的電子貨幣……貨幣的變化濃縮了幾千年的歷史進程。

C. 請問國內有沒有人在做MGK一個虛擬數字貨幣去中心化交易平台。詳細了解一下呢

有朋友好像說起過,不過我感覺不太靠譜,總體上現在網路咋騙很多都用虛擬貨幣作為依託,這樣可以規避資金結算的風險嗎,用波特幣交易,無法追蹤,容易套現。

D. 目前比較火熱的區塊鏈交易所有哪些

目前中心化的交易所比較火熱的有幣安、GATE、火幣,GATE出入金比較方便。但去中心化交易是未來的一個趨勢,現在在去中心化交易這一塊國內做得比較好的是路印協議。

E. 當前數字貨幣錢包排行榜是怎樣的

錢包排行榜好像沒有這一類型的榜單,但是你要是問數字貨幣錢包哪一款可以用來存貨幣,然後又可以在錢包裡面直接掛單交易的話,那麼路印協議開發出來的錢包倒是非常不錯。

F. 虛擬貨幣交易哪個好些求推薦

中心化交易平台的話,幣安或者GATE都是可以的。去中心化交易的話,路印協議目前的體驗度還是非常不錯的,你可以親自嘗試一下。

G. 比特幣交易所總是被黑客攻擊,怎麼辦

目前,絕大部分數字貨幣的交易是在交易所進行的。眾多的交易所中,比較知名有Bitfinex,Binance,OKEx等。

然而,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作為去中心化資產,卻要在中心化的交易所中進行買賣,這本身似乎暗藏著矛盾和危險。

1.交易所的問題和挑戰

2014年2月,當時世界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 Mt.Gox 被盜85萬個比特幣,比特幣價格當日遭遇「斷崖式」暴跌。後來,Mt.Gox被曝出其實是監守自盜,真正被外盜的比特幣只有7000個。

2016年8月,最大的美元比特幣交易平台 Bitfinex 出現安全漏洞,導致12萬比特幣被盜,當時價值6500萬美元,如果換算成2017年12月的價格,價值近20億美元。

2017年12月19日,韓國YouBit交易所被黑客攻擊,損失4000個比特幣,交易所宣布破產。

2017年12月21日,網傳烏克蘭Liqui交易所被盜6萬個比特幣,比特幣單價瞬間暴跌2000美元。

2018年,這樣的戲碼只會繼續上演。

除了黑客的威脅,傳統交易所也有著與生俱來的一些缺點,比如缺乏監管和低效性。交易所對投資者安全的保障只能依靠自身信用,跑路的成本非常低。股票交易所有著國家層面的監管,但是,數字貨幣交易所的頭頂卻沒有這樣的達摩克里斯之劍。而且,在交易所中,同一訂單只能提交給一家交易所,用戶下單後,用於交易的資金會被凍結,只能等待交易完成或取消。這些無疑是低效的。

易被攻擊、缺乏監管、低效,總而言之,交易所的問題,都是中心化的問題。

2.交易所的去中心化

(1)交易所本身的進步

安全手段的升級多種多樣,目前來看,最好用的還是冷錢包,也就是把數字貨幣保存在離線U盤里。2017年底,Youbit交易所被攻擊時,及時地把75%的資產提取到冷錢包中,才避免了更大的損失。但是,要考離線的手段來保護聯網的資產,似乎也是一種無奈的方法。當然,應該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這里就不贅述了。

(2)跨賬本交易

這方面的代表是Ripple網路,運營公司為Ripple Labs,算是一種半中心化的體系。Ripple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清算協議,為了解決銀行間清算的高費用和高延遲,它基礎貨幣是瑞波幣(XRP)。Ripple網路可以將各種資產,比如美元、人民幣、日元、比特幣等統統連接到自己的網路。在這個體系中,美元或者比特幣可以兌換成瑞波幣,之後瑞波幣在網路中自由流通,如同在各種資產間搭建了流通的高速公路。因為收到了各大銀行機構的支持,瑞波幣在2017年實現了近300倍的增長。

(3)去中心化交易所

有一些團隊嘗試使用區塊鏈技術,去搭建去中心化交易所。這種去中心化交易所,某種程度上是跨賬本交易的延伸。

早起項目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比特股(BitShares)。它是建了一個區塊鏈開發平台,伺服器分散在世界各地,即使其中一些被攻擊也不會導致系統垮掉。任何人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上自由地進行轉賬、借貸等,也可以基於這個平台快速搭建出去中心化的交易所。為了確保價值穩定,比特股還要求提供3倍的數字資產作為抵押物。目前來看,比特股運行的還可以。

後來,隨著以太坊和智能合約的發展,0x 協議應運而生(代幣簡稱ZRX)。這是一個在以太坊區塊鏈運行的開放協議,是以太坊生態中的去中心交易所。0x協議吸引了很多投資者,目前已經完成融資,開始搭建開源軟體工具和基礎設施。當然,這方便0x也有很多競爭者,Ether Delta、iDex、Oasis Dex等都在試圖提供類似的功能。而且,0x是基於以太坊的智能合約系統,只支持ERC20代幣。如果其他智能合約公鏈開始崛起,0x需求將會降低。

此外,還有一些正在入場的團隊,比如國內的路印協議,英文是Loopring(LRC)。他們採用了類似0x 協議的設計,而且還引入了類似閃電網路的快速支付功能。它的特點在於試圖撮合多家交易所,用戶的訂單可被廣播給多家交易所,由不同交易所共同完成。而且,用戶下單後依然可以動用賬戶資金,用戶將資金部分或全部轉移的行為等同於部分或全部撤單。某種程度上提升了交易的廣度和及時性。但這一體系似乎對現有交易所的「權力」造成了損害,能否說服大家一起玩,將是一個難題。

3.小結

目前來看,去中心交易所的構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3-5年內,傳統交易所仍將是數字貨幣的主戰場。

但是,在未來,讓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擺脫著中心化的桎梏,還是值得期待的。

熱點內容
最近很火的區塊鏈項目 發布:2025-07-27 22:48:35 瀏覽:317
數字貨幣國際規則制定弱勢 發布:2025-07-27 22:31:04 瀏覽:724
幣圈cnns風波 發布:2025-07-27 22:26:29 瀏覽:987
區塊鏈小閱讀高考題 發布:2025-07-27 22:24:47 瀏覽:904
二手比特幣礦機多少錢 發布:2025-07-27 22:23:34 瀏覽:868
波寶錢包usdt怎麼轉到交易所 發布:2025-07-27 22:20:03 瀏覽:343
盤圈幣圈與礦圈的區別 發布:2025-07-27 22:15:42 瀏覽:95
礦機和購買算力比較 發布:2025-07-27 22:12:50 瀏覽:502
區塊鏈得數據是以形式存儲 發布:2025-07-27 21:23:34 瀏覽:486
數字貨幣爆倉簡訊 發布:2025-07-27 21:23:32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