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6月8日刊登虛擬貨幣
⑴ 「虛擬貨幣」有何危險
據介紹,從「原始股、愛心慈善、消費返利、虛擬貨幣」,到「區塊鏈、眾籌」等大熱概念,常常被傳銷組織用來作為噱頭。2017年,在湖南省株洲市公安局偵破的「維卡幣」跨境網路傳銷案中,「維卡幣」玩的就是「虛擬貨幣」概念。
2017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委聯合發布公告強調,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各銀行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代幣發行融資交易相關的業務。中國人民銀行在有關風險提示中指出,尚未發行法定「數字貨幣」,也未授權任何機構和企業發行法定「數字貨幣」。市場上所謂的「數字貨幣」全是非法定「數字貨幣」,某些機構和企業推出的所謂「數字貨幣」或是推廣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行為,均涉嫌詐騙或傳銷。來源:法制日報
⑵ 我發現一個問題,在網路上越來越多的虛擬貨幣的發行,而虛擬貨幣是可以無限發行的,在中國人民幣的通脹和
不是吧,游戲軟體的「貨幣」都用在游戲里了,不會流入現實。它的屬性應該是「物品」而不是貨幣。「沖錢去玩游戲」,就像"買了兩個蘋果去吃"一樣。是用人民幣買了虛擬物品或服務,而不是拿人民幣換了美元之類的貨幣。所以你用「匯率」一個詞也不準確。不是一個概念,所以游戲或軟體開發商不改「匯率」的話,在官方充值的情況下,永遠都不會貶值。玩家私下交易就不同了,比如你在qq花十塊可以充10個Q幣,賣給別人就可以賣7塊5塊都隨你。但是,這個Q幣最終你都還是用在騰訊提供的虛擬物品或者服務上了,你收藏Q幣也不會有任何價值。所以等同起來就是你直接花錢用在了購買騰訊的虛擬物品或者服務上。所以虛擬貨品應該等同於「貨物」,而不是通常講的「貨幣」,所以不管騰訊發行多少Q幣(事實上,只要有人買,它可以無限發行),都只是在提供「貨物」,而不是「發行貨幣」。當然了,有一種虛擬貨幣不一樣,它不是某個游戲或者軟體開發商直接提供的,那個叫做「比特幣(BitCoin)」。這個虛擬貨幣是有實際價值的,有興趣你可以看看,也就能看出其中的區別了。
⑶ 虛擬幣的產生背景
網幣產生的主要背景是國內小額電子支付的困難。網游運營商採用了這種渠道成本並不低廉的代金券來收取費用。本來只允許人民幣兌換網幣,而不許反向兌換。然而隨著網游產業的發展,民間自發出現了各種網幣之間的兌換,甚至可用網幣購買通常只有人民幣才能買到的實物產品或服務,形成了類似貨幣的購買力,虛擬貨幣與真實貨幣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
實際上,在金融環境發達的國家,早就出現了虛擬貨幣,其目的就是贏利。如最早由Beenz推出的虛擬貨幣「網豆」。Beenz同萬事達卡達成協議,消費者不僅可將在網上積攢的網豆存進智能卡,還可以在傳統的商店裡使用。這種經營模式是將虛擬的網豆以每個1美分賣給一些網站,網站再通過各種方式發給網友或讓網友贏得。這些虛擬貨幣可以作為現金在網路商店消費。最後Beenz會以每個0.5美分的價格從網站運營商處購回而獲取利潤。在2000年,約有7.5億Beenz網豆,相當於六七千萬元人民幣在流通。也正是那時出現了中國的網幣,ChinaBonus以積分的形式,給消費者提供虛擬貨幣。積分累計到一定數額後,可用來兌換電話卡、上網卡、T恤等獎品。
網路游戲中虛擬物品如虛擬金幣、虛擬裝備、虛擬動植物和虛擬人對玩家產生的巨大吸引力,推動了為獲得這些虛擬物品而產生的消費,但因國內電子支付手段的落後和安全性顧慮,玩家多採用預付現金購買營運商發行的虛擬貨幣,再用這些代金券在線購買游戲中的虛擬物品的方式消費。只要游戲的內容足夠吸引人,玩家會通過各種渠道購買該游戲運營商發行的虛擬貨幣。網游業的發達帶動了虛擬貨幣種類和發行量的激增。
為了聚集人氣,擴大游戲用戶數,提高玩家興趣和忠實度,所有游戲運營商都提供了相當數量的免費虛擬貨幣,而且玩家通過游戲過程還能贏得虛擬貨幣,因此,網游運營商實際上具備虛擬貨幣的無限發行權。假如虛擬貨幣只用來購買虛擬物品,由於虛擬物品供應量是人為設定,而且製造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即使發生不同種類虛擬貨幣之間的交易,也不會對現實經濟有何影響。但是,若能用虛擬貨幣購買現實商品和服務,則過量發行肯定會引起通貨膨脹。而此時,虛擬貨幣是否轉換為真實貨幣並不重要。
