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虛擬貨幣
㈠ 世界上最早的信用貨幣是
世界最早的信用貨幣起源於中國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發行的白鹿皮幣。它是用白鹿皮方尺為幣、飾以彩畫。它是一種信用貨幣,也是世界上最早具有紙幣性質的貨幣,可稱是中國和世界上紙幣的「先驅」。與此同時還發行白金三品(銀錫合金)鑄成圓形龍、方形馬、橢形龜(各有幣值)是我國法定貨幣的開始。
北宋「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紙幣
「交子」在宋太宗淳化年間開始於四川流通。張詠始做交子。太宗、真宗時他在益州(成都)做官,所創交子是地方政府貨幣。「交子」是四川地方俗話,也是票證、票券的概稱,有交合之意即「合券取錢」。交子是我國和世界最早的紙幣,北宋政府發行交子是公元1023年,比歐洲使用鈔票早600多年,(歐洲瑞典最早於1690年發行紙幣)。我國最早出土的交子鈔版早年流失國外,最初發表在《東亞雜志》,國內只有鈔版拓印圖,圖上無鈔名,定性待考。
元代「中統鈔」是現存世界最早紙幣
忽必烈1260年繼承汗位,1271年定國號「元」。建大都城(北京)發行「中統交鈔」(絲本位)、「中統寶鈔(以銀為本位)後者流通廣,1271年定國號為「元」時又發行至元寶鈔。票幅163×90毫米的壹拾文是交鈔最小面值者。1277年停用金屬幣全國用紙幣。此時外國尚無紙幣,最早的波斯1294年紙幣款式仿元,票面印有「鈔」的漢字,印、法、英、俄發行紙幣更晚,說中統交鈔是世界現存最早的紙幣當之無愧,元是中國發行紙幣的盛期,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
「大明寶鈔」是世界票幅最大的紙幣
㈡ 世界上最早的貨幣出現在什麼時候
5000年以前的原始社會。齒貝是天然的物質,在人類學會煉銅和制陶之前就有了商品交換,所以用齒貝作為最早的貨幣。
㈢ 世界上最早的電子貨幣出現在哪裡
電子貨幣最早的是比特幣。
2008年11月1日,一個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個隱秘的密碼學評論組上貼出了一篇研討陳述,陳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比特幣就此面世,比特幣的首筆交易完成。比特幣用揭露散布總賬擺脫了第三方機構的制約,中本聰稱之為「區域鏈」。用戶樂於奉獻出CPU的運算能力,運轉一個特別的軟體來做一名「挖礦工」,這會構成一個網路共同來保持「區域鏈」。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會生成新貨幣。買賣也在這個網路上延伸,運轉這個軟體的電腦真相破解不可逆暗碼難題,這些難題包含好幾個買賣數據。第一個處理難題的「礦工」會得到50比特幣獎賞,相關買賣區域加入鏈條。跟著「礦工」數量的添加,每個迷題的艱難程度也隨之進步,這使每個買賣區的比特幣生產率保持約在10分鍾一枚。
比特幣最早是一種網路虛擬貨幣,跟騰訊公司的Q幣類似,但是已經可以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它的特點是分散化、匿名、只能在數字世界使用,不屬於任何國家和金融機構,並且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兌換它,也因此被部分不法分子當做洗錢工具。2013年,美國政府承認比特幣的合法地位,使得比特幣價格大漲。而在中國,2013年11月19日,一個比特幣就相當於6,989元人民幣。
從比特幣的本質說起,比特幣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堆復雜演算法所生成的特解。特解是指方程組所能得到無限個(其實比特幣是有限個)解中的一組。而每一個特解都能解開方程並且是唯一的。以人民幣來比喻的話,比特幣就是人民幣的序列號,你知道了某張鈔票上的序列號,你就擁有了這張鈔票。而挖礦的過程就是通過龐大的計算量不斷的去尋求這個方程組的特解,這個方程組被設計成了只有 2100 萬個特解,所以比特幣的上限就是 2100 萬。
2014年1月7日,淘寶發布公告,宣布1月14日起禁售比特幣、萊特幣等互聯網虛擬幣等商品。西維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喬·曼欽(Joe Manchin)2014年2月26日向美國聯邦政府多個監管部門發出公開信,希望有關機構能夠就比特幣鼓勵非法活動和擾亂金融秩序的現狀予以重視,並要求能盡快採取行動,以全面封殺該電子貨幣。
最近新聞上又浮現比特幣暴漲的新聞,又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
㈣ 世界上最早的貨幣是什麼。知道的速度回答
交子
紙幣的起源在我國至少已有1000年的歷史。最早的紙幣,是從北宋初年在四川成都開始流行的,它是世界上最早流行的紙幣。
成都在北宋時期是一個商業繁榮、商品交易發達的地區,然而最初使用的交換貨幣是鐵錢。這種鐵質的錢雖然很重,但價值卻很低。據說當時人們要買一匹布,須帶上的鐵錢約七八十斤重,遇上大買賣就更麻煩了,這對於商人來說極不方便。
鐵錢的使用不便,促使一些商人在交易中發明了一種制楮(紙)的卷。他們在楮卷上暗藏標記,隱蔽密碼,並以此代替鐵錢,從而大大不便了商人們的商品交易。當時這種楮卷被稱為「交子」,它的性質與現在的存款憑據相近。
有了「交子」的流行,就有了商人所開設的專門經營「交子」的鋪子,使用交換時需要交納保管費用等。但有的商人惟利是圖,亂用客戶的錢,以致發生糾紛。於是順分元1005年前後,益州(即成都)知府對所有「交子」鋪進行了整改,統一由十餘戶富商經營,但還是發生了一些爭端。
宋仁宗聖元年(1023年),「交子」改由地方政府壟斷發行,並禁止民間私造,設置了益州「交子務」,發行「官交子」。成都的府河邊過去有條小街名叫「椒子街」,據說原為「交子街」,是「交子」鋪曾經聚集的地方,後因諧音,訛為今名。
1105年,宋代朝廷將「交子」改稱為「錢引」,並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通用。到了元代,進一步完善了紙幣制度。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 波羅來到中國後,發現了元代使用的紙幣,於1298年撰寫的《馬可 波羅記》中,詳細介紹了我國紙幣印製工藝和發行流通的情況。從此,歐洲人了解了紙幣。美國學者羅波特 坦普爾說:「最早的歐洲紙幣是受中國的影響,在1661年由瑞典發行。
曾在四川廣泛使用過的「交子」,迄今尚未發現其實物。據說,著名的傳世北宋「交子」鈔版已被日本人所收藏。
