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檢查清理整頓虛擬貨幣
『壹』 虛擬貨幣交易清理整頓了嗎
近期有傳聞稱,來自上海和北京的央行官員開始著手調查虛擬貨幣交易場所,很有可能將取消對虛擬貨幣交易的禁令。經記者向一位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人員核實,相關報道與事實不符。
業內人士提示,廣大消費者和投資者應增強風險防範意識,發現涉及《公告》非法金融活動的,可向有關監管機關或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舉報,對其中涉嫌違法犯罪的,可向公安機關報案。
『貳』 央行將如何防範虛擬貨幣交易場所和ICO風險
一是組織屏蔽「出海」虛擬貨幣交易平台。截至2018年5月,110個網站包括廣泛關注的火幣網、幣安網等交易平台已被屏蔽。
四是積極進行風險提示與輿論引導。會同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提示民眾高度警惕虛擬貨幣相關活動的風險與危害。
五是對於各類偽虛擬貨幣以及相關的非法集資、詐騙、傳銷等活動,積極支持配合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據公安機關統計,近年來共立案偵辦虛擬貨幣類違法犯罪案件近300餘起。
『叄』 虛擬貨幣"炒幣"者何去何從
繼七部門叫停代幣(ICO)融資後,在監管高壓下,14日起,包括比特幣中國、火幣網、OKCoin幣行在內的多家虛擬貨幣交易平台陸續關停平台所有業務或人民幣交易業務。虛擬貨幣交易究竟有哪些風險?監管部門為何出手整治?曾為之瘋狂的「炒幣」者又將何去何從?
據業內人士透露,隨著監管對於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的態度日漸明朗,地方相關部門已經緊鑼密鼓地開始清理和整頓工作,一些交易平台正根據監管要求,在一定期限內有序停止交易業務,逐步引導用戶提幣撤出。
記者在多個「比特幣投資交流群」中觀察發現,隨著交易平台相繼關閉,比特幣價格大跌,不少投資人直呼「虧得厲害」。針對三家交易平台做出的「提幣、提現均不受影響的承諾」,16日下午,記者嘗試電話聯系三家交易平台客服,但均因「咨詢客戶量太大」或占線等原因未能撥通。
記者了解到,隨著國內外交易市場的虛擬貨幣價差增大,為了避險保值,有一些投資者已把國內交易平台上的虛擬貨幣退回到個人比特幣錢包,轉戰海外市場和場外交易。
中國國際期貨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王永利建議,加強國際間的溝通和協調,盡快建立國際統一的監管規則,避免監管漏洞和跨境套利。
『肆』 央行要如何整頓清理各類虛擬貨幣
3月28日,央行召開2018年全國貨幣金銀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央行副行長范一飛指出,進一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扎實推進央行數字貨幣研發。從嚴加強內部管理和外部監管,高度重視並切實加強人民幣質量管控,開展大額現金管理,依法合規構建現金清分企業監管體系,開展對各類虛擬貨幣的整頓清理,著力構建「五位一體」的反假貨幣工作機制。
從全球數字貨幣監管實踐來看,中國採取了較為嚴格的監管方式,但不意味著中國可在全球金融創新浪潮中置身事外。未來,中國應積極參與數字貨幣的全球治理,提升中國在數字貨幣發展及監管規則制定等方面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伍』 為什麼要遏制虛擬貨幣風險
繼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公告》,ICO交易平台被央行等七部委公告全面叫停之後,9月14日,比特幣中國宣布停止平台上所有數字貨幣交易;火幣網、OKcoin等比特幣交易平台也相繼宣布下架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9月15日,火幣網、OKcoin幣行相繼發布公告稱,即日起暫停注冊、人民幣充值業務,將於9月30日前通知所有用戶即將停止虛擬貨幣交易。並將於10月31日前,依次逐步停止所有數字資產兌換人民幣的交易業務。消息一經發布,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市場形成巨大沖擊,比特幣交易價格持續跳水,迅速跌破20000元大關,讓比特幣投資者看得驚心動魄。
目前,我國已經入場的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投資者大致可分為兩類群體,一類是長期看好比特幣,不管政策怎麼變,他們都願意繼續持有比特幣。這類群體如果是具有風險承受力的投資者,其作出繼續持有比特幣的決策也無可厚非。另一類是短期的投機者,他們遇到政策的變化和價格的波動,可能就會拋出比特幣變現退出。如果我國比特幣交易平台停止交易,這類群體應該盡快在平台公告的停止交易時間之前變現或提現。作為另類金融市場的投資者,在政策信息非常明確之後,應該意識到比特幣投資風險,放棄任何僥幸心理和非理性沖動。總之,不管是繼續持有還是拋掉,都應該對比特幣的風險有「願賭服輸」、「買者自負」的態度。
中國政府防控虛擬貨幣風險,對虛擬貨幣說「不」,禁止發行代幣進行融資,停止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集中競價交易,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國金融消費者的利益,防止比特幣風險傳染至我國金融體系,維護我國金融安全和穩定的重要舉措。當前主權國家依然是世界政治的根本,這也是世界金融制度的特點。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試圖挑戰主權國家的貨幣發行權,要求貨幣發行去國家化等是行不通的。我國對於貨幣形態的數字化有著清醒的認識,也正在積極部署相關工作,央行專門成立了課題組和數字貨幣研究所探索主權貨幣數字化。經過這一輪虛擬貨幣市場和監管的洗禮之後,我們期待,在央行主導下盡快推出我國自己的主權數字貨幣,助力我國數字金融早日走入全球化時代,繼續引領全球數字金融的發展。
虛擬貨幣存在很多不可控風險,貨幣數字化將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
『陸』 內蒙古計劃關閉所有虛擬幣挖礦項目,這個舉動有什麼意義
內蒙古計劃關閉所有虛擬幣挖礦項目,這個舉動意義非常重大,既叫停了能源消耗較大的挖礦,又能夠為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奠定基礎。因為開采比特幣會消耗大量電力,從而造成大量資源浪費。內蒙古宣布將全面清理和關閉虛擬貨幣開采項目,並在2021年4月底之前撤回所有虛擬貨幣開采項目,特別提及禁止新的虛擬貨幣開采項目。
數字人民幣由中央銀行依法發行,具有人民幣現金的全部特徵。充分發揮價值規模,流通手段和支付工具的功能,將有助於規范貨幣交易行為,節約社會成本,並使現代金融經濟活動更加方便,高效,安全。發行數字人民幣後,對現金的拒收等一些不良行為可能會減少。
『柒』 你如何看待內蒙古將全面關停虛擬幣挖礦這件事
2月25日,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於確保完成“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若干保障措施(徵求意見稿)》(以下稱《若干措施》)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一位在內蒙古建有礦場的礦場主對澎湃新聞表示:“現在是要限能耗,還沒有收到關閉的通知。”
《若干措施》可以視為內蒙古多年對虛擬貨幣挖礦清理整頓動作的延續。內蒙古地廣人稀,風能豐富,因充足的土地和便宜的電價成為虛擬貨幣挖礦的“主要陣地”之一。
虛擬貨幣挖礦產業還曾險被列入淘汰產業列表中。2019年4月8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將虛擬貨幣挖礦定位為未標淘汰期限或淘汰計劃的條目,為國家產業政策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11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原列入淘汰類產業的“虛擬貨幣挖礦活動”被刪除。
盡管有人認為,這一變動或意味著虛擬貨幣挖礦的合法性或可能性得到承認,但從內蒙古自治區發布的公告內容看,其清理退出的方向並未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