國內不少網路企業都突破了虛、實經濟間的界限,如網易POPO按用戶在線時長給予泡幣獎勵,這種虛擬貨幣可以支付手機簡訊。以一條簡訊價值1000泡幣等於人民幣0.4元的支付能力,可以算出在這項應用中的兌換率;此外還能在網易商城用做購買實物商品的代金券。盛大點幣的持有者可購買網路的付費下載服務。Q幣除了可以購買本公司的付費服務以外,也可用來購買其他游戲的點卡、虛擬物品,甚至是一些影片、軟體的下載服務等。
貨幣的出現,是為了方便交換不同的資源而抽象出來的數量單位。如果有足夠多的人認可某種虛擬貨幣的價值,則它完全可能成為物質交換的替代單位。如QQ的普及,使Q幣逐漸成為一種可流通的等價交換單位。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1776年引用了以物易物來說明貨幣的起源:「戴奧米底的鎧甲只值9頭牛,而格勞克斯的鎧甲卻值100頭牛。在阿比西尼亞,鹽是商業和交易的普遍媒介;在印度海岸用一種貝殼,紐芬蘭用干鱈魚……」200多年後,不少人在用各種游戲幣換取現實生活所需,網路世界又重新開始演繹貨幣的起源。
⑷ 最大的虛擬幣交易平台有哪些
中國十大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分別是中國比特幣、OKcoin幣行、火幣網、聚幣網、雲幣網、中國比特幣 BTCC、幣安網、比特時代及微比特(ViaBTC)。
⑸ 五軍集團克拉幣騙局揭秘
是個騙局,希望大家不要上當了,不要別他們宣傳的利益誘騙。我是一個朋友介紹的,年前給他7000幫我投資的,說是200天3.8倍收益,8月份到期,結果說是政策變化,不讓提現。問多了就告訴你急什麼,他.(我的介紹人)有幾十萬都不急,我這點算個屁。開始以為是朋友間開玩笑,沒在意。後來需要錢跟他說幫我提,就感覺不對勁了,各種借口推脫,就是不讓你提錢。他們還有克拉卡,根本就是假的,當時我問他我需要辦卡嗎?他就說不要,以後到期了用他的卡提現。到時候了他就一直說我沒有克拉卡提現不了,不提答應我用他克拉卡的事了。他們還有群,都是洗腦的,組織方式就是傳銷那種,介紹一個人進來有收益。在群里如果你問的太清楚他解釋不了了,就會說機會都是越早抓住才有用,等項目成熟了就沒有這么好的收益了。親身經歷,其他朋友謹慎。另外,他們團伙還做萬色水母,維邁生活館等項目,一樣跟傳銷性質差不多。還希望有同樣受騙的朋友們能一起收集他們的犯罪證據(窩點地址,開會地址,辦公地址)信息,提供給公安機關切實的犯罪事實證據,早點把他們繩之以法,減少其他人受害。
⑹ 人民日報刊登虛擬貨幣獲國家批准交易是真的嗎
中國監管部門已經叫停了虛擬貨幣的發行和交易,中國政策不允許任何虛擬幣發行。
向左轉|向右轉
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准確認識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的本質屬性;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
加強代幣融資交易平台的管理;
各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代幣發行融資交易相關的業務;
社會公眾應當高度警惕代幣發行融資與交易的風險隱患;
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自律作用。
⑺ 網路上什麼虛擬幣可以兌換成人民幣
網路上Q幣可以兌換成人民幣。
虛擬的貨幣本指非真實的貨幣,用於游戲中。當然,游戲里的錢可真可假。
虛擬貨幣通常用於購買貨幣發行者(也即服務提供商)提供的產品及服務,這些產品和服務都是真實的。
文化部發文《關於進一步加強網吧及網路游戲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
要嚴格限制網路游戲經營單位發行虛擬貨幣的總量以及單個網路游戲消費者的購買額;嚴格區分虛擬交易和電子商務的實物交易,網路游戲經營單位發行的虛擬貨幣不能用於購買實物產品,只能用於購買自身提供的網路游戲等虛擬產品和服務;消費者如需將虛擬貨幣贖回為法定貨幣,其金額不得超過原購買金額;嚴禁倒賣虛擬貨幣。違反以上規定的,由中國人民銀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32條、第46條的規定予以處罰。從而看來承認了虛擬交易的合法性,不能進行虛擬貨幣賭博交易,裝備是自己打出來,應該算是勞動所得吧。
⑻ 火幣網比特幣:人民日報談數字貨幣還有多遠
那不是火幣的原創,是他們自己轉發的,原文如下:
隨著支付方式的升級,我們現在出門不帶現金也可以吃飯、打車、逛超市,流通中所需要的現金量越來越小,能不能以一種虛擬的數字貨幣來代替紙幣呢?這並非突發奇想,央行日前表示,對數字貨幣的研究已有階段性成果,爭取早日發行數字貨幣。如果數字貨幣成功發行,除了百姓生活支付更便利,對國家來說更有著提高經濟交易活動透明度等多重利好。那麼,數字貨幣離我們還有多遠?