「交子」作為我國乃至全世界發行最早的紙幣,在印刷史、版畫史、貨幣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㈤ 世界上最早出現貨幣形式是什麼
貝幣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貨幣形式,也是我國最早使用的貨幣。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A4%E9%92%B1%E5%B8%81 - 45k 這里有長細。
㈥ 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是不是我國
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確實是我國,在我國的四川成都出現的交子是全世界最早發行的貨幣之一,它能夠很大程度解決我們日常生活的貨幣交易問題,
㈦ 世界上最早的錢幣是什麼
、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商朝以貝作為貨幣。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商朝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銅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台。
2、由雜亂形狀向統一形狀的演變。從商朝銅幣出現後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形狀很多。戰國時期不僅各國自鑄貨幣,而且在一個諸侯國內的各個地區也都自鑄貨幣。以趙國的鏟幣、齊國的刀幣、秦國的圓形方孔錢、楚國的蟻鼻錢較著名。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年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貨幣的統一,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3、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漢初,聽任郡國自由鑄錢,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文帝時「除盜鑄錢令,使民放鑄」,於是「盜鑄如雲而起」。這既造成了貨幣的混亂,又使富商大賈操縱鑄幣權,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五銖錢成為當時唯一合法貨幣。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此後,歷代鑄幣皆由中央直接經管。鑄幣權收歸中央,對穩定各朝的政局和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秦漢以來所鑄的錢幣,通常在錢文中都明確標明錢的重量,如「半兩」、「五銖」等等(二十四銖為一兩)。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5、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北宋時,隨著交換的發達,貨幣流通額增加,北宋太宗時,年鑄幣八十萬貫,以後逐漸增加。由於鑄錢的銅料緊缺,政府為彌補銅錢的不足,在一些地區大量地鑄造鐵錢。據《宋史》記載,當時四川所鑄鐵錢一貫就重達二十五斤八兩。在四川買一匹羅(絲織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鐵錢。鐵錢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創印的紙幣「交子」就在四川地區應運而生。宋真宗時,在政府的許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戶共同經營。「交子」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交子」不但是我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㈧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叫什麼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叫「交子」。
交子是中國最早的紙幣。宋、金紙幣名稱之一。北宋初年,四川用鐵錢,體重值小,1000個大錢重25斤,買1匹絹需90斤到上百斤的鐵錢。流通不便。
於是,商人發行一種紙幣,名為交子,代替鐵錢流通。兌現時每貫須扣除30錢。成都16戶富商為印造發行並經營銅錢與交子的兌換業務而開設交子鋪,開民間金融之先聲。他們每歲在絲蠶米麥將熟之時,用同一色紙印造交子。
「交子」的出現,便利了商業往來,彌補了現錢的不足,是我國貨幣史上的一大業績。此外,「交子」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在印刷史、版畫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對研究我國古代紙幣印刷技術有著重要意義。
(8)世界上最早的虛擬貨幣擴展閱讀:
錢幣界有人認為中國紙幣的起源要追溯到漢武帝時的「白鹿皮幣」和唐代憲宗時的「飛錢」。漢武帝時期因長年與匈奴作戰,國庫空虛,為解決財政困難,在鑄行「三銖錢」和「白金幣」(用銀和錫鑄成的合金幣)的同時,又發行了「白鹿皮幣」。
所謂「白鹿皮幣」,是用宮苑的白鹿皮作為幣材,每張一方尺,周邊彩繪,每張皮幣定值40萬錢。由於其價值遠遠脫離皮幣的自身價值,因此「白鹿皮幣」只是作為王侯之間貢贈之用,並沒有用於流通領域,因此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只能說是紙幣的先驅。
「飛錢」出現於唐代中期,當時商人外出經商帶上大量銅錢有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開具一張憑證,上面記載著地方和錢幣的數目,之後持憑證去異地提款購貨。此憑證即「飛錢」。
「飛錢」實質上只是一種匯兌業務,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貨幣的職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則是真正紙幣的開始。