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虛擬貨幣的政策
世界上無論哪個國家,如果無限量的印刷鈔票,這個國家絕對失信世界!每個國家的鈔票發行量都是跟其的國民生產總值成正比。
㈡ 美國政府為什麼對虛擬貨幣伸出橄欖枝
囊中羞澀..
㈢ 美國對中國的貨幣政策
從國家利益出發,協調中美貨幣政策,需要超越貨幣政策,全面審視美國貨幣政策影響中國經濟全過程;需要超越對GDP的崇拜,從國家財富增長目標出發,促進出口適度增長和出口結構調整。100年前美國貨幣政策已經開始影響中國經濟,2010年美國多方利益集團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向中國施以巨大壓力。2015年美元強勢回歸,大批資金撤出中國。如何應對美國貨幣政策?這是擺在中國政府面前一個大問題。
美國貨幣政策不僅曾經影響了中國經濟,而且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政治。美國貨幣政策對中國產生重大影響的歷史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10年前後。「一場全球金融危機引發中國上海股市崩盤。而由於中國股市中特有的官商勾結、官場爭斗、制度糜爛等諸多要素,這場單純的市場危機不但危害程度被無限放大,而且迅速轉化為政治危機――違規入市且損失慘重的川漢鐵路陷入資金困境,並且就損失款的補償問題與中央持續發生矛盾,引爆了『保路運動』,成為辛亥革命的先聲。」第二階段是20世紀30年代前期。「由於美國實行白銀政策,人為地抬高銀價,使世界銀價大大高於中國國內銀價。如果從中國裝運白銀到倫敦或紐約市場出售,所獲的利潤非常可觀。國內白銀紛紛外流,沖擊了當時中國貨幣制度――銀本位制,而且對中國的社會經濟造成了極壞的影響」[3],並直接導致中國銀本位制的崩潰。第三階段是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期。吳麗麗認為,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期,美國貨幣政策通過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使中國出口高速增長,PPI持續走高,最終造成中國財富流失。
從國際貿易、資本流動、匯率、利率和流動性等角度分析,美國貨幣政策使中國貿易順差增長、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投機趨利性資金流入、外匯儲備和基礎貨幣投放上升、通脹壓力增大。美國貨幣政策沖擊對中國匯率及名義利率均沒有顯著影響,卻對境內外人民幣匯差和中外利差影響顯著。張曙光測度了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函數和進出口函數及其匯率彈性,認為人民幣匯率升值會引起出口貿易數量減少,但在幾個季度以後,升值的影響近於消失,認為長期內人民幣升值不會影響中國對外貿易狀況。李增來和梁東黎運用結構向量自回歸模型,研究美國貨幣政策沖擊對中國進口、出口、凈出口和總產出的動態影響。其貢獻在於利用方差分解,將政策沖擊分解為長短期兩個方面,不過未考慮影響機制,也未考慮匯率、利率在其中的影響作用。王朝暉從資產證券化、居民融資渠道的變化、金融合並等因素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可見,因為金融創新,與M1、M2比較,M3能更好地反映美國貨幣供應量。賓建成等研究了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中國短期資本流動的影響,認為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造成中國短期資本大量流入。該文選擇美國貨幣供應量M1、中國與美國利差等變數,討論其對中國短期資本流入額的影響。不過M1作為美國貨幣政策的代表指標失之偏頗。劉銳認為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增加中國貿易順差和GDP,使中國通脹壓力增大,對中國外匯儲備固定收益資產有重大影響。不過,該文局限於理論論述,缺少實證分析。張作雲認為,美國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美元流動性過剩,對中國經濟運行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此外,在如何應對美國貨幣政策問題上,余雲輝[12]指出,在中美貨幣政策較量中,應把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利益放在首位,把握發展經濟的主動權和制定政策的主導權。中國貨幣政策的總體思路應該是圍繞國內經濟發展目標和經濟結構調整要求,把國內利率政策作為宏觀經濟調控主要手段之一,把匯率政策作為保衛中國經濟成果、保衛中國經濟版圖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時,匯率政策應該服務於利率政策、為實施正確的利率政策讓路,不應該讓匯率政策約束利率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通過實施自主的貨幣政策,迫使美國調整自身貨幣政策,形成相對公平的國際經濟環境。餘力[13]認為,「人民幣升值解決不了美國貿易問題,美國主流學界也心知肚明,中國應堅持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些判斷立意新穎,卻未被實證檢驗。總之,研究人員多關注美國貨幣政策對某一方面的影響,很少討論影響機制,即使偶有討論也缺少實證分析。