數字貨幣在研製中
不久前,央行透露,已於2014年成立專門的研究團隊,對數字貨幣發行和業務運行框架、數字貨幣的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等進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取得階段性成果,並爭取早日發行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是什麼?可能很多人對此還較為陌生,數字貨幣目前尚無官方定義。業內認為,央行所指的數字貨幣應該是人民幣的電子化,當前人們日常所用的銀行轉賬、余額寶等第三方支付行為均與數字貨幣有關。而廣義的數字貨幣又包括非官方發行的虛擬貨幣,例如此前走火的比特幣。
這里還要提到一個新名詞,叫「區塊鏈技術」,它是互聯網的一項新技術。數字貨幣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其特點是「去中心」化,即拿掉一個機構對貨幣的集中控制發行權。財經金融評論家余豐慧表示,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在虛擬經濟體系中的信任問題。以比特幣為例,它不是依靠特定的貨幣機構發行,而是由網路節點的交易量計算生成,且在投入流通後都是單一、留痕、可追蹤的。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所有的資金都非常透明。
而人們更熟悉的數字貨幣的一種形式,應該是已滲入到各個消費場景的電子支付中的電子化人民幣。電子支付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和顛覆無需贅述,刷卡支付、掃碼支付等已經極大地縮小了紙幣使用的空間,可見技術的進步已經有逐漸倒逼紙幣退場的趨勢。
金融體系的新寵
各國對數字貨幣的態度都在發生變化。有消息稱,挪威最大的銀行DNB,日前呼籲政府應該徹底停止使用現鈔。事實上,在挪威已經有數家銀行關閉了部分支行的現金業務,DNB只有三家分行還有櫃台現金業務,其他挪威銀行也正在逐步停止現金交易。有數據統計,目前每天只有6%的挪威人還在使用現金,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
不僅是挪威,全球幾乎都在向數字貨幣時代邁進。據黃金錢包首席研究員肖磊表示,由於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不斷沖擊世界金融體系,包括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高盛、摩登在內的很多機構開始對此投入研究。研究發現,數字貨幣運用的區塊鏈技術可以給很多機構帶來便利、降低成本,且有可以應用於實體經濟的案例。這給了更多國家和機構動力去投資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
在國內,也有機構對此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並投入研究。據了解,阿里金融宣布可能會提供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雲服務平台。
數字貨幣受到追捧和寵愛,也由於當前全球市場中沒有真正的「世界貨幣」。據了解,雖然當前美元是國際使用最廣泛的貨幣,但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欣然接受美元作為世界貨幣。肖磊表示,世界貨幣應該是像黃金一樣,具有「去國別化」的特點。數字貨幣甚至可以視同於金本位時代的黃金,未來有望成為互聯網時代的「一般等價物」。
應用空間廣闊
不難看出,數字貨幣被寄予了厚望。業內人士表示,數字貨幣一旦問世,將會被應用到多個領域。
從國家角度來看,數字貨幣的「留痕」和「可追蹤性」能夠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度和透明度。余豐慧表示,洗錢、逃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有望減少。同時,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建立全國甚至全世界統一賬本,讓每一筆錢都可以追溯,每一次交易行為都可以追溯,逃漏稅、洗錢行為會在監管范圍內,甚至有可能實現在刷卡機上自動扣稅。
