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鶴崗虛擬貨幣案
⑴ 朋友誘導投資虛擬幣法院是否判決返還
是否反還需要你報警詢問。
自從虛擬貨幣概念出來之後,與虛擬貨幣有關的違法犯罪活動越來越猖獗。比如說某地就破獲了一個特大網路傳銷案,犯罪嫌疑人炮製「空氣幣」的概念,然後以虛擬貨幣數字增值服務為幌子進行網路傳銷。
虛擬貨幣的發展可以說是跌宕起伏,在剛開始的時候受到人追捧,有很多的人為虛擬貨幣做宣傳。而如今的虛擬貨幣交易也被有關部門判為了違法行為,這也讓很多人都感覺到挺意外的。
⑵ 虛擬貨幣被騙30萬不立案嗎
虛擬貨幣交易被騙公安機關立案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虛擬貨幣交易騙局一般涉及的人數多、范圍廣、金額小、匿名性較強。
【法律依據】:
公安機關收集取證較難、抓捕行動也難以進行,因為大多虛擬貨幣騙局的創世運營團隊的信息是不公開的,無從取證,也許主謀被抓以後也會成為受害者。
隨著虛擬貨幣的流行,與之相關的糾紛頻頻出現。近日,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宗因投資買賣虛擬貨幣引發的糾紛。法院提醒,虛擬貨幣的投資交易不受法律保護,投資者要保持清醒理性。
司法機關對犯罪案件或民事糾紛審查後,決定列為訴訟案件進行偵查或審理的訴訟活動,是訴訟活動的開始階段。一般包含刑事案件立案、行政訴訟案件立案及民事訴訟立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立案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1.有犯罪事實存在。
2.該犯罪事實依法需追究刑事責任。如果有犯罪事實,但法律規定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不能立案。
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不能立案;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宣告無罪。
①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的。
②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③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④依刑法告訴乃論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⑤被告人已經死亡的。
⑥其他法律、法規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相關法院均認為,根據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於2017年9月4日發布的《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規定,虛擬貨幣非我國規定的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因雙方買賣的標的物為虛擬貨幣,故案涉買賣合同應為無效合同,交易造成的後果和引發的風險由投資者自行承擔。故對於上述原告的訴請均不予支持。
⑶ 虛擬貨幣詐騙怎麼判刑
法律分析:數字貨幣犯罪屬於新型網路犯罪,存在法律漏洞和監管空白。數額只是數字貨幣詐騙定罪量刑的一個方面,並且這個數額是開庭過後法院認定的數額,不是公安機關認為的數額。網路詐騙犯罪有一個特點就是犯罪黑數大,金額難以查清。
具體標准如下:
虛擬貨幣詐騙犯罪數額3000元以上的,可以在三個月拘役至六個月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每增加2000元,可以增加一個月至兩個月刑期;
虛擬貨幣詐騙犯罪數額達到3萬元的,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每增加10000元,可以增加六個月至一年刑期;
虛擬貨幣詐騙犯罪數額達到50萬,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每增加50000元,可以增加一年至一年六個月刑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⑷ 2022年2月24日,最高司法解讀虛擬貨幣,虛擬貨幣還可以玩嗎
建議別玩。
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決定》(以下簡稱《解釋》),修改後《解釋》保留認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四個特徵要件不變,即非法性、公開性、利誘性、社會性。另結合司法新實踐和犯罪新形式,增加網路借貸、虛擬幣交易、融資租賃等新型非法吸收資金的行為方式。
《解釋》新增是對過往去階段司法實踐經驗的總結與提煉。此次《解釋》的發布能夠嚴密非法集資相關的法網,一方面能夠加大對非法集資行為的震懾力度,另一方面也有助於統一適用標准、提升司法效率。
⑸ 虛擬貨幣詐騙的錢可以拿回來嗎
法律分析:虛擬貨幣詐騙的錢可以拿回來。當事人被騙,可以親自到公安機關報警;如果詐騙公私財物超過當地的受案標準的,可以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⑹ 2022年最可能暴漲的虛擬貨幣
2022年最可能暴漲的虛擬貨幣為比特幣。
1、比特幣,市值8831.89億美元,流通量1863.78萬美元,24小時成交額312.66億美元。比特幣(BTC)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數字貨幣。被投資者稱為「數字黃金」
2、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是由特定的貨幣機構發行的。它是根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計算生成的。比特幣經濟利用整個 P2P 網路中許多節點組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和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利用密碼學的設計來保證貨幣流通各個環節的安全。 P2P的去中心化特性和演算法可以保證貨幣價值不會被大量製造比特幣人為操縱。
拓展資料:
1)虛擬貨幣是指非真實貨幣。知名虛擬貨幣,如網路公司的網路幣、騰訊公司的Q幣、盛大公司的Q點券、新浪推出的微幣(微游戲、新浪閱讀等)、俠客元寶(俠客道游戲),刺青銀(用於bixue愛情日游戲)。 2013年流行的數字貨幣包括比特幣、萊特幣、無限幣、誇克幣、zeta幣、燒烤幣和便利幣(互聯網)、隱形金條、紅幣和素幣。全球發行了數百種數字貨幣。「比特金、萊特銀、無限銅、便士鋁」的傳說在圈內流行。
2)有各種類型的虛擬貨幣。在國外接受度較高的虛擬貨幣有臉書f幣、網游第二人生林登幣等,代表虛擬貨幣有騰訊Q幣、新浪u幣、網路幣、盛大元寶等四種。市場虛擬貨幣:由游戲運營商開發,供玩家在網路游戲中作為交易媒介使用的游戲貨幣;由門戶網站或即時通訊工具發行的用於運營網路空間的特殊虛擬貨幣;。
3)除了直接現金,購買虛擬貨幣還提供多種方式,如手機簡訊、網路轉賬、固話充值等。這些購買方式不僅為用戶提供了方便,同時也存在不少風險。如挪用電話充值、未成年人購買等。目前,尚無明確的法律規定對其進行規范,工商登記范圍內也沒有虛擬商品交易項目。但是,當虛擬財產交易逐步採用,地點固定,交易利潤明確,具有經營性質時,可能會涉及到市場秩序和稅收等問題。甚至到了。
⑺ 虛擬貨幣報警警方不管怎麼辦
法律分析:這種情況向同級檢察院申請立案監督。虛擬貨幣也是一種個人資產。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但如果被騙金額較小,即使去報警,警方一般也不會去立案。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涉及金額太小,達不到立案的標准;而是偵破難度較大,浪費人力和物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七條 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