本文選取M3作為美國貨幣政策指標,在分析美國貨幣政策影響中國物價和進出口基礎上,討論其作用機制,包括匯率、利率在該過程中的作用,提出並檢驗了開放轉型條件下貨幣政策的要素管制傳導媒介假設,即在改革開放和國內要素價格管制條件下,美國擴張貨幣政策導致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及擴張,最終促使國內利率、物價上漲及進出口增長。
如何減小美國貨幣政策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這個問題本身蘊含著政府希望實現怎樣的調控目標。目標有兩種:一是GDP增長;二是財富增長。對轉型國家來說,在全球化歷史條件下,要素價格管制加大了GDP與國民財富增長之間的非一致型。在開放環境下,過低的要素價格和過快的出口甚至造成國民財富流失。
調控目標的選擇將直接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如果以GDP為根本目標,中國的政策非常成功。美元貶值引起中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價格過快上漲、PPI和CPI長期偏離、出口高速增長及GDP增長。不過在此過程中,中國資源被最大化利用,高耗能和資源型產業持續擴張,中國經濟結構不斷惡化,中美經濟失衡繼續擴大,在美國等國家反傾銷過程中,中國在國際利潤中分配的份額越來越少,甚至是財富流失。只要美國繼續實施美元貶值戰略,這個循環將持續下去,中國繼續以佔全世界較少的資源滿足更多的外部需求,直到資源枯竭;如果以國家財富增長為目標,而非單純地追求GDP增長,則出口貿易應以最小的資源消耗獲取最大利潤為目的,中國應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貨幣政策博弈。將財富增長作為經濟調控根本目標無疑是正確的,尤其是出口產業,更應如此。面對強勁的外部需求,中國需要主動採取措施抑制部分行業出口過快增長。
㈣ 在美國公司要達到什麼資格才能發行虛擬貨幣
發型虛擬貨幣不需要什麼資格認證或者說標准。你只需要找一些會技術的程序猿就行,因為比特幣的源代碼是開源的,任何人都可以查看並進行創新完善。因此,你可以利用比特幣的源代碼創建一種的心的虛擬貨幣就可以了,只有有人玩就行,沒人玩,你發型虛擬貨幣也沒有任何的價值。
大部分山寨幣都是利用比特幣的源代碼創造出來的,千篇一律,並無太多的創新。
㈤ 美國監管的合法虛擬貨幣有哪些
比特幣在美國已經美政府監管,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近日發布文件稱,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合理定義為大宗商品,與原油或小麥的歸類一樣。這意味著比特幣期貨和期權要符合CFTC的規定並接受監管。在美國紐約州開展比特幣相關業務需要申請牌照,否則視為違法。在美國加州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態度相對友好,但需要進行登記注冊。
在美國只要不利用虛擬貨幣進行非法的活動就是合法的,福源幣就是在美國注冊登記,珍寶幣也是,但有關媒體報道稱,劉龍珠所代表的華裔們針對的是一家名叫富豪集團的企業。9月29日,這家位於洛杉磯的華人公司遭到了查封。該公司被指利用一種名為「珍寶幣」的虛擬貨幣以傳銷方式來欺騙投資者,而姜昆的照片成為他們宣傳「珍寶幣」的材料。在中國內地,目前仍然有人在兜售「珍寶幣」,只不過兜售者沒有向大陸購買者提到姜昆。
㈥ 世界各國對數字貨幣牌照有什麼新政策和動向
常用的有美國MSB,愛沙尼亞,加拿大MSB,澳洲AUSTRAC,這幾個屬於二類性價比較高的,百慕大群島牌照不清楚,不好意思了。
㈦ 虛擬貨幣是美國政府的陰謀嗎
美國沒有專門針對虛擬貨幣的反洗錢機構。因為虛擬貨幣在美國龐大的貨幣總量面前,實在少得微不足道,也沒有在全球正式流通,因此不值得花費大量納稅人的錢去建立專門反洗錢機構。
㈧ 美國貨幣寬松政策
中國用經濟牌回應美國的軍事圍堵
2012年4月中韓繞過美元,簽訂以本地貨幣進行結算的貿易協定嚴重動搖了美元在東亞地區的地位,美國害怕中國搞出個亞元,於是美國鼓動菲律賓出動軍艦在黃岩島扣押了中國漁民,日本的安培晉三站在美國的講台上聲稱要國有化釣魚島。
美國軍事打擊南聯盟也是敲山震虎,壓制歐元區。
現在看來美國對中國的軍事圍堵作用不大,中國進一步加強東盟間的合作貿易。而美國和日本的經濟卻在對中國的圍堵中日益走下坡。
美國用寬松貨幣政策給中國挖了一個大坑想讓中國往裡跳,當年美國就是用這個大坑把野心勃勃的日本在美國收購的產業瞬間化為烏有,可中國偏偏不往這個坑裡跳,搞了個什麼以本地貨幣結算,這明擺著是跟美國過不去,美國挖的這個大坑反而坑了美國自己,使美元的信譽跌至空前的低谷。