對於央行來說,數字貨幣可以降低傳統紙幣發行、流通的高昂成本,並且能解決央行集中控制貨幣發行權導致的貨幣超發以及進而發生的通貨膨脹。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秘書長白澄宇表示,數字貨幣可以根據大眾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實體經濟交易需求,派生出一定的交易量。「這種形式的數字貨幣可能是由區塊鏈系統自動生成,根據交易量來發行,能避免超發造成的通貨膨脹。」
此外,數字貨幣有助於建設全新的金融基礎設施。例如,數字貨幣將使所有人的信用積累和檔案可追溯、可獲取,這對於促進信用體系建設意義重大。余豐慧表示,數字貨幣推廣後,從社會信用積累的角度,企業和消費者都會傾向於使用數字貨幣、刷卡消費,因為電子交易有數據痕跡,可以據此積累企業和個人的信用,這會成為獲得銀行等金融服務的依據。
造假難 支付易
除了有助於國家監管和完善金融體系,數字貨幣與百姓生活更是息息相關。不僅是人們已感受到的支付便捷,還體現在多個方面。
首先市場上很難再有假幣。白澄宇介紹,區塊鏈的特點之一就是透明,數字貨幣的發行都需要經過認證,很難造假。
與假幣一樣被人們痛恨的,應該還有地方掠奪百姓和企業財富的問題,數字貨幣將從根本上予以解決。白澄宇表示,比如此前國家給地方下放扶貧資金,有的政府有「跑冒滴漏」現象,導致有扶貧對象拿不到資金。「最開始是現金發放,後來改為銀行劃賬,但又出現有些偏遠地區銀行網點不多的問題,人們還要走很遠的路程才能取到錢。如果有了數字貨幣,消費和支付都不需要取現操作,監控資金流也會變得更容易。」
不僅如此,使用數字貨幣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白澄宇表示,此前銀行跨行間的結算都要收取手續費,因為結算中心要求各個銀行要存有一部分資金,做頭寸的平衡,這部分資金佔用了銀行的款項,產生的成本銀行會攤到百姓頭上,即對跨行結算業務收費。區塊鏈技術下的「去中心」支付清算系統,將方便銀行間的結算,進一步減少百姓支付的交易成本。
「去中心」的下一步還有「去中介」,這將會簡化目前很多金融業務的程序,例如外匯兌換。白澄宇介紹,此前外匯清算必須要通過銀行等清算機構,增加了換匯成本和時間間隔,現在國際上已嘗試利用區塊鏈技術開發一種新的國際貨幣兌換系統,可以實現貨幣「去中心」的兌換,未來也可以「去中介」。
推行的阻力
盡管很多國家和機構都在積極研發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人們對其也充滿期待,但即使數字貨幣真正被發行出來,依然會面臨一些推行的阻力。
從技術上來看,因為區塊鏈屬於一種互聯網技術,所以「黑客」風險被考慮在內。不過,更大的問題在於控制權。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比特幣與央行欲推出的數字貨幣存在本質區別,比特幣不是特定貨幣機構發行,並且相關金融監管並未跟進,因此存在較大資金風險,但是央行此次考慮推出的數字貨幣屬於官方貨幣,由央行保護。也正因比特幣不是由央行統一發行,所以沒有得到很多國家的承認,央行看重數字貨幣是不是受控制。
此外,上述提到挪威即使作為數字貨幣推廣較為領先的國家,其依然有6%的老年人群難以脫離紙幣,這無疑是各國都無法忽視的問題。肖磊表示,數字貨幣首先會面向年輕人群,在部分領域實施推廣,並不會一下將現金流中的錢全部變成數字貨幣,這需要考慮數字貨幣與紙幣之間的協調以及人們的使用意願。
從紙幣到數字貨幣必然有個適應過程,其變革的路也會很漫長,但可以看出,數字貨幣必然會形成一種發展趨勢。白澄宇表示,技術的創新會克服現實中出現的問題,就像現在去銀行辦業務,如果不涉及現金,大堂經理會推薦客戶到ATM等自助設備,這就是過去一段時間技術革新替代人工的很好證明。現在手機應用也做到非常簡單,可以預見,未來技術還會不斷更新,使用電子渠道和數字貨幣等新時代下的產物將會成為一種趨勢。
北京商報記者 劉澤先 程維妙
當然,央行的數字貨幣和市面上的比特幣、維基鏈、比特幣現金、以太坊等數字貨幣是不同的,央行的數字貨幣具有貨幣的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