㈨ 國家對虛擬貨幣的政策是什麼
現在也發行了虛擬的人民幣,國家對虛擬貨幣的政策是一定要加強監管。在此情況下可以同意。
㈩ 美國現行貨幣政策的內容
美國的貨幣制度
(一)美國的中央銀行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是美國的中央銀行,成立於1913年12月23日,主要職責是保障美國貨幣和金融體系的安全、靈活和穩定。
《美國聯邦儲備法》規定,成員銀行需向聯邦儲備銀行繳納相當於其資本和盈餘總和的6%數量的資本。聯邦儲備銀行則被要求每年向其成員銀行支付其繳入資本的6%的紅利,通常每年分兩次支付。截止2006年12月31日,聯邦儲備銀行的注冊資本為135.36億美元,占其總資本的51.2%。
根據1913年的《聯邦儲備法》規定,美國在12個主要城市設立儲備銀行,成為聯儲體系的組成部分。這12家地區儲備銀行的職責包括為其成員銀行進行支票交換、回收損毀貨幣並發放新幣、對合並申請進行評估、向該區的成員銀行投放貼現貸款、審查屬於聯邦儲備成員的州立銀行、就地方銀行和經濟狀況提出分析和報告,以及進行一般的銀行與經濟研究並出版部分刊物。 聯邦儲備理事會是聯邦儲備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理事會由七位理事組成。他們均由美國總統任命並經參議院確認,任期14年。聯邦儲備理事會辦公地點設在華盛頓,通常每周會晤若干次商討與貨幣政策和銀行監管有關的問題。
(二)美元
美元硬幣由美國財政部發行,幣值有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50美分和1美元六種;美元紙幣由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發行,面額為1美元、2美元、5美元、10美元、20美元、50美元和100美元七種。
二、美國的貨幣政策
(一)貨幣政策目標
根據《美國聯邦儲備法》,美國的貨幣政策目標是控制通貨膨脹,促進充分就業。目前,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操作目標是聯邦基金利率。
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國同業拆借市場的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這種利率的變動能夠敏感地反映銀行之間資金的餘缺,美聯儲瞄準並調節同業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並且將同業拆借市場的資金餘缺傳遞給工商企業,進而影響消費、投資和國民經濟。
(二)美國貨幣政策的決定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是美聯儲系統中最重要的貨幣政策制定部門。其由7位聯邦儲備理事會成員以及5位地區儲備銀行行長組成,其中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為固定成員。一般來說,聯邦儲備理事會主席任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主席,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任副主席。委員會通常每五到八星期在華盛頓會晤一次,對具體貨幣政策操作進行投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政策指令及會議概要於會後六周對外公開。
(三)美國貨幣政策的實施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執行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公開市場操作、貼現率和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公開市場業務
聯邦儲備系統的公開市場業務包括買入和賣出證券(通常為政府債券(TB)、資產支持證券(ABS)和按揭抵押證券(MBS))。這些業務工具是聯邦儲備系統所使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政策工具,用以改變經濟中貨幣與信貸的成本和可得性。聯邦儲備系統通過購買證券增加銀行系統的准備金,使銀行能夠擴大其貸款與投資;通過賣出證券從銀行系統抽出准備金,從而削減銀行進行貸款和投資的能力。
貼現貸款
貼現貸款是美聯儲向商業銀行、存款類機構的貸款。商業銀行和存款類機構向聯儲借款時,聯儲所收取的利息率稱為貼現率。聯儲通過調整貼現率,可以影響銀行體系准備金的水平,繼而影響聯邦基金利率的水平。
法定存款准備金
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是一個非常直接有力的貨幣政策工具。通過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聯儲向銀行系統注入或抽取流動性,直接影響貨